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2918A -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2918A
CN115952918A CN202310053019.1A CN202310053019A CN115952918A CN 115952918 A CN115952918 A CN 115952918A CN 202310053019 A CN202310053019 A CN 202310053019A CN 115952918 A CN115952918 A CN 115952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
power
load
peak
order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30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2918B (zh
Inventor
周雨奇
黄奇峰
庄重
张兴华
杨世海
丁泽诚
段梅梅
孔月萍
盛举
张汀荃
方凯杰
黄艺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Marketing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0530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2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2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2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2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2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基于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对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可有效降低编制方案投入的人力成本,并减少人工编制可能带来的失误,实现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智能化、科学化。

Description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负荷管理技术领域,涉及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预先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是负荷管理技术领域应对可能出现的用电缺口,将电力供需缺口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有效手段,可切实保障民生、重要用户、重点企业生活生产用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的一般要求有:按照分级调控、层层包含、逐级递进的原则,应合理编制各级有序用电方案,对于同一个用户应逐级扩大限电规模,对用户合理选择最佳错避峰模式,根据用户类型设置合理限电规模,并能够匹配电力缺口,动态更新。
传统的有序用电方案编制依靠人工完成,因为方案涉及的电力用户数量较为庞大,用户间负荷特性差异也较大,因此编制的工作量会很大。同时,方案编制的好坏较大程度取决于编制人员的经验及业务水平,仅能凭借经验进行简单分组,没有考虑用户间负荷类型的差异性,对用户的行为进行精准画像,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各类型负荷资源参与有序用电的作用。同时传统的有序用电编制策略没有考虑对产业链的影响、社会经济损失以及公平性,在有序用电执行过程中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过于依赖人工编制,会出现因人工编制而造成失误,且校核起来非常繁琐。
当前开发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其融合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如何有效运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海量数据,在考虑实际操作性的同时,融合概率论、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理论思想实现有序用电方案自动生成,对新型电力负荷管理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基于概率论、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理论思想,得到年度有序用电方案自动分组,并实现日执行计划的自动生成,可有效降低编制方案投入的人力成本,并减少人工编制可能带来的失误,实现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智能化、科学化。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步骤2、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步骤3、基于步骤2的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步骤4、对步骤3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优选地,步骤1中,标签包括保障类用户、年度/月度早峰典型负荷、年度/月度腰荷典型负荷、年度/月度晚峰典型负荷、生产检修概率、生产班次、负荷波动率、经济生产保障负荷、安全保障负荷、最大可限负荷、紧急可限负荷、最大连续可限时长、周工作制度、能否紧急错避峰、能否4h快下快上、能否0.5h快下快上、容量。
优选地,步骤1中,指标包括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
价值指标具体包括轮休价值指标、检修价值指标、紧急错峰价值指标;
影响指标包括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
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根据标签筛选并排除不能进行有序用电的用户;
步骤2.2、根据行业和产业链为用户划分优先级;
步骤2.3、基于标签和指标,根据时间尺度和需求将同优先级的用户进行分组与编制。
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3中,根据时间尺度和需要提前通知的时间,将同优先级的用户分为如下5小组:
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
其中,紧急错避峰:日前通知,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4小时以上;
快下快上-4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4小时;
快下快上-0.5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小时内。
优选地,步骤2.3中,检修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检修价值指标、检修时间和检修贡献度确定每个用户的检修起止时间;
轮休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轮休价值指标、休息持续时间进行每个用户的轮休安排;
紧急错避峰分组、快下快上-4h分组和快下快上-0.5h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用户最大可限负荷进行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安排。
优选地,步骤3中,编制年度有序用电方案时,根据给定电网分区限电曲线,在安排检修、轮休分组之后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分组;
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分组时,若有序用电资源充足,使用二分法等比例调整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
优选地,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获取本电网分区限电曲线以及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各分组与编制情况;
步骤3.2、根据限电曲线和检修贡献编制检修分组;
步骤3.3、编制轮休分组:每周重复使用已经编制好的轮休分组;
步骤3.4、若有序用电资源充足为零,则总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完成,否则进入步骤3.5;
步骤3.5、对所有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将用户限电负荷与用户总负荷的比值设为限电比例
Figure SMS_1
,对优先发展产业链使用二分法等比例调整
Figure SMS_2
优选地,步骤3.5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中的任一分组
Figure SMS_3
,i表征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紧急错避峰、快上快下某一分组编号;
对于执行日期
Figure SMS_4
,有
Figure SMS_5
Figure SMS_6
;记录使分组i贡献最大,即
Figure SMS_7
最小的
Figure SMS_8
,D初始值为本年度需要限电日期的限电曲线;S表征某一分组的用户负荷曲线集合;
若存在多个
Figure SMS_9
最小的 d,取使
Figure SMS_10
方差最小的t,输出分组
Figure SMS_11
调用的日期,判断
Figure SMS_12
的值,若
Figure SMS_13
=0,跳到2),d为某一种用户组合的分组;
2)若
Figure SMS_14
,且d日使用产业链分组,则初始化
Figure SMS_15
Figure SMS_16
3)
Figure SMS_17
,更新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
Figure SMS_18
4)如果
Figure SMS_19
,则
Figure SMS_20
;否则
Figure SMS_21
5)如果
Figure SMS_22
,回到3);否者输出
Figure SMS_23
优选地,步骤4中,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检修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得出需要检修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轮休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得出需要轮休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紧急错避峰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限电需求和紧急错避峰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紧急错避峰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4h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和限电需求,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4h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0.5h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和限电需求,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0.5h的分组。
优选地,对于检修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 检修价值指标、 优先级、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
对于轮休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轮休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
对于紧急错避峰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单位电量产值;
对于快下快上-4h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
对于快下快上-0.5h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单位电量产值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系统,包括:
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分组与编制模块,用于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基于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执行决策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对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简洁明了、易于拓展的原则设计适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有序用电方案自动生成方案,首先,不改变现有通过分组进行有序用电的整体策略,通过用户标签分类计算,结合专家经验进行自动化分组和执行策略推荐,为负荷管理人员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本发明可有效运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海量数据,在考虑实际操作性的同时,融合了概率论、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理论思想,同时涉及标签和指标的设计。从多元时间序列的提取用户特征,剔除干扰数据,通过概率判断,提高了标签判定的鲁棒性;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式,考虑用户的多个特征,设计权重,获得帕累托最优点。结合微观经济学的优先服务理论,为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判定优先级,从而减少社会效益的损失。应用管理学供应链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产业链平衡度和影响度,将优先发展产业链考虑进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并采用二分法调整优先用电产业链限电比例,体现保安负荷可优化。检修分组和轮休分组的确定是运筹学典型的“二维覆盖”问题,此问题并证明是NP-hard,考虑到工程实用性,设计了启发式搜索算法,获得可行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有序用电年度分组框架;
图 2为检修日期生成流程图;
图 3为轮休方分组及休息日期生成流程图;
图 4为紧急错避峰分组生成流程图;
图 5为方案编制算法流程图;
图 6为按照时间尺度从长到短有序用电方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精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有所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在本发明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4:
步骤1、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其中,标签类型及计算方式如下:
1、保障类用户
属于以下类型的用户属于保障类用户。
小区,居民,居民委员会,经济适用房,公寓,泵站,菜场,农贸,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银行,客运,公路管理,铁路,民航,隧道,人防
《有序用电工作指引》(2)有序用电方案应坚持“有保有限”原则。切实保障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3)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应优先保障以下用电需求:a.应急指挥和处置部门,广播、电视、 电信、交通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用户。 b.危险化学品生产、矿井等停电将导致重大人身伤害或 设备严重损坏企业的保安负荷。 c.重大社会活动场所、医院、金融机构、学校等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用户。 d.供水、供热、供能等基础设施用户。 e.居民生活,排灌、化肥生产等农业生产用电。 f.国家重点工程、军工企业。
2、年度/月度早峰典型负荷
(1)定义
指自定义连续月份(目前取上年度7、8、9三个月中的工作日)的早荷负荷加权平均值,作为用户年度早荷的典型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预测电力早荷缺口负荷、评估限电效果等提供依据。
(3)计算方法
Figure SMS_24
Figure SMS_25
J为总天数,即在该月的样本数。 i为负荷时刻点。假设将1天24小时内的时间轴(00:00-24:00)划分为48个时间段,则
Figure SMS_26
取值范围为[18,22]。
Figure SMS_27
为第 n个月的第 j天第 i个时刻点的负荷值;
Figure SMS_28
为第 n个月用户月度早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
Figure SMS_29
为用户年度早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计算出早峰时段(9点到11点)所有时刻的典型负荷值,即刻得到用户年度早峰典型负荷曲线。
(4)算法说明
1) 取用户自然月份的正常用电负荷曲线;
2)计算该月份早荷时段(9点到11点)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得到该月的月度早峰典型负荷。
3)自定义连续月份,设定权重
Figure SMS_30
,计算早峰加权平均值得到年度早峰典型负荷。
3、年度/月度腰荷典型负荷
(1)定义
指自定义连续月份(目前取上年度7、8、9三个月中的工作日)的腰荷负荷加权平均值,作为用户年度腰荷的典型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预测电力腰荷缺口负荷、评估限电效果等提供依据。
(3)计算方法
Figure SMS_31
Figure SMS_32
J为总天数,即在该月的样本数。 i为负荷时刻点。假设将1天24小时内的时间轴(00:00-24:00)划分为48个时间段,则
Figure SMS_33
取值范围为[26,34]。
Figure SMS_34
为第 n个月的第 j天第 i个时刻点的负荷值;
Figure SMS_35
为第 n个月用户月度腰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
Figure SMS_36
为用户年度腰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计算出腰峰时段(13点到17点)所有时刻的典型负荷值,即刻得到用户年度腰荷典型负荷曲线。
(4)算法说明
1) 取用户自然月份的正常用电负荷曲线;
2)计算该月份腰荷时段(13点到17点)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得到该月的月度腰峰典型负荷。
3)自定义连续月份,设定权重
Figure SMS_37
,计算腰峰加权平均值得到年度腰峰典型负荷。
4、年度/月度晚峰典型负荷
(1)定义
指自定义连续月份(目前取上年度7、8、9三个月中的工作日)的晚荷负荷加权平均值,作为用户年度晚荷的典型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预测电力晚荷缺口负荷、评估限电效果等提供依据。
(3)计算方法
Figure SMS_38
Figure SMS_39
J为总天数,即在该月的样本数。 i为负荷时刻点。假设将1天24小时内的时间轴(00:00-24:00)划分为48个时间段,则
Figure SMS_40
取值范围为[40,44]。
Figure SMS_41
为第 n个月的第 j天第 i个时刻点的负荷值;
Figure SMS_42
为第 n个月用户月度晚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
Figure SMS_43
为用户年度晚峰的典型负荷值(在第 i个时刻)。计算出晚峰时段(20点到22点)所有时刻的典型负荷值,即刻得到用户年度晚荷典型负荷曲线。
(4)算法说明
1) 取用户自然月份的正常用电负荷曲线;
2)计算该月份晚荷时段(20点到22点)负荷曲线的平均值得到该月的月度晚峰典型负荷。
3)自定义连续月份,设定权重
Figure SMS_44
,计算晚峰加权平均值得到年度晚峰典型负荷。
注:以上计算用户典型负荷只考虑了早峰、腰峰、晚峰三个时段,如果后续需要计算用户全天的典型负荷,只需修改负荷时刻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
5、生产检修概率
对连续生产的客户,用避峰、轮休、错时的方式实施有序用电显然不合适,可考虑用户是否有设备检修,通过调整设备检修时间达到消减地区高峰负荷的目标。检修概率就是分析客户是否检修,检修概率大小的指标。通过检修概率可快速定位有检修潜力客户,缩小现场调研客户范围。
(1)定义
检修概率(overhaul probability):指一个无厂休用户可能检修的概率。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反映用户检修的概率大小;反映用户检修天数的比较,检修概率值大,检修的天数多;计算检修指数。
(3)计算模型
Figure SMS_45
式中,
Figure SMS_46
为检修概率; X为365-节假日;(上一年的数据)
Figure SMS_47
为最大连续厂休日天数;
(4)算法说明
1)判断厂休日的标准:日均负荷小于该用户日典型负荷均值的30%。
2) 对连续生产的用户,计算用户在上一年中除节假日外,连续低负荷日的最大天数;
3)低负荷日的最大天数除以上一年天数,得到检修概率。若检修概率<7/(365-节假日),认为用户不检修;若用户小于10000kWA,也不标记检修。
注:以上阈值参数均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阈值。
6、生产班次
(1)定义
衡量用户生产的特点,如以日班为主,可调整为晚班进行避峰,或者相反夜班调整为日班。用0、1和2表示,0表示连续生产,1表示日班,2表示夜班。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生产班次的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时,依据限制负荷的早峰、腰荷和晚峰的不同,选择不同生产班次的用户。
7、负荷波动率(早峰,腰峰,晚峰)
(1)定义
负荷波动率(Load Fluctuation):单位平均负荷时的负荷分散程度。负荷的均值表示负荷平均水平,反映了负荷的集中程度;负荷的标准差 反映了负荷的分散程度;负荷波动率是指负荷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反映出负荷分散程度的相对大小。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计算避峰指数。
(3)计算模型
负荷波动率的计算公式:
Figure SMS_48
式中:
Figure SMS_49
为第i个时刻点的负荷值;
Figure SMS_50
为负荷的标准差;
Figure SMS_51
为负荷的均值; i为负荷时刻点。假设将1天24小时内的时间轴(00:00-24:00)划分为48个时间段,则 i取值范围为[1,48]。
(4)算法说明
负荷波动率在本方案的计算是在下述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1) 分别计算用户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负荷波动率;
2)负荷数据选用年度早峰、腰峰、晚峰典型负荷,如果用户负荷数据每月差异较大,可考虑采用月度早峰、腰峰、晚峰典型负荷;
3)明确计算负荷波动时段,如果是计算早峰负荷波动率,即 i的取值范围为[18,22],腰峰,晚峰同理;
注:以上计算负荷波动率考虑了早峰、腰峰、晚峰三个时段,如果后续需要计算用户全天的负荷波动率,只需修改负荷时刻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
8、经济生产保障负荷(早峰、腰峰、晚峰)
(1)定义
经济生产保障负荷(economic production safety Load):保障用电场所人身与财产安全之外,满足一部分生产能力所需的电力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适用于紧急避峰计算;
(3)计算模型
生产保障负荷应根据典型负荷曲线中电网负荷该时段出现的起始时刻Ts和结束时刻Te时段[Ts ,Te]内的最小值确定。
Figure SMS_52
式中,
Figure SMS_53
为用户的生产保障负荷;
Figure SMS_54
为电网典型负荷高峰时段的起始时刻;
Figure SMS_55
为电网典型负荷高峰时段结束时刻。
Figure SMS_56
为权重系数,一般取0.8。
注:权重系数0.8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系数值。
(4)算法说明
经济生产保障负荷的计算是在下述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1) 选取参与计算的负荷数据为用户早峰、腰峰、晚峰的客户典型负荷曲线。
2)计算早峰经济生产保障负荷时,即统计客户典型负荷曲线内9:00-11:00内负荷最小值,乘以对应系数,作为该客户经济生产保障负荷。
注:以上计算经济生产保障负荷考虑了早峰、腰峰、晚峰三个时段,如果后续需要计算用户全天的经济生产保障负荷,只需修改负荷时刻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
9、安全保障负荷
(1)定义
安全保障负荷(Safety Load):保障用电场所人身与财产安全所需的电力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适用于调休、错峰指数计算
(3)计算模型
作为衡量用户最低保障安全负荷,体现了对用户限电的限制。计算模型为:
Figure SMS_57
式中:
Figure SMS_58
--第
Figure SMS_59
个样本日负荷最小负荷;
Figure SMS_60
--月份;k—样本日天数;
Figure SMS_61
--最小负荷值样本日数,可取值为k*20%。
(4)算法说明
安全保障负荷的计算是在下述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1)采样客户
Figure SMS_62
个月负荷数据(目前
Figure SMS_63
,取七八九三个月的负荷数据);
2)统计样本内各个负荷日最小负荷值,作为最小负荷值样本;
3)对最小负荷值样本由小到大进行排序,选取前
Figure SMS_64
个最小负荷值样本;
4)对
Figure SMS_65
个最小负荷值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结果作为该客户安全保障负荷。
注:部分大容量用户或特殊行业用户的安全保障负荷可通过签订合同确定。
10、最大可限负荷(早峰、腰峰、晚峰)
(1)定义
最大可限负荷(max limited Load)表示在高峰时段时,用户仅保留保障负荷,关停设备“降低了”的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区分早峰、腰峰、晚峰时的负荷
(3)计算模型
Figure SMS_66
Figure SMS_67
Figure SMS_68
式中:
Figure SMS_69
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可限负荷;
Figure SMS_70
表示安全保障负荷;
Figure SMS_71
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典型负荷(计算过程见上);
Figure SMS_72
表示同时率,一般取0.8;
(4)算法说明
可限负荷的计算是在下述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1)与各行业客户签订合同确定,是一个确定值。
2)早峰、腰峰、晚峰的最大可限负荷为用户对应时段的年度典型负荷减去安全保障负荷得到。
注:以上计算最大可限负荷考虑了早峰、腰峰、晚峰三个时段,如果后续需要计算用户全天的最大可限负荷,只需修改负荷时刻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
11、紧急可限负荷
(1)定义
紧急可限负荷(emergent limited Load)表示在高峰时段时,用户仅保留经济生产保障负荷,关停设备“降低了”的负荷。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区分早峰、腰峰、晚峰时的负荷
(3)计算模型
Figure SMS_73
Figure SMS_74
Figure SMS_75
式中:
Figure SMS_76
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紧急可限负荷;
Figure SMS_77
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经济生产保障负荷;
Figure SMS_78
分别表示早峰、腰峰、晚峰时段的高峰负荷;
(4)假设条件和算法说明
可限负荷的计算是在下述假定条件下进行的:
早峰、腰峰、晚峰的紧急可限负荷为用户对应时段的年度典型负荷减去经济生产保障负荷得到。
注:以上计算紧急可限负荷考虑了早峰、腰峰、晚峰三个时段,如果后续需要计算用户全天的紧急可限负荷,只需修改负荷时刻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即可。
12、最大连续可限时长
(1)定义
最大连续可限时长表示用户在实时有序用电的情况下坚持的最大时长,
体现用户在时间尺度上的有序价值。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反映用户在时间尺度上的有序价值
(3)算法说明
最大连续可限时长可从该行业实行有序用电的历史负荷数据中获得。
注:目前有序用电方案的设计中是分别考虑早峰、腰峰和晚峰三个时间段,因此未用到该指标,但该指标可用于后续方案拓展性计划中。
13、周工作制度
(1)定义
衡量用户生产的特点,如为五天工作制,则每周可进行两天轮休,如为六天工作制,则每周可进行一天轮休;如为七天工作制,不适合用轮休的方式进行有序用电。
(2)适用范围或使用场景
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时,可选择不同周工作制度的用户进行轮休方式的有序用电。通过周工作制度可快速定位有轮休潜力客户,缩小现场调研客户范围。
(3)算法说明
综合考虑工业用户、服务业用户的负荷特点,对其历史负荷数据进行调研,若一周之内有 n天的日平均负荷低于周平均负荷的30%,则可判定该客户的周工作制度为7- n天。
注:阈值参数30%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阈值。
14、能否紧急错避峰
(1)定义
衡量负荷响应速度,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快速限电。
(2)计算模型
Figure SMS_79
Figure SMS_80
为能否紧急错避峰指标,值为0或1; X up_down 为满足紧急错避峰的天数; X为样本数,任取连续100天的负荷数据; E ell 为紧急避峰指数。
(3)算法说明
取某天用电曲线,若任意12h内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达到该天峰值负荷40%或者达到1000kw,则认为改天符合可紧急错避峰要求。可任取连续100天数据,若符合可紧急错避峰要求的天数超过50%,认定可紧急错避峰。
(4)非工用户,主要指宾馆和饭店为紧急错避峰。
注:以上阈值参数均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阈值。
15、能否4h快下快上
(1)定义
衡量负荷响应速度,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快速限电。
(2)计算模型
Figure SMS_81
Figure SMS_82
为能否4h快下快上指标,值为0或1; X up_down 为满足4h快下快上的天数; X为样本数,任取连续100天的负荷数据; E ell 为紧急避峰指数。
(3)算法说明
取某天用电曲线,若任意4h内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达到该天峰值负荷40%或者达到1000kw,则认为该天符合可4h快下快上要求。可任取连续100天数据,若符合可4h快下快上要求的天数超过50%,认定该用户可4h快下快上。
(4)非工用户,主要指宾馆和饭店为紧急错避峰。
注:以上阈值参数均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阈值。
16、能否0.5h快下快上
(1)定义
衡量负荷响应速度,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快速限电。
(2)计算模型
Figure SMS_83
Figure SMS_84
为能否0.5h快下快上指标,值为0或1; X up_down 为满足0.5h快下快上的天数; X为样本数,任取连续100天的负荷数据; E ell 为紧急避峰指数。
(3)算法说明
取某天用电曲线,若任意0.5h内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达到峰值负荷40%或者达到1000kw,则认为该天符合可0.5h快下快上要求。可任取连续100天数据,若符合可0.5h快下快上要求的天数超过50%,认定该用户可0.5h快下快上。
(4)非工用户,主要指宾馆和饭店为紧急错避峰;部分工业用户根据行业类型
注:以上阈值参数均按照经验值设定,在实际制定有序用电计划时可按照实际需求上下调整阈值。
17、容量
容量属性即电力用户的用电容量,一般由营销信息系统中取得。
上述仅列举,并未包含实施本发明所需要的所有标签类型。
指标包括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两大类指标介绍如下:
(1)价值指标。
体现用户设备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这些方式的适合程度并量化。根据量化值,一方面能比较某地区所有用户之间,哪些用户更适合参与某个方式的有序用电;另一方面能比较某个用户,哪种方式更为适合。
价值指标具体包括轮休价值指标、检修价值指标、紧急错峰价值指标,其计算方式如下:
1、错峰价值
错峰价值的量化公式为:
Figure SMS_85
式中,
Figure SMS_86
为紧急可限负荷(取该时段内的均值);
Figure SMS_87
为负荷波动率;
Figure SMS_88
为容量属性;
Figure SMS_89
为行业属性;
Figure SMS_90
为高耗能标识。
公式中k1, k2,k3,k4均为调整系数,原则上该系数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K1:0~2,k2: 0~1,k3: 0~1, k4: 1~5。
根据早峰、腰峰、晚峰时紧急可限负荷,分别计算错峰价值。
2、轮休价值
轮休价值的量化公式为:
Figure SMS_91
式中,
Figure SMS_92
为最大可限负荷(取该时段内的均值);
Figure SMS_93
为周休负荷下降率,由休息日负荷平均值除以工作日负荷平均值取得;
Figure SMS_94
为用户需满足周休负荷下降率的阈值,只有满足阈值的用户才适合纳入轮休类的有序用电方案;
Figure SMS_95
为生产班次。公式中的k1,k2均为调整系数,原则上该系数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经验值各调整系数的参考设置范围如下:k1:1~2;k2:1。
3、检修价值
检修价值的量化公式为:
Figure SMS_96
式中,
Figure SMS_97
为最大可限负荷(取该时段内的均值);
Figure SMS_98
为检修率。
错峰价值指标可以称之为紧急错避峰,快上快下为其中的一种,压降负荷速度更快。
(2)影响指标。
体现用户因有序用电带来的社会效益损失,如保障政策、公平性、用户生产总值和税收等。
影响指标包括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
计算影响指标所需要的标签和数据包括:是否保障类用户,优先级标签、单位电量、生产总值、单位电量税收、历史有序用电次数等;
指标计算方式如下:
1、历史贡献
定义:用户一年内参与有序用电的次数, n。
适用场景:计算公平性。
算法:若为参与,记为0;若未执行,则用负数表示;分组的历史贡献计算该组用户参与有序用电的平均值。
2、影响范围
定义:分组内用户的数量,N
适用场景:用来权衡对少量大用户限电还是多个小用户限电。
3、用户配合度
Figure SMS_99
达标目标值:90%,即如果用户本次有序用电的执行平均到位率大于等于90%,即可认为用户本次有序用电配合。(注:公式来源于《有序用电工作指引》p19页)
用户配合度计算:
Figure SMS_100
4、单位电量税收
定义:理想情况下,计算用户单位电量所创造的税收,若数据不可得,可根据行业估算。
使用场景:衡量经济损失。
5、单位电量产值
定义:理想情况下,计算用户单位电量所创造的产值,若数据不可得,可根据行业估算。
使用场景:衡量经济损失。
后续还可以考虑增加对电网企业的贡献度,对违约窃电用户的惩戒等。
本发明基于步骤1的标签和指标执行后续步骤,制定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有序用电方案编制、以及生成执行策略:
在编制有序用电方案前,首先根据优先级标签将用户分组,同优先级可能有多个分组;
制定执行策略时,原则上依据优先级选择分组,但也允许通过权衡每组用户影响指标和价值指标,跨优先级选择分组执行决策。
下面具体介绍如何制定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有序用电方案编制、以及如何生成执行策略。
步骤2、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制定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的框架如图1所示。
步骤2.1、根据“有保有限”的原则,排除不能进行有序用电的用户(依据《有序用电工作指引》);
标签需求:是否保障类用户(依据《有序用电工作指引》),自备电厂,分布式光伏、白名单用户(如专变转居民、营销档案行业或用电类别划分错误用户等)
算法:满足以下条件的用户不参与有序用电:
保障类用户or自备电厂 or 分布式光伏 or 白名单用户
步骤2.2、根据行业和产业链为用户划分优先级(大组);
标签需求:行业;是否高耗能;所属优先发展产业链
算法:将用户归类到以下优先级,并进行量化(如高耗能行业作为优先参与有序用电的行业,因此设置量化值为17高值:高耗能行业为17,一般量化值越小,产业链保障越优先)
高耗能行业(不在优先发展产业链)
普通大工业(不在优先发展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11:工程机械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10:光伏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9:化学药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8: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7:先进环保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6:新一代软件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5:新型显示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4:高效节能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3:物联网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2:传统动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优先发展产业链1:高端纺织产业链
中小工业用户
非工用户(宾馆、饭店、商业综合体等)
步骤2.3、根据时间尺度和需求把同优先级的用户分为小组。
根据时间尺度和需要提前通知的时间,分为如下5组:
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
其中,紧急错避峰:日前通知,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4小时以上;
快下快上-4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4小时;
快下快上-0.5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小时内。
制定执行方案和执行决策时,考虑的顺序为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下面介绍这5个分组的制定方案。
步骤2.3.1编制检修分组
标签需求:是否检修、连续性生产企业(步骤1中生产检修概率介绍了如何计算年度检修的概率,同时也给出了如何判定用户是否检修。连续性生产企业为国网营销2.0系统中可以导出的字段)
算法功能:在可预见持续性电力短缺时期,一般为7月中旬到8月中旬,生成用户检修起止时间方案(历史上在7-8月检修的用户也适用,可调整其具体检修时间);检修分组不分小组。
输入:电网分区、供电单位,是否检修;每个用户
Figure SMS_101
最大可限负荷、检修持续时间,表示为
Figure SMS_102
;辅助参数可取值
Figure SMS_103
,检修用户占总有序用电资源(kW)比例X%
输出:每个用户的检修起止时间
具体步骤:
(1)筛选出本分区、供电单位可以检修的用户,若已检修过(根据用电曲线判断),将其排除,根据检修价值指标排序;选择检修用户,总可限功率小于或者刚超过有序用电总资源的X%。
(2)检修时间从长到短、检修时负荷减少量从大到小排列。
(3)从(2)的序列中顺序选择用户
Figure SMS_104
对于检修时间
Figure SMS_105
,有
Figure SMS_106
Figure SMS_107
记录使得检修贡献最大,即
Figure SMS_108
最小的
Figure SMS_109
若存在多个
Figure SMS_110
,取使
Figure SMS_111
方差最小的t;
(4)若
Figure SMS_112
,则结束,生成一个检修分组;否则,
Figure SMS_113
,回到(3);
(5)计算每个分组的检修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以供制定执行决策时使用。
算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
步骤2.3.2编制轮休分组
轮休基于“保五错二”,根据用户休息时间分为5组或者7组(专员可自定义),例如周一、周二休息的用户分为第1组,周二、周三休息的用户分为第2组每组,以此类推,生成5组或者7组,每组用户可限负荷量相对均衡。
标签需求:非连续性生产
算法功能:在可预见持续性电力短缺时期,以周为周期,生成用户轮休方案
输入:电网分区;最大可限负荷、休息持续时间(执行有序用电期间,一般默认为两天), 表示为
Figure SMS_114
;分组数量
Figure SMS_115
(5或者7,由有序用电专员选择);轮休用户占总有序用电资源(kW)比例Y%
输出:每个用户的轮休安排,分配到组
具体步骤:
(1)筛选出本电网分区、供电单位可以轮休的用户,并剔除同周期已在检修分组的用户;将同一产业链的用户聚合为一个用户,其轮休价值指标以平均值计算;根据轮休价值指标排序。
(2)选择轮休用户,总可限功率不超过或刚超过有序用电资源的Y%。
(3)按照轮休时负荷减少量从大到小排列。
(4)对于每个用户,确定轮休时间,轮休时间相同的用户归为一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辅助参数可取值
Figure SMS_116
选择用户
Figure SMS_117
对于轮休时间
Figure SMS_118
(周一,周二,周三…),有
Figure SMS_119
Figure SMS_120
,注意最后一个分组周一和周日休息时
Figure SMS_121
的取值,
Figure SMS_122
;记录使
Figure SMS_123
方差最小的那个
Figure SMS_124
(5)
Figure SMS_125
结束,完成轮休分组,轮休时间相同的用户分一组;否则,
Figure SMS_126
,回到(4);
(6)计算每个分组的轮休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以供制定执行决策时使用。
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步骤2.3.3编制紧急错避峰分组
标签需求:电网分区,供电单位、紧急错避峰,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27
(暂时不区分时段)
算法功能:将某电网分区4小时响应时间用户按优先级分组,同优先级用户可分多组;但同一优先发展产业链的分为同一组,不分小组
输入:同一优先级分组数量
Figure SMS_128
(默认值可取3)
输出:每个优先级用户分组情况
具体步骤:
(1)根据电网分区和紧急错避峰筛选目标用户;
(2)剔除检修、轮休分组的用户;
(3)对于每一个优先级,根据分组数量,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29
,确定同优先级小分组大小
Figure SMS_130
(4)将用户从大到小排列,枚举用户,可限负荷之和到达
Figure SMS_131
时,这些用户分一组。这样可限负荷量相当的分组中,用户数量差异比较大。非工用户分组标明为快下快上(非工)-日前。
(5)计算每个分组的错峰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以供制定执行决策时使用。
算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
步骤2.3.4编制快下快上-4h分组
标签需求:电网分区,供电单位、快下快上-4h,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32
(暂时不区分时段)
算法功能:将某电网分区需要0.5-4小时响应用户按优先级分组,同优先级用户可分多组;但同一优先示范产业链的分为同一组,不分小组
输入:同一优先级分组数量
Figure SMS_133
(默认值可取3)
输出:每个优先级用户分组情况
具体步骤
(1)根据电网分区、供电单位和快下快上-4h筛选目标用户;
(2)剔除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分组的用户;
(3)对于每一个优先级,根据分组数量,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34
,确定同优先级小分组大小
Figure SMS_135
(4)将用户从大到小排列,枚举用户,可限负荷之和到达
Figure SMS_136
时,这些用户分一组。这样可限负荷量相当的分组中,用户数量差异比较大。
(5)计算每个分组的错峰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以供制定执行决策时使用。
算法流程图与紧急错避峰相似
步骤2.3.5编制快下快上-0.5h分组
标签需求:电网分区,供电单位、快下快上-0.5h,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37
(暂时不区分时段)
算法功能:将某电网分区响应时间小于0.5小时的用户按优先级分组,同优先级用户可分多组;但同一优先示范产业链的分为同一组,不分小组
输入:同一优先级分组数量
Figure SMS_138
(默认值可取3)
输出:每个优先级用户分组情况
具体步骤
(1)根据电网分区、供电单位和快下快上-0.5h筛选目标用户;
(2)剔除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分组的用户;
(3)对于每一个优先级,根据分组数量,用户最大可限负荷
Figure SMS_139
,确定同优先级小分组大小
Figure SMS_140
(4)将用户从大到小排列,枚举用户,可限负荷之和到达
Figure SMS_141
时,这些用户分一组。这样可限负荷量相当的分组中,用户数量差异比较大。
(5)计算每个分组的错峰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以供制定执行决策时使用。
算法流程图与紧急错避峰相似
步骤3、基于步骤2的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步骤3中,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原则为:
根据给定电网分区限电曲线,在安排检修、轮休有序用电分组之后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分组;
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分组时,若有序用电资源充足,使用二分法等比例调整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实现保安负荷可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中是阐述每一种类型如何对用户进行编组,而步骤3是具体阐述针对全量用户,如何应用步骤2中的方法,并叠加一定的规则,统筹生成总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
步骤3中,具体编制流程如下:
步骤3.1、获取本电网分区限电曲线
Figure SMS_142
以及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各分组与编制情况;
步骤3.2、编制检修分组:
根据限电曲线和检修贡献编制检修分组;
编制检修分组即为:将适合参与检修的用户,根据需要限电的时段以及缺口大小情况,如何合理安排各类检修用户检修开始的时间,具体方法步骤2中详细阐述了。
要求限电曲线在3天以上,否则不编制检修分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若检修分组只有一个,也不需要编制检修分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
检修分组限电曲线表示为
Figure SMS_143
,选择检修分组开始检修的日期t,
Figure SMS_144
 ,
Figure SMS_145
记录使得检修贡献最大,即
Figure SMS_146
最小的
Figure SMS_147
若存在多个
Figure SMS_148
最小的
Figure SMS_149
,取使
Figure SMS_150
方差最小的t。
步骤3.3.编制轮休分组:
每周重复使用步骤2已经编制好的轮休分组1-5或者1-7,即轮休分组编好以后,轮流投入;
步骤3.4、若
Figure SMS_151
=0,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完成,否则进入步骤3.5;
步骤3.5、对所有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将用户限电负荷与用户总负荷的比值设为限电比例
Figure SMS_152
,对优先发展产业链使用二分法调整
Figure SMS_153
,非优先发展产业链
Figure SMS_154
取值为1。
步骤3.5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中的任一分组
Figure SMS_155
i表征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紧急错避峰、快上快下某一分组编号;
对于执行日期
Figure SMS_156
,有
Figure SMS_157
Figure SMS_158
;记录使分组i贡献最大,即
Figure SMS_159
最小的
Figure SMS_160
D初始值为本年度需要限电日期的限电曲线;S表征某一分组的用户负荷曲线集合;
若存在多个
Figure SMS_161
最小的 d,取使
Figure SMS_162
方差最小的t,输出分组
Figure SMS_163
调用的日期,判断
Figure SMS_164
的值,若
Figure SMS_165
=0,跳到2);
d为某一种用户组合的分组;
在具体应用实施时,D一定会等于零,因为江苏现有缺口情况,现有的负荷资源一定可以覆盖缺口,也就是说D一定会等于零。
2)若
Figure SMS_166
,且d日使用产业链分组,则初始化
Figure SMS_167
Figure SMS_168
;否则不进行产业链方面的优化。只有针对缺口,负荷资源大小有一定裕度,则可以适当让优先发展产业链的用户少压降负荷,即降低对其影响。
上述2)所对应于实施例中的含义为:江苏的负荷资源非常充足,肯定是大于缺口要求的,这个时候可以在紧急错避峰与快上快下里,尽可能降低分组里在优先发展产业链里用户的限电比例,即降低对该用户的影响。
3)
Figure SMS_169
,更新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
Figure SMS_170
4)如果
Figure SMS_171
,则
Figure SMS_172
;否则
Figure SMS_173
5)如果
Figure SMS_174
,回到3);否者输出
Figure SMS_175
算法编制算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
步骤4、对步骤3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具体的,按照时间尺度,根据需求设置各分组的决策参数权重系数,结合步骤3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制定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完成有序用电方案自动生成。
在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的基础上,考虑用户响应时间,设计多时间尺度决策方案。按照时间尺度从长到短,决策顺序如图6所示。
基本思路:
步骤4中,首先根据长周期负荷预测,号召用户在系统容量大概率不足的时期(例如7-8月份)安排检修工作;
具体实施时,长周期为提前半年或者季度,中期为提前一周,短期为提前一天,超短期为日内提前几个小时。
然后根据中期负荷预测,号召轮休分组用户提前规划,进行轮休生产;
再根据短期、超短期负荷预测,实现日前、日内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决策。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决策参数与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决策参数与权重系数
Figure SMS_176
具体过程如下:
单个用户的指标计算均可以根据步骤1得到的分组中的每个指标为组内用户该指标值的求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3是得到分组情况以及方案编制,而步骤4是根据分组进行第二天的执行计划决策,即选择哪几个分组去执行第二天的计划。
1.检修决策
算法功能:一般检修不分组,提供此算法备用。从检修分组中选择需要执行检修决策的分组
输入: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检修分组,权重系数
输出:需要检修的分组
检修分组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制定方式为:
1)获取每个检修分组的检修价值指标,优先级,影响范围和用户配合度;
2)结合权重,按下式计算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
Figure SMS_177
 检修价值指标 +
Figure SMS_178
 优先级 -
Figure SMS_179
 影响范围 +
Figure SMS_180
 用户配合度
选择数值大的分组排在前面,优先安排进行检修。
Figure SMS_181
默认值取1,其余取0。
3)选择前
Figure SMS_182
个分组,满足检修有序用电需求。
2.轮休决策
算法功能:轮休用户根据休息时间分组,都需要执行;若同样休息时间的用户存在分多组的情况,可以从该轮休分组中选择需要执行轮休决策的分组。
输入: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轮休分组,权重系数
输出:需要轮休的分组
轮休分组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制定方式为:
1)获取每个轮休分组的轮休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和用户配合度;
2)结合权重,按下式计算每个轮休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
Figure SMS_183
 轮休价值指标 +
Figure SMS_184
 优先级 -
Figure SMS_185
 历史贡献 -
Figure SMS_186
 影响范围 +
Figure SMS_187
 用户配合度
选择数值大的分组排在前面,优先安排进行轮休。
Figure SMS_188
默认值取1,其余取0。
3)选择前
Figure SMS_189
个分组,满足本周轮休的需求。
3.紧急错避峰决策
算法功能:从紧急错避峰分组中选择需要决策的分组
输入: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紧急错避峰分组,权重系数,需要避峰的时段(早,晚,腰)和限电需求
Figure SMS_190
、紧急错避峰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
输出:需要执行紧急错避峰的分组
紧急错避峰分组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制定方式为:
1)剔除已参加需求响应等业务的用户,获取每个紧急错避峰分组的错峰(早/晚/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是否为优先发展产业链;
若紧急错避峰决策分组中存在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情况,优先选择属于同一产业链的快下快上-4h分组,以相同的比例限电,从而满足产业链的平衡度的要求;
2)结合权重,按下式计算每个紧急错避峰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
Figure SMS_191
 错峰价值指标 +
Figure SMS_192
 优先级 -
Figure SMS_193
 历史贡献 -
Figure SMS_194
 影响范围 +
Figure SMS_195
 用户配合度 -
Figure SMS_196
 单位电量税收 -
Figure SMS_197
 单位电量产值
选择数值大的分组排在前面,优先安排。
Figure SMS_198
Figure SMS_199
默认值取1,
Figure SMS_200
取10,其余取0。
3)选择前
Figure SMS_201
个分组,满足本次错峰的需求
Figure SMS_202
4)若第
Figure SMS_203
个分组为优先发展产业链分组,用二分法调整
Figure SMS_204
,即用户限电负荷/用户总负荷,具体步骤:
a)初始化
Figure SMS_205
Figure SMS_206
b)
Figure SMS_207
,第
Figure SMS_208
组限电
Figure SMS_209
c)如果前
Figure SMS_210
个分组限电量大于
Figure SMS_211
Figure SMS_212
;否则
Figure SMS_213
d)如果
Figure SMS_214
,回到2);否者输出第
Figure SMS_215
组限电比例
Figure SMS_216
4.快下快上-4h决策
算法功能:从快下快上-4h分组中选择需要决策的分组
输入: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4h分组,权重系数,需要快下快上-4h的时段(早,晚,腰)和限电需求
Figure SMS_217
,紧急错避峰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
输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4h的分组
快下快上-4h分组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制定方式为:
1)剔除已参加需求响应等业务的用户,获取每个快下快上-4h分组的错峰(早/晚/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是否为优先发展产业链;
2)若紧急错避峰决策分组中存在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情况,优先选择属于同一产业链的快下快上-4h分组,以相同的比例限电,从而满足产业链的平衡度的要求;
3)结合权重,按下式计算每个快下快上-4h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
Figure SMS_218
 错峰价值指标 +
Figure SMS_219
 优先级 -
Figure SMS_220
 历史贡献 -
Figure SMS_221
 影响范围 +
Figure SMS_222
 用户配合度 -
Figure SMS_223
 单位电量税收 -
Figure SMS_224
 单位电量产值
选择数值大的分组排在前面,优先安排。
Figure SMS_225
Figure SMS_226
默认值取1,
Figure SMS_227
取10,其余取0。
4)选择前
Figure SMS_228
个分组,确保n各分组用户投入以后,压降负荷量可以满足本次限电需求
Figure SMS_229
5)若第
Figure SMS_230
个分组属于优先发展产业链,用二分法调整
Figure SMS_231
,即用户限电负荷/用户总负荷。
5.快下快上-0.5h决策
算法功能:从快下快上-0.5h分组中选择需要决策的分组
输入: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0.5h分组,权重系数,需要避峰的时段(早,晚,腰)和限电需求
Figure SMS_232
,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
输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0.5h的分组
快下快上-0.5h分组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制定方式为:
1)剔除已参加需求响应等业务的用户,获取每个快下快上-0.5h分组的错峰(早/晚/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是否为优先发展产业链
2)若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决策中存在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情况,优先选择属于同一产业链的快下快上-0.5h分组,以相同的比例限电,从而满足产业链的平衡度的要求;
3)结合权重,按下式计算每个快下快上-0.5h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
Figure SMS_233
 错峰价值指标 +
Figure SMS_234
 优先级 -
Figure SMS_235
 历史贡献 -
Figure SMS_236
 影响范围 +
Figure SMS_237
 用户配合度 -
Figure SMS_238
 单位电量税收 -
Figure SMS_239
 单位电量产值
选择数值大的分组排在前面,优先安排。
Figure SMS_240
Figure SMS_241
默认值取1,
Figure SMS_242
取10,其余取0。
4)选择前
Figure SMS_243
个分组,满足本次限电需求
Figure SMS_244
5)若第
Figure SMS_245
个分组为优先发展产业链分组,用二分法调整
Figure SMS_246
,即用户限电负荷/用户总负荷。即如果存在优先发展产业链的情况,则通过二分法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的方法,所述有序用电方案自动生成系统包括:
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分组与编制模块,用于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基于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执行决策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对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简洁明了、易于拓展的原则设计适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有序用电方案自动生成方案,首先,不改变现有通过分组进行有序用电的整体策略,通过用户标签分类计算,结合专家经验进行自动化分组和执行策略推荐,为负荷管理人员编制有序用电方案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本发明可有效运用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海量数据,在考虑实际操作性的同时,融合了概率论、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理论思想,同时涉及标签和指标的设计。从多元时间序列的提取用户特征,剔除干扰数据,通过概率判断,提高了标签判定的鲁棒性;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式,考虑用户的多个特征,设计权重,获得帕累托最优点。结合微观经济学的优先服务理论,为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判定优先级,从而减少社会效益的损失。应用管理学供应链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产业链平衡度和影响度,将优先发展产业链考虑进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并采用二分法调整优先用电产业链限电比例,体现保安负荷可优化。检修分组和轮休分组的确定是运筹学典型的“二维覆盖”问题,此问题并证明是NP-hard,考虑到工程实用性,设计了启发式搜索算法,获得可行解。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它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它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步骤2、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步骤3、基于步骤2的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步骤4、对步骤3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标签包括保障类用户、年度/月度早峰典型负荷、年度/月度腰荷典型负荷、年度/月度晚峰典型负荷、生产检修概率、生产班次、负荷波动率、经济生产保障负荷、安全保障负荷、最大可限负荷、紧急可限负荷、最大连续可限时长、周工作制度、能否紧急错避峰、能否4h快下快上、能否0.5h快下快上、容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指标包括价值指标和影响指标;
价值指标具体包括轮休价值指标、检修价值指标、紧急错峰价值指标;
影响指标包括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根据标签筛选并排除不能进行有序用电的用户;
步骤2.2、根据行业和产业链为用户划分优先级;
步骤2.3、基于标签和指标,根据时间尺度和需求将同优先级的用户进行分组与编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3中,根据时间尺度和需要提前通知的时间,将同优先级的用户分为如下5小组:
检修、轮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
其中,紧急错避峰:日前通知,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4小时以上;
快下快上-4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4小时;
快下快上-0.5h:压降负荷准备时间为0.5小时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3中,检修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检修价值指标、检修时间和检修贡献度确定每个用户的检修起止时间;
轮休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轮休价值指标、休息持续时间进行每个用户的轮休安排;
紧急错避峰分组、快下快上-4h分组和快下快上-0.5h分组的编制方式为:根据用户最大可限负荷进行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安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编制年度有序用电方案时,根据给定电网分区限电曲线,在安排检修、轮休分组之后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分组;
考虑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和快下快上-0.5h分组时,若有序用电资源充足,使用二分法等比例调整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具体包括:
步骤3.1、获取本电网分区限电曲线以及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各分组与编制情况;
步骤3.2、根据限电曲线和检修贡献编制检修分组;
步骤3.3、编制轮休分组:每周重复使用已经编制好的轮休分组;
步骤3.4、若有序用电资源充足为零,则总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完成,否则进入步骤3.5;
步骤3.5、对所有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将用户限电负荷与用户总负荷的比值设为限电比例
Figure QLYQS_1
,对优先发展产业链使用二分法等比例调整
Figure QLYQS_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5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快下快上-0.5h分组中的任一分组
Figure QLYQS_3
,i表征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紧急错避峰、快上快下某一分组编号;
对于执行日期
Figure QLYQS_4
,有
Figure QLYQS_5
Figure QLYQS_6
;记录使分组i贡献最大,即
Figure QLYQS_7
最小的
Figure QLYQS_8
,D初始值为本年度需要限电日期的限电曲线;S表征某一分组的用户负荷曲线集合;
若存在多个
Figure QLYQS_9
最小的d,取使
Figure QLYQS_10
方差最小的t,输出分组
Figure QLYQS_11
调用的日期,判断
Figure QLYQS_12
的值,若
Figure QLYQS_13
=0,跳到2),d为某一种用户组合的分组;
2)若
Figure QLYQS_14
,且d日使用产业链分组,则初始化
Figure QLYQS_15
Figure QLYQS_16
3)
Figure QLYQS_17
,更新优先发展产业链限电比例
Figure QLYQS_18
4)如果
Figure QLYQS_19
,则
Figure QLYQS_20
;否则
Figure QLYQS_21
5)如果
Figure QLYQS_22
,回到3);否者输出
Figure QLYQS_2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检修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得出需要检修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轮休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得出需要轮休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紧急错避峰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限电需求和紧急错避峰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紧急错避峰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4h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和限电需求,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4h的分组;
对年度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快下快上-0.5h分组,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结合需要避峰的时段和限电需求,紧急错避峰、快下快上-4h需要限电的产业链限电比例,得出需要执行快下快上-0.5h的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检修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 检修价值指标、 优先级、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
对于轮休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轮休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
对于紧急错避峰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单位电量产值;
对于快下快上-4h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 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和单位电量产值;
对于快下快上-0.5h分组,采用的决策参数包括:错峰价值指标、优先级、历史贡献、影响范围、用户配合度、单位电量税收、单位电量产值。
12.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体系构建模块,用于建立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标签和指标体系;
分组与编制模块,用于基于标签和指标对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进行多时间尺度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分组与编制;
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基于分组与编制情况和电网分区限电曲线,进行年度有序用电方案编制;
执行决策方案编制模块,用于对编制的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基于决策参数权重系数进行每个分组执行决策的顺序计算,实现各分组有序用电的执行决策方案编制。
13.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指令进行操作以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53019.1A 2023-02-03 2023-02-03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5952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3019.1A CN115952918B (zh) 2023-02-03 2023-02-03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3019.1A CN115952918B (zh) 2023-02-03 2023-02-03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2918A true CN115952918A (zh) 2023-04-11
CN115952918B CN115952918B (zh) 2023-06-30

Family

ID=8589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3019.1A Active CN115952918B (zh) 2023-02-03 2023-02-03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29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1401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汉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高峰期有序用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3808A (zh) * 2013-11-28 2014-02-19 东南大学 基于分组的有序用电避峰预案编制方法
CN107180297A (zh) * 2017-04-24 2017-09-19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一种筛选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的决策方法
CN109685581A (zh) * 2019-01-03 2019-04-26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签聚类技术的电力大客户用电行为分析方法
CN11080759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负荷调控价值评估方法
CN110866650A (zh) * 2019-11-19 2020-03-06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需量系数及时段错峰、削峰的负荷优化方法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4707782A (zh) * 2021-10-29 2022-07-0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石材园区用户参与有序用电的决策与管理方法
CN114707817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用户的可调控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757539A (zh) * 2022-04-19 2022-07-1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3808A (zh) * 2013-11-28 2014-02-19 东南大学 基于分组的有序用电避峰预案编制方法
CN107180297A (zh) * 2017-04-24 2017-09-19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 一种筛选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的决策方法
CN109685581A (zh) * 2019-01-03 2019-04-26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签聚类技术的电力大客户用电行为分析方法
CN11080759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负荷调控价值评估方法
CN110866650A (zh) * 2019-11-19 2020-03-06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需量系数及时段错峰、削峰的负荷优化方法
CN114707782A (zh) * 2021-10-29 2022-07-05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石材园区用户参与有序用电的决策与管理方法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4707817A (zh) * 2022-03-16 2022-07-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用户的可调控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757539A (zh) * 2022-04-19 2022-07-1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有序用电方案编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YANG ZHOU等: "Optimized scheduling of multi-region Gas and Power Complementary system considering tiered gas tariff", 《ENERGY》, vol. 193, pages 1 - 25 *
XIN ZHANG等: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 peak shifting potential analysis", 《2014 IEEE PES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pages 1 - 5 *
谈康: "江苏电网负荷特性研究及有序用电管理措施探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no. 02, pages 042 - 1669 *
贾黎霞: "引入同时率后海口电网有序用电方案编制及效果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no. 01, pages 042 - 2653 *
颜庆国等: "有序用电价值评价体系下的用户避峰价值模型", 《电气应用》, vol. 33, no. 23, pages 125 - 12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1401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汉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高峰期有序用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291401B (zh) * 2023-11-24 2024-02-02 成都汉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电高峰期有序用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2918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batunde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ate‐of‐the‐art survey on power generation expansion planning with intermittent renewable energy source and energy storage
Scarabaggio et al. Distributed demand side management with stochastic wind power forecasting
Cochran et al. Flexibility in 21st century power systems
Ruiz et al. Wind power day-ahea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rough stochastic unit commitment policies
Carli et al. A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of energy retrofit in large-scale street lighting systems
Dimeas et al. Microgrids control issues
Ji et al. Inexact stochastic risk-aversion optimal day-ahead dispatch model for electricity system management with wind power under uncertainty
Jafarzadeh et al. Hour-ahead wind power prediction for power systems using hidden Markov models and Viterbi algorithm
CN114596693A (zh) 用于能源监控和管理的方法、系统、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952918A (zh) 用于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的有序用电方案生成方法和系统
Vardanyan et al. The state-of-the-art of the short term hydro power planning with large amount of wind power in the system
Pandey et al.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ower system operation, control and planning: a review
CN117436763A (zh) 一种基于数字化实现建筑劳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160993A (zh) 基于用户负荷报装的用户实用及阶段释放系数的分析方法
CN105391091B (zh)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的分布式能量管理方法
Milligan et al. Stochastic methods for planning and operating power systems with large amounts of wind and solar power
KR20210115955A (ko) 가상 발전 플랫폼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Kumru et al. Calendar-based short-term forecasting of daily average electricity demand
Dick et al. Regional sectoral support: A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M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across Europe
Guliyev et al. Issues for long-range proj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markets through the pr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ahlin et al. Transmission line loss prediction based on linear regression and exchange flow modelling
Klobut et al. KPI framework for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and neighbourhoods
Zhong et al. Power system planning
Mirakyan et a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integrated, regional energy plan–A French region case study
Shendryk et al. Study of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nd models of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Energy Life Cycle Management in Micro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