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61999A -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61999A
CN117461999A CN202210862177.7A CN202210862177A CN117461999A CN 117461999 A CN117461999 A CN 117461999A CN 202210862177 A CN202210862177 A CN 202210862177A CN 117461999 A CN117461999 A CN 117461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ing
component
preheat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2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弘光
万鹏
曹达华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21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61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6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1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47J27/21058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 A47J27/21083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with vari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or boiling peri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47J27/21058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 A47J27/21091Control devices to avoid overheating, i.e. "dry" boiling, or to detect boiling of the water of electronic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1Valves, e.g. drain val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 A47J31/468Pump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4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 A47J31/56Water boiling vessels in beverage making machines having water-level controls;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用于蓄热并在出液时,对来自供液口的液体进行预热;加热组件,用于对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入液口或出液口的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的温度和目标温度控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该方案能够通过预热组件提前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解决了现有家用桌面饮水机的出液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而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加热组件加热前后的液温进行监控可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出液温度不低于目标温度。

Description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液体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饮用凉白开的习惯。现在的即热容器可以快速将热水加热。而日常生活电器中,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最高功率依据电器安规要求,需要限定在2300W以内。理论上,在直饮水机场景下,该功率可以将7.3g/s室温水加热至沸腾。但现有出水量由于电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损耗,通常直饮水机出水流量不足6.5g/s,从而导致现有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水流量较小,容易形成断流,故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新的能够大流量出液的液体处理系统就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提供另外一种用于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处理系统。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用于蓄积热量,并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蓄集的热量对来自供液口的液体进行预热;加热组件,与预热组件连接,用于对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入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用于根据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加热组件的目标温度控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加热组件,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其中,液体处理系统可具体为桌面饮水机,进一步地为桌面直饮的饮水机,也即将液体烧开后直接输出,或者将液体烧开后调节成适合饮用后的温度输出的饮水机。具体而言,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其目的在于,在平时用户不用水等液体时,也即闲时非加热状态时进行蓄积热量,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利用提前储存蓄积的能量,先把供液口供给的液体进行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预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加热组件后,被快速加热至沸腾。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经过出液组件排出,或者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也可进行换热或者与其他液体进行综合后排出。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入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液体是否能够被加热至目标温度,若能够加热至目标温度,则保持当前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若不能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则可以采取减少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调节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或者调节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或者预热能力等处理措施,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目前出液温度。该种方案,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在预热阶段,预热组件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因此,液体处理系统加热的总功率即为加热组件的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
进一步地,预热组件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进行蓄热。当然,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时,若加热组件所需的加热功率低于电器安规限定的功率,也可利用剩下的功率使预热组件预热。
进一步地,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使用户有一个好的体验,在液体处理系统的出液口处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比如一个储液体的容器等,把流量调控的液体存储在该容器中,也即等液体达到一定的量后再集中输出给用户,这样不管加热至沸腾的液体的流量的大小,从用户角度来看,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是一致的,是均匀出液体的,而不是一会流量大一会流量小的出液,也即这样可以确保在变流量加热过程中,均能保证用户在接液体时,接液体的速率基本一致。
本申请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为第一速率,该第一速率与液体经过预热组件的速率,或者供液口的供液速率是一致的,而不是指的直接将液体输出给用户时的速率(第二速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时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出液时长或加热组件距离上次出液体的间隔时长。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根据时长检测装置来检测每次出液的时长,或者相邻两次的出液间隔时长,通过该时长检测可以确定单次出液时间,而出液时间会影响到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因为一般来说,随着出液时间的加长,其预热能力会逐渐下降,或者间隔时间过短也会导致预热能力下降。故而通过监测出液时长或者出液间隔时长可以预测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进而可以预测判断当前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设定的大流量出液,如果不满足则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该种设置,考虑到了出液时长对预热组件的预热影响,消除了因为长时间出液而导致的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下降而导致的出液温度不足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在确保大流量出液时,确保了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调节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调节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在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对液体容器液温的监控、以及对预热组件的温度的监控而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来调节进入到加热组件内的液量,以此就合理地控制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装置可为液泵,而液泵的设置除了可以控制流量之外,还可以增大供液压力,避免因为液压不足而导致供液不足。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也即也可以不设置液泵,而设置流量调节阀等来调节经过的液量,以此也可以实现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7.3g/s,或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等于9g/s小于等于13g/s。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预热组件的预热,使得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能够大于7.3g/s,也即本申请中,最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都是大于7.3g/s的。而相关技术中,即热式产品无法做到7.3g/s的出液速率,导致产品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较慢,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本申请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已经高于了相关技术中的同类产品的速率,以此提高了产品的速率,提高了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实现了大流量出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用于在非加热状态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并在加热组件以非全功率加热时进行蓄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在非加热状态时,会提前蓄热,直至蓄热到饱和后就进行保温。当然,如果产品前后两次的出液间隔较短,预热组件可能没有蓄热到饱和就开始需要预热了。但总之,预热组件只要在非加热状态时,都会直接进行蓄热,直到饱和后进行保温,以为后续的预热提前做好准备。其中,为了确保蓄热效率,预热组件在非加热状态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也即以预热组件能够允许的最大功率进行蓄热。同时,在加热状态时,如果加热组件以非全功率加热,即根据安规设置的目标功率值还有剩余,则可控制,预热组件以剩余的功率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目标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液体管路,连接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蓄热部件,用于与液体管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预热组件还包括加热部件,用于加热蓄热部件,使蓄热部件蓄热。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能够将热量进行储存,以供后续使用。而蓄热部件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与液体管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也即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蓄热部件内储存的热量传递给液体管路内的液体中,以实现对液体的预热。同时,加热部件可以在不出液体的时候进行加热,以使蓄热部件蓄热,也可以在加热状态时,基于功率分配以较小的功率进行加热,以便能够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间,以此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以使产品能够更长时间、大流量地连续供给沸腾的液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预热组件包括:保温部件,包裹在换热部件外,用于对换热部件进行保温。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保温部件可以提高换热部件的保温效能,避免换热部件的热量损失,这样就可以降低维持换热部件的温度所需的功率,以此就降低了产品的能耗。同时,由于换热部件的保温效果较好,因此在同等蓄热能力的情况下,换热部件可以使用的时间更长,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部件包括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预热组件为模块化结构。预热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之间。也即预热组件为选配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需要预热时,可以将预热组件拆卸下来,或者在出长时,就不组装预热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内设置有蓄热介质,比如相变材料等。而加热部件具体就是用于加热蓄热介质,以使蓄热介质储存热量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介质包括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蓄热部件包括用于蓄热的相变材料,液体管路设置在相变材料内部,加热部件位于相变材料的一侧,以加热相变材料。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以在相变材料的另一侧设置另一温度检测装置,以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该温度即为预热组件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预热组件的蓄热能力,以此可以结合该温度来进行产品的流量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用于输出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出液组件为产品的出液嘴,用户使用时,可通过出液组件进行接液。进一步地,出液组件与加热组件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也即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可以直接通过出液组件排出,也可以通过换热装置等换热或者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出液组件排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液体容器。通过设置液体容器可以将液体提前储存,这样就不用外接水管等结构,使得产品的摆放位置更加灵活,以此更加符合桌面饮水机等的要求。当然,产品也可以不设置液体容器,此时,液体处理系统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可以与外接液源连接,以将外接液源的液体输送给预热组件。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可以是即热式组件,也可以是非即热式组件,而即热式组件能够快速的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达到即热即饮的效果。而非即热式组件需要等待加热至沸腾后才能将液体输出,虽然不能达到即热即饮,但同样能使得输出的液体温度适合人饮用。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需要将加热组件设置成即热的,或者非即热的。其中,即热式加热组件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为即热式加热容器。更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设置在出液组件和加热组件之间,用于将加热组件加热至沸腾的液体冷却至便于直饮的温度,以供用户饮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液体处理系统,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加热组件,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其中,液体处理系统可具体为桌面饮水机,进一步地为桌面直饮的饮水机,也即将液体烧开后直接输出,或者将液体烧开后调节成适合饮用后的温度输出的饮水机。具体而言,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其目的在于,在平时用户不用水等液体时,也即闲时非加热状态进行蓄积热量,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利用提前储存蓄积的能量,先把供液口供给的液体进行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预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加热组件进行正常的快速加热至沸腾。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经过出液组件排出,或者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也可进行换热或者与其他液体进行综合后排出。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入液口或出液口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液体是否能够被加热至目标温度,若能够加热至目标温度,则保持当前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若不能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则可以减少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目前出液温度。该种方案,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在预热阶段,预热组件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因此,液体处理系统加热的总功率即为加热组件的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
而进一步地,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加热组件加热前后的液温进行监控能够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此就能够确保出液温度不低于目标温度的同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单一加热组件所提供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具体而言,可提前限定加热组件加热前后的液温的所需值,如果其实际温度能够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如果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故而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或者提高预热组件的蓄热功能,以提高预热组件的预热效能,直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也即该种方案,针对大流量出液体的产品而言,在优先确保大流量出液时,还能够始终确保出液温度不会低于所需的目标温度,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大流量出液而导致的出液温度不足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提前限定加热组件加热前后的液温的所需值,如果其实际温度能够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如果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此时,可以仅仅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也即该种方案,针对大流量出液体的产品而言,在优先确保大流量出液时,还能够及时对出液温度进行监控控制,始终确保出液温度不会低于所需的目标温度,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大流量出液而导致的出液温度不足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具体包括: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同时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或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同时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功率上限值。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组件前后的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设定的预设目标温度,也即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时,如果通过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能够使温度满足相关要求的话,可以先保持出液速度不变,也即尽量先不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而是通过功率调节等方式来确保能够达到目标出液要求。而在单独通过其他方式不能够满足目标出液要求时,可进一步考虑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而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大流量出液。当然,也可以直接先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减小一定值后,在进行功率分配调节。但不管如何调节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的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预热组件的功率总和均需要小于等于功率上限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至功率上限值,并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至0后,判断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是否小于目标温度;在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组件前后的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设定的预设目标温度,也即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时,直接将加热组件的功率调节到最大,并将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调节为0,即直接判断将所有的功率都用来加热时,能否满足出液温度要求,如果不能,则必须要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如果能,则不用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此时,可通过合理调节预热组件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来满足出液温度要求。也即该种方案,也是优先调节功率,然后才考虑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此也尽量的确保了大流量出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检测到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等于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后,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调节至速率最小值,并将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调节至功率上限值。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等于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后,也即说明预热组件基本没有起到预热的作用,此时基本实现不了大流量出液,故而为了确保出液温度要求,不再考虑大流量出液,而是直接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调节至最小,加热组件的功率调节至最大。也即在预热组件基本没有起到预热的作用时,不再逐步去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逐步减小流速,而是一步到位直接将功率设置成最大,流速设置成最小,一次就简化了控制逻辑,使得控制流程更加高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检测到预设条件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条件: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功率;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第二功率;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或者在第三时长内的出液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检测到距离上次最大量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小于第四时长;第五时长内,出液间隔的时长和小于第二预设值。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设定大流量出液体的前提下,为了满足目标出液要求,可以选择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调节功率。但在一些情况下,是优先要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否则很难满足目标出液要求。比如在监测到以下情况下,就需要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1、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已经工作了较长的时间,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已经较低,故而可以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2、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功率和/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第二功率。第一功率、第二功率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分配的功率本身就较低,预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加热组件所分配的功率较大,故而功率调节的范围已经有限,单纯通过功率的重新分配,无法满足出液温度要求,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3、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第一温度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的预热效能已经比较低了,预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出液温度要求。
4、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出现该条件都能说明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出液温度要求。
5、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和/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蓄热功率为0说明已经没有在蓄热了,而此时,如果还检测到预热组件的工作时长已经大于第二时长,或者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则进一步表明预热组件预热能力严重不足,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6、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或者在第三时长内的出液量大于第一预设值。连续出液时长过长,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出液量一直较大都说明,系统已经工作了较长时间,故而可以认定预热组件的蓄热已经被大量消耗,其预热能力已经下降,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7、检测到距离上次最大量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小于第四时长。该条件表明,距离上次大量出液体的时长间隔较短,可以预判在短时间内,预热组件还无法充分蓄热,故而预热组件满足不了大流量出液,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8、第五时长内,出液间隔的时长和小于第二预设值。该条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出液间隔的总和比较短,因此,供预热组件进行蓄热的时间比较短,故而预热组件蓄热不充分,故而可以降低流速,确保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所需的目标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大于预设目标温度时,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和/或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的功率是有限制的,在加热功率确定以后,若发现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度过低,比如低于预设目标温度,则说明加热组件无法将液体加热到预计的目标温度,比如加热不到沸腾。此时,则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所有的液体都能够被加热至沸腾。反之,若发现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目标温度,则说明加热组件能够将液体加热到预计的目标温度,比如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温度。此时,则可以增加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实现大流量出液,或者保持当前流量不变。该种方案,通过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一方面能够确保加热后的液体都能够达到目标温度,避免目标温度等受到室温等影响而出现波动,另一方面,该种设置,也能够在室内等温度较高时,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实现大流量出液。
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出液口的温度时,预设目标温度为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沸腾温度。也即如果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加热组件的后边,即检测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的温度。此时,预设目标温度即为实际需要的出液目标温度,一般为沸腾温度,这样就可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都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供液口的供液量,以控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调节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在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对液体容器的液温的监控、以及对预热组件的温度的监控而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来调节供液量,从而调节进入到加热组件内的液量,以此就合理地控制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出液口的温度时,预设目标温度为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沸腾温度。也即如果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加热组件的后边,即检测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的温度。此时,预设目标温度即为实际需要的出液目标温度,一般为沸腾温度,这样就可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都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加热状态,在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的情况下,计算出目标功率值与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功率差值,控制预热组件以功率差值进行蓄热。
在该些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状态,比如,用户接液体的状态。而在加热状态时,可先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同时,控制预热组件以P-W2的功率W1进行蓄热。目标功率值一般根据电器用电规定设置,比如2300W。该种方案,通过计算出加热组件将液体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可以判断产品现在的耗电功率相对最大功率,也即目标功率P是否有剩余,若有剩余的,则可控制,预热组件以剩余的功率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目标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保温功率进行保温,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的功率大于保温功率。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也即用户没有接液时的闲时状态。在该状态时,预热组件以其自身设置的最大功率进行全功率(第一蓄热功率)加热,以便能够快速蓄积满热量。而在蓄积满热量以后,可以降功率工作(第二蓄热功率),以进行保温。这样就能够确保预热组件能够长期处于储存满热量的状态,以此可以确保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预热组件能够及时对液体进行预热至所需的温度。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收集加热组件输出的液体的集液盒以及将集液盒排出的出液组件,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出液指令,控制出液组件以第一流速出液;在集液盒内的液量小于预设流量后,控制出液组件以第二流速出液,第二流速小于第一流速。
在该些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集液盒。在集液盒处设置有定流出水阀,用以使出液流速稳定在预设流速。通过设置集液盒能够将水收集后集中排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出液速度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问题。也即在正常情况下,被加热后的液体由集液盒收集后,以提前设置好的预设大流量(第一流速)进行出液。同时,在出液过程中,可以监测集液盒内的剩余液量,若液量小于设定值则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第二流速出液,以确保出液连续。比如,若系统长期维持在以第三流速进行加热的工作状态,则集液盒处存液会逐渐减少,而减少到一定定值后,则可降低出液流速调,以保证出液连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液体处理系统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基于大气压调节目标温度。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考虑到产品销售到不同地区时,当地的大气压不一致,而建议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很多都需要确保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温度,故而,可以在产品上设置有一个大气压检测装置,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到大气压,然后便可根据实际的大气压来设置目标温度。而目标温度的调节可以是用户手动调节,也可以是产品自动调节。该种设置考虑到了不同的大气压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不一样,消除了大气压造成的目标温度与沸腾温度不一致的情况。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于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获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控制单元,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该控制装置还用于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预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另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又一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其中,图1、图2和图6和图7中的零部件名称与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液体容器,2预热组件,22液体管路,24蓄热部件,26加热部件,28保温部件,3加热组件,4温度检测装置,5流量调节装置,6出液组件,7控制器,800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2获取单元,804控制单元,806处理器,808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比如为液体容器1的出水口)、预热组件2、加热组件3,温度检测装置4和控制器7。预热组件2与供液口连接,用于蓄积热量,并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蓄集的热量对供液口输送过来的液体进行预热。加热组件3与预热组件2连接,用于对预热组件2预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温度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的入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温度。控制器7用于控制加热组件3的加热功率,和/或用于根据温度检测装置4检测的温度和加热组件3的目标温度控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2、加热组件3,温度检测装置4和控制器7。其中,液体处理系统可具体为桌面饮水机,进一步地为桌面直饮的饮水机,也即将液体烧开后直接输出,或者将液体烧开后调节成适合饮用后的温度输出的饮水机。具体而言,预热组件2与供液口连接,其目的在于,在平时用户不用水等液体时,也即闲时非加热状态时进行蓄积热量,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利用提前储存蓄积的能量,先把供液口供给的液体进行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预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加热组件3后,被快速加热至沸腾。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经过出液组件6排出,或者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也可进行换热或者与其他液体进行综合后排出。而温度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的入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液体是否能够被加热至目标温度,若能够加热至目标温度,则保持当前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若不能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则可以采取减少采取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调节加热组件3的加热功率、或者调节预热组件2的蓄热功率或者预热能力等处理措施,以确保加热组件3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目前出液温度。该种方案,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2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2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在预热阶段,预热组件2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因此,液体处理系统加热的总功率即为加热组件3的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3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比如,对于家用桌面饮水机而言,其最高加热功率依据电器安规要求,需要限定在2300W以内,也即加热组件3的加热功率需要小于等于2300W。而在该功率下,由于电热效率及热能利用率的损耗,通常直饮水机等液体处理系统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足6.5g/s,从而导致了现有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出液时的液体流速较小,容易形成断流的现象。而本申请中,在将加热组件3的加热功率设置成2300W的时候,由于其加热前的液体是通过预热组件2进行预热的,故而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明显大于现有的6.5g/s,以此就提高了产品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桌面饮水机等产品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小,容易断流的问题。而进一步地,通过温度检测装置4对加热组件3加热前后的液温进行监控能够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此就能够确保出液温度不低于目标温度的同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单一加热组件3所提供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3的速率,这样就实现了产品的大流量出液控制,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预热组件2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非加热状态时进行蓄热。当然,在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时,若加热组件3所需的加热功率低于电器安规限定的功率,也可利用剩下的功率使预热组件2预热。
其中,本申请,预热组件2在出液之前是会提前蓄热的,其不同于分段加热,因为对于分段加热来说,在加热时,每个段都是在正常耗电的。比如,对于前后两段加热的装置而言,前段加热装置虽然也可以加热,但是其不是在出液之前提前蓄积热量,而是在出液时才开始将电能转换成热量。因此,分段加热的本质是将一个加热装置分成两个加热部分,其本质依旧是在出液时同时加热,而不是在出液时对液体进行预热。一般而言,本申请中的预热组件2可以理解为一个换热装置,其旨在出液时,将提前蓄存的热量换热给从供液口输送过来的液体,以实现对液体的预热。
其中,本申请中,液体处理系统处于加热状态和非加热状态,是以加热组件3、预热组件2是否出液,或者供液口是否供液进行界定的。也即加热状态还是非加热状态主要是看是否有液体需要被加热至沸腾。
进一步地,在实际过程中,为了使用户有一个好的体验,在液体处理系统的出液口处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比如一个储液体的容器等,把流量调控的液体存储在该容器中,也即等液体达到一定的量后再集中输出给用户,这样不管加热至沸腾的液体的流量的大小,从用户角度来看,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是一致的,是均匀出液体的,而不是一会流量大一会流量小的出液,也即这样可以确保在变流量加热过程中,均能保证用户在接液体时,接液体的速率基本一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时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3的出液时长或加热组件3距离上次出液的间隔时长。可根据时长检测装置来检测每次出液的时长,或者相邻两次的出液间隔时长,通过该时长检测可以确定单次出液时间,而出液时间会影响到预热组件2的预热能力,因为一般来说,随着出液时间的加长,其预热能力会逐渐下降,或者间隔时间过短也会导致预热能力下降。故而通过监测出液时长或者出液间隔时长可以预测预热组件2的预热能力,进而可以预测判断当前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设定的大流量出液,如果不满足则可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该种设置,考虑到了出液时长对预热组件2的预热影响,消除了因为长时间出液而导致的预热组件2的预热能力下降而导致的出液温度不足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在确保大流量出液时,确保了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5。流量调节装置5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2之间。控制器7与流量调节装置5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5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在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4对液体容器1液温的监控、以及对预热组件2的温度的监控而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装置5的流量来调节进入到加热组件3内的液量,以此就合理地控制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流量调节装置5可为液泵,而液泵的设置除了可以控制流量之外,还可以增大供液压力,避免因为液压不足而导致供液不足。
在另一实施例中,流量调节装置5包括流量调节阀(图中未示出),也即也可以不设置液泵,而设置流量调节阀等来调节经过的液量,以此也可以实现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7.3g/s,或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等于9g/s小于等于13g/s。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预热组件2的预热,使得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能够大于7.3g/s,也即本申请中,最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都是大于7.3g/s的。而相关技术中,即热式产品无法做到7.3g/s的出液速率,导致产品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较慢,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本申请中,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已经高于了相关技术中的同类产品的速率,以此提高了产品的速率,提高了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实现了大流量出液。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预热组件2在非加热状态时,会提前蓄热,直至蓄热到饱和后就进行保温。当然,如果产品前后两次的出液间隔较短,预热组件2可能没有蓄热到饱和就开始需要预热了。但总之,预热组件2只要在非加热状态时,都会直接进行蓄热,直到饱和后进行保温,以为后续的预热提前做好准备。其中,为了确保蓄热效率,预热组件2在非加热状态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也即以预热组件2能够允许的最大功率进行蓄热。同时,在加热状态时,如果加热组件3以非全功率加热,即根据安规设置的目标功率值还有剩余,则可控制预热组件2以剩余的功率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3和预热组件2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2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2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2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目标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热组件2包括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液体管路22。液体管路22设置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3之间,实现了供液口和加热组件3之间的连接。液体管路22用于将供液口输送过来的液体进行预热后输送给加热组件3。同时,预热组件2还包括蓄热部件24,其中,蓄热部件24具有一定的蓄热能力,能够将热量进行储存,以供后续使用。而蓄热部件24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与液体管路22内的液体进行换热,也即在需要出液体的时候,蓄热部件24内储存的热量传递给液体管路22内的液体中,以实现对液体的预热。同时,预热组件2还包括加热部件26。加热部件26用于加热蓄热部件24,以使蓄热部件24能够不断地储存热量。其中,加热部件26可以在不出液体的时候进行加热,以使蓄热部件24蓄热,也可以在加热状态时,基于功率分配以较小的功率进行加热,以便能够延长预热组件2的预热时间,以此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以使产品能够更长时间、大流量地连续供给沸腾的液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预热组件2包括保温部件28。保温部件28包裹在换热部件外,保温部件28用于对换热部件进行保温。通过设置保温部件28可以提高换热部件的保温效能,避免换热部件的热量损失,这样就可以降低维持换热部件的温度所需的功率,以此就降低了产品的能耗。同时,由于换热部件的保温效果较好,因此在同等蓄热能力的情况下,换热部件可以使用的时间更长,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连续出液时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加热部件26的形式可根据需要设置成不同的类似,比如,可具体为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中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最佳地,加热部件26为电阻丝,因为,电阻丝比较常见,故而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地,加热部件26设置在换热部件内部,也即加热部件26直接在换热部件内部进行加热,这样可以避免加热部件26的热量损失,提高加热部件26的加热效率。预热组件2为模块化结构。预热组件2能够拆卸地安装在供液口和加热组件3之间。也即预热组件2为选配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不需要预热时,可以将预热组件2拆卸下来,或者在出长时,就不组装预热组件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蓄热部件24内设置有蓄热介质,比如相变材料等。而加热部件26具体就是用于加热蓄热介质,以使蓄热介质储存热量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蓄热介质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而一般地,蓄热介质选择相变材料,因为相变材料的蓄热能力较好,且更好安装保存。当然,蓄热介质设置成导热油、水也是可以的。或者蓄热介质可以是多种介质的组合,比如不同的相变材料的组合,或者相变材料与导热油或水的组合。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蓄热部件24包括相变材料,液体管路22设置在相变材料内部,加热部件26设置在相变材料的一侧,此时,可以在相变材料的另一侧设置另一温度检测装置,以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该温度即为预热组件2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预热组件2的蓄热能力,以此可以结合该温度来进行产品的流量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液组件6。出液组件6与加热组件3连接,用于输出加热组件3加热后的液体。出液组件6为产品的出液嘴,用户使用时,可通过出液组件6进行接液。进一步地,出液组件6与加热组件3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也即加热组件3加热后的液体可以直接通过出液组件6排出,也可以通过换热装置等换热或者其他装置进行处理后再通过出液组件6排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液体容器1。通过设置液体容器1可以将液体提前储存,这样就不用外接水管等结构,使得产品的摆放位置更加灵活,以此更加符合桌面饮水机等的要求。当然,产品也可以不设置液体容器1,此时,液体处理系统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可以与外接液源连接,以将外接液源的液体输送给预热组件2。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3可以是即热式组件,也可以是非即热式组件,而即热式组件能够快速的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达到即热即饮的效果。而非即热式组件需要等待加热至沸腾后才能将液体输出,虽然不能达到即热即饮,但同样能使得输出的液体温度适合人饮用。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需要将加热组件3设置成即热的,或者非即热的。其中,即热式加热组件3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为即热式加热容器。更进一步地,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换热装置,设置在出液组件6和加热组件3之间,用于将加热组件3加热至沸腾的液体冷却至便于直饮的温度,以供用户饮用。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液体容器1、预热组件2、液泵、温度/流量监控器、加热组件3。同时,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监控器和温度检测装置4,温度检测装置4用于对加热组件3前或后的液温实施监控,流量监控器用于根据监测的温度来调控液体流量的大小,确保出液温度不低于目标温度的同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大于单一加热组件3所提供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一般的,若对加热组件3加热后的温度实施监控,则液温达到沸腾温度时,则保持流量或者加大流量;若液温没有达到沸腾温度(一般低于98℃)时,则降低流量,直至出液为沸腾温度时,保持流量。
其中,预热组件2,即一种热存储容器。其具体包含加热部件26、蓄热部件24、换热部件和保温部件28。蓄热部件24包含了蓄热腔体和蓄热介质。蓄热介质是具有在一定温度下快速吸收或释放大量热能的特性,可以将室温液体快速预热到一定温度,而自身温度波动不大,进而保证换热过程的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直到预热液温度与蓄热介质温度平衡为止。
蓄热介质为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而成的高蓄热密度材料;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在80℃-95℃之间,如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等。
其中换热部件为具有高换热面积的管路结构,确保液流经换热部件可以有效换热至预定温度。
其中,保温部件28包裹在整个蓄热、换热部件外部,减少热量环境中的耗散,同时,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对结构件产生老化、变形等影响。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3为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等加热方式。
进一步地,蓄热介质,相变材料降温模组具有在恒定温度下快速吸收大量热能的特性,可以将高温热液体的热量快速储存在相变材料组件中,而相变材料的温度不高于相变温度点,进而保证换热过程的持续进行,直到热液温度与相变材料温度平衡为止;相变材料为固液相变材料,相变温度在80-95℃之间,如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等。
进一步地,该液体处理系统可应用在非连续饮用液体系统之中,利用相变材料蓄热换热特性,将室温液体预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通过沸腾模组加热至沸腾,实现更大流量的沸腾饮液需求。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
根据该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能耗低,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2)选择的加热和预热方式安全无毒。
(3)选用的材料广泛易得,价格较低。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控制方法,用于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液体处理系统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该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S302,响应于出液指令,获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
S304,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供液口、预热组件、加热组件,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其中,液体处理系统可具体为桌面饮水机,进一步地为桌面直饮的饮水机,也即将液体烧开后直接输出,或者将液体烧开后调节成适合饮用后的温度输出的饮水机。具体而言,预热组件与供液口连接,其目的在于,在平时用户不用水等液体时,也即闲时非加热状态进行蓄积热量,然后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利用提前储存蓄积的能量,先把供液口供给的液体进行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而经过预热后的液体进入到加热组件进行正常的快速加热至沸腾。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经过出液组件排出,或者加热到沸腾后的液体也可进行换热或者与其他液体进行综合后排出。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入液口或出液口的温度。通过该温度可以确定液体是否能够被加热至目标温度,若能够加热至目标温度,则保持当前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若不能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则可以减少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等目前出液温度。该种方案,能够在闲时状态,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热量,并在用户用水等液体时,通过预热组件提前储存蓄积的热量对液体进行预热,而在预热阶段,预热组件对液体进行预热,并不需要消耗功率,因此,液体处理系统加热的总功率即为加热组件的功率,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功率下实现更高效率的加热,这样对于相同加热组件的功率而言,其便能够同时将更多的液体加热至沸腾,以此就可以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解决了现有方案中的家用桌面饮水机的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低,容易断流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在该些实施例中,提前限定加热组件加热前后的液温的所需值,如果其实际温度能够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如果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该所需值,则说明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此时,可以仅仅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也即该种方案,针对大流量出液体的产品而言,在优先确保大流量出液时,还能够及时对出液温度进行监控控制,始终确保出液温度不会低于所需的目标温度,这样就避免了因为大流量出液而导致的出液温度不足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具体包括: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同时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或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同时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功率上限值。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组件前后的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设定的预设目标温度,也即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时,如果通过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能够使温度满足相关要求的话,可以先保持出液速度不变,也即尽量先不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而是通过功率调节等方式来确保能够达到目标出液要求。而在单独通过其他方式不能够满足目标出液要求时,可进一步考虑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而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大流量出液。当然,也可以直接先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减小一定值后,在进行功率分配调节。但不管如何调节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的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预热组件的功率总和均需要小于等于功率上限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至功率上限值,并减小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至0后,判断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是否小于目标温度;在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时,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加热组件前后的实际温度没有超过设定的预设目标温度,也即液体处理系统不能够满足当前设置的大流量出液要求时,直接将加热组件的功率调节到最大,并将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调节为0,即直接判断将所有的功率都用来加热时,能否满足出液温度要求,如果不能,则必须要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如果能,则不用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此时,可通过合理调节预热组件和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来满足出液温度要求。也即该种方案,也是优先调节功率,然后才考虑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此也尽量的确保了大流量出液。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检测到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等于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后,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调节至速率最小值,并将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调节至功率上限值。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等于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后,也即说明预热组件基本没有起到预热的作用,此时基本实现不了大流量出液,故而为了确保出液温度要求,不再考虑大流量出液,而是直接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调节至最小,加热组件的功率调节至最大。也即在预热组件基本没有起到预热的作用时,不再逐步去增大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逐步减小流速,而是一步到位直接将功率设置成最大,流速设置成最小,一次就简化了控制逻辑,使得控制流程更加高效。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检测到预设条件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条件: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功率;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第二功率;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或者在第三时长内的出液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检测到距离上次最大量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小于第四时长;第五时长内,出液间隔的时长和小于第二预设值。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设定大流量出液体的前提下,为了满足目标出液要求,可以选择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或者调节功率。但在一些情况下,是优先要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否则很难满足目标出液要求。比如在监测到以下情况下,就需要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1、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已经工作了较长的时间,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已经较低,故而可以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2、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功率和/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第二功率。第一功率、第二功率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分配的功率本身就较低,预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加热组件所分配的功率较大,故而功率调节的范围已经有限,单纯通过功率的重新分配,无法满足出液温度要求,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3、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第一温度为根据需要提前设置好的值。出现该条件说明,预热组件的预热效能已经比较低了,预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出液温度要求。
4、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或检测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出现该条件都能说明热组件处于馈能状态,故而可直接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出液温度要求。
5、检测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和/或检测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蓄热功率为0说明已经没有在蓄热了,而此时,如果还检测到预热组件的工作时长已经大于第二时长,或者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则进一步表明预热组件预热能力严重不足,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6、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或者在第三时长内的出液量大于第一预设值。连续出液时长过长,或者在规定时间内出液量一直较大都说明,系统已经工作了较长时间,故而可以认定预热组件的蓄热已经被大量消耗,其预热能力已经下降,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7、检测到距离上次最大量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小于第四时长。该条件表明,距离上次大量出液体的时长间隔较短,可以预判在短时间内,预热组件还无法充分蓄热,故而预热组件满足不了大流量出液,故而必须要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8、第五时长内,出液间隔的时长和小于第二预设值。该条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出液间隔的总和比较短,因此,供预热组件进行蓄热的时间比较短,故而预热组件蓄热不充分,故而可以降低流速,确保能够将液体加热至所需的目标温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方法包括:
S402,获取加热组件加热前或加热后的温度。
S404,判断获取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目标温度,若大于,则转S406,若小于,则转S408,若等于,则转S410。
S406,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S408,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S410,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在该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功率是有限制的,在加热功率确定以后,若发现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度过低,比如低于预设目标温度,则说明加热组件无法将液体加热到预计的目标温度,比如加热不到沸腾。此时,则可以减小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确保所有的液体都能够被加热至沸腾。反之,若发现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度大于等于预设目标温度,则说明加热组件能够将液体加热到预计的目标温度,比如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温度。此时,则可以增加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以实现大流量出液,或者保持当前流量不变。该种方案,通过监测的加热组件前或后的温一方面能够确保加热后的液体都能够达到目标温度,避免目标温度等受到室温等影响而出现波动,另一方面,该种设置,也能够在室内等温度较高时,提高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实现大流量出液。
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加热组件的出液口的温度时,预设目标温度为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沸腾温度。也即如果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加热组件的后边,即检测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的温度。此时,预设目标温度即为实际需要的出液目标温度,一般为沸腾温度,这样就可以确保加热组件能够将液都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供液口的供液量,以控制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在该些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供液口和预热组件之间。控制器与流量调节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流量调节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在通过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对液体容器的液温的监控、以及对预热组件的温度的监控而对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进行合理控制时,可以通过控制流量调节装置的流量来调节供液量,从而调节进入到加热组件内的液量,以此就合理地控制了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如图5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500,判断液体处理系统是否接收到出液指令,若是转S504,若否转S502。
S502,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第一蓄热功率进行快速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第二蓄热功率进行保温,第二蓄热功率小于第一蓄热功率。
S504,响应于出液指令,通过供液口向预热组件供液。
S506,通过预热组件对经过预热组件的液体进行预热。
S508,获取加热组件加热前或加热后的温度。
S510,判断获取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目标温度,若大于,则转S512,若小于,则转S514,若等于,则转S516。
S512,增大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S514,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S516,保持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状态,控制方法包括:在加热状态,获取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在W2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时,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控制预热组件以P-W2的功率W1进行蓄热。
在该些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状态。而在加热状态时,可先计算出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然后判断加热功率与目标功率值的关系。若加热功率的值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则控制加热组件以计算出的功率进行加热,同时,控制预热组件以P-W2的功率W1进行蓄热。目标功率值一般根据电器用电规定设置,比如2300W。该种方案,通过计算出加热组件将液体加热至目前出液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可以判断产品现在的耗电功率相对最大功率,也即目标功率P是否有剩余,若有剩余的,则可控制,预热组件以剩余的功率进行蓄热,也即此时,加热组件和预热组件都处于消耗功率的状态,两者加一起的功率消耗小于等于安规要求的值,比如,目标功率值。而该种设置,由于在正常加热状态时,预热组件也处于加热状态,故而预热组件可以边对液体进行预热,边使自身进行蓄热,这样就可延长预热组件的预热能力,使其能够更长时间的连续输出目标温度的液体,以此实现了大流量长时间出液。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非加热状态,控制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保温功率进行保温,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的功率大于保温功率。
在该些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也即用户没有接液时的闲时状态。在该状态时,预热组件以其自身设置的最大功率进行全功率(第一蓄热功率)加热,以便能够快速蓄积满热量。而在蓄积满热量以后,可以降功率工作(第二蓄热功率),以进行保温。这样就能够确保预热组件能够长期处于储存满热量的状态,以此可以确保在用户需要用水等液体时,预热组件能够及时对液体进行预热至所需的温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液体处理系统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基于大气压调节目标温度。
在该些实施例中,考虑到产品销售到不同地区时,当地的大气压不一致,而建议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很多都需要确保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温度,故而,可以在产品上设置有一个大气压检测装置,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到大气压,然后便可根据实际的大气压来设置目标温度。而目标温度的调节可以是用户手动调节,也可以是产品自动调节。该种设置考虑到了不同的大气压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不一样,消除了大气压造成的目标温度与沸腾温度不一致的情况。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0,用于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控制装置800包括:获取单元802,获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控制单元804,用于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该控制装置还用于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0,包括存储器808和处理器806,存储器808存储可在处理器806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6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0或者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由于该液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0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因此,该液体处理系统具有上述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800或者上述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在此不再赘述。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方面,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以上仅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防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液口;
预热组件,与所述供液口连接,用于蓄积热量,并通过蓄集的所述热量对来自所述供液口的液体进行预热;
加热组件,与所述预热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液体进行再次加热;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组件的入液口和/或出液口的温度;
控制器,用于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和所述加热组件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时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时长或所述加热组件距离上次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和/或
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供液口和所述预热组件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连接,用于通过调节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工作,以调节所述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在非加热状态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直至蓄热饱和,和/或在所述加热组件以非全功率加热时进行蓄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组件包括:
换热部件,包括:
液体管路,连接在所述供液口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
蓄热部件,用于与所述液体管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
加热部件,用于加热所述蓄热部件,使所述蓄热部件蓄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组件包括:保温部件,包裹在所述换热部件外,用于对所述换热部件进行保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厚膜、电阻丝、陶瓷加热片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蓄热部件内设置有蓄热介质,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所述蓄热介质;和/或
所述蓄热部件包括用于蓄热的相变材料,所述液体管路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内部,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相变材料的一侧,以加热所述相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介质包括导热油、水或者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液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用于输出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液体;和/或
液体容器,用于容纳液体,与所述供液口连通。
9.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降低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具体包括:
保持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同时增大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或
减小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同时增大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和/或减小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
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功率上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增大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至功率上限值,并减小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至0后,判断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
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时,减小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预热后的温度等于所述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后,将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调节至速率最小值,并将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调节至功率上限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检测到预设条件时,降低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任一条件: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等于第一时长;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等于第一功率;
检测到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等于第二功率;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或检测到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二功率,且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一时长,或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一温度;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时长大于第二时长;
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为0,且检测到所述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小于第二温度;
检测到连续出液时长或者在第三时长内的出液量大于第一预设值;
检测到距离上次最大量出液体的间隔时长小于第四时长;
第五时长内,出液间隔的时长和小于第二预设值。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液体经过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目标温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大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时,增大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直至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和/或
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等于所述预设目标温度时,保持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不变。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口的温度时,所述预设目标温度为所述目标温度,所述目标温度为沸腾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处理系统包括加热状态,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热状态,在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小于等于目标功率值的情况下,计算出所述目标功率值与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的功率差值,控制所述预热组件以所述功率差值进行蓄热。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处理系统包括非加热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非加热状态,控制所述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并在蓄热完成后以保温功率进行保温,所述预热组件以全功率进行蓄热的功率大于所述保温功率。
19.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温度小于预设目标温度时,调节液体经过所述加热组件的速率、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所述预热组件的蓄热功率中的一个或多个,直至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液温度大于等于目标温度。
20.一种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2.一种液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液体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和/或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读存储介质。
CN202210862177.7A 2022-07-20 2022-07-20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461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2177.7A CN117461999A (zh) 2022-07-20 2022-07-20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2177.7A CN117461999A (zh) 2022-07-20 2022-07-20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61999A true CN117461999A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27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2177.7A Pending CN117461999A (zh) 2022-07-20 2022-07-20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619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84514C2 (ru) Энергосберегающая кофемашина
WO2001050073A3 (en) Hot water heater stacking reduction control
CN101669763B (zh) 一种即热式电水壶及其控制方法
US7945146B2 (en) Tankless hot water heater with power modulation
WO2008068500A1 (en) Ablutionary installations
AU2008202833A1 (en) Dual heater appliance such as a coffee machine
CN109480620A (zh) 一种电开水瓶的控制方法
PT2915467T (pt) Unidade de preparação de fluido quente para uma máquina de café totalmente automática
US20110058796A1 (en) Water heater arrangement
AU2018200746A1 (en) A boiling water hea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heating water in same
CN112842073A (zh)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91526B (zh) 即时沸腾热水系统
CN117461999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61998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62002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62003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81510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7462006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210860042U (zh) 一种小型即热龙头
CN117462004A (zh) 液体处理系统和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US20090188660A1 (en) Heating apparatus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for the care of laundry item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heating apparatus
CN112790585A (zh) 用电池使加热器产生稳定蒸汽或恒温液体的动态补偿系统
NO841666L (no) Fremgangsmaate og innretning for oppvarming av en vaeske
CN110623538A (zh) 饮水机
CN210374040U (zh) 即热式热水器及其储水式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