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43471A -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43471A
CN117443471A CN202311396781.6A CN202311396781A CN117443471A CN 117443471 A CN117443471 A CN 117443471A CN 202311396781 A CN202311396781 A CN 202311396781A CN 117443471 A CN117443471 A CN 117443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layer
chip
functional area
compound
de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967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薇
王艳
周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113967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434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4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43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6Microfluidic devices; Capillary tub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14Scaffolds; Matr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ellular or enzymatic activity or functionality, e.g. cell viabil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1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for testing toxic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005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 G01N33/500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 G01N33/5044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human or animal cells for testing 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hemical or biological compounds, e.g. drugs, cosmetics involving specific cell types
    • G01N33/5067Live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层、位于第一芯片层至上的第二芯片层以及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三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进口相同、出口不同,第三检测模块是独立的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二功能区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功能区相同,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功能区可以设置为与第三检测模块的第四功能区相同,经单次实验,能够获得三个平行检测结果,从而在单次实验中同步获得受试化合物的多项毒性信息;同时提高体外毒性测试的模拟度、效率和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毒性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每年新的化合物数目剧增,新化合物在新品研发和上市之前都需要做毒性评估试验。化合物的毒性信息是在化合物和受试生物供体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毒性效应测量指标的检测获得的。
现有技术中,以实验动物为中心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具有周期较长、费用高、通量较低等特点,导致化合物评估的进展过程较为缓慢,获得毒性信息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化合物快速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种属间差异的存在,例如代谢酶谱的组成及代谢方式不同,对化合物毒性效应识别强度不同等,将自实验动物中提供的毒性信息外推至人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误判”。因此,建立可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毒性检测体系和方法,对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化合物的毒性信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化合物毒性信息检测的缺陷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获得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
第一芯片层;
第二芯片层,位于所述第一芯片层上;
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功能区及第一出口;
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功能区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第三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口、第四功能区及第三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及所述第三出口均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芯片层及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所述第一功能区、所述第二功能区、所述第三功能区及所述第四功能区均自所述第二芯片层靠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一面开口,并向所述第一芯片层方向延伸,贯穿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一拦截件;
所述第三功能区域和所述第四功能区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和/或第二拦截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芯片层的容纳槽;
所述第一拦截件和所述第二拦截件上设置有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介于50μm~150μ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介于20μm~70μ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功能区与所述第三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储存腔,所述储存腔自所述第二芯片层靠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一面开口,并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方向延伸,贯穿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层与所述第二芯片层可拆卸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芯片层,所述第三芯片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芯片层上,且所述第三芯片层与所述第二芯片层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及所述第三出口贯穿所述第三芯片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层、所述第二芯片层及所述第三芯片层的材料选自PC、PMMA、PS中的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功能区装载肝细胞;
所述第三功能区和所述第四功能区装载用于检测化合物毒性的除肝细胞之外的靶细胞。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通过设置三个检测模块,其中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具有相同的进口、具有不同的出口,第三检测模块是独立的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二功能区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检测模块的第一功能区相同,第二检测模块的第三功能区可以设置为与第三检测模块的第四功能区相同,经单次实验,能够获得三个平行检测结果,从而在单次实验中同步获得受试化合物的多项毒性信息;同时提高体外毒性测试的模拟度、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芯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芯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芯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芯片层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第一芯片层;20,第二芯片层;30,第一检测模块;40,第二检测模块;50,第三检测模块;60,第三芯片层;101,第一定位孔;102,第二定位孔;103,定位柱;104,第三定位孔;110,容纳槽;120,拦截条;301,第一进口;302,第一功能区;303,第一出口;401,第二功能区;402,第三功能区;403,第二出口;404,储存腔;501,第二进口;502,第四功能区;503,第三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化合物的毒性信息是化合物在新品研发和上市之前都需要通过毒性评估试验得到的信息。鉴于现有技术中,以实验动物为中心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具有周期较长、费用较高、通量较低等特点,导致评估的进展过程较为缓慢,获得毒性信息的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化合物快速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种属间差异的存在,如代谢酶谱的组成及代谢方式不同、对化合物毒性效应识别强度不同等,将自实验动物中提供的毒性信息外推至人的时候,尤其要关注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误判”。
微流控芯片技术把生物学、医学等各个领域的需求分解、设计,并将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微米至毫米尺度的芯片上,实现特定目标,是当前较为热门的前沿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或开展化合物毒性测试的微型载体、介质或耗材。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毒性测试方法具有微量培养体积控制,可连续地开展测试、节约人力等优点。
但现有技术中用于化合物毒性测试的微流控芯片具有以下不足:
1)现有技术中的可用于化合物毒性测试的微流控芯片,缺少对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多种平行测试方案的模拟和设计,难以保证独立实验的完整性。
2)现有技术中的专用于构建三维细胞模型的微流控芯片,或用于药物对多个细胞的单一剂量的毒性测试的微流控芯片,单个芯片仅支持数量有限的三维细胞培养、仅能实现化合物有限剂量组的毒性测试,因此,在需要关注“剂量-反应关系”及多参指标数的“靶器官毒性”检测应用中存在一定限制。
3)毒性效应的测试方法中,通常需要根据毒理学终点或靶效应、综合选择多种测试指标,需要分别在细胞培养液或三维培养的细胞或类器官中检测。常见毒性效应检测指标,可分为在全血、血浆、或培养液中检测的分泌型指标,和需在动物、组织、或细胞中检测的非分泌型指标(蛋白、mRNA、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相关酶丰度、酶活性等)。高度封闭、或效率有限的细胞培养型的微流控芯片难以确保有足够数量的细胞/细胞团用于多种指标的检测。
4)需要在预先考虑的功能性、兼容性、扩展性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制备高度特化的体系,根据研究目标不同,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所集成的功能单元不同,不存在通用型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测试的微流控芯片。
针对以上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设计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需要明确的是:当化合物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脏进行代谢,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着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且与化合物的不良反应直接相关。因此,明确化合物对于体内“第一道防线”肝脏的影响,并评估化合物经肝脏代谢后对其他靶器官的毒性风险,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传统肝脏毒性评价研究、或考虑代谢因素的毒理学研究,但上述研究多在实验动物中展开,也有体外试验,但经典的体外试验多利用二维培养单一细胞系或原代细胞,利用自细胞中分离的S9微粒体在体外对化合物进行“粗代谢”前处理,是目前最常用的体外代谢体系模拟方法。但上述方法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如pH、温度等),因此测试结果不太稳定,变异系数较高,而且,由于存在种属间差异,较难如实反映人类的代谢特征。
现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请参阅图1至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层10、第二芯片层20,第一检测模块30、第二检测模块40和第三检测模块50。第二芯片层20位于第一芯片层10之上,第一检测模块30、第二检测模块40和第三检测模块50设置于第一芯片层10和第二芯片层20的内部。第一检测模块3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口301、第一功能区302以及第一出口303,第一进口301和第一出口303均在垂直方向上贯穿第二芯片层20及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一功能区302自第二芯片层20靠近第一芯片层10的一面(也就是第二芯片层20的背面)开口、向第一芯片层10方向延伸、贯穿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一进口301、第一功能区302以及第一出口303之间通过流道连通,流道同样自第二芯片层20的背面开口、向第一芯片层10方向延伸、贯穿部分第一芯片层10,流道可用于流体流动及流通。第二检测模块4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及第二出口403,第二功能区401与第一进口301连通,第二出口403在垂直方向上贯穿第二芯片层20及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二功能区401和第三功能区402均自第二芯片层20的背面开口、向第一芯片层10方向延伸、贯穿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一进口301、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及第二出口403之间均通过流道连通,与第一进口301连通的通道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与第一功能区302连通,另一个支路与第二功能区401连通。第三检测模块5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口501、第四功能区502及第三出口503,第二进口501和第三出口503均在垂直方向上贯穿第二芯片层20及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四功能区502自第二芯片层20的背面开口、向第一芯片层10方向延伸、贯穿部分第一芯片层10,第二进口501、第四功能区502及第三出口503之间通过流道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模块30、第二检测模块40及第三检测模块50在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内部均为分别密闭的结构。第一检测模块30与第二检测模块40具有相同的进口,但具有不同的出口,第三检测模块50独立于第一检测模块30和第二检测模块40,将第一检测模块30中的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检测模块40中的第二功能区401设置成相同的功能,将第二检测模块40中的第三功能区402和第三检测模块50中的第四功能区502设置成相同的功能,在单次实验中,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平行实验,同步获得受试化合物的多项毒性信息。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装载三维肝细胞;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装载用于检测化合物毒性的除肝细胞之外的三维靶细胞,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装载的细胞类型可根据毒性测试目的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三维培养的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组织来源的各种细胞、肿瘤细胞等。三维肝细胞和三维靶细胞可在预包被基质胶后接种细胞进行二维培养。装载培养好的三维肝细胞及三维靶细胞,是优于二维平面培养细胞的受试供体;第一检测模块30装载三维肝细胞,实现肝脏毒性测试,模拟人类肝脏对化合物的代谢,提示化合物对人类的毒性特征;第二检测模块40实现对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后经循环系统作用于其他靶器官系统”的生理特征的模拟,提升体外毒性测试的模拟度、效率和准确率,是响应“动物福利”号召、基于毒理学替代法的思路、遵循“4R”原则(Reduction、Replacement、Refinement、Responsibility)的前提下,建立整合式毒性测试体系的应用实践。在单块芯片上同步平行开展“肝脏毒性”“靶器官毒性”、考虑代谢因素的“经肝脏代谢后的靶器官毒性”测试内容,可避免在不同芯片上进行试验时的实验组内误差。
可选地,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装载的三维肝细胞,例如可以是利用人多能干细胞系、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系、原代细胞或成体干细胞系诱导分化获得的类肝细胞、肝类器官或肝细胞球,或使用原代肝细胞、肝肿瘤细胞系培养获得的肝细胞球,三维培养介质和方法例如可包括水凝胶、基质胶、支架、含或不含微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培养。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一拦截件。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装载细胞,避免微流控驱动培养液流过第一功能区302或第二功能区401时细胞被冲走。可选地,第一固定件可以为设置于第一芯片层10上的容纳槽110,容纳槽110可以凹陷于第一芯片层10上,也可以凸出于第一芯片层10上,本申请不对容纳槽110的形状多作限定,只要能满足固定及装载细胞的作用均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容纳槽110可以设置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凹槽,半圆形的直径介于200μm~300μm,例如可以是200μm、210μm、220μm、230μm、240μm、250μm、260μm、270μm、280μm、290μm、300μm等;容纳槽110的深度介于50μm~150μm,例如可以是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等;容纳槽110的数量介于8个~100个之间,例如可以是8个、10个、20个、30个、40个、50个、60个、70个、80个、90个、100个等。第一拦截件用于拦截、固定细胞,避免微流控驱动培养液流过第一个功能区302或第二功能区401时细胞被冲走。可选地,第一拦截件上设置多个通孔,培养液可以经过通孔流通,通孔的孔径介于20μm~70μm,例如可以是20μm、30μm、40μm、50μm、60μm、70μm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拦截件可以为具有多个通孔的拦截条120。本申请不对拦截条120的形状多作限定,只要拦截条120能够满足拦截细胞的作用即可,例如拦截条120的形状可以为半圆环形、长条形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功能区302及第二功能区401内可以只设置第一固定件或者第一拦截件,例如只设置第一固定件,将三维肝细胞装载于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时,需去除培养介质、支架或微载体等,仅载入培养结束后获得的三维肝细胞,待细胞团卡入第一固定件,不易滚动后,开始后续操作。
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内设置第二固定件和/或第二拦截件。第二固定件的限定与第一固定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拦截件的限定与第一拦截件的限定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内可以只设置第二固定件或者第二拦截件,例如只设置第二拦截件,将三维靶细胞装载于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时,需去除培养介质、支架或微载体等,仅载入培养结束后获得的三维靶细胞,放置于第二拦截件远离出口的一侧,再开始后续操作。
可选实施例中,第二功能区401和第三功能区403之间设置有储存腔404,储存腔404自第二芯片层20靠近第一芯片层10的一面开口(也就是第二芯片层20的背面)、向第一芯片层10的方向延伸、贯穿部分第一芯片层10。一方面,储存腔404能够使经流第二功能区401的培养液在储存腔404内部混合均匀;另一方面,在第二检测模块30内有大气泡时,可以使大气泡暂时停留于储存腔404,防止气泡进入第三功能区402。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可拆卸连接。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之间可以通过扣合、压紧、辅助固定、化学处理后封合的方式使上下表面贴合。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芯片层10靠近第二芯片层20的表面(也就是第一芯片层10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四个第一定位孔101,第一定位孔101的深度为第一芯片层10厚度的一半;如图2所示,第二芯片层20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四个第二定位孔102,第二定位孔102完全贯穿第二芯片层20,可以在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内设置限位件,实现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的固定。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第一芯片层10靠近第二芯片层20的表面(也就是第一芯片层10的上表面)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四个定位柱103,在第二芯片层20的四个角位置设置四个第二定位孔102,定位柱103可以穿过第二定位孔102,使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固定。第一芯片层10与第二芯片层20之间拆解方便,拆解后,可分别回收第一功能区302、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第四功能区502的细胞,可结合毒性测试方案或毒理学实验需要,进一步检测回收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改变,例如但不局限于酶活性、蛋白丰度、mRNA表达、细胞存活和凋亡等指标的检测。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进口301、第二进口501、第一出口303、第二出口403和第三出口503在第一芯片层10的深度为第一芯片层10的厚度的一半。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层10和第二芯片层20的材料选自透明或半透明的PC、PMMA、PS中的一种。在使用PDMS时发现,PDMS对化合物的吸附能力较强,难以保证在毒性测试中化合物的给定浓度一致,故不建议以PDMS作为第一芯片层10或第二芯片层20的材料。
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功能区302、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第四功能区502也可以用于装载二维培养的细胞,当用于装载二维培养的细胞时,可在包被常见培养基质(如明胶、基质胶等)后,将细胞接种在第一功能区302、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第四功能区502内,置于37℃、含5%二氧化碳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合适密度时,开始后续操作。其中,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的细胞相同,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的细胞相同。
本实施例同样提供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培养液流通和受试化合物添加
在第一功能区302和第二功能区401装载或培养肝细胞,在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装载或培养靶细胞,将第一芯片层10和第二芯片层20组装、固定后,接入微流控设备配套的毛细管、软管或金属管,含有或不含有受试化合物的培养液通过微流控设备经毛细管、软管或金属管进入微流控芯片。
微流控设备的精度参数至少需要大于0.1μL/分钟,最大耐压不低于200bar,工作温度介于0℃~40℃之间。接入微流控芯片的毛细管、软管或金属管的内径不大于500μm。
S2、毒性测试
含有受试化合物的培养液,经第一检测模块30流通时,第一功能区302内的肝细胞可反映化合物诱发的“肝脏毒性”。
含有受试化合物的培养液,经第二检测模块40流通时,第二功能区401内的肝细胞可对化合物进行初步代谢,流经储存腔404后,在第三功能区402作用于其他组织细胞,因此,第三功能区402内的细胞可反映“化合物被代谢后诱发的其他靶器官毒性”。
含有受试化合物的培养液,经第三检测模块50流通时,第四功能区502内的其他组织细胞可反映化合物未被代谢时诱发的“其他靶器官毒性”。
自微流控芯片充满培养液开始记录化合物的作用时间,时间长短可根据毒性测试需求制定。
当第一进口301和第二进口501同时流入含有受试化合物的培养液时,可在单张芯片上同时完成化合物“肝脏毒性”和“代谢前-代谢后诱发的其他靶器官毒性”的作用场景模拟。
S3、毒性效应指标的检测
可在第一出口303流出的培养液或储存腔404的培养液中检测“肝脏毒性”的分泌型指标(如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
可在第二出口403和第三出口503流出的培养液中检测“其他靶器官毒性”的分泌型指标。其中,“其他靶器官毒性”可根据具体测试方案选择,本实施例以“心脏毒性”为例,当第三功能区402和第四功能区502装载三维心脏细胞模型时,可在培养液中检测“心脏毒性”的分泌型指标(如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等)。其中,在第二出口403流出的培养液中检测的指标,可反映化合物代谢后的心脏毒性;在第三出口503流出的培养液中检测的指标,可反映化合物代谢前的心脏毒性。
拆解第一芯片层10和第二芯片层20后,可分别回收第一功能区302、第二功能区401、第三功能区402、第四功能区502的三维或二维细胞,可结合毒性测试方案或毒理学实验需要,进一步检测回收细胞中的生物学效应改变,例如但不局限于酶活性、蛋白丰度、mRNA表达、细胞存活和凋亡等指标的检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包括第一芯片层10、第二芯片层20,第一检测模块30、第二检测模块40和第三检测模块50。第二芯片层20位于第一芯片层10之上,第一检测模块30、第二检测模块40和第三检测模块50设置于第一芯片层10和第二芯片层20的内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特征在于:
如图4所示,该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还包括第三芯片层60,第三芯片层60设置于第二芯片层20上,且第三芯片层60与第二芯片层20可拆卸连接。第一芯片层10位于微流控芯片的最底层,第三芯片层60位于微流控芯片的最顶层,具有增加微流控芯片整体高度的作用,用于适配实验室的一次性吸头,例如10μL或100μL的一次性吸头。
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芯片层60设置贯穿其的第一进口301、第一出口303、第二进口501、第二出口403和第三出口503,方便与第二芯片层20及第一芯片层10的对应的进口或出口连通。
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芯片层60的四个角位置设置第三定位孔104,方便与第二芯片层20及第一芯片层10对准及固定。
可选实施例中,第三芯片层60的材料选自透明或半透明的PC、PMMA、PS中的一种。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芯片层;
第二芯片层,位于所述第一芯片层上;
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功能区及第一出口;
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功能区、第三功能区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功能区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第三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检测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口、第四功能区及第三出口;其中,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及所述第三出口均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芯片层及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所述第一功能区、所述第二功能区、所述第三功能区及所述第四功能区均自所述第二芯片层靠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一面开口,并向所述第一芯片层方向延伸,贯穿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功能区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一拦截件;
所述第三功能区域和所述第四功能区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和/或第二拦截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芯片层的容纳槽;
所述第一拦截件和所述第二拦截件上设置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介于50μm~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介于20μm~7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区与所述第三功能区之间设置有储存腔,所述储存腔自所述第二芯片层靠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一面开口,并向所述第一芯片层的方向延伸,贯穿部分所述第一芯片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层与所述第二芯片层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芯片层,所述第三芯片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芯片层上,且所述第三芯片层与所述第二芯片层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及所述第三出口贯穿所述第三芯片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层、所述第二芯片层及所述第三芯片层的材料选自PC、PMMA、PS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和所述第二功能区装载肝细胞;
所述第三功能区和所述第四功能区装载用于检测化合物毒性的除肝细胞之外的靶细胞。
CN202311396781.6A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Pending CN1174434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6781.6A CN117443471A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96781.6A CN117443471A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43471A true CN117443471A (zh) 2024-01-26

Family

ID=8957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96781.6A Pending CN117443471A (zh) 2023-10-25 2023-10-25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4347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37343B1 (ko) 세포 배양 용구 및 세포 배양 방법
US8748180B2 (en) Microfluidic device for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study of drugs and uses thereof
US7767446B2 (en) Perfusion bioreactors for culturing cells
EP3029135B1 (en) Apparatus for cell culture array
US7763456B2 (en) 3D micro-scale engineered tissue model systems
US10215749B2 (en) Ported 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US9243221B2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functionally enhanced in vitro cell culture system
US2007012279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harmacokinetic-based cell culture system
US11680241B2 (en) Perfusion enabled bioreactors
CA2579680A1 (en) Perfusion bioreactor for culturing cells
US20210284944A1 (en) High-throughput multi-organ perfusion models
US20110003359A1 (en) Biodevice
CN106811409A (zh)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多器官肿瘤靶向药物测试平台及其应用
RU171690U1 (ru) Микрофлюидный чип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клеточных моделей органов 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
JP2021513363A (ja) 灌流可能なバイオリアクタ
Busche et al. HepaChip-MP–a twenty-four chamber microplate for a continuously perfused liver coculture model
CN110551679B (zh) 一种含腺泡三脉管结构肝单元芯片的精准打印构建方法
CN117443471A (zh) 一种用于化合物毒性检测的微流控芯片
US20230002712A1 (en) Microwell Perfusion Plates for Organoid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Alpeeva et al. Overview of cell models: from organs cultured in a Petri dish to organs-on-chips
CN220951836U (zh) 一种类器官芯片
US20230011168A1 (en) Bio-Chip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50142656A1 (en) Cell culture incub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Verpoorte et al. How microtechnologies enable organs-on-a-chip
CN109456934B (zh) 一种三维肾小球模型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