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6763A -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6763A
CN117436763A CN202311624713.0A CN202311624713A CN117436763A CN 117436763 A CN117436763 A CN 117436763A CN 202311624713 A CN202311624713 A CN 202311624713A CN 117436763 A CN117436763 A CN 117436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equipment
data
resource
construction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247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清波
刘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k I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k I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k I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k I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247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367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36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6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20Administration of product repair or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增加,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建筑工地的需求。目前,工地资源的管理往往依靠人工经验和简单的计算方法进行,无法确保人力、设备和材料等资源在建筑工地管理中的最优利用,导致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成为了迫切的需求。现有技术未能提供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无法准确判断工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使得资源调度和需求预测变得困难。现有技术多采用简单的规划方法进行资源分配,缺乏对工地具体情境的考虑,导致工人数量、设备和材料消耗速度的分配不准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工地资源管理往往面临需求和情况的变化,而现有技术缺乏相应的自适应机制,无法快速响应和调整资源的分配策略,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现有技术在资源匹配和调度方面存在效率低下和耗时长的问题,无法满足工地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主要包括:
根据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设备维护和寿命的预警信息;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根据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以及工地的具体情境,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根据未来资源需求和实时监测的资源使用数据,结合每个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根据各工地的实时数据反馈,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利用匹配算法和优化算法,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设备维护和寿命的预警信息,包括:
监测设备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监测工地上的实际工人数量,得到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类型、设备编号和设备安装位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开关状态、运行时间和温度信息,获得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通过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计算设备的使用率,评估设备的利用程度;设备使用率=设备的运行时间/总时间;设备运行时间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运行的时间,设备总时间指设备在预设时间阈值内的总时间,包括运行时间和非运行时间;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监测设备温度异常、故障和剩余寿命状况,获得设备维护预警信息;还包括:根据设备传感器监测到的设备运行状况,提前发出设备维护预警信息,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中断或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情况,提前获得设备寿命预警信息。
所述根据设备传感器监测到的设备运行状况,提前发出设备维护预警信息,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中断或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情况,提前获得设备寿命预警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获取温度、压力和振动参数的传感器数据。根据传感器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工作时间、工作负荷和能耗信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异常情况,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护,并发出维护预警信息。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评估设备的故障风险,并获得设备维护的紧急程度。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情况,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并获得设备寿命预警信息。根据设备故障风险和维护预警信息,评估可能引发生产中断的风险。根据设备故障风险和维护预警信息,评估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包括:
根据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实时的材料消耗量数据;根据材料消耗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材料消耗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工人数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设备使用率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设备使用率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材料消耗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材料的浪费或生产问题;根据工人数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或工作效率的低下问题;根据设备使用率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设备利用率的低下或生产能力的不足问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包括:
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获取工程进度信息;根据工程进度信息,判断工程当前的完成情况;采用工地日程安排系统,获取工地日程安排的信息,工程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和工序安排;判断工地日程安排是否合理,确定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获取所需资源的供应情况,判断资源配备是否充足,并确定是否能够按时供应;获取外部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影响信息,根据外部因素的影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的风险;结合工程进度、工地日程安排、资源配备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以及工地的具体情境,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包括:
根据工地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空间布局、物资需求和人员流动因素,将工地划分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设置;根据业务需求和区域特征,获取工地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的初始值;采用遗传算法,通过对工人数量进行变异和交叉操作,得到一组新的工人数量组合;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通过计算每个区域的调度成本和工作效率,判断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未达到最优解,则继续进行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操作;最终确定每个区域的具体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作为最优调度方案;还包括:若工人定位精度与工作区域划分之间存在矛盾,则采用RFID技术提高工人定位精度,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工作区域的划分;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和安全规定,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
所述若工人定位精度与工作区域划分之间存在矛盾,则采用RFID技术提高工人定位精度,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工作区域的划分,具体包括:
获取工地的三维结构数据和功能分区信息;获取工人定位精度要求和安全距离限制参数;采用RFID定位技术,提高工人的定位精度;根据工地三维结构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初始化种群编码,生成不同数量和面积划分的区域划分方案,构成种群个体;对每个种群个体,结合定位精度要求、安全距离约束以及资源分配均衡性计算区域划分的适应度,评估区域划分效果;进行遗传算法迭代计算,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运算,获得适应度持续提升的种群;得到最终适应度最优的区域划分结果,确定工地的最佳功能区域数量和划分方案。
所述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和安全规定,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具体包括:
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获取工作区域的面积或容量;根据安全规定获取每个工作区域的安全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任务的合作性和个人完成能力确定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人数量;根据工作区域的复杂程度判断每个工作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根据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人数量。根据所述工作区域大小、安全规定、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区域的复杂程度和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属性,构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目标是最小化总工人数量。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线性规划模型的参数,遗传算法通过遗传操作对候选解进行进化,找到最优解。根据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解,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
所述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具体包括:
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工作阶段,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需求量和可用性。根据设备类型和区域限制,确定每个区域可用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并获取每个区域的作业时长数据。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将设备利用率作为变量。设置设备可用性、设备需求量和区域限制作为约束条件。确定调度优化目标函数,使用线性规划求解器求解模型,得到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数据。判断求解结果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对模型进行调整或优化,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设备利用率。
所述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获取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的初始值;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将材料消耗速度作为目标函数,目标是最小化材料消耗;根据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的限制条件,确定材料消耗速度的变量范围;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得到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判断是否满足材料供应能力、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其他约束条件,则确定每个区域的最终材料消耗速度;如果不满足其他约束条件,通过调整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重新计算最佳材料消耗速度;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以实现调度优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包括:
根据项目计划、进度表获取项目数据;根据项目任务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分析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根据项目数据,确定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根据任务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持续时间属性,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识别可能的风险和延迟因素;根据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风险和延迟因素、工地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使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可视化,检查是否存在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使用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确定ARIMA模型的阶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拟合ARIM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使用训练好的ARIMA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使用ARIMA模型进行未来预设的时间阈值的预测,得到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的预测结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未来资源需求和实时监测的资源使用数据,结合每个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包括:
通过实时监测工地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根据工地的工期、产能和工艺要求,确定每个工地所需的资源类型;根据资源属性的限制条件供应量、成本和可用性,确定每个工地所能获得的资源量;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线性规划模型纳入资源类型、资源量、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设置约束条件,设置目标函数,表示优化目标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使用线性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根据最优分配策略,指导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还包括:若材料消耗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通过RFID技术实现材料消耗的实时统计,并调整仓储管理;若资源分配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则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加入全局目标函数与局部约束条件,实现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
所述若材料消耗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通过RFID技术实现材料消耗的实时统计,并调整仓储管理,具体包括:
获取工地材料种类参数,确定需要实时统计消耗的材料目录;在所需材料上贴附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获取标签的ID信息;在工地作业区域设置RFID读取器,当RFID标签通过时,读取器识别标签ID信息;根据RFID读取器的标签读取日志,统计各材料的流入流出数据,计算消耗量;若材料消耗量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将RFID统计的材料消耗数据与仓储管理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当消耗量超过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时,则判断材料补给和配送计划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补给计划,增加材料补给量或提高配送速度;反馈调整后的补给计划到仓储管理系统,并根据调整后的计划展开材料的补给与配送,实现材料消耗统计与仓储管理的协同。
所述若资源分配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则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加入全局目标函数与局部约束条件,实现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具体包括:
建立资源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引入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资源分配的全局效益,包括总体成本最小化;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供给量限制、运输成本限制局部约束;若存在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的矛盾,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添加协调参数和协调目标函数;协调参数权衡全局目标和局部约束;建立混合线性规划模型,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实现资源分配的协调优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包括: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获取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工地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物资的消耗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将获取的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层,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和学习工地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的权重和偏置,以及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数据,判断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利用;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出层,得到资源调整的结果;根据资源调整的结果,实现工地资源的自适应调整;将调整后的资源分配策略应用到工地,根据实时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各工地的实时数据反馈,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利用匹配算法和优化算法,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包括:
获取各工地的位置、规模、类型和施工周期工地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资源信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手段,将实时获取的工地资源使用情况、工地施工进度和工地需求变化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根据所述资源信息,采用匹配算法将不同类型、规格、质量和可用性的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所述工地需求变化数据和工地施工进度数据,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需求量;根据所述工地资源使用情况,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可用量;比较资源需求量和资源可用量,计算匹配度;根据匹配度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得到资源匹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资源匹配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形成初始化种群;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工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匹配效率,评估适应度;根据个体的适应度,采用选择算子选择优良个体,保留到下一代种群中,进行选择操作;通过交叉算子对选择出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通过变异算子对新个体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变异操作;将经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后的个体更新到种群中,更新种群;获取资源利用率最高和匹配效率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匹配优化结果,通过调度系统对各工地的资源进行调配和安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资源状态监测与预警模块,用于分析实时监测数据,识别资源状态变化并提供预警信息;
进度与风险评估模块,用于结合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以及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实时进度并检测潜在的延误风险;
预测与规划模块,用于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
自适应控制与数字化平台模块,用于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据工地需求和资源属性,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技术。该技术通过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使用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数据。同时,采用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通过实时的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数据,结合材料消耗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情况。根据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等指标,判断工程是否存在延误,并分析人员调配是否错误。为了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本发明采用历史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当监测到资源偏离、工程延误或人员调配错误等异常情况时,根据阈值和规则发出预警。同时,根据资源属性和工地需求,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资源的最优分配方案,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为了实现智能化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本发明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完成资源的匹配、优化和调度。同时,建立数字化平台,通过获取工地需求和资源属性,确定资源的匹配和分配方案,并采用匹配算法、优化算法和智能算法,实现资源的快速匹配、最优分配和智能优化。通过工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判断资源偏离、工程延误和人员调配错误情况,并通过智能化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S101、根据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设备维护和寿命的预警信息。
监测设备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监测工地上的实际工人数量,得到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类型、设备编号和设备安装位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开关状态、运行时间和温度信息,获得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通过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计算设备的使用率,评估设备的利用程度。设备使用率=设备的运行时间/总时间;设备运行时间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运行的时间,设备总时间指设备在预设时间阈值内的总时间,包括运行时间和非运行时间。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监测设备温度异常、故障和剩余寿命状况,获得设备维护预警信息。例如,某个工地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监测,每天工地上有100名工人在工作。另外,工地上还安装了传感器来监测设备的类型、设备编号和设备安装位置。监测到工地上使用了5台设备,分别为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压路机和塔吊,设备编号分别为001、002、003、004和005。同时,传感器还可以监测设备的开关状态、运行时间和温度信息。监测得挖掘机设备的运行时间为10小时,开关状态为开启,温度为75摄氏度的工作状态数据。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可以计算设备的使用率。挖掘机设备在一天内的总时间为24小时,包括运行时间和非运行时间。那么挖掘机设备的使用率为10小时/24小时=41.6%。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评估设备的利用程度。通过监测设备的温度数据,可以发现设备温度异常。挖掘机设备的温度超过了预设的温度阈值90摄氏度,那么可以判断该设备存在温度异常情况。同时,通过分析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发现挖掘机设备连续出现故障,而且设备已经达到了预设的寿命阈值,可以获得设备的维护预警信息。
根据设备传感器监测到的设备运行状况,提前发出设备维护预警信息,避免设备故障引发生产中断或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情况,提前获得设备寿命预警信息。
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获取温度、压力和振动参数的传感器数据。根据传感器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工作时间、工作负荷和能耗信息。根据传感器数据的超过设定的阈值的异常情况,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护,并发出维护预警信息。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评估设备的故障风险,并获得设备维护的紧急程度。结合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情况,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并获得设备寿命预警信息。根据设备故障风险和维护预警信息,评估可能引发生产中断的风险。根据设备故障风险和维护预警信息,评估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获取到设备当前的温度数据为60℃。根据该温度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正常工作时间为8小时。根据设备的额定工作温度为80℃,可以评估设备的工作负荷为75%(60℃/80℃)。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获取到设备当前的压力数据为100psi。根据该压力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能耗信息为150kW。根据设备的额定压力为200psi,可以评估设备的能耗情况为75%(100psi/200psi)。通过振动传感器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获取到设备当前的振动参数为5mm/s。根据该振动数据,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确定设备的故障风险为低。根据设备的设计寿命为10年,可以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为5年。如果温度传感器监测到设备的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80℃,可以判断设备需要维护,并发出维护预警信息。如果振动传感器监测到设备的振动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1mm/s,可以评估设备可能引发生产中断的风险较高。如果压力传感器监测到设备的压力超过设定的阈值150psi,可以评估设备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风险较高。
S102、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
根据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实时的材料消耗量数据。根据材料消耗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材料消耗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工人数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设备使用率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设备使用率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材料消耗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材料的浪费或生产问题。根据工人数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或工作效率的低下问题。根据设备使用率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设备利用率的低下或生产能力的不足问题。例如,某建筑工地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原材料的消耗量。传感器每分钟记录一次消耗量数据,得出以下实时数据。当前材料消耗量为130kg/分钟,根据生产需求设定了预设的阈值为每分钟最大消耗量120kg。还记录了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得出以下数据。当前工人数量50人,设定了预设的阈值为最大工人数量60人。此外,还记录了实时的设备使用率数据,得出以下数据。当前设备使用率80%,设定了预设的阈值为最小设备使用率90%。分析材料消耗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发现实际消耗量超过阈值,可能意味着材料的浪费或者生产问题的存在。分析工人数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发现实际工人数量低于阈值,可能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或者工作效率的低下问题存在。分析设备使用率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发现实际设备使用率低于阈值,可能意味着设备利用率的低下或者生产能力的不足问题。
S103、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
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获取工程进度信息。根据工程进度信息,判断工程当前的完成情况;采用工地日程安排系统,获取工地日程安排的信息,工程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和工序安排。判断工地日程安排是否合理,确定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获取所需资源的供应情况,判断资源配备是否充足,并确定是否能够按时供应;获取外部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影响信息,根据外部因素的影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的风险;结合工程进度、工地日程安排、资源配备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例如,某个工程项目需要10名工人和10台设备进行施工,工人的使用率为80%,设备的使用率为90%。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可以计算出实际可用的工人数量为10*80%=8人,可用的设备数量为10*90%=9台。根据工程进度信息,工程计划总共需要10天完成,当前已经进行了7天的施工。根据已经进行的施工天数,可以计算出工程当前的完成情况为7/10=70%。采用工地日程安排系统,获取工地日程安排的信息,工程计划中包含以下任务和工序安排,打地基2天、搭建框架3天、安装设备2天、装修4天。根据工地日程安排信息,可以判断工程的日程安排是否合理。当前已经进行了7天的施工,打地基、搭建框架和安装设备这三个任务已经完成,而装修这个任务还需要进行4天的施工。由于已经进行了7天的施工,装修任务还需要进行4天的施工,因此工地日程安排是合理的。获取所需资源的供应情况,装修这个任务需要使用20卷墙纸,已经供应了15卷墙纸。根据已经供应的墙纸数量,可以判断资源配备是否充足。由于已经供应了15卷墙纸,装修这个任务需要使用20卷墙纸,因此资源配备不充足,无法按时供应。获取外部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影响信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恶劣的天气,无法进行施工。由于遇到恶劣天气无法进行施工,存在工程延误的风险。根据已经进行的施工天数、工地日程安排、资源配备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判断装修这个任务是否有延误风险。施工进度、工地日程安排是合理的,但资源配备不充足并且可能存在气候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
S104、根据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以及工地的具体情境,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
根据工地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空间布局、物资需求和人员流动因素,将工地划分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设置。根据业务需求和区域特征,获取工地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的初始值。采用遗传算法,通过对工人数量进行变异和交叉操作,得到一组新的工人数量组合。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通过计算每个区域的调度成本和工作效率,判断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未达到最优解,则继续进行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操作。最终确定每个区域的具体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作为最优调度方案。例如,根据工地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空间布局、物资需求和人员流动因素,将工地划分为建筑区域、安全区域、物资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工地的建筑区域需要有200名工人进行施工,安全区域需要50名工人进行监督和维护,物资区域需要30名工人进行物资管理和配送,办公区域需要20名工作人员进行文件管理和沟通,生活区域需要80名工人进行清洁和维护。经过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操作后,建筑区域的工人数量变为180人,安全区域为60人,物资区域为40人,办公区域为25人,生活区域为85人。建筑区域的设备利用率为90%,安全区域为80%,物资区域为70%,办公区域为60%,生活区域为75%。建筑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为10单位/小时,安全区域为5单位/小时,物资区域为3单位/小时,办公区域为2单位/小时,生活区域为8单位/小时。通过计算每个区域的调度成本和工作效率,可以判断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未达到最优解,则继续进行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操作,直到得到最优解。最终确定的最优调度方案,建筑区域180人、安全区域60人、物资区域40人、办公区域25人、生活区域85人;设备利用率分别为90%、80%、70%、60%、75%;材料消耗速度分别为10单位/小时、5单位/小时、3单位/小时、2单位/小时、8单位/小时。
若工人定位精度与工作区域划分之间存在矛盾,则采用RFID技术提高工人定位精度,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工作区域的划分。
获取工地的三维结构数据和功能分区信息;获取工人定位精度要求和安全距离限制参数;采用RFID定位技术,提高工人的定位精度;根据工地三维结构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初始化种群编码,生成不同数量和面积划分的区域划分方案,构成种群个体;对每个种群个体,结合定位精度要求、安全距离约束以及资源分配均衡性计算区域划分的适应度,评估区域划分效果;进行遗传算法迭代计算,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运算,获得适应度持续提升的种群;得到最终适应度最优的区域划分结果,确定工地的最佳功能区域数量和划分方案。例如,某个工地的三维结构数据显示其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包括一个大型仓库区域和一个办公区域。功能分区信息显示需要将工地划分为3个区域,其中仓库区域占据60%的面积,办公区域占据40%的面积。根据工人定位精度要求和安全距离限制参数,若工人定位精度要求为1米,安全距离限制为5米。采用RFID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工人的定位精度,使用RFID定位技术后,工人的定位精度能够提高到0.5米。根据工地的三维结构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初始化种群编码。初始种群编码为,个体1,区域1占据3000平方米,区域2占据3000平方米,区域3占据4000平方米;个体2,区域1占据2000平方米,区域2占据4000平方米,区域3占据4000平方米;个体3,区域1占据4000平方米,区域2占据2000平方米,区域3占据4000平方米;对每个种群个体,结合定位精度要求、安全距离约束以及资源分配均衡性,计算区域划分的适应度。针对个体1,计算适应度的方法可以是,根据区域1的面积和工人定位精度要求,计算出在区域1内可能存在的工人数量,然后结合安全距离限制,判断是否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如果满足要求,则计算区域划分的适应度为1,否则为0。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个体。进行遗传算法迭代计算,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运算,获得适应度持续提升的种群。在迭代过程中,个体2经过交叉运算和变异运算后,得到了一个新的个体4,区域1占据3000平方米,区域2占据2000平方米,区域3占据5000平方米。个体4的适应度更高,因此被选择为下一代种群中的一个个体。经过多次迭代计算,最终得到适应度最优的区域划分结果。最终得到的最优个体为个体5,区域1占据4000平方米,区域2占据3000平方米,区域3占据3000平方米。个体5的适应度最高,因此确定工地的最佳功能区域数量为3个,并确定了划分方案。
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的混合调度算法,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和安全规定,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
根据工作区域的大小获取工作区域的面积或容量;根据安全规定获取每个工作区域的安全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任务的合作性和个人完成能力确定每个工作任务所需的工人数量;根据工作区域的复杂程度判断每个工作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根据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确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人数量。根据所述工作区域大小、安全规定、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区域的复杂程度和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属性,构建一个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目标是最小化总工人数量。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线性规划模型的参数,遗传算法通过遗传操作对候选解进行进化,找到最优解。根据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解,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例如,工作区域的大小为100平方米,安全规定要求每个工作区域至少有1名安全人员。工作任务的性质是在工作区域内进行设备维护,需合作完成,每个人每小时平均维护5台设备。工作区域的复杂程度较高,需要每个工作区域分配2名工人进行维护。工作任务的时间限制是每天工作8小时。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如下。目标函数,minimizeZ=x1+x2+x3+...(总工人数量);约束条件,x1≥1(工作区域1需要至少1名安全人员),x1+y1≤8(工作区域1所需的工人数量和安全人员数量之和不超过8小时),y1=x1/5(工作区域1的维护任务需要根据平均维护设备的数量确定所需工人数量),x2+y2≤8(工作区域2所需的工人数量和安全人员数量之和不超过8小时),y2=x2/5(工作区域2的维护任务需要根据平均维护设备的数量确定所需工人数量),...,n.xn+yn≤8(工作区域n所需的工人数量和安全人员数量之和不超过8小时),n+yn=xn/5(工作区域n的维护任务需要根据平均维护设备的数量确定所需工人数量),其中,x1,x2,...,xn表示每个工作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y1,y2,...,yn表示每个工作区域所需的安全人员数量。通过遗传算法优化线性规划模型的参数,可以找到最优解,即最小化总工人数量的方案。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解为x1=3,x2=4,...,xn=2,即工作区域1需要3名工人,工作区域2需要4名工人,以此类推。这样,根据遗传算法得到的最优解,可以确定每个工作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
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
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工作阶段,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需求量和可用性。根据设备类型和区域限制,确定每个区域可用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并获取每个区域的作业时长数据。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将设备利用率作为变量。设置设备可用性、设备需求量和区域限制作为约束条件。确定调度优化目标函数,使用线性规划求解器求解模型,得到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数据。判断求解结果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约束条件,对模型进行调整或优化,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设备利用率例如,有一个工地,分为三个区域,区域A、区域B和区域C。每个区域有不同的设备需求量和可用性。需要确定每个区域可用的设备类型和数量,并获取每个区域的作业时长数据。在区域A,需要使用挖掘机、起重机和混凝土搅拌机。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工作阶段,确定区域A需要2台挖掘机、1台起重机和3台混凝土搅拌机。在区域A,有4台挖掘机、2台起重机和5台混凝土搅拌机可用。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工作阶段,确定区域B需要1台起重机和2台压路机。在区域B,有3台起重机和4台压路机可用。在区域C,需要使用挖掘机和压路机。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工作阶段,确定区域C需要2台挖掘机和1台压路机。在区域C,有2台挖掘机和3台压路机可用。现在,可以使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设设备利用率为变量,设备可用性、设备需求量和区域限制作为约束条件。调度优化目标函数是最大化设备使用率。求解结果,区域A的挖掘机利用率为50%,起重机利用率为50%,混凝土搅拌机利用率为60%;区域B的起重机利用率为33%,压路机利用率为50%;区域C的挖掘机利用率为100%,压路机利用率为33%。求解结果不满足约束条件,进行模型调整或优化,增加可用设备数量或重新分配设备。最终,可以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设备利用率,以提高工地效率和效益。
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
根据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获取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的初始值;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将材料消耗速度作为目标函数,目标是最小化材料消耗;根据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的限制条件,确定材料消耗速度的变量范围;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得到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判断是否满足材料供应能力、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其他约束条件,则确定每个区域的最终材料消耗速度;如果不满足其他约束条件,通过调整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重新计算最佳材料消耗速度;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以实现调度优化。例如,有三个区域A、B和C,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分别为100、150和200,设备利用率分别为80%、90%和70%。现在需要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的初始值。首先,定义变量x1、x2和x3分别表示区域A、B和C的材料消耗速度。由于目标是最小化材料消耗,可以将材料消耗速度作为目标函数,即minimizex1+x2+x3。根据每个区域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的限制条件,可以得到以下约束条件。区域A的材料消耗速度不超过工人数量的80%,x1<=100*80%;区域B的材料消耗速度不超过工人数量的90%,x2<=150*90%;区域C的材料消耗速度不超过工人数量的70%,x3<=200*70%。通过线性规划方法,可以求解以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得到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求解结果为x1=70、x2=120和x3=150。然后,需要判断是否满足材料供应能力和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确定每个区域的最终材料消耗速度为上述求解结果;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调整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经过判断发现材料供应能力不足,需要重新调整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例如,增加区域A的工人数量到120人,并将区域C的设备利用率提高到80%。重新计算最佳材料消耗速度,得到新的求解结果为x1=90、x2=120和x3=160。最后,确定每个区域的最佳材料消耗速度为上述新的求解结果,以实现调度优化。
S105、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
根据项目计划、进度表获取项目数据。根据项目任务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分析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根据项目数据,确定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根据任务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持续时间属性,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识别可能的风险和延迟因素。根据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风险和延迟因素、工地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使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可视化,检查是否存在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使用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确定ARIMA模型的阶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拟合ARIM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使用训练好的ARIMA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使用ARIMA模型进行未来预设的时间阈值的预测,得到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的预测结果。例如,有一个建筑项目,其中包括以下几个任务。地基工程,工作量为1000人时,需要完成时间为10天;结构施工,工作量为2000人时,需要完成时间为20天;建筑装修,工作量为1500人时,需要完成时间为15天;电气设备安装,工作量为800人时,需要完成时间为8天。现在根据项目计划和进度表获取项目数据,并分析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根据项目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资源需求模式和趋势。地基工程任务需要的资源数量和类型,人力资源2000人,物资供应量10000单位,机械设备资源1000台;结构施工任务需要的资源数量和类型,人力资源1500人,物资供应量9000单位,机械设备资源900台;建筑装修任务需要的资源数量和类型,人力资源1000人,物资供应量8000单位,机械设备资源800台;电气设备安装任务需要的资源数量和类型,人力资源800人,物资供应量7000单位,机械设备资源700台。根据任务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持续时间属性,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地基工程任务必须在结构施工任务开始前完成,因此地基工程任务和结构施工任务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同样地,其他任务之间也可能存在关联关系。通过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关键路径是指项目中最长的路径,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如果地基工程任务和结构施工任务是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并且没有延迟,那么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将是30天。此外,还可以识别可能的风险和延迟因素。如果地基工程任务延迟了5天,那么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将延长到35天。根据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风险和延迟因素、工地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使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观察和可视化数据,检查是否存在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观察到地基工程任务的人力资源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季需求量较高,夏季需求量较低。可以使用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来确定ARIMA模型的阶数。根据观察到的季节性,可以选择季节性差分阶数为1,并选择适当的自回归阶数和移动平均阶数来拟合ARIMA模型。接下来,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来拟合ARIM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可以使用诸如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使用训练好的ARIMA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符合,那么可以认为模型是准确的。最后,可以使用训练好的ARIMA模型进行未来预设的时间阈值的预测,得到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的预测结果。预测未来一年地基工程的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需求量为10000人,物资供应量20000单位,机械设备资源2000台。
S106、根据未来资源需求和实时监测的资源使用数据,结合每个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工地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根据工地的工期、产能和工艺要求,确定每个工地所需的资源类型;根据资源属性的限制条件供应量、成本和可用性,确定每个工地所能获得的资源量;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线性规划模型纳入资源类型、资源量、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设置约束条件,设置目标函数,表示优化目标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使用线性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根据最优分配策略,指导资源的调配和使用。例如,有一个工地需要完成一个项目,工期为30天。根据工艺要求和产能,该工地需要50名工人、3台挖掘机和1000吨混凝土。首先,通过实时监测工地资源使用情况,获取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目前工地上有40名工人、2台挖掘机和800吨混凝土正在被使用。接下来,根据资源属性的限制条件,需要确定每个工地所能获得的资源量。工人的供应量为60人,每名工人的成本为100元/天,挖掘机的供应量为4台,每台挖掘机的成本为500元/天,混凝土的供应量为1200吨,每吨混凝土的成本为200元。然后,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x1表示工人的数量,x2表示挖掘机的数量,x3表示混凝土的数量。目标函数可以设置为最小化成本,即minimize=100x1+500x2+200x3。约束条件包括工人数量不能超过供应量,挖掘机数量不能超过供应量,混凝土数量不能超过供应量,以及工期限制等。最后,使用线性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最优解为x1=50,x2=3,x3=1000,即工地需要50名工人、3台挖掘机和1000吨混凝土来完成项目。根据最优分配策略,工地可以指导资源的调配和使用,确保在工期内按照工艺要求和产能完成项目,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若材料消耗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通过RFID技术实现材料消耗的实时统计,并调整仓储管理。
获取工地材料种类参数,确定需要实时统计消耗的材料目录;在所需材料上贴附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获取标签的ID信息;在工地作业区域设置RFID读取器,当RFID标签通过时,读取器识别标签ID信息;根据RFID读取器的标签读取日志,统计各材料的流入流出数据,计算消耗量;若材料消耗量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将RFID统计的材料消耗数据与仓储管理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当消耗量超过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时,则判断材料补给和配送计划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补给计划,增加材料补给量或提高配送速度;反馈调整后的补给计划到仓储管理系统,并根据调整后的计划展开材料的补给与配送,实现材料消耗统计与仓储管理的协同。例如,在一个工地上需要统计混凝土的消耗量。首先,给每一批混凝土都贴上一个唯一的RFID标签。然后,在工地作业区域设置RFID读取器,当RFID标签通过时,读取器可以识别标签的ID信息。有三批混凝土进入工地,它们的RFID标签分别是RFID1、RFID2和RFID3。通过RFID读取器的标签读取日志,可以统计各批混凝土的流入和流出数据,进而计算消耗量。在某个时间段内,从工地流出的混凝土批次为RFID1和RFID2,而RFID3尚未流出工地。根据RFID读取器的标签读取日志,可以得到混凝土的流入流出数据如下,混凝土批次RFID1流入工地,混凝土批次RFID2流入工地,混凝土批次RFID1流出工地,混凝土批次RFID2流出工地;通过统计流入流出数据,可以计算混凝土的消耗量,混凝土批次RFID1的消耗量=混凝土批次RFID1流入工地的数量-混凝土批次RFID1流出工地的数量;混凝土批次RFID2的消耗量=混凝土批次RFID2流入工地的数量-混凝土批次RFID2流出工地的数量。若混凝土批次RFID1流入工地的数量为1000立方米,RFID1流出工地的数量为800立方米;混凝土批次RFID2流入工地的数量为1500立方米,RFID2流出工地的数量为1200立方米。则混凝土批次RFID1的消耗量为200立方米,混凝土批次RFID2的消耗量为300立方米。接下来,将RFID统计的混凝土消耗数据与仓储管理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仓储管理系统显示混凝土的库存量为1000立方米。与RFID统计的消耗数据进行比较,发现RFID统计的消耗量超过了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根据分析,可以判断混凝土的补给和配送计划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补给计划,增加混凝土的补给量或提高配送速度。调整后的补给计划可以反馈到仓储管理系统,然后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展开混凝土的补给与配送,可以实现混凝土消耗统计与仓储管理的协同。
若资源分配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则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加入全局目标函数与局部约束条件,实现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
建立资源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引入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资源分配的全局效益,包括总体成本最小化;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供给量限制、运输成本限制局部约束;若存在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的矛盾,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添加协调参数和协调目标函数;协调参数权衡全局目标和局部约束;建立混合线性规划模型,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实现资源分配的协调优化。例如,有一个区域内的工地资源分配问题,决策变量为工人数量x1,设备数量x2,材料数量x3。全局目标函数为:最小化总成本f=c1x1+c2x2+c3*x3。其中c1,c2,c3为单位成本。局部约束条件有,工人数量约束g1:x1<=300人,设备数量约束g2:x2<=100台,材料数量约束g3:x3<=2000吨。带入数据可得到以下线性规划模型:最小化Z=3x1+5x2+2*x3,s.t.x1<=300,x2<=100,x3<=2000,该模型满足全局效益优化的目标函数,也考虑了局部资源的约束。但是当局部约束条件过于严格时,可能导致模型没有可行解。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模型中引入协调参数u和协调目标函数:最小化Z'=Z+u*(g1'+g2'+g3')s.t.x1<=300,x2<=100,x3<=2000其中,Z为原全局目标函数,u为权重参数,g1',g2',g3'为约束违反量。当局部约束未满足时,违反量大于0。改进后的模型成为一个混合线性规划问题。为求解该模型,可采用蚁群算法等改进算法。蚁群算法通过信息素指导蚂蚁搜索最优解,模拟自组织行为。经过多代迭代,蚁群可以找到权衡了整体目标与局部约束的最优资源分配策略。
S107、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获取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工地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物资的消耗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将获取的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层,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和学习工地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的权重和偏置,以及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数据,判断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利用。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出层,得到资源调整的结果。根据资源调整的结果,实现工地资源的自适应调整。将调整后的资源分配策略应用到工地,根据实时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例如,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可以获取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工地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物资的消耗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如下。有一个建筑工地,需要分配人员和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工地管理人员决定在每天的上午分配10名工人和2台挖掘机到工地进行施工作业;工地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上午8点到9点期间,工人实际工作了50分钟,挖掘机实际使用了55分钟;每个工人在工地上的工作情况,工人A在上午工作了45分钟,并完成了2项任务;物资的消耗情况,上午工地消耗了100个水泥块和50个砖块;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挖掘机在上午工作了50分钟,停机了5分钟。将获取的数据作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层,可以构建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利用。通过训练和学习工地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可以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的权重和偏置,以及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在给定的工地资源分配策略下,工人和设备的实际利用率。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层,可以得到资源调整的结果,例如预测实际工作时间和使用时间与计划分配相比的差异。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工人和设备的利用率,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工地计划上午分配10名工人和2台挖掘机。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得到实际工人利用率为80%,实际挖掘机利用率为85%。根据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发现实际工人和挖掘机的利用率较低,说明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浪费。因此,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进行优化调整,例如增加工人工作时长或者调整工作策略,以提高利用率。
S108、根据各工地的实时数据反馈,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利用匹配算法和优化算法,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获取各工地的位置、规模、类型和施工周期工地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资源信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手段,将实时获取的工地资源使用情况、工地施工进度和工地需求变化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根据所述资源信息,采用匹配算法将不同类型、规格、质量和可用性的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所述工地需求变化数据和工地施工进度数据,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需求量;根据所述工地资源使用情况,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可用量;比较资源需求量和资源可用量,计算匹配度;根据匹配度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得到资源匹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资源匹配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形成初始化种群;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工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匹配效率,评估适应度;根据个体的适应度,采用选择算子选择优良个体,保留到下一代种群中,进行选择操作;通过交叉算子对选择出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通过变异算子对新个体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变异操作;将经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后的个体更新到种群中,更新种群;获取资源利用率最高和匹配效率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匹配优化结果,通过调度系统对各工地的资源进行调配和安排。例如,有三个工地A、B和C,它们分别是A地,B地和C地。工地A的规模为10000平方米,类型是住宅建筑,施工周期为12个月;工地B的规模为5000平方米,类型是商业建筑,施工周期为9个月;工地C的规模为8000平方米,类型是公共建筑,施工周期为10个月。对于人力资源,工地A需要100名工人,工地B需要50名工人,工地C需要80名工人。对于物资资源,工地A需要2000立方米混凝土,工地B需要1000立方米钢材,工地C需要1500立方米砖块。对于机械设备资源,工地A需要5台挖掘机,工地B需要3台塔吊,工地C需要4台推土机。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到工地资源使用情况、工地施工进度和工地需求变化数据。在某一时刻,工地A已使用了60名工人,工地B已使用了30名工人,工地C已使用了50名工人;工地A已使用了1500立方米混凝土,工地B已使用了800立方米钢材,工地C已使用了1200立方米砖块;工地A已使用了3台挖掘机,工地B已使用了2台塔吊,工地C已使用了2台推土机。此时,将这些资源使用情况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根据资源信息,采用匹配算法将不同类型、规格、质量和可用性的资源进行分类。对于工地A的混凝土需求,根据不同规格和质量的混凝土进行分类,如200立方米优质混凝土、800立方米普通混凝土等。根据工地需求变化数据和工地施工进度数据,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需求量。在某一时间段内,工地A需要增加20名工人、500立方米混凝土和1台挖掘机。根据工地资源使用情况,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可用量。在某一时间段内,工地A有40名闲置工人、500立方米闲置混凝土和2台闲置挖掘机。通过比较资源需求量和资源可用量,可以计算匹配度。工地A的工人需求量为20,可用量为40,匹配度为100%;混凝土的需求量为500立方米,可用量为500立方米,匹配度为100%;挖掘机的需求量为1台,可用量为2台,匹配度为100%。根据匹配度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得到资源匹配方案。优先安排工地A使用闲置工人和闲置挖掘机,再考虑其他工地的资源需求。根据实时数据和资源匹配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形成初始化种群。初始种群包含多个个体,每个个体表示一种资源分配方案。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工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匹配效率,评估适应度。某个个体的适应度为9,表示资源利用率和匹配效率较高。根据个体的适应度,采用选择算子选择优良个体,保留到下一代种群中,进行选择操作。选择适应度较高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种群的一部分。通过交叉算子对选择出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将两个个体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交叉,生成新的个体。通过变异算子对新个体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变异操作。随机改变某个个体的资源分配方案的一部分,引入新的资源分配策略。将经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后的个体更新到种群中,更新种群。用新的个体替换原来的个体,形成更新后的种群。最终,可以得到资源利用率最高和匹配效率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工地A使用了所有闲置工人和闲置挖掘机,工地B使用了所有闲置塔吊和闲置砖块,从而达到了最优的资源利用和匹配效果。根据实时数据和匹配优化结果,通过调度系统对各个工地的资源进行调配和安排。及时调度闲置资源到需求较大的工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资源状态监测与预警模块,用于分析实时监测数据,识别资源状态变化并提供预警信息;进度与风险评估模块,用于结合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以及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实时进度并检测潜在的延误风险;预测与规划模块,用于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自适应控制与数字化平台模块,用于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设备维护和寿命的预警信息;
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所述工人数量和所述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
根据所述工人数量和所述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
根据所述工人数量数据、所述设备使用率和所述材料消耗数据,以及工地的具体情境,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
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
根据未来资源需求和实时监测的资源使用数据,结合每个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
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
根据各工地的实时数据反馈,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采用监测设备获取工人数量数据,并通过设备传感器监测设备使用情况,获取设备使用率、设备维护和寿命的预警信息,包括:
监测设备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监测工地上的实际工人数量,得到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的类型、设备编号和设备安装位置;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开关状态、运行时间和温度信息,获得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通过所述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计算设备的使用率,评估设备的利用程度;设备使用率=设备的运行时间/总时间;设备运行时间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运行的时间,设备总时间指设备在预设时间阈值内的总时间,包括运行时间和非运行时间;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数据,监测设备温度异常、故障和剩余寿命状况,获得设备维护预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材料消耗数据,并结合实时的所述工人数量和所述设备使用率数据,判断是否存在资源偏离,包括:
根据材料传感器监测材料消耗量,获取实时的材料消耗量数据;根据所述材料消耗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材料消耗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工人数量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实时的设备使用率数据,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设备使用率是否超过或低于预设的阈值;根据所述材料消耗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材料的浪费或生产问题;根据工人数量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人力资源的浪费或工作效率的低下问题;根据设备使用率与阈值的偏离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设备利用率的低下或生产能力的不足问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人数量和所述设备使用率指标,判断工程的实时进度,结合工地的日程安排,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包括:
根据工人数量和设备使用率指标,获取工程进度信息;根据所述工程进度信息,判断工程当前的完成情况;采用工地日程安排系统,获取工地日程安排的信息,工程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和工序安排;判断工地日程安排是否合理,确定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获取所需资源的供应情况,判断资源配备是否充足,并确定是否能够按时供应;获取外部因素对工程进展的影响信息,根据外部因素的影响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的风险;结合工程进度、工地日程安排、资源配备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判断工程是否存在潜在的延误风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工人数量数据、所述设备使用率和所述材料消耗数据,以及工地的具体情境,确定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设备的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包括:
根据工地的功能需求、安全要求、空间布局、物资需求和人员流动因素,将工地划分区域,并确定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设置;根据业务需求和区域特征,获取工地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的初始值;采用遗传算法,通过对工人数量进行变异和交叉操作,得到一组新的工人数量组合;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境和目前的工作阶段,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设备利用率;根据每个区域所需的工人数量和设备利用率,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每个区域的材料消耗速度;通过计算每个区域的调度成本和工作效率,判断是否达到最优解;如果未达到最优解,则继续进行遗传算法和线性规划操作;最终确定每个区域的具体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速度,作为最优调度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采用历史数据趋势,结合实时的工人数量、设备使用情况和材料消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包括:
根据项目计划和进度表获取项目数据;根据项目任务的工作量和时间要求,分析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根据项目数据,确定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根据任务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持续时间属性,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关键路径和关键任务,识别可能的风险和延迟因素;根据资源需求的模式和趋势、风险和延迟因素、工地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使用ARIMA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可视化,检查是否存在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使用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确定ARIMA模型的阶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拟合ARIM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调整;使用训练好的ARIMA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际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使用ARIMA模型进行未来预设的时间阈值的预测,得到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的预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未来资源需求和实时监测的资源使用数据,结合每个工地的需求和资源属性,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包括:
通过实时监测工地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实时的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根据工地的工期、产能和工艺要求,确定每个工地所需的资源类型;根据资源属性的限制条件供应量、成本和可用性,确定每个工地所能获得的资源量;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线性规划模型纳入资源类型、资源量、工人数量数据、设备使用率和材料消耗数据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设置约束条件,设置目标函数,表示优化目标最小化成本和最大化效益;使用线性规划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策略;根据最优分配策略,指导资源的调配和使用;还包括:若材料消耗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通过RFID技术实现材料消耗的实时统计,并调整仓储管理;若资源分配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则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加入全局目标函数与局部约束条件,实现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
所述若材料消耗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通过RFID技术实现材料消耗的实时统计,并调整仓储管理,具体包括:获取工地材料种类参数,确定需要实时统计消耗的材料目录;在所需材料上贴附唯一的RFID电子标签,获取标签的ID信息;在工地作业区域设置RFID读取器,当RFID标签通过时,读取器识别标签ID信息;根据RFID读取器的标签读取日志,统计各材料的流入流出数据,计算消耗量;若材料消耗量实时统计与仓储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则将RFID统计的材料消耗数据与仓储管理系统的库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当消耗量超过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时,则判断材料补给和配送计划出现问题,需要调整补给计划,增加材料补给量或提高配送速度;反馈调整后的补给计划到仓储管理系统,并根据调整后的计划展开材料的补给与配送,实现材料消耗统计与仓储管理的协同;
所述若资源分配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存在矛盾,则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加入全局目标函数与局部约束条件,实现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具体包括:建立资源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引入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资源分配的全局效益,包括总体成本最小化;所述约束条件包括资源供给量限制、运输成本限制局部约束;若存在全局优化与局部约束满足之间的矛盾,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添加协调参数和协调目标函数;协调参数权衡全局目标和局部约束;建立混合线性规划模型,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求解,实现资源分配的协调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和工地实时使用情况,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调整机制,响应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包括: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获取工地资源的分配策略、工地资源的实时使用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物资的消耗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将获取的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层,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和学习工地的历史数据和现场实时数据,确定神经网络模型的隐藏层的权重和偏置,以及输出层的权重和偏置;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工地的实时变化和需求数据,判断工地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利用;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出层,得到资源调整的结果;根据资源调整的结果,实现工地资源的自适应调整;将调整后的资源分配策略应用到工地,根据实时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各工地的实时数据反馈,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包括:
获取各工地的位置、规模、类型和施工周期工地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资源信息;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手段,将实时获取的工地资源使用情况、工地施工进度和工地需求变化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根据所述资源信息,采用匹配算法将不同类型、规格、质量和可用性的资源进行分类;根据所述工地需求变化数据和工地施工进度数据,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需求量;根据所述工地资源使用情况,确定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可用量;比较资源需求量和资源可用量,计算匹配度;根据匹配度从高到低对资源进行排序,得到资源匹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资源匹配方案,采用遗传算法形成初始化种群;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通过工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匹配效率,评估适应度;根据个体的适应度,采用选择算子选择优良个体,保留到下一代种群中,进行选择操作;通过交叉算子对选择出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进行交叉操作;通过变异算子对新个体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进行变异操作;将经过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后的个体更新到种群中,更新种群;获取资源利用率最高和匹配效率最优的资源分配方案;根据实时数据和匹配优化结果,通过调度系统对各工地的资源进行调配和安排。
10.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资源状态监测与预警模块,用于分析实时监测数据,识别资源状态变化并提供预警信息;
进度与风险评估模块,用于结合工人数量、设备使用率以及实时监测数据,评估工程的实时进度并检测潜在的延误风险;
预测与规划模块,用于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工程进度;
自适应控制与数字化平台模块,用于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各工地之间资源的快速匹配、优化和调度。
CN202311624713.0A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7436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4713.0A CN117436763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24713.0A CN117436763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6763A true CN117436763A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46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24713.0A Pending CN117436763A (zh) 2023-11-30 2023-11-30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676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5481A (zh) * 2024-02-23 2024-03-29 广州尚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分配管理系统
CN117787568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深圳市南粤建工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进度智能监测及预警方法
CN117952564A (zh) * 2024-03-22 2024-04-30 江西为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进度预测的排程模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428903A (zh) * 2024-06-21 2024-08-0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配电网工程的实时结算管理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5481A (zh) * 2024-02-23 2024-03-29 广州尚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分配管理系统
CN117787568A (zh) * 2024-02-23 2024-03-29 深圳市南粤建工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进度智能监测及预警方法
CN117785481B (zh) * 2024-02-23 2024-05-24 广州尚航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分配管理系统
CN117787568B (zh) * 2024-02-23 2024-05-24 深圳市南粤建工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施工进度智能监测及预警方法
CN117952564A (zh) * 2024-03-22 2024-04-30 江西为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进度预测的排程模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7952564B (zh) * 2024-03-22 2024-06-07 江西为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进度预测的排程模拟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8428903A (zh) * 2024-06-21 2024-08-02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配电网工程的实时结算管理方法
CN118428903B (zh) * 2024-06-21 2024-10-01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于配电网工程的实时结算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36763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Yuldoshev et al.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in operational planning of textile production
CN114971356A (zh) 一种电力工程项目进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10490453A (zh) 一种配电网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方法
Shohet et al. Decision support model for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rehabilitation projects
CN110991784B (zh) 一种用于异常低压台区派工的方法及系统
CN114169766A (zh) 一种工业产能分配的生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829382A (zh) 一种公路施工进度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6992546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系统
CN117436727A (zh) 一种智能水利调度优化系统
CN116109104A (zh) 智慧燃气的燃气报修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8134172B (zh) 一种城市公共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
Roets et al. Evaluation of railway traffic control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Lee et al.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y programs on job creation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Kamarah Framework for scheduling, controlling, and delivery planning for scattered repetitive infrastructure rehabilitation projects
CN115952918A (zh)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Al-Bazi et al. Simulation-based genetic algorithms for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f-site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ion as a case study
Sobanjo et al. Evaluation of projects for rehabilitation of highway bridges
CN117035246A (zh) 装维工单的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osternak et al.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the roofs the buildings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of the city of Odessa (Ukraine)
Sebestyén et al. The impact of the cost of unused capacity on production planning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igueredo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time-base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within the transport network: a review
Posternak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an immovable objec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ZALUNINA et al. Formation of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construction complex
CN118469312B (zh) 一种土木建筑造价数据分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