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2073A -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42073A CN112842073A CN201911187634.1A CN201911187634A CN112842073A CN 112842073 A CN112842073 A CN 112842073A CN 201911187634 A CN201911187634 A CN 201911187634A CN 112842073 A CN112842073 A CN 112842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water
- heating
- water outlet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液体加热器具包括:水路系统,对于水路系统,其换热装置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换热,其加热装置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与第一介质通道连通,第二介质通道与排水口及出水口相连,其流动参数调节件适于调节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测温系统,与水路系统相连,并对水路系统测温;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测温系统、加热装置及流动参数调节件相连,并根据测温系统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本液体加热器具,兼顾出水温度需求和食用安全需求,且出水温度稳定性和准确性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具、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即热水瓶(壶)等液体加热器具,是通过加热装置实现快速加热部分水,以满足用户快速得到热水的一种加热工具。现有的即热水瓶(壶)等液体加热器具,一般有多种档位,大部份液体加热器具在非沸腾档都只是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这种情况下,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不易被杀死,无法为用户提供温度合适且食用安全的温开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具。
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
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
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包括: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具有出水口、换热装置、流动参数调节件及加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换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与所述排水口及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适于调节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测温系统,与所述水路系统相连,并对所述水路系统测温;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测温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相连,并根据所述测温系统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加热装置加热后排出的水可先经换热装置换热处理后再沿出水口排出液体加热器具以供用户使用,其中,通过换热装置换热处理,使得液体加热器具可以提供不同温度档位的水,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出水需求,且相比于在非沸腾挡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以提供多档位温度出水的相关技术而言,本设计采用利用加热后再换热降温的结构,杀菌效果更好,实现兼顾用户的出水温度需求和食用安全需求,且换热装置的第一介质通道内换热升温后的水可供入加热装置,实现了产品的热量回收,提升产品的运行能效。且本结构中,设有测温系统对水路系统测温,并使得控制装置根据水路系统温度情况及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形成水路系统温控调节,可以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另外,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一测温元件,所述第一测温元件检测所述进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一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本方案中,由于加热装置吸收到的可能是来自于第一介质通道经过换热后的水,温度比较高且实时变化,通过设置第一测温元件检测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水温,并据此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这样,可使得加热装置的供热量与受热能量需求之间的相适性更好,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并且使得换热装置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二测温元件,所述第二测温元件检测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本方案中,由于加热装置吸收到的可能是来自于第一介质通道经过换热后的水,温度比较高且实时变化,通过设置第二测温元件检测加热装置的排水口的水温,并据此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这样,可使得加热装置的供热量与受热能量需求之间的相适性更好,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并且使换热装置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输出端,以获取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预设温度阈值,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和/或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输出端,以获取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沸腾温度,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沸腾温度,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升高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可以理解,比较器具有两个输入端,比较器用于对来自两个输入端的信号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进行输出。
在本方案中,第一比较器将来自于第二测温元件的排水口处的温度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第一比较器发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增大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调低进水口的流速,使得加热装置排出的液体的温度相应升高,更好地满足杀菌需求,提升食用安全性;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第一比较器不进行信号输出以使得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也可设计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调高进水口的流速。
第二比较器将来自于第二测温元件的排水口处的温度与沸腾温度进行比较,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长期在沸腾温度及以上时,第二比较器发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减小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调高进水口的流速,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产品节能减排;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第二比较器不进行信号输出以使得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也可设计第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升高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调低进水口的流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和/或所述沸腾温度为90℃~100℃。
在本方案中,设置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可以使得加热装置内的水温大致在90℃~100℃,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提升食用安全性。
设置沸腾温度为90℃~100℃,可以满足多种海拔需求,结合产品使用环境更精确地对产品调控,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产品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三测温元件,所述第三测温元件检测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本方案中,检测出水口温度,并据此调节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量、流速等参数,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且该结构可同时保证出水口出水流量满足需求并且使得出水流量更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指令接收元件,配置为获取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指令接收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的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及来自于所述指令接收元件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速。
在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根据出水口处的温度及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速。例如,当出水口处的温度低于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则降低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速,这样,第二介质通道内的降温速率相应减小,出水口处的温度可以快速地上升到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当出水口处的温度高于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则升高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速,这样,第二介质通道内的降温速率相应增大,出水口处的温度可以快速地下降到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和精准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温系统包括:第四测温元件,所述第四测温元件检测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四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四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本方案中,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水温会影响出水口的出水温度,通过对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进行检测,并据此调用不同的第一介质通道水流控制程序,可更好地保证出水口的出水温度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第五测温元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五测温元件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环境温度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五测温元件检测环境温度并向控制装置反馈,这样,控制装置可以基于环境温度预判向空气中传递的热量,以结合环境散热速率更准确地判断和校准水路系统的各个测温点的测量精度,从而使得水路系统的温控调节更加精准,并且可更准确地预判出水口处的出水温度,使得实际出水温度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目标需求温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包括:第一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第一泵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和/或第二泵,所述第二泵与所述进水口相连,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第二泵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一泵和/或第二泵,实现了对水路系统内液体驱动,满足水路系统的驱动力需求,且控制装置通过对第一泵和/或第二泵控制,可以实现对第一介质通道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和/或对加热装置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更好地控制,这样可更精确地控制换热装置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出水口的出水温度,并且也使得加热装置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可更好地适配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使得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对出水口的出水温度的调控更精确,同时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具有配水盒;其中,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的第一泵与所述配水盒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配水盒之间流动;和/或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的第二泵与所述配水盒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自所述配水盒向所述进水口流动。
在本方案中,设置配水盒对水流中转和分配,可以实现水路系统内进行更好地水流分配,更合理、有序地对冷、热水进行调节控制,良好地实现水路系统内各个位置的水温分配和流量调控,既保证了出水口出水温度更精确,也使得产品热量回收效果更好,产品更加节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水路系统测温;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对水路系统测温,并使得控制装置根据水路系统温度情况及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形成水路系统温控调节,可以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可以利于提升即热式液体加热产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至少根据所述进水口处的温度生成功率参数和第一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至所述功率参数,以及控制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至所述第一流量参数。
在本方案中,检测加热装置的进水口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关系,结合出水口的出水温度需求和/或杀菌温度需求,并根据加热装置的进水温度,可以大致预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以使得加热装置的加热负载与能量输出大致匹配,从而保证加热装置工作高效性,且可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并且使得出水口温度可快速到达出水口的出水温度需求附近,这样,出水口出水即时性更好,且出水口出水温度稳定性也更好,并且也使得产品的换热装置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若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在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之外,调节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使得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在本方案中,检测排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排水口处的温度进行反馈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可以更加精确地将排水口处的温度调节到目标排水温度区间内,这样可以使得出水口处出水温度更加精确,也使得产品的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并且更利于保证换热装置换热高效性和精确性。
例如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目标排水温度区间,可以适当增大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调低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或流速),使得排水口处的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从而满足落入目标排水温度区间;或如,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目标排水温度区间,可以适当减小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或流速),使得排水口处的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从而满足落入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若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在本方案中,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增大和/或调低进水口的流速或流量,使得加热装置排出的液体的温度相应升高,更好地满足杀菌需求,提升食用安全性;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可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也可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调高进水口的流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若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沸腾温度,则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预设时长时间范围内检测到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沸腾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减小和/或调高进水口的流速,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产品节能减排;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可使得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也可设计使得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升高和/或调低进水口的流速。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和/或所述沸腾温度为90℃~100℃。
在本方案中,设置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可以使得加热装置内的水温大致在90℃~100℃,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提升食用安全性。
设置沸腾温度为90℃~100℃,可以满足多种海拔需求,结合产品使用环境更精确地对产品调控,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产品节能减排。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若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进水口的温度呈升高趋势,则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若第二预设时长时间范围内检测到进水口的温度呈升高趋势,或者说检测到进水口的温度持续升高,通过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进水口处的流量,这样更及时地控制加热装置出水温度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加热装置出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的问题,这样,出水口温度相应更稳定和精确,防止产品温控调节失真的问题,更利于出水口温度调节精准,且这样一来,换热装置的换热负荷及温度波动性也更小,更利于维持换热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出水口处的温度;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则调高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出水温度,则调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在本方案中,检测出水口温度,并据此调节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量、流速等参数,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且该结构可同时保证出水口出水流量满足需求并且使得出水流量更稳定。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根据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和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生成第二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
在本方案中,设置检测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并据此调节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其中,通过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可以更精准地预估第一介质通道的水流量负荷,如此,根据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控制第一介质通道的水流量可使得换热装置的热量输入和输出之间匹配性更好,这样可使得产品出水初期即可获得较高精度的出水温度,即热出水效果更好,且出水口温度波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出水口水温的稳定性也更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环境温度;根据所述环境温度生成第一补偿参数和/或第二补偿参数;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补偿参数,和/或控制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补偿参数。
在本方案中,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对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的液体流动参数进行补偿,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温度因素导致的出水温度误差,提升出水温度精准性。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通过执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从而具有上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从而具有上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结构器具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6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测温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7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结构器具部分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8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结构器具部分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9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测温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0是发明一个实施例测温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水路系统,110出水部件,111出水口,112出汽管,113进口,114腔体,120换热装置,121第一介质通道,122第二介质通道,130流动参数调节件,131第一泵,132第二泵,140加热装置,141进水口,142排水口,143加热腔,144加热件,145沸腾室,150水箱组件,160底盖组件,161配水盒,200电源板组件,300控制装置,310第一比较器,320第二比较器,331处理器,332存储器,400外壳组件,410出水头,500测温系统,510第一测温元件,520第二测温元件,530第三测温元件,540第四测温元件,600第五测温元件,70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发明,但是,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如图5所示,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包括:水路系统100、测温系统500和控制装置300。
具体地,如图5所示,水路系统100具有出水口111、换热装置120、流动参数调节件130及加热装置140;换热装置120具有第一介质通道121和第二介质通道122,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换热;加热装置140具有进水口141和排水口142,进水口141与第一介质通道121连通,第二介质通道122与排水口142及出水口111相连;流动参数调节件130适于调节水路系统100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在水路系统100的一个工况下,加热装置140对水加热,加热装置140加热后的水经由排水口142排入第二介质通道122,并在流经第二介质通道122后沿出水口111排出以供用户使用。其中,由于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换热,加热装置140加热后排出的水在流经第二介质通道122的过程中,可以与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物质换热,这样可以实现加热装置140加热后的水在沿出水口111排出之前得到有效降温,使得液体加热器具可以提供不同温度档位的水,满足用户的不同温度出水需求。且本结构中可使加热装置140对水加热至一定温度,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满足食用安全需求。这相比于在非沸腾挡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以提供多档位温度出水的相关技术而言,在满足用户不同温度档位的水温需求的同时,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实现兼顾用户的出水温度需求和食用安全需求,且换热装置120的第一介质通道121内换热升温后的水可供入加热装置140,实现了产品的热量回收,提升产品的运行能效。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测温系统500与水路系统100相连,并对水路系统100测温;控制装置300可为芯片、电路板等,控制装置300可具体为微处理器,其中,控制装置300与测温系统500、加热装置140及流动参数调节件130相连,且控制装置300适于根据测温系统500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100内的液体流动参数。这样可形成水路系统温控调节,可以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测温系统500包括第一测温元件510,第一测温元件510检测进水口141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控制装置300与第一测温元件510相连,控制装置300至少根据来自于第一测温元件510的信号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其中,由于加热装置140吸收到的可能是来自于第一介质通道121经过换热后的水,温度比较高且实时变化,通过设置第一测温元件510检测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处的水温,并据此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这样,可使得加热装置140的供热量与受热能量需求之间的相适性更好,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140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140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并且使得换热装置120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举例而言,第一测温元件510设置在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处,并部分探入进水口141内以检测进水口141内的水温,或位于进水口141外通过检测进水口141的管温,以基于进水口141的管温反映进水口141内的水温。这样,通过基于进水口141的水温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控,从而更好地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举例而言,可以在水路系统100中的加热装置140的上游位置设置泵(具体可参照附图10中的第二泵132进行理解)或阀,具体例如,设置泵或阀与进水口141相连,或者经由管道将泵或阀与进水口141居中连接。控制装置300通过调节泵的工作参数(如流量、转速、频率等)或阀的开度加以控制进水口141处的流量、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且通过将泵或阀设置在进水口141的上游位置,这样,加热装置140加热后的高温水不会经过该泵或阀,从而更好地保障泵或阀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求也可将泵或阀设置在水路系统100中的加热装置140的下游侧,同样可以起到调节进水口141处的流量、流速等液体流动参数的目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测温系统500包括第二测温元件520,第二测温元件520检测排水口142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控制装置300与第二测温元件520相连,控制装置300至少根据来自于第二测温元件520的信号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其中,由于加热装置140吸收到的可能是来自于第一介质通道121经过换热后的水,温度比较高且实时变化,通过设置第二测温元件520检测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的水温,并据此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这样,可使得加热装置140的供热量与受热能量需求之间的相适性更好,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140对液体的杀菌效果,例如,更好地保证加热装置140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提升食用安全性,并且使换热装置120内的换热效率更精准,从而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举例而言,第二测温元件520设置在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处,并部分探入排水口142内以检测排水口142内的水温,或位于排水口142外通过检测排水口142的管温,以基于排水口142的管温反映排水口142内的水温。这样,通过基于排水口142的水温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控,从而更好地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300设有第一比较器310,第一比较器310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第二测温元件520的输出端,以获取排水口142处的温度,第一比较器310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预设温度阈值,排水口142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第一比较器310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增大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进水口141处的流速。
具体例如,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低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第一比较器310发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增大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130调低进水口141的流速,使得加热装置140排出的液体的温度相应升高,更好地满足杀菌需求,提升食用安全性;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第一比较器310不进行信号输出以使得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141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也可设计第一比较器310的输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降低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130调高进水口141的流速。
其中,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更进一步地,对适于在海拔低于1000米位置使用的产品,进一步设置预设温度阈值为95℃~100℃。这样可使得产品的杀菌效果更有保障。
可以理解,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待加热液体(如水)的沸腾温度,也可以略低于沸腾温度。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预设温度阈值的具体数值并不受上述举例说明的90℃~100℃及95℃~100℃的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杀菌需求对预设温度阈值的具体数值灵活的调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300设有第二比较器320,第二比较器320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第二测温元件520的输出端,以获取排水口142处的温度,第二比较器320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沸腾温度,排水口142处的温度大于等于沸腾温度,第二比较器320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降低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和/或升高进水口141处的流速。
具体例如,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长期在沸腾温度(例如100℃)及以上时,第二比较器320发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减小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130调高进水口141的流速,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产品节能减排;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第二比较器320不进行信号输出以使得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维持在当下和/或使得进水口141的流速维持在当下,当然,当排水口142处的温度低于沸腾温度,也可设计第二比较器320的输出信号触发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升高和/或触发流动参数调节件130调低进水口141的流速。
例如,沸腾温度为90℃~100℃。这样可使得产品的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沸腾温度的具体数值并不受上述举例说明的90℃~100℃的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环境气压及具体的沸腾温度要求可以对上述的沸腾温度的具体数值灵活的调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测温系统500包括第三测温元件530,第三测温元件530检测出水口111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控制装置300与第三测温元件530相连,控制装置300至少根据来自于第三测温元件530的信号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等)。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111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
举例而言,第三测温元件530设置在出水口111处,并部分探入出水口111内以检测出水口111内的水温,或位于出水口111外通过检测出水口111的管温,以基于出水口111的管温反映出水口111内的水温。这样,通过基于出水口111的水温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控,从而更好地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指令接收元件,配置为获取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控制装置300与指令接收元件相连,控制装置300至少根据来自于第三测温元件530的出水口111处的温度及来自于指令接收元件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速。
具体例如,当出水口111处的温度低于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则降低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速,这样,第二介质通道122内的降温速率相应减小,出水口111处的温度可以快速地上升到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当出水口111处的温度高于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则升高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速,这样,第二介质通道122内的降温速率相应增大,出水口111处的温度可以快速地下降到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指示的温度。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和精准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111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
更详细地,指令接收元件例如为信号接口,并适于接收来自于液体加热器具操作面板或来自于终端设备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
更详细地,可以在水路系统100中的第一介质通道121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设置泵(具体可参照附图10中的第一泵131进行理解)或阀,例如,设置泵或阀与第一介质通道121相连,或者经由管道将泵或阀与第一介质通道121居中连接;具体例如,设置泵或阀与第一介质通道121串联,或者,设置阀与第一介质通道121并列形成对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流量或流速的旁通调节。这样,控制装置300通过调节泵的工作参数(如流量、转速、频率等)或阀的开度加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处的流速,可实现控制装置300对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流速的调节目的。
在某些实施例中,测温系统500包括第四测温元件540,第四测温元件540检测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控制装置300与第四测温元件540相连,控制装置300至少根据来自于第四测温元件540的信号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流动参数。
举例而言,第四测温元件540设置在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端位置,并部分探入第一介质通道121内以检测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水温,或位于第一介质通道121外通过检测第一介质通道121的管温,以基于第一介质通道121的管温反映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水温。这样,通过基于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水温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例如流量、流速、流体温度等),可以实现更加准确的温控,从而更好地实现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精准和稳定。
例如,根据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处的温度与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可以计算得到换热装置120的换热负荷量,本方案通过检测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并根据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调节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量、流速、流体温度等参数,可以相应控制换热装置120的换热能力达到所需的换热负荷量,从而实现控制出水口111温度满足目标水温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要求,并且使得出水口111温度可以保持良好地稳定性,且这样也利于换热装置120维持高能效运行,从而提升产品的能效。
举例而言,水路系统100内在第一介质通道121的上游位置或下游位置可以设置泵(具体可参照附图10中的第一泵131进行理解)或阀门,通过控制泵的工作参数(如流量、转速、频率等)或阀门的开度加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速、流量,可实现控制装置300对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流速、流量的调节目的。如,在一定的换热负荷量下,当检测到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偏低,可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量减小或流速减小,从而使得换热供给情况与换热负荷量之间的相适性更好,实现控制出水口111温度满足客户所需,并使得出水口111温度稳定。在一定的换热负荷量下,当检测到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偏高,可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量增大或流速增大或切换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来源以降低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从而使得换热供给量与换热负荷量之间的相适性更好,实现控制出水口111温度满足客户所需,并使得出水口111温度稳定。且通过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流量、流速等与换热负荷量适配性更好,使得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之间可以维持高效地换热,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产品的驱动力需求,实现产品节能减排,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之间的换热面积需求,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第五测温元件600,第五测温元件600与控制装置300相连,第五测温元件600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环境温度反馈给控制装置300。这样,控制装置300可以基于环境温度预判向空气中传递的热量,以结合环境散热速率更准确地判断和校准水路系统100的各个测温点的测量精度,从而使得水路系统100的温控调节更加精准,并且可更准确地预判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温度,使得实际出水温度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目标需求温度。
例如,当目标出水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且温差较大时,考虑温差带来的对于出水温度的精确性影响,可以略提升出水温度,例如,将出水温度提升0.1℃~1℃,使得用户实际接取到的热水的温度与目标出水温度之间温差更小。
再如,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环境温度可以预判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至出水口111这一过程中的散热量,从而更精确地预判换热装置120的换热负荷,实现换热装置120对热水更精确地散热降温。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流动参数调节件130包括第一泵131。第一泵131与第一介质通道121相连,并与控制装置300无线或有线地电连接,控制装置300调节第一泵131的运行参数以控制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利用第一泵131实现对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调节,这样可更精确地控制换热装置120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并且也使得加热装置140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可更好地适配加热装置140的加热效率,使得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对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的调控更精确,同时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流动参数调节件130包括第二泵132。第二泵132与进水口141相连,并与控制装置300无线或有线地电连接,控制装置300调节第二泵132的运行参数以控制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利用第二泵132对进水口141处的液体流动参数调节,这样可更精确地控制换热装置120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并且也使得加热装置140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可更好地适配加热装置140的加热效率,使得杀菌效果更有保障,对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的调控更精确,同时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水路系统还具有配水盒161;其中,流动参数调节件130的第一泵131与配水盒161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在第一介质通道121与配水盒161之间流动。这样,第一泵131可以提供驱动力以驱动液体在配水盒161与第一介质通道121之间流通,这样,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之间形成强制换热,换热效率更高,且换热量的可控性更好,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出水口111的水温和温度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水路系统还具有配水盒161;其中,流动参数调节件130的第二泵132与配水盒161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自配水盒161向进水口141流动。这样,第二泵132可以提供驱动力以驱动液体在配水盒161与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之间流通,可使得加热装置140的进水流量、进水流速可更好地适配加热装置140的加热效率,使得杀菌效果更有保障,且利用液压驱动作用,可满足水路系统100中的驱动力需求和流量调节需求,进一步实现调控第二介质通道122内的流量和流速,从而更好地保证出水口111处的出水效率需求,且更精确地控制出水口111的水温和温度稳定性。
且其中,水路系统100利用配水盒161对水流中转和分配,可以实现水路系统100内进行更好地水流分配,更合理、有序地对冷、热水进行调节控制,良好地实现水路系统100内各个位置的水温分配和流量调控,既保证了出水口111出水温度更精确,也使得产品热量回收效果更好,产品更加节能。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水路系统100具有配水盒161和水箱组件150。配水盒161起到接口之间导通和水流分配的作用。例如,配水盒161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接口与第一泵131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泵132连通,第三接口与水箱组件150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一介质通道121连通。其中,在配水盒16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导通第一泵131与水箱组件150,第二腔室导通第二泵132与第一介质通道121。其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自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可形成导通,例如,通过单向阀或具有一定位置高度的通孔/通道实现。这不仅实现了水箱组件150可向加热装置140供水,且实现了第一介质通道121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相连(也即第一介质通道121与加热装置140之间经由配水盒161实现的居中连接),使得第一介质通道121排出的水可进入加热装置140被加热,从而实现热量回收,提升产品的节能性;另外,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自第二腔室向第一腔室截止,这样,第二腔室内的热水不会回到第一腔室中,减少了产品的热量损失,提升产品的节能性。
在产品的一种工况下,水箱组件150提供的水进入第一腔室,第一泵131工作驱动第一腔室内的水进入第一介质通道121,并自第一介质通道121排出后回到配水盒161的第二腔室。第二泵132工作驱动第二腔室内的水进入加热装置140。其中,由于自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可形成导通,这样,自第二腔室输入加热装置140的水可能为水箱组件150提供的水,也可能为第一介质通道121排出的水,也可能为水箱组件150提供的水与第一介质通道121排出的水的集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测温元件510、第二测温元件520、第三测温元件530、第四测温元件540和第五测温元件600为温度传感器。如第一测温元件510、第二测温元件520、第三测温元件530、第四测温元件540和第五测温元件600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例如即热水壶(瓶)。即热水壶(瓶)内形成有水路系统100,水路系统100上连接有测温系统500,测温系统500用于实时感测水路系统100内水的温度,并使芯片(即控制装置300,也可称之为控制板)控制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或水泵(即流动参数调节件130)的流速,以达到控制水温的效果。
更具体地,即热水壶(瓶)更具体为带冷却模块(即换热装置120)的即热水瓶。即热水壶(瓶)还具有可将水快速加热的加热装置140、水泵、适于存水的水箱组件150、电路板组件(如包括电源板组件200与控制板)、输水管路及出水管路,输水管路设置在加热装置140的上游侧,出水管路设置在加热装置140的下游侧。在出水管路上串接有一个冷却模块(即换热装置120)。在水路系统100上还设有多个测温元件。
更具体地,如图10所示,加热装置140具有加热腔143、供加热腔143进水的进水口141和供加热腔143排水的排水口142,加热腔143内设有加热件144,控制装置300与加热件144相连并控制加热件144的功率实现对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其中,进水口141处设置有第一测温元件510,排水口142处设有第二测温元件520,第一测温元件510检测加热装置140的进水温度t1,第二测温元件520检测加热装置140的出水温度t2。
如图4和图10所示,冷却模块具有第一介质通道121和第二介质通道122。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口经由第一泵131与配水盒161连通。第一介质通道121的出口经由配水盒161及第二泵132与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连通。由于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进水是吸收到第一介质通道121的排出水,温度比较高且实时变化,又因为需要保证加热装置140加热后的水是沸腾的,因此设置第一测温元件510对进水口141位置实时测温,并控制第二泵132或加热功率可以达到出水温度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二测温元件520所检测的t2的目标温度T2是90℃~100℃,一般在海拔低于1000米时,目标温度T2进一步为95℃~100℃。当t2小于目标温度T2时,通过增大加热功率或降低第二泵132的流速来提高t2的温度。当t2长期在100℃时,通过减小加热功率或加大第二泵132流速来降低t2的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测温系统500还包括第三测温元件530,第三测温元件530设于出水口111处,用于感测出水口111的实际出水的温度t3,t3的目标温度T3为用户选择的温度档。当t3未达到目标温度T3时,通过控制第一泵131以调节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速来调整t3的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测温系统500还包括第四测温元件540,第四测温元件540设于第一介质通道121的上游位置,如,在水进入第一介质通道121前的通道内设有第四测温元件540,用于感测冷却水进水的温度t4。由于t4的水温会影响冷却后的出水温度t3,因此可根据t4的温度情况调用不同的冷却水水流控制程序,以保证出水温度的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水路系统100外还有第五测温元件600,第五测温元件600用于感测空气的温度t5,根据空气的温度,可预判向空气中传递的热量,从而更准确的预判出水水温。
如图1至图10下面结合产品结构对产品特征做进一步细化描述。液体加热器具具有水路系统100、测温系统500、控制装置300、外壳组件400、水箱组件150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壳组件400设有出水头410,液体加热器具具有出水部件110,出水部件110至少部分容置于出水头410内,出水口111设置在出水部件110上,方便用户经由出水头410位置接水。
更详细地,如图4所示,出水部件110包括出水口111、出汽管112、进口及腔体114等。腔体114连通出水口111、出汽管112及进口113。其中,腔体114自进口113进入水和水蒸气,出水口111形成在腔体114的底部,以利于腔体114内的水尽数排出。出汽管112自腔体114的内底面凸起设置,且出汽管112远离腔体114的内底面的一端形成有进气口,进气口的位置比出水口111及进口113的位置高,防止出汽管112漏水。
如图4所示,换热装置120为类似板式换热器。换热装置120具有第一介质通道121和第二介质通道122,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之间经由导热板隔开,可以实现第一介质通道121与第二介质通道122之间高效地换热。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中,也可设置换热装置120为管式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等。
如图4和图10所示,流动参数调节件130包括第一泵131和第二泵132,第一泵131和第二泵132相应在配水盒161与第一介质通道121之间以及在配水盒161与加热装置140之间驱动和调节流量和流速等。
加热装置140具有加热腔143和加热件144(例如发热管等),加热件144至少部分容置于加热腔143内,并对加热腔143内的水加热。其中,加热腔143的上部设有沸腾室145,加热腔143内加热产生的蒸汽分布于沸腾室145内,并沿沸腾室145上的气孔外排。加热腔143或沸腾室145设有进水口141和/或排水口142,以供加热腔143进水和排水。
外壳组件400下部设有底盖组件160,底盖组件160上设有配水盒161,第一泵131和第二泵132分布在配水盒161上。
控制装置300包括控制板,水箱组件150位于控制板的侧方,外壳组件400内在控制板的下方形成容纳空间,换热装置120、加热装置140、流动参数调节件130等容置在容纳空间内。
本具体实施例通过测温系统500探测的各点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功率及泵的泵流速、流量等,从而控制沸腾水的温度及出水的温度,实现既满足产品的杀菌效果,又满足用户的不同出水温度需求及出水温度稳定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在产品的其中一个工况下,加热装置140的进水口141处的第一测温元件510及排水口142处的第二测温元件520对相应位置测温,若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的出水温度未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例如,若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的出水温度小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如90℃~100℃),则调整第二泵132的流量/流速或加热装置140的加热功率,使加热装置140的排水口142的出水温度进入到设定温度范围。这样可以保证出水口111排出的水经过沸腾获得良好的杀菌效果,提升使用安全性。
在产品的另一个工况下,出水口111处的第三测温元件530对相应位置测温,以确定出水温度情况,并至少根据第三测温元件530所测得的实际温度调整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如通过控制第一泵131以调节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量、流速等),使得出水口111温度可以被控制在用户选择的目标温度。进一步地,在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位置设置有第四测温元件540进行测温,结合第四测温元件540检测的第一介质通道121的进水温度进一步控制第一泵131以调节第一介质通道121内的流量或流速等参数,可以使得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进一步精细化控制,出水口111的出水温度也可更加稳定。另外,设有第五测温元件600检测环境温度,通过确定空气温度,可以更好地保证各个环节的测温精准性和调控精准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出水温度准确和温定。
如图13所示,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2,对水路系统测温;
步骤S1304,根据检测到的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对水路系统测温,并使得控制装置根据水路系统温度情况及时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形成水路系统温控调节,可以提升产品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得产品的实际出水温度更满足出水温度需求,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且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可以利于提升即热式液体加热产品。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02,检测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404,至少根据进水口处的温度生成功率参数和第一流量参数,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至功率参数,以及控制进水口处的流量至第一流量参数。
具体举例而言,如需要控制产品将液体加热至100℃实现良好杀菌的工况中,当检测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为45℃,根据该进水口处的温度为45℃的信息,可以获得升温需求为55℃(也即100℃与45℃之差),这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基于该升温需求可以预估出适宜的加热装置的功率参数和进水口处的第一流量参数,通过将加热装置的功率调节至功率参数,并将进水口处的流量调节至第一流量参数,这样,既满足了杀菌需求,且保障了出水口出水量需求,并且使得发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始终大致控制在目标设定的该杀菌温度(如100℃),发热装置的出水温度浮动量不会太大,从而使得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浮动量也不会太大,换热装置换热也更加高效。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对于需要控制产品出水口温度控制在50℃且无需杀菌的工况中,当检测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为20℃,根据该进水口处的温度为20℃的信息,可以获得升温需求为30℃(也即50℃与20℃之差),这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基于该升温需求可以预估出适宜的加热装置的功率参数和进水口处的第一流量参数,通过将加热装置的功率调节至功率参数,并将进水口处的流量调节至第一流量参数,这样,既满足了出水口出水量需求和温度需求,并且使得发热装置的出水温度始终大致控制在目标设定的该出水温度(如50℃),发热装置的出水温度浮动量不会太大,从而使得出水口的出水温度浮动量也不会太大。
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502,检测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504,若排水口处的温度在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之外,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处的流量使得排水口处的温度满足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例如当排水口处的温度低于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例如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为杀菌目标温度区间,更具体如,该杀菌目标温度区间可为90℃~100℃,进一步为92℃~97℃,更进一步为94℃~95℃;或者例如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为出水目标温度区间,更具体如,该出水目标温度区间可为30℃~100℃,进一步为60℃~90℃,更进一步为65℃~85℃,可视产品功能或用户需求进行具体设定该数值区间),可以适当增大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调低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或流速),使得排水口处的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上升从而满足落入目标排水温度区间;或如,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高于目标排水温度区间,可以适当减小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或流速),使得排水口处的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从而满足落入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2,检测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604,若排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增大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进水口处的流速。
进一步举例地,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可以使得加热装置内的水温大致在90℃~100℃,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提升食用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对适于在海拔低于1000米位置使用的产品,进一步设置预设温度阈值为95℃~100℃。这样可使得产品的杀菌效果更有保障。
本方案通过检测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来反馈调节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的流速或流量,可以更好地提升杀菌效果及出水口温度稳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预设温度阈值的具体数值并不受上述举例说明的90℃~100℃、95℃~100℃等的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杀菌需求对预设温度阈值的具体数值灵活的调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702,检测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704,若第一预设时长内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沸腾温度,则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进水口处的流速。
进一步举例地,沸腾温度为90℃~100℃。可以满足多种海拔需求,结合产品使用环境更精确地对产品调控,满足杀菌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产品节能减排。更进一步地,沸腾温度为95℃~100℃。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沸腾温度的具体数值并不受上述举例说明的90℃~100℃的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环境气压及具体的沸腾温度要求可以对上述的沸腾温度的具体数值灵活的调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方案通过检测第一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的取值如3s~500s,进一步地如10s~400s,更进一步地如15s~200s)内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来反馈调节加热功率和/或进水口的流速或流量,如当排水口处的温度长期在100℃时,通过减小加热功率或加大第二泵的流速来降低排水口处的温度,防止产品长期高功率运行,这样更利于部件的维护和节能减排。
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802,检测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804,若第二预设时长内进水口的温度呈升高趋势,则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进水口处的流量。
可以理解,由于本方案中加热装置的进水至少部分来自于第一介质通道的排水,这样,基于换热装置的换热量变化,第一介质通道的排水温度可以会相应变化,进而导致加热装置的进水温度变化。在本方案中,若第二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如2s~300s,进一步地如5s~200s,更进一步地如6s~30s)内检测到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持续升温,则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进水口处的流量,这样可更及时地控制加热装置出水温度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加热装置出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的问题,这样,出水口温度相应更稳定和精确,防止产品温控调节失真的问题,更利于出水口温度调节精准,且这样一来,换热装置的换热负荷及温度波动性也更小,更利于维持换热装置高效稳定运行。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902,检测水路系统中出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S1904,若出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则调高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若出水口处的温度小于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则调低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举例而言,如当产品接收到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为60℃,当检测到出水口处的温度为58℃,则调低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这样,第二介质通道向第一介质通道的散热量减少,使得出水口处的温度可以快速上升至60℃,若当检测到出水口处的温度为65℃,则调高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这样,第二介质通道向第一介质通道的散热量增大,使得出水口处的温度可以快速下降至60℃。当然,若当检测到出水口处的温度为60℃,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维持在当前流量即可。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以实现快速地将出水口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且该结构可同时保证出水口出水流量满足需求并且使得出水流量更稳定。
如图20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2,检测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
步骤S2004,根据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和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生成第二流量参数,并控制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
举例而言,如产品接收到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为55℃的工况下,若检测到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为2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可以预估将加热装置排出的水降温至55℃所需换热量,根据该所需换热量和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为20℃可以预估第一介质通道所需的第二流量参数,通过控制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这样,产品的即热性更好,且出水温度可以更加稳定,不会忽冷忽热,更好地保证产品的使用体验,且具有响应及时性好,控制更加精准的优点。
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2,检测环境温度;
步骤S2104,根据环境温度生成第一补偿参数和/或第二补偿参数;
步骤S2106,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增大或减小第一补偿参数,和/或控制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增大或减小第二补偿参数。
通过检测环境温度,并基于环境温度对加热功率和/或水路系统的液体流动参数进行补偿,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温度因素导致的出水温度误差,提升出水温度精准性。
例如,在检测到环境温度为2℃,所需出水温度为80℃的情况,可以据此预估接水过程中排出的水向环境的散热量,据此提供第一补偿参数和/或第二补偿参数,例如,将加热功率增大第一补偿参数(可以为一个预定的补偿值/比例因子也可以为根据预设曲线或预设公式计算的值,可以理解,对于精度需求的不同,该补偿值/比例因子、预设曲线和预设公式可以灵活设计,在此不做特殊要求和限定),或者,将第一介质通道的水量调小第二补偿参数(可以为一个预定的补偿值/比例因子也可以为根据预设曲线或预设公式计算的值,可以理解,对于精度需求的不同,该补偿值/比例因子、预设曲线和预设公式可以灵活设计,在此不做特殊要求和限定),使得实际排水温度略高于80℃以适当弥补热水的散热损失,这样,用户获得的热水温度与80℃更接近,使用体验更好,例如,可以更精准地满足用户的冲泡需求。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的情况,实际上,根据环境温度反馈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控制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如调节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流速、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流量等)可以并入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实施,使得其中的控制参数对象获得良好的补偿,从而减小控制误差,提升控制精度。此处就不再对其一一举例说明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然,本设计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也并不局限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举例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任意实施例之间还可以不冲突的形式进行组合,详细举例如下: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02,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2204,至少根据所述进水口处的温度生成功率参数和第一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至所述功率参数,以及控制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至所述第一流量参数;
步骤2206,若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在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之外,调节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使得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这样,先通过根据进水口的温度预估功率参数和第一流量参数,并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至功率参数,且控制进水口处的流量至第一流量参数,这样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水的温度与所需要的加热后的水温不会偏差太大,可以基本获得具有杀菌效果的水,卫生安全性好,且可以同时兼顾加热装置的工作效率,实现产品节能。此后,通过检测排水口处的温度,并基于排水口处的温度进行反馈调节,以更精细化地控制排水口处的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排水温度区间,这样,杀菌效果进一步保障,水的质量保障更好,且产品的节能性也可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302,检测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
步骤2304,根据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和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生成第二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
步骤2306,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出水口处的温度;
步骤2308,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则调高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出水温度,则调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这样,先通过根据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预估第一介质通道的第二流量参数,并控制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这样,产品的即热性更好,且出水温度可以更加稳定,不会忽冷忽热,更好地保证产品的使用体验,且具有响应及时性好,控制更加精准的优点。然后,再根据出水口处的温度反馈调节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该反馈调节具有更高的响应及时性,可以实现更快速地、更细化地将出水口水温调节到目标值,使得产品的出水温度更加精准稳定,且该结构可同时保证出水口出水流量满足需求并且使得出水流量更稳定。
如图11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300,包括:处理器331和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332,其中,处理器331用于执行存储器332中储存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通过执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从而具有上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700,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且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执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从而具有上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设备(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在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具有出水口、换热装置、流动参数调节件及加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介质通道和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换热;所述加热装置具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介质通道与所述排水口及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适于调节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测温系统,与所述水路系统相连,并对所述水路系统测温;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测温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及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相连,并根据所述测温系统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系统包括:
第一测温元件,所述第一测温元件检测所述进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一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系统包括:
第二测温元件,所述第二测温元件检测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输出端,以获取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预设温度阈值,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和/或
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测温元件的输出端,以获取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入沸腾温度,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等于所述沸腾温度,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被配置为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升高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和/或
所述沸腾温度为9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系统包括:
第三测温元件,所述第三测温元件检测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令接收元件,配置为获取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指令接收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三测温元件的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及来自于所述指令接收元件的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系统包括:
第四测温元件,所述第四测温元件检测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进行响应;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四测温元件相连,所述控制装置至少根据来自于所述第四测温元件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五测温元件,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五测温元件检测环境温度,并将检测的环境温度反馈给所述控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包括:
第一泵,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相连,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第一泵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和/或
第二泵,所述第二泵与所述进水口相连,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第二泵的运行参数以控制所述进水口处的液体流动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还具有配水盒;其中,
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的第一泵与所述配水盒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在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所述配水盒之间流动;和/或
所述流动参数调节件的第二泵与所述配水盒相连,并适于驱动液体自所述配水盒向所述进水口流动。
12.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其中,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水路系统测温;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至少根据所述进水口处的温度生成功率参数和第一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至所述功率参数,以及控制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至所述第一流量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在目标排水温度区间之外,调节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使得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满足所述目标排水温度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降低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排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若第一预设时长内所述排水口处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沸腾温度,则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90℃~100℃;和/或
所述沸腾温度为90℃~100℃。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若第二预设时长内所述进水口的温度呈升高趋势,则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增大所述进水口处的流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水路系统测温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中出水口处的温度;
所述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水路系统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和/或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具体包括:
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则调高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若所述出水口处的温度小于所述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所对应的所述目标出水温度,则调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的流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水路系统的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
根据目标温度指令或目标档位指令对应的目标出水温度和第一介质通道的进水温度生成第二流量参数,并控制所述第一介质通道的流量至第二流量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生成第一补偿参数和/或第二补偿参数;
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补偿参数,和/或控制所述水路系统内的液体流动参数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补偿参数。
22.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储存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储存的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87634.1A CN112842073B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JP2022517202A JP2022548161A (ja) | 2019-09-17 | 2020-02-07 | 液体処理装置、熱交換装置、熱交換ボックスおよび液体加熱器具 |
PCT/CN2020/074472 WO2021051738A1 (zh) | 2019-09-17 | 2020-02-07 | 液体处理装置、换热装置、液体加热器具和控制方法 |
KR1020227012651A KR20220136339A (ko) | 2019-09-17 | 2020-02-07 | 액체 처리 장치, 열교환 장치, 액체 가열기구 및 제어 방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87634.1A CN112842073B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2073A true CN112842073A (zh) | 2021-05-28 |
CN112842073B CN112842073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5985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87634.1A Active CN112842073B (zh) | 2019-09-17 | 2019-11-28 |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4207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04922A (zh) * | 2022-07-19 | 2022-09-27 |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饮水机及饮水机控制方法 |
CN115183473A (zh) * | 2022-06-30 | 2022-10-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出水装置的控制方法 |
WO2023116065A1 (zh) * | 2021-12-21 | 2023-06-29 | 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水壶模块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17048U (zh) * | 2010-07-23 | 2011-08-03 | 苏州臻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即热式开水器 |
CN202452855U (zh) * | 2012-01-17 | 2012-09-26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循环制取恒温热水的装置 |
CN204006627U (zh) * | 2014-08-11 | 2014-12-10 | 南京骏诺电脑开水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步进式开水器 |
US20150076173A1 (en) * | 2013-09-16 | 2015-03-19 | Nordson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 devices, liquid adhesiv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CN105066432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热水系统、恒温装置及恒温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6968737A (zh) * | 2017-05-05 | 2017-07-21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低温余热综合回收利用实验系统 |
CN107091580A (zh) * | 2017-05-11 | 2017-08-25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即冷即热装置 |
CN107588592A (zh) * | 2017-09-30 | 2018-01-16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出水温度的控制方法、出水温度的控制系统及冰箱 |
CN107692838A (zh) * | 2017-09-27 | 2018-02-16 | 平湖科能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温水器 |
CN107816796A (zh) * | 2017-10-31 | 2018-03-20 | 东莞市热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热水器及其加热系统 |
CN208286875U (zh) * | 2017-09-29 | 2018-12-28 | 南京蕾洛厨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开水及温开水饮水系统 |
US20190170361A1 (en) * | 2017-12-04 | 2019-06-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oking device |
-
2019
- 2019-11-28 CN CN201911187634.1A patent/CN1128420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917048U (zh) * | 2010-07-23 | 2011-08-03 | 苏州臻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多功能即热式开水器 |
CN202452855U (zh) * | 2012-01-17 | 2012-09-26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循环制取恒温热水的装置 |
US20150076173A1 (en) * | 2013-09-16 | 2015-03-19 | Nordson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 devices, liquid adhesiv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CN204006627U (zh) * | 2014-08-11 | 2014-12-10 | 南京骏诺电脑开水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步进式开水器 |
CN105066432A (zh) * | 2015-07-30 | 2015-11-18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热水系统、恒温装置及恒温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06968737A (zh) * | 2017-05-05 | 2017-07-21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种低温余热综合回收利用实验系统 |
CN107091580A (zh) * | 2017-05-11 | 2017-08-25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即冷即热装置 |
CN107692838A (zh) * | 2017-09-27 | 2018-02-16 | 平湖科能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温水器 |
CN208286875U (zh) * | 2017-09-29 | 2018-12-28 | 南京蕾洛厨具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开水及温开水饮水系统 |
CN107588592A (zh) * | 2017-09-30 | 2018-01-16 |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 出水温度的控制方法、出水温度的控制系统及冰箱 |
CN107816796A (zh) * | 2017-10-31 | 2018-03-20 | 东莞市热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热水器及其加热系统 |
US20190170361A1 (en) * | 2017-12-04 | 2019-06-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ooking device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16065A1 (zh) * | 2021-12-21 | 2023-06-29 | 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水壶模块及控制方法 |
CN115183473A (zh) * | 2022-06-30 | 2022-10-1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水出水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5104922A (zh) * | 2022-07-19 | 2022-09-27 | 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饮水机及饮水机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2073B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42073B (zh) | 液体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US8787742B2 (en) | On-demand water heating system | |
US7945146B2 (en) | Tankless hot water heater with power modulation | |
CN109489241B (zh) | 燃气热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669763B (zh) | 一种即热式电水壶及其控制方法 | |
US853859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n a hot water heater | |
CN203987506U (zh) | 蒸汽烹饪设备 | |
RU2018126766A (ru) |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теплофикационный и водогрейный котел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 | |
KR20100019623A (ko) | 개별난방 제어 시스템에서 난방 부하 변동에 따른 보일러의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개별난방 제어 시스템 | |
KR20150025785A (ko) | 직수형 전기 순간온수기 | |
US1122115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ixing valve of a heating system | |
RU2011152301A (ru) | Клап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US1048082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mixing valve of a heating system | |
JP2005172361A (ja) | 貯湯式給湯装置 | |
RU2459153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подачи горячей воды | |
CN104665571A (zh) | 蒸汽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RU2014103473A (ru) |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горячего прессования древесно-стружечных плит и способ такой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установки такого рода | |
KR101965848B1 (ko) | 수열원을 이용한 열교환 가변 제어형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US20210063024A1 (en) | Tankless water heater with integrated variable speed pump | |
JP2022548161A (ja) | 液体処理装置、熱交換装置、熱交換ボックスおよび液体加熱器具 | |
JP3869426B2 (ja) | 貯湯式給湯装置 | |
GB2528314A (en) | A heating supply arrangement | |
CN205201882U (zh) | 油循环模温机 | |
CN215337847U (zh) | 一种循环加热恒温系统 | |
CN212040372U (zh) | 一种生物制药用恒温循环加热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