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9617A -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9617A
CN117439617A CN202210832050.0A CN202210832050A CN117439617A CN 117439617 A CN117439617 A CN 117439617A CN 202210832050 A CN202210832050 A CN 202210832050A CN 117439617 A CN117439617 A CN 117439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ecoded
quantized
node
d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20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盖瑟哈特
艾哈迈德·埃尔凯莱什
詹尼斯·克劳修斯
斯蒂芬·布林克
梁飞
许文
梁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20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39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39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9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31Scheduling of bit node or check node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03M13/1105Decoding
    • H03M13/1111Soft-decision decoding, e.g. by means of message passing or belief propagation algorithms
    • H03M13/1125Soft-decision decoding, e.g. by means of message passing or belief propagation algorithms using different domains for check node and bit node processing, wherein the different domains include probabilities, likelihood ratios, likelihood differences, log-likelihood ratios or log-likelihood difference pai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于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复杂度。该方法为:在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之后,解码设备可根据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与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信号。解码设备在根据N个第一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后,可根据解码结果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在该方法中,解码设备对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处理;这样,得到的第一信号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不处处为零,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Description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降低空口开销和通信基带芯片成本,通常需要对信号进行量化,使用少量比特来表示原始信号,从而可降低信号的传输开销。
为了正确解码接收到的信号,通信设备中可包含解码器。示例性的,解码器可通过定点计算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后的信号。其中,定点计算模块的位宽用于表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能使用的比特数;位宽越大,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时所使用的量化步长越小,解码后的信号的精度越高。
然而,位宽越大,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能使用的比特数越多,解码器占用的芯片资源的数量就越多,解码器的实现代价就越大。如何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是本申请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由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实现。该方法包括:在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之后,解码设备可根据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与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信号。解码设备在根据N个第一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后,可根据解码结果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在该方法中,解码设备可对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这样,第一信号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不处处为零,据此得到的解码结果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也不处处为零,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例如,解码器的性能损失参数小于设定的性能损失阈值)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N个待量化信号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对数似然比LLR信号,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或,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其中,第一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第二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二子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与N个待量化信号中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满足如下公式:
y=D(x+Δ·n,Ymin,Ymax),
其中,D()为限幅函数,y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x为第j个待量化信号,Δ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n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Ymin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j为整数,且j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N;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Δ,Ymin和Ymax
该设计提供了对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的方法,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LDPC解码的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其中,i为正整数。
通过该设计,可对根据待进行LDPC解码的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LDPC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待进行LDPC解码的信号得到的不同待量化信号可共享量化参数,共享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1: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2: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3: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策略4: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通过该设计,在对一个待解码信号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时,不同的待量化信号可共享相同的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训练量化参数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时,通过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
具体的,解码设备可根据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并根据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其中,M为正整数,M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二校验矩阵中各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其中,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一: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二: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三: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策略四: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通过该设计,当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时,通过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训练量化参数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N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其中,k为非负整数;N个第一信号与N个节点一一对应;此时,解码设备可将N个第一信号中每个第一信号作为N个节点中对应节点的输出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通过该设计,可对根据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极化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时,通过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
具体的,解码设备可根据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并根据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其中,P为正整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P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三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P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其中,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A: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Δj,1=Δj,3
其中,Δ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B: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Ymin,j,1=Ymin,j,3
Ymax,j,1=Ymax,j,3
其中,Ymin,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通过该设计,当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时,通过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更新量化参数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解码设备可将解码结果和以下信息至少一项输入至损失函数,得到第一信息:与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其中,第一信息用于表征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然后,解码设备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该设计通过损失函数和梯度反向传播算法来更新量化参数,易于实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各个步骤的单元。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还可以是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功能的逻辑模块或软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重复之处不予论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低密度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Code,LDPC)码Tanner图示例;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极化(Polar)码的编码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Polar码的解码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解码计算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解码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矩阵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长度Polar码的解码图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设备,用以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其中,方法和设备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设备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申请中,解码可被称为译码;编码图可被称为解码图。
本申请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个)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LDPC码解码、Polar码编码以及Polar码解码进行介绍。
(1)LDPC码解码
LDPC码可通过以下任一算法进行解码:置信度传播(Belief Propogation,BP)算法、最小和(Min Sum,MS)算法及其变体等。其中,MS算法及其变体因低复杂度和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下面对MS算法进行具体说明。
MS算法是一种迭代算法。当采用MS算法对LDPC码进行解码时,可根据LDPC码的校验矩阵构造Tanner图,Tanner图中包含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信号(即解码信息)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中不停迭代,直至达到迭代停止条件。其中,迭代停止条件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迭代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解码成功。
例如,LDPC码校验矩阵为:
该校验矩阵对应的Tanner图如图1A所示。图1A中的每个圆形节点为一个变量节点,代表H中的一列,可用v表示;每个方形节点为一个校验节点,代表H中的一行,可用c表示。图1A中的每条连接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的线表示:这两个节点在校验矩阵中所对应的行与列交汇的位置存在一个非零元素;也就是说,当在校验矩阵中,校验节点对应的行与变量节点对应的列交汇的位置为非零元素时,该校验节点和该变量节点之间存在连接。存在连接的校验节点和变量节点之间可传递信号。lc→v表示校验节点c发送给变量节点v的信号,lv→c表示变量节点v发送给校验节点c的信号。
当采用MS算法进行解码时,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迭代计算,直至达到上述迭代停止条件:
其中,为对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校验节点c发送给变量节点v的信号;/>为对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变量节点v发送给校验节点c的信号;/>为对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发送给变量节点v的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信号,该信号也可称为变量节点v的信道先验信息,可由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提供给解码器;/>表示和变量节点v相连的校验节点;/>表示和校验节点c相连的变量节点;i为正整数;sign()为符号函数;∏表示求积运算;min表示取最小数;||表示取绝对值;∑为求和符号。对于不同次迭代解码,/>的值是相同的;但是,其量化后的值可能不相同。
(2)LDPC码的校验矩阵和基矩阵的关系
LDPC码的校验矩阵可以是根据基矩阵获得的。基矩阵的一个元素可扩展成大小为Z×Z的矩阵。该矩阵存在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每行或每列仅有一个元素为1,其余均为0;二是所有元素均为0。元素1表示Tanner图中对应的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存在连接,元素0表示Tanner图中对应的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不存在连接。经过扩展后,基矩阵的一列可被扩展成Z个变量节点;基矩阵的一行可被扩展成Z个校验节点;基矩阵的一条连接被扩展成Z条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扩展因子Z,可得到不同的码长的LDPC码的校验矩阵。
(3)Polar码的编码
图1B以Polar码的码长为16为例,示出了一种Polar码的编码示意图。其中,最左侧节点uo表示待编码比特,o取遍0-15。待编码比特中的部分比特可为冻结比特,固定设为0;其它比特为信息比特。冻结比特的数量可根据码率来设置,冻结比特的位置可根据节点可信度的大小来确定。
如图1B所示,在对Polar码进行编码运算时,从左到右逐层进行运算。每一个节点表示一次运算;如果一个节点有两个输入节点,则该节点的输出信号为对两个输入节点发送给该节点的信号进行异或运算的结果;如果一个节点只有一个输入节点,则该节点的输出信号为输入节点发送给该节点的信号。最后一层节点的输出信号xo为编码后比特。
另外,图1B也可称为编码图或解码图。
(4)Polar码的解码
Polar解码采用信息传播的方式进行,其信息传播的方向是编码方向的反方向。图1C以Polar码的码长为8为例,示出了一种Polar码的解码示意图。其中,LLRq表示Polar解码器的输入信号,即待解码信号或待解码比特序列,q取遍0-7。
Polar码的解码算法可以有多种,例如,SC算法、串行抵消列表(successivecancellation list,SCL)算法或BP算法等。
其中,SC的基本原理是按照Polar码的解码图,以LLRq为输入,从右往左进行信息传播,逐节点完成各节点的信息计算,直至所有待解码比特节点处的信息计算完成。图1D为SC解码计算过程示意图,以待解码信号的比特为4为例,图1D中共有8个计算节点,其中有4个F节点,4个G节点,F节点和G节点分别对应f运算和g运算。F节点的运算需要其相邻层中两个输入节点的输出信号(即两个输入节点发送给F节点的信号);G节点的运算需要其相邻层中两个输入节点的输出信号(即两个输入节点发送给G节点的信号)以及上一级的输出信号。
其中,f运算的运算公式为:
g运算的运算公式为:
其中,a和b分别为用于计算相邻层节点输出信号的两个输入节点的输出信号;us为上一级的输出信号。
按照上述计算规则,图1D中从右侧开始,按序计算获得的解码后比特依次为①→②→③→④,至此解码完成。
另外,在实际运用中,可会对f运算的运算公式和g运算的运算公式进行简化。本申请对简化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00(仅示出1个)以及与网络设备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200。
网络设备100是网络侧能够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实体,负责为处于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200提供无线接入有关的服务,实现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
网络设备100作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还可以称为基站、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网(accessnetwork,AN)设备。
目前,一些网络设备100的举例为:新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或基带单元(base bandunit,BBU)等。
终端设备200,为用户侧能够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的实体,可通过网络设备100接入网络。终端设备200可以为各种为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
终端设备又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终端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无线通信设备、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终端代理或终端设备等。
例如,终端设备200可以为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也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车辆,车载设备(如车载通信装置,车载通信芯片)等。目前,一些终端设备200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还需要指出的是,图2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一个示例,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适用的通信系统构成限定。总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适用于各种终端设备支持多发能力的通信系统和应用场景中,即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和制式的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通信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车到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长期演进-车联网(LTE-vehicle,LTE-V)、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长期演进-机器到机器(LTE-machine to 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无线通信、或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无线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定。
在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为对抗信息发送中的干扰,编码设备可以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比如Polar码编码或LDPC码编码);相应地,解码设备可以进行解码以得到信息比特。其中,若编码设备采用LDPC码编码,则解码设备进行LDPC码解码;若编码设备采用Polar码编码,则解码设备进行Polar码解码。其中,编码设备为数据或信号的发送方,解码设备为数据或信号的接收方。例如,编码设备为网络设备100,解码设备为终端设备200;或者,编码设备可为终端设备200,解码设备为网络设备100;或者,编码设备为一个终端设备200,解码设备为另一个终端设备200。
示例性地,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的通信过程中所涉及的编解码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
S301:编码设备对待发送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其中,编码设备可通过信道编码(例如,进行LDPC码编码或Polar码编码),在待发送比特中增加冗余信息,以抵抗信道传输中的错误。
S302:编码设备将编码后的比特调制成信道可以传输的符号格式,发送调制后的比特。
S303:解码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定时,以便准确定位到有效数据的位置。
S304:解码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其中,解码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导频信息对该信号经历的信道状态进行估计,估计出的信道状态可作为后续模块的参考。
S305:解码设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检测和解调,得到估计的LLR软信息。
其中,该估计的LLR软信息也称为待解码信号。
S306:解码设备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为了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解码设备可根据待解码信号得到待量化信号,并对待量化信号进行量化处理,然后,再根据量化后的信号执行后续解码操作。
解码设备可通过如下量化函数对待量化信号进行量化处理:
其中,x′为待量化信号,y′为量化后的信号,{tr,r=0,1,…,Γ-2}为量化阈值,{Qr,r=0v1,…,Γ-1}为量化输出的值域,Γ为量化阶数。
该量化函数本质上是一个分段恒值函数,即在一个区间分段内,不同的输入对应相同的输出。因此,该量化函数是一个几乎处处可导但导数几乎处处为0的函数。由于很多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都需要导数信息,因此,通过该量化函数对待量化信号进行量化,会为量化参数的优化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中。下面参阅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401:解码设备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
其中,N个待量化信号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LLR信号。其中,第一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
可选的,当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LDPC码解码的信号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校验矩阵为第一校验矩阵,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该信号可表示为此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的全部节点可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全部变量节点和全部校验节点;第一节点集合可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
例如,第一待解码信号的Tanner图如图1A所示,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分别发送给变量节点v1-v7的LLR信号。
另外,当第一节点集合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全部变量节点时,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LLR信号的集合即为第一待解码信号;此时,待量化信号可包括第一待解码信号。
2、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
其中,第一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第二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二子集。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可不同;可选的,第一子集和第二子集的交集为空集。
可选的,第2点中的待量化信号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方式一: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LDPC码解码的信号,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校验矩阵为第一校验矩阵,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该信号可表示为此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的全部节点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全部变量节点和全部校验节点;第一节点集合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第二节点集合包括第一校验矩阵中的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
例如,第一待解码信号的Tanner图如图1A所示,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变量节点v1-v7中的每个变量节点发送给与其存在连接的校验节点的信号。如,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变量节点v1分别发送给校验节点c1和c3的信号。
方式二: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Polar码解码的信号,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N个节点的输出信号,k为非负整数。其中,该N个节点中每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可以是每个节点发送给第k-1层中对应节点的信号。此时,第一节点集合包括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的部分或全部节点;第二节点集合包括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1层中的部分节点。
示例性的,当通过图1D所示的方法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待量化信号包括:a和b;a和b分别为用于计算相邻层节点输出信号的两个输入节点的输出信号。例如,a为第二层第一个节点的输出信号,b为第二层中第三个节点的输出信号。a和b可用于计算第一层第一个F节点的输出信号,或用于计算第一层第一个G节点的输出信号。
3、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
其中,第一节点集合和第二节点集合的具体内容可参见方式一中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当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LDPC码解码的信号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校验矩阵为第一校验矩阵,待量化信号可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该信号可表示为
例如,第一待解码信号的Tanner图如图1A所示,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校验节点c1-c4中的每个校验节点发送给与其存在连接的变量节点的信号。如,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校验节点c1分别发送给变量节点v1、v2、v4和v7的信号。
可选的,在对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N个待量化信号分别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时,解码设备可执行S401。示例性的,解码设备可获取一个样本,该样本包括第一待解码信号及其对应的原始信号,该样本用于训练对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分别对应的量化参数;然后,解码设备可执行S401。应理解,解码设备也可以获取多个样本,并利用获取的部分或全部样本来执行图4所示的方法。
S402:解码设备根据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即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近似量化处理),得到N个第一信号(即量化后的信号)。其中,N个第一信号与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
其中,N个待量化信号中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可选的,Δ为量化步长或与量化步长有关的参数(例如,量化步长的倍数)。
(2)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示例性的,Ymin可为-Lm,Lm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使用的量化饱和值。
(3)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示例性的,Ymax可为Lm
其中,j为整数,且j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N。
应理解,不同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
在本申请中,在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时,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满足预设的概率分布。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满足高斯分布。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满足均匀分布。例如,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是服从在区间[-0.5,0.5]均匀分布的噪声。
另外,不同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是相互独立的。
可选的,解码设备可通过如下公式对第j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换句话说,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满足如下公式:
y=D(x+Δ·n,Ymin,Ymax), (6)
其中,D()为限幅函数,可将y限制在Ymin和Ymax之间;y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x为第j个待量化信号,n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
S403:解码设备根据N个第一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LDPC码解码的信号。解码设备可使用对应的第一信号替换/>并通过上文中的公式(1)迭代计算出/>解码设备可使用/>对应的第一信号替换/>使用/>对应的第一信号替换/>并通过上文中的公式(2)迭代计算出/>解码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文对LDPC码解码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二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待解码信号为待进行Polar码解码的信号。解码设备可使用a对应的第一信号替换a,使用b对应的第一信号替换b;然后,解码设备可通过上文中的公式(3)或其简化形式计算F节点的输出,和/或,通过上文中的公式(4)或其简化形式计算G节点的输出。解码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文对Polar码的解码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404:解码设备根据解码结果,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更新的量化参数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Δ、Ymin和Ymax
解码设备可通过多种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训练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从而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下面以优化算法为梯度反向传播算法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S404包括步骤A1-A2:
A1:解码设备将解码结果和以下信息至少一项输入至损失函数,得到第一信息:与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其中,与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即为解码目标,可对应于S301中的待发送比特。
其中,第一信息可用于表征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
该损失函数可为:
Loss=F(C(q),R(y)) (7)
其中q表示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即所有待训练的量化参数),y表示所有第一信号(即,所有量化后的信号)。C(q)用于衡量量化对解码器实现复杂度的影响;R(y)的输入还可包括与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和解码结果,这样R(y)可用于衡量量化对解码性能的影响;F(C(q),R(y))为C(q)和R(y)的函数,用于表征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在本申请中,F(C(q),R(y))的结果可为第一信息。
A2:解码设备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其中,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可为目前深度学习中的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在本申请中,梯度反向传播算法的输入可为第一信息,输出可为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在本申请中,解码设备可重复执行S401-S404,直到满足训练停止条件;从而可对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得到优化后的量化参数。其中,训练停止条件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训练次数达到设定训练最大次数;更新后的量化参数与更新前的量化参数的差值小于设定差值。
在该方法中,解码设备可对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这样,第一信号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不处处为零,据此得到的解码结果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也不处处为零,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例如,解码器的性能损失参数小于设定的性能损失阈值)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其中,解码器的实现代价可包括解码器占用的芯片资源的数量和/或计算复杂度。
一方面,由于该方法可更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因此,该方法可根据不同待量化信号对精度的需求,灵活地为每个待量化信号分配位宽(即实现混合位宽);这样,可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通过最小的位宽来进行解码,实现量化效果最大化,从而可降低解码器占用的芯片资源的数量,进而可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另一方面,该方法更新了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在使用更新的量化参数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可能可降低迭代解码的次数,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进而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可选的,在图4所示的方法中,不同的待量化信号可共享量化参数。下面分不同情况对此进行说明。
情况一: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LDPC解码的信号。
可选的,在情况一中,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校验矩阵为第一校验矩阵,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1: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2: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3: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策略4: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通过该方法,在对一个待解码信号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时,不同的待量化信号可共享相同的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训练量化参数的效率。
可选的,在情况一中,若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通过上述策略1-策略4共享量化参数,且第四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三校验矩阵和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是通过同一个基矩阵使用不同的扩展因子扩展得到的,则通过第四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该方法还包括步骤1-步骤2:
步骤1:解码设备根据第四待解码信号得到O个待量化信号;其中,O为正整数。
其中,O个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三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三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
O个待量化信号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四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O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解码设备根据O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步骤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S404,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四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O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可对O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以更新O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步骤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文对LDPC码解码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在得到O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后,可直接根据O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解码。
其中,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a: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四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b: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校验节点发送给第四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变量节点发送给第四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c: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四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四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策略d: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三校验矩阵中的第四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校验节点发送给第四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校验节点发送给第四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变量节点发送给第四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四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四变量节点发送给第四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通过该方法,同一个基矩阵扩展得到的不同校验矩阵可共享量化参数;由于可通过一个基矩阵扩展得到多种码长的LDPC码对应的校验矩阵,因此,多种码长的LDPC码可共享一组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训练量化参数的效率。
可选的,在情况一中,当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时,通过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该方法还包括步骤B1-B2:
B1:解码设备根据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其中,M为正整数。
其中,M个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
M个待量化信号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二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M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B2:解码设备根据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B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S404,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二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M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可对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以更新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B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文对LDPC码解码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在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后,可直接根据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解码。
其中,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一: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二: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三: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策略四: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可选的,上述策略一-策略四中的任一策略可适用于NR LDPC码。图5示出了基矩阵的示意图。其中,黑点位置表示对应位置存在一条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的连接。图5还示出了1/4码率(即Rc=1/4)、1/3码率(即Rc=1/3)和1/2码率(即Rc=1/2)的NR LDPC码对应的子矩阵;各码率的NR LDPC码的校验矩阵分别为基矩阵的不同子矩阵。这样,可针对基矩阵训练一组量化参数,不同码率的NR LDPC码可共享相应子矩阵对应的量化参数。
通过该方法,当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时,通过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训练量化参数的效率。
情况二: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
在情况二中,当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即,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部分或全部)时,通过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该方法还包括步骤C1-C2:
C1:解码设备根据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其中,P为正整数。
其中,P个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三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P个节点的输出信号。
P个待量化信号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三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P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C2:解码设备根据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C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S404,只是将其中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替换为第三待解码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替换为P个待量化信号,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可对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训练,以更新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C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上文对Polar码的解码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换句话说,解码设备在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后,可直接根据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进行解码。
其中,共享量化参数的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策略A: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Δj,1=Δj,3
其中,Δ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策略B: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Ymin,j,1=Ymin,j,3
Ymax,j,1=Ymax,j,3
其中,Ymin,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例如,第一待解码信号的长度可为1024比特,此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可为NR Polar码中的母码。第三待解码信号的长度可为N1比特,其中,N1为小于或等于1024的整数。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长度Polar码的解码图的示意图,其中每个方块表示图1B所示的一个解码图。如图6所示,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此时,可针对母码训练一组量化参数,第三待解码信号可通过上述策略A和/策略B共享相应子图对应的量化参数。
又例如,第一待解码信号的长度为N1比特,第三待解码信号的长度为N2比特,N2小于或等于N1。如图6所示,长度为N2的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长度为N1的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此时,可以针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训练一组量化参数,第三待解码信号通过上述策略A和/策略B共享相应子图对应的量化参数。
通过该方法,当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时,通过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的待量化信号可与通过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的部分待量化信号共享量化参数,从而可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更新量化参数的效率。
此外,对于Polar码,可通过设置不同数目的冻结比特来实现不同的码率;这样,Polar码的码长可与码率相关。不同码率的待解码信号可通过与不同码长的待解码信号的相同的方式来共享量化参数,从而可通过一组量化参数适配不同的码率和码长,减少量化参数的数量,降低计算量,进而可提高更新量化参数的效率。
图4所示方法可适用于多种LDPC码、Polar码或卷积码等多种信道码,下面结合附图,以LDPC码、Polar码为例,说明图4所示方法的应用实例。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下面结合图7,说明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
如图7所示,解码设备包括:参数共享模块、量化处理模块、NR LDPC解码器和损失函数计算模块。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可包括如下步骤D1-D7:
D1:参数共享模块保存待量化信号和待训练的量化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待量化信号可包括:待解码信号(可表示为)和NR LDPC解码器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待量化信号。该中间待量化信号可包括:为对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校验节点c发送给变量节点v的信号/>以及变量节点v发送给校验节点c的信号/>
其中,待训练的量化参数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根据量化需求确定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对应的Δ、Ymin和Ymax中的至少一项;/>对应的Δ、Ymin和Ymax中的至少一项;/>对应的α、Ymin和Ymax中的至少一项。其中,Δ、Ymin和Ymax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此处不再赘述。
对应的α、Ymin和Ymax可分别表示为/>和/> 对应的α、Ymin和Ymax可分别表示为/>和/> 对应的α、Ymin和Ymax分别表示为/>/>和/>
可选的,对应关系还可指示哪些待量化信号可共享哪些量化参数;共享的策略可包括上述策略1-策略4,策略a-策略b,以及策略一-策略四中的至少一项,此处不再赘述。
D2:量化处理模块获取待量化信号。
其中,量化处理模块可从NR LDPC解码器获取待量化信号;也可以从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获取带解码信号,从NR LDPC解码器获取中间待量化信号。
D3:量化处理模块通过参数共享模块获取与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
D4:量化处理模块根据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
步骤D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此处不再赘述。
D5:NR LDPC解码器根据第一信号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步骤D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3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D6:解码完成后,损失函数计算模块根据解码结果得到第一信息;然后,解码设备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D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A1-A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损失函数可为:
其中,Loss为损失函数;L1为解码器输出和理想输出的交叉熵,用于表征解码性能,L1越小,性能越好;为期望函数;B为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中比特的长度;zw为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中第w个比特,用于表示解码器的解码目标(也可称为输出标签或输出目标);/>为解码器输出的比特为1的概率。L2表示解码器量化后的总位宽,用于表征解码器量化后的实现复杂度;λ为用于调整L2的权重的因子,λ的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i为迭代序号,即表示对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
D7:重复执行步骤D2-D6,直至满足训练停止条件。
其中,训练停止条件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的训练停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步骤D2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获取一组数据,该组数据包括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包括待解码信号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这样,在步骤D7中,可针对一个样本重复训练,得到该样本对应的合适的量化参数;也可以针对不同样本重复训练,从而针对多个样本,得到每个样本对应的合适的量化参数。
该实例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来建模量化处理对NR LDPC解码器的解码性能的影响,以解码性能为目标对不同信号的量化参数分别进行优化,从而可优化与量化参数对应的位宽,针对不同的信号使用不同的位宽,从而可解码器中灵活分配有限的位宽资源,在保证解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下面结合图8,说明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8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
如图8所示,解码设备包括:参数共享模块、量化处理模块、WIFI LDPC解码器和损失函数计算模块。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8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可包括如下步骤E1-E7:
E1:参数共享模块保存待量化信号和待训练的量化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E1的具体内容可参考D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对应关系可指示哪些待量化信号可共享哪些量化参数;共享的策略可包括上述策略1-策略4中的至少一项,此处不再赘述。
E2:量化处理模块获取待量化信号。
其中,量化处理模块可从WIFI LDPC解码器获取待量化信号;也可以从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获取带解码信号,从WIFI LDPC解码器获取中间待量化信号。
E3:量化处理模块通过参数共享模块获取与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
E4:量化处理模块根据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
步骤E3-E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D3-D4,此处不再赘述。
E5:WIFI LDPC解码器根据第一信号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步骤E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3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E6:解码完成后,损失函数计算模块根据解码结果得到第一信息;然后,解码设备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E7:重复执行步骤E2-E6,直至满足训练停止条件。
步骤E6-E7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D6-D7,此处不再赘述。
该实例可用于训练WIFI LDPC码对应的量化参数。示例性的,WIFI LDPC码可为WIFI高吞吐率(High Throughput,HT)LDPC码。WIFI HT LDPC码的码长可为648、1296或1944;WIFI HT LDPC码的码率可为1/2、2/3、3/4或5/6。这样,WIFI HT LDPC码的码型可有12种,且这12种码型的基矩阵各不相同。解码设备可这通过上述方法,对这12种码型的WIFIHT LDPC码分别训练量化参数。这12种码型的WIFI HT LDPC码之间无需参数共享。每种码型的WIFI HT LDPC码可通过策略1-策略4进行参数共享,从而可减少参数数量,降低计算量,提高训练效率。
该实例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来建模量化处理对WIFI LDPC解码器的解码性能的影响,以解码性能为目标对不同信号的量化参数分别进行优化,从而可优化与量化参数对应的位宽,针对不同的信号使用不同的位宽,从而可解码器中灵活分配有限的位宽资源,在保证解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下面结合图9,说明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9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
如图9所示,解码设备包括:参数共享模块、量化处理模块、Polar解码器和损失函数计算模块。图4所示的方法在图9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可包括如下步骤F1-F7:
F1:参数共享模块保存待量化信号和待训练的量化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待量化信号可包括:a和b。其中,a和b为用于计算相邻层节点输出信号的两个输入节点的输出信号。
其中,待训练的量化参数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根据量化需求确定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对应的α、Ymin和Ymax中的至少一项;b对应的Δ、Ymin和Ymax中的至少一项。其中,Δ、Ymin和Ymax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对应关系还可指示哪些待量化信号可共享哪些量化参数。共享的策略可包括:上述策略A和/或策略B,此处不再赘述。
F2:量化处理模块获取待量化信号。
其中,量化处理模块可从Polar解码器获取待量化信号;也可以从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获取待解码信号,从Polar解码器获取中间待量化信号。
F3:量化处理模块通过参数共享模块获取与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
F4:量化处理模块根据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待训练的量化参数,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
F5:Polar解码器根据第一信号对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步骤F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3中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F6:解码完成后,损失函数计算模块根据解码结果得到第一信息;然后,解码设备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F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A1-A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损失函数可为:
其中,Loss为损失函数;L1为解码器输出和理想输出的交叉熵,用于表征解码性能,L1越小,性能越好;为期望函数;B为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中比特的长度;zw为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中第w个比特,用于表示解码器的解码目标;/>为解码器输出的比特为1的概率。L2表示解码器量化后的总位宽,用于表征解码器量化后的实现复杂度;λ为用于调整L2的权重的因子,λ的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Δj表示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F7:重复执行步骤F2-F6,直至满足训练停止条件。
该实例借助于深度学习技术来建模量化处理对Polar解码器的解码性能的影响,以解码性能为目标对不同信号的量化参数分别进行优化,从而可优化与量化参数对应的位宽,针对不同的信号使用不同的位宽,从而可解码器中灵活分配有限的位宽资源,在保证解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基于与图4至图9方法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10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该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的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获取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所述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AN设备,并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1000应用于图4-9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解码设备。下面对所述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1000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获取单元1001,用于获取第一待解码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1002,用于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根据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N个第一信号;N个第一信号与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根据N个第一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根据解码结果,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可选的,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对数似然比LLR信号,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或,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
其中,第一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第二节点集合为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二子集。
可选的,与N个待量化信号中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满足如下公式:
y=D(x+Δ·n,Ymin,Ymax),
其中,D()为限幅函数,y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x为第j个待量化信号,Δ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n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Ymin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为与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j为整数,且j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N;
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Δ,Ymin和Ymax
可选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低密度校验码LDPC解码的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其中,i为正整数。
可选的,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可选的,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可选的,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
根据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其中,M为正整数,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M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
根据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其中,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和/或
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可选的,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第一校验矩阵和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可选的,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N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其中,k为非负整数;N个第一信号与N个节点一一对应;
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N个第一信号中每个第一信号作为N个节点中对应节点的输出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
根据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其中,P为正整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P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三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P个节点的输出信号;
根据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Δj,1=Δj,3
其中,Δ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可选的,若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Ymin,j,1=Ymin,j,3
Ymax,j,1=Ymax,j,3
其中,Ymin,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j,1为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j,3为对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2用于:
将解码结果和以下信息至少一项输入至损失函数,得到第一信息:
与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将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表征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的步骤。所述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或AN设备,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具有图10所示的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的功能。
参阅图11所示,所述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以及耦合至处理器1101的存储器1102。存储器1102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1101可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上述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
所述处理器1101可以是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存储器11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可选的,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之间通过总线1103相互连接。所述总线11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以上实施例中各设备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在该方法中,在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之后,解码设备可根据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与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信号。解码设备在根据N个第一信号对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后,可根据解码结果更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在该方法中,解码设备对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处理;这样,得到的第一信号对量化参数的导数不处处为零,从而可通过量化参数的优化算法对量化参数进行优化,进而可在保证解码性能的情况下,降低解码器的实现代价。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9)

1.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N个第一信号;所述N个第一信号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N个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根据所述解码结果,更新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对数似然比LLR信号,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或,所述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二节点集合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二子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满足如下公式:
y=D(x+Δ·n,Ymin,Ymax),
其中,D()为限幅函数,y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x为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Δ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n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Ymin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j为整数,且j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N;
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Δ,Ymin和Ymax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低密度校验码LDPC解码的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其中,i为正整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所述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7.如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所述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8.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所述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所述M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各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
根据所述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N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其中,k为非负整数;所述N个第一信号与所述N个节点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N个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包括:
将所述N个第一信号中每个第一信号作为所述N个节点中对应节点的输出信号,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其中,P为正整数,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所述P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P个节点的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若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Δj,1=Δj,3
其中,Δ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Ymin,j,1=Ymin,j,3
Ymax,j,1=Yma×,j,3
其中,Ymin,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解码结果,更新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包括:
将所述解码结果和以下信息至少一项输入至损失函数,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与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表征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
14.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待解码信号;
处理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得到N个待量化信号;其中,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分别对每个待量化信号进行加噪和限幅处理,得到N个第一信号;所述N个第一信号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一一对应;
根据所述N个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根据所述解码结果,更新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对数似然比LLR信号,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或,所述第二节点集合中各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中各节点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集合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二节点集合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全部节点的第二子集。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满足如下公式:
y=D(x+Δ·n,Ymin,Ymax),
其中,D()为限幅函数,y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第一信号,x为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Δ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n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噪声,Ymin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为与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j为整数,且j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N;
所述第j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Δ,Ymin和Ymax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低密度校验码LDPC解码的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其中,i为正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所述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变量节点和第二变量节点是由基矩阵中的同一列扩展得到的,且所述第一校验矩阵中的第一校验节点和第二校验节点是由所述基矩阵中的同一行扩展得到的,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一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一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二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21.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第二待解码信号得到M个待量化信号;其中,M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对应的第二校验矩阵为所述第一校验矩阵的子矩阵;所述M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LLR信号,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校验矩阵中部分或全部校验节点的信号;
根据所述M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第三变量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LLR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信号检测和解调模块输入至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和/或
若所述第一校验矩阵和所述第二校验矩阵均包含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和第三校验节点,则:
其中,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校验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变量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为对所述第二待解码信号进行第i次迭代解码时,所述第三变量节点发送给所述第三校验节点的信号所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23.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是待进行极化码解码的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N个节点的输出信号;其中,k为非负整数;所述N个第一信号与所述N个节点一一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N个第一信号中每个第一信号作为所述N个节点中对应节点的输出信号,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第三待解码信号得到P个待量化信号;其中,P为正整数,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为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的子图;所述P个待量化信号包括: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对应的解码图中第k层中P个节点的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P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
其中,若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Δj,1=Δj,3
其中,Δ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Δ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用于表征量化精度的参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和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的解码图同时包含第k层中的第一节点,则:
Ymin,j,1=Ymin,j,3
Ymax,j,1=Ymax,j,3
其中,Ymin,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in,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小值;Ymax,j,1为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Ymax,j,3为对所述第三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时,所述第一节点的输出信号对应的量化输出所允许的最大值。
26.如权利要求14-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将所述解码结果和以下信息至少一项输入至损失函数,得到所述第一信息:
与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对应的原始信号,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量化参数;
将所述第一信息输入梯度反向传播算法,得到所述N个待量化信号中每个待量化信号对应的更新的量化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表征对所述第一待解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性能和解码复杂度。
27.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832050.0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7439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050.0A CN117439617A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050.0A CN117439617A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9617A true CN117439617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4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2050.0A Pending CN117439617A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96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46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data using a polar code
US10972130B2 (en) Encoding method, decoding method, encoding apparatus, and decoding apparatus
CN111385059B (zh) 极化编码调制的方法和装置
US11159179B2 (en) Enhanced information sequences for polar codes
US2021028127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ing polar c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34074B (zh) 用于处理极化码的系统和方法
CN114598333A (zh) 信道编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515894B2 (en) Enhanced information sequences for polar codes
CN117439617A (zh) 一种量化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888672B2 (en) Predicting decodability of received data
CN111490798A (zh) 译码的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14499758A (zh) 信道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37600B (zh) 译码方法和译码器
CN110034851B (zh) 编码方法、编码设备以及系统
US20210135689A1 (en) Upo compliant information sequences for polar codes
CN111786680B (zh) 一种生成矩阵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4065119A1 (zh) 非有限域下的译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9364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olar code
CN114915376B (zh) 译码方法、编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71019A1 (zh) 一种编码和译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4984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158031A (zh) 极化码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及编码装置和译码装置
CN11615655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6073943A (zh) 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675093A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