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9997A -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9997A
CN117469997A CN202311427787.5A CN202311427787A CN117469997A CN 117469997 A CN117469997 A CN 117469997A CN 202311427787 A CN202311427787 A CN 202311427787A CN 117469997 A CN117469997 A CN 117469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tube
heat exchanger
shell
shel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27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小亮
李金科
李宁
程逍
张建
李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hua Institute N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27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99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9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99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4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urbulent flow of heat-exchange media, e.g. by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该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管板,固定设于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换热管,一端穿设于第一管板;第二管板,位于壳体内,第二管板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第二管板,第二排气管远离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设于壳体的端部;膨胀节,膨胀节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靠近彼此的端部。如此,通过使第二管板和壳体间隔设置,在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第二管板、第一排气管由于热膨胀将发生热位移,而由膨胀节来吸收这部分位移量,从而就减少由于管壳程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热应力,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确保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裂解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裂解炉是一种在炉管内进行烃类裂解反应以获得乙烯等产品的设备,裂解反应原料在发生裂解反应后会产生高温的裂解气,裂解气从裂解炉的辐射段排出时的温度800多度,易燃易爆,由于裂解气的温度过高,使其化学热力学状态很不稳定,很容易发生二次反应而降低乙烯等产品的收率。为此,须在裂解炉上设置急冷换热器以冷却高温的裂解气。通常向壳程通入水,使得水与流经换热管的裂解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裂解气的同时产生蒸汽。
裂解炉上现有的急冷换热器大多采用管板和壳体固定连接,这种类型换热器由于管壳程温差极易引起较大的热应力,尤其是裂解炉管壳程温差大,从而影响换热器的可靠性和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和裂解炉用换热设备,该换热器能够通过膨胀节减小由于管壳程差而产生的热应力,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确保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以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管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管板,且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壳体内;第二管板,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管板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板,所述第二排气管远离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的端部;膨胀节,所述膨胀节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管靠近彼此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壳体间隔设有用于供换热介质进出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所述第一管板、所述壳程出口、所述第二管板和所述壳程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导流件,两个所述导流件分别与所述壳程入口和所述壳程出口对应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壳程入口处和所述壳程出口处的所述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折流板,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用于引导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
可选地,所述折流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折流板为双弓形折流板,或者所述折流板为单弓形折流板。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部、主壳体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管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排气管设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主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第一锥形段、中间段和第二锥形段;沿所述第一管板指向所述第二管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形段的外周尺寸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围绕所述中间段设置,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段。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全部所述换热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管的布置方式为正方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转角正方形排列、转角正三角形排列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插设于所述膨胀节的内侧。
一种裂解炉用换热设备,包括裂解气进口、裂解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器,待降温裂解气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管程,所述裂解气进口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管板所在端,所述裂解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管板所在端;换热介质流经所述换热器的壳程,所述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入口相连通,所述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出口相连通,以使所述管程和所述壳程逆流换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该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管板、换热管、第二管板、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以及膨胀节,换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第二管板位于壳体内,且第二管板的外周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膨胀节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靠近彼此的端部。如此,通过使第二管板和壳体间隔设置,在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第二管板、第一排气管由于热膨胀将发生热位移,而由膨胀节来吸收这部分位移量,从而减少由于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确保换热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折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折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与图3折流板对应的部分换热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与图4折流板对应的部分换热管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换热器;11、壳体;111、第一锥形段;112、中间段;113、第二锥形段;114、第一端部;115、第二端部;1151、第一连接部;1152、第二连接部;1153、第三连接部;11a、壳程入口;11b、壳程出口;11c、壳程入口连接部;11d、壳程出口连接部;12、第一管板;13、第二管板;14、换热管;15、导流件;16、折流板;161、穿设孔;17、支撑件;18、第一管箱;19、隔热件;21、第一排气管;211、第一段;212、第二段;22、第二排气管;23、膨胀节;24、排污结构;25、隔离结构;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该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1、第一管板12、第二管板13、换热管14、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21和第二排气管22、膨胀节23。以与壳体11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也即,壳体11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第一管板12固定于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换热管14的一端穿设于第一管板12,且换热管14位于壳体11内,换热管14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管板13,第二管板13位于壳体11内,第二管板13的外周面与壳体1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一排气管21的一端连接第二管板13,第二排气管22远离第一排气管21的一端设于壳体11的端部,膨胀节23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排气管21和第二排气管22靠近彼此的端部。
如此,通过使第二管板13和壳体11间隔设置,在换热器100运行时,第二管板13、第一排气管21和换热管14由于热膨胀能够发生热位移,而由膨胀节23来吸收这部分位移量,从而减少由于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提高换热器100的可靠性,确保换热器100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将换热管14设置在壳体11内,以使流经换热管14的裂解气和流经壳体11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冷却裂解气,避免二次反应,并且回收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壳体11间隔设有用于供换热介质进出的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第一管板12、壳程出口11b、第二管板13和壳程入口11a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设置。
如此,通过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第一管板12、壳程出口11b、第二管板13和壳程入口11a,且裂解气从第一管板12流入换热管14,再从换热管14流入第二管板13,而换热介质从壳程入口11a流入壳体11,再从壳程出口11b流出壳体11,这就使得裂解气和换热介质的流向相反,也即,本发明采用的是逆流换热,逆流换热能够使冷热流体的温差最大,避免温度交叉点过低或过高导致的换热不充分的问题,且所需的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较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冷却裂解气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壳体11上间隔均布有多个壳程入口连接部11c,多个壳程入口连接部11c围绕换热管14设置,且全部壳程入口连接部11c均与壳程入口11a连通。壳体11上还间隔均布有多个壳程出口连接部11d,多个壳程出口连接部11d围绕换热管14设置,全部壳程出口连接部11d均与壳程出口11b连通。如此,通过设置与壳程入口11a连通的多个壳程入口连接部11c,且设置与壳程出口11b连通的多个壳程出口连接部11d,有利于实现换热介质能够均匀进出壳体11,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为裂解反应原料。当然,换热介质也可以是冷却水、冷却液等其他温度相对较低的介质。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裂解反应原料作为换热介质,主要是由于裂解反应原料在裂解前需要预热,为了节省成本,提高裂解气的热量的利用率,故采用裂解反应原料作用换热介质。也即,本发明的换热器100,以流经换热管14的裂解气和流经壳体11内的裂解反应原料进行热交换,以便在冷却裂解气的同时预热裂解反应原料,提高了裂解气的热量的利用率,也节省了加热裂解反应原料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两个设于壳体11内的导流件15,两个导流件15分别与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对应设置,用于引导壳程入口11a处和壳程出口11b处的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如此,通过设置导流件15,以引导换热介质的流向,使换热介质能够充分流经换热管14的外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折流板16,换热管14穿设于折流板16,折流板16位于壳体11内且设于第一管板12和第二管板13之间用于引导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如此,通过设置折流板16,以提高换热介质的流速并增加湍动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折流板16还能够支撑换热管14,以提高换热管14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折流板16设有多个,多个折流板16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且全部折流板16均位于两个导流件15之间。如此,通过间隔设置多个折流板16,以进一步提高换热介质在壳体11内的流速,也进一步加强了换热介质的强湍流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换热介质和裂解气的换热效率,并且多个折流板16均设有多个供换热管14穿过的穿设孔161,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撑换热管14的稳定性。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导流件15和折流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冷却裂解气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折流板16为双弓形折流板,双弓形折流板去除杂质的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当然,折流板16也可以采用单弓形折流板、三弓形折流板、圆盘-圆环形折流板等,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特殊形状以满足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流板16,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壳体11包括第一端部114、主壳体和第二端部115,第一管板12固定于第一端部114,第二排气管22设于第二端部115;主壳体包括位于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之间且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锥形段113;沿壳程出口11b指向壳程入口11a的方向,第一锥形段111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第二锥形段113的外周尺寸逐渐增大。
具体地,参阅图1,第一锥形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锥形段113均位于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锥形段111和第二锥形段113的最小外周尺寸均与中间段112的外周尺寸相等。第一端部114连接第一锥形段111沿第一方向X远离中间段112的一端,第二端部115连接第二锥形段113沿第一方向X远离中间段112的一端。壳程入口11a设置于第二端部115,壳程出口11b设置于第一端部114。其中一个导流件15设于第一端部114,且该导流件15的外壁与第一端部114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另一导流件15设于第二端部115,且该导流件15的外壁与第二端部115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导流件15用于引导换热介质流经对应间隙。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114的外周尺寸和第一锥形段111的最大外周尺寸相等,第二端部115的外周尺寸和第二锥形段113的最大外周尺寸相等。
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二端部115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51、第二连接部1152和第三连接部1153。第一连接部1151呈圆筒状,连接第二锥形段113沿第一方向X远离中间段112的一端。第二连接部1152呈锥壳状,第二连接部1152设于第一连接部1151和第三连接部1153之间。第三连接部1153呈圆环状,连接于第二排气管22远离第一排气管21的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分别设置了一个导流件15,为了提供设置导流件15的空间,所以需要使壳体11的内周尺寸至少大于导流件15的外周尺寸,现有技术中一般使整个壳体11的外周尺寸设计为大于导流件15的尺寸,导致壳体11所需的制造材料(壳体11的材料一般是耐高温的钢材,价格较贵)增加,成本增加。而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锥形段111和第二锥形段113,以在满足导流件15的设置空间的情况下减小了中间段112的外周尺寸,从而能够减少制造壳体11所需的材料,降低壳体11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管板12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管板12沿第一方向X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凹槽的侧壁与底壁的交界处沿其自身周向设有过渡圆弧。如此,通过设置过渡圆弧,以分散第一管板12的压力,使第一管板12受力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支撑件17,支撑件17围绕中间段112设置,用于支撑整个换热器100。具体地,支撑件17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管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中间段112的外壁,支撑件17靠近第二管板13的一端与中间段112间隔设置,且支撑件17靠近第二管板13的一端需要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操作平台上。沿壳程出口11b指向壳程入口11a的方向,支撑件17的外周尺寸逐渐增大,以提高支撑件17的承载能力。如此,通过使支撑件17围绕中间段112设置,有利于中间段112的受力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14和第一管板12、第二管板13均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连接可以是强度胀接、强度焊接、胀焊并用、内孔焊、密封焊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和图6,换热管14设有多个,全部换热管14间隔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多个换热管14,使得同时有更多的裂解气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有利于预热换热介质,而且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避免因裂解气持续高温发生二次反应而导致乙烯的收率降低。
进一步地,参阅图5,全部换热管14呈正方形排列,相邻两行两列的换热管14一一对应设置,且任意相邻两行两列的相交处的四个换热管14构成正方形。如此,通过将换热管14布设为正方形排列,相邻换热管14之间的间隙较大,有利于换热介质在换热管14之间的间隙流动,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并有利于污渍清理和排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全部换热管14呈正三角形排列,相邻两行的换热管14交错设置,任意一行两个换热管14和与该行相邻一行位于该两个换热管14之间的换热管14能够与该两个换热管14构成正三角形。如此,通过将换热管14布设为正三角形排列,换热管14的排列紧凑,有利于节省空间,进而能够减小折流板16和壳体11的尺寸,从而节省制造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换热管14的排列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也可以按照转角正三角形排列、转角正方向排列等其他方式排列,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特殊图形布置,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设计即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沿第一管箱18,第一管箱18设于第一管板12远离第二管板13的一侧,用于连通裂解气进口。具体地,沿壳程出口11b指向壳程入口11a的方向,第一管箱18的外周尺寸逐渐增大。第一管箱18构造为具有通孔的壳体结构,裂解气进口和第一管箱18的通孔连通,换热管14的入口也与第一管箱18的通孔连通。
如此,由于裂解气进口无法同时与多个换热管14的入口对齐,以使裂解气直接全部流入换热管14的入口,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管箱18以容纳并缓冲从裂解炉排出的裂解气,进而使裂解气能够顺利全部进入换热管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隔热件19,隔热件19设于第一管箱18的内壁。具体地,隔热件19围绕第一管箱18的内壁设置,以隔离裂解气与第一管箱18。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19通过填充陶纤实现隔热。当然,除了填充陶纤,也可以填充浇注料等其他能够实现隔热作用的材料,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如此,通过设置隔热件19,以减少裂解气的热量传递至第一管箱18,从而有利于延长第一管箱18的使用时间,并且有利于裂解气均匀的分配到各换热管14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仅将隔热件19设置在第一管箱18的下部位置,但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使隔热件19从第一管箱18的顶部延伸至第一管箱18的底部,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排气管21包括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具体地,第一段211设于第二管板13背离第一管板12的一端,冷却后的裂解气从换热管14的出口流入第一段211,再从第一段211排出换热器100。具体地,第一段211呈锥壳状,沿壳程出口11b指向所壳程入口11a的方向,第一段211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且第一段211构造为具有通孔的壳体结构,换热管14的出口与该通孔连通。第二段212呈圆筒状,第二段212的一端连接第一段211背离第二管板13的一端,冷却后的裂解气从换热管14的出口依次流经第一段211和第二段212。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段211,以隔绝冷却后的裂解气与换热介质从而能够避免冷却后的裂解气直接从换热管14的出口进入壳体11与换热管14之间的间隙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第一管箱18、第一管板12、换热管14、第二管板13、第一排气管21、第二排气管22和膨胀节23共同构成管程,裂解气可依次流经第一管箱18、第一管板12、换热管14、第二管板13、第一排气管21、膨胀节23和第二排气管22,壳体11的内壁和构成管程的结构的外周面(不包括第一管箱18)共同构成壳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为了便于进行内部检查、检修和膨胀节23的更换,将第二段212设置为上下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通过法兰连接,以便于在需要时便于将上下两部分拆分开。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段212的上部分为法兰,下部分为法兰和管道,两个法兰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两个排污结构24,两个排污结构24间隔设于第二端部115,排污结构24和壳体11连通设置,其中一个排污结构24设置为连续排污,另一个排污结构24设置为间断排污。间断排污的排污结构24可以定期打开检查和清理。可选地,连续排污的排污结构24向下倾斜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排污结构24,以使壳体11内的结焦等杂质能够顺利排出,也便于清理杂质,且将连续排污的排污结构24向下倾斜设置也有利于杂质的清理和顺利排出。
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换热器100设置另一排污结构(图中未示出),该排污结构和壳体11连通设置,该排污结构沿第一方向X设于第二管板13靠近换热管14侧的端面处。可选地,该排污结构为间断排污。如此,通过设置该排污结构,可以定期打开检查和清理堆积于第二管板13靠近换热管14侧表面的结焦等杂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换热器100还包括隔离结构25,隔离结构25插设于膨胀节23的内侧。具体地,第一排气管21和第二排气管22朝向彼此的一侧对应设有与隔离结构25相对两端的卡槽(图中未示出),隔离结构25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卡槽固定连接。如此,通过在膨胀节23内侧设置隔离结构25,以隔离膨胀节23和裂解气,能够避免裂解气与膨胀节23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在膨胀节23处结焦而影响膨胀节23的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确保膨胀节23安全稳定运行,并且,在膨胀节23内侧设置隔离结构25,还能够降低膨胀节23的工作强度,延长膨胀节23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降低换热器100的维护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膨胀节23采用的是波纹管膨胀节,波纹管膨胀节具有节省空间、节约材料、便于标准化和批量生产的优点,但由于波纹管膨胀节的波纹状结构,导致在使用时会在波纹管膨胀节的弯折处结焦,且弯折处的结焦容易累积,不好排出,但弯折处结焦会影响波纹管膨胀节的伸缩,不利于吸收热应力。为此,本发明设置了隔离结构25,通过隔离结构25使膨胀节23和裂解气隔离开,以避免在波纹管膨胀节的弯折处形成结焦。当然,膨胀节23具体的类型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波纹管膨胀节,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其他要求采用其他膨胀节23,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裂解炉用换热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裂解气进出口(图中未示出)、换热介质进出口(图中未示出)和换热器100,待降温裂解气流经换热器100的管程,裂解气进口位于壳体11靠近所述第一管板12所在端,裂解气出口位于壳体11靠近第二管板13所在端;换热介质流经换热器100的壳程,换热介质进口与壳程入口11a相连通,换热介质出口与壳程出口11b相连通,以形成管壳程逆流换热,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裂解气的流向为上进下出(也即,第一管板12指向第二管板13的方向),换热介质的流向为下进上出(也即,第二管板13指向第一管板12的方向),从而形成逆流换热。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以与所述壳体(11)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第一管板(12),固定于所述壳体(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
换热管(14),所述换热管(14)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管板(12),且所述换热管(14)位于所述壳体(11)内;
第二管板(13),所述换热管(14)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管板(13),所述第二管板(13)位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二管板(13)的外周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
间隔设置的第一排气管(21)和第二排气管(22),所述第一排气管(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板(13),所述第二排气管(22)远离所述第一排气管(21)的一端设于所述壳体(11)的端部;
膨胀节(23),所述膨胀节(23)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管(21)和所述第二排气管(22)靠近彼此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间隔设有用于供换热介质进出的壳程入口(11a)和壳程出口(11b),所述第一管板(12)、所述壳程出口(11b)、所述第二管板(13)和所述壳程入口(11a)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两个设于所述壳体(11)内的导流件(15),两个所述导流件(15)分别与所述壳程入口(11a)和所述壳程出口(11b)对应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壳程入口(11a)处和所述壳程出口(11b)处的所述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折流板(16),所述换热管(14)穿设于所述折流板(16),所述折流板(16)位于所述壳体(11)内且设于所述第一管板(12)和所述第二管板(13)之间,用于引导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折流板(16)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16)为双弓形折流板,或者所述折流板(16)为单弓形折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第一端部(114)、主壳体和第二端部(115),所述第一管板(12)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114),所述第二排气管(22)设于所述第二端部(115);
所述壳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锥形段(111)、中间段(112)和第二锥形段(113);沿所述第一管板(12)指向所述第二管板(13)的方向,所述第一锥形段(111)的外周尺寸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锥形段(113)的外周尺寸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支撑件(17),所述支撑件(17)围绕所述中间段(112)设置,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段(112)。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4)设有多个,所述换热管(14)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换热管(14)的布置方式为正方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转角正方形排列、转角正三角形排列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还包括隔离结构(25),所述隔离结构(25)插设于所述膨胀节(23)的内侧。
11.一种裂解炉用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裂解气进口、裂解气出口、换热介质进口、换热介质出口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待降温裂解气流经所述换热器(100)的管程,所述裂解气进口位于所述壳体(11)靠近所述第一管板(12)所在端,所述裂解气出口位于所述壳体(11)靠近所述第二管板(13)所在端;换热介质流经所述换热器(100)的壳程,所述换热介质进口与所述换热器(100)的壳程入口(11a)相连通,所述换热介质出口与所述换热器(100)的壳程出口(11b)相连通,以使所述管程和所述壳程逆流换热。
CN202311427787.5A 2023-10-30 2023-10-30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Pending CN117469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7787.5A CN117469997A (zh) 2023-10-30 2023-10-30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27787.5A CN117469997A (zh) 2023-10-30 2023-10-30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9997A true CN117469997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3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27787.5A Pending CN117469997A (zh) 2023-10-30 2023-10-30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999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2750A (en) * 1980-08-25 1982-03-10 Hitachi Ltd Thermal Shield Plate Construction for Heat Exchanger
US20040049915A1 (en) * 2002-09-17 2004-03-18 Framatome Anp Method for prestressing tubes of a heat exchanger with precise tailoring of the prestress
JP2015141011A (ja) * 2014-01-30 2015-08-03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N105091634A (zh) * 2014-05-21 2015-11-25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膨胀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JP2017211098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廃棄物処理設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82750A (en) * 1980-08-25 1982-03-10 Hitachi Ltd Thermal Shield Plate Construction for Heat Exchanger
US20040049915A1 (en) * 2002-09-17 2004-03-18 Framatome Anp Method for prestressing tubes of a heat exchanger with precise tailoring of the prestress
JP2015141011A (ja) * 2014-01-30 2015-08-03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N105091634A (zh) * 2014-05-21 2015-11-25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膨胀节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JP2017211098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廃棄物処理設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22931B1 (ko) 고온열교환기
US7635456B2 (en) Low pressure drop reforming reactor
US4395268A (en) Hot gas cooler for a coal gasification plant
CN105457563B (zh) 一种内置管束等温变换反应器
CN102976312B (zh) 一种提高煅后焦换热器寿命的换热器结构
EP2917671B1 (en)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 device for heating comprising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a method for heat exchange
KR20140132361A (ko) 카본 블랙의 제조에 적합한 열 교환기
US4029054A (en) Waste heat boiler
WO2013004254A1 (en) Heat exchange reactor
CN210242495U (zh) 一种换热器
US2014009080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7469997A (zh) 换热器及裂解炉用换热设备
CN215365619U (zh) 一种与辐射废锅匹配连接的气化炉水冷壁内件结构
CN112414177A (zh) 管式换热装置以及换热方法、应用
CN109954451A (zh) 一种用于银法甲醛生产的反应器
JP4891353B2 (ja) 1次流体と2次流体の間の熱交換のための組立体
CN217875922U (zh) 高温节能板式预热器
CN215963489U (zh) 一种水冷气冷组合式等温变换反应器
CN219868538U (zh) 一种电加热设备
CN217083418U (zh) 阶梯式螺旋折流板空气预热器
CN215365620U (zh) 一种气化炉水冷壁内件结构
CN114383444A (zh) 阶梯式螺旋折流板空气预热器
CN215480756U (zh) 一种节能低耗型气化炉
RU2669989C1 (ru)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для гидрогенизационных установок вторичной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ефти
CN113426383A (zh) 一种水冷气冷组合式等温变换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