CN117516400A -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6400A
CN117516400A CN202311319217.4A CN202311319217A CN117516400A CN 117516400 A CN117516400 A CN 117516400A CN 202311319217 A CN202311319217 A CN 202311319217A CN 117516400 A CN117516400 A CN 117516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optical fiber
measurement
deformation
fixe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92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516400B (zh
Inventor
魏祥龙
陆永军
徐伟
左利钦
刘菁
高杰
殷红
芦安平
王茂枚
袁聪
赵钢
朱昊
袁赛瑜
陆彦
黄廷杰
林立
杨涵苑
郑凡
卢鹏
孟繁强
丁跃
夏志康
李昶
李鑫
周云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
JIANGSU HUAISHU XINHE ADMINISTRATION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
JIANGSU HUAISHU XINHE ADMINISTRATION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 JIANGSU HUAISHU XINHE ADMINISTRATION, JIANGSU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HHU,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WATERWA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3113192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640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13192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516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6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6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516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6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 G01B11/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optical strain gauge using photoelastic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包括:模型试验设计;求定点光纤测量得到的断面的伸长量ΔLR;推算测量断面伸长量与基准值的测量偏差ye;求应变传递系数C;分析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光纤弯曲变形εti与排体应变ε'ti的换算。本发明考虑了软体排的拉伸或者压缩变形,也考虑了结构的弯曲变形,可克服光纤固定方式、光纤量规长度以及不同定点间距对软体排变形应变测量精度的影响,可为软体排现场变形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的应用提供支撑。

Description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道整治及水利工程柔性护滩、护岸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变形监测是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内容,目前渗压计以及位移计已广泛应用于土体内部压力以及大坝等结构的变形监测,相关技术方法较为成熟。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大坝、隧道、桥梁等刚性结构体的应变监测中应用较广。软体排为柔性体,与结构工程的变形是一维变形不同的是,排体冲刷等变形是三维的弯曲变化,采用测一维变化量(拉伸与压缩)的光纤测量三维弯曲的物理变化所带来的测量误差问题是应用、推广该技术所面临的难题。其中,排体位于水下,水沙动力环境复杂,外界环境对排体应变测量影响较大。光纤测量结果与排体变形之间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定点间距不同造成的测量偏差,以及光纤测量值与排体实际变形值之间的偏差。同时,软体排与传感器变形的耦合性较低,光缆与排体的应变传递性能差,应变测量精度偏低,并且软体排守护范围较大,大范围连续的弯曲变形会在测量结果在对光纤测量误差进行累加。
针对排体大范围弯曲变形的光纤测量困难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为软体排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以及原型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主要是提出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测量排体大范围弯曲变形存在等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光纤传感测量软体排变形的模型试验设计;
S2,确定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
S3,计算断面的测量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偏差;
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
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
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具体为:制作一个4m×2m×1m矩形水槽,水槽内用模型沙埋置直径10-40cm的圆柱形气囊后平铺密实处理,外接打气和抽气装置用以模拟地形的变化,排布及压载块体的模拟比尺设定为1:30,软体排基布选用250g/m2的棉布,压载块体选用密度为2.7×103kg/m3、底部直径为1.1cm、高度为0.3cm铝合金圆柱体片进行模拟,压载块体重量模拟偏差为-2.8%,符合<±5%规范要求,压载块体以电熔胶粘贴在棉布上,粘贴间距按原型间距同比尺缩小;总共制作2块粘贴有光缆的模型排布,排布1上沿测量断面平行粘贴光纤,光纤定点方式分为全面粘贴以及定点粘贴,所述定点粘贴的间距分别为2cm、4cm、6cm以及8cm,总计5种布设方案,光纤互相间隔2.5cm,断面监测长度为1.2m,排布2粘贴光纤的定点间距为2cm,排布上布设有15个断面,断面间距在0.05~0.1m,断面测量长度1.2m;定义相对定点间距R来表示定点间距的大小,该参数表征了定点间距Δt与单个软体排压载块体平均所占空间长度Δl的比值,定点间距2cm、4cm、6cm、8cm以及全面粘贴所对应的相对定点间距R分别为1.2、2.4、3.6、4.8以及0,排体光纤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光纤解调仪OFDR,仪器测量精度±1με,空间分辨率1mm,最高采样分辨率1mm,根据气囊充气量的不同,在水槽中分别对两块排布进行3次地形隆起模拟,地形每次变化后静置15min后对各断面地形以及光纤应变进行测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LR,任意点的应变测量值为εi,断面的伸长量为△LR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的应变测量偏差,选取2cm、4cm、6cm以及8cm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与光纤全面粘贴基准变化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下的应变测量偏差,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伸长量与基准值的测量偏差ye表示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对于光纤任意点的应变,其理论测量值εi是实测值εm以及传递损失值εloss之和,即:
εi=εmloss
对应光纤的理论变形量即伸长量ΔL0为: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
光纤传递效率ti为理论应变与实测应变的比值:
由实测应变计算实际光纤伸长量的公式为:
根据断面地形数据计算得到排体实际的变形伸长量ΔL1,而排体变形伸长量ΔL1可认定为实际的光纤伸长量ΔL0;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εmi代指某一个测量应变数据,同时由实测应变数据得到的实测光纤伸长量ΔL2公式为:
传递效率ti表示为:
定义传递系数c是实测应变值向实际应变值转换的系数,为上式中传递效率系数ti的倒数,可得:
ΔL1=c·ΔL2
通过S1所述排布2的模型试验,得到相对定点间距R=1.2时,ΔL1-ΔL2拟合的关系为:
R=1.2时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系数c为23.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光纤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预测公式关系,该拟合公式为:
ye=0.057R。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由步骤S5给出了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关系,对于某一断面的伸长量,采用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的光纤进行测量时:
式中,为相对定点间距R=n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相对定点间距R=m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
对于R=n、R=m时的实测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ct为全面粘贴时的应变传递系数;
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下的应变传递系数为:
试验已测得当R=1.2时,c1.2=23.31,联立上述二式,对任一相对定点间距R=m的传递效率cm为:
即:
因而,最终得到排体弯曲变形下不同定点间距下的光纤-排体应变测量换算公式为:
式中,εti为实测应变,ε'ti为换算后的应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圆柱形气囊的直径为30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圆柱形气囊的长度是排布长度的1/4-1/2。
有益效果:本申请所述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采用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利用光纤技术监测护岸结构变形,可克服光纤固定方式、纤芯的力学性能、固定胶层、保护涂层和光纤的量规长度对变形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定点间距对变形测量精度的影响。
2、本发明不仅考虑了软体排的线性拉伸或压缩变形,同时也考虑了结构的弯曲变形。可根据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结构变形的特点,对定点测量排体弯曲变形时分布式光纤-排体的传递效率进行推算,最终可得到弯曲变形应变量。
3、本发明考虑到软体排的结构以及施工特性,柔性的软体排只能采用定点固定的方法进行布设以及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定点间距确定方法的引入,可以更加简洁地进行曲线拟合,效率高,计算量小,加快了运算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案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过程中的一些实施案例。
图1为本申请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排体传感光纤及气囊布置示意图,其中左图为排布1排体传感光纤及气囊布置示意图,右图为排布2排体传感光纤及气囊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验地形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鼓包试验光纤应变分布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定点测量偏差统计曲线;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关系曲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排体断面变形伸长量ΔL1与利用光纤监测的伸长量ΔL2散点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光纤传感测量软体排变形的模型试验设计;
S2,确定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
S3,计算断面的测量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偏差;
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
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
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
所述S1具体为:制作一个4m×2m×1m矩形水槽,水槽内用模型沙埋置直径30cm的圆柱形气囊后平铺密实处理,圆柱形气囊的长度是排布长度的1/4-1/2,外接打气和抽气装置用以模拟地形的变化,排布及压载块体的模拟比尺设定为1:30,软体排基布选用250g/m2的棉布,压载块体选用密度为2.7×103kg/m3、底部直径为1.1cm、高度为0.3cm铝合金圆柱体片进行模拟,压载块体重量模拟偏差为-2.8%,符合<±5%规范要求,压载块体以电熔胶粘贴在棉布上,粘贴间距按原型间距同比尺缩小;总共制作2块粘贴有光缆的模型排布,排布1上沿测量断面平行粘贴光纤,光纤定点方式分为全面粘贴以及定点粘贴,所述定点粘贴的间距分别为2cm、4cm、6cm以及8cm,总计5种布设方案,光纤互相间隔2.5cm,断面监测长度为1.2m,排布2粘贴光纤的定点间距为2cm,排布上布设有15个断面,断面间距在0.05~0.1m,断面测量长度1.2m;定义相对定点间距R来表示定点间距的大小,该参数表征了定点间距Δt与单个软体排压载块体平均所占空间长度Δl的比值,定点间距2cm、4cm、6cm、8cm以及全面粘贴所对应的相对定点间距R分别为1.2、2.4、3.6、4.8以及0,排体光纤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光纤解调仪OFDR,仪器测量精度±1με,空间分辨率1mm,最高采样分辨率1mm,根据气囊充气量的不同,在水槽中分别对两块排布进行3次地形隆起模拟,地形每次变化后静置15min后对各断面地形以及光纤应变进行测量;
所述步骤S2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LR,任意点的应变测量值为εi,断面的伸长量为△LR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
步骤S3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的应变测量偏差,选取2cm、4cm、6cm以及8cm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与光纤全面粘贴基准变化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下的应变测量偏差,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伸长量与基准值的测量偏差ye表示为:
步骤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对于光纤任意点的应变,其理论测量值εi是实测值εm以及传递损失值εloss之和,即:
εi=εmloss
对应光纤的理论变形量即伸长量ΔL0为: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
光纤传递效率ti为理论应变与实测应变的比值:
由实测应变计算实际光纤伸长量的公式为:
根据断面地形数据计算得到排体实际的变形伸长量ΔL1,而排体变形伸长量ΔL1可认定为实际的光纤伸长量ΔL0;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εmi代指某一个测量应变数据,同时由实测应变数据得到的实测光纤伸长量ΔL2公式为:
传递效率ti表示为:
定义传递系数c是实测应变值向实际应变值转换的系数,为上式中传递效率系数ti的倒数,可得:
ΔL1=c·ΔL2
通过S1所述排布2的模型试验,得到相对定点间距R=1.2时,ΔL1-ΔL2拟合的关系为:
R=1.2时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系数c为23.31;
步骤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光纤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预测公式关系,该拟合公式为:
ye=0.057R
步骤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由步骤S5给出了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关系,对于某一断面的伸长量,采用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的光纤进行测量时:
式中,为相对定点间距R=n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相对定点间距R=m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
对于R=n、R=m时的实测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ct为全面粘贴时的应变传递系数;
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下的应变传递系数为:
试验已测得当R=1.2时,c1.2=23.31,联立上述二式,对任一相对定点间距R=m的传递效率cm为:
即:
因而,最终得到排体弯曲变形下不同定点间距下的光纤-排体应变测量换算公式为:
式中,εti为实测应变,ε'ti为换算后的应变。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光纤传感测量软体排变形的模型试验设计;
S2,确定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
S3,计算断面的测量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偏差;
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
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
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
所述S1具体为:制作一个4m×2m×1m矩形水槽,水槽内用模型沙埋置直径30cm的圆柱形气囊后平铺密实处理,外接打气和抽气装置用以模拟地形的变化,排布及压载块体的模拟比尺设定为1:30,软体排基布选用250g/m2的棉布,压载块体选用密度为2.7×103kg/m3、底部直径为1.1cm、高度为0.3cm铝合金圆柱体片进行模拟,压载块体重量模拟偏差为-2.8%,符合<±5%规范要求,压载块体以电熔胶粘贴在棉布上,粘贴间距按原型间距同比尺缩小;总共制作2块粘贴有光缆的模型排布,如图2所示,排布1上沿测量断面平行粘贴光纤,光纤定点方式分为全面粘贴以及定点粘贴,所述定点粘贴的间距分别为2cm、4cm、6cm以及8cm,总计5种布设方案,光纤互相间隔2.5cm,断面监测长度为1.2m,排布2粘贴光纤的定点间距为2cm,排布上布设有15个断面,断面间距在0.05~0.1m之间,断面测量长度1.2m;定义相对定点间距R来表示定点间距的大小,该参数表征了定点间距Δt与单个软体排压载块体平均所占空间长度Δl的比值,定点间距2cm、4cm、6cm、8cm以及全面粘贴所对应的相对定点间距R分别为1.2、2.4、3.6、4.8以及0。排体光纤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光纤解调仪OFDR,仪器测量精度±1με,空间分辨率1mm,最高采样分辨率1mm。根据气囊充气量的不同,在水槽中分别对两块排布进行3次地形隆起模拟,地形每次变化后静置15min后对各断面地形以及光纤应变进行测量;
所述步骤S2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任意点的应变测量值为εi,断面的伸长量为: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
如图3、图4所示,别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地形以及光纤应变分布情况。可见,地形的变化带动排布变形引起光纤的变形,光纤应变值的大小分布与地形变化幅度分布趋势相同,光纤应变峰值位于0.2-0.4m之间,应变曲线整体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特点;光纤相对定点间距越小,定点固定方式所带来的测量偏差越小,光纤应变分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测量的峰值也越大。以全面粘贴下的应变测量结果为比对基准,对各组工况下的排体伸长变形量进行积分,形成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下的测量偏差如图5所示。为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他定点间距方案上,各组次的测量偏差取平均值后进行回归分析(图6),建立了如下所示的预测方程。
式中,ye为测量偏差,Δt为定点间距,Δl为单个压载块体平均所占空间长度,本试验中取值为1.67cm,原型中为50cm。
排体断面变形伸长量ΔL1与利用光纤监测的伸长量ΔL2进行对比,作为研究试验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效率c的指标。如图7所示,从ΔL1~ΔL2拟合的关系式中可见,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系数c=23.31。假定光纤与排体的耦合性在各个定点处是相同的,那么可以认为ΔL1与ΔL2随着排布的拉伸均应呈线性变化,因而对两者关系采用线性函数进行拟合并设置截距为0,可以得到关系式:
最后,结合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系数,推导出排体大范围弯曲变形情况下不同定点间距下的光纤-排体的应变测量换算公式为:
式中,εt为实测应变,ε't为换算应变,Δt为定点间距,c为传递系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光纤传感测量软体排变形的模型试验设计;
S2,确定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
S3,计算断面的测量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测量偏差;
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
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
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制作一个4m×2m×1m矩形水槽,水槽内用模型沙埋置直径10-40cm的圆柱形气囊后平铺密实处理,外接打气和抽气装置用以模拟地形的变化,排布及压载块体的模拟比尺设定为1:30,软体排基布选用250g/m2的棉布,压载块体选用密度为2.7×103kg/m3、底部直径为1.1cm、高度为0.3cm铝合金圆柱体片进行模拟,压载块体重量模拟偏差为-2.8%,符合<±5%规范要求,压载块体以电熔胶粘贴在棉布上,粘贴间距按原型间距同比尺缩小;总共制作2块粘贴有光缆的模型排布,排布1上沿测量断面平行粘贴光纤,光纤定点方式分为全面粘贴以及定点粘贴,所述定点粘贴的间距分别为2cm、4cm、6cm以及8cm,总计5种布设方案,光纤互相间隔2.5cm,断面监测长度为1.2m,排布2粘贴光纤的定点间距为2cm,排布上布设有15个断面,断面间距在0.05~0.1m,断面测量长度1.2m;定义相对定点间距R来表示定点间距的大小,该参数表征了定点间距Δt与单个软体排压载块体平均所占空间长度Δl的比值, 定点间距2cm、4cm、6cm、8cm以及全面粘贴所对应的相对定点间距R分别为1.2、2.4、3.6、4.8以及0,排体光纤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光纤解调仪OFDR,仪器测量精度±1με,空间分辨率1mm,最高采样分辨率1mm,根据气囊充气量的不同,在水槽中分别对两块排布进行3次地形隆起模拟,地形每次变化后静置15min后对各断面地形以及光纤应变进行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LR,任意点的应变测量值为εi,断面的伸长量为△LR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通过S1所述排布1的模型试验,得到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的应变测量偏差,选取2cm、4cm、6cm以及8cm各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的伸长量与光纤全面粘贴基准变化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下的应变测量偏差,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断面伸长量与基准值的测量偏差ye表示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求不同定点间距下光纤测量软体排变形的应变传递系数,对于光纤任意点的应变,其理论测量值εi是实测值εm以及传递损失值εloss之和,即:
εi=εmloss
对应光纤的理论变形量即伸长量ΔL0为:
式中,Δls为光纤应变测量的空间分辨率;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
光纤传递效率ti为理论应变与实测应变的比值:
由实测应变计算实际光纤伸长量的公式为:
根据断面地形数据计算得到排体实际的变形伸长量ΔL1,而排体变形伸长量ΔL1可认定为实际的光纤伸长量ΔL0;n是指断面测量应变数据的总个数;εmi代指某一个测量应变数据,同时由实测应变数据得到的实测光纤伸长量ΔL2公式为:
传递效率ti表示为:
定义传递系数c是实测应变值向实际应变值转换的系数,为上式中传递效率系数ti的倒数,可得:
ΔL1=c·ΔL2
通过S1所述排布2的模型试验,得到相对定点间距R=1.2时,ΔL1-ΔL2拟合的关系为:
R=1.2时光纤与排体协同变形的传递系数c为23.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拟合得到光纤不同定点间距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公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光纤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预测公式关系,该拟合公式为:
ye=0.057R。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建立应变换算公式,进行排体应变的换算,由步骤S5给出了不同相对定点间距与测量偏差的关系,对于某一断面的伸长量,采用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的光纤进行测量时:
式中,为相对定点间距R=n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相对定点间距R=m时的应变测量值与测量偏差;
对于R=n、R=m时的实测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ct为全面粘贴时的应变传递系数;
不同相对定点间距R=n、R=m下的应变传递系数为:
试验已测得当R=1.2时,c1.2=23.31,联立上述二式,对任一相对定点间距R=m的传递效率cm为:
即:
因而,最终得到排体弯曲变形下不同定点间距下的光纤-排体应变测量换算公式为:
式中,εti为实测应变,ε'ti为换算后的应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气囊的直径为30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圆柱形气囊的长度是排布长度的1/4-1/2。
CN202311319217.4A 2023-10-12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Active CN117516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217.4A CN117516400B (zh) 2023-10-12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217.4A CN117516400B (zh) 2023-10-12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6400A true CN117516400A (zh) 2024-02-06
CN117516400B CN117516400B (zh) 2024-06-28

Family

ID=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9216A (ja) * 1988-02-26 1989-09-01 Hazama Gumi Ltd 補強土構造体
JP2001221616A (ja) * 2000-02-07 2001-08-17 Taisei Corp 光ファイバひずみ分布測定器を使用した構造物のひずみ位置検出方法
JP2002062118A (ja) * 2000-08-15 2002-02-28 Chishin Go 複合構造物の剥離検知方法および検知装置
US20090303460A1 (en) * 2006-05-17 2009-12-10 Bundesanstalt Fur Materialforschung Und-Prufung (Bam) Reinforcement Element With Sensor Fib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US20100175460A1 (en) * 2006-07-13 2010-07-15 Olivier Artieres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malfunctions in a hydraulic structure, and a hydraulic structure with said device
CN103292719A (zh) * 2012-03-20 2013-09-1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利用分布式光纤测量土工布受力结构变形和受力的方法
CN104567710A (zh) * 2015-01-23 2015-04-2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沉管隧道变形监测及受力分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RU2565264C1 (ru) * 2014-06-06 2015-10-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В.М. Кокова (ФГБОУ ВПО КБГАУ) Противоэрозион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врагов
CN208223412U (zh) * 2018-05-31 2018-12-1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软体排变形变位监测系统
US20200080241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Willacoochee Industrial Fabrics, Inc. Woven geotextile fabrics with integrated geotextile grids or geogrids
CN210636474U (zh) * 2019-05-24 2020-05-29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土工加筋围堰物理模型的试验系统
CN111322960A (zh) * 2020-04-09 2020-06-2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航道整治软体排枯水平台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11826061U (zh) * 2020-03-20 2020-10-3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验证土工布整治岩溶塌陷效果的试验装置
CN113094632A (zh) * 2021-04-16 2021-07-09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护岸软体排排体端部局部变形沉降光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WO2022012099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线型传感器的结构监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9216A (ja) * 1988-02-26 1989-09-01 Hazama Gumi Ltd 補強土構造体
JP2001221616A (ja) * 2000-02-07 2001-08-17 Taisei Corp 光ファイバひずみ分布測定器を使用した構造物のひずみ位置検出方法
JP2002062118A (ja) * 2000-08-15 2002-02-28 Chishin Go 複合構造物の剥離検知方法および検知装置
US20090303460A1 (en) * 2006-05-17 2009-12-10 Bundesanstalt Fur Materialforschung Und-Prufung (Bam) Reinforcement Element With Sensor Fiber, Monitoring System, And Monitoring Method
US20100175460A1 (en) * 2006-07-13 2010-07-15 Olivier Artieres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locating malfunctions in a hydraulic structure, and a hydraulic structure with said device
CN103292719A (zh) * 2012-03-20 2013-09-1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利用分布式光纤测量土工布受力结构变形和受力的方法
RU2565264C1 (ru) * 2014-06-06 2015-10-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В.М. Кокова (ФГБОУ ВПО КБГАУ) Противоэрозион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оврагов
CN104567710A (zh) * 2015-01-23 2015-04-2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沉管隧道变形监测及受力分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CN208223412U (zh) * 2018-05-31 2018-12-11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软体排变形变位监测系统
US20200080241A1 (en) * 2018-09-07 2020-03-12 Willacoochee Industrial Fabrics, Inc. Woven geotextile fabrics with integrated geotextile grids or geogrids
CN210636474U (zh) * 2019-05-24 2020-05-29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土工加筋围堰物理模型的试验系统
CN211826061U (zh) * 2020-03-20 2020-10-30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验证土工布整治岩溶塌陷效果的试验装置
CN111322960A (zh) * 2020-04-09 2020-06-2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航道整治软体排枯水平台变形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22012099A1 (zh) * 2020-07-13 2022-01-20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线型传感器的结构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094632A (zh) * 2021-04-16 2021-07-09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护岸软体排排体端部局部变形沉降光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魏祥龙: "软体排塌陷弯曲变形的应变响应特征分析", 《水运工程》, no. 8, 31 August 2023 (2023-08-31), pages 90 - 9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2894B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CN105043344B (zh)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复合型材的沉降分布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5783863B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基沉降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5064187B (zh)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沥青路面连续竖向变形监测传感器
CN101865683A (zh) 基于应变计的梁式桥位移动态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3983397A (zh) 一种基于矢量分解与合成机理的三维传感量测系统及方法
CN102121858A (zh) 部分斜拉桥拉索钢绞线张力测试方法
CN111721486B (zh) 基于支座反力影响线曲率差分的等截面连续梁损伤识别方法
CN103898930B (zh)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特性试验模型及建模方法
CN111207863B (zh) 一种节状地下连续墙的节部受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7516400B (zh)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CN117516400A (zh) 基于试验确定光纤传感监测软体排变形时的应变转换方法
CN203981124U (zh) 船闸结构应变和应力分布式光纤监测装置
CN204854709U (zh) 一种滑坡的分布监测装置
CN110032783B (zh) 柔性缓冲气囊表面膨胀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
CN212904870U (zh) 一种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监测与预警系统与模型
CN111707428B (zh) 基于位移影响线曲率差分的等截面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CN113138033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钢管混凝土内表层空腔定量评估方法
CN113899344A (zh) 一种考虑温度效应的长大隧道高精度沉降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21167742U (zh) 一种填土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装置
CN102735465B (zh) 支座角位移温度变化时基于应变监测的松弛索识别方法
CN102706611B (zh) 温度变化索力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广义位移识别方法
CN102721551B (zh) 温度变化时空间坐标监测的问题索和支座平移识别方法
CN212031144U (zh) 一种用于管廊纵向变形监测的装置
CN203489865U (zh) 一种高性能结构动静态转角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