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52490A -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52490A
CN117452490A CN202210850019.XA CN202210850019A CN117452490A CN 117452490 A CN117452490 A CN 117452490A CN 202210850019 A CN202210850019 A CN 202210850019A CN 117452490 A CN117452490 A CN 117452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stratum
seismic
layer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00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超
谢传金
刘晓林
景安语
张盛
周宝洁
张明华
郭玉新
赵约翰
郝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8500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524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52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524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 G01V2210/641Continuity of geo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依据井分层情况;步骤2,切取层拉平地震剖面;步骤3,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步骤4,确定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步骤5,依据选取的地震反射轴标注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步骤6,标注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步骤7,将单井录井图放入绘图区;步骤8,按照标注点约束编绘地层对比剖面。该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绘制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的地层对比剖面,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顶部剥蚀地层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Description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多口钻井之间地层的剥蚀点难以刻画,导致编绘顶部剥蚀地层对比剖面复杂程度高,为准确、快速的绘制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的地层对比剖面而形成的一种地层精细对比剖面编绘的方法。
在油气勘探工作中,为了研究地层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常常需要编绘地层对比剖面。地层对比剖面一般为沿某一方向经过多口钻井编绘而成,钻井揭示的地层分层信息较为准确,但对于顶部遭受剥蚀的地层,仅基于钻井信息地层剥蚀点很难标定。地层剥蚀点的确定,对认清地层发育特征,油藏展布特征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更准确的落实。原先的地层剖面编绘过程中,地层剥蚀点的确定通常由编图人主观确定,准确性相对不高。
在申请号:CN201910690637.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用于深水盆地的地震剖面迭代层拉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地质模式选取地震剖面;S2、将所选取的地震剖面分成多个依次相接的分段;S3、在第一个分段内,解释一辅助参考层,拉平所述辅助参考层;S4、在第一个分段内新建一拉平层,平行所述辅助参考层解释所述拉平层;S5、依次在相邻的其他分段内解释一辅助层并拉平,平行辅助层更新所述拉平层,使所述拉平层延长至所述辅助层所在的分段;完成所有分段的拉平后,所述拉平层从第一个分段延伸到最后的分段;S6、拉平所述拉平层,得到恢复后的古地貌沉积原形。该发明根据地质特征进行分段拉平、将多次拉平迭代效果叠加获得最终原形沉积剖面。
在申请号:CN201811335340.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复杂岩相火山岩的层拉平的断裂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进行合成记录标定;选择火山岩上部地层的标志层;火山岩岩相的地质分析;建立火山岩喷发相、火山溢流相、火山侵入相以及火山沉积相等不同岩相的地震反射模式;对标志层进行层拉平,得到了标志层层拉平后的地震数据体;开展火山岩的断裂解释及火山岩主要层位解释,分析火山岩的断裂性质、断层要素等;断裂解释合理性检验,明确地质层位解释与断裂解释的匹配关系。利用复杂岩相火山岩的层拉平的断裂解释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及东部的复杂火山岩的断裂解释,提高了断裂解释的精度,对火山岩油藏评价与勘探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申请号:CN201910124321.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地层圈闭的刻画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可识别倾斜地层、可识别倾斜地层对应的调谐点及层拉平目标层;调谐点包括:可识别倾斜地层的振幅最大值点或可识别倾斜地层的振幅最小值点;将可识别倾斜地层延伸与层拉平目标层相交生成地层倾视角及尖灭点;根据地层倾视角及获取的调谐点对应的调谐厚度按照三角定律计算生成地层圈闭边界;根据地层圈闭边界进行刻画生成地层圈闭。该申请通过调谐厚度、地层倾视角及尖灭点进行定量计算,实现了对地层圈闭边界进行准确的刻画,具有提高了地层圈闭边界刻画的准确性及计算效率的有益效果。
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快速的绘制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的地层对比剖面,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顶部剥蚀地层的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该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依据井分层情况;
步骤2,切取层拉平地震剖面;
步骤3,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
步骤4,确定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步骤5,依据选取的地震反射轴标注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步骤6,标注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步骤7,将单井录井图放入绘图区;
步骤8,按照标注点约束编绘地层对比剖面。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1中,对地层对比剖面上的依据井进行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分层标定,初步明确依据井地层的分层情况。
在步骤2中,在地震工作站中按照地层对比剖面图的连井方向切取与地层对比剖面位置相同的地震剖面,并对地震连井剖面进行层拉平处理。
在步骤3中,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以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的边界作为地层对比剖面图边界建立绘图区。
在步骤4中,综合研究区及所画地层对比剖面依据井的合成记录,选取连井层拉平地震剖面上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在步骤5中,将已选取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上依据井不同层位的地震反射轴,延伸至地震剖面拉平层面线处,确定所选反射轴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
在步骤6中,重复步骤4和步骤5,将地震剖面上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标注出来。
在步骤7中,将油藏剖面涉及的各井的录井柱状图根据其在步骤2中涉及的层拉平地震剖面底图上的横向位置放入绘图区。
在步骤8中,在步骤4和步骤5中涉及的各层位标志点数据标注短线和步骤7中涉及的单井录井图的地质分层这些控制点的约束下,编制顶部剥蚀地层的地层对比剖面图。
本发明中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在编绘顶部存在剥蚀的地层对比剖面时确定地层剥蚀点位置准确度不够高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每一套地层在剥蚀面的位置,以此为基础进行地层连线对比,方便快捷地编绘地层对比剖面,剖面反映的地质信息准确度高,工作步骤简洁,操作方便,能够显著提升编图合格率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切取地震剖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切取地震剖面进行层拉平处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层对比剖面底图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层对比剖面中确定标志层地震反射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层对比剖面中确定标志层剥蚀点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地层对比剖面中确定全部标志层反射轴及剥蚀点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放入单井录井图的地层对比剖面底图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顶部剥蚀地层的地层对比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该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地层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步骤1,对地层对比剖面上的依据井进行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分层标定;步骤2,切取与地层对比剖面位置相同的地震剖面并进行层拉平地震剖面处理;步骤3,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步骤4,在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中确定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步骤5,依据选取的地震反射轴标注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标注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步骤7,将单井录井图放入绘图区;步骤8,按照标注点约束编绘地层对比剖面;该基于地震剖面及地层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绘制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的地层对比剖面,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顶部剥蚀地层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以下为应用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该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对地层对比剖面上的依据井进行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分层标定;在地震上将地层对比剖面依据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初步明确地层的分层情况。
步骤2,切取与地层对比剖面位置相同的地震剖面并进行层拉平地震剖面处理;
在地震工作站中按照地层对比剖面图的连井方向切取地震连井剖面,并对地震连井剖面进行层拉平处理。
步骤3,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
将连井层拉平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以连井地震剖面的边界作为地层对比剖面图边界建立绘图区。
步骤4,在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中确定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选取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上依据井中地层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步骤5,依据选取的地震反射轴标注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将已选取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上标志井的地震反射轴,延伸至地震剖面拉平层面线处,确定所选反射轴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
步骤6,标注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重复步骤4和步骤5,将地震剖面上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标注出来。
步骤7,将单井录井图放入绘图区;将油藏剖面涉及的各井的录井柱状图根据其在步骤2中涉及的层拉平地震剖面底图上的横向位置放入绘图区。
步骤8,按照标注点约束编绘地层对比剖面;在步骤4、步骤5中涉及的各层位标志点数据标注短线和步骤7中涉及的单井录井图的地质分层这些控制点的约束下,编制顶部剥蚀地层的地层对比剖面图。
实施例2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101,在地震上将地层对比剖面依据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井震结合,初步明确地层的分层情况,如图2所示。
步骤102,切取与地层对比剖面位置相同的连井地震剖面并进行层拉平处理。编绘地层对比剖面的前提是需要切取连井地震剖面,明确单井位置及其构造特征和剥蚀地层接触关系。因此首先需要在地震工作站中按照地层对比剖面图的连井方向切取地震连井剖面并进行层拉平处理,如图3所示。
步骤103,将层拉平地震剖面做为底图,绘制地层对比剖面中井位信息,建立地层对比剖面框架,如图4所示。
步骤104,综合研究区及所画地层对比剖面依据井的合成记录,确定地震对比剖面中依据井中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轴,如图5所示。
步骤105,将已选取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上标志井的地震反射轴,延伸至地震剖面拉平层面线处,确定所选反射轴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如图6所示。
步骤106,重复步骤4和步骤5,将地震剖面上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标注出来,如图7所示。
步骤107,将地层对比剖面涉及的各井的录井柱状图根据其在步骤102中涉及的地震剖面底图上的横向位置放入绘图区,如图8所示。
步骤108,在步骤104和步骤105中涉及的各地层及剥蚀点标注短线和步骤7中涉及的单井录井图的地质分层等控制点的约束下,按照编制标准编绘地层对比剖面图,如图9所示。
实施例3:
在应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3中,本发明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步骤1,在明确依据井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利用合成记录标定的方法将依据井的各地质分层标定在地震中,明确依据井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轴的对应关系。
步骤2,根据设计的地层对比剖面所涉及的依据井和方向确定需要切取的地震剖面位置,以地层对比剖面中的剥蚀面为拉平基准面,对切取的带有井位置的地震剖面进行层拉平处理
步骤3,建立以层拉平处理后的带有井位置的地震剖面为底图的地层对比剖面图的地质框架,根据地震剖面上依据井的位置用竖线标记在剖面图中。
步骤4,将地层对比剖面涉及的各井的录井柱状图根据其在步骤3中涉及的地震剖面底图上的竖线标记位置对应放入绘图区。
步骤5,将地层对比剖面所涉及的依据井地质分层用短横线标记在录井柱状图中。
步骤6,从步骤1中涉及的各地质分层与地震反射轴的对应关系出发,在层拉平地震剖面上根据依据井遭受剥蚀地层所对应的地震反射轴,确定其延伸至地震剖面拉平层面线处的横向位置,用竖线标记各剥蚀地层的剥蚀点位置信息。
步骤7,在步骤5中涉及的依据井录井图的地质分层等控制点和步骤6中涉及的各地层剥蚀点标记线的约束下,按照编制标准编绘地层对比剖面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9)

1.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依据井分层情况;
步骤2,切取层拉平地震剖面;
步骤3,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
步骤4,确定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步骤5,依据选取的地震反射轴标注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步骤6,标注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
步骤7,将单井录井图放入绘图区;
步骤8,按照标注点约束编绘地层对比剖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对地层对比剖面上的依据井进行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分层标定,初步明确依据井地层的分层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地震工作站中按照地层对比剖面图的连井方向切取与地层对比剖面位置相同的地震剖面,并对地震连井剖面进行层拉平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作为地层对比剖面的底图,以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的边界作为地层对比剖面图边界建立绘图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综合研究区及所画地层对比剖面依据井的合成记录,选取连井层拉平地震剖面上依据井中层位对应的地震反射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将已选取层拉平连井地震剖面上依据井不同层位的地震反射轴,延伸至地震剖面拉平层面线处,确定所选反射轴在平面上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重复步骤4和步骤5,将地震剖面上所有顶部剥蚀地层的位置信息标注出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将油藏剖面涉及的各井的录井柱状图根据其在步骤2中涉及的层拉平地震剖面底图上的横向位置放入绘图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中,在步骤4、步骤5中涉及的各层位标志点数据标注短线和步骤7中涉及的单井录井图的地质分层这些控制点的约束下,编制顶部剥蚀地层的地层对比剖面图。
CN202210850019.XA 2022-07-19 2022-07-19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Pending CN1174524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0019.XA CN117452490A (zh) 2022-07-19 2022-07-19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0019.XA CN117452490A (zh) 2022-07-19 2022-07-19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52490A true CN117452490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78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0019.XA Pending CN117452490A (zh) 2022-07-19 2022-07-19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524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52172C2 (ru) Стратиграфическая и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я наклонных 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стволов скважин
CN104809277B (zh)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AU2009260453B2 (en) Heterogeneous earth models for a reservoir field
RU2592751C1 (ru)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ое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е плоскостей развития трещин
US11209561B2 (en) Generation of fault displacement vector and/or fault damage zone in subsurface formation using stratigraphic function
US87931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well structural modeling based on borehole dips
CA2823710C (en)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RU2720115C1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проводки скважин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0073246B (zh) 与质量控制有关的改进的方法
CN112145165B (zh)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CN114542056A (zh) 水平井地层解释模型快速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1257946B (zh) 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及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CN112505754B (zh) 基于高精度层序格架模型的井震协同划分沉积微相的方法
CN109932749B (zh)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
CN111260791A (zh)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CN117452490A (zh)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CN114970182A (zh) 地质导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82760B (zh) 一种利用地震储层不连续边界解剖辫状河储层结构的方法
CN111257932B (zh)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CN112394416A (zh) 非均质断裂控制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22276A (zh)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CN10813248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510586B (zh) 一种构建地质导向地层模型的方法
CN117635753A (zh) 过断层井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CN116025281A (zh) 一种薄油层水平井着陆轨迹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