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15728A -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15728A
CN117515728A CN202311734937.7A CN202311734937A CN117515728A CN 117515728 A CN117515728 A CN 117515728A CN 202311734937 A CN202311734937 A CN 202311734937A CN 117515728 A CN117515728 A CN 117515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hole
dust remov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49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光宇
贾飞飞
林铭
滕清湖
王朝新
李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7349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15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15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15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新风除尘装置包括新风组件、切换盒、隔板、新风管和回风管,新风组件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切换盒与新风组件连接,切换盒具有过风腔,隔板活动设置在过风腔的内部并将过风腔分隔为两个腔室,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本发明提供的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存在容易出现积灰、滋生霉菌导致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风空调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新风空调器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封闭环境下的空气质量。其中新风空调的新风管长期直通室外环境,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灰尘进入到新风管的内壁,常年累计的情况下会让新风管内避免十分肮脏,且对于部分南方城市来说,常年降雨多、湿度大,新风管容易进水汽。潮湿环境加内壁面的灰尘等于霉菌生长的温床。尤其是当温度达到28°以上且湿度达到60%时,三个小时霉菌即开始滋生。霉菌释放的各类孢子、毒素则会严重影响新风管中的空气质量,不仅使新风管失效,还会进一步加剧室内环境的恶化。且新风管一般来说自安装完空调器后即固定在那,不会再拆卸等移动,新风管道的清洁也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新风部件内部都会配备一个可替换过滤器,但此类过滤器作为耗材,更换成本高昂。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存在容易出现积灰、滋生霉菌导致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存在容易出现积灰、滋生霉菌导致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除尘装置,新风除尘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新风组件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切换盒,切换盒与新风组件连接,切换盒具有过风腔;隔板,隔板活动设置在过风腔的内部并将过风腔分隔为两个腔室,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新风管和回风管,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
进一步地,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位于两个腔室的内部。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新风组件位于切换盒的第一侧,新风管和回风管位于切换盒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切换盒朝向新风组件的表面上具有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过孔和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二过孔,切换盒背离新风组件的表面上具有与新风管连通的第三过孔和与回风管连通的第四过孔,第一过孔与第三过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第二过孔与第四过孔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的连线方向与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的连线方向呈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固定设置在过风腔的内部;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固定在固定座上;电加热件,电加热件活动设置在过风腔的内部,电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三过孔相对或者电加热件与第三过孔错位;传动件,第一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电加热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为电加热件移动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地,固定座上具有滑轨,传动件滑动设置在滑轨的内部,电加热件固定在传动件上,传动件上具有齿条,第一驱动件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一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设置在进气口的上下两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朝向的表面上具有滑轨,传动件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中一个上,电加热件立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电加热件远离传动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中另一个上的滑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当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隔板与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板的表面抵接;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位于用于一个腔室的内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位朝向另一个腔室的表面共面且与隔板抵接。
进一步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切换盒上,第二驱动件与隔板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为隔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切换盒背离新风组件的一侧的外表面上,第二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贯穿切换盒与隔板连接;和/或切换盒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驱动件设置在切换盒背离新风组件端面的圆心位置处。
进一步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转盘,转盘可转动地设置在切换盒背离新风组件的一侧,转盘上具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与转盘驱动连接;风扇,风扇设置在第一通风口的内部;其中,当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切换盒的第四过孔通过第一通风口与回风管连通,切换盒的第三过孔通过第二通风口与新风管连通;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切换盒的第三过孔通过第一通风口与新风管连通,切换盒的第四过孔通过第二通风口与回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转盘与切换盒共轴线;和/或转盘外周面上具有齿形结构,第三驱动件通过齿轮结构与齿形结构啮合。
进一步地,新风组件包括外壳;安装盒,安装盒设置在外壳上,安装盒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风机,风机设置在外壳和/或安装盒的内部;过滤件,过滤件设置在进气口处。
进一步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颗粒物检测装置,颗粒物检测装置设置在进气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机壳和上述的新风除尘装置,新风除尘装置设置在机壳的内部,新风除尘装置的新风组件、第三驱动件均与机壳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为上述的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工作模式和除尘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流经进气口处的气体和室外侧气体中的实时颗粒浓度;
将进气口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工作模式或者除尘模式;
当执行工作模式时,空调器的新风除尘装置的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当执行除尘模式时,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将进气口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工作模式或者除尘模式包括:
获取进气口处的实时颗粒浓度N1;
获取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N2,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除尘模式;
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当执行除尘模式时还包括:
启动新风除尘装置的第一驱动件,将新风除尘装置的电加热件移动至与新风除尘装置的切换盒的第三过孔对位的位置;
开启电加热件;
启动新风除尘装置的风扇。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新风除尘装置包括新风组件、切换盒、隔板、新风管和回风管,新风组件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切换盒与新风组件连接,切换盒具有过风腔,隔板活动设置在过风腔的内部并将过风腔分隔为两个腔室,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新风管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排气口连通作为出气管,回风管通过另一个腔室与进气口连通作为进风管。
由上可知,本申请采用活动设置在切换盒的内部的隔板,以通过隔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实现气体路径的改变,进而可实现利用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流向新风管,以对新风管进行清洁,避免新风管的内部存在大量积灰、滋生细菌的现象出现。
本申请采用在切换盒的内部设置电加热件,以在需要对新风管进行清洁时,可通过电加热件加热排气口流出的气体,进而通过加热后的气体破坏霉菌使用环境,保持环境干燥,清灰除霉效果更好。
本申请在转盘上设置风扇,以通过风扇进行引流,以使流向新风管的内部的气体形成高速气流,可有效清除新风管道内的灰尘与霉菌,提高新风质量,减少用户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其中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其中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除尘装置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组件与切换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新风组件与切换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转盘与切换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转盘与切换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转盘与切换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切换盒和第二驱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逻辑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新风组件;110、安装盒;111、进气口;112、排气口;20、切换盒;210、过风腔;220、第一过孔;230、第二过孔;240、第三过孔;250、第四过孔;30、转盘;40、第三驱动件;50、新风管;60、回风管;70、电加热件;80、第一驱动件;90、传动件;1110、第一固定板;1120、第二固定板;1130、风扇;1140、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空调存在容易出现积灰、滋生霉菌导致降低新风质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除尘装置。
如图1至图14所示,新风除尘装置包括新风组件10、切换盒20、隔板、新风管50和回风管60,新风组件10具有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切换盒20与新风组件10连接,切换盒20具有过风腔210,隔板活动设置在过风腔210的内部并将过风腔210分隔为两个腔室,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新风管50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进气口111连通作为进风管,回风管60通过另一个腔室与排气口112连通作为出气管;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新风管50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排气口112连通作为出气管,回风管60通过另一个腔室与进气口111连通作为进风管。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活动设置在切换盒20的内部的隔板,以通过隔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实现气体路径的改变,进而可实现利用排气口112排出的气体流向新风管50,以对新风管50进行清洁,避免新风管50的内部存在大量积灰、滋生细菌的现象出现。
其中,本申请的新风管50的清洁无需拆卸,采用排气口112排出的气体对新风管50的清洁,避免了拆卸导致的复杂操作,有效地对气体进行利用。
进一步地,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分别位于两个腔室的内部。隔板将过风腔210封分隔为不连通设置的两个腔体,其中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分别设置在两个腔体内部,即进气口111设置在其中一个腔体的内部,排气口112设置在另一个腔体的内部,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不同腔体设置,以避免出现排气口112流出的气体反流回到进气口111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管50和回风管60贯穿并固定在墙体上。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新风组件10位于切换盒20的第一侧,新风管50和回风管60位于切换盒20的第二侧。新风组件10、切换盒20以及新风管50和回风管60沿第一方向设置,以实现气体均需要经过过气腔流动,进而实现通过调节过气腔的内部的隔板的位置实现新风管50进行向进气口111供气,或者排气口112向新风管50进行供气以清洁新风管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X方向。
如图1至图14所示,切换盒20朝向新风组件10的表面上具有与进气口111连通的第一过孔220和与排气口112连通的第二过孔230,切换盒20背离新风组件10的表面上具有与新风管50连通的第三过孔240和与回风管60连通的第四过孔250,第一过孔220与第三过孔240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第二过孔230与第四过孔250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
具体地,当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过孔220和第三过孔240与同一个腔室连通,以实现新风管50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三过孔240进入到对应的腔室的内部并经过第一过孔220流向进气口111;第二过孔230和第四过孔250与同一个腔室连通,排气口112的气体经第二过孔230进入到对应的腔室的内部并经过第四过孔250流向回风管60。
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过孔220和第四过孔250与同一个腔室连通,以实现回风管60内部的气体通过第四过孔250进入到对应的腔室的内部并经过第一过孔220流向进气口111;第二过孔230和第三过孔240与同一个腔室连通,排气口112的气体经第二过孔230进入到对应的腔室的内部并经过第三过孔240流向新风管50,以实现清洁新风管50进行除尘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过孔240和第四过孔250等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孔220和第二过孔230的连线方向与第三过孔240和第四过孔250的连线方向呈角度设置,以实现在隔板转动时能实现第一过孔220和第二过孔230保持在两个不同的腔室的内部。
如图1至图14所示,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固定座、第一驱动件80、电加热件70和传动件90,固定座固定设置在过风腔210的内部,第一驱动件80固定在固定座上,电加热件70活动设置在过风腔210的内部,电加热件70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三过孔240相对或者电加热件70与第三过孔240错位,第一驱动件80通过传动件90与电加热件70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80为电加热件70移动提供驱动力。
具体地,电加热件70根据需要可实现位移,以方便在需要对新风管50进行除尘杀菌时,移动电加热件70至第三过风口对位的位置,以实现腔室的内部的气体流经电加热件70后进入到第三过孔240的内部进而实现进入到新风管50的内部,以对新风管50的内部进行杀菌、除尘。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件80为旋转电机,以通过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传动组件,进而实现移动电加热件70。
进一步地,固定座上具有滑轨,传动件90滑动设置在滑轨的内部,电加热件70固定在传动件90上,传动件90上具有齿条,第一驱动件80上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一驱动件80驱动齿轮转动。
其中,通过将传动件90设置在滑轨的内部,以在第一驱动件80的驱动作用下传动件90能在滑轨的内部滑动,进而传动件90能带动电加热件70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采用啮合设置的齿轮和齿条配合的结构,以实现在第一驱动件80的驱动下齿轮自转即可带动齿条发生位置移动,进而带动电加热件70进行位置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分别设置在进气口111的上下两侧,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相互朝向的表面上具有滑轨,传动件9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其中一个上,电加热件70立置在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之间,电加热件70远离传动件9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中另一个上的滑轨滑动配合。
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的结构,以提高电加热件70、传动件90和第一驱动件80的安装的稳定性,电加热件70的一端与传动件90固定连接,电加热件70的另一端在滑轨的内部滑动,滑轨具有限位和辅助移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电加热件70的移动效率和移动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隔板与第二固定板1120远离第一固定板1110的表面抵接,以实现限位隔板的技术效果;同时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位于用于一个腔室的内部,第一固定板1110和第二固定板1120位朝向另一个腔室的表面共面且与隔板抵接,以实现限位隔板的技术效果。
如图1至图14所示,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140,第二驱动件1140设置在切换盒20上,第二驱动件1140与隔板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1140为隔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提供驱动力。
具体地,隔板通过第二驱动件1140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第二驱动件1140可以是旋转电机也可以是旋转气缸、旋转液压缸等结构件。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1140固定在切换盒20背离新风组件10的一侧的外表面上,第二驱动件114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切换盒20与隔板连接,第二驱动件1140固定设置在切换盒20上,以实现第二驱动件1140的通过贯穿切换盒20的盒体与隔板驱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盒20为圆柱体结构,第二驱动件1140设置在切换盒20背离新风组件10端面的圆心位置处,以实现在隔板位置切换的过程中,隔板在过风腔210的内部自转,以避免出现隔板发生偏移的现象导致隔板无法对过风腔210分隔的现象出现。
如图1至图14所示,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转盘30、第三驱动件40和风扇1130,转盘30可转动地设置在切换盒20背离新风组件10的一侧,转盘30上具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第三驱动件40与转盘30驱动连接,风扇1130设置在第一通风口的内部,其中,当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切换盒20的第四过孔250通过第一通风口与回风管60连通,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通过第二通风口与新风管50连通;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通过第一通风口与新风管50连通,切换盒20的第四过孔250通过第二通风口与回风管60连通。
具体地,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跟随转盘30转动,以实现需要对新风管50进行除尘操作时,第一通风口与新风管50连通,通过风扇1130的引流作用以实现排气口112朝向新风管50流动以对清洁管进行清洁作用。
进一步地,转盘30与切换盒20共轴线,以实现转动的转动能实现第一通风口能与第三过孔240连通也能与第四过孔250连通。
进一步地,转盘30外周面上具有齿形结构,第三驱动件40通过齿轮结构与齿形结构啮合,第三驱动件40与机壳连接,第三驱动件40为转动电机或者转动气缸和转动油缸等结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包括外壳、安装盒110、风机和过滤件,安装盒110设置在外壳上,安装盒110具有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风机设置在外壳和/或安装盒110的内部,过滤件设置在进气口111处,其中过滤件用于对进入到进气口111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件可以是过滤棉。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颗粒物检测装置,颗粒物检测装置设置在进气口111处,以用于检测进气口111处的气体的颗粒物浓度信息,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室外侧的颗粒物检测装置以用于检测室外侧的气体中的颗粒物的浓度。其中,颗粒物检测装置为传感器并与空调器内部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机壳和实施例一中的新风除尘装置。
具体地,新风除尘装置设置在机壳的内部,新风除尘装置的新风组件10、第三驱动件40均与机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空调器和包括设置在机壳的内部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件80、第二驱动件1140、第三驱动件40、电加热件70和风扇1130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具有工作模式和出尘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工作模式时,新风管50、第二通风口、第三过孔240、第一过孔220和进气口111形成进气路径;排气口112、第二过孔230、第四过孔250、第一通风口、回风管60形成排气路径。当空调器处于除尘模式时,回风管60、第二通风口、第四过孔250、第一过孔220和进气口111形成进气路径;排气口112、第二过孔230、第三过孔240、第一通风口、新风管50形成排气路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为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器,空调器具有工作模式和出尘模式,如图15所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流经进气口111处的气体和室外侧气体中的实时颗粒浓度;
将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工作模式或者除尘模式;
当执行工作模式时,空调器的新风除尘装置的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当执行除尘模式时,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在获取流经进气口111处的气体和室外侧气体中的实时颗粒浓度前需要先启动空调器,空调器启动的方式可以是遥控启动,也可以是按键启动。
进一步地,将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工作模式或者除尘模式包括:
获取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N1;
获取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N2,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除尘模式;
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工作模式。
其中,当执行除尘模式时还包括:
启动新风除尘装置的第一驱动件80,将新风除尘装置的电加热件70移动至与新风除尘装置的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对位的位置;
开启电加热件70;
启动新风除尘装置的风扇1130。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具有工作模式和出尘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工作模式时,新风管50、第二通风口、第三过孔240、第一过孔220和进气口111形成进气路径;排气口112、第二过孔230、第四过孔250、第一通风口、回风管60形成排气路径。当空调器处于除尘模式时,回风管60、第二通风口、第四过孔250、第一过孔220和进气口111形成进气路径;排气口112、第二过孔230、第三过孔240、第一通风口、新风管50形成排气路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采用活动设置在切换盒20的内部的隔板,以通过隔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实现气体路径的改变,进而可实现利用排气口112排出的气体流向新风管50,以对新风管50进行清洁,避免新风管50的内部存在大量积灰、滋生细菌的现象出现。
2、本申请采用在切换盒20的内部设置电加热件70,以在需要对新风管50进行清洁时,可通过电加热件70加热排气口112流出的气体,进而通过加热后的气体破坏霉菌使用环境,保持环境干燥,清灰除霉效果更好。
3、本申请在转盘30上设置风扇1130,以通过风扇1130进行引流,以使流向新风管50的内部的气体形成高速气流,可有效清除新风管50道内的灰尘与霉菌,提高新风质量,减少用户使用成本。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组件(10),所述新风组件(10)具有进气口(111)和排气口(112);
切换盒(20),所述切换盒(20)与所述新风组件(10)连接,所述切换盒(20)具有过风腔(210);
隔板,所述隔板活动设置在所述过风腔(210)的内部并将所述过风腔(210)分隔为两个腔室,所述隔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新风管(50)和回风管(60),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新风管(50)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腔室与所述进气口(111)连通作为进风管,所述回风管(60)通过另一个所述腔室与所述排气口(112)连通作为出气管;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新风管(50)通过其中一个腔室与所述排气口(112)连通作为出气管,所述回风管(60)通过另一个所述腔室与所述进气口(111)连通作为进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排气口(11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腔室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新风组件(10)位于所述切换盒(20)的第一侧,所述新风管(50)和所述回风管(60)位于所述切换盒(20)的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盒(20)朝向所述新风组件(10)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进气口(111)连通的第一过孔(220)和与所述排气口(112)连通的第二过孔(230),所述切换盒(20)背离所述新风组件(10)的表面上具有与所述新风管(50)连通的第三过孔(240)和与所述回风管(60)连通的第四过孔(250),所述第一过孔(220)与所述第三过孔(24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过孔(230)与所述第四过孔(25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区域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220)和所述第二过孔(230)的连线方向与所述第三过孔(240)和所述第四过孔(250)的连线方向呈角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过风腔(210)的内部;
第一驱动件(80),所述第一驱动件(80)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电加热件(70),所述电加热件(70)活动设置在所述过风腔(210)的内部,所述电加热件(7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过孔(240)相对或者所述电加热件(70)与所述第三过孔(240)错位;
传动件(90),所述第一驱动件(80)通过所述传动件(90)与所述电加热件(7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80)为所述电加热件(70)移动提供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具有滑轨,所述传动件(9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的内部,所述电加热件(70)固定在所述传动件(90)上,所述传动件(90)上具有齿条,所述第一驱动件(80)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80)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
第一固定板(1110);
第二固定板(1120),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相互朝向的表面上具有所述滑轨,所述传动件(90)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其中一个上,所述电加热件(70)立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之间,所述电加热件(70)远离所述传动件(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中另一个上的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的表面抵接;
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位于用于一个腔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11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120)位朝向另一个腔室的表面共面且与所述隔板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140),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设置在所述切换盒(20)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与所述隔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为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提供驱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固定在所述切换盒(20)背离所述新风组件(10)的一侧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的至少一部分贯穿所述切换盒(20)与所述隔板连接;和/或
所述切换盒(20)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驱动件(1140)设置在所述切换盒(20)背离所述新风组件(10)端面的圆心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
转盘(30),所述转盘(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切换盒(20)背离所述新风组件(10)的一侧,所述转盘(30)上具有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
第三驱动件(40),所述第三驱动件(40)与所述转盘(30)驱动连接;
风扇(1130),所述风扇(1130)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内部;
其中,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切换盒(20)的第四过孔(250)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回风管(60)连通,所述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新风管(50)连通;当所述隔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新风管(50)连通,所述切换盒(20)的第四过孔(250)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回风管(60)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盘(30)与所述切换盒(20)共轴线;和/或
所述转盘(30)外周面上具有齿形结构,所述第三驱动件(40)通过齿轮结构与所述齿形结构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10)包括:
外壳;
安装盒(110),所述安装盒(110)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安装盒(110)具有所述进气口(111)和所述排气口(112);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安装盒(110)的内部;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1)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除尘装置还包括颗粒物检测装置,所述颗粒物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1)处。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机壳;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尘装置,所述新风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新风除尘装置的新风组件(10)、第三驱动件(40)均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17.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工作模式和除尘模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流经进气口(111)处的气体和室外侧气体中的实时颗粒浓度;
将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所述工作模式或者所述除尘模式;
当执行所述工作模式时,所述空调器的新风除尘装置的隔板处于第一位置;
当执行所述除尘模式时,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与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进行比对并判断执行所述工作模式或者所述除尘模式包括:
获取进气口(111)处的实时颗粒浓度N1;
获取室外侧的实时颗粒浓度N2,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所述除尘模式;当N1与N2满足N1≤105%N2时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执行所述除尘模式时还包括:
启动所述新风除尘装置的第一驱动件(80),将所述新风除尘装置的电加热件(70)移动至与所述新风除尘装置的切换盒(20)的第三过孔(240)对位的位置;
开启所述电加热件(70);
启动所述新风除尘装置的风扇(1130)。
CN202311734937.7A 2023-12-14 2023-12-14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7515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4937.7A CN117515728A (zh) 2023-12-14 2023-12-14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4937.7A CN117515728A (zh) 2023-12-14 2023-12-14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15728A true CN117515728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5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4937.7A Pending CN117515728A (zh) 2023-12-14 2023-12-14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157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4696B (zh) 立式空调器
JP5119320B2 (ja) エアコンフィルターセル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3486674A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14110892A (zh) 一种空调管道的防污安装结构
CN111016587B (zh) 一种汽车维修用车内空气分层滤清消毒装置
CN203478450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CN11302850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清洗方法
CN209791110U (zh) 一种中央除尘设备
CN210374020U (zh) 一种建筑用通风过滤装置
CN219473930U (zh) 一种自清洁式的空调进风面板
CN117515728A (zh) 新风除尘装置、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84207A (zh) 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法
KR20170097466A (ko) 급기구 황사유입방지장치
CN213362821U (zh) 一种制冷空调设备的防堵塞结构
CN212227335U (zh) 一种建筑通风系统
CN210905388U (zh) 一种汽车用空气滤清器
CN220269804U (zh) 一种水冷式工业冷水机组
CN214664815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中央空调出风结构
CN220705560U (zh) 无尘净化室进门结构
JPH0618213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389931U (zh) 一种紧凑型自循环净化除湿一体机
CN219681999U (zh) 一种煤矿通防开采用通气设备
CN220347877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集尘机构
CN117433087B (zh) 一种具有除油烟功能的新风净化器
CN219713562U (zh) 一种净化空调风口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