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89573B -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89573B
CN117489573B CN202410001119.4A CN202410001119A CN117489573B CN 117489573 B CN117489573 B CN 117489573B CN 202410001119 A CN202410001119 A CN 202410001119A CN 117489573 B CN117489573 B CN 117489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ide membrane
membrane head
cavity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0011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89573A (zh
Inventor
吴剑
周金跃
何广进
邓艳昭
胡振强
朱伟
敖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gong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gong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gong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gong Hydrog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011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89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8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8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5/053Pumps having fluid drive
    • F04B45/0533Pumps having fluid drive the fluid being actuated directly by a pist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5/053Pumps having fluid drive
    • F04B45/0536Pumps having fluid drive the actuating fluid being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涉及氢气隔膜压缩机的技术领域,包括油侧膜头主体、能量回收装置和气侧膜头;气侧膜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气侧膜头分别位于油侧膜头主体的两端,每个气侧膜头分别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能量回收装置能够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气侧膜头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气侧膜头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气侧膜头进行移动,通过利用回收气侧膜头处的气体力对能量回收装置运动过程进行增压,保证了使用较低的液压泵出口压力实现更好的排气压力需求,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驱动隔膜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液压无法满足气体压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气隔膜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隔膜式压缩机是一种往复式容积压缩机,通过膜片将高压油液系统和气体压缩系统完全隔离。膜腔中气体压缩系统和外界做到完全密封,在气体压缩过程中保证无泄漏、气体不受污染。传统隔膜式压缩机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曲轴连杆,带动活塞进行往复运动实现高压油液的增压、卸压,进而通过高压油液推动膜片来实现气体的压缩和排出。传统隔膜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决定了必须配有较为复杂的机械传动部件和活塞组件,机械传动部件的磨损老化和寿命问题难以解决,整机占地空间大,重量大,布置方式不灵活。
为解决传统压缩机的技术问题,近年来出现了新型液压泵驱动的隔膜压缩机。其原理是,利用液压泵驱动隔膜对气体进行压缩。但是液压泵驱动的隔膜压缩机也有其技术难题,气体压缩压力受限于液压泵能够提供的压力。一般液压泵能够实现提供最大压力约为30MPa,但是加氢站用隔膜式压缩机对气体压力要求往往不低于45MPa,甚至不低于90MPa。没有如此高压的液压泵将难以实现液压泵驱动的隔膜式压缩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驱动隔膜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液压无法满足气体压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包括:油侧膜头主体、能量回收装置和气侧膜头;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贯穿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位于所述活动通道内部,所述气侧膜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气侧膜头分别位于所述油侧膜头主体的两端,每个所述气侧膜头分别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连接;
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能够沿着所述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所述气侧膜头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所述气侧膜头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所述气侧膜头进行移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与所述活动通道形成相对布置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与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呈滑动密封,以使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各自形成独立空间;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对应所述活动通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油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油腔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供油,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出油;或者,所述第一油腔能够通过第一通孔出油,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供油;以使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基于油压沿着所述活动通道往复移动;
当所述能量回收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油腔至所述第二油腔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基于所述第一油腔的油压和靠近所述第一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气体力对靠近所述第二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所述第一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当所述能量回收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油腔至所述第一油腔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基于所述第二油腔的油压和靠近所述第二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气体力对靠近所述第一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所述第二油腔的所述气侧膜头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油侧膜头主体包括油侧膜头本体和配油盘;所述活动通道贯穿所述油侧膜头本体,所述油侧膜头本体对应所述活动通道的两端设置有沉孔,所述配油盘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配油盘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沉孔内,且每个所述配油盘与所述油侧膜头本体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通道形成密封空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柱塞结构;
所述柱塞结构位于所述活动通道内部,所述柱塞结构能够沿着所述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且沿着所述柱塞结构运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油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柱塞结构包括缸体和双出杆柱塞;
所述活动通道上开设有阶梯台,所述缸体通过所述阶梯台与所述活动通道配合连接,且所述缸体与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双出杆柱塞位于所述缸体内部,所述双出杆柱塞将所述缸体分割形成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缸体的两端,所述双出杆柱塞能够沿着所述缸体内部往复移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分别与所述双出杆柱塞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与其中一个所述气侧膜头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其中另一个所述气侧膜头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出杆柱塞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具有面积比,以通过面积比对所述双出杆柱塞移动过程进行增压或减压。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装置还包括液压泵、换向阀、溢流阀和补油机构;
所述液压泵通过所述换向阀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换向阀用于调节所述液压泵分别向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输送高压油液;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内具有膜腔,所述溢流阀与所述膜腔连通,所述溢流阀用于控制所述膜腔内的油压;
所述补油机构与所述膜腔连通,所述补油机构具有低温高压油液,所述补油机构用于向所述膜腔内补充低温油,以控制所述膜腔内的油温。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所述活动通道的轴向之间呈锐角布置;
所述第二通孔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呈平行布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隔膜式压缩机,包括所述的油侧膜头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包括:油侧膜头主体、能量回收装置和气侧膜头;油侧膜头主体贯穿开设有活动通道,能量回收装置位于活动通道内部,气侧膜头设置有两个,两个气侧膜头分别位于油侧膜头主体的两端,每个气侧膜头分别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能量回收装置能够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气侧膜头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气侧膜头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气侧膜头进行移动,通过利用回收气侧膜头处的气体力对能量回收装置运动过程进行增压,保证了使用较低的液压泵出口压力实现更好的排气压力需求,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驱动隔膜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液压无法满足气体压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的油侧膜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的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的油压输送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油侧膜头主体;101-油侧膜头本体;102-配油盘;111-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31-沉孔;141-阶梯台;200-能量回收装置;201-第一油腔;202-第二油腔;203-柱塞结构;204-第一连通孔;205-第二连通孔;206-第一活塞;207-第二活塞;208-液压泵;209-换向阀;210-溢流阀;213-缸体;220-补油机构;223-双出杆柱塞;300-气侧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包括:油侧膜头主体100、能量回收装置200和气侧膜头300;油侧膜头主体100贯穿开设有活动通道,能量回收装置200位于活动通道内部,气侧膜头300设置有两个,两个气侧膜头300分别位于油侧膜头主体100的两端,每个气侧膜头300分别与能量回收装置200连接;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气侧膜头300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属于液压驱动隔膜压缩机的一部分,其中,能量回收装置200作为液压驱动的动力单元,在能够利用液压驱动的基础上,还能够将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压力进行回收,以能够满足增压的要求;具体地,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液压的变化沿着油侧膜头主体100内部进行往复移动,同时,由于油侧膜头主体100的两端均设置有气侧膜头300,当能量回收装置200沿着单一方向对其中一个气侧膜头300进行推动压缩时,此时另一个气侧膜头300的膜片受到气体的作用力会作用在能量回收装置200上,进而将作用力传递至能量回收装置200上,使得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同时基于液压和气体力的双重作用力对其中一个气侧膜头300进行推动压缩,反之也是同理,即无论能量回收装置200沿着任意单向运动的过程中,均能够保证液压和气体力的双重作用力,即实现了能量的回收,还能够对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200进行增压,保证了使用较低的液压泵208出口压力,实现更高的排气压力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包括:油侧膜头主体100、能量回收装置200和气侧膜头300;油侧膜头主体100贯穿开设有活动通道,能量回收装置200位于活动通道内部,气侧膜头300设置有两个,两个气侧膜头300分别位于油侧膜头主体100的两端,每个气侧膜头300分别与能量回收装置200连接;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气侧膜头300进行移动,通过利用回收气侧膜头300处的气体力对能量回收装置200运动过程进行增压,保证了使用较低的液压泵208出口压力实现更好的排气压力需求,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压驱动隔膜对气体进行压缩时,液压无法满足气体压力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200与活动通道形成相对布置的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能量回收装置200与活动通道的内壁呈滑动密封,以使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各自形成独立空间;油侧膜头主体100对应活动通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第一油腔201与第一通孔111连通,第二油腔202与第二通孔121连通,第一油腔20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1供油,第二油腔202通过第二通孔121出油;或者,第一油腔20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1出油,第二油腔202通过第二通孔121供油;以使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油压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当能量回收装置200沿着第一油腔201至第二油腔202的方向移动时,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第一油腔201的油压和靠近第一油腔201的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对靠近第二油腔202的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第一油腔201的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当能量回收装置200沿着第二油腔202至第一油腔201的方向移动时,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第二油腔202的油压和靠近第二油腔202的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对靠近第一油腔201的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第二油腔202的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
本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容置于活动通道内部,并且能量回收装置200与活动通道的内壁滑动密封,即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将活动通道间隔分成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并且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呈不连通状态,油侧膜头主体100对应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能够将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与液压泵208形成分别连通,其中,当第一通孔111向第一油腔201内供油时,此时第二油腔202内的高压油液会通过第二通孔121排出,此时能量回收装置200沿着第一油腔201至第二油腔202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能量回收装置20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气侧膜头300,而每个气侧膜头300的膜片由于压缩气体产生的气体力会在能量回收装置200朝向反方向运动时作用在能量回收装置200的端部,即此时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接收靠近第一油腔201的气侧膜头300的作用力,以能够满足第一油腔201内高压油液的油压无法满足远离第一油腔201的气侧膜头300的膜片的推动压缩气体的压力;反之,当第二通孔121向第二油腔202内供油时,此时第一油腔201内的高压油液会通过第一通孔111排出,同样地,此时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接收靠近第二油腔202的气侧膜头300的作用力,以能够满足第二油腔202内高压油液的油压无法满足远离第二油腔202的气侧膜头300的膜片的推动压缩气体的压力;因此,无论能量回收装置200在朝向任意方向运动时,在供油和出油交替基础上,均能够实现对气侧膜头300的能量回收。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油侧膜头主体100包括油侧膜头本体101和配油盘102;活动通道贯穿油侧膜头本体101,油侧膜头本体101对应活动通道的两端设置有沉孔131,配油盘102设置有两个,两个配油盘102分别位于两个沉孔131内,且每个配油盘102与油侧膜头本体101密封连接,以使活动通道形成密封空间。
现有技术中,油侧膜头本体101作为油侧膜头结构的基础结构,每一个膜头组件具有独立的油侧膜头本体101,以能够利用油压通过在油侧膜头本体101内部推动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运动,以实现压缩气体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油侧膜头本体101采用柱状结构,油侧膜头本体101采用两个油侧膜头结构组合形成一体结构,而能量回收装置200仅采用一个,利用能量回收装置200的往复移动,进而能够实现一体结构的油侧膜头本体101对两个气侧膜头300进行推动,大大缩小了两个独立的油侧膜头主体100之间的距离,并降低了膜头组件的体积和重量;
进一步地,由于油侧膜头本体101两端均采用开口,通过在油侧膜头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沉孔131,沉孔131能够与配油盘102进行配合,利用配油盘102能够对油侧膜头本体101进行封堵的基础上,还能够将能量回收装置200压紧在活动通道内部,避免了采用螺钉紧固的方式,避免螺钉断裂风险,具有安装简单且可靠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200包括柱塞结构203;柱塞结构203位于活动通道内部,柱塞结构203能够沿着活动通道往复移动,且沿着柱塞结构203运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04和第二连通孔205,第一油腔201通过第一连通孔204与第一通孔111连通,第二油腔202通过第二连通孔205与第二通孔121连通。
本实施例中,柱塞结构203作为活塞运动的基础结构,利用柱塞结构203能够在保证对活动通道的内壁滑动密封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的密封分隔,保证了柱塞结构203在供油和出油的替换过程中,实现柱塞结构203的往复移动;另外,为了保证柱塞结构203内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的流通,柱塞结构203在往复移动的极限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04和第二连通孔205,利用第一连通孔204和第二连通孔205的布置位置和方式保证了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的供油和出油交替。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柱塞结构203包括缸体213和双出杆柱塞223;活动通道上开设有阶梯台141,缸体213通过阶梯台141与活动通道配合连接,且缸体213与活动通道的内壁密封连接;双出杆柱塞223位于缸体213内部,双出杆柱塞223将缸体213分割形成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第一连通孔204和第二连通孔205分别位于缸体213的两端,双出杆柱塞223能够沿着缸体213内部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中,缸体213可以沿着活动通道延伸布置,并且为了保证缸体213的稳定性,通过在活动通道上开设有阶梯台141,缸体213针对阶梯台141的位置设置有凸起,以保证缸体213与活动通道的限位卡接;进一步地,双出杆柱塞223具有密封段和两端的输出段,密封段能够保证对缸体213内部形成独立不连通的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利用双出杆柱塞223的往复移动,以能够对两个气侧膜头300的膜片分别进行推动压缩气体。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分别与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连接,第一活塞206与其中一个气侧膜头300连接,第二活塞207与其中另一个气侧膜头300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作为双出杆柱塞223的输出端,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同样与缸体213内壁采用滑动密封,利用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的运动,保证了对两个气侧膜头300的推动挤压。
可选地,双出杆柱塞223、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与缸体213之间可以通过间隙密封或者密封件密封。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与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具有面积比,以通过面积比对双出杆柱塞223移动过程进行增压或减压。
本实施例中,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采用不同直径的输出段,即以活动通道的延伸方向分别设置有两段不同直径的通道,以能够分别对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进行配合,而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作为双出杆柱塞223的伸出结构,利用双出杆柱塞223分别与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存在面积比,以利用面积比的改变实现增压或减压的功能。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200还包括液压泵208、换向阀209、溢流阀210和补油机构220;液压泵208通过换向阀209分别与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连通,换向阀209用于调节液压泵208分别向第一通孔111或第二通孔121输送高压油液;油侧膜头主体100内具有膜腔,溢流阀210与膜腔连通,溢流阀210用于控制膜腔内的油压;补油机构220与膜腔连通,补油机构220具有低温高压油液,补油机构220用于向膜腔内补充低温油,以控制膜腔内的油温。
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08提供高压油液通过换向阀209向油侧膜头主体100供油;油侧膜头主体100上的两路油道,一路与液压泵208出口连通向能量回收装置200内供油,一路与液压泵208入口连通从能量回收装置200内出油;供油推动柱塞运动,推动一侧气侧膜头300的膜片压缩气体;同时另一侧气侧膜头300的膜片受气体压力推动,该气体力通过高压油液传递,作用在柱塞结构203上,协助推动柱塞结构203运动,从而实现对气体力的利用,实现能量回收;进一步地,油侧膜头主体100的膜腔为油侧膜头主体100进行油液活动的间隙空间,膜腔位置可以是第一活塞与油侧膜头主体100或者缸体213形成的间隙空间,膜腔位置还可以是第二活塞与油侧膜头主体100或者缸体213形成的间隙空间,通过在膜腔上增加溢流阀210,控制膜腔内油液压力,同时通过溢流,膜腔内油液对外排出;当吸气过程中,膜腔内压力下降时,通过补油机构220的补油单向阀向膜腔内提供温度较低的高压油液;通过溢流高温油,补充低温油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膜腔内油液温度,从而有效控制能量回收装置200上柱塞结构203以及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的温度,有效的油温控制,能够保证油液粘度,从而对柱塞结构203提供充足的润滑,并提升柱塞结构203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呈倾斜布置,以使第一通孔111的轴向与活动通道的轴向之间呈锐角布置;第二通孔121呈倾斜布置,且第二通孔121的轴向与第一通孔111的轴向呈平行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均采用倾斜布置的方式,使得高压油液无论是在供油或者出油过程中,均是沿着倾斜布置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进行流动,避免高压油液直接冲击第一油腔201或第二油腔202,影响柱塞结构203运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膜式压缩机,包括所述的油侧膜头装置;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隔膜式压缩机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侧膜头装置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对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油侧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侧膜头主体(100)、能量回收装置(200)和气侧膜头(300);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100)包括油侧膜头本体(101);所述油侧膜头本体(101)贯穿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位于所述活动通道内部,所述气侧膜头(3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气侧膜头(300)分别位于所述油侧膜头主体(100)的两端,每个所述气侧膜头(300)分别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连接;
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包括柱塞结构(203);所述柱塞结构(203)包括缸体(213)和双出杆柱塞(223);
所述活动通道上开设有阶梯台(141),所述缸体(213)通过所述阶梯台(141)与所述活动通道配合连接;
所述双出杆柱塞(223)位于所述缸体(213)内部,所述双出杆柱塞(223)能够沿着所述缸体(213)内部往复移动,以使所述双出杆柱塞(223)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213)沿着所述活动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以能够分别对两个所述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且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回收其中一个所述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向其中另一个所述气侧膜头(300)进行移动;
所述缸体(213)与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双出杆柱塞(223)将所述缸体(213)分割形成第一油腔(201)和第二油腔(202),以使所述第一油腔(201)和所述第二油腔(202)各自形成独立空间;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100)对应所述活动通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所述缸体(213)在所述双出杆柱塞(223)往复移动的极限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04)和第二连通孔(205),所述第一油腔(201)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204)与所述第一通孔(111)连通,所述第二油腔(202)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205)与所述第二通孔(121)连通;所述第一油腔(20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1)供油,所述第二油腔(20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21)出油;或者,所述第一油腔(201)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11)出油,所述第二油腔(202)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21)供油;以使所述双出杆柱塞(223)能够基于油压相对于所述缸体(213)沿着所述活动通道的方向往复移动;
当所述双出杆柱塞(223)沿着所述第一油腔(201)至所述第二油腔(20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所述第一油腔(201)的油压和靠近所述第一油腔(201)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对靠近所述第二油腔(202)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所述第一油腔(201)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当所述双出杆柱塞(223)沿着所述第二油腔(202)至所述第一油腔(201)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能够基于所述第二油腔(202)的油压和靠近所述第二油腔(202)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对靠近所述第一油腔(201)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膜片进行推动压缩气体,以对靠近所述第二油腔(202)的所述气侧膜头(300)的气体力进行能量回收;
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活塞(206)和第二活塞(207);所述第一活塞(206)和所述第二活塞(207)分别与所述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连接;
所述双出杆柱塞(22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活塞(206)和所述第二活塞(207)具有面积比,以通过面积比对所述双出杆柱塞(223)移动过程进行增压或减压;
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倾斜布置,以使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向与所述活动通道的轴向之间呈锐角布置;
所述第二通孔(121)呈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通孔(12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轴向呈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侧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侧膜头主体(100)还包括配油盘(102);
所述油侧膜头本体(101)对应所述活动通道的两端设置有沉孔(131),所述配油盘(10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配油盘(10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沉孔(131)内,且每个所述配油盘(102)与所述油侧膜头本体(101)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活动通道形成密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油侧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200)还包括液压泵(208)、换向阀(209)、溢流阀(210)和补油机构(220);
所述液压泵(208)通过所述换向阀(209)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连通,所述换向阀(209)用于调节所述液压泵(208)分别向所述第一通孔(111)或所述第二通孔(121)输送高压油液;
所述油侧膜头主体(100)内具有膜腔,所述溢流阀(210)与所述膜腔连通,所述溢流阀(210)用于控制所述膜腔内的油压;
所述补油机构(220)与所述膜腔连通,所述补油机构(220)具有低温高压油液,所述补油机构(220)用于向所述膜腔内补充低温油,以控制所述膜腔内的油温。
4.一种隔膜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油侧膜头装置。
CN202410001119.4A 2024-01-02 2024-01-02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Active CN117489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1119.4A CN117489573B (zh) 2024-01-02 2024-01-02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01119.4A CN117489573B (zh) 2024-01-02 2024-01-02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9573A CN117489573A (zh) 2024-02-02
CN117489573B true CN117489573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67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01119.4A Active CN117489573B (zh) 2024-01-02 2024-01-02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8957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278U (zh) * 1988-09-21 1989-12-13 张家口市石油机械厂 一种气动液压增压泵
CN2577005Y (zh) * 2002-10-11 2003-10-01 北京汇知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称平衡型金属隔膜压缩机
CN105570098A (zh) * 2015-12-16 2016-05-11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一种航空用机载小型液压压气机
CN206309544U (zh) * 2016-12-19 2017-07-07 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超高压气体往复活塞压缩机
CN215058584U (zh) * 2021-04-28 2021-12-07 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频静压支撑直线伺服作动器
CN113757090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压隔膜式压缩机
CN114215725A (zh) * 2021-12-14 2022-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两级压缩隔膜压缩机系统
CN114718852A (zh) * 2022-03-17 2022-07-08 天德(威海)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气压缩方法及装备
CN115405505A (zh) * 2022-09-28 2022-11-29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驱隔膜式氢气充装压缩机
CN218522775U (zh) * 2022-06-15 2023-02-24 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压缩机随动阀
CN115962185A (zh) * 2022-11-24 2023-04-14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体式液驱隔膜压缩机用高频换向减压缸
WO2023080932A1 (en) * 2021-11-08 2023-05-11 Pdc Machines Inc. High-throughput diaphragm compressor
CN116420019A (zh) * 2020-11-09 2023-07-11 辟缔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驱动隔膜压缩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278U (zh) * 1988-09-21 1989-12-13 张家口市石油机械厂 一种气动液压增压泵
CN2577005Y (zh) * 2002-10-11 2003-10-01 北京汇知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对称平衡型金属隔膜压缩机
CN105570098A (zh) * 2015-12-16 2016-05-11 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一种航空用机载小型液压压气机
CN206309544U (zh) * 2016-12-19 2017-07-07 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超高压气体往复活塞压缩机
CN116420019A (zh) * 2020-11-09 2023-07-11 辟缔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驱动隔膜压缩机系统
CN215058584U (zh) * 2021-04-28 2021-12-07 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频静压支撑直线伺服作动器
CN113757090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压隔膜式压缩机
WO2023080932A1 (en) * 2021-11-08 2023-05-11 Pdc Machines Inc. High-throughput diaphragm compressor
CN114215725A (zh) * 2021-12-14 2022-03-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两级压缩隔膜压缩机系统
CN114718852A (zh) * 2022-03-17 2022-07-08 天德(威海)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氢气压缩方法及装备
CN218522775U (zh) * 2022-06-15 2023-02-24 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压缩机随动阀
CN115405505A (zh) * 2022-09-28 2022-11-29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驱隔膜式氢气充装压缩机
CN115962185A (zh) * 2022-11-24 2023-04-14 上海羿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分体式液驱隔膜压缩机用高频换向减压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89573A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0810B (zh) 液压驱动波纹管泵
CN113757090A (zh) 一种新型高压隔膜式压缩机
EP0272137B1 (en) Hydraulic pneumatic power transfer unit
EP2728187A2 (en) Piston-type compressor
CN114593040B (zh) 多级循环液封压缩机变压进气与平衡压力转换系统及方法
CN117489573B (zh) 油侧膜头装置及隔膜式压缩机
CN108167152B (zh) 一种液压驱动往复泵
RU2578758C1 (ru) Поршневой насос-компрессор
CN117489572B (zh) 液驱隔膜式压缩机系统
CN216554357U (zh) 一种密封性较好的往复泵高压缸结构
CN115653879A (zh) 一种液压驱动多级隔膜压缩机
CN111287923A (zh) 一种井下注浆泵
CN112761919A (zh) 内分节增压的往复泵液力端及应用该液力端的往复泵
CN110107485B (zh) 一种换向阀式膜片泵系统
CN217873154U (zh) 一种气体压缩机
CN220452139U (zh) 一种高压低功率循环泵
CN112539154B (zh) 一种搭载柱塞式增压缸的氢气压缩机
CN218266287U (zh) 一种油田用往复增压泵
CN110671311A (zh) 双向双通道液压直驱往复式抽油泵
CN219605488U (zh) 气动液压泵
RU2119596C1 (ru) Повыситель давления
CN216198873U (zh) 一种新型高压隔膜式压缩机
CN220452138U (zh) 一种双作用循环泵
CN115163443B (zh) 一种耦合活塞杠杆机构的高压泵及能量回收一体化装置
CN214887512U (zh) 一种液压驱动往复式气液混输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