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8009A -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8009A
CN117508009A CN202311682530.4A CN202311682530A CN117508009A CN 117508009 A CN117508009 A CN 117508009A CN 202311682530 A CN202311682530 A CN 202311682530A CN 117508009 A CN117508009 A CN 1175080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module
image information
imag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825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威
方辉
倪峰
冯超
刘子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dbes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825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08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508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80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3/00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interiors
    • B60Q3/80Circuits; 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显示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位置信息;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基于机器视觉从图像信息中准确筛选出乘用人;显示控制模块用于在乘用人位于预设范围内时,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显示模块用于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通过本发明可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科学、精准地确定出车辆的驾驶者及乘客,并在其到达车辆附近时点亮B柱背光灯,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人员造成的B柱背光灯误开启的情况,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人车交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进一步向智能化发展,在汽车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性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功能。无论是传统造车企业,还是基于新能源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都着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当前的产品中,并基于这些技术,实现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类功能需求,提升消费者的驾驶和乘坐感受,使其更好地感受人和车之间的交互感,以此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目前,在提升人车交互感上,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在乘用人准备进入目标车辆时,点亮车门处的灯光。当前,在乘用人即将进入车内时点亮相应灯光这一功能上,通常就是在车门下侧或反光镜下侧设置光源,在车辆的乘用人打开车门时开启光源。然而此种方式中,由于车门开启后的瞬间乘用人通常就会进入车内,很难会观察到该灯光具体的显示内容,使该功能没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由于车门开启的原因可能很多,因此会导致迎宾灯光频繁开启,且在车门需要长时间开启的情况下,该迎宾灯光也会保持常亮,即会产生额外的能源浪费,且会导致该光源寿命降低。同时,此种方式没有目标筛选过程,其准确度、针对性都很差,显示内容也很单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相应的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显示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所述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在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接收图像采集模块发送的图像信息;将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与在图像信息中进行查找比对,筛选第一乘用人;和/或,
获取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筛选第一乘用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基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提取目标图像特征;
从图像信息中提取全部待检图像特征;
依次计算各个待检图像特征与目标图像特征的相似度得分,判断相似度得分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成功,将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并停止识别;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失败,并对下一个待检图像特征进行相似度判断。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将图像信息置于与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坐标系下;
按照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
将第一目标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图像信息,获取预设时段内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以及图像信息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
将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判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是否近似;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预设时段内,分别提取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在多个对应时刻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目标人员为除第一乘用人外的其他人员;
判断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近似;
若否,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不近似。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图像信息,获取第二目标人员当前行进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确定其在图像范围内的行进目标;
若第二目标人员行进目标为用户车辆,则在第二目标人员与用户车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判断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上述方案中,所述显示控制模块,还包括:语音控制子模块和远程控制子模块,其中,
所述语音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声音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通过验证后完成语音控制子模块的唤醒,随后按照用户进一步的语音内容,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所述远程控制子模块,用于接收智能钥匙和/或远程控制APP的控制信号,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上述方案中,所述显示模块,进一步用于:
B柱背光灯通过显示屏模组显示预设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
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显示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所述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在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通过获取感应钥匙的位置和车外的图像信息,基于预先存储的驾驶者的图像,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的进行筛选,并结合感应钥匙的位置信息,更为精准地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确定出驾驶者;此外,在确定出驾驶者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驾驶者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以及对其他人员行进目标和进行速度进行判定,科学、精准地确定出车辆的乘客;并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较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操作;由此,通过精准从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中筛选出驾驶者和乘客,更为有针对性的执行背光灯亮起的操作,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人员经过车辆附近时B柱背光灯误开启的情况,且只有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很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使其不至于长时间亮起,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智能钥匙或APP对B柱背光灯进行控制,增加了用户的便捷性和操作方式的可选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一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101、图像采集模块102、机器视觉模块103、显示控制模块104以及显示模块105;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101,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102,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所述机器视觉模块103,用于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具体的,接收图像采集模块发送的图像信息;将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与在图像信息中进行查找比对,筛选第一乘用人;和/或,
获取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筛选第一乘用人。
优选的,将图像信息置于与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坐标系下;
按照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
将第一目标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
优选的,在将图像信息置于与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坐标系后,基于第一位置信息,在图像信息中确定出与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位置,并找出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
优选的,第一乘用人通常为车辆驾驶者。
优选的,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以目标车辆中心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形范围。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104,用于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在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105。
优选的,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以目标车辆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米的圆形范围。
所述显示模块105,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具体的,所述显示模块,进一步用于:
B柱背光灯通过显示屏模组显示预设信息。
优选地,B柱背光灯采用显示屏模组,可以通过单独的显示信号来控制显示屏模组中展示的内容。具体的展示内容可以通过车机、智能终端的APP等多种方式进行预设和控制,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显示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其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所述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在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通过获取感应钥匙的位置和车外的图像信息,基于预先存储的驾驶者的图像,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的进行筛选,并结合感应钥匙的位置信息,更为精准地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确定出驾驶者;此外,在确定出驾驶者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科学、精准地确定出车辆的乘客;并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较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由此,通过精准从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中筛选出驾驶者和乘客,更为有针对性的执行背光灯亮起的操作,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人员经过车辆附近时B柱背光灯误开启的情况,且只有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很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使其不至于长时间亮起,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通过调整印刷盖板或控制显示屏模组,可以更为灵活的选择B柱背光灯显示的具体内容,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机器视觉模块103,存在一种第一乘用人筛选方法,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一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所述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基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提取目标图像特征。
步骤S202,从图像信息中提取全部待检图像特征。
步骤S203,依次计算各个待检图像特征与目标图像特征的相似度得分,判断相似度得分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具体的,若是,执行步骤S204;若否,执行步骤S205。
步骤S204,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成功,将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并停止识别。
步骤S205,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失败,并对下一个待检图像特征进行相似度判断。
具体的,若识别失败,则返回步骤S203。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机器视觉技术,通过预先存储第一乘用人的面部图片,再以人脸识别的方式,从获取到的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中,筛选确定出第一乘用人,由此,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第一乘用人的准确率和识别速度;同时,上述方法也考虑到了第一乘用人身上未携带感应钥匙的情况,即只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也可以达到精准筛选第一乘用人的目的,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
基于机器视觉模块103,存在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S301,根据图像信息,获取预设时段内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以及图像信息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
步骤S302,将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判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是否近似。
具体的,在预设时段内,分别提取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在多个对应时刻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目标人员为除第一乘用人外的其他人员;
判断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近似,执行步骤S303;
若否,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不近似,执行步骤S304。
优选地,预设时段可以为20s,多个对应时刻可以为5个时刻;即在20s内选择5个时刻的位置信息进行距离判断。
步骤S303,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步骤S304,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进一步的,基于机器视觉模块103,存在另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第二乘用人筛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S401,根据图像信息,获取第二目标人员当前行进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确定其在图像范围内的行进目标。
步骤S402,若第二目标人员行进目标为用户车辆,则在第二目标人员与用户车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判断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
具体的,若是,执行步骤S403;若否,执行步骤S404。
优选地,第二预设距离;
步骤S403,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步骤S404,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可以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驾驶者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以及对其他人员行进目标和进行速度进行判定,快速、科学、精准地确定出车辆的乘客,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人员经过车辆附近时B柱背光灯误开启的情况,使其不至于频繁亮起,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501、图像采集模块502、机器视觉模块503、显示控制模块504以及显示模块505;其中,所述显示控制模块504,还包括:
语音控制子模块506和远程控制子模块507,其中,
所述语音控制子模块506,用于根据预设声音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通过验证后完成语音控制子模块的唤醒,随后按照用户进一步的语音内容,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所述远程控制子模块507,用于接收智能钥匙和/或远程控制APP的控制信号,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具体的,该系统中信号采集模块501、图像采集模块502、机器视觉模块503、显示控制模块504以及显示模块505所实现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上文实施例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系统,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智能钥匙或APP对B柱背光灯进行控制,增加了用户的便捷性和操作方式的可选性。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步骤S602,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步骤S603,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具体的,接收图像采集模块发送的图像信息;将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与在图像信息中进行查找比对,筛选第一乘用人;和/或,
获取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筛选第一乘用人。
优选的,将图像信息置于与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坐标系下;
按照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
将第一目标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
具体的,基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提取目标图像特征;
从图像信息中提取全部待检图像特征;
依次计算各个待检图像特征与目标图像特征的相似度得分,判断相似度得分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成功,将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并停止识别;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失败,并对下一个待检图像特征进行相似度判断。
具体的,根据图像信息,获取预设时段内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以及图像信息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
将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判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是否近似;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优选的,在预设时段内,分别提取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在多个对应时刻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目标人员为除第一乘用人外的其他人员;
判断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近似;
若否,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不近似。
具体的,根据图像信息,获取第二目标人员当前行进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确定其在图像范围内的行进目标;
若第二目标人员行进目标为用户车辆,则在第二目标人员与用户车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判断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步骤S604,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
具体的,根据预设声音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通过验证后完成语音控制子模块的唤醒,随后按照用户进一步的语音内容,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具体的,接收智能钥匙和/或远程控制APP的控制信号,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步骤S605,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具体的,B柱背光灯通过显示屏模组显示预设信息。
根据上述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可以通过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通过获取感应钥匙的位置和车外的图像信息,基于预先存储的驾驶者的图像,利用机器视觉技术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的进行筛选,并结合感应钥匙的位置信息,更为精准地从车外图像信息中确定出驾驶者;此外,在确定出驾驶者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驾驶者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以及对其他人员行进目标和进行速度进行判定,科学、精准地确定出车辆的乘客;并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较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由此,通过精准从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中筛选出驾驶者和乘客,更为有针对性的执行背光灯亮起的操作,有效地避免了其他人员经过车辆附近时B柱背光灯误开启的情况,且只有在驾驶者和乘客距离车辆很近时才点亮B柱背光灯,使其不至于长时间亮起,大大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加节能环保。此外,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智能钥匙或APP对B柱背光灯进行控制,增加了用户的便捷性和操作方式的可选性。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机器视觉模块、显示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所述机器视觉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所述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在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接收图像采集模块发送的图像信息;将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与在图像信息中进行查找比对,筛选第一乘用人;和/或,
获取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筛选第一乘用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基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提取目标图像特征;
从图像信息中提取全部待检图像特征;
依次计算各个待检图像特征与目标图像特征的相似度得分,判断相似度得分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成功,将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并停止识别;
若获得的相似度得分不大于预设阈值,则识别失败,并对下一个待检图像特征进行相似度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将图像信息置于与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同的坐标系下;
按照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从图像信息中确定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人员;
将第一目标人员确定为第一乘用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图像信息,获取预设时段内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以及图像信息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
将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进行比对;判断其他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是否近似;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预设时段内,分别提取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在多个对应时刻的位置信息,并计算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目标人员为除第一乘用人外的其他人员;
判断各个时刻第二目标人员与第一乘用人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若是,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近似;
若否,则判定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路线与第一乘用人的行进路线不近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视觉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图像信息,获取第二目标人员当前行进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确定其在图像范围内的行进目标;
若第二目标人员行进目标为用户车辆,则在第二目标人员与用户车辆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判断第二目标人员的行进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
若是,则判定对应人员为第二乘用人;
若否,则判定对应人员并非第二乘用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模块,还包括:语音控制子模块和远程控制子模块,其中,
所述语音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声音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并在通过验证后完成语音控制子模块的唤醒,随后按照用户进一步的语音内容,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所述远程控制子模块,用于接收智能钥匙和/或远程控制APP的控制信号,对显示模块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进一步用于:
B柱背光灯通过显示屏模组显示预设信息。
10.一种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
采集汽车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发送至机器视觉模块;
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目标图像进行比对,并结合感应钥匙的第一位置信息,确定第一乘用人;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根据图像信息确定车外人员的行进路线、行进速度及行进目标,筛选出第二乘用人;
根据对于第一乘用人和/或第二乘用人的筛选结果,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显示模块;
根据控制信号开启B柱背光灯显示预设信息。
CN202311682530.4A 2023-12-07 2023-12-07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75080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530.4A CN117508009A (zh) 2023-12-07 2023-12-07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82530.4A CN117508009A (zh) 2023-12-07 2023-12-07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8009A true CN117508009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4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82530.4A Pending CN117508009A (zh) 2023-12-07 2023-12-07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080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5443B (zh) 用于运行机动车的方法
US10710457B2 (en) Gestur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US20200001892A1 (en) Passenger assis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JP4305289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備える車両用制御システム
US6472977B1 (en) Method for the displaying information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3529043A (ja) 交通標識識別システムの性能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RU2547022C2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ая для водителя конфигурац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3732480A (zh) 用于在行车道上车辆的线路引导中辅助驾驶员的方法和设备
JP2008241309A (ja) 車両用サービス提示装置
CN109614001B (zh) 一种车载屏幕触控操作权限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设备
WO2018138980A1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54389A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CN112041201B (zh) 用于控制对车辆特征的访问的方法、系统和介质
JP2021026720A (ja) 運転支援装置、車両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509931A (zh) 语音问答的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139724A (zh) 用于车辆的车载屏幕动态显示方法及其车载中控系统
JP2020154996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エージェント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7508009A (zh) B柱背光灯的防误触发控制系统和方法
JP2010100125A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130230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ound output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using a voice-analysis and control device
JP2011165146A (ja) 車載装置、報知方法、車両照合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600028B (zh) 车辆油门控制方法及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06353A (zh) 车辆交互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和车辆
CN110910517A (zh) 一种公交分段计价系统
CN109886731A (zh) 一种公交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