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6122B -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6122B
CN117456122B CN202311778191.XA CN202311778191A CN117456122B CN 117456122 B CN117456122 B CN 117456122B CN 202311778191 A CN202311778191 A CN 202311778191A CN 117456122 B CN117456122 B CN 117456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logical
acquisition
local
topographic
re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781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56122A (zh
Inventor
汤森进
肖斌
朱慧
王妍婕
王凌云
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Museum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Museu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Museum filed Critical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Museum
Priority to CN2023117781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6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6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6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56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6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10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 using solid primitives, e.g. cylinders, c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实时检测出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根据若干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能够大幅节省三维地质建模的时间,对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地质勘探的效率。
其中,三维地质建模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像成型技术生成三维模型的过程,并且构建出的三维地质模型能够使地质工作人员清楚的观察到地下地质体的矿石分布、储量以及构造,从而能够便于后续的研究。
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现有技术大部分每次只能获取例如平原、山地以及湖泊等特定地形中的一种地质数据,再通过现有的三维建模软件拼接出对应的三维地质模型,此种三维建模方式的建模过程虽然简单,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建模的效率较低,从而对应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构建出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建模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了: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实时获取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区域,与此同时,检测出对应的地形图,以便于后续地质数据的提取。进一步的,检测出当前地形图中包含的全部地形特征,并进一步采集到与每个地形特征对应的钻孔数据,基于此,就能够进一步生成适配的局部地质模型,并且每个局部地质模型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只需对当前若干个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最后的拼接处理,就能够最终生成需要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从而省去了分开处理的操作,节省了建模的时间,对应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出若干所述地形特征时,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将所述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
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根据每一所述面积的大小在预设数据库中检测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分别对应的采集因子;
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采集因子时,根据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对应计算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采集半径,并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半径在每一所述特征区域中划分出对应的采集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为圆形;
在所述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采集点,并对每一所述采集点进行钻孔处理,以对应生成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钻孔数据时,提取出每一所述钻孔数据中包含的地质层信息,并根据每一所述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所述地质剖面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在所述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每一所述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并检测出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以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识别出所述地质层的轮廓线时,根据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预测出所述轮廓线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所述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延长线对若干所述地质剖面图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若干目标地质剖面图,并对所述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时,获取与所述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并逐一检测出与每一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实时创建出一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逐一检测出所述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分别对应的等高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一所述等高线对应映射至所述基准面的上方,以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的大小,将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所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采集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拼接模块,用于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
当检测出若干所述地形特征时,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将所述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
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根据每一所述面积的大小在预设数据库中检测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分别对应的采集因子;
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还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采集因子时,根据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对应计算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采集半径,并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半径在每一所述特征区域中划分出对应的采集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为圆形;
在所述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采集点,并对每一所述采集点进行钻孔处理,以对应生成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钻孔数据时,提取出每一所述钻孔数据中包含的地质层信息,并根据每一所述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所述地质剖面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在所述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每一所述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并检测出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以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还具体用于:
当识别出所述地质层的轮廓线时,根据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预测出所述轮廓线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所述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延长线对若干所述地质剖面图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若干目标地质剖面图,并对所述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时,获取与所述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并逐一检测出与每一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还具体用于:
实时创建出一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逐一检测出所述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分别对应的等高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一所述等高线对应映射至所述基准面的上方,以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的大小,将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所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出了:
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面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出了: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面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能够节省建模的时间,对应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步骤S20,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步骤S30,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构建出某一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在获取到用户的需求之后,即设置在后台的服务器实时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待建模区域之后,会立即对应检测出当前待建模区域所对应的地形图。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待建模区域可以是一个风景区或者一个山区等。
进一步的,由于获取到的地形图中已经对应显示出了与当前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特征,基于此,为了能够全面的了解当前待建模区域内部的地质情况,需要对每个地形特征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基于此,需要在每一个地形特征的内部均采集若干钻孔数据,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具体的,上述地形特征可以是山地以及平原等。更进一步的,在实时获取到若干钻孔数据之后,此时就可以直接根据获取到的钻孔数据了解到每个地形特征内部的地质情况,基于此,就能够首先构建出与每个地形特征对应的局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之上,最后只需要对当前若干局部地质模型进行相对应的拼接处理,最后就能够简单、快速的生成与当前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第二实施例
进一步的,所述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出若干所述地形特征时,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将所述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
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根据每一所述面积的大小在预设数据库中检测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分别对应的采集因子;
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的采集到需要的钻孔数据,以对应提升后续构建出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度。在实时检测出上述待建模区域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之后,此时可以进一步通过上述地形图清晰的检测出当前若干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与此同时,就能够进一步通过识别出的分界线将当前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以分别进行独立的分析。
进一步的,由于每个特征区域的大小各不相同,从而需要设置的采集面积以及采集点的数量也需要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基于此,还需要进一步检测出每个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进一步根据每个特征区域面积的大小在预先设置好的采集数据库中实时检测出与每个特征区域分别适配的采集因子,具体的,该采集因子的数值在0至1之间。基于此,再实时对当前中心点以及采集因子进行处理,并进一步根据处理结果在上述特征区域中采集到需要的若干钻孔数据,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采集因子时,根据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对应计算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采集半径,并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半径在每一所述特征区域中划分出对应的采集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为圆形;
在所述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采集点,并对每一所述采集点进行钻孔处理,以对应生成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上述步骤获取到需要的采集因子之后,此时可以直接将当前采集因子和与其对应的特征区域的面积进行相乘处理,并能够对应输出一个需要的目标数值,与此同时,将该目标数值设定为当前特征区域的采集半径。进一步的,以当前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为圆心,对应的,根据实时计算出的采集半径规划出一个圆形的采集区域,具体的,该采集区域的面积小于当前特征区域的面积。基于此,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可以直接在当前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个采集点,进一步的,再根据当前各个采集点进行对应的钻孔处理,以分别采集到对应的钻孔数据,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第三实施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钻孔数据时,提取出每一所述钻孔数据中包含的地质层信息,并根据每一所述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所述地质剖面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在所述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每一所述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并检测出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以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获取到与每个地形特征适配的钻孔数据之后,具体的,从实时获取到的钻孔数据就能够直接了解到当前地形特征内部的各个地质层的分布情况,即各个地质层之间的上下分布关系。更具体的,当前钻孔数据中的地质层信息就包含上述分布关系。基于此,能够进一步通过现有的绘图软件根据当前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具体的,该地质剖面图中就包含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进一步的,由于每个地质层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还能够进一步在当前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与每个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地质层的轮廓线均为上下起伏的曲线,并不是直线。基于此,还需要实时检测出每个地质层的轮廓线的起伏状态,并进一步根据实时获取到的起伏状态生成与每个地形特征适配的局部地质模型,以便于后续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识别出所述地质层的轮廓线时,根据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预测出所述轮廓线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所述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延长线对若干所述地质剖面图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若干目标地质剖面图,并对所述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识别出每个地质层的轮廓线之后,实时检测出每条轮廓线的弯曲变化程度,即实时检测出每条轮廓线在两个端点处是上升状态还是下降状态。基于此,就可以对应预测出每条轮廓线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的,实时根据当前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更进一步的,在其它地质剖面图中实时检测出与当前延长线适配的地质层,基于此,就能够完成对当前若干地质剖面图的拼接处理,并进一步生成与当前地形特征适配的、完整的目标地质剖面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现有的三维软件对当前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就能够对应生成需要的局部地质模型。
第四实施例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时,获取与所述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并逐一检测出与每一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过上述步骤分别获取到与每个地形特征适配的局部地质模型之后,此时为了能够简单、有效的拼接出需要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需要进一步实时获取到与当前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该等高线图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上述待建模区域的地势高低。基于此,再分别检测出与上述每个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进一步的,在上述等高线图的基础上,就能够根据海拔高度的大小完成当前若干局部地质模型的拼接,以最终生成需要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第五实施例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实时创建出一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逐一检测出所述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分别对应的等高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一所述等高线对应映射至所述基准面的上方,以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的大小,将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所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能够简单、有效的完成对若干局部地质模型的拼接处理,此时可以首先创建出一个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以当前基准面为基准,逐一检测出与当前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对应的等高数值。具体的,每个等高数值均为具体的数字。
进一步的,实时按照每个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条等高线对应映射至当前基准面的上方,并实时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基于此,最后根据每个局部地质模型海拔高度的大小,将每个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上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最终生成需要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采集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拼接模块,用于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
当检测出若干所述地形特征时,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将所述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
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根据每一所述面积的大小在预设数据库中检测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分别对应的采集因子;
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还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所述采集因子时,根据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对应计算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采集半径,并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半径在每一所述特征区域中划分出对应的采集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为圆形;
在所述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采集点,并对每一所述采集点进行钻孔处理,以对应生成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钻孔数据时,提取出每一所述钻孔数据中包含的地质层信息,并根据每一所述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所述地质剖面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在所述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每一所述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并检测出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以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还具体用于:
当识别出所述地质层的轮廓线时,根据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预测出所述轮廓线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所述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延长线对若干所述地质剖面图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若干目标地质剖面图,并对所述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具体用于: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时,获取与所述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并逐一检测出与每一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模块还具体用于:
实时创建出一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逐一检测出所述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分别对应的等高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一所述等高线对应映射至所述基准面的上方,以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的大小,将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所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面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面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能够节省建模的时间,对应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应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可以是功能模块也可以是程序模块,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对于通过硬件来实现的模块而言,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还可以按照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所述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出若干所述地形特征时,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之间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将所述待建模区域拆分成若干对应的特征区域;
逐一检测出每一所述特征区域的中心点以及面积,并根据每一所述面积的大小在预设数据库中检测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分别对应的采集因子,其中,所述采集因子的数值在0至1之间;
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因子在所述特征区域中分别采集若干所述钻孔数据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所述采集因子时,根据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对应计算出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采集半径,并根据所述中心点以及所述采集半径在每一所述特征区域中划分出对应的采集区域,所述采集区域为圆形,其中,对所述采集因子以及所述面积进行相乘处理,以计算出所述采集半径;
在所述采集区域中随机选取出若干采集点,并对每一所述采集点进行钻孔处理,以对应生成若干所述钻孔数据;
所述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钻孔数据时,提取出每一所述钻孔数据中包含的地质层信息,并根据每一所述地质层信息绘制出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所述地质剖面图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若干地质层;
在所述地质剖面图中逐一识别出每一所述地质层分别对应的轮廓线,并检测出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以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所述根据所述起伏状态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识别出所述地质层的轮廓线时,根据所述轮廓线的起伏状态预测出所述轮廓线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所述变化趋势创建出与当前所述轮廓线适配的延长线;
根据所述延长线对若干所述地质剖面图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与每一所述特征区域对应的若干目标地质剖面图,并对所述目标地质剖面图进行立体化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局部地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当获取到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时,获取与所述待建模区域适配的等高线图,并逐一检测出与每一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的海拔高度;
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等高线图以及所述海拔高度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对应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的步骤包括:
实时创建出一海拔高度为0的基准面,并逐一检测出所述等高线图中的若干等高线分别对应的等高数值;
按照每一所述等高数值的大小将每一所述等高线对应映射至所述基准面的上方,以生成对应的地质模型框架,并根据所述海拔高度的大小,将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对应填充至所述地质模型框架中,以生成所述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4.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所述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实时输入的待建模区域,并实时检测出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地形图;
采集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出所述地形图中包含的若干地形特征,并在每一所述地形特征中同时采集若干钻孔数据,若干所述地形特征包括湖泊、山地以及平原;
拼接模块,用于根据若干所述钻孔数据实时生成与每一所述地形特征对应的若干局部地质模型,并基于预设规则对若干所述局部地质模型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待建模区域对应的目标三维地质模型。
5.一种计算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
CN202311778191.XA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456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8191.XA CN117456122B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78191.XA CN117456122B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6122A CN117456122A (zh) 2024-01-26
CN117456122B true CN117456122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58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78191.XA Active CN117456122B (zh) 2023-12-22 2023-12-22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612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6641A (zh) * 2014-04-18 2014-06-25 重庆市勘测院 山地城市区域地质三维模型构建集成方法
CN106558100A (zh) * 2016-10-25 2017-04-05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模型自动建模方法
CN106780730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朱兰英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1986321A (zh) * 2020-07-03 2020-11-24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19411A (zh) * 2023-01-10 2023-02-28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531019B1 (ko) * 2022-08-31 2023-05-11 주식회사 씨오플랜지 토목 공사를 위한 지질 모델 자동 생성 시스템
CN116609840A (zh) * 2023-06-01 2023-08-18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钻孔多分辨率地质雷达系统
CN116630565A (zh) * 2023-07-21 2023-08-2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段线缓冲的地质钻孔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及设备
WO2023185734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库的矿山数字模型建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6641A (zh) * 2014-04-18 2014-06-25 重庆市勘测院 山地城市区域地质三维模型构建集成方法
CN106558100A (zh) * 2016-10-25 2017-04-05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模型自动建模方法
CN106780730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朱兰英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1986321A (zh) * 2020-07-03 2020-11-24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5734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库的矿山数字模型建立方法
KR102531019B1 (ko) * 2022-08-31 2023-05-11 주식회사 씨오플랜지 토목 공사를 위한 지질 모델 자동 생성 시스템
CN115719411A (zh) * 2023-01-10 2023-02-28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09840A (zh) * 2023-06-01 2023-08-18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钻孔多分辨率地质雷达系统
CN116630565A (zh) * 2023-07-21 2023-08-22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段线缓冲的地质钻孔三维模型生成、装置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ta-driven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ubsurface geological models from limited Site-specific boreholes and prior geological knowledge for underground digital twin;Chao Shi等;《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20504;全文 *
城市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设与集成方法;李敏;刘钊;韩征;张海龙;张雪;;城市地质;20180615(第02期);全文 *
基于多源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为例;肖艳云等;《华南地质》;20230930;第39卷(第3期);全文 *
复杂岩溶山区空间多尺度水文地质模型——以滇中引水工程小扑隧洞为例;肖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50715;第2015年卷(第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6122A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47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rrelating geologic tops
CN104614766B (zh) 地震层位骨架化
CN112381937A (zh) 一种基于钻孔和复杂地质剖面的多源地质数据耦合建模方法
CN110284873A (zh) 一种油井储集性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6842193A (zh) 道路检测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82061B (zh) 一种识别人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及智能移动设备
CN115719411B (zh)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2104A (zh) 一种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方法及装置
US20220244424A1 (en) Geological Grid Analysis
CN111932552B (zh) 一种主动脉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15409069A (zh) 村镇建筑的识别方法、分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03345566A (zh) 基于地质内涵的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方法
CN112561859B (zh) 基于单目视觉的锚护用钢带钻孔与锚网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3077277A (zh) 基于标准土层的岩土工程勘察图形化分层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1191696B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钢筋分层方法及系统
CN111915618A (zh) 基于峰值响应增强的实例分割算法、计算设备
CN117456122B (zh)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0516564A (zh) 路面检测方法和装置
Fournillo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karstic networks by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geometrical and topological parameters: comparison between observations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s
CN117115063A (zh) 一种多源数据融合应用方法
CN105700015B (zh) 一种小尺度不连续地质体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639605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断层的自动识别方法和装置
Tung et al. APPLICATION OF TABU SEARCH TO GROUND WATER PARAMETER ZONATION 1
CN111273352A (zh) 地质构造智能检测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01180654A (zh) 用于器官模型放置的自动器官链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