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5876A -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5876A
CN117465876A CN202311574724.2A CN202311574724A CN117465876A CN 117465876 A CN117465876 A CN 117465876A CN 202311574724 A CN202311574724 A CN 202311574724A CN 117465876 A CN117465876 A CN 117465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cargo
delivered
weight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47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65876B (zh
Inventor
王伦木
魏冬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kangjie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kangjie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kangjie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kangjie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47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587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31157472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7465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5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5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65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5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separate article supports or holders movable in a closed circuit to facilitate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articles the articles being books, documents, forms or the like
    • B65G1/12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separate article supports or holders movable in a closed circuit to facilitate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articles the articles being books, documents, forms or the like the circuit being confined in a vertic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涉及自动运输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根据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所述待出库货物从所述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将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在所述待出库货物处在所述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所述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解决人工取货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流运输以及货物管理等过程会涉及到货物出库和入库。
在一些较大的仓库中,货架不仅数量多,而且往往具备较高高度。若需要取出某个货物,工作人员需要先查找到这个货物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对应货架的对应位置取出该货物,并将该货物搬运至固定地点;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当需要取出分散在多个货架的货物时,工作人员需要多次重复该过程,即人工取货的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能解决人工取货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根据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从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将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能够响应于货物出库的操作,自动获取需要出库的货物的信息,以能够确认货物的位置、重量以及货物尺寸等,以助于后续通过智能升降台来对货物进行精准出库;根据需要出库的货物的信息,服务器可以自动规划智能升降台的移动路线,以使智能升降台能够根据该移动路线,对多个货物进行取货操作;在智能升降台将货物取出至卸货点之后,服务器能够自动将取货完成的信息展示给用户;即本方案能够根据分散在不同位置的货物为智能升降台制定取货路线,而不需要多次核对货物信息以及寻找货物位置,以达到自动取出多个货物的效果,相比于人工出库货物,提高了取货效率。
可选的,在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货物重量是否大于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若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得到第一分堆以及第二分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能够根据智能升降台的最大承重值来对多个货物进行分堆,从而避免一次取出过重过多的货物而造成智能升降台损坏或取货失败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具体包括:将待出库货物中的子货物按照重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第一货物、第二货物以及第三货物,其中,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二货物的重量,第二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三货物的重量;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选取第一货物作为第一分堆;将第二货物加入第一分堆,并判断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二货物从第一分堆移出,并将第二货物作为第二分堆;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判断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先将待出库货物按照重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以便于后续更高效地对货物分堆,分批次取出;优先将重量更大的货物来作为一个货物堆,且限制该分堆的总重量不超过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从而能够自动将待取出货物进行分堆且尽可能地使分堆数量较小,以减少智能升降平台的路线数量,提高取货效率。
可选的,在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之后,方法还包括: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货物过重,需要人工搬运取货,提示信息包括第一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能够将待出库货物中单件重量超过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的货物筛选出来,并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以及该被筛选出来的货物的信息,以提示用户需要人工搬运过重的货物。
可选的,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构建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构建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具体包括:获取待出库货物信息中,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先经过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然后经过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且在预设卸货点终止,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自动对每个分堆后的货物进行路径规划,并且在路径规划中,优先对重量更大的货物进行出库,这样在智能升降台堆叠多个货物时,更重的货物可以处在下方而不会压损其他较轻的货物,提高了货物的保护水平。
可选的,在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二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三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器在规划移动路线后,会根据货物的高度来调整智能升降台取货时升降的高度,并且将该升降过程添加进移动路线,以使智能升降台能在取货过程中,自动依照临时路线,调整取货的高度,以使货物能够成功叠放。
可选的,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具体包括: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获取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获取待出库货物的录入图像,录入图像为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获取并录入的待出库货物图像,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录入图像;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获取现场图像和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判断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若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确定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货物被运输至预设卸货点后,服务器能够根据货物入库时的信息,即录入图像,和处在预设卸货点时的现场图像进行相似度比较,以判断货物在存入和取出时,是否一致,同时也提高了货物出库的正确率。
本申请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装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从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将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可选的,处理单元用于判断货物重量是否大于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若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得到第一分堆以及第二分堆。
可选的,处理单元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中的子货物按照重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第一货物、第二货物以及第三货物,其中,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二货物的重量,第二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三货物的重量;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选取第一货物作为第一分堆;将第二货物加入第一分堆,并判断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二货物从第一分堆移出,并将第二货物作为第二分堆;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判断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
可选的,处理单元用于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货物过重,需要人工搬运取货,提示信息包括第一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
可选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出库货物信息中,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先经过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然后经过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且在预设卸货点终止,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处理单元用于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二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三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可选的,获取单元用于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获取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获取待出库货物的录入图像,录入图像为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获取并录入的待出库货物图像,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录入图像;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获取现场图像和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处理单元用于判断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若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确定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
本申请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户接口及网络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用户接口和网络接口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
本申请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服务器能够响应于货物出库的操作,自动获取需要出库的货物的信息,以能够确认货物的位置、重量以及货物尺寸等,以助于后续通过智能升降台来对货物进行精准出库;根据需要出库的货物的信息,服务器可以自动规划智能升降台的移动路线,以使智能升降台能够根据该移动路线,对多个货物进行取货操作;在智能升降台将货物取出至卸货点之后,服务器能够自动将取货完成的信息展示给用户;即本方案能够根据分散在不同位置的货物为智能升降台制定取货路线,而不需要多次核对货物信息以及寻找货物位置,以达到自动取出多个货物的效果,相比于人工出库货物,提高了取货效率。
2、服务器先将待出库货物按照重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以便于后续更高效地对货物分堆,分批次取出;优先将重量更大的货物来作为一个货物堆,且限制该分堆的总重量不超过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从而能够自动将待取出货物进行分堆且尽可能地使分堆数量较小,以减少智能升降平台的路线数量,提高取货效率。
3、服务器自动对每个分堆后的货物进行路径规划,并且在路径规划中,优先对重量更大的货物进行出库,这样在智能升降台堆叠多个货物时,更重的货物可以处在下方而不会压损其他较轻的货物,提高了货物的保护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01、获取单元;202、处理单元;300、电子设备;301、处理器;302、通信总线;303、用户接口;304、网络接口;30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屏幕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屏幕终端。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需要取出某个货物时,工作人员需要先查找到这个货物的信息,然后根据信息去对应货架的对应位置取出该货物,并将该货物搬运至固定地点;整个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当需要取出分散在多个货架的货物时,工作人员需要多次重复该过程,即人工取货的效率较低。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可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至步骤S104。
S101、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
在上述步骤中,服务器响应于用户输入的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需要出库的货物的信息,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获取货物的更多信息以方便进行查询或其他操作,如货物当前状态信息,货物编号,入库时间,货物的具体种类等;其中货物的位置表示货物在货架中的摆放位置,货物高度指的是货物底部至顶部之间的距离,而非货物所处在货架上的高度;这里的待出库货物可以包括多个需要取出的货物而非局限于一个货物,本实施例主要是在需要出库多个货物的情况下实施的。
举例来说,服务器在响应用户输入的针对货物a,货物b以及货物c的出库操作后,服务器获取货物a的货物信息:C-1-12、2kg以及50cm;获取货物b的货物信息:C-3-7、5kg以及150cm;获取货物c的货物信息:C-4-16、1kg以及100cm;其中货物位置用位置编号表示,例如C-1-12,表示货物a在C货架的第一层,从左往右的第十二个;C-3-7,表示货物b在C货架的第三层,从左往右的第七个;C-4-16,表示货物c在C货架的第四层,从左往右的第十六个。
S102、根据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从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
在上述步骤中,服务器根据需要出库的货物信息,自动规划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以使升降台能够根据移动路线,自动取出所有需要出库的货物;其中升降台移动路线的中点为提前设置好的预设卸货点,在预设卸货点处,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传送带等装置来自动运输出库的货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前,方法还包括:判断货物重量是否大于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若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得到第一分堆以及第二分堆。
具体地,服务器在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前,先判断待出库的货物总重量(待出库货物的货物重量)是否超过智能升降台能够承重的最大值(即预设受重阈值),若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说明当前智能升降台不能通过一条运输路线来把此次所有需要出库的货物运输至预设卸货点;此时则需要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这里为便于说明,故只分成符合条件的两堆(即这两堆货物的重量都小于或等于预设承受阈值),在实际情况下,可能在一次出库操作中需要将待出库货物分成两个以上数量的货堆,该方案也同样适用;该实施方式中,分堆并非指实际将货物分成若干数量的货物堆,而是为了确定每一条运输路线需要运输和出库的货物,而对货物进行划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具体包括:将待出库货物中的子货物按照重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第一货物、第二货物以及第三货物,其中,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二货物的重量,第二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三货物的重量;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选取第一货物作为第一分堆;将第二货物加入第一分堆,并判断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二货物从第一分堆移出,并将第二货物作为第二分堆;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判断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
具体地,服务器先将待出库的货物按照重量从大至小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序在前的货物(即较重的货物)放进货堆中,然后将轻一些的货物尝试放入同一货堆(即第一分堆)中,并判断重量是否超过预设受重阈值,若超过预设受重阈值,则将该轻一些的货物移出该货堆并构建为新的货堆(即第二分堆);若未超过预设受重阈值,则该轻一些的货物保留在第一分堆中,且进一步放入货物并进行上述过程的判断,直至第一分堆的重量尽可能接近预设受重阈值并且不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即该步骤的分堆方法即为尽可能地少分堆,且每一堆的重量尽可能接近预设受重阈值。
在上述举例中,对货物a(2kg)、b(5kg)以及c(1kg)进行重量排序后得到b、a、c;设预设受重阈值为5.5kg;则将b分为第一分堆,a和c分为第二分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之后,方法还包括: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货物过重,需要人工搬运取货,提示信息包括第一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
具体地,若在进行分堆时,存在有单件货物重量超过预设受重阈值的情况时,说明智能升降平台目前不适合运输该货物,此时不对该货物进行分堆,而是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需要对该货物进行人工搬运,并将该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等信息一并展示给用户,以供用户参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构建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构建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具体包括:获取待出库货物信息中,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先经过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然后经过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且在预设卸货点终止,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需要取出的货物的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该步骤具体以构建第二分堆的运输路线为例,同样地,服务器为其他每个分堆都会构建一条运输路线;在构建路线时,因为要对货物进行叠放,故需要先取出第二分堆中相对重的货物,再取出相对轻的货物,即服务器根据货架结构、需要取出的货物的位置以及取出货物的先后顺序构建货物运输路线,具体的构建方法可以为提前训练并设置的预设路径规划算法,如Dijkstra算法、A*算法等,规划好的货物运输路线即表现为,智能升降平台何时处在货架的什么位置,即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后,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二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三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具体地,考虑到货物体积以及智能升降台通过叠放的方式来对多个货物进行运输,故在构建好智能升降台的移动路线之后,还需要在移动路线中货物位置上设置货物叠加所需要的临时路线,以使智能升降台能在正确高度接收并叠放货物;具体临时路线设置则在货物位置处,使智能升降台先下降已装载货物的高度的距离,然后经过预设时间段,等待货物被叠放在已有货物上之后,再上升已装载货物的高度的距离然后继续按照运输路线执行,这里的预设时间段是为了完成取货动作而设置的,具体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工作人员需求进行设置。
S103、将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
在上述步骤中,服务器将构建好的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以使智能升降台能够按照移动路线进行取货。
S104、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在上述步骤中,在待出库货物被成功放置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展示给用户,以提示用户取货完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具体包括: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获取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获取待出库货物的录入图像,录入图像为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获取并录入的待出库货物图像,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录入图像;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获取现场图像和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判断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若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确定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
具体地,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服务器获取现场拍摄的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再获取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的录入图像;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计算获得现场图像和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然后判断该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若该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说明此时处在预设卸货点的货物即为需要取出的货物,则确定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若该相似度值小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说明处在预设卸货点的货物与需要取出的货物之间存在差异,向用户展示取货出错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参照图2。
获取单元201,用于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
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从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将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2用于判断货物重量是否大于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若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对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得到第一分堆以及第二分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2用于将待出库货物中的子货物按照重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第一货物、第二货物以及第三货物,其中,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二货物的重量,第二货物的重量大于第三货物的重量;判断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选取第一货物作为第一分堆;将第二货物加入第一分堆,并判断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二货物从第一分堆移出,并将第二货物作为第二分堆;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判断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若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将第三货物加入第二分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202用于若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预设受重阈值,则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货物过重,需要人工搬运取货,提示信息包括第一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待出库货物信息中,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升降台移动路线先经过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然后经过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且在预设卸货点终止,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以及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处理单元202用于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二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当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第三货物时,增加智能升降台下降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智能升降台上升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201用于在待出库货物处在预设卸货点之后,获取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获取待出库货物的录入图像,录入图像为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获取并录入的待出库货物图像,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录入图像;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获取现场图像和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处理单元202用于判断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若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则确定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上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02,至少一个用户接口303,网络接口304,存储器305。
其中,通信总线3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3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3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3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3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3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3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等。存储器3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301的存储装置。参照图3,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应用程序。
在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中,用户接口3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3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05中存储的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300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种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披露的装置,可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真理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
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
根据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所述待出库货物从所述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
将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
在所述待出库货物处在所述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所述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货物重量是否大于所述智能升降台的预设受重阈值;
若所述货物重量大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则对所述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得到第一分堆以及第二分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出库货物进行分堆,具体包括:
将所述待出库货物中的子货物按照重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得到第一货物、第二货物以及第三货物,其中,所述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二货物的重量,所述第二货物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三货物的重量;
判断所述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
若所述第一货物的重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则选取所述第一货物作为所述第一分堆;
将所述第二货物加入所述第一分堆,并判断所述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
若所述第一分堆的货物重量大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则将所述第二货物从所述第一分堆移出,并将所述第二货物作为所述第二分堆;
将所述第三货物加入所述第二分堆,判断所述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
若所述第二分堆的货物重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则将所述第三货物加入所述第二分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货物的重量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货物的重量大于所述预设受重阈值,则向用户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货物过重,需要人工搬运取货,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货物的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尺寸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构建所述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所述构建所述第二分堆的货物运输路线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待出库货物信息中,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
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先经过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然后经过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且在所述预设卸货点终止,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包括时间和所述智能升降台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预设路径规划算法、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位置以及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位置构建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以及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
当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所述第二货物时,增加所述智能升降台下降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所述智能升降台上升所述第二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当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经过所述第三货物时,增加所述智能升降台下降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在经过所述预设时间段后,增加所述智能升降台上升所述第三货物的货物高度的临时路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待出库货物处在所述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具体包括:
在所述待出库货物处在所述预设卸货点之后,获取所述待出库货物的现场图像;
获取所述待出库货物的录入图像,所述录入图像为所述待出库货物在入库时获取并录入的待出库货物图像,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所述录入图像;
通过预设图像相似度算法,获取所述现场图像和所述录入图像的相似度值;
判断所述相似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
若所述相似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相似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待出库货物正确取出,生成取货完成信息。
8.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201)和处理单元(202):
所述获取单元(201),用于响应于针对货物出库的操作,获取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位置、货物重量以及货物高度;
所述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待出库货物的信息,构建升降台移动路线,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用于将所述待出库货物从所述货物位置运输至预设卸货点;
所述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将所述升降台移动路线发送给智能升降台;
所述处理单元(202),还用于在所述待出库货物处在所述预设卸货点之后,生成取货完成信息,将所述取货完成信息展示给用户。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5)、用户接口(303)及网络接口(304),所述存储器(305)用于存储指令,所述用户接口(303)和所述网络接口(304)用于给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3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05)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300)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CN202311574724.2A 2023-11-23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7465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4724.2A CN117465876B (zh) 2023-11-23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4724.2A CN117465876B (zh) 2023-11-23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5876A true CN117465876A (zh) 2024-01-30
CN117465876B CN117465876B (zh) 2024-05-28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8803B2 (ja) 小包仕分け機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22007642A1 (zh) 理库方法、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3998363A (zh) 一种智能分拣货物的系统、方法、仓储机器人及处理终端
CN110606305A (zh) 一种智能分拣系统、方法、仓储机器人及处理终端
GB2524952A (en) A method of packing containers
JP6712680B2 (ja) 小包の仕分け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および仕分けシステム
US20200299062A1 (en) Picking System and Picking Method
CN1135259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轻量级物流货物分拣运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98789A1 (zh) 一种货物信息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机器人及处理终端
JP2022111284A (ja) 物流管理装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物流管理方法
CN110789898A (zh) 立体仓库以及物品出入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80996A (zh) 料箱的出库方法
CN112551027B (zh) 一种叠箱出入库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2029A1 (en) Pick assist system
CN117465876B (zh)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CN117465876A (zh) 一种基于智能升降台的取货方法及装置
CN110422526B (zh) 仓储系统及物流控制方法
US11429925B2 (en) Optimizing truck loading of pallets
CN115310917B (zh) 一种入库管理方法
US1064317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filling inventory items
CN114632725A (zh) 一种仓库中的物品码垛方法及装置
CN113830477B (zh) 订单分拣方法、控制终端及其分拣系统
JP3350366B2 (ja) 部品倉庫の部品管理装置
US11807457B2 (en)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heavy bins in a storage grid
CN113674051A (zh) 货品出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