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8079B -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8079B
CN117478079B CN202311825248.7A CN202311825248A CN117478079B CN 117478079 B CN117478079 B CN 117478079B CN 202311825248 A CN202311825248 A CN 202311825248A CN 117478079 B CN117478079 B CN 117478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negative feedback
active negative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5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78079A (zh
Inventor
任思齐
陈俊
魏胜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tra Semiconductor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tra Semiconducto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tra Semiconductor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tra Semiconductor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8252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8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8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78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8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4Negative-feedback-circuit arrangements with or without positive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至少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连接在信号输入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功率放大器和有源负反馈电路,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信号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信号输出端,有源负反馈电路耦合在功率放大器的两端,有源负反馈电路将射频信号输出端耦合到射频信号输入端,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电容以及与电容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本申请方案能够实现反馈增益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更低的失真且稳定性更高,不会受到频率变化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功放芯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线性度、稳定性、效率、增益等都是影响功放芯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在芯片电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
在现有的电路设计中,为了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以及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普遍采用一种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该负反馈放大电路主要包含功率放大器101、负反馈电路102、输入端口105和输出端口106。其中,功率放大器101的输入端连接到输入端口105,功率放大器101的输出端连接到输出端口106;负反馈电路102包含第一电容103和第一电阻104;第一电容103的第一端口连接输入端口105,第一电容10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104的第一端口,第一电阻104的第二端口连接输出端口106。上述设计方案所负反馈放大电路是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能够实现低失真,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然而,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不同时所需的反馈比例存在差异,无源负反馈具有固定的反馈比例,从而导致放大器不同输出功率状态反馈增益相同,影响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可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以及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至少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功率放大器以及有源负反馈电路;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
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耦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两端,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将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耦合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电容以及与所述电容耦合的二极管单元。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单元至少包括两个反相耦合的二极管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不相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组至少包含一个场效应晶体管。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耦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耦合。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差分功率放大器,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耦合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耦合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耦合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耦合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电容远离所述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电容远离所述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电容远离所述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电容远离所述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所述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不相等。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至少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功率放大器和有源负反馈电路;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耦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两端,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将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耦合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电容以及与所述电容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本申请方案能够实现反馈增益根据输出功率的变化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更低的失真且稳定性更高,不会受到频率变化的影响。
本申请所有产品并不需要具备上述所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具有多级场效应晶体管的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具有多个级联二极管组的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与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数据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负反馈放大电路,虽然能够实现低失真和高的稳定性,但是,放大器的不同输出功率状态下所需的反馈比例存在差异,无源负反馈具有固定的反馈比例,从而导致放大器不同输出功率状态反馈增益相同,影响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针对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本申请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可以根据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调节反馈增益,从而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以及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
实施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性地包括:信号输入端210、信号输出端211、功率放大器201和以及有源负反馈电路202。
具体实施时,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212连接到信号输入端210,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213连接到信号输出端211; 有源负反馈电路202的输入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213,有源负反馈电路202的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212。
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主要由电容203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其中,电容2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有源负反馈电路202的输出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212,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203的一端(即有源负反馈电路202的输入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213。
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204、第二电阻205、第三电阻206、第四电阻207以及第一二极管组208和第二二极管组209。具体实施时,电容203的第一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212,电容2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2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2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2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205的第二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212,第三电阻2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2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2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2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2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2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2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2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2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2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2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2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207的第一端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208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209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一二极管组208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209的第二端为阳极。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第二电阻205与第三电阻206的阻值为RA1,第一电阻204与第四电阻207的阻值为RB1,其中RA1和 RB1不相等。
以有源负反馈电路202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二极管组208和第二二极管组209的开启电压为Von,输入电压为V0,当输入电压V0很小时,第一二极管组208以及第二二极管组209没有导通,信号从电阻上通过;当V0*abs(RA/ RB-RB/ RA)>Von时(abs指的是取绝对值),第一二极管组208以及第二二极管组209导通,此时有源负反馈电路202中相当于第一二极管组208、第二二极管组209被交流短路,此时该有源负反馈的交流阻抗为2*min(RA,RB)+ZCdiode,ZCdiode为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208和第二二极管组209)的导通交流电阻。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提供不同的反馈交流阻抗,从而可以在不同的输出功率状态获得不同的反馈增益,进而可以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至少包含一个场效应晶体管,其中,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耦合,或者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耦合。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为电容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为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的一端,有源负反馈电路中的电容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的电路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在一一赘述。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性地包括:信号输入端610、信号输出端611、功率放大器601和以及有源负反馈电路602。功率放大器6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612连接到信号输入端610,功率放大器60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613连接到信号输出端611; 有源负反馈电路602的输入端(即电容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6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有源负反馈电路602的输出端(即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的一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60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同样由电容603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其中,电容6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613,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603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612。
进一步参照图3所示,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604、第二电阻605、第三电阻606、第四电阻607以及第一二极管组608和第二二极管组609。具体实施时,电容603的第一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201的射频信号输出端613,电容2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6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6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6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605的第二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612,第三电阻6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6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6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6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6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6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6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6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6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6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6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6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607的第一端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608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609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一二极管组608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609的第二端为阳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际效果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际效果相同。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源负反馈电路具有多级场效应晶体管,其他部分的电路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在一一赘述。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401具有多级场效应晶体管,其主要由电容402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电容402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402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
作为一种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极管单元由第一电阻403、第二电阻404、第三电阻405、第四电阻406以及第一二极管单元组407、第二二极管单元组408、第三二极管单元组409、第四二极管单元组410构成。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二极管单元组的数量做具体限定,在不违背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二极管单元组的数量还可以是6组、8组、10组等等,这里不在一一穷举。
进一步参照图4所示,第一电阻403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402的第二端,第一电阻4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404的第一端,第二电阻4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406的第二端,第三电阻405连接到第一电阻40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4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406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组407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组408的第二端、第一电阻40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组407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408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组409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410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组409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405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组410的第一端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407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组408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组409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组410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一二极管组407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组408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组409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组410的第二端为阴极。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第二电阻404与第三电阻405的阻值为RA1,第一电阻403与第四电阻406的阻值为RB1,其中RA1和 RB1不相等。
以多级场效应晶体管的有源负反馈电路401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二极管组408、第二二极管组409、第三二极管组409以及第四二极管组410的开启电压为Von,输入电压为V0,当输入电压V0很小时,第一二极管组408、第二二极管组409、第三二极管组409以及第四二极管组410没有导通,信号从电阻上通过;当V0*abs(RA/ RB-RB/ RA)>Von时(abs指的是取绝对值),第一二极管组208、第二二极管组409、第三二极管组409以及第四二极管组410导通,此时多级有源负反馈电路401中相当于第一二极管组408、第二二极管组409、第三二极管组409以及第四二极管组410被交流短路,该有源负反馈的交流阻抗为2*min(RA,RB)+ZCdiode,ZCdiode为二极管组的导通交流电阻。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提供不同的反馈交流阻抗,从而可以在不同的输出功率状态获得不同的反馈增益,进而可以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源负反馈电路具有多个级联二极管组的,其他部分的电路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在一一赘述。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501具有多个级联二极管组的,其主要由电容502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电容502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502的一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
优选的地,二极管组的数量至少包括2组。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二极管组的数量为4组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对二极管组的数量做具体限定,在不违背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二极管组的数量还可以是6组、8组、10组等等,这里不在一一穷举。
进一步参照图5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二极管单元由第一电阻503、第二电阻504、第三电阻505、第四电阻506、第五电阻507、第六电阻508以及第一二极管组509、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三二极管组511、第四二极管组512构成。优选地,第一二极管组509栅极与源极耦合或者与漏极耦合。
具体实施时,第一电容502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503的第一端,第一电阻5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504的第一端,第二电阻5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三电阻505的第一端,第三电阻5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六电阻508的第二端,第四电阻506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电阻50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5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五电阻507的第一端,第五电阻5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六电阻508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组509的第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二端、第一电阻50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组509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组510的第一端、第四电阻506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组511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512的第二端、第二电阻50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组511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组512的第一端、第五电阻511的第二端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509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组510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组511的第一端、第四二极管组512的第一端为阳极,第一二极管组509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组510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组511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组512的第二端为阴极。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第二电阻504与第五电阻507的阻值为RA1,第一电阻503与第四电阻506的阻值为RB1,第三电阻505与第六电阻508的阻值为RC1,其中RA1、RB1、RC1不相等。
以多个级联二极管组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501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二极管组509、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三二极管组511以及第四二极管组512的开启电压为Von,输入电压为V0,当输入电压V0很小时,第一二极管组509、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三二极管组511以及第四二极管组512没有导通,信号从电阻上通过;当V0*abs((RA/ (RB+Rc))-((Rc+RB)/ RA))>Von时(abs指的是取绝对值),第一二极管组509、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三二极管组511以及第四二极管组512导通,此时多级有源负反馈电路501中相当于第一二极管组509、第二二极管组510、第三二极管组511以及第四二极管组512被交流短路,该有源负反馈的交流阻抗为2*min(RA,(RB+Rc))+ZCdiode,ZCdiode为二极管组的导通交流电阻。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提供不同的反馈交流阻抗,从而可以在不同的输出功率状态获得不同的反馈增益,进而可以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功率放大器为差分功率放大器,相对应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射频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射频输信号出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参照图6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310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320,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311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321。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322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323,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输出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325。
具体实施时,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322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入端310,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323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入端320;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出端311,差分功率放大器301的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325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出端321。
针对差分功率放大器的结构,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进一步参照图6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第一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输入端)耦合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第二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输出端)耦合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322;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第一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输入端)耦合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325,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第二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输出端)耦合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323。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均主要由电容303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具体实施时,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电容3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322,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303的一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电容3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323,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303的一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325。
进一步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304、第二电阻305、第三电阻306、第四电阻307以及第一二极管单元组308、第二二极管组309。其中,在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中,电容303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322,电容3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3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3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3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3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第三电阻3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3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3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3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3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3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3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3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307的第一端连接。
在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中,电容303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323,电容3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3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3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3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3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325,第三电阻3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3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3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3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3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3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3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3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307的第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可以为相同的电路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的电路结构。优选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为相同的电路结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一二极管组308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组309的第二端为阳极。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第二电阻305与第三电阻306的阻值为RA1,第一电阻304与第四电阻307的阻值为RB1,其中RA1和 RB1不相等。
以下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302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二极管组308以及第二二极管组309的开启电压为Von,输入电压为V0,当输入电压V0很小时,第一二极管组308以及第二二极管组309没有导通,信号电阻上通过;当V0*abs(RA/ RB-RB/ RA)>Von时,(abs指的是取绝对值),第一二极管组308以及第二二极管组309导通,此时有源负反馈电路302中相当于第一二极管组308、第二二极管组309被交流短路,该有源负反馈的交流阻抗为2*min(RA,RB)+ZCdiode,ZCdiode为二极管组的导通交流电阻。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出电压提供不同的反馈交流阻抗,从而可以在不同的输出功率状态获得不同的反馈增益,进而可以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
实施例六
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源负反馈电路中的电容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出端,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的一端(即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射频信号输入端。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所示,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710以及第二信号输入端720,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711以及第二信号输出端721。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射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722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723,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输出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724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725。
具体实施时,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722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入端710,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723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入端720;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724连接到第一信号输出端711,差分功率放大器701的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725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出端721。
针对差分功率放大器的结构,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进一步参照图7所示,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均主要由电容703以及与之耦合的二极管单元构成。具体实施时,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的电容7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324,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的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703的一端(即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722;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的电容703远离二极管单元的一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725,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的二极管单元远离电容703的一端(即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723。
进一步参照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极管单元包括第一电阻704、第二电阻705、第三电阻706、第四电阻707以及第一二极管单元组708、第二二极管组709。其中,在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中,电容703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724,电容7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7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7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7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7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722,第三电阻7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7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7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7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7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7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7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7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707的第一端连接。
在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312中,电容703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725,电容70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电阻70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70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705的第一端,第二电阻705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723,第三电阻706的第一端连接到电容703的第二端,第三电阻706的第二端连接到第四电阻707的第一端,第四电阻707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电阻705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三电阻706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704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707的第一端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一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一端为阴极,第一二极管组708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组709的第二端为阳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可以为相同的电路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的电路结构。优选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702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712为相同的电路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际效果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际效果相同。
图8、9、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与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数据对比图,参照图8至10所示,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和本申请实施例五提出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相比,在同样1dB功率压缩点状态下,其需要的静态电流有所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高于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高于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增益且在高功率处有明显的抬起,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三阶互调值低于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三阶互调值,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有源负反馈在提高放大器线性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无源负反馈放大电路。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中关于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相关内容可参照前文所述,这里不在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以及连接在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的功率放大器和有源负反馈电路;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端,所述功率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出端;
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耦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两端,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将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耦合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电容以及与所述电容串联的二极管单元;
所述二极管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联反相耦合的二极管组以及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
其中,所述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单元至少包括一个场效应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功率放大器包括差分功率放大器,所述射频信号输入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射频信号输出端包括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第二信号输出端;
所述有源负反馈电路包括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和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
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耦合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耦合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耦合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第二端耦合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远离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远离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远离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第一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远离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二极管单元远离所述第二有源负反馈电路的电容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包括第一二极管组和第二二极管组;
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出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输入端或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不相等。
14.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
CN202311825248.7A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117478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248.7A CN117478079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5248.7A CN117478079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8079A CN117478079A (zh) 2024-01-30
CN117478079B true CN117478079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64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5248.7A Active CN117478079B (zh) 2023-12-28 2023-12-28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80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1670U (ja) * 1992-04-13 1993-11-05 オプ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赤外線式検知装置
US6246284B1 (en) * 2000-02-15 2001-06-12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unction
CN1801606A (zh) * 2003-09-24 2006-07-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放大器和频率变换器
KR20110051124A (ko) * 2009-11-09 2011-05-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저잡음 증폭기
CN203180829U (zh) * 2013-04-09 2013-09-04 四川九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光端机发射机的光信号前置反馈型双级放大器
CN117478078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宜确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4840B2 (ja) * 2000-11-27 2006-1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4307906B2 (ja) * 2003-05-22 2009-08-05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復調回路および光受信回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1670U (ja) * 1992-04-13 1993-11-05 オプ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赤外線式検知装置
US6246284B1 (en) * 2000-02-15 2001-06-12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unction
CN1801606A (zh) * 2003-09-24 2006-07-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放大器和频率变换器
KR20110051124A (ko) * 2009-11-09 2011-05-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저잡음 증폭기
CN203180829U (zh) * 2013-04-09 2013-09-04 四川九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光端机发射机的光信号前置反馈型双级放大器
CN117478078A (zh) * 2023-12-28 2024-01-30 宜确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8079A (zh)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31144B1 (ko) 고 전력-부가 효율을 가지는 rf 전력증폭기
CN108768312A (zh) 利用可调电感和改善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电路结构及方法
CN117478078B (zh) 一种动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11510076B (zh) 一种class-AB驱动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基站和移动终端
CN206211952U (zh) 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有源匹配电路
CN101826847A (zh) 高效率的单端转双端放大器
CN113541615B (zh) 一种可降低成本的多级低噪声放大器
TW201334399A (zh) 電力放大器
CN113746442B (zh) 一种低电压高线性共源共栅放大器
CN205320035U (zh) 一种高线性度的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17478079B (zh) 一种有源负反馈放大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13243932U (zh) 射频功率放大系统和射频前端模组
CN114142818A (zh) 应用于5G-Sub6G频段通信系统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CN114172476B (zh) 一种宽带负反馈放大器
CN106301255A (zh) 宽带功率放大器及其有源匹配电路
CN116346051A (zh) 交流电压堆叠的功率放大器
CN102882476A (zh) 高频带宽放大电路
CN110086441A (zh) 功率放大器
CN113346848A (zh) 一种基于hbt工艺的高三阶交调点中功率射频放大电路
CN110719077B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US7378910B2 (en) Power amplifier for a transmitter
CN205320039U (zh) 一种基于正反馈的堆叠结构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CN213027959U (zh) 一种面向移动通信的低噪声放大器
CN218850735U (zh) 音频信号的一体化放大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CN213521807U (zh) 一种提高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单边供电稳定性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