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9329A -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9329A
CN117479329A CN202210844944.1A CN202210844944A CN117479329A CN 117479329 A CN117479329 A CN 117479329A CN 202210844944 A CN202210844944 A CN 202210844944A CN 117479329 A CN117479329 A CN 117479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pu
terminal
access point
node
cpu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49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佳颖
刘洋
邢燕霞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449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932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564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5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9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9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2Protocol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涉及通信与计算机技术领域。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终端的接入点;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本公开提高了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可扩展性,并提高了通信服务的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通信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蜂窝系统中通常存在用户跨小区切换频繁,小区间导频污染,小区边缘信号差等问题。因此,业界提出了无蜂窝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进多出)系统。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不再采取蜂窝式的网络部署,而利用大规模天线与大规模宏分集,使得用户可以选择多个合适的接入点为自己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架构。
相关技术中,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制约了其发展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可选的,所述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包括: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各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累加所述传输质量量化值,直到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与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将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对应的接入点确定为所述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生成所述接入点信息。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获取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述服务CPU节点为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计算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最大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作为所述主CPU节点,其余服务CPU节点作为所述非主CPU节点。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根据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所述服务CPU节点为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获取所述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计算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达到第二预设阈值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候选CPU节点;根据所述候选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候选CPU节点中确定所述主CPU节点,并将所述主CPU节点以外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所述非主CPU节点。
可选的,所述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包括: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所述终端的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将所述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至所述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使所述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执行所述终端的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接入点;以及多个CPU节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其中,所述多个CPU节点中包括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在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所述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一处理,所述非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接入点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主CPU节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CPU节点调度模块,被配置为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设置多个CPU节点,并针对不同终端分别确定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以执行不同的通信控制分工处理。一方面,本方案能够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增加CPU节点数量,或者对终端增加服务CPU节点数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利于应用到更多的通信场景中。另一方面,本方案通过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分工处理的方式,实质上实现了系统的半集中式、半分布式部署,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单CPU节点完全集中式部署所造成的单CPU节点压力大、CPU响应延迟、通信质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完全分布式部署所可能造成的多用户间干扰、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通信服务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架构图;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的流程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可能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网络、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充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可以在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时省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替代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
相关技术中,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由一个CPU节点通过前传链路连接服务区域内的所有接入点(Access Point,AP),对信号做集中式处理。当AP数量较多时,通过前传链路与CPU节点交换信息的数据量较为庞大,容易导致CPU响应延迟,影响通信质量。该组网方式下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难以应用在有庞大需求的通信场景中。
鉴于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下面结合图1对系统架构进行说明。
参考图1所示,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CPU节点110与多个接入点120。其中,接入点120配置有一根或多根天线,用于进行与终端130之间的信号收发,大量接入点120形成MIMO部署。CPU节点110通过前传链路连接接入点120,每个CPU节点11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120,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100中的CPU节点110形成集群化、分布式部署。CPU节点110可用于对其所连接的接入点120所服务的终端130进行数据处理与控制,如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功率分配等。
上述多个CPU节点11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节点1101,其用于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在多个CPU节点110中确定终端130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控制节点1101可以是任意的CPU节点110,例如每个CPU节点110都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执行控制节点1101的功能,控制节点1101也可以是特定的CPU节点110,例如专门设置某个CPU节点110作为控制节点1101,其功能与其他CPU节点110有所区别。
将上述多个CPU节点110作为一个CPU集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节点1101可以是CPU集群的中心化节点,执行CPU集群的中心化调度功能,例如为其余CPU节点110分配业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CPU集群也可以采用去中心化的部署方式,例如CPU集群可以部署为区块链网络,其中每个CPU节点110均可以成为控制节点1101。
控制节点1101可以通过回传链路连接其余CPU节点110,以向其余CPU节点110发送调度指令或进行其他信息的交互。其余CPU节点110之间也可以通过回传链路形成连接,以进行数据共享。
由上可知,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信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控制节点1101。
下面结合图2对通信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210,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终端的接入点;
步骤S220,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步骤S230,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基于上述方法,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设置多个CPU节点,并针对不同终端分别确定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以执行不同的通信控制分工处理。一方面,本方案能够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增加CPU节点数量,或者对终端增加服务CPU节点数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利于应用到更多的通信场景中。另一方面,本方案通过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分工处理的方式,实质上实现了系统的半集中式、半分布式部署,改善了相关技术中单CPU节点完全集中式部署所造成的单CPU节点压力大、CPU响应延迟、通信质量差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完全分布式部署所可能造成的多用户间干扰、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通信服务的质量。
下面对图2中的每个步骤做具体说明。
在步骤S210中,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终端的接入点。
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终端可以有多个服务接入点,即多个接入点同时为一个终端服务。对于处于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服务区域内的每个终端,可以使系统内的所有接入点均为其服务,即所有接入点均为终端的服务接入点。考虑到在实际通信环境中,每个终端与距离较近的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质量较好,因此可以由终端附近的一组接入点为其提供服务。图3示出了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示意图,处于系统服务区域内的每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即终端),均可以连接附近的多个接入点,如UE1的服务接入点包括AP1、AP2、AP3、AP4、AP5、AP13,UE2的服务接入点包括AP7、AP8、AP9、AP10,UE3的服务接入点包括AP11、AP12、AP13、AP14、AP15。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未示出控制节点,可以将CPU1、CPU2、CPU3中的任意一者作为控制节点。
接入点信息指示终端的服务接入点有哪些,其可以包括终端的标识与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的标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CPU节点根据接入点提供的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信道信息,为终端选择服务接入点,生成接入点信息。控制节点可以通过回传链路从其余CPU节点处获取终端的接入点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终端获取与不同接入点之间的信道信息,根据信道信息选择服务接入点,生成接入点信息,将接入点信息通过接入点发送至CPU集群,使得控制节点获取到接入点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控制节点从其余CPU节点处收集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信道信息,根据信道信息为终端选择服务接入点,生成接入点信息。
上述信道信息可以包括信道占用情况、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与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各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累加传输质量量化值,直到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与各接入点对应的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将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对应的接入点确定为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生成接入点信息。
其中,传输质量量化值用于定量表示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质量或信号衰减情况。例如,传输质量量化值可以是大尺度衰落系数,大尺度衰落系数值越大,表示终端与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越高。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大尺度衰落系数,信道状态信息描述了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衰弱因子,包括信道增益矩阵中每个元素的值,如信号散射,环境衰弱,距离衰减等,可用于计算大尺度衰落系数。
每个接入点可以将其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上报至其所连接的CPU节点,各CPU节点再将传输质量量化值汇总至控制节点。控制节点获取终端与各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后,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累加传输质量量化值,并计算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与各接入点对应的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若该比例达到第一预设阈值,说明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对应的那些接入点,能够为终端提供满足需求的通信服务,因此将这些接入点确定为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并生成接入点信息。
假设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m个接入点,其服务区域内共有k个终端,以终端为UE k为目标,确定其服务接入点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βik表示接入点i与UE k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如可以是大尺度衰落系数;βjk表示接入点j与UE k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是βjk的降序排列。T1表示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或具体需求设定或调整,如可以是9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接入点贡献给每个UE的总接收功率的固定百分比。Mk表示UE k的服务接入点集合。
通过上述累加传输质量量化值并将其与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与第一预设阈值比较,来确定服务接入点的方式,能够保证服务接入点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质量较高,为终端提供满足需求的通信服务,并能够减少服务接入点的数量,提高系统的总体效率。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20中,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控制节点获取接入点信息,能够获知终端的服务接入点有哪些。这些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用于执行终端的通信服务,称为终端的服务CPU节点。例如,在上述图3中,UE2的服务接入点包括AP7、AP8、AP9、AP10,AP7和AP9连接CPU1,AP8和AP10连接CPU2,则UE2的服务CPU节点包括CPU1和CPU2。
控制节点进一步在终端的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其中,主CPU节点用于执行第一处理,非主CPU节点用于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需要说明的是,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的划分是与终端相对应的,步骤S220中确定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是指在处理该终端的通信控制中分别作为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的角色,对于不同终端,其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可能是不同的。
控制节点可以依据不同的信息、策略或方式等来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例如根据各服务CPU节点的使用状态、空闲率、与终端的通信质量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下面通过具体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所示,上述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10至S430:
步骤S410,获取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服务CPU节点为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步骤S420,计算终端与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步骤S430,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最大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作为主CPU节点,其余服务CPU节点作为非主CPU节点。
其中,每个接入点可以将其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上报至其所连接的CPU节点,如可以上报信道信息,CPU节点根据信道信息确定传输质量量化值。各CPU节点再将传输质量量化值汇总至控制节点。
假设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n个CPU节点,终端UE k的服务接入点集合为Mk。以CPU i(i=1,2,…,n)表示任一CPU节点,CPU i连接的接入点集合为Ci,CPU i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为Mk∩Ci,若表示CPU i为UE k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主CPU节点的过程可以通过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x表示主CPU节点的序号,j∈{Mk∩Ci}表示CPU i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表示CPU i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其实质上表征了CPU i连接的服务AP与UE k之间的传输质量。通过公式(2),选取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最大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也就是与终端的传输质量最好的服务CPU节点,作为主CPU节点。
结合上述图3举例说明,UE2的服务CPU节点包括CPU节点1和CPU节点2,CPU节点1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为AP7和AP9的集合,CPU节点2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为AP8和AP10的集合。计算终端与AP7、AP9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并计算终端与AP8、AP10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若前一个集合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更大,则将对应的CPU节点1作为UE2对应的主CPU节点,将CPU节点2作为UE2对应的非主CPU节点。
通过图4的方式,能够保证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质量总体上优于其他服务CPU节点,有利于为终端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服务CPU节点为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其中,服务CPU节点的性能可以包括CPU节点的主频、核心数、运算速度、缓存大小等,服务CPU节点的资源信息可以包括CPU节点使用率、缓存使用率、前传链路带宽占用情况、回传链路带宽占用情况等。控制节点可以综合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两方面,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一般的,性能越高、资源使用程度越低(或资源空闲率越高),越适合作为主CPU节点。示例性的,可以预先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将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输入该模型,输出主CPU节点的选择结果。或者,可以对性能与资源信息中的不同指标进行加权统计,将统计结果最优的服务CPU节点作为主CPU节点。由此保证主CPU节点有足够的性能与资源来实现终端的通信控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上述根据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10至S530:
步骤S510,获取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计算终端与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步骤S520,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达到第二预设阈值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候选CPU节点;
步骤S530,根据候选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候选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并将主CPU节点以外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非主CPU节点。
其中,候选CPU节点的条件可以表示如下:
T2表示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经验或具体需求设定或调整。若CPU i满足公式(3)的条件,表明CPU i连接的服务AP与UE k之间的传输质量总体上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所对应的标准,从信号衰减的角度来说,能够为UE k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因此可作为候选CPU节点。
在筛选出候选CPU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每个候选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两方面,确定主CPU节点,将主CPU节点以外的服务CPU节点(包括非候选CPU节点的服务CPU节点)作为非主CPU节点。
通过图5的方式,结合了传输质量量化值、性能、资源信息多方面来确定主CPU节点,能够保证主CPU节点是最适合用于服务终端的CPU节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确定一个服务CPU节点为主CPU节点,其余的服务CPU节点均为非主CPU节点,也就是对于非主CPU节点的数量不做限定。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30中,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控制节点在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后,可以分别调度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控制节点的调度可以体现为:将主CPU节点、非主CPU节点的划分结果通知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使其分别承担相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的功能;或者,向主CPU节点发送第一处理的控制指令,使主CPU节点响应该控制指令而执行第一处理,向非主CPU节点发送第二处理的控制指令,使非主CPU节点响应该控制指令而执行第二处理。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表示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具有不同的分工。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表示主CPU节点相比于非主CPU节点要承担更多的工作。由于主CPU节点与终端之间的传输质量较高,或者主CPU节点的性能、资源情况较好,这使得主CPU节点适合于执行处理量较大的第一处理,提高系统的总体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包括统计信道信息处理,第二处理不包括统计信道信息处理。也就是说,主CPU节点从系统全局收集终端相关的信道信息,并进行处理,以实现信道分配、用户调度等,非主CPU节点不执行统计信道信息处理,减轻非主CPU节点的处理压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终端的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调度非主CPU节点将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至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使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执行终端的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其中,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是由主CPU节点进行终端的系统全局处理,得到信道分配、用户调度等结果,可以共享给非主CPU节点。数据预编码可以包括下行数据的预编码,如可以使用MRT(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最大比传输)的预编码技术并基于接入点的本地信道估计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功率分配是指分配接入点或CPU节点对不同终端的功率。本实施方式中,主CPU节点自身执行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非主CPU节点将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至其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接入点来执行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由此,对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实现了高度精细化的分工,进一步降低了各CPU节点的压力,并且系统中的接入点不需要执行统计信道信息处理,降低了对接入点的性能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后,还可以将主CPU节点的信息发送至非主CPU节点,使非主CPU节点根据主CPU节点的信息将获取的终端的用户数据共享至主CPU节点。其中,主CPU节点的信息可以包括主CPU节点的标识、地址等。终端的用户数据会通过不同的服务接入点发送至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可以使非主CPU节点将其获取的终端的用户数据共享至主CPU节点,如可以通过回传链路进行用户数据的交互,便于主CPU节点汇总终端的所有用户数据,以执行第一处理。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参考上述图1中的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100所示,包括多个接入点120以及多个CPU节点110,每个CPU节点110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120。其中,多个CPU节点110中包括控制节点1101,该控制节点1101被配置为:获取终端130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100中的接入点信息;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130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100中用于服务终端130的接入点;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110中确定终端130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其中,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一处理,非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130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上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能够实现较高的可扩展性,并实现半集中式、半分布式部署,有利于提高通信服务的质量。
图6示出了基于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的交互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601,UE k向多个AP发送上行导频(图中只示出一个AP);
步骤S602,AP根据UE k发送的上行导频,对UE k进行信道估计;
步骤S603,AP向其连接的CPU节点上报UE k的统计信道信息,例如基于图3的架构,AP7和AP9向CPU1上报UE2的统计信道信息,AP8和AP10向CPU2上报UE2的统计信道信息;
步骤S604,CPU节点向控制节点发送UE k的接入点信息、与AP的传输质量量化值、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UE k的接入点信息可指示UE k的服务AP有哪些;
步骤S605,控制节点确定UE k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例如主CPU节点为CPU2,非主CPU节点为CPU1;
步骤S606,控制节点通知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步骤S607,主CPU节点(如CPU2)针对UE k执行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功率分配;
步骤S608,主CPU节点向其连接的服务AP发送UE k的用户数据、相关数据预编码、功率分配参数等;
步骤S609,非主CPU节点(如CPU1)向其连接的服务AP发送UE k的用户数据;
步骤S610,非主CPU节点连接的服务AP接收到UE k的用户数据后,针对UE k执行数据预编码、功率分配;
步骤S611,主CPU节点连接的服务AP或非主CPU节点连接的服务AP分别向UE k传输相应的数据。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参考图7所示,该通信控制装置700可以包括:
接入点信息获取模块710,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终端的接入点;
主CPU节点确定模块720,被配置为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CPU节点调度模块730,被配置为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第一处理与第二处理均用于对终端进行通信控制,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包括:
获取终端与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各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累加传输质量量化值,直到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与各接入点对应的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将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对应的接入点确定为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生成接入点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获取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服务CPU节点为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计算终端与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最大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作为主CPU节点,其余服务CPU节点作为非主CPU节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在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根据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服务CPU节点为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获取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计算终端与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达到第二预设阈值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候选CPU节点;
根据候选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候选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并将主CPU节点以外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非主CPU节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包括:
调度主CPU节点执行终端的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调度非主CPU节点将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至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使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执行终端的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上述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程序产品可以实现为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上述控制节点。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如可以是程序代码。处理器通过执行该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如可以执行图2的方法步骤。
下面参考图8,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对电子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应当理解,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总线830、I/O(输入/输出)接口840、网络适配器850。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 821、缓存单元822,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 823。存储器82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824,这样的程序模块8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例如,程序模块824可以包括上述通信控制装置900中的各模块。
总线83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800的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电子设备800可以通过I/O接口840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900(例如键盘、鼠标、外置控制器等)进行通信。
电子设备800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5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通信,例如网络适配器850可以提供如3G/4G/5G等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或者提供如无线局域网、蓝牙、近场通信等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网络适配器850可以通过总线830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
尽管图8中未示出,还可以在电子设备800中设置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
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与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各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累加所述传输质量量化值,直到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与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传输质量量化值的总和之比达到第一预设阈值,将已累加的传输质量量化值对应的接入点确定为所述终端的服务接入点,生成所述接入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述服务CPU节点为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计算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最大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作为所述主CPU节点,其余服务CPU节点作为所述非主CPU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所述服务CPU节点为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的每个服务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服务CPU节点中确定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每个服务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集合,计算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接入点集合内的各服务接入点之间的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
将传输质量量化值之和达到第二预设阈值的服务接入点集合所对应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候选CPU节点;
根据所述候选CPU节点的性能与资源信息,在所述候选CPU节点中确定所述主CPU节点,并将所述主CPU节点以外的服务CPU节点确定为所述非主CPU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包括:
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所述终端的统计信道信息处理、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将所述终端的用户数据传输至所述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使所述非主CPU节点所连接的服务接入点执行所述终端的数据预编码与功率分配。
7.一种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接入点;以及
多个CPU节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
其中,所述多个CPU节点中包括控制节点,所述控制节点被配置为:
获取终端在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所述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一处理,所述非主CPU节点被配置为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8.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在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接入点信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包括多个CPU节点与多个接入点,每个CPU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接入点,所述接入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多个服务接入点,所述服务接入点是所述无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于服务所述终端的接入点;
主CPU节点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服务接入点所连接的CPU节点中确定所述终端对应的主CPU节点与非主CPU节点;
CPU节点调度模块,被配置为调度所述主CPU节点执行第一处理,调度所述非主CPU节点执行第二处理,所述第一处理与所述第二处理均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的处理量大于所述第二处理的处理量。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44944.1A 2022-07-18 2022-07-18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79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4944.1A CN117479329A (zh) 2022-07-18 2022-07-18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CT/CN2022/139564 WO2024016579A1 (zh) 2022-07-18 2022-12-16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4944.1A CN117479329A (zh) 2022-07-18 2022-07-18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9329A true CN11747932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1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4944.1A Pending CN117479329A (zh) 2022-07-18 2022-07-18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9329A (zh)
WO (1) WO20240165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069A (zh) * 2020-06-09 2020-10-16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接入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996070B (zh) * 2021-03-04 2023-03-2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蜂窝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245348B (zh) * 2021-12-15 2023-05-2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无蜂窝网络架构的多业务联合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650608B (zh) * 2022-04-18 2023-04-07 南通大学 一种去蜂窝大规模mimo的多中心处理单元协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579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8525B2 (en) Management of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US201103191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5379412B (zh) 一种控制多个无线接入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US102991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base-station signaling and association achieving load balancing across wireless multi-b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O2019129169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56782B1 (en) Up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1233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or scheduling cellula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04205666A (zh) 用于无线系统的功率动态联合分配以及用户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KR102083352B1 (ko) 가상 셀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가상 셀 형성장치 및 방법
Ramos-Cantor et al. Centralized coordinated scheduling in LTE-Advanced networks
JP5558551B2 (ja) 分散セルラ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無線通信リソース管理
US11032841B2 (en) Downlink active set management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EP4360386A1 (en) Learned scheduler for flexible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to applications
CN117479329A (zh) 通信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08293192B (zh) 频谱接入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US202203776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monitoring and violation miti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300748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CN109298933B (zh) 基于边缘计算网络的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及系统
JP4510888B2 (ja) 中央化された基地局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分配および信号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CN102647216B (zh) 同构网络系统中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点协作传输方法
KR102012777B1 (ko) 비 보장된 링크 용량에서의 수중 업 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CN111373784B (zh) 小区间协同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29340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부분 협력 전송 방법
CN106911364B (zh) 用于在云无线接入网络中分配远端天线的方法及设备
KR20230086516A (ko) 차량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에너지 최적화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