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73754A -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73754A
CN117473754A CN202311451484.7A CN202311451484A CN117473754A CN 117473754 A CN117473754 A CN 117473754A CN 202311451484 A CN202311451484 A CN 202311451484A CN 117473754 A CN117473754 A CN 117473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sampling interval
torque
damag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14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睦
曾令贤
陈旭
凌杰
杜家俊
姚海楠
石裕辉
鞠彤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514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737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73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737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通过本申请,考虑到传动轴的损伤情况与其工作强度息息相关,因此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为基础,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在此基础上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从而实现了对传动轴剩余寿命进行准确评估。

Description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动轴是汽车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与车辆行驶安全息息相关。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传动轴的损伤情况会逐渐加重,即其剩余使用寿命会逐渐缩短。但仅仅依据使用时间评估传动轴剩余使用寿命的误差较大,基于此,亟需一种能准确对传动轴剩余寿命进行评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确定传动轴剩余使用寿命的方式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包括:
针对任一采样间隔,获取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传动比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其中,所述扭矩比为发动机实际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
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将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代入第一公式,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第一公式为:
L=Tp*n
其中,L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T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p为预设值,n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动数量;
以此类推,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的步骤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对应的第一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的步骤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所述任一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传动轴规格、传动轴夹角、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一统计时长内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
根据第二统计时长与第一统计时长的比值以及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得到第二统计时长内的第二传动轴统计损失,其中,第二统计时长的起始时刻为第一统计时长的结束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速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传动轴更换后,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清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其中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其中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传动轴的损伤情况与其工作强度息息相关,因此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为基础,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在此基础上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从而实现了对传动轴剩余寿命进行准确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0,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处于运行状态下,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其中,采样间隔可以是1秒、3秒、5秒等,在此不作限制,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方式得到,例如,在一采样间隔内,获取扭矩传感器采集的传动轴扭矩,当扭矩传感器采集的传动轴扭矩有多个时,通过计算平均值的方式得到该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获取在该采样间隔内通过角度传感器统计的传动轴转动数量,当然还可以通过该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速以及采样间隔的时长确定传动轴转动数量。
对任一个采样间隔而言,可将该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进行特定的数学运算得到该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同理,即可得到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针对任一采样间隔,获取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传动比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其中,所述扭矩比为发动机实际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针对任一采样间隔,获取该采样间隔内某一时刻的发动机实际扭矩、发动机转速以及变速箱转速,计算发动机实际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得到扭矩比,计算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的比值得到传动比,根据变速箱转速以及采样间隔的时长得到传动轴转动数量,例如,变速箱转速为1200r/min,采样间隔为1s,则传动轴转动数量为20。
其中,以发动机转速与变速箱转速的比值作为传动比,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运算量小,但没有考虑打滑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针对任一采样间隔,根据该采样间隔内某一时刻的发动机转速和传动轴转速的比值确定对应的变速箱档位,根据变速箱档位确定传动比。这种方式的运算量更大,但考虑到打滑的情况,得到的传动比的准确性更高,即若采用这种方式,则需要获取采样间隔内某一时刻的传动轴转速。示例地,将发动机转速和传动轴转速的比值与变速箱的一系列档位对应的速比进行比较,确定该采样间隔对应的变速箱档位为与该比值最接近的速比所对应的变速箱档位,将该变速箱档位的速比(即与该比值最接近的速比)作为该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比。
步骤S102,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的方式得到传动轴扭矩。
容易理解的是,对于自动挡车辆,计算传动轴扭矩只需从车联网大数据中获取发动机最大扭矩以及各采样间隔对应的发动机实际扭矩和变速箱档位,无需获取发动机转速和传动轴转速。当然,若确定传动轴转动数量需要用到传动轴转速,则还需要从车联网大数据中获取各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仅为基于发动机最大扭矩、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传动轴扭矩的一种计算方式,仅作为一种示意,不构成对具体如何计算传动轴扭矩的限定。
步骤S103,将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代入第一公式,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第一公式为:
L=Tp*n
其中,L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T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p为预设值,n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动数量;
以此类推,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步骤S20,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进行累加,即可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步骤S30,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如下公式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其中,以M表征传动轴累计损伤、Q表征传动轴许用损伤、S表征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到传动轴的损伤情况与其工作强度息息相关,因此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为基础,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在此基础上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从而实现了对传动轴剩余寿命进行准确评估。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根据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对应的第一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按照上述方式计算得到的初始传动轴扭矩与实际的传动轴扭矩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基于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对应的第一修正值对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
其中,对每个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预设对应的第一修正值。传动轴位置可以分为主传动轴、桥间传动轴等,车辆驱动形式可以分为前驱、后驱、全驱等。即对主传动轴以及前驱,预设对应的第一修正值X1;对主传动轴以及后驱,预设对应的第一修正值X2;对主传动轴以及全驱,预设对应的第一修正值X3,以此类推。第一修正值可通过理论计算或实车标定的方式确定。
根据评估对象(即传动轴)的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使用对应的第一修正值进行修正处理。其中,修正处理可以是在初始传动轴扭矩的基础上乘以或减去第一修正值,得到传动轴扭矩。
通过本实施例,可使得确定的传动轴扭矩更准确,从而使得最终确定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更准确。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根据所述任一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本实施例中,对于发动机取力、变速箱取力、发动机制动反拖、缓速器制动反拖等工况,由于发动机输出的一部分扭矩不作用于传动轴,则按照上述方式计算得到的初始传动轴扭矩与实际的传动轴扭矩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基于任一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对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
其中,对每个工况,预设第二修正值,第二修正值可通过理论计算或实车标定的方式确定。在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后,根据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进行修正处理。其中,修正处理可以是在初始传动轴扭矩的基础上乘以或减去第二修正值,得到传动轴扭矩。
通过本实施例,可使得确定的传动轴扭矩更准确,从而使得最终确定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更准确。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30之前,还包括:
根据传动轴规格、传动轴夹角、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
本实施例中,传动轴规格、传动轴夹角、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均是针对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而言,可通过台架测试或市场案例评估的方式,确定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传动轴规格对应的传动轴许用子损伤f0、确定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传动轴夹角对应的传动轴许用子损伤f1、确定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对应的传动轴许用子损伤f2、确定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对应的传动轴许用子损伤f3,然后综合f0、f1、f2以及f3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具体的:
对与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规格一样的传动轴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试验过程中施加的扭矩值为t,失效时的转数为m,则有:
f0=tp*m
其中,p为预设值。
对传动轴1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对传动轴2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其中,传动轴1与传动轴2仅万向节夹角不一致,其他参数均一致,传动轴1的万向节夹角与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万向节夹角一致,传动轴2的万向节夹角为预设值,例如2°、3°等,则有:
其中,f0(θi)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1的寿命,f0(θj)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2的寿命。
对传动轴3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对传动轴4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其中,传动轴3与传动轴4仅使用的传动轴初装润滑脂不一致,其他参数均一致,传动轴3与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使用的传动轴初装润滑脂一致,传动轴4使用的传动轴初装润滑脂为预设传动轴初装润滑脂(例如通用2#锂基脂),则有:
其中,f0(初装润滑脂i)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3的寿命,f0(初装润滑脂j)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4的寿命。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对传动轴3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对传动轴4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从而得到不同温度对应的f2,在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时,根据传动轴所属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f2。
对传动轴5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对传动轴6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其中,传动轴5与传动轴6仅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使用的传动轴养护润滑脂不一致,其他参数均一致,传动轴5与当前待评估的传动轴的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使用的传动轴养护润滑脂一致,传动轴6的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为预设时长(例如预设时长为无限大,即从不进行养护),使用的传动轴养护润滑脂为预设传动轴养护润滑脂(例如通用2#锂基脂),则有:
其中,f0(养护润滑脂i,间隔i)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5的寿命,f0(养护润滑脂j,间隔j)为基于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确定的传动轴6的寿命。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对传动轴5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对传动轴6进行万向节磨损台架试验,从而得到不同温度对应的f3,在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时,根据传动轴所属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选择对应的f3。
如上,得到f0、f1、f2以及f3后,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传动轴许用损伤Q:
Q=f0*f1*f2*f3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对综合f0、f1、f2以及f3得到传动轴许用损伤的示例,不作为综合f0、f1、f2以及f3得到传动轴许用损伤的限定。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一统计时长内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
根据第二统计时长与第一统计时长的比值以及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得到第二统计时长内的第二传动轴统计损失,其中,第二统计时长的起始时刻为第一统计时长的结束时刻。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统计时长为1个月,第二统计时长为3个月为例。
若根据1个月内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L1,由于第二统计时长与第一统计时长的比值为3,则第二统计时长内的第二传动轴统计损失为3*L1。
通过本实施例,可基于已确定的传动轴统计损伤预测截止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传动轴统计损失,从而可据此分析传动轴是否设计过剩或设计不足,有助于及时调整车辆的设计方案。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之后,还包括:
在传动轴更换后,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清零。
本实施例中,在传动轴更换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便不能用于对当前新的传动轴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则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清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
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2所示,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第二计算模块20,用于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评估模块30,用于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
针对任一采样间隔,获取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传动比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其中,所述扭矩比为发动机实际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
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将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代入第一公式,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第一公式为:
L=Tp*n
其中,L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T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p为预设值,n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动数量;
以此类推,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对应的第一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模块10,用于: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所述任一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传动轴规格、传动轴夹角、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中的一项或多项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还包括预测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统计时长内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
根据第二统计时长与第一统计时长的比值以及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得到第二统计时长内的第二传动轴统计损失,其中,第二统计时长的起始时刻为第一统计时长的结束时刻。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还包括清零模块,用于:
在传动轴更换后,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清零。
其中,上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中涉及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通信总线。
其中,通信总线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用于实现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互连。
通信接口包括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等用于实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内部的器件互连的接口,以及用于实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与其他设备(例如其他计算设备或用户设备)互连的接口。物理接口可以是以太网接口、光纤接口、ATM接口等;用户设备可以是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等。
存储器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RAM,NVRAM)、闪存、光存储器、硬盘、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等。
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例如,通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其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调用时所执行的方法可参照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硬件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其中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步骤。
其中,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申请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等,其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是不同的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或步骤,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不按照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仅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并且这些操作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包括:
针对任一采样间隔,获取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传动比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其中,所述扭矩比为发动机实际扭矩与发动机最大扭矩的比值;
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将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代入第一公式,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第一公式为:
L=Tp*n
其中,L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T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p为预设值,n为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转动数量;
以此类推,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的步骤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传动轴位置以及车辆驱动形式对应的第一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的步骤包括:
将发动机最大扭矩、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扭矩比以及传动比相乘,得到初始传动轴扭矩;
根据所述任一采样间隔所属工况对应的第二修正值对所述初始传动轴扭矩进行修正,得到所述任一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传动轴规格、传动轴夹角、传动轴初装润滑脂性能、传动轴养护间隔时长以及传动轴养护润滑脂性能确定传动轴许用损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一统计时长内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
根据第二统计时长与第一统计时长的比值以及第一传动轴统计损伤,得到第二统计时长内的第二传动轴统计损失,其中,第二统计时长的起始时刻为第一统计时长的结束时刻。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速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传动轴更换后,将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清零。
8.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扭矩以及传动轴转动数量确定各个采样间隔对应的传动轴损伤;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有已确定的传动轴损伤得到传动轴累计损伤;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传动轴累计损伤以及传动轴许用损伤得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值。
9.一种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其中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其中所述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步骤。
CN202311451484.7A 2023-10-31 2023-10-31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737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484.7A CN11747375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484.7A CN11747375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73754A true CN117473754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9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1484.7A Pending CN117473754A (zh) 2023-10-31 2023-10-31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737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49787A1 (en) Faster product improvement
EP2376989B1 (fr) Identification de defaillances dans un moteur d'aeronef
US8214317B2 (en) Failure detection system risk reduction assessment
US201102024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component health prognosis by integrating aging model, usage information and health signatures
AU20192146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physical slip and wear coefficient of clutch
US20180197354A1 (en) Service improvement by better incoming diagnosis data, problem specific training and technician feedback
US10417841B2 (en) Faster new feature launch
US101845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lutch durability of all wheel drive vehicle
CN113902198A (zh) 一种机油寿命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E102019205833A1 (de) Maschinengesundheitsüberwachung von drehenden Maschinenanlagen
CN112585444A (zh) 直接获取设备的至少一个部件的理论损伤的方法和系统
US9423016B2 (en) Hydraulic oil deterioration ratio estimating apparatus in vehicle
CN117473754A (zh) 传动轴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10043014A1 (en) Durability life management device of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urability life management method of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4321360A (zh) 手动挡变速箱挡位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203876B (zh) 一种取力器故障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21682B (zh) 车辆机油寿命的计算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493751A (zh) 传动轴工况量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hui et al. Optimization of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mode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in-vehicle wet clutch behavior
CN117251980A (zh) 车辆机油寿命的计算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307688B (zh) 一种液力变矩器温度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24022B (zh) 齿轮磷化异响噪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5451119B (zh) 离合器特性曲线的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73205A (zh) 一种车辆传动系统的当量动载荷计算方法及系统
US11422062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damage to a component of a roller bea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