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2276A -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22276A CN111722276A CN201910221428.1A CN201910221428A CN111722276A CN 111722276 A CN111722276 A CN 111722276A CN 201910221428 A CN201910221428 A CN 201910221428A CN 111722276 A CN111722276 A CN 1117222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lling
- seismic
- velocity
- wel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213 extrap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1
- 235000019738 Limes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028 lime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钻井工艺水平的进步,钻井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钻井误差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0m以内。地质体空间位置的准确与否就成了决定钻井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通常,我们主要利用地震资料来确定钻井目标的空间位置信息,因此,钻井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偏移精度。虽然近年来地震成像技术发展很快,地震成像精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仍然不可能获得100%准确的地震速度,因此地震偏移成像结果也就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误差,误差分布从几米到上千米不等。对于碎屑岩等规模较大的储层,较小的误差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于非均质性极强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十几米的偏移误差即可造成钻井失利,会直接导致数千万的钻井费用损失以及勘探开发周期的延长。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发展,大型整装型油气藏,“高大强”的碳酸盐岩油气藏等已基本钻完。复杂构造,小规模碳酸盐岩油气藏,超薄油气藏,地幅度油气藏等小规模油气藏将会逐渐成为未来勘探的主要目标。伴随而来的是钻井难度急剧提升,钻井失败率飙升。比如,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的探井成功率长期位置在30%多的地位,塔中地区2011年碳酸盐岩钻井成功率由之前的81%下降到52%。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钻井成功率不断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进而根据所述更新偏移成像,最终根据更新后的成果重新确定钻井靶点,并对钻井轨迹进行调整,从而大幅提升钻井成功率。同时,通过该技术的研发,打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大幅降低应用成本(仅为Schlumberger费用的40%),并使该技术得以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中进行规模化的应用,从而极大地提升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经济效益。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包括:
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包括:
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包括:
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包括:
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基于更新的速度模型对对应的地震道集执行拉平道集操作,直至对应的地震道集可拉平;
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包括:
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基于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预设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系统,包括:
偏移成像生成模块,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查找模块,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待钻轨迹调整模块,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偏移成像生成模块包括:
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偏移成像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包括:
匹配系数计算单元,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地层模型确定单元,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匹配系数框架模型建立单元,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修正速度谱获取单元,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包括:
地震厚度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外推计算单元,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偏移成像生成单元包括:
速度模型建立单元,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迭代单元,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对应地震道集可拉平;
更新单元,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系统还包括:
误差确定模块,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系统还包括:
获取模块,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靶点空间位置确定模块所述待钻轨迹调整模块包括:
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确定单元,基于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预设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调整单元,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地质分层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地质分层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中步骤S1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垂直地震剖面测井施工示意图。
图4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原始速度曲线、随钻测得的VSP速度曲线和更新后的速度曲线示意图。
图4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4a中的走廊叠加剖面图。
图5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新前地震速度谱。
图5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新后地震速度谱。
图6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中步骤S12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2中步骤S13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偏移成像的具体实例示意图。
图9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新前地震资料图。
图9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更新后地震资料图。
图10a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资料平面属性图。
图10b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老资料平面属性图。
图1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轨迹调整对比图。
图12示出图1中步骤S30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图13中偏移成像生成模块10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图14中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1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图14中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12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图14中偏移成像生成单元13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图13中待钻轨迹调整模块30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发展,大型整装型油气藏,“高大强”的碳酸盐岩油气藏等已基本钻完。复杂构造,小规模碳酸盐岩油气藏,超薄油气藏,地幅度油气藏等小规模油气藏将会逐渐成为未来勘探的主要目标。伴随而来的是钻井难度急剧提升,钻井失败率飙升。比如,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的探井成功率长期位置在30%多的地位,塔中地区2011年碳酸盐岩钻井成功率由之前的81%下降到52%。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目前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本发明提供的钻井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的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100: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S200: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S300: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本发明提供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通过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地质分层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地质分层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0具体包括:
S110: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S120: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S130: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步骤S110具体包括:
S111: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S112: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S113: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S114: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具体的,图4a中分别示出了原始速度曲线(即通过原始钻井地震速度谱变换获得),其中图4a中的纵向坐标为沿层的位置,横向坐标为速度值。随钻测得的VSP速度曲线(即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更新后的速度曲线。图4b示出了对应的走廊叠加剖面图,通过图4b可以看出,VSP的速度更加准确,标定的层位更加准确。
将VSP速度与原始速度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匹配系数,依据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如图4a所示,随钻测得的VSP速度曲线相较原始地震资料速度曲线,分辨率更高,原始速度曲线按层段填充统一地震速度,无法区分内幕地层速度变化,VSP速度曲线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地层速度的变化。
如图5a、图5b所示利用VSP速度更新速度谱后,原始速度场根据地层采用统一地层速度填充,在地层模型控制下,内幕地层速度变化与VSP测得的实际地层速度相吻合,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地层归位更加准确。
在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20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和所述井上地震数据,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可以获知每个各向异性参数,例如孔隙率、含水率等的各向异性参数,本申请不限于此。
具体的,如图6所示,步骤S120包括:
S121: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S122: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S123: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声波测井速度通常比较准确的反映沿井的深度方向的层速度变化,根据声波测井速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层,以确定各层的深度和厚度,即地质厚度,通过井与地震的标定明确井分层对应的地震同相轴,得到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
根据井点处地震成像深度(各向同性)和井点处实钻深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各向异性参数Delta=((地震厚度/地质厚度)2-1)/2;
将VSP井点处的各向异性参数在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得到各向异性场。
此外,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步骤S130包括:
S131: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S132: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对应地震道集可拉平;
S133: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具体的,如图8所示出的一个具体实例,在步骤S131中,速度模型通过原始速度谱建立,首先对原始速度谱中的速度信息进行时间域层位解释,然后利用修正速度谱对速度模型进行修正,即利用VSP速度对初始速度场进行横、纵向的速度调整,建立时空变的速度场(新的速度模型)。
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利用地质分层信息可以进行1、逐层井震深度误差分析;2、邻井对比分析;3、地震连井剖面分析。
通过上述步骤S121至步骤S123后,可以建立各向异性场,通过各向异性场中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例如孔隙率为A1,含水率为B1等各向异性参数)更新所述步骤S131建立的时空变的速度场,进行纵横向剩余延迟分析。然后判断对应的地震道集是否可以被拉平,如果可以,则说明当前的速度模型较为准确,如果不能被拉平,则说明当前的速度模型需要进一步更新,此时调整各向异性参数,例如将其中的孔隙率调整为A2,将含水率调整为B2,但需要知晓,A1、B1、A2、B2均是从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参数数据。
本领域公知的,利用各向异性参数更新所述速度模型,具体为利用各向异性参数,将各向同性层速度体转换为各向异性层速度体(深度域),利用速度体可以获得目标线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目标线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判断道集是否被拉平,并且道集是否被拉平可以利用速度模型做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结果知晓。
步骤S133中,当得到最终的更新速度模型后,利用更新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生成偏移成像,然后用生成的偏移成像替换已存在的偏移成像(即更新初始的偏移成像)。
本实施例中,用垂直地震剖面速度沿层填充生成初始速度,采用网格层析手段更新偏移孔径内速度,拉平道集;如果道集拉平,速度可用做叠前深度偏移;反之,重复优化沿层的各向异性参数步骤,直至道集拉平。在做完速度谱更新后,运用新的速度谱进行偏移成像,并对偏移成像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如果成像精度符合要求,就用本轮偏移结果对井轨迹进行调整,如果偏移精度不满足要求,则修改速度网格层析参数,重新更新速度谱,并重新进行偏移成像,如此反复,直到偏移结果达到精度要求。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一般用于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较大的场景中,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即使误差较小,但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精确度,但基于现实成本的考虑,一般误差较小时,通常采用现有的方法实施。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S001: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具体的,在地震成像中,相同的波阻抗差异以及相同的岩性组合往往具有相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本例中最重要的标志层为奥陶系灰岩顶面,为一低速到高速的界面,在地震剖面对应于波峰中心,如果在钻井过程中奥陶系灰岩顶面的地质分层与地震波峰反射完全对应,则说明地震资料准确,没有误差,否则,说明地震剖面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如果提前钻遇灰岩顶面,则说明地震资料偏深,如果延迟钻遇灰岩顶面,则说明地震资料偏浅,都需要运用本专利所述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更新,消除误差对钻井的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确定的所述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确定钻井地震数据的初始偏移成像的精确度。
该实施例中,首先判断误差是否较大,如果较大则实施本申请的方法,优化了使用成本。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S002: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S003:获取所述邻井的速度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发明优选为电缆垂直地震剖面测井测量,即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例如,如图3所示垂直地震剖面测井施工示意图,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距靶点200~300米时,开展电缆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目前随钻录取速度信息的方法虽然精度高,但造价高,国内缺乏相应的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公司,不利于推广使用。本实施例主要是在钻井中完之后,距目标还有200~300m距离的时候利用常规电缆垂直地震剖面录取速度信息,既避免了完井后测无法实现导向,又避免了随钻装备短缺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由于油气井一般需钻1000~7000米,如此深的井如果用直径216毫米的钻头从地表一直钻至井底风险很大,而且往往是很难完成的,例如地表以下数百米内的地层压力系数一般为1.0左右,用清水钻井即可稳定井壁压力,而深部地层的压力系数可能会达到1.4~2.0,甚至更高,需要使用密度不低于1.4~2.0的钻井液钻井才可以压住地层流体和稳定井壁,同一井筒内上部下部密度差值过高就可能使上部地层被较高密度的钻井液压漏而无法施工,因此钻井施工过程中会每钻进一定井段就下入一段钢制管柱(叫套管),将已钻井段保护起来,如此已钻井段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然后再使用较小尺寸的钻头继续实施下步施工,以解决类似以上所存在的问题。钻井过程中可能会分多次下入套管(一般最多可达五六次),每次下完套管后使用更小尺寸的钻头继续钻进。而每次下完套管都表示一个钻井阶段的完成,叫中途完成钻井,简称中完。具体的,井从井深为零开始钻进,称为一开;到一定深度后,表层套管固井以后再开钻,称为二开;二开钻到一定深度时,需要技术套管固井完后再开钻时,这个时候称为钻井中完之后,下面不再赘述。
如图4a和图4b所示,图4a展示了三条曲线,分别是原始速度曲线,随钻测得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曲线,和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进而更新后的速度曲线,从对比来看,更新后的速度曲线更加精细更准确,并且虽然没有随钻实时更新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曲线精度高,但在最终到达奥陶系灰岩(标志层)顶面时与随钻实时测得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曲线的差异较小,不影响地震资料偏移成像精度。
在实际测量时,地震速度谱的误差主要是在钻井中完之前,或者在钻井距靶点200~300米之前导致,因此,虽然本申请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仅仅实施了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量,但该次测量的数据能够修正在钻井中完之前,或者在钻井距靶点200~300米之前导致地震速度谱的误差,进而具有与随钻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相差无几的精确度,并且由于不需要随钻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因此对设备要求较低,国内现有的设备也可实现上述测量,不需要引进国外随钻测量设备,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均大大降低。
从图4a中可以看出,原始速度曲线呈方波化,相当于每一小时测一次的C的速度;随钻垂直地震剖面相当于每时每刻均测量C的速度,因此能够具体体现出任何一个时刻的速度,速度最为精细,本申请的速度更新相当于直接获取D位置的速度,这样更新的速度谱在目标层的实际层位时与随钻垂直地震剖面测量出的速度谱在目标层的实际层位相差无几。
通过图4b可以看出,图4b所示奥陶系顶界面的波组特征与地震剖面上和走廊叠加剖面上位置一致,说明本申请利用通过一次测量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标定的层位更加准确。
图5a是原始的速度谱,可以看到速度主要表现为块状特征,也就是说大段的地层速度都使用的是平均速度。图5b是更新后的速度谱,可以看到,原始速度谱下部分只分了三层速度;更新后速度谱下部分分了多层速度,纵向上和横向上速度均被细化,精度远高于老速度。
下面结合图9a、图9b、图10a和图10b对步骤S200进行详细说明,比如在碳酸盐岩钻井中,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地震上的反射特征如图9a、图9b所示的“串珠”状反射,储层中心位于波谷中心,为准确钻遇储层,获得油气,钻井设计井轨迹钻穿波谷中心完钻,如图9a所示。在钻井中完之后,通过连井对比分析发现,该井提前30m钻遇奥陶系灰岩顶面,证实钻井设计采用的地震资料存在较大的误差(图9a地震剖面),决定运用本专利申请的方法对误差予以消除。运用本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更新后,发现更新后的地震剖面上“串珠”位置与原始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发生了较大的偏移,“串珠”纵向上浅了40米,平面上向东偏移了33m,同时依据更新后的地震资料对井轨迹进行了调整,最终准确钻遇储层,如果不利用本专利所述方法对地震资料进行更新,则有可能造成钻井失利。
结合图11可以看出,在步骤S300中,通过速度更新,发现真实的溶洞位置偏了,因此,可以根据校正后的溶洞位置重新设定靶点。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步骤S300具体包括:
S301: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S302:基于预先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S303: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本实施例中的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例如数据库、数据表等形式存储或记录,具体的,以数据表为例,下面给出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数据表。
上表中的代号表示,例如ZG23-3X代表中古23-3X井,每一种代号井的地震反射特征是相同并且确定的,代号不同的井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从上表可知,结合邻井,明确高产、高效井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串珠类型和储层的发育位置,从而根据正钻井的串珠形态预测正钻井储层位置。相同的串珠形态下,如果邻井在零相位处钻遇储层,那么正钻井的储层位置也在零相位附近。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知晓,本方面提供的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通过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基于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系统,具体的,如图13所示,包括:
偏移成像生成模块100,基于获取的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查找模块200,根据更新的偏移成像,确定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待钻轨迹调整模块300,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偏移成像生成模块100包括:
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110,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120,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偏移成像生成单元130,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110包括:
匹配系数计算单元111,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地层模型确定单元112,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匹配系数框架模型建立单元113,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修正速度谱获取单元114,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16,所述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120包括:
地震厚度计算单元121,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单元122,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外推计算单元123,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偏移成像生成单元130包括:
速度模型建立单元,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迭代单元,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对应地震道集可拉平;
更新单元,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具体的,在速度模型建立单元131中,速度模型通过原始速度谱建立,首先对原始速度谱中的速度信息进行时间域层位解释,然后利用修正速度谱对速度模型进行修正,即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横、纵向的速度调整,建立时空变的速度场(新的速度模型)。
此外,迭代单元132中,通过各向异性场中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例如孔隙率为A1,含水率为B1等各向异性参数)更新速度模型建立单元建立的时空变的速度场。然后判断对应的地震道集是否可以被拉平,如果可以,则说明当前的速度模型较为准确,如果不能被拉平,则说明当前的速度模型需要进一步更新,此时调整各向异性参数,例如将其中的孔隙率调整为A2,将含水率调整为B2,但需要知晓,A1、B1、A2、B2均是从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参数数据。
本领域公知的,利用各向异性参数更新所述速度模型,具体为利用各向异性参数,将各向同性层速度体转换为各向异性层速度体(深度域),利用速度体可以获得目标线叠前深度偏移,通过目标线叠前深度偏移可以判断道集是否被拉平,并且道集是否被拉平可以利用速度模型做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结果知晓。
更新单元133中,当得到最终的更新速度模型后,利用更新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生成偏移成像,然后用生成的偏移成像替换已存在的偏移成像(即更新初始的偏移成像)。
本实施例中,用垂直地震剖面速度沿层填充生成初始速度,采用网格层析手段更新偏移孔径内速度,拉平道集;如果道集拉平,速度可用做叠前深度偏移;反之,重复优化沿层的各向异性参数步骤,直至道集拉平。在做完速度谱更新后,运用新的速度谱进行偏移成像,并对偏移成像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如果成像精度符合要求,就用本轮偏移结果对井轨迹进行调整,如果偏移精度不满足要求,则修改速度网格层析参数,重新更新速度谱,并重新进行偏移成像,如此反复,直到偏移结果达到精度要求。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一般用于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较大的场景中,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即使误差较小,但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精确度,但基于现实成本的考虑,一般误差较小时,通常采用现有的方法实施。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误差确定模块,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获取模块,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待钻轨迹调整模块300包括:
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301,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确定单元302,基于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预设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调整单元303,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知晓,本方面提供的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系统,通过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9,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03和总线604;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0: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S200: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S300: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并应用获取的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最后根据更新后的数据体重新确定靶点信息,并对井轨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钻井获得成功。这样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S100: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S200: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S300: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钻井过程中对地震资料的误差进行及时的修正,避免了因地震成像误差而导致的钻井失利,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避免了岩石钻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钻井难度越来越大,失败率飙升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可以仅仅进行一次垂直地震剖面测井即可实现准确调整,相较于实时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节约了大量的工艺,并且对设备要求较低,降低了设备成本和工艺成本,能够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包括:
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包括:
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包括:
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基于更新的速度模型对对应的地震道集执行拉平道集操作,直至对应的地震道集可拉平;
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执行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获取所述邻井的速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包括:
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基于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预设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9.一种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偏移成像生成模块,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靶点空间位置查找模块,从所述偏移成像中查找钻井的靶点空间位置;
待钻轨迹调整模块,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成像生成模块包括:
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利用邻井的速度信息和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面地震的修正速度谱;
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基于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建立各向异性场;
偏移成像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各向异性场和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速度谱生成单元包括:
匹配系数计算单元,将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与钻井地面地震的原始速度谱进行对比,计算两者的匹配系数;
地层模型确定单元,根据邻井的速度信息确定邻井的地层模型;
匹配系数框架模型建立单元,根据所述匹配系数和所述地层模型,建立匹配系数框架模型;
修正速度谱获取单元,将所述原始速度谱输入所述匹配系数框架模型,获得所述修正速度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场建立单元包括:
地震厚度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地质分层信息,确定地层相应的地震厚度;其中所述地质分层信息包括地质厚度和各沿层的深度;
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地震厚度和所述地质厚度计算各向异性参数;
外推计算单元,将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在钻井的地层构造约束下进行外推计算,建立所述各向异性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成像生成单元包括:
速度模型建立单元,利用所述修正速度谱修正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根据原始速度谱建立;
迭代单元,执行迭代操作,利用所述各向异性场中获取的各向异性参数对所述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对应地震道集可拉平;
更新单元,利用执行迭代操作得到的最终的速度模型,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误差确定模块,结合邻井钻探情况、钻井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钻井区域中岩石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钻井的标志层的实际层位与预估层位的误差;其中,若误差大于设定阈值,则基于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地质分层信息和邻井的速度信息,生成钻井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获取模块,在钻井中完之后或者在距靶点预设距离时,实施钻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获取所述钻井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信息和所述地质分层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钻轨迹调整模块包括:
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单元,根据所述靶点空间位置确定钻井的地震反射特征;
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确定单元,基于地震反射特征与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的预设对应关系,根据确定的地震反射特征,确定与该地震反射特征对应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
调整单元,根据确定的储层类型和储层发育位置调整钻井的待钻轨迹。
1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21428.1A CN111722276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21428.1A CN111722276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2276A true CN111722276A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63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21428.1A Pending CN111722276A (zh) | 2019-03-22 | 2019-03-22 |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2227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2747A (zh) * | 2020-11-04 | 2021-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膝折构造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7627615A (zh) * | 2023-11-30 | 2024-03-01 |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石油修井机作业监测控制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4989A (zh) * | 2013-12-10 | 2014-05-07 | 刘俊 | 随钻动态建模待钻井轨迹设计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方法 |
WO2015175053A2 (en) * | 2014-02-17 | 2015-11-19 | Westerngeco Llc | Decision guidance |
WO2016015654A1 (zh) * | 2014-07-30 | 2016-02-04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钻井轨迹设计及控制方法 |
CN106094025A (zh) * | 2016-06-23 | 2016-11-09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于随钻vsp测量的信号采集与存储装置 |
CN106285476A (zh) * | 2016-08-30 | 2017-01-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一种水平钻井实时地震地质综合导向方法 |
-
2019
- 2019-03-22 CN CN201910221428.1A patent/CN11172227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4989A (zh) * | 2013-12-10 | 2014-05-07 | 刘俊 | 随钻动态建模待钻井轨迹设计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方法 |
WO2015175053A2 (en) * | 2014-02-17 | 2015-11-19 | Westerngeco Llc | Decision guidance |
WO2016015654A1 (zh) * | 2014-07-30 | 2016-02-04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钻井轨迹设计及控制方法 |
CN106094025A (zh) * | 2016-06-23 | 2016-11-09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于随钻vsp测量的信号采集与存储装置 |
CN106285476A (zh) * | 2016-08-30 | 2017-01-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一种水平钻井实时地震地质综合导向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冲等: "基于零井源距VSP资料的井地联合溶洞定位方法研究及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82747A (zh) * | 2020-11-04 | 2021-01-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膝折构造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2282747B (zh) * | 2020-11-04 | 2023-08-2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膝折构造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7627615A (zh) * | 2023-11-30 | 2024-03-01 |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石油修井机作业监测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52172C2 (ru) | Стратиграфическая и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я наклонных 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х стволов скважин | |
AU2011356685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regarding models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 |
US9182510B2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incorporating pseudo-surface pick locations in seismic velocity models | |
GB2528384A (en) | Completion design based on logging while drilling (LWD) data | |
CN108663713B (zh) | 一种建立深度域构造模型的方法 | |
CN111257946B (zh) | 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及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0073246B (zh) | 与质量控制有关的改进的方法 | |
CN105114063A (zh) | 一种斜井双侧向测井曲线校正方法 | |
RU2720115C1 (ru) |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проводки скважин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AU2008331710A1 (en) | Volume of investigation based image processing | |
CN111706318B (zh) | 一种确定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状况的方法 | |
CN111722276A (zh) | 岩石钻井的地震导向方法及系统 | |
AU201137433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correlating a measured log to a predicted log | |
CN111257932B (zh) |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 |
CN111260791B (zh) |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 |
CN110309597A (zh) | 基于构型界面的阻流带模型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5434688A (zh) | 一种水平井的随钻测井的进钻曲线控制方法 | |
CN114970182A (zh) | 地质导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6324678B (zh) | 一种基于测井数据约束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及系统 | |
CN111624662B (zh) | 速度场校正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11257969A (zh) | 一种断层控制下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及处理终端 | |
CN112901070B (zh) | 水平井随钻跟踪的方法和控制钻头钻进方向的控制方法 | |
CN117452490A (zh) | 基于层拉平地震剖面及剥蚀关系的地层对比剖面编绘方法 | |
CN109541683B (zh) | 一种地下点坝倾斜地层模型网格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 |
CN108510586B (zh) | 一种构建地质导向地层模型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