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95237A -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95237A
CN117495237A CN202311849221.1A CN202311849221A CN117495237A CN 117495237 A CN117495237 A CN 117495237A CN 202311849221 A CN202311849221 A CN 202311849221A CN 117495237 A CN117495237 A CN 117495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weight
cargo
determining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49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95237B (zh
Inventor
吴鹏
陈兰
潘瑞镇
刘文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zh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492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952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95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52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952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952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5Relationships between shipper or supplier and carriers
    • G06Q10/08355Rou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30Noise filt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64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lassification, e.g. of video obj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管理目的的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货物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是割裂的,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理目的的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货物运输管理是指对货物运输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管理活动,它涵盖了从货物出库到交付的整个运输过程,包括物流规划、路线选择、装载和卸载、运输资源管理、运输安全、运输成本控制等方面。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从两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一是优化运输的路线,二是优化仓储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大型集散中心,由于存在多个物流平台,而各个物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导致其数据无法共享,即集散中心无法获取到货物的原始物流数据,导致当前的集散中心,特别是铁路运输对应的集散点,需要人工对货物进行贴标,以供后续分拣扫描,然后基于扫描得到的货物信息调配存取点位。这导致当前的管理模式中货物运输与货物存储是割裂的,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进而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货物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是割裂的,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保证存取有序,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应用于货物集散系统,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
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
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
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
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包括所述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
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降噪以及图像识别,对比识别特征和所述第一报备信息;
当所述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吻合时,判定所述货物准入核验通过。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货物存留时间符合的时间区间,确定所述时间区间关联的时间权重;
基于所述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修正权重;
根据所述货物类型确定类型权重;
根据所述时间权重、所述修正权重以及所述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一存放权重。
可选地,所述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当前货物的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
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第二报备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车辆导航数据;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以及发货点;
基于所述运输类型和所述发货点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
基于每个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准点概率,确定预测到达时间在所述未来预设时段内的所述预测进货量。
可选地,所述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的步骤之前,包括:
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至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
基于每条所述规划路径确定交叉路口;
根据所述货物存放点、所述仓储出口以及所述交叉路口,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
根据所述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所述地址权重。
可选地,所述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其中,每个所述货物存放点对应有一个所述计算结果;
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所述货物存放点,作为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所述目标存放点。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确定所述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负向增益和所述第一存放权重对应的所述正向增益,确定所述计算结果。
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所以,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货物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是割裂的,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保证存取有序,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实施例四中步骤S441-S443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实施例五中步骤S510-S530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实施例涉及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存在多个物流平台,而各个物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导致其数据无法共享,即集散中心无法获取到货物的原始物流数据,只能通过物流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管理货物,容易造成物流数据更新不及时。进而导致当前的数据处理中,货物运输和货物存储是割裂的,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影响物流系统的总体协调运作能力。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基于当前货物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当货物准入核验通过时,基于第一报备信息确定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待存放货物的车辆导航数据,确定第二存放权重;进而通过第一存放权重、第二存放权重和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当前货物的目标存放点。从而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保证存取有序,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能够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参照图1,应用于货运集散系统,所述货物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110,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
在本实施例中,货运集散系统包括信息报备模块、图像识别模块以及地图模块。其中,信息报备模块用于收集货物的报备信息,货物可以在即将进入仓储,或者在运输途中,上报相关的报备信息,也可以是信息报备模块根据预设的网络接口,直接获取货物的原始物流数据。图像识别模块用于在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时,对货物进行图像采集以及图像特征提取,特征对比。地图模块用于对货物所在车辆的车辆导航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保存有仓储所在地的详细地图,包括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坐标数据,以及各个货物存放点之间道路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货物是指正在执行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即已经运输至仓储中心,需要进行存放集散的货物。图像信息是针对当前货物采集的图像信息。货物准入核验即针对货物的信息核验。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用户在信息报备模块中录入货物信息,包括货物名称、数量、重量、规格等基本信息。系统自动获取货物的原始物流数据,包括运输方式、目的地、来源地等物流信息。图像识别模块采集当前货物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与第一报备信息进行比对和验证。如果图像信息与第一报备信息一致,系统将生成货物准入核验结果,并显示在界面上供用户查看。如果图像信息与第一报备信息不一致,系统将提示用户修改或补充相关信息,并要求用户重新进行货物准入核验。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动输入信息或使用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图像中的货物信息。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方式,对货物信息进行核验,并生成相应的准入核验结果。用户可以根据准入核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如确认货物信息、安排运输等。
步骤S120,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报备信息中包含了货物存留时间和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是当前货物需要存放的时长。货物类型是当前货物对应的类型,为了便于量化,在用户输入货物类型时,是选择信息报备模块提供的货物类型。第一存放权重是用于确定当前货物最终存放点的一个参数。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货物准入核验通过时,确定当前货物与第一报备信息无误,获取当前货物的第一报备信息中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根据货物存留时间确定当前货物的时间权重,根据货物类型确定当前货物的类型权重,根据类型权重以及时间权重确定第一存放权重。
示例性的,根据类型权重和时间权重的乘积确定第一存放权重。
示例性的,根据类型权重和时间权重的比值确定第一存放权重。
作为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第一报备信息中提供的货物类型和存留时间,计算货物的初始存放权重。例如基于货物类型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同时,考虑货物的存留时间长短,给予一定的权重加成,进而确定第一存放权重。
步骤S130,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
在本实施例中,待存放货物是还未进入仓储的货物,例如正在排队的货物,或者是正在运输中的货物。即待存放货物是在当前货物之后进入仓储的货物。第二报备信息是待存放货物的报备信息。车辆导航数据是待存放货物的运输车辆的导航数据,例如在某个时间点处于某个坐标。预测进货量是指待存放货物中,与当前货物的货物类型相同的货物的进货量。即待存放货物是未经过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确定信息报备模块中,已经报备过,但是未经过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为待存放货物。获取待存放货物的报备信息作为第二报备信息;确定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车辆导航数据,根据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间,将要执行货物准入核验的目标待存放货物,其中,目标待存放货物的货物类型与当前货物相同,进而根据目标待存放货物对应的第二报备信息,以目标待存放货物的进货量作为预测进货量。
步骤S140,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预测进货量和第二存放权重相关。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确定预测进货量所处的数量区间,根据该数量区间预先关联的权重值作为第二存放权重。其中,预测进货量与第二存放权重正相关。即预测进货量所处的数量区间数值越大,第二存放权重也越大。
步骤S150,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根据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确定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地址权重是衡量货物存放点的重要性的值,即地址权重越大,货物存放点与仓储出口的通行越便捷。目标存放点是最后确定的当前货物将要存放的货物存放点。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确定第一存放权重、第二存放权重,以及各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之后,针对每个货物存放点,都可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带入预设的计算函数中,确定一个计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中,与预设值最接近的计算结果对应的货物存放点,作为目标存放点。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所以,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货物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是割裂的,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保证存取有序,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基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二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步骤S110包括:
步骤S210,基于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包括所述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是当前货物所在车辆或者列车的车牌号和/或车厢号。基于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在信息报备模块中获取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货运集散中心,可以设置专门的货物扫描区域。当卡车到达时,货物将被卸载到扫描区域。使用图像识别模块的扫描设备对货物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信息传输到系统中。系统会对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货物的特征。同时,系统会根据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自动获取第一报备信息,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
步骤S220,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降噪以及图像识别,对比识别特征和所述第一报备信息。
步骤S230,当所述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吻合时,判定所述货物准入核验通过。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对图像信息进行降噪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系统会识别货物的特征,并与第一报备信息进行对比。如果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第一报备信息吻合,系统将判定货物准入核验通过。
示例性的,当标有车辆标识“ABC123”的卡车运送货物。当卡车到达货物集散中心时,系统会根据车辆标识确定第一报备信息,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这些信息将被记录在系统中。同时,系统会对货物进行拍照,并对图像信息进行降噪和图像识别。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系统会识别货物的特征,并与第一报备信息进行对比。如果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第一报备信息吻合,系统将判定货物准入核验通过。举例来说,如果卡车上载有10箱名为“电子产品”的货物,系统会记录这些货物的数量、规格、重量、价值等信息。同时,系统会拍摄货物的照片,并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和识别。如果图像识别结果与第一报备信息相符,系统将判定这些货物通过了货物准入核验。
由于采用了基于报备信息对当前货物执行货物准入核验,具体为基于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降噪以及图像识别,对比识别特征和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当所述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吻合时,判定所述货物准入核验通过。否则,判定不通过,并输出相关的错误信息,进入货物退回通道。实现了对货物进出进行安全管理的技术效果。同时将货物核验的报备信息匹配,从原先的人工检查,人工贴标,转变成了与车辆的标识关联,降低了人工参与度,提高了货物核验效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来对每个货物进行贴标,导致货物进出效率低下的技术效果。
基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三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参照图2,步骤S120包括:
步骤S310,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货物存留时间符合的时间区间,确定所述时间区间关联的时间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根据各个时间区间,确定每个时间区间的权重值。根据货物存留时间所在的时间区间,以该时间区间对应的权重值作为当前货物的时间权重。
步骤S320,基于所述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修正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货物可能存放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根据历史数据确定超时的概率以及时长,确定时间权重的修正权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当前货物的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历史记录为货物的存放记录。根据每个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货物超时存放的概率作为超时概率。以及每次超时的超时时长。根据超时时长以及超时概率的乘积作为修正权重。
进一步地,考虑到超时时长的数量级,将其统一为单位为一天的数值,再与超时概率的乘积作为修正权重。例如超时6小时,则确定为6/24=0.25。则超时时长对应的数值为0.25。
步骤S330,根据所述货物类型确定类型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报备信息中的货物类型不是填写,而是选择,因此货物类型的名称是标准化的,预先根据每个货物类型对应有类型权重,即大型货物考虑到运输问题,其应当与出口近,并且交通运输方便,其类型权重就越大。
步骤S340,根据所述时间权重、所述修正权重以及所述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一存放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其值越大,表明需要与出口的位置越接近,运输越方便,因此时间权重与时间长度的值负相关。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确定时间权重:根据第一报备信息中的货物存留时间区间,建立时间权重表。例如,对于存留时间在1-7天的货物,时间权重为0.9;对于存留时间在8-14天的货物,时间权重为0.8;对于存留时间在15-30天的货物,时间权重为0.7,以此类推。确定修正权重:根据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修正权重。例如,对于类型为"生鲜食品"的货物,如果实际存留时间与报备存留时间一致,修正权重为1;如果实际存留时间超出报备存留时间,修正权重逐渐减小;如果实际存留时间少于报备存留时间,修正权重逐渐增加。确定类型权重:根据货物类型确定类型权重。例如,对于"生鲜食品"类型的货物,类型权重为1;对于"日常用品"类型的货物,类型权重为0.9;对于"易腐烂货物"类型的货物,类型权重为0.8,以此类推。确定第一存放权重:根据时间权重、修正权重和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货物的第一存放权重。第一存放权重 = 时间权重 × 修正权重 × 类型权重。
示例性的,当前货物为"生鲜食品",报备存留时间为7天,实际存留时间为6天,根据上述步骤计算第一存放权重:时间权重:根据实际存留时间在1-7天的区间,时间权重为0.9。根据历史记录确定的修正权重:实际存留时间比报备存留时间少,修正权重略增加至1.1。类型权重:生鲜食品类型权重为1。因此,第一存放权重 = 0.9 × 1.1 × 1 = 0.99。这样,系统可以根据第一存放权重对货物进行优先级排序和存放安排,以提高货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由于采用了根据所述时间权重、所述修正权重以及所述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使得货物对于存放场地的选择更为具象化,不需要人为进行规划,货物管理更为科学高效。
基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四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步骤S130包括:
步骤S410,确定与所述当前货物的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报备模块确定与当前货物的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根据货物类型进行筛选,确定与当前货物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
步骤S420,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第二报备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信息报备模块确定待存放货物对应的第二报备信息:获取待存放货物对应的第二报备信息,包括预计到达时间、预计货物量等。
步骤S430,获取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车辆导航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车辆导航数据,通过车辆导航系统或者物流管理系统获取与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车辆导航数据,包括实时位置、行驶路线、预计到达时间等。
步骤S440,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地图模块,基于车辆导航数据和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预测进货量,结合车辆导航数据中的实时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以及第二报备信息中的货物量,可以对未来预设时段内与当前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进行预测。
示例性的,假设当前货物类型为"电子产品",根据系统筛选得到与该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获取对应的第二报备信息,包括预计到达时间为明天上午10点,货物量为100件。同时,获取与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车辆导航数据,包括实时位置为距离仓库还有50公里,预计到达时间为明天上午9点。基于车辆导航数据和第二报备信息,可以确定预测进货量为100件。
可选地,参照图3,步骤S440包括:
步骤S441,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以及发货点;
步骤S442,基于所述运输类型和所述发货点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
步骤S443,基于每个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准点概率,确定预测到达时间在所述未来预设时段内的所述预测进货量。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基于车辆导航数据确定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和发货点,根据车辆导航数据中的信息,确定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如陆运、空运、海运等)以及发货点的位置信息。基于运输类型和发货点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确定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确定与所述运输类型和发货点相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并将其转化为准点概率。这可以基于过去的运输记录和延误情况,以及发货点的位置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每个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确定预测到达时间在未来预设时段内的预测进货量,结合每个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可以通过概率分布模型或者统计方法来确定在未来预设时段内预测到达的货物量。
示例性的,待存放货物需要通过陆运从发货点A运送到仓库,根据车辆导航数据确定了运输类型和发货点的位置信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发现陆运从发货点A到仓库的平均延误时间为2小时,将其转化为准点概率为80%。基于这个准点概率,可以确定在未来预设时段内的预测进货量。假设在未来24小时内有10个相同类型的货物将从发货点A运送到仓库,根据80%的准点概率,预测有8个货物将在预期时间内到达仓库。因此,预测进货量为8个货物。
由于采用了基于报备信息和车辆导航数据来确定未来预设时间段内的预测进货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获取货物的原始物流数据,导致货物运输和货物存储是割裂的,即仓储只能根据到达货物来进行规划,无法预先进行规划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将货物运输和货物存储串联,在当前货物选择存放点时,还基于正在运输中的货物进行协同考虑,实现了货物运输和货物存储串联管理。
基于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五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步骤S150之前,包括:
步骤S1,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至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确定货物存放点至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通过路径规划算法,如Dijkstra算法、A*算法等,确定货物存放点到仓储出口之间的最优路径,考虑道路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
步骤S2,基于每条所述规划路径确定交叉路口。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基于每条规划路径确定交叉路口,在规划的路径上确定所有的交叉路口,以便后续的路径分析和权重计算。
步骤S3,根据所述货物存放点、所述仓储出口以及所述交叉路口,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货物存放点、仓储出口以及交叉路口,确定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结合货物存放点、仓储出口和交叉路口的位置信息,确定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即最终的路径段。
步骤S4,根据所述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所述地址权重。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确定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结合目标路径的长度和地形数据,如坡度、道路状况等,计算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以反映该存放点对货物存放的适宜程度。
示例性的,假设货物存放点A到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经过了3个交叉路口,确定了最终的目标路径。根据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计算得到地址权重为0.7。这表示货物存放点A到仓储出口的路径相对较短且地形较为平坦,适宜作为目标存放点。基于这一地址权重以及其他权重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根据各个存放点的权重,选择权重最高的存放点作为目标存放点,以确保货物存放的安全和便捷。
可选地,参照图4,步骤S150包括:
步骤S510,以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以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根据货物的存放规则和仓库的特点,确定第一存放权重、第二存放权重和地址权重的计算公式,并将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第二存放权重和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以反映存放点的优劣程度。
步骤S520,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其中,每个所述货物存放点对应有一个所述计算结果。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地址权重、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计算结果,将地址权重、第一存放权重和第二存放权重带入预设规划函数中,计算得到每个货物存放点的计算结果,反映了该存放点对货物存放的适宜程度。
步骤S530,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所述货物存放点,作为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所述目标存放点。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货物存放点,作为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确定一个预设值,将计算结果与预设值进行比较,选取计算结果最接近预设值的货物存放点作为当前货物的目标存放点。
示例性的,假设仓库中有一批货物需要存放,根据仓库的规划和货物的属性,确定第一存放权重为0.5,第二存放权重为0.2,地址权重为0.3。将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第二存放权重和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
根据预设规划函数计算每个货物存放点的计算结果,即:
存放点A,第一存放权重是0.4,第二存放权重是0.1,地址权重是0.1,则计算结果为0.3。
存放点B,第一存放权重是0.6,第二存放权重是0.2,地址权重是0.2,则计算结果为0.4。
存放点C,第一存放权重是0.6,第二存放权重是0.2,地址权重是0.3,则计算结果为0.35。
假设预设值为0.4,根据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货物存放点,选择存放点B作为当前货物的目标存放点。因此,将当前货物存放在存放点B,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存放规则和仓库的特点,提高存放效率和安全性。
可选地,步骤S520包括:
步骤S521,根据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确定所述负向增益;
步骤S522,根据所述负向增益和所述第一存放权重对应的所述正向增益,确定所述计算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了当前货物的存放时间、相同货物类型的待存放货物,与当前货物的时间冲突关系,将相似的货物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便在以后的检索和分拣过程中更加高效,同时还考虑了动态路径选择算法,通过实时监控货物流动情况,根据货物流向和仓库内交通状况,动态选择最佳的货物存放点。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根据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的均值作为负向增益,以第一存放权重对应的数值作为所述正向增益。根据正向增益和负向增益的差值作为计算结果。
示例性的,第一存放权重是0.6,第二存放权重是0.2,地址权重是0.3,则负向增益为0.25,正向增益为0.6,根据正向增益和负向增益的差值为0.35,确定计算结果为0.35。
由于采用了以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其中,每个所述货物存放点对应有一个所述计算结果;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所述货物存放点,作为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所述目标存放点,所以,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货物在运输以及存储过程是割裂的,导致总体协调运作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货物的存放点,保证存取有序,提高存取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可选地,存储器1005与处理器1001电性连接,处理器1001可用于控制存储器1005的运行,还可以读取存储器1005中的数据以实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
可选地,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
可选地,在图5所示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申请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中。
如图5所示,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
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
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
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
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包括所述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
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降噪以及图像识别,对比识别特征和所述第一报备信息;
当所述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吻合时,判定所述货物准入核验通过。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货物存留时间符合的时间区间,确定所述时间区间关联的时间权重;
基于所述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修正权重;
根据所述货物类型确定类型权重;
根据所述时间权重、所述修正权重以及所述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一存放权重。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与所述当前货物的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
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第二报备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车辆导航数据;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以及发货点;
基于所述运输类型和所述发货点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
基于每个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准点概率,确定预测到达时间在所述未来预设时段内的所述预测进货量。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至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
基于每条所述规划路径确定交叉路口;
根据所述货物存放点、所述仓储出口以及所述交叉路口,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
根据所述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所述地址权重。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以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其中,每个所述货物存放点对应有一个所述计算结果;
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所述货物存放点,作为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所述目标存放点。
可选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确定所述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负向增益和所述第一存放权重对应的所述正向增益,确定所述计算结果。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任一实施例的相关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货运集散系统,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
当核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
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其中,所述待存放货物为未经过所述货物准入核验的货物;
基于所述预测进货量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二存放权重;
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报备信息和图像信息,对所述当前货物进行货物准入核验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车辆标识和/或车厢标识,确定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包括所述货物的名称、数量、规格、重量、价值、货物类型、货物存留时间、货物起始地以及运输时间;
对所述图像信息进行降噪以及图像识别,对比识别特征和所述第一报备信息;
当所述识别特征对应的各个子项均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吻合时,判定所述货物准入核验通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存留时间以及货物类型,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第一存放权重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货物存留时间符合的时间区间,确定所述时间区间关联的时间权重;
基于所述货物类型对应的历史记录中,实际存留时间和报备存留时间的差异,确定修正权重;
根据所述货物类型确定类型权重;
根据所述时间权重、所述修正权重以及所述类型权重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一存放权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待存放货物的第二报备信息以及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未来预设时段内,与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预测进货量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当前货物的所述货物类型相同的待存放货物;
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第二报备信息;
获取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所述车辆导航数据;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报备信息对应的货物量,确定所述预测进货量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车辆导航数据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运输类型以及发货点;
基于所述运输类型和所述发货点对应的历史延误时间,确定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准点概率;
基于每个所述待存放货物对应的所述准点概率,确定预测到达时间在所述未来预设时段内的所述预测进货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的步骤之前,包括:
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至仓储出口的规划路径;
基于每条所述规划路径确定交叉路口;
根据所述货物存放点、所述仓储出口以及所述交叉路口,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目标路径;
根据所述目标路径的长度以及地形数据,确定所述货物存放点的所述地址权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遍历每个货物存放点的地址权重,基于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的计算结果,确定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目标存放点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作为正向增益,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作为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其中,每个所述货物存放点对应有一个所述计算结果;
根据所述计算结果中逼近预设值的所述货物存放点,作为所述当前货物对应的所述目标存放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址权重、所述第一存放权重以及第二存放权重以及预设规划函数,确定所述计算结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存放权重以及所述地址权重确定所述负向增益;
根据所述负向增益和所述第一存放权重对应的所述正向增益,确定所述计算结果。
9.一种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所述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CN202311849221.1A 2023-12-29 2023-12-29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4952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9221.1A CN117495237B (zh) 2023-12-29 2023-12-29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49221.1A CN117495237B (zh) 2023-12-29 2023-12-29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5237A true CN117495237A (zh) 2024-02-02
CN117495237B CN117495237B (zh) 2024-04-16

Family

ID=8967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49221.1A Active CN117495237B (zh) 2023-12-29 2023-12-29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9523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8444A (zh) * 2019-02-22 2019-07-05 东莞市大易产业链服务有限公司 仓储调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105084A (zh) * 2019-12-10 2020-05-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205197A (zh) * 2021-04-29 2021-08-0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基于物流数据的车辆入库预约管理系统
CN113627850A (zh) * 2021-08-16 2021-11-09 北京汇通天下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运输货物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19773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式货车报备入场值守系统及货车自助入场方法
US20220284394A1 (en) * 2021-03-02 2022-09-08 Hitachi, Lt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ystem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ethod
WO2022256572A1 (en) * 2021-06-02 2022-12-08 Lineage Logistics, LLC Determining locations at which to store items in a storage facility
CN115829167A (zh) * 2023-02-15 2023-03-21 临沂市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79712A (zh) * 2023-05-09 2023-08-11 上海鑫虹物流有限公司 智能仓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8444A (zh) * 2019-02-22 2019-07-05 东莞市大易产业链服务有限公司 仓储调度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105084A (zh) * 2019-12-10 2020-05-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20284394A1 (en) * 2021-03-02 2022-09-08 Hitachi, Lt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ystem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ethod
CN113205197A (zh) * 2021-04-29 2021-08-0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基于物流数据的车辆入库预约管理系统
WO2022256572A1 (en) * 2021-06-02 2022-12-08 Lineage Logistics, LLC Determining locations at which to store items in a storage facility
CN113627850A (zh) * 2021-08-16 2021-11-09 北京汇通天下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运输货物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19773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 自助式货车报备入场值守系统及货车自助入场方法
CN115829167A (zh) * 2023-02-15 2023-03-21 临沂市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信息平台数据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6579712A (zh) * 2023-05-09 2023-08-11 上海鑫虹物流有限公司 智能仓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95237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3321A1 (en) Vehicle flee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348613B (zh) 分拨中心智能物流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734328B (zh) 用于调度无人分拣系统中自动导引运输车的方法和装置
US8046319B2 (en) Methods suitable for optimizing linehaul operations
US20200134557A1 (en) Logistical service for processing modular delivery requests
CN109685429B (zh) 配送能力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60877B2 (en) Opportunistic fuel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CN116307306B (zh)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调度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210008581A (ko) 멀티 인수 및 멀티 배송을 위한 물류 운송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Zhang et al. Dynamic vehicle routing with random requests: A literature review
WO2017218362A1 (en) Vehicle flee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7495237B (zh) 货运集散系统的管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325559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vehicle loading
CN115049148A (zh) 一种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4897359A (zh) 多维数据下整车运力调度方法
CN115081819A (zh) 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lfenburg New version of the BBS method and its usage for determining and scheduling vehicle routes
JP2003233896A (ja) 配車計画立案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23036811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gistics facility management
CN111582574B (zh) 订单解绑的方法及装置
CN112623603B (zh) 用于智能仓储的货物拣选方法
US2023009037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Backhaul Loads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2023026006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Generating Collection Routes Based On Predicted Accumul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 and Recyclables
JP7468883B2 (ja) 輸送計画作成装置、輸送計画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240104592A1 (en) Technologies for Identifying Geographic Boundaries of Shipping Lo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