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8865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8865A
CN117478865A CN202310928271.2A CN202310928271A CN117478865A CN 117478865 A CN117478865 A CN 117478865A CN 202310928271 A CN202310928271 A CN 202310928271A CN 117478865 A CN117478865 A CN 117478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pixels
sub
point
view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82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沢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478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88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78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rotational head movements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 H04N13/38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viewer tracking for tracking with gaze detection, i.e. detecting the lines of sight of the viewer's ey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98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应对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面板(20A);光源,设有多个发光点(32);获取部,获取用户对显示面板(20A)的视点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该视点信息控制多个像素,该视点信息包括与该多个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pos_x、pos_y、pos_h)以及表示该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的信息(相对角度rot)。该控制部基于X方向与该排列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视点与发光点(32)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位于与视点和发光点(32)之间的光(L3、L4)的光轴交叉的位置的像素(PixCA、PixDA)进行显示驱动,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的间距与多个发光点的间距之比例如为1:6。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能够使用视差屏障等图像分离体对多个视点显示输出单独的图像的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65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视差屏障等图像分离体中,能够单独地输出图像的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是固定的。另一方面,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关系不一定不变。例如,设于智能手机那样的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与被通过该显示装置输出图像的用户的双眼的排列方向之间的关系并未被固定。在视差屏障等图像分离体中,无法根据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关系对多个视点显示输出单独的图像。
本公开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与显示装置之间的关系而灵活地应对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设有多个像素;光源,设有多个发光点;获取部,获取用户相对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视点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所述视点信息来控制所述多个像素的动作,所述视点信息包括与多个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的信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规定方向与所述排列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视点与所述发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光透过位于与所述视点和所述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交叉的位置的所述像素,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多个像素的间距与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多个发光点的间距之比为1:4n或者1:6n,n是自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视点对应图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层叠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发光点间距为像素间距的6倍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与位于来自从原点起在X方向上第i+1个光源的光的发光点与视点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像素的X方向上的坐标的决定相关的各种参数的图。
图6是表示人的脸与具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相对角度关系的例子A、B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以铅直线和水平线为基准的脸与显示面板的角度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相对角度与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下的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相对角度与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下的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相对角度为45度(°)的情况下的像素配置控制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相对角度为90度(°)的情况下的像素配置控制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反映了参照图10以及图11所说明的配置控制的情况下的相对角度与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基于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与视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与坐标R_(i,j)以及坐标L_(i,j)的导出相关的各种参数的图。
图14是表示长度width与光从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朝向视点所通过的像素PixU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位于发光点LPP和视点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像素中的通过点P_(i,j)的位置与位于发光点LPQ和视点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像素中的通过点Q_(i,j)的位置的不同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以像素PixU为基准的坐标系的图。
图17是表示对应于发光点和视点之间的光的射线与像素PixU的交叉位置的像素PixU的驱动控制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显示输出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例示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的一部分区域的图。
图21是表示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不成立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基于进行了图21所示的显示输出控制的图像的输入,应用了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情况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和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5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和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和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7是表示以使距离D1的值与将距离Ph和距离Th相加所得的值之比等于距离Th的值与距离D的值之比的方式确定的距离Th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2、拍摄部;3、测距部;10、信号处理部;20、显示面板;Pix、像素;E1、EC、第一视点;E2、ED、第二视点;ER、EL,EE、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方式相比,有时附图示意性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公开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已经出现的图,对与上述同样的元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主要结构的框图。显示装置1具备拍摄部2、测距部3、信号处理部10、显示面板20以及光源30。显示装置1例如像智能手机那样,是兼具拍摄部2的拍摄功能、测距部3的测距功能、信号处理部10、显示面板20以及光源30的图像的显示输出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终端)。
拍摄部2拍摄图像。具体而言,拍摄部2例如具有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拍摄元件。拍摄部2基于该拍摄元件输出的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
测距部3测定拍摄部2所面对的拍摄对象与显示装置1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测距部3例如具有构成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传感器的发光部以及光检测部。具有该ToF传感器的测距部3基于发光部发出光的发光时机与发光部所发出的激光被拍摄对象反射并由光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时机的时间差来进行测距。测距部3进行测距的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所谓的对比度AF(Auto Focus:自动对焦)那样,利用相机所具备的AF功能,将作为图像的焦点对焦的距离而由拍摄部2的AF功能确定出的距离设为测距部3测定出的距离。在实施方式中,拍摄部2和测距部3协作,作为获取表示与显示面板20面对的用户的两个视点(后述的第一视点E1(右眼)、第二视点E2(左眼))的位置的信息的获取部发挥功能。
拍摄部2是设想对视觉确认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面的用户进行拍摄而设置。测距部3是设想对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面与视觉确认该图像显示面的用户的距离进行测定而设置。具体而言,拍摄部2以及测距部3例如配置于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面露出的显示装置1的壳体的一面侧。
信号处理部10具有视线追踪部11和图像输出部12。视线追踪部11基于拍摄部2以及测距部3的输出,获取与用户的视点相对于显示面板20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关于与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图像输出部12基于视线追踪部11所获取的与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将与该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向显示面板20输出。图像输出部12输出的图像数据例如是基于由外部的信息处理对显示装置1输入的图像信号IP的图像数据,但是也可以是预先存储于显示装置1所具备的存储装置的图像数据。图像输出部12根据基于图像信号IP的图像数据或者预先存储于显示装置1所具备的存储装置的图像数据生成视点对应图像OP,并将视点对应图像OP中的与视线追踪部11所获取的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向显示面板20输出。
图2是表示视点对应图像OP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所示,在视点对应图像OP中包括多个图像数据。视点对应图像OP所包括的多个图像数据是与各不相同的视点(更具体而言,与观察者的一只眼睛相对应的视点)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在图2中,例示了文件名为“0001”至“0025”的成连号的25个的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可移植网络图形)格式的数据,但是文件名、格式以及视点对应图像OP所包括的图像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图像输出部12将包括图2所例示的那样的多个图像的视点对应图像OP中的、与视线追踪部11所获取的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向显示面板20输出。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1。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1例如具有DDIC(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显示驱动集成电路)等进行与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输出相关的各种处理的电路。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1根据由图像输出部12输出的图像数据,驱动显示面板20所具备的多个像素Pix。
图3是表示显示面板20所具有的层叠构造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20具有第一基板22以及第二基板23。第一基板22以及第二基板23例如是玻璃基板等具有透光性的基板。第一基板22和第二基板23在中间夹着液晶层而层叠。该液晶层被密封在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3之间。显示面板20是所谓的液晶显示面板。
以下,将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3的对置方向设为Z方向。另外,将与Z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中的一方设为X方向,将另一方设为Y方向。X方向与Y方向正交。
第一基板22例如在第二基板23侧的面形成有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构造,该多个层包括:形成有多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层、形成有被赋予多个像素Pix的基准电位的公共电极的第二电极层、形成有用于对多个像素电极各自单独地传输信号的开关元件和与开关元件连接的布线等的电路形成层、以及对这些各层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层等。像素电极单独地设于多个像素Pix各自所包括的子像素。通过在显示面板驱动电路21的控制下被驱动,像素Pix被控制为在俯视观察下与像素电极的位置重叠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成为与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的电位差相应的方向。俯视视点是指从正面观察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X-Y平面)的视点。
如后述的图16等所示,各像素Pix具有多个子像素。例如,各像素Pix具有设有使红色(R)的光透过的彩色滤色器的子像素、设有使绿色(G)的光透过的彩色滤色器的子像素、以及设有使蓝色(B)的光透过的彩色滤色器的子像素。需要指出,各像素Pix并非必须全部具有这些子像素,例如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像素Pix中的一方具有多个颜色的子像素中的一部分颜色的子像素,另一方具有另外一部分子像素。另外,一部分或者全部像素Pix也可以具有设有使与这里所例示的颜色不同的颜色的光透过的彩色滤色器的子像素。另外,可以进一步设置设有无色滤色器或者不设置彩色滤色器的子像素,来自该子像素的光例如被识别为白色(W)。另外,在像素Pix包括上述3个子像素的情况下,该像素Pix的形状优选为正方形(X方向上的长度和Y方向上的长度相等),但是也能够采用X方向上的边和Y方向上的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长的长方形状。
在第二基板23设有单独地设于多个像素Pix各自所包括的子像素的彩色滤色器、将每个子像素的彩色滤色器之间划分的黑矩阵等。需要指出,公共电极也可以不设于第一基板22而设于第二基板23。
图3所示的像素间距PP为一个第二像素Pix2的X方向上的宽度。在图3中,描绘了第一像素Pix1和第二像素Pix2,但是第一像素Pix1和第二像素Pix2作为结构是共通的像素Pix,在第一像素Pix1和第二像素Pix2之间没有结构上的差异。因而,一个像素Pix在X方向上的宽度是像素间距PP。严格来说,X方向上的像素间距PP是包围一个像素Pix的黑矩阵中的、位于该一个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一边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与位于该一个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另一边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的距离。或者,也可以将在X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相邻的像素的同一颜色的子像素的中心间距离设为像素间距。
显示面板20隔着偏振层24以及间隔件40与光源30对置。偏振层24设于显示面板20的第一基板22侧(显示面板背面侧)。间隔件40是以夹着偏振层24与第一基板22对置的方式配置的板状的透光性构件,例如是玻璃。在间隔件40与偏振层24之间夹设有粘接层42。粘接层42粘接偏振层24与间隔件40。需要指出,只要能够设置保持光源30与偏振层24的间隔的支承件,则也能够采用在它们之间设置空气层的结构。
例如图3所示,光源30具有面光源31、发光点32以及遮光构件33。面光源31作为至少显示面板20侧的面发光的面光源发挥功能。列举具体的结构例,面光源31例如具有:导光板,与显示面板20在Z方向上对置;以及光源元件(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使光从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射入到该导光板。图3所示的面光源31的配置示出导光板的配置,关于光源元件省略图示。发光点32是设于遮光构件33的孔。遮光构件33覆盖面光源31的间隔件40侧的除了形成有发光点32的部位以外的面。在遮光构件33与间隔件40之间夹设有粘接层43。粘接层43粘接偏振层24与间隔件40。粘接层42、43例如是OCA(Optical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粘合剂)那样的具有双面粘接性的透光性的功能性膜。光源30从多个发光点32朝向显示面板20照射面光源31产生的光。
图3所示的发光点间距SpP是在X方向上相邻的发光点32各自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发光点间距SpP是像素间距PP的4n倍或者6n倍。n是自然数。n例如是1,也可以是2以上。在图3中,例示了发光点间距SpP是像素间距PP的4倍的情况。图3所示的开口径SS是各发光点32的俯视视点下的开口径。开口径SS为像素间距PP以下。更具体而言,发光点32的平面形状优选为与各像素Pix的形状相同或者比各像素Pix小的相似形状(参照图11等)。
如上所述,图像输出部12将视点对应图像OP中的与视线追踪部11所获取的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向显示面板20输出。以下,在未特别说明而记载为图像的情况下,是指根据图像输出部12所输出的图像数据而由显示面板20显示输出的图像。显示面板20进行与该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显示输出。因而,显示面板20显示与视线追踪部11所获取的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进行与第一视点E1、第二视点E2单独地对应的图像的显示输出的状态下的显示面板20。第一像素Pix1是被控制为进行与第一视点E1相对应的图像的显示输出的像素Pix。第二像素Pix2是被控制为进行与第二视点E2相对应的图像的显示输出的像素Pix。
第一视点E1与用户的右眼相对应。第二视点E2与用户的左眼相对应。中间点CP是第一视点E1与第二视点E2的直线上的中间点。中间点CP的位置一般地与用户在第一视点E1和第二视点E2的排列方向上的鼻子的位置相对应。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视点E1和第二视点E2的排列方向为X方向的情况。若设第一视点E1与中间点CP在X方向上的距离以及第二视点E2与中间点CP在X方向上的距离为距离D1,设第一视点E1与第二视点E2在X方向上的距离为距离D2,则距离D2为距离D1的2倍。
表示中间点CP相对于预先确定的显示面板20的原点的位置的坐标表示为(pos_x,pos_y,pos_h)。pos_x是中间点CP的X方向上的坐标。pox_y是中间点CP的Y方向上的坐标。pox_h是中间点CP的Z方向上的位置。预先确定的显示面板20的原点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坐标例如也可以是在显示面板20中配置有多个像素Pix的在俯视观察下为矩形状的显示区域的四个顶点其中之一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将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域20A的中心设为原点。预先确定的显示面板20的原点的Z方向上的坐标也可以是像素Pix(例如,图3所示的第一像素Pix1以及第二像素Pix2)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上的位置。具体而言,像素Pix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是指被密封于第一基板22与第二基板23之间的液晶层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例如优选设为将显示面板20中的单元间隙设为d的情况下的成为d/2的高度位置。预先确定的显示面板20的原点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设为任意的位置。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记载为原点的情况是指预先确定的显示面板20的原点。
视线追踪部11确定基于拍摄部2的拍摄图像所包括的用户的两只眼睛(右眼、左眼)在该拍摄图像内的位置。该确定例如基于模式匹配来进行,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利用了机械学习等的图像识别来进行。表示该拍摄图像的拍摄范围内的各位置、X方向上的坐标以及Y方向上的坐标的关系的信息预先由信号处理部10保持,被准备为能够通过视线追踪部11来参照。视线追踪部11将基于拍摄部2的拍摄图像中的右眼与左眼的中间点视为中间点CP,确定中间点CP的X方向上的坐标和Y方向上的坐标。需要指出,该中间点CP的位置的确定方法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是视线追踪部11基于拍摄部2的拍摄图像所包括的用户的两只眼睛(右眼、左眼)的位置与该用户的鼻子的位置的位置关系来确定中间点CP。另外,视线追踪部11获取测距部3所测定的距离的值来作为pos_h的值。视线追踪部11将基于拍摄部2的拍摄图像中的右眼与左眼的中间点视为中间点CP,将该中间点CP的Z方向上的位置设为pos_h。这样,视线追踪部11导出与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
从各发光点32发出的光到达第一视点E1以及第二视点E2。这里,第一像素Pix1位于从各发光点32到达第一视点E1的光的射线L1上。另外,第二像素Pix2位于从各发光点32到达第二视点E2的光的射线L2上。由第一像素Pix1输出的图像和由第二像素Pix2输出的图像是不同的图像。由第一像素Pix1输出的图像是与第一视点E1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由第二像素Pix2输出的图像是与第二视点E2的位置相对应的图像。更具体而言,例如采用图2中的0014.png的图像作为右眼视点的图像,采用0012.png的图像作为左眼视点的图像,通过信号处理部将这些图像组合并显示为一个图像(立体观察显示图像)。更详细而言,例如立体显示图像、0014.png以及0012.png是相同的像素数,在立体显示图像的某像素行的像素(n、m+1)(左记表示第n行m+1个。以下在该段落中相同)、(n、m+2)、(n、m+3)、(n、m+4)中,在需要依次显示左眼的图像、左眼的图像、右眼的图像、右眼的图像的情况下,与该立体显示图像的(n、m+1)、(n、m+2)相对应的像素(信号)使用与作为左眼的图像的0012.png的(n、m+1)、(n、m+2)相对应的像素信号。同样地,与立体显示图像的(n、m+3)、(n、m+4)相对应的像素(信号)使用与作为右眼的图像的0014.png的(n、m+3)、(n、m+4)相对应的像素信号。另外,根据用户的视点位置与各光源(发光点32)的关系,有时存在有无需显示任何图像的像素Pix。在该情况下,该像素Pix显示亮度最低的图像(例如黑色图像)。图像输出部12向显示面板20输出与多个视点(例如,第一视点E1和第二视点E2)各自相对应的图像数据,以便进行这样的图像的显示输出。
像素Pix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与中间点CP的Z方向上的距离表示为距离Ph。距离Ph的大小与上述pos_h的值的大小相对应。另外,像素Pix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来自发光点32的光的射出开始点的Z方向上的距离表示为距离Th。需要指出,距离Th明显比距离Ph小。鉴于这一点,该像素Pix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可以在与像素电极相同的平面上进行定义,也可以在第二基板23的背面、正面、或者与设于显示面板20上的盖玻璃的正面相同的平面上进行定义。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将来自发光点32的光的射出开始点的Z方向上的位置设为遮光构件33与粘接层43的边界线上的位置。
以下,参照图4对在X方向上相邻的发光点32彼此的发光点间距(例如发光点间距SpP或者发光点间距SpP2)、与在X方向上排列的像素Pix的间距(像素间距PP)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从多个发光点32分别向多个视点各自射出的光之间关系进行说明。图4与图3中的显示面板20同样地,是表示通过与Y方向正交的平面(X-Z平面)切断了显示面板20A的切断面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20也可以是图4以后所示的显示面板20A。
图4是表示与图3所示的发光点间距SpP不同、发光点间距SpP2是像素间距PP的6倍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的说明所参照的图4等中,经由虚线连接的射线L(m)1和射线L(m)2实际上构成的1个光的射线。例如,射线L321是m=32的情况下的射线L(m)1的一部分,表示从某一个发光点32发出刚刚之后的光的射线。射线L322是m=32情况下的情况下的射线L(m)2的一部分,且示出该射线到达第一视点EC的状态。以下,以相同的表现来表示,但是与像素间距PP等相比,显示面板20与视点间的距离明显较大,欲将它们的关系理解为用一个附图表示的对应关系。在图4中,m取32至35的自然数或者42至45的自然数中的任一者。m为32至35的自然数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的光的射线以及射线L31是通过第一像素PixC而到达第一视点EC的光的射线。m为42至45的自然数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的光的射线以及射线L41是通过第二像素PixD而到达第二视点ED的光的射线。在图4中,将沿Z方向且通过第二视点ED上的线表示为单点划线PS2。
第一视点EC是第一视点E1或者第二视点E2(参照图3)中的一方。第二视点ED是第一视点E1或者第二视点E2中的另一方。在第一视点EC是第一视点E1的情况下,第一像素PixC是第一像素Pix1(参照图3)。在第二视点ED是第二视点E2的情况下,第二像素PixD是第二像素Pix2(参照图3)。
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20A构成为六个像素Pix排列在发光点间距SpP2内,该发光点间距SpP2是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发光点32各自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彼此之间的间隔。该两个发光点32各自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的X方向上的位置在俯视观察下与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Pix彼此的边界线的X方向上的位置重叠。
例如,如图4所示,六个像素Pix中的两个像素Pix被控制为第一像素PixC。另外,将该6个像素Pix中的另外两个像素Pix控制为第二像素PixD。在这六个像素Pix中,不属于第一像素PixC以及第二像素PixD中的任意一个的像素Pix被设为第三像素PixE。第三像素PixE是使光透过的程度最低(例如黑显示)的状态下的像素Pix。
如射线L41所示,通过在Z方向上与第二视点ED对置的位置的第二像素PixD而到达第二视点ED的光的射线、即来自在Z方向上与第二视点ED对置的发光点32的光的射线沿Z方向。在图4中,将沿Z方向且通过第二视点ED上的线表示为单点划线PS2。以发出射线L41的光的发光点32为基准,从位于在X方向上远离该发光点32的位置的其他发光点32到达第二视点ED的光如射线L422、L432、L442、L452、L462所示,取得在X方向上距该发光点32的距离越大,相对于Z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大的光的射线。基于这样的光的射线,决定将多个像素Pix中的哪一个控制为第二像素PixD。出于同样的想法,如射线L31、L322、L332、L342、L352、L362与第一像素PixC之间的关系所示,基于从发光点32发出并到达第一视点EC的光的射线,决定将多个像素Pix中的哪一个控制为第一像素PixC。
然而,根据射线L422、L432、L442、L452、L462各自相对于Z方向的倾斜角度之差,产生有被控制为第二像素PixD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配置不一定适合在X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部位。出于同样的想法,产生有被控制为第一像素PixC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配置不一定适合在X方向上等间隔配置的部位。既可以与这样的第一像素PixC、第二像素PixD的配置控制相对应地适当配置第三像素PixE,也可以如后述的图17等中所说明的那样,以子像素为单位控制光的透过的程度。通过该配置控制,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发生串扰的可能性。
需要指出,在图4中,中间点CP位于与某一个发光点32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叠的单点划线PC上,但是中间点CP并非必须是与发光点32的X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叠的位置。来自各发光点32的光、与中间点CP的位置相应的第一视点EC、第二视点ED的位置关系、以及被设为第一像素PixC、第二像素PixD的像素Pix的控制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中间点CP的位置无关,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
接着,参照图5说明对应于视点与光的射出开始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像素Pix的驱动控制的基本想法。
图5是表示位于从自原点起向X方向数作为第i+1个的发光点LP(i)延伸到视点ER、EL的射线上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坐标R_x(i),L_x(i)的决定相关的各种参数的图。
图5所示的发光点LP(0)表示来自在X方向上的最接近原点的位置(第一个)处配置的发光点(例如,发光点32)的光的射出开始点。发光点LP(i)表示来自在X方向上的从原点数第i+1个接近的位置处配置的发光点的光的射出开始点。例如,在i=1的情况下,发光点LP(1)表示来自在X方向上的从原点数仅次于发光点LP(0)的接近原点的位置处配置的发光点的光的射出开始点。即,LP(1)表示第二接近的位置。因而,i是0以上的整数。
在图5中,将原点与发光点LP(0)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offset。另外,原点与发光点LP(i)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表示为offset+(pitch×i)。pitch的值的大小与上述发光点间距SpP的大小或者发光点间距SpP2的大小相对应。offset以及offset+(pitch×i)是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预先决定的值,是能够在与X方向上的坐标R_x(i),L_x(i)的决定相关的运算中参照的参数。
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距离Ph的大小与pos_h的值的大小相对应。另外,图5所示的距离Px的大小与pos_x的值的大小相对应。另外,发光点LP(0)以及发光点LP(i)与原点的Z方向上的距离是上述距离Th。pos_h以及pos_x能够通过拍摄部2和测距部3来获取。
以下,将原点与坐标R_x(i)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shiftR_x(i)。另外,将坐标R_x(i)与视点ER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widthR(i)。另外,将发光点LP(i)与视点ER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widthR_LED(i)。视点ER是用户的右眼视点,是第一视点E1、EC或者者第二视点E2、ED中的一方。
另外,将原点与坐标L_x(i)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shiftL_x(i)。另外,将坐标L_x(i)与视点EL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widthL(i)。另外,将发光点LP(i)与视点EL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设为widthL_LED(i)。视点EL是用户的左眼视点,且是第一视点E1、EC或者第二视点E2、ED中的另一方。
widthR_LED(i)如下式(1)那样表示。式(1)等中的D1参照图3进行说明,是表示图5所示的距离D1的大小的值。基于一般的用户的平均值,能够将表示距离D1的大小的值设为预先确定的值。在实施方式中,距离D1例如为31.25毫米(mm),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widthR_LED(i)=pos_x-D1-{offset+(pitch×i)}…(1)
widthR(i)如下式(2)那样表示。式(2)等中的Th是表示距离Th的大小的值。距离Th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被预先决定。用于在设计时决定距离Th的想法见后述。
widthR(i)=widthR_LED(i)×pos_h/(pos_h+Th)…(2)
shiftR_x(i)如下式(3)那样表示。
shiftR_x(i)=pos_x-D1-widthR(i)…(3)
R_x(i)如下式(4)那样表示。式(4)等中的PP是表示像素间距PP的大小的值。像素间距PP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被预先决定。另外,式(4)等中的int()表示得到舍去括号内的值的小数点以下的整数值。
R_x(i)=int(shiftR_x(i)/PP)…(4)
widthL_LED(i)如下式(5)那样表示。
widthL_LED(i)=pos_x+D1-{offset+(pitch×i)}…(5)
widthL(i)如下式(6)那样表示。
widthL(i)=widthL_LED(i)×pos_h/(pos_h+Th)…(6)
shiftL_x(i)如下式(7)那样表示。
shiftL_x(i)=pos_x+D1-widthL(i)…(7)
L_x(i)如下式(8)那样表示。
L_x(i)=int(shiftL_x(i)/PP)…(8)
通过将与R_x(i)相对应的配置的像素Pix设为第一像素Pix1、PixC,将与L_x(i)相对应的配置的像素Pix设为第二像素Pix2、PixD,能够实现与参照图3、图4所说明的第一视点E1、EC和第二视点E2、ED的位置相应的显示输出控制。
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7对人的两只眼睛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于显示面板20A的像素Pix的配置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相对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人的脸HF与具备显示面板20A的显示装置1的相对的角度关系的例子A、B的示意图。需要指出,图6等所示的矩形状的显示面板20A的矩形的长边方向为Y方向。
在图6的例子A中,沿脸HF中的两只眼睛的排列方向且通过中间点CP的基准线CLX与显示面板20A的X方向平行。另外,脸HF的正中线CLY(参照“例子B”、图7)以及将显示面板20A在X方向上一分为二的线这两者与直线CL重叠。另外,Y方向与直线CL平行。在例子A的情况下,与参照图3以及图4的说明同样地,第一视点E1、EC和第二视点E2、ED的排列方向沿X方向。因而,在例子A中,能够直接应用基于参照图3以及图4的说明的显示输出控制。
另一方面,在图6的例子B中,使脸HF的正中线CLY以及将显示面板20A在X方向上一分为二的线这两者不与直线CL重叠。另外,脸HF相对于直线CL的角度即角度pos_r与显示面板20A相对于直线CL的角度即角度dev_rot不同。需要指出,角度pos_r是正中线CLY和直线CL形成的角度。另外,角度dev_rot是Y方向与直线CL形成的角度。
需要指出,在例子A中,能够认为角度pos_r以及角度dev_rot均为0度(°)。
图7是表示以铅直线H和水平线V为基准的脸HF与显示面板20A的角度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铅直线H沿地球的重力方向。水平线V沿与铅直线H正交的面。图7所示的铅直线H与图6中的直线CL相对应。
图7所示的脸HF包括位置P1、P2、P3。位置P1表示第一视点E1、EC的位置。位置P2表示第二视点E2、ED的位置。位置P3表示与脸HF的正中线重叠的规定的位置(例如鼻子的位置)。表示位置P1、P2、P3的坐标被基于由拍摄部2拍摄到的图像数据以及测距部3来获取。
举出具体例,视线追踪部11通过利用OpenCV的图像处理技术,能够确定人的脸HF的两只眼睛和鼻子的位置中的X方向上的坐标以及Y方向上的坐标。视线追踪部11进行导出通过位置P1和位置P2的基准线CLX的处理。另外,作为与基准线CLX正交且通过位置P3的直线,视线追踪部11进行导出正中线CLY的处理。另外,视线追踪部11将位置P1与位置P2的中间点设为中间点CP,根据位置P1的坐标(X1,Y1,Z1)和位置P2的坐标(X2,Y2,Z2)导出中间点CP的坐标(pos_x,pos_y,pos_z)。一般地,中间点CP与基准线CLX和正中线CLY的交叉点重叠。需要指出,位置P1、P2、P3的Z方向上的坐标(Z1,Z2,Z3)由测距部3测定。中间点CP的Z方向上的坐标(pos_z)作为距离Ph而被处理。
另外,视线追踪部11从显示装置1所具备的陀螺仪传感器4获取表示显示面板20A相对于铅直线H、水平线V的倾斜方向的信息(倾斜信息)。视线追踪部11基于该倾斜信息导出角度dev_rot。视线追踪部11基于铅直线H、水平线V与角度dev_rot之间的关系,确定显示面板20A相对于铅直线H、水平线V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上的朝向。
视线追踪部11导出在基准线CLX与X方向之间形成的相对角度rot。需要指出,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角度rot为正的数值的情况是指,脸HF的正中线CLY相对于显示面板20A的Y方向朝向为在顺时针方向上形成角度。相对角度rot为负的数值的情况是指,脸HF的正中线CLY相对于显示面板20A的Y方向朝向为在逆时针方向上形成角度。相对角度rot例如可以以-180度(°)至180度(°)的范围来表示。需要指出,角度pos_r是将角度dev_rot和相对角度rot相加所得的值。
图像输出部12参照视线追踪部11所导出、确定的各种信息中的、表示中间点CP的坐标(pos_x,pos_y,pos_z)的信息和表示相对角度rot(或者,角度pos_r和角度dev_rot)的信息,进行与使显示面板20A显示视点对应图像OP的显示输出控制相关的各种处理。以下,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根据相对角度rot,在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1、PixC和第二像素Pix2、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下,有时无法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以下,对相对角度rot与立体观察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相对角度rot以及参照图3与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下的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8中,在“人”栏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人的脸HF相对于“装置”栏所示的显示面板20A的朝向。在“装置”栏中,以范围Fo1、Fo2、Fo3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人的视线朝向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20A的范围。在“输出与识别的关系(俯视视点)”中,示意性地示出包括“装置”栏所示的范围Fo1、Fo2、Fo3中的任一者的显示面板20A的一部分中的发光点32与像素Pix之间的关系。在“输出与识别的关系(剖面视点)”中,示出了在“输出与识别的关系(俯视视点)”中由单点划线以及箭头所示的位置处的剖面。
在相对角度rot为0度(°)的情况下,如在“输出与识别的关系(剖面视点)”的范围Fo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通过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通过了第一像素PixC的光L3到达第一视点EC,通过了第二像素PixD的光L4到达第二视点ED。即,在相对角度rot为0度(°)的情况下,通过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能够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
另一方面,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下,如在“输出与识别的关系(剖面视点)”的范围Fo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仅通过简单地应用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第一像素PixC与第一视点EC之间的光的射线以及第二像素PixD与第二视点ED之间的光的射线不成立。即,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下,仅通过简单地应用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难以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相对角度rot为90度(°)的情况也如“输出与识别的关系(剖面视点)”的范围Fo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与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是同样的。
图9是表示相对角度rot以及参照图3与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基于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下的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取代参照图8所说明的发光点32而设置线光源32A。图8所示的发光点32是作为所谓的点光源发挥功能的孔或者发光元件。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线光源32A是作为沿Y方向的线状的光源发挥功能的狭缝或者发光元件。
即使在取代发光点32而采用了线光源32A的情况下,只要相对角度rot为0度(°),则通过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能够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另外,在取代发光点32而采用了线光源32A的情况下,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时,如图9的“45°”栏所示,通过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有时也能够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但是不可靠。另一方面,在相对角度rot为90度(°)的情况下,无论是发光点32还是线光源32A,仅通过简单地应用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难以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
如参照图8以及图9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相对角度rot,仅应用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1、PixC和第二像素Pix2、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有时难以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为此,在实施方式中,进行用于根据相对角度rot更适当地控制第一像素Pix1、PixC和第二像素Pix2、PixD的配置的处理(相对角度对应处理)。以下,参照图10至图12对该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下的像素配置控制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相对角度rot为90度(°)的情况下的像素配置控制的例子的示意图。需要指出,图10以及图11的“处理未反映”栏中的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配置控制与图8的“45°”栏是同样的。在实施方式中,如“处理反映”栏所示,进行与相对角度rot相应的像素的配置控制。
在图10以及图11中,将应用了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1、PixC和第二像素Pix2、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的情况下的相当于第一像素PixC的像素设为第一像素PixCB,将相当于第二像素PixD的像素设为第一像素PixDB。另外,将通过在实施方式中应用的相对角度对应处理而决定的、相当于第一像素PixC的像素设为第一像素PixCA,将相当于第二像素PixD的像素设为第二像素PixDA。
例如,设想了如下情况:在反映了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1、PixC和第二像素Pix2、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0以及图11的“处理未反映”的“整体”栏所示,第一图像GC和第二图像GD以在显示面板20A内沿X方向排列的方式被输出。第一图像GC是利用通过第一像素PixC的光而识别的图像。第二图像GD是利用通过第二像素PixD的光而识别的图像。假设相对角度rot为0度(°),根据“处理未反映”的“整体”栏中所示的第一图像GC和第二图像GD,立体观察成立。另一方面,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或者90度(°)的情况下,基于“处理未反映”的“整体”栏中所示的第一图像GC和第二图像GD的立体观察的成立变得困难。
为此,如图10以及图11的“处理反映”的“整体”栏所示,以使第一图像GCA和第二图像GDA在显示面板20A内与脸HF中的两只眼睛的排列方向相对应的方式进行与相对角度rot相应的像素的配置控制。第一图像GCA是利用通过第一像素PixCA的光识别的图像。第二图像GDA是利用通过第二像素PixDA的光识别的图像。如第一图像GC与第一图像GCA的对比以及第二图像GD与第二图像GDA的对比所示,第一图像GCA是与第一图像GC同样的图像。第二图像GDA是与第二图像GD同样的图像。另一方面,第一图像GCA和第二图像GDA的相对位置角度关系与第一图像GC和第二图像GD的相对位置角度关系不同。第一图像GCA与第二图像GDA的相对位置角度关系根据相对角度rot以与脸HF中的两只眼睛的排列方向相对应的方式发生偏移。与第一像素PixCA以及第二像素PixDA的配置控制相关的处理是为了使这样的第一图像GCA以及第二图像GDA的相对位置角度关系成立而进行。
图12是表示反映了参照图10以及图11所说明的配置控制的情况下的相对角度rot与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的成立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2的“45°”栏以及“90°”栏所示,通过反映参照图10以及图11所说明的配置控制,通过了第一像素PixCA的光L3到达第一视点EC,通过了第二像素PixDA的光L4到达第二视点ED。即,通过参照图10以及图11所说明的配置控制,能够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
需要指出,在图10至图12中,以相对角度rot为45度(°)或者90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实施方式中,无论相对角度rot的值如何,都能够使第一像素PixCA以及第二像素PixDA相对于发光点32或者线光源32A这样的发光点LP的配置与脸HF中的两只眼睛的排列方向相对应。即,在实施方式中,与相对角度rot无关,通过参照图3以及图4所说明的沿第一像素PixC和第二像素PixD的X方向的像素Pix的控制,能够实现图像向多个视点的单独输出。
以下,对与参照图10至图12说明的配置控制相关的更具体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基于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与视点ER以及视点EL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与坐标R_(i,j)以及坐标L_(i,j)的导出相关的各种参数的图。
如上所述,原点与发光点LP(i)之间的X方向上的距离表示为offset+(pitch×i)。以下,当在式中设为LEDx(i)时,LEDx(i)=offset+(pitch×i)。另外,在发光点LP沿X方向以及Y方向配置成矩阵状的情况下,发光点LP的坐标不仅包括上述X方向上的坐标(i)的信息,还包括Y方向上的坐标(j)的信息。这里,发光点LP(j)表示来自在Y方向上配置于从原点数第j+1个接近的位置的发光点(例如,发光点32)的光的射出开始点。因而,j是0以上的整数。另外,图5中的发光点LP(0)以及发光点LP(i)也是图14中的发光点LP(0)或者发光点LP(j)。也就是说,在发光点LP沿X方向以及Y方向配置成矩阵状的情况下,发光点LP的坐标LP(i,j)包括表示X方向上的坐标以及Y方向上的坐标的信息。
若将原点与发光点LP(i,0)之间的Y方向上的距离设为offset_Y,则原点与发光点LP(j)之间的Y方向上的距离表示为offset_Y+(pitch_Y×j)。以下,在式中设为LEDy(j)的情况下,LEDy(j)=offset_Y+(pitch_Y×j)。pitch_Y的值的大小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发光点LP各自的Y方向上的中心线彼此的间隔相对应。offset_Y以及offset_Y+(pitch_Y×j)是根据显示装置1的设计而预先决定的值,是在与Y方向上的坐标Y(j)的决定相关的运算中能够参照的参数。
这里,将视点ER的坐标设为(PosR_x,PosR_y)。PosR_x表示视点ER的X方向上的坐标。PosR_y表示视点ER的Y方向上的坐标。PosR_x如下式(9)那样表示。PosR_y如下式(10)那样表示。式(10)、后述的式(14)以及式(23)的sin表示正弦。式(9)、后述的式(13)以及式(24)的cos表示余弦。需要指出,各式中的rot是相对角度rot的值。
PosR_x=pos_x+D1×cos(rot/180)…(9)
PosR_y=pos_y+D1×sin(rot/180)…(10)
将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的中心与视点ER之间的光的射线的长度设为长度widthR_LED。另外,将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的中心与视点ER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坐标、即在Z方向上像素Pix所处位置处的坐标R_(i,j)与视点ER之间的该光的射线上的长度设为长度widthR。长度widthR与长度widthR_LED之比如下式(11)那样表示。如上所述,通过测距部3导出式(11)以及后述的式(15)的pos_h。式(11)以及后述的式(15)的th被预先确定为设计事项。另外,长度widthR_LED如式(12)那样表示。
widthR:widthR_LED=pos_h:(pos_h+th)…(11)
widthR_LED={(LEDx-PosR_x)2+(LEDy-PosR_y)2}1/2…(12)
另外,将视点EL的坐标设为(PosL_x,PosL_y)。PosL_x表示视点EL的X方向上的坐标。PosL_y表示视点EL的Y方向上的坐标。PosL_x如下式(13)那样表示。PosR_y如下式(14)那样表示。
PosL_x=pos_x-D1×cos(rot/180)…(13)
PosL_y=pos_y-D1×sin(rot/180)…(14)
将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的中心与视点EL之间的光的射线的长度设为长度widthL_LED。另外,将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的中心与视点EL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坐标、即在Z方向上像素Pix所处位置处的坐标L_(i,j)与视点EL之间的该光的射线上的长度设为长度widthL。长度widthL与长度widthL_LED之比如下式(15)那样表示。另外,长度widthL_LED如式(16)那样表示。
widthL:widthL_LED=pos_h:(pos_h+th)…(15)
widthL_LED=((LEDx-PosL_x)2+(LEDy-PosL_y)2)1/2…(16)
图14是表示长度width与供光从位于坐标LP(i,j)的发光点LP向视点EE通过的像素Pix即像素PixU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以下,在记载为像素PixU的情况是指供光(光线)从发光点LP向视点EE通过的像素Pix,包含后述的通过点UP。需要指出,长度width是长度widthR或者长度widthL。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R的情况下,图14所示的长度width_LED是长度widthR_LED。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L的情况下,长度width_LED是widthL_LED。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R的情况下,图14以及后述的图22所示的视点EE是视点ER。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L的情况下,视点EE是视点EL。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R的情况下,图14所示的通过点UP是R_(i,j)。另外,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L的情况下,通过点UP是L_(i,j)。
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R的情况下,将像素PixU所处位置处的坐标设为(shiftR_x,shiftR_y)。shiftR_x表示该情况下的像素PixU的X方向上的坐标。shiftR_y表示该情况下的像素PixU的Y方向上的坐标。shiftR_x如下式(17)那样表示。shiftR_y如下式(18)那样表示。
shiftR_x=posR_x+(LEDx-posR_x)×widthR/widthR_LED…(17)
shiftR_y=PosR_y+(LEDy-PosR_y)×widthR/widthR_LED…(18)
在长度width为长度widthL的情况下,将像素PixU所处位置处的坐标设为(shiftL_x,shiftL_y)。shiftL_x表示该情况下的像素PixU的X方向上的坐标。shiftL_y表示该情况下的像素PixU的Y方向上的坐标。shiftL_x如下式(19)那样表示。shiftL_y如下式(20)那样表示。
shiftL_x=posL_x+(LEDx-posL_x)×widthL/widthL_LED…(19)
shiftL_y=PosL_y+(LEDy-PosL_y)×widthL/widthL_LED…(20)
然而,如图14中的通过点UP与像素PixU的位置关系所示,通过点UP并不局限于通过像素PixU的中心。
图15是表示位于发光点LPP和视点EE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像素PixP中的通过点P_(i,j)的位置、以及位于发光点LPQ和视点EE之间的光的射线上的像素PixQ中的通过点Q_(i,j)的位置的不同的例子的示意图。通过点P_(i,j)、通过点Q_(i,j)分别是不同的通过点UP。发光点LPP、LPQ是视点EE用的多个发光点LP中的任一者,发光点LPP的位置与发光点LPQ的位置不同。通过点P_(i,j)、Q_(i,j)是通过点UP。即,shiftR_xP表示通过点P_(i,j)的X方向上的坐标。shiftR_yP表示通过点P_(i,j)的Y方向上的坐标。shiftQ_xP表示通过点Q_(i,j)的X方向上的坐标。shiftQ_yP表示通过点Q_(i,j)的Y方向上的坐标。
如图15所示,通过点P_(i,j)位于像素PixP的右下附近。另一方面,通过点Q_(i,j)位于像素PixQ的左上附近。这样,根据发光点LP与视点EE之间的位置关系,像素PixU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不恒定。
在实施方式中,进行对应于通过点UP和像素PixU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发光点LP和视点EE之间的光的射线与像素Pix的交叉位置的像素Pix的驱动控制。具体而言,图像输出部12根据一个通过点UP(shiftR_x,shiftR_y)的X坐标,基于下式(21)求出判定变量R_x。另外,图像输出部12根据该通过点UP的Y坐标,基于下式(22)求出判定变量R_y。需要指出,作为式(21)、式(22)的前提的各种运算(例如,上述式(9)至式(20))是以由视线追踪部11导出的(pos_x,pos_y,pos_h)和相对角度rot、以及参照图5说明的基于式(1)至式(8)的基本的想法为基础,由图像输出部12来进行的。
R_x=shiftR_x/PP-int(shiftR_x/PP)…(21)
R_y=shiftR_y/PP-int(shiftR_y/PP)…(22)
这些判定系数表示像素PixU内的通过点UP。更具体而言,表示在像素PixU中,从最接近在显示面上设定的原点的端部(例如图16所示的像素中的左上端的角A)观察时的通过点UP在该像素PixU内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在R_x=0且R_y=0时,通过点UP位于角A。另外,在R_x=1/2且R_y=1/2时,通过点UP位于像素PixU的中心。另外,在R_x=1且R_y=1时,通过点UP位于角A的对角B。
图16是表示以像素PixU为基准的坐标系的图。图17是表示对应于发光点LP和视点EE之间的光的射线与像素PixU的交叉位置的像素PixU的驱动控制的概要的示意图。作为与通过上述式(21)、式(22)求得判定变量R_x、R_y的坐标(shiftR_x,shiftR_y)的通过点UP相对应的像素PixU所涉及的子像素控制,图像输出部12应用与判定变量R_x、R_y相对应的子像素控制。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图像输出部12与判定变量R_x的值和判定变量R_y的值的组合相对应地,对像素PixU所包括的子像素以及与像素PixU相邻的像素Pix所包括的子像素中的至少一方应用与分配给该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
以下,在参照图16以及图17的说明中,设为X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情况是指附图的左侧。另外,设为X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情况是指附图的右侧。另外,设为Y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情况是指附图的上侧。另外,设为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情况是指附图的下侧。
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如图16所示,一个像素Pix具有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以及第三子像素B,从X方向上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依次排列有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包括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各一个的一个像素Pix例如整体为大致正方形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分别是以Y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矩形状。多个像素Pix沿X方向以及Y方向配置成矩阵状。
在参照图17的子像素的控制模式PaA、PaB、PaC、PaD、PaE、PaF、PaG、PaH、PaI的说明中,参照图16所示的坐标系来说明成为控制对象的子像素。图16所示的基于x坐标以及y坐标的坐标系是以像素PixU为基准的相对坐标系,且不与上述(i,j)的值直接对应。
在图16中,像素PixU位于x=0且y=0的坐标。该像素PixU的坐标是(x,y)=(0,0)。与像素PixU相邻且位于X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像素Pix的x坐标是x=-1。这里所说的相邻是指相对于像素PixU在X方向、Y方向或者倾斜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与像素PixU相邻。倾斜方向是指与X方向和Y方向这两者交叉且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像素PixU相邻且位于X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像素Pix的x坐标是x=1。与像素PixU相邻且位于Y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像素Pix的y坐标是y=-1。与像素PixU相邻且位于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像素Pix的y坐标是y=1。例如,记载为(x,y)=(-1,-1)的像素Pix的情况是指,相对于像素PixU位于X方向上的一端侧且Y方向上的一端侧,并与像素PixU相邻的像素Pix。
在0≤R_x<1/3且0≤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一端侧且靠Y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一子像素R)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A。在控制模式PaA中,(x,y)=(-1,-1)的第三子像素B、(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x,y)=(-1,0)的第三子像素B以及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1,-1)的第三子像素B和(x,y)=(-1,0)的第三子像素B。另外,与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以及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像素控制中的灰度值的分散的详细情况见后述。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1/3≤R_x<2/3且0≤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X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或者其附近且靠Y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正中的子像素(第二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B。在控制模式PaB中,(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与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2/3≤R_x≤1且0≤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另一端且靠Y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另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上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C。在控制模式PaC中,(x,y)=(0,-1)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x,y)=(1,-1)的第一子像素R、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1,0)的第一子像素R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红(R)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1,-1)的第一子像素R和(x,y)=(1,0)的第一子像素R。另外,与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0,-1)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0≤R_x<1/3且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一端侧且Y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一子像素R)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央附近。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D。在控制模式PaD中,(x,y)=(-1,0)的第三子像素B以及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应用于(x,y)=(-1,0)的第三子像素B。另外,与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1/3≤R_x<2/3且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X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或者其附近且Y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正中的子像素(第二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央附近。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E。在控制模式PaE中,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与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2/3≤R_x≤1且R_y=1/2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另一端侧且Y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另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上下方向(Y方向)的中央附近。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F。在控制模式PaF中,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1,0)的第一子像素R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红(R)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应用于(x,y)=(1,0)的第一子像素R。另外,与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0≤R_x<1/3且1/2<R_y≤1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一端侧且靠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一子像素R)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G。在控制模式PaG中,(x,y)=(-1,0)的第三子像素B、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x,y)=(-1,1)的第三子像素B以及(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1,0)的第三子像素B和(x,y)=(-1,1)的第三子像素B。另外,与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以及(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1/3≤R_x<2/3且1/2<R_y≤1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X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中间位置或者其附近且靠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正中的子像素(第二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H。在控制模式PaH中,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与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0,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在2/3≤R_x≤1且1/2<R_y≤1的情况下,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靠X方向上的另一端且靠Y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位置。更具体而言,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位于另一端侧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G)内,且在该子像素内位于比一半靠下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应用控制模式PaI。在控制模式PaI中,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x,y)=(1,0)的第一子像素R、(x,y)=(0,1)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1,1)的第一子像素R成为与像素信号相对应的控制的应用对象。即,被赋予给像素PixU的RGB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R)的灰度值、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中的、与红(R)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x,y)=(1,0)的第一子像素R和(x,y)=(1,1)的第一子像素R。另外,与绿(G)的灰度值、蓝(B)的灰度值相对应的像素控制被分散地应用于像素PixU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及(x,y)=(0,1)的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通过这样控制,在整体观察为了通过点UP用而点亮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该通过点UP位于中央部。
接着,对像素控制中的灰度值的分散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像输出部12在控制模式PaA、PaB、PaC、PaD、PaE、PaF、PaG、PaH、PaI中应用与R_y的值相对应的灰度值控制。
具体而言,在控制模式PaA、PaB、PaC中,控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使位于y=-1的(位于像素PixU的上层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的灰度值成为针对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值的(0.5-R_y)×100%。另外,在控制模式PaA、PaB、PaC中,控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使位于y=0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的灰度值成为针对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值的(0.5+R_y)×100%。即,在该控制中,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越接近上层的像素,则灰度值朝向该上层的像素的分配越大,但是该分配最大也就是像素PixU的一半。
另外,在控制模式PaD、PaE、PaF中,控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使位于y=0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的灰度值成为针对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值。
另外,在控制模式PaG、PaH、PaI中,控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使位于y=0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的灰度值成为针对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值的(1.5-R_y)×100%。另外,在控制模式PaG、PaH、PaI中,控制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以使位于y=1的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第三子像素B的灰度值成为针对像素PixU的像素信号所表示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灰度值的(-0.5+R_y)×100%。即,在该控制中,通过点UP在像素PixU内越接近下层的像素,则灰度值朝向该下层的像素的分配越大,但是该分配最大也就是像素PixU的一半。
接着,参照图18以及图19说明参照图16以及图17说明的控制的应用例。需要指出,在图18和图19、后述的图24、图25以及图26中,以在X方向上配置有14个、在Y方向上配置有12个像素Pix的像素区域为例。另外,用xp1、xp2、…、xp14的xp坐标和yp1、yp2、…、yp14的yp坐标的组合来表示该像素区域内的像素Pix的位置。例如,设为(xp,yp)=(1,1)的像素Pix的情况是指X方向上的位置为xp1且Y方向上的位置为yp1的像素Pix。另外,在图18和图19以及后述的图24至图26中,用粗框的矩形表示像素PixU的位置。
另外,在图18和图19与图24、图25以及图26中,在俯视观察下配置有四个发光点LP。这里,将xp4和xp5的边界线设为xpA。另外,将xp10和xp11的边界线设为xpB。另外,将yp3和yp4的边界线设为ypA。另外,将yp9和yp10的边界线设为ypB。四个发光点LP中的一个位于xpA与ypA的交叉位置。四个发光点LP中的一个位于xpA与ypB的交叉位置。四个发光点LP中的一个位于xpB与ypA的交叉位置。四个发光点LP中的一个位于xpB与ypB的交叉位置。
图18表示使用户的视点中间点CP与显示画面中央一致时的该显示画面中央部的显示控制。图18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详细叙述图18,基于上述运算,根据从各发光点到各视点的射线与像素矩阵的位置关系,针对4个发光点,导出(xp,yp)=(3,4)、(9,4)、(3,9)、(9,9)作为包含通过点UP的左眼用的4个像素Pix。另外,针对4个发光点,导出(xp,yp)=(6,4)、(12,4)、(6,9)、(12,9)作为包含通过点UP的右眼用的4个像素Pix。在图18中,控制模式PaB被应用于其中坐标为(xp,yp)=(3,4)、(6,4)、(9,4)、(12,4)的四个像素Pix。另外,在图18中,控制模式PaH被应用于坐标为(xp,yp)=(3,9)、(6,9)、(9,9)、(12,9)的4个像素Pix。
图19表示使用户的视点中间点CP与显示画面中央一致时的该显示画面右侧的显示控制。图19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详细叙述图19,基于上述运算,根据从各发光点到各视点的射线与像素矩阵的位置关系,针对4个发光点,导出(xp,yp)=(3,4)、(8,4)、(3,9)、(8,9)作为包含通过点UP的左眼用的4个像素Pix。另外,针对4个发光点,导出(xp,yp)=(6,4)、(11,4)、(6,9)、(11,9)作为包含通过点UP的右眼用的4个像素Pix。在图19中,与上述图18相比,右眼用、左眼用的像素相对于位于显示画面外侧的发光点的位置均向内侧偏移一个像素。另外,由此,各像素内的各通过点的位置也分别不同,作为结果,显示控制分别发生变化。在图19中,控制模式PaA被应用于坐标为(xp,yp)=(3,4)、(6,4)的两个像素Pix。控制模式PaC被应用于坐标为(xp,yp)=(8,4)、(11,4)的两个像素Pix。另外,在图19中,控制模式PaG被应用于坐标为(xp,yp)=(3,9)、(6,9)的两个像素Pix。此外,在图19中,控制模式PaI被应用于坐标为(xp,yp)=(8,9)、(11,9)的两个像素Pix。
图20是例示基于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20A的显示区域内的一部分区域AR1、AR2、AR3的图。参照图18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例如在中间点CP附近被应用。例如,当在俯视观察下中间点CP与显示面板20A的区域AR1重叠时,参照图18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被应用于区域AR1。参照图19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例如在相对于中间点CP在X方向上靠视点ER的位置或者相对于中间点CP在X方向上靠视点EL的位置被应用。例如,当在俯视观察下中间点CP与显示面板20A的区域AR1重叠时,参照图19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被应用于区域AR2。如参照图17至图19所所说明的那样,应用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
另外,通过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能够进行分别包含通过点UP的两个像素Pix、即缓和了相邻的像素Pix彼此的间隔的偏差的图像的输出。
例如,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xp坐标为3的像素Pix与xp坐标为6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间隔以及xp坐标为8的像素Pix与xp坐标为11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间隔为两个像素Pix份。将其设为第一例。另一方面,xp坐标为6的像素Pix与xp坐标为8的像素Pix的X方向上的间隔为一个像素Pix份。将其设为第二例。即,在以包含通过点UP的两个像素Pix的间隔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在第一例和第二例中,产生一个像素Pix份的间隔的差。
与此相对地,应用了控制模式PaA的(xp,yp)=(3,4)、(6,4)与应用了控制模式PaC的(xp,yp)=(8,4)、(11,4)的X方向上的间隔为像素(5/3)个Pix份。将其设为第三例。另外,应用了控制模式PaA的两个像素彼此的X方向上的间隔以及应用了控制模式PaC的两个像素彼此的X方向上的间隔是两个像素Pix份。将其设为第四例。即,在第一例和第二例中,存在1份像素Pix的差,但是在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第三例和第四例中,形成为(1/3)个像素Pix的量的差。这样,通过应用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透过像素PixU各自的光到达不同于预想的视点的视点。即,能够抑制串扰。假设在完全不应用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情况下,设供朝向不同的视点的光透过的像素PixU相邻或者间隔只有一个像素Pix份左右时,则透过像素PixU各自的光到达不同于预想的视点的视点的可能性相应变高,但是通过应用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能够进一步降低该可能性。
以上,作为关于视点EE为视点ER的情况的说明,进行了以根据式(21)、式(22)求出的R_x、R_y为例的说明,但是对于视点EE为视点EL的情况也能够应用同样的想法。具体而言,取代上述R_x、R_y,应用根据下式(23)、式(24)求出的L_x、L_y即可。
L_x=shiftL_x/pix-int(shiftL_x/pix)…(23)
L_y=shiftL_y/pix-int(shiftL_y/pix)…(24)
接着,对考虑了来自用户的视线相对于显示面板20A的朝向的显示输出控制进行说明。来自用户的视线的朝向并不局限于与显示面板20A的图像显示面正交。因此,在仅以来自用户的视线的朝向与显示面板20A的图像显示面正交为前提的显示输出控制中,可能存在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不成立的情况。
图21是表示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不成立的例子的示意图。首先,对图21中的相对角度rot为0度(°)的情况进行说明。范围Fo4未包含被控制为供光透过的像素Pix。因此,在范围Fo4中,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不成立。这样的单独的图像输出的不成立在来自用户的视线朝向注目点FaP时,尤其是在用户的视点ER以及视点EL的位置夹着注目点FaP位于范围Fo4的相反侧时,更显著地发挥作用。同样地,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下的范围Fo5以及相对角度rot为90度(°)的情况下的范围Fo6中,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不成立。
为此,在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以使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更容易成立为目的,进行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
图22是表示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结构的图。在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中,以坐标LP(i,j)为基准,设定虚拟发光点VLP(±k)。k是自然数。在图22中,k是1或者2。图像输出部12将预先确定的k的最大值(在图22中为2)以下的自然数代入k,并设定虚拟发光点VLP。在k的最大值是2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设定虚拟发光点VLP(2)、VLP(1)、VLP(-1)、VLP(-2)。
虚拟发光点VLP(±k)的坐标以坐标LP(i,j)为基准,表示为(x,y)=(i±k,j±k)。这里,i±k并不表示将i在X方向上错开像素Pixk个。i±k如下式(25)那样求出。另外,j±k并不表示将i在Y方向上错开像素Pixk个。j±k如下式(26)那样求出。需要指出,式(26)中的PPY是指一个像素Pix的Y方向上的宽度。
i±k=offset+(pitch×i)+k×PP×sin(rot)…(25)
j±k=offset_Y+(pitch_Y×i)+k×PPY×cos(rot)…(26)
如图22所示,虚拟发光点VLP(±k)排列在虚拟直线VL1上。虚拟直线VL1是通过发光点LP的直线,与基准线CLX正交。图像输出部12能够基于中间点CP的坐标和相对角度rot(或者,角度pos_r和角度dev_rot)导出基准线CLX。
图像输出部12表示为(x,y)=(i±k,j±k),将通过上述式(23)以及式(24)求出的(i±k,j±k)视为坐标LP(i,j),基于上述式(9)至式(20),求出(shiftR_x,shiftR_y)以及(shiftL_x,shiftL_y),从而求出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像素PixU。具体而言,在图22所示的视点EE为视点ER的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求出(shiftR_x,shiftR_y)。在图22所示的视点EE为视点EL的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求出(shiftL_x,shiftL_y)。
图22所示的像素VpixP是与虚拟发光点VLP(2)相对应的像素PixU。图22所示的像素VpixM是与虚拟发光点VLP(-1)以及虚拟发光点VLP(-2)相对应的像素PixU。像素PixU对应于虚拟发光点VLP(1)。
图像输出部12对与发光点LP相对应的像素PixU赋予从视点对应图像OP得到的像素信号。进而,图像输出部12对于基于该发光点LP导出的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像素PixU(例如,上述像素VpixP以及像素VpixM),赋予和对与该发光点LP相对应的像素PixU赋予的像素信号相同的像素信号。
需要指出,在图22中,作为k=2的情况下的虚拟发光点VLP(±k),设定有共计4个虚拟发光点VLP(2)、VLP(1)、VLP(-1)、VLP(-2),但是所导出的像素PixU是上述像素VpixP和像素VpixM这两个。其理由在于,能够产生多个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通过点UP中的、通过相同像素Pix的通过点UP(虚拟通过点VUP(±k))。另外,也可能产生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通过点UP(虚拟通过点VUP(±k))中的、位于与非虚拟的实际的发光点LP的位置相对应地导出的包括通过点UP的像素PixU内的通过点UP。在图22中,与虚拟发光点VLP(1)相对应的像素PixU和与非虚拟的实际的发光点LP的位置相对应地导出的包括通过点UP的像素PixU相同。
图23是表示基于进行图21所示的显示输出控制的图像的输入,应用了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情况的例子的示意图。图23中的第一像素PixCC是将图21所示的第一像素PixC视为与发光点LP相对应的左眼用的像素PixU,并对各发光点执行了图22中的处理的情况下的像素Pix的集合。图23中的第二像素PixDC是将图21所示的第二像素PixD视为与发光点LP相对应的右眼用的像素PixU,并对各发光点执行了图22中的处理的情况下的像素Pix的集合。
通过应用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如图23所示,光L3通过第一像素PixCC,光L4通过第二像素PixDC。因而,光L3、光L4分别到达不同的视点(例如,第一视点EC、第二视点ED),从而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成立。这样,通过应用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能够与注目点FaP的位置、注目点FaP相对于显示面板20A的图像显示面的倾斜无关地使针对多个视点的单独的图像输出容易成立。
在图22中,将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通过点UP表示为虚拟通过点VUP(±k)。例如,虚拟通过点VUP(2)是视为发光点LP位于虚拟发光点VLP(2)的情况下的通过点UP。
也可以是图像输出部12在显示面板20A的显示输出控制中,应用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和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这两者。表示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通过点UP与包括该通过点UP的像素Pix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信息通过上述式(21)至式(24)来求出。具体而言,在视点EE为视点ER的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基于式(21)、式(22)求出判定变量R_x、R_y。另外,在视点EE为视点EL的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基于式(23)、式(24)求出判定变量L_x,L_y。图像输出部12也可以根据通过点UP相对于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包括该通过点UP的像素PixU的判定变量R_x、R_y,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在该情况下,图像输出部12还根据通过点UP相对于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包括该通过点UP的像素PixU的判定变量L_x,L_y,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
需要指出,在显示面板20A的显示输出控制中,在应用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和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这两者的情况下,首先,应用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在此基础上,对与发光点LP相对应的像素PixU和基于该发光点LP导出的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相对应的像素PixU(例如,图22所示的像素VpixP以及像素VpixM)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
图24至图26是表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和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的显示输出的一个例子的图。需要指出,图24至图26所示的通过点UP是与发光点LP对应的通过点UP或者与虚拟发光点VLP(±k)各自对应的通过点UP。例如,当在俯视观察下中间点CP与显示面板20A的区域AR1重叠时,参照图24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被应用于区域AR1。另外,在该情况下,参照图26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被应用于区域AR3。
例如,在图24中,通过应用参照图22所说明的设定了虚拟发光点的显示输出控制,通过点UP位于xp坐标为3至7、9至13中的任一者、且yp坐标为2、5、9、12中的任一者的坐标的像素PixU内。另外,在这些像素PixU中的、yp坐标为2或者5的像素PixU中,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中的控制模式PaG。另外,在这些像素PixU中的、yp坐标为9或者12的像素PixU中,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中的控制模式PaA。
在图25中,有意地对比示出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情况下的显示输出例和未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情况下的显示输出例。在应用了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的情况下的显示输出例中,标注有比划分坐标的格子线粗的实线或者虚线。
在图26中,与图19同样地,示出了如下例子:通过与各像素Pix内的通过点UP的位置相应的子像素的控制,能够进行包含各个通过点UP的两个像素Pix、即缓和了相邻的像素Pix彼此的间隔的偏差的图像的输出。
需要指出,在通过应用参照图17所说明的子像素的控制而被控制为供光透过的子像素在多个通过点UP重复时,既可以优先以分配更高的透过程度的方式控制子像素的像素信号,也可以对该子像素应用与将以相同子像素为对象的像素信号表示的灰度值相加所得的灰度值相对应的控制。但是,在相加所得的灰度值超过最高灰度值的情况下,应用最高灰度值。
接着,参照图27对用于在该显示装置的设计时决定距离Th的想法进行说明。
图27是表示以使距离D1的值与将距离Ph和距离Th相加所得值之比等于距离Th的值与距离D的值之比的方式确定出的距离Th的示意图。
图27中的距离D是像素Pix的Z方向上的中心线和射线LQ的交叉位置与中间点CP的X方向上的距离。射线LQ是到达相对于位于在Z方向上距像素Pix距离Ph的位置的中间点CP在X方向上位于距离D1的距离的视点(例如,第二视点E2)的光的射线,是从在Z方向上与中间点CP对置的位置的发光点LP(例如,发光点32)射出的光的射线。另外,连结成为该射线LQ的起点的发光点的中心和中间点CP的直线与Z方向平行(与XY平面垂直)。在这样的图27中,表示以下的比的式(27)成立。式(27)中的D是距离D的值。
(Th+Ph):D1=Th:D…(27)
基于上述式(27),下式(28)成立。
D×(Th+Ph)=D1×Th…(28)
基于上述式(28),下式(29)成立。
(D1-D)×Th=D×Ph…(29)
基于上述式(29),下式(30)成立。如式(30)那样,距离Th的值能够基于距离Ph的值(pos_h)、距离D1的值以及距离D的值来导出。
Th=Ph×D/(D1-D)…(30)
能够将距离Ph的值设为作为视觉确认显示装置1的图像的用户与显示装置1的距离而通常设想的距离的值。例如,在显示装置1设于智能手机那样的便携终端的情况下,作为距离Ph,例如设想30cm(300mm)。距离D1的值可以是人的双眼之间的距离(距离D2)的平均值的1/2。举出具体例,设想D2=62.5mm,即,D1=31.25mm。当然,这些距离Ph的值以及距离D1的值只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距离D的值能够根据发光点LP的间距(例如,发光点间距SpP、发光点间距SpP2等)与像素间距PP之间的关系,导出设想的值。例如,若发光点LP的间距与像素Pix的间距之间的关系是6n:1,则如图27所示,设想将距离D设为像素间距PP的1.5n倍左右{D=(1.5n)PP}。另外,若发光点LP的间距与像素Pix的间距之间的关系是4n:1,则设想将距离D设为与像素间距PP相同程度(D=nPP)。因而,基于如上所述设想的距离Ph的值与距离D1的值、发光点LP的间距与像素Pix的间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像素间距PP,能够导出距离Th。通过根据这样导出的距离Th来调整间隔件40所包括的结构的Z方向上的厚度,能够实现与对应于设想的条件的距离Th相应的显示面板20。另外,在显示面板20A中,也能够以同样的想法导出距离D、距离Th。需要指出,设想这些距离Ph、距离D1因实际的使用状况、用户的个体差异而与上述设计时定义的距离有些不同,但是基于上述设计而制造出的显示装置具有与该使用时的一些差异相对应的冗余性。
此外,基于式(30)的距离Th的值的导出不考虑在介于显示面板20和用户之间的空气与显示面板20的界面产生的光的折射。为此,通过进一步考虑由该折射引起的光对射线的影响来决定距离Th,能够更高精度地实现串扰的抑制。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具备: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0或者显示面板20A),设有多个像素(例如,像素Pix);光源(例如,光源30),设有多个发光点(发光点LP,作为具体例为发光点32等),向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照射光;获取部(例如拍摄部2、测距部3、陀螺仪传感器4以及视线追踪部11),获取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视觉确认的用户的视点信息;以及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基于该视点信息来控制基于多个像素的动作的图像的显示。该视点信息包括与多个视点(例如,第一视点E1和第二视点E2、第一视点EC和第二视点ED等)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pos_x,pos_y,pos_h)以及表示该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的信息(相对角度rot)。该控制部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规定方向(例如X方向)与该排列方向之间的角度(相对角度rot)以及视点与发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至少对位于连结各发光点与各视点的直线上的像素(包含通过点UP的像素Pix)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显示驱动,从而使光透过。在该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的间距与在该规定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发光点的间距之比是1:4n或者1:6n(例如,1:6),n是自然数。
由此,能够使该多个像素的显示与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该规定方向和该排列方向之间的角度以及视点和发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应。即使在该角度并非0、即用户的该多个视点(右眼和左眼这两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不与预先设想的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横向(例如X方向)相对应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单独的图像针对该多个视点的显示输出。因而,根据实施方式,能够根据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与显示装置1之间的关系灵活地应对。
另外,像素(例如,像素Pix)包括多个子像素,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对位于连结各发光点和各视点的直线上的子像素和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显示驱动。由此,能够以子像素为单位实现与该位置相对应的显示输出。因而,与以像素为单位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细致地进行与视点的位置相对应的显示输出。
另外,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使与位于与视点和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交叉的位置(通过点UP的位置)的包括子像素的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所包括的子像素中配置为更接近视点和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与子像素的交叉点的子像素透过光。由此,能够根据该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对应的显示输出。
另外,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基于相对于1个发光点在虚拟直线上排列的多个虚拟发光点(虚拟发光点VLP(±k))与视点的位置关系,对位于连结各虚拟发光点与各视点的虚拟直线上的(位于虚拟通过点VUP(±k)的)像素(例如,像素Pix)进行显示驱动,虚拟直线是沿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面、与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基准线CLX)正交且通过1个发光点(发光点LP)的直线。由此,不仅是视点,还能够更灵活地应对用户的视点的倾斜。
另外,像素(例如,像素Pix)包括多个子像素,控制部对位于连结各虚拟发光点和各视点的虚拟直线上的(位于虚拟通过点VUP(±k))的子像素和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的一部分进行显示驱动。由此,能够以子像素为单位更细致地进行通过视点以及视线灵活地对应的显示输出。
另外,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使与位于与视点和虚拟发光点(虚拟发光点VLP(±k))之间的光轴交叉的位置(虚拟通过点VUP(±k))的包括子像素的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所包括的子像素中配置为更接近视点和虚拟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与子像素的交叉点的子像素透过光。由此,能够根据该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对应的显示输出。
另外,获取部包括:拍摄部(例如,拍摄部2),拍摄用户;以以及处理部(例如,视线追踪部11),基于拍摄到的用户的图像,针对用户的右眼以及左眼,确定右眼与左眼的排列方向、液晶显示面板与该排列方向的相对的旋转角度以及位置关系。由此,能够从拍摄了用户的图像获取用户的视点信息。
另外,获取部包括测定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0或者显示面板20A)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测距部(例如,测距部3)。由此,将该液晶面板与用户的距离包括在用户的视点信息中。因而,能够根据视点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地对应的显示输出。
另外,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根据由处理部(例如,视线追踪部11)得到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0或者显示面板20A)和用户的右眼与左眼的排列方向,改变进行显示驱动的像素(例如,像素Pix)。作为这里所说的“改变”的结果,例如在相对角度rot为45度(°)的情况和相对角度rot为与45度不同的角度(例如,90度(°))的情况下,显示方式不同。
另外,控制部(例如,图像输出部12)根据由处理部(例如,视线追踪部11)得到的液晶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20或者显示面板20A)和用户的右眼与左眼的排列方向,增加进行显示驱动的像素(例如,像素Pix)。这里所说的“增加”是指例如基于多个虚拟发光点(虚拟发光点VLP(±k))与视点的位置关系,对位于连结各虚拟发光点与各视点的虚拟直线上的(位于虚拟通过点VUP(±k)的)像素(例如,像素Pix)进行显示驱动。
需要指出,上述显示装置1的结构只不过是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发光点LP的位置设置点光源。即,发光点LP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是点光源。该点光源例如是被称为迷你LED或者微型LED的微细的LED,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其他发光元件(例如,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实现的点光源。在发光点LP的位置设有点光源的情况下,光源30例如采用具有多个点光源和安装有多个点光源的基板的结构。
需要指出,在上述说明中所参照的各图中,特别说明了相对角度rot为0度(°)、45度(°)、90度(°)的情况的例子,但是相对角度rot并不局限于这些角度,根据显示面板20A与脸HF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为-18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的所有角度。
另外,在图8至图26中,以多个像素Pix的间距与多个发光点LP的间距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6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参照图8至图26说明的各种控制也能够应用于如图3以及图27所示那样该对应关系为1:4的情况。另外,该对应关系既可以是1:6α,也可以是1:4α。α是自然数。另外,发光点LP的中心位置并不限定于在俯视观察下相邻的两个像素Pix之间的位置。例如,发光点LP的中心位置与像素Pix的中心位置既可以重叠,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
设于像素Pix的子像素的方式以及数量并不局限于参照图16等说明的。设于一个像素Pix的子像素的数量可以为2以下,也可以为4以上。另外,设于一个像素Pix的子像素的排列并不局限于沿X方向的排列,也可以是沿Y方向的排列,还可以是矩阵状。另外,子像素的俯视视点下的形状并不局限于矩形,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另外,关于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式获得的其他作用效果而由本说明书记载可知的内容、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效果当然可以理解为能够通过本公开获得。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液晶显示面板,设有多个像素;
光源,设有多个发光点,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照射光;
获取部,获取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进行视觉确认的用户的视点信息;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视点信息来控制基于所述多个像素的动作的图像的显示,
所述视点信息包括与多个视点的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多个视点的排列方向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排列方向的相对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视点与各发光点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至少对位于连结各发光点与各视点的直线上的像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显示驱动,
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多个像素的间距与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排列的所述多个发光点的间距之比为1:4n或者1:6n,
n是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控制部对位于所述直线上的子像素和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显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与位于与所述视点和所述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交叉的位置的包括子像素的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所包括的子像素中配置为更接近所述视点和所述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与子像素的交叉点的子像素透过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相对于1个发光点定义在虚拟直线上排列的1个或者多个虚拟发光点,并且对位于连结该虚拟发光点与所述视点的虚拟直线上的像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显示驱动,
所述虚拟直线是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面、与所述排列方向正交且通过所述1个发光点的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像素包括多个子像素,
所述控制部对位于所述虚拟直线上的子像素和与该子像素相邻的其他子像素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显示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与位于与所述视点和所述虚拟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交叉的位置的包括子像素的像素相邻的其他像素所包括的子像素中配置为更接近所述视点和所述虚拟发光点之间的光轴与子像素的交叉点的子像素透过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获取部包括:
拍摄部,拍摄所述用户;以及
处理部,基于拍摄到的所述用户的图像,针对所述用户的右眼以及左眼,确定所述排列方向、所述相对的旋转角度以及位置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获取部包括测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的测距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处理部得到的所述旋转角度来改变进行显示驱动的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处理部得到的所述旋转角度,增加进行显示驱动的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处理部得到的所述旋转角度,使进行显示驱动的像素间的间隔变窄。
CN202310928271.2A 2022-07-27 2023-07-26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788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9846 2022-07-27
JP2022119846A JP2024017303A (ja) 2022-07-27 2022-07-27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8865A true CN117478865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8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8271.2A Pending CN117478865A (zh) 2022-07-27 2023-07-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6367A1 (zh)
JP (1) JP2024017303A (zh)
CN (1) CN11747886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317909D0 (en) * 2003-07-31 2003-09-03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witchable 2D/3D display
US9122097B2 (en) * 2010-04-27 2015-09-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system and LCD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78137B (zh) * 2011-04-27 2015-03-21 Sony Corp 顯示裝置
KR101248529B1 (ko) * 2011-07-25 2013-04-03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선광원을 사용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JP6658529B2 (ja) * 2014-09-08 2020-03-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20190035364A1 (en) * 2016-02-26 2019-01-31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470880B1 (en) * 2016-06-08 2020-08-19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 Ltd. Distance-measuring system and distance-measuring method
CN110621932B (zh) * 2017-05-14 2021-06-29 镭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有源发射器阵列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36367A1 (en) 2024-02-01
JP2024017303A (ja) 2024-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6221B1 (ko) 표시장치
US10567741B2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device,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US952140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367258B2 (ja) 入出力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TWI459035B (zh) 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JP6278323B2 (ja) 自動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US10627641B2 (en) 3D display panel assembly, 3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883176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40247329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10073658A (zh) 图像投影装置、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移动体
US20110304612A1 (en) Parallax system, parallax image panel, device having the parallax image panel, parallax display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EP3339939B1 (en) Parallax barrier,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tat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200218084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2021825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7478865A (zh) 显示装置
CN118155571A (zh) 显示装置
CN11569597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图像采集方法
WO2014119555A1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94895A1 (zh) 裸眼立体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WO2021200650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CN115047646A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2023056900A (ja) 表示装置
US11869394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783384B1 (ko) 3차원 입체 영상의 왜곡 현상을 조정하기 위한 3차원 입체영상 보정 방법
JP2014030259A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