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5555A -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5555A
CN117435555A CN202311754702.4A CN202311754702A CN117435555A CN 117435555 A CN117435555 A CN 117435555A CN 202311754702 A CN202311754702 A CN 202311754702A CN 117435555 A CN117435555 A CN 117435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data
user
data
service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547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35555B (zh
Inventor
王安邦
司丰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uop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uop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uop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uop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547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355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7435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5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35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5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22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using management polic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3File access structures, e.g. distributed ind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并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本申请能够规范企业主数据的元数据标准、统一企业数据接口,提供基于场景的标准目录管理能力。

Description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主数据是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在业务流程中产生或者在业务管理规定中定义的具有业务价值、被重复调用的数据。企业的主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对企业的主数据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提供平台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以优化企业的主数据管理,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通过提供平台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以优化企业的主数据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应用于主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
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
以及,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
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
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所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数据管理平台,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所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对应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可应用于主数据管理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从所连接的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从而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以及,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进而,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所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支持将用户的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映射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从而在主数据管理平台统一不同用户对于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的定义;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定义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由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来涵盖主数据的多个标准分类,从而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标准业务对象。进而,主数据模型作为主数据的元数据对应的逻辑实体,可以与主数据的物理模型相对应,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并且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数据目录,进而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对用户在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实现用户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来管理用户的主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支持在将用户的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映射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的情况下,以及支持在提供主数据的标准业务对象的标准分类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并且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进而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适应于用户的业务场景的情况下,对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对用户的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并且能够适应于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场景,为用户提供与业务场景相适配的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服务,优化了主数据的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划分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动态建模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属性动态扩充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示例图。
图7为服务器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企业的主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与企业核心的业务对象相关联,企业的主数据如果不进行规范和管理,将使得企业无法方便的查找所需要的业务数据,也难以保障企业的数据唯一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在一个示例中,企业的主数据例如企业的客户数据、产品数据、供应商数据等,这些数据在企业的不同业务系统中被多次引用,可以作为企业的主数据。
另外,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对象不同,因此对不同企业的主数据进行管理涉及到不同的业务对象,这对不同企业的主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说明的是,业务对象指的是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具有实体或概念形式的核心元素,业务对象在企业的业务活动起到关键的角色,涵盖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和交互。业务对象是企业的业务建模和分析的基础,有助于企业理解、规划和执行业务活动。
基于此,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平台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通过以元数据驱动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对不同企业的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从而方便企业查找所需的业务数据,并保障企业的数据唯一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为可选实现,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示例图,如图1所示,主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110、用户数据源120和用户端130。
主数据管理平台110为本申请实施例设置的用于管理主数据的服务器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是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所形成的服务器平台,也可以支持单一服务器所形成的服务器平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数据管理平台110提供主数据的管理服务,主数据管理平台110服务的用户可以是企业用户,也可以是个体用户(例如个人或者个体工商户)。
用户数据源120为主数据管理平台110的用户(例如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等)对应的数据源,以数据库作为数据源的示例,用户数据源比如企业用户的企业数据库等。
用户端130与主数据管理平台110相对应,主数据管理平台的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使用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本申请实施例所指的用户端130可以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PC(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访问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服务的页面,或者使用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以使用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
用户的主数据作为用户的核心业务数据,可以存储于用户数据源,比如,用户数据源存储有用户的主数据以及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主数据视为是一种业务数据,而元数据则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比如主数据的元数据可以视为是描述主数据的数据。
由于不同用户的业务对象、业务活动存在不同,因此不同用户定义的主数据可能不同(例如不同用户定义主数据的定义方式不同),从而不同用户的用户数据源中存储有不同定义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
为对不同用户的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定义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为便于说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元数据称为标准元数据),从而将用户的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以将用户的主数据集成至主数据管理平台;并且,通过预先定义的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从而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构建出对应映射的标准元数据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而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数据目录,并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浏览和使用,以实现在对用户的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的情况下,提供用户服务。
基于此,作为可选实现,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的可选流程图。该方法流程可应用于主数据管理平台,可选的,可由主数据管理平台对应的服务器执行该方法流程,参照图2,该方法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
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连接用户数据源,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例如,用户数据源可以提供可被主数据管理平台连接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并且赋予主数据管理平台具有用户数据源的访问权限,从而主数据管理平台可通过API与用户数据源建立连接,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可以是用户的主数据以及描述主数据的元数据(即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
步骤S211、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
主数据管理平台在获得用户的元数据后,可以对用户的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以将用户的主数据集成至主数据管理平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可以视为是用户的元数据在主数据管理平台映射的标准元数据。
作为可选实现,对用户的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可以通过映射函数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提供映射函数,以支持用户的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之间的映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的元数据的结构和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的结构,确定映射规则;映射规则可以定义将用户的元数据映射到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的函数规则,例如元数据与标准元数据之间的数据转换、值映射、值合并、值拆分等规则;从而,基于映射规则编写映射函数,映射函数可以包括数据清理、数据规范化、补充缺失数据等处理函数;进而,根据映射函数,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的数据结构和格式并不设限,主数据管理平台作为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的平台,可以将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元数据作为标准元数据,进而兼容使用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不同用户对于主数据的元数据的不同定义,为主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提供基础。
步骤S212、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
主数据的业务对象可以视为是主数据的业务分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先定义主数据的多个标准分类,得到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可以涵盖大部分用户对于主数据的分类需求。
作为可选实现,基于主数据是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通用的具有较高业务价值、重复被引用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主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的主数据分为以下六个标准分类,对应六个标准业务对象:组织、客户、产品、物料、科目、供应商。
组织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单元的信息,例如公司、部门、办事处等组织信息;对组织的主数据进行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内各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清晰,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通和协同。
客户涉及企业与外部个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建立的业务关系信息;对客户的主数据进行管理可以使得企业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产品涉及企业所生产或销售的产品的信息;对产品的主数据进行管理,企业可以追踪产品的生命周期、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库存效率,并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物料涉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和组件的信息;对物料的主数据进行管理,有助于企业优化供应链、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并降低因物料问题引起的生产停滞风险。
科目涉及企业记录财务交易的各种账户信息,例如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信息;对科目的主数据的进行管理,有助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供应商涉及与企业建立业务关系的外部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信息;对供应商的主数据的进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优化采购流程。
由于不同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业务活动,因此不同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业务对象可能不同,比如有的用户的主数据集中在组织和客户的业务对象,有的用户的主数据集中在客户、供应商、组织、产品等业务对象。因此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可能是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的部分标准业务对象,当然也可能是全部标准业务对象。
作为可选实现,基于不同用户的业务场景可能不同(用户的业务场景由用户的业务对象决定,比如用户的业务对象构成用户的业务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用户的业务场景,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出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从而得到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标准业务对象。
步骤S213、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
主数据模型可以视为是主数据在业务对象下的逻辑实体,逻辑实体也称为逻辑模型,属于元数据的组成部分;例如,元数据包括逻辑实体、逻辑实体属性、ER(EntityRelationship,实体关系)关系等,是描述数据的数据,逻辑实体属于元数据的一员。需要说明的是,逻辑实体也被称为逻辑表,存储的是描述物理表和物理表字段的信息;物理表是数据库中真正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物理表即物理模型。物理表可以由逻辑实体(逻辑表)生成,逻辑实体和物理表可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逻辑实体对应一张物理表);例如,基于逻辑实体描述物理表的信息,可以生成对应的物理表,并且使用物理表存储逻辑实体所描述的物理表字段对应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用户的元数据在主数据管理平台映射的标准元数据,以及确定用户的主数据在主数据管理平台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后,可以确定用户的各个标准业务对象下所具有的标准元数据。从而,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即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的逻辑实体,以通过所建立的逻辑实体与存储主数据的物理表相映射。也就是说,用户的主数据在主数据管理平台的物理表中存储,在用户的主数据的元数据映射至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后,可以在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标准元数据的逻辑实体,从而与主数据管理平台中存储主数据的物理表相映射。
由于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因此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的主数据模型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
步骤S214、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所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
主数据管理平台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主数据模型后,可以将用户的各个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数据目录,数据目录可以视为是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标准业务对象、以及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的目录信息;由于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的主数据模型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因此由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的数据目录,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用户的业务场景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为用户提供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的业务场景,提供适配的数据目录,从而适应于不同用户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的,在得到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之后,可以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并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可以查看和使用数据目录管理服务,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由于数据目录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因此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能够提供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管理服务。
作为可选实现,提供给用户的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可以视为是: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多个逻辑实体的页面,且页面展示有逻辑实体之间的ER(Entity Relationship,实体关系)关系。即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可以是提供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由于数据目录由用户的各个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得到,因此也可视为是数据目录的管理页面。通过展示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多个逻辑实体(即主数据模型)的页面,可以支持用户在页面上对相应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操作。
例如,以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为例,通过在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产品销售相关的主数据模型(逻辑实体)并组装为数据目录,则可以为用户提供相适配的产品销售的数据目录;该数据目录记录了产品销售的逻辑实体,比如产品销售的基本信息、特征信息、图片信息等;并且这些产品销售的逻辑实体之间具有一定的ER关系。通过为用户提供相适配的产品销售的数据目录,并且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形式,则可以通过页面的方式展示与产品销售相关的多个逻辑实体,以及逻辑实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用户可以通过页面对产品销售的主数据进行管理,比如用户可以通过页面进行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的新建、更新、注销、审批、删除、发布等操作,以实现产品在产品销售维度的主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
可以看出,在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服务中,主数据模型为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逻辑实体,是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业务场景化的数据目录、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所需要利用的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可应用于主数据管理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从所连接的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从而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以及,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进而,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所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支持将用户的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映射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从而在主数据管理平台统一不同用户对于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的定义;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预定义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由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来涵盖主数据的多个标准分类,从而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标准业务对象。进而,主数据模型作为主数据的元数据对应的逻辑实体,可以与主数据的物理模型相对应,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并且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数据目录,进而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对用户在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实现用户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服务来管理用户的主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支持在将用户的主数据对应的元数据映射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的情况下,以及支持在提供主数据的标准业务对象的标准分类的情况下,通过构建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并且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进而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在适应于用户的业务场景的情况下,对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对用户的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并且能够适应于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场景,为用户提供与业务场景相适配的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服务,优化了主数据的管理。
图2所示流程提供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业务场景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即在对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与业务场景相适配的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服务。作为可选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主数据管理平台中设置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由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执行上述业务场景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可选的,图3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划分示例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主数据管理平台110可以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310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320。
其中,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310用于在对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的情况下,实现业务场景定制化的主数据管理。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320用于提供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其他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可以视为是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不同功能中心,可以视为是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不同功能部分。在可选实现,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可以是由主数据管理平台的相同服务器实现,也可以是由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不同服务器实现。例如,可以在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不同服务器实现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的功能,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的功能。
在可选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通过执行图2所示方法流程,将用户的元数据映射为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标准元数据,并在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所映射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从而实现为用户进行主数据模型的业务场景定制化;进而,将业务场景定制化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数据目录,并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能够为用户提供与业务场景相适配的管理主数据的页面,并支持用户进行页面配置。
在进一步的可选实现中,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支持用户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动态建模。在可选实现中,图4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动态建模的可选流程图,该方法流程可以由主数据管理平台执行,例如由主数据管理平台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执行。参照图4,该方法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用户的动态建模指令,所述动态建模指令指示用户需要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
作为可选实现,用户在需要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动态建模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进行管理操作,确认需要在数据目录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标准业务对象,从而将用户需要在数据目录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标准业务对象在动态建模指令中进行指示。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展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如果页面展示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不满足用户需求,则用户可以在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操作,增加需要在已有标准业务对象下新建的主数据模型,或者,新建业务对象以及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
步骤S411、根据动态建模指令在数据目录新建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基于动态建模指令指示的需要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对数据目录进行更新,从而在数据目录下新建动态建模指令指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作为可选实现,在数据目录下新建主数据模型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在数据目录的业务对象(可能是已有的标准业务对象,也可能的新建的业务对象,新建的业务对象可以是新建的标准业务对象或者非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主数据的元数据对应的逻辑实体,并且绑定建立的逻辑实体与业务对象以及相关逻辑实体之间的ER关系。例如,在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下,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模型不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在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产品销售的图片信息的主数据模型,则可以在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产品销售的图片信息的元数据对应的逻辑实体,并与产品的标准业务对象、产品销售的相关逻辑实体绑定ER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业务对象属于概念模型,不会有实际的物理表,而逻辑实体则是存在对应的物理表。
作为可选实现,在数据目录下新建业务对象可以视为是,将数据目录的主数据分类进行扩充,扩展出新的业务对象。例如,随着用户的业务场景的变化,已提供的数据目录可能不再适配用户的业务场景,则用户可以在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操作,进行业务对象的新建,从而使得更新的数据目录的主数据分类能够适配用户的业务场景的变化。用户新建的业务对象可以是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业务对象,例如原先的数据目录的标准业务对象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部分标准业务对象,本申请实施例支持用户在数据目录扩展其余部分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新建的业务对象也可以是非标准业务对象,例如,在数据目录的已有标准业务对象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支持用户自定义业务对象。
在数据目录新建业务对象后,本申请实施例支持用户在新建的业务对象下新建主数据模型,在业务对象下新建主数据模型的过程可以参照前文相应部分的描述。
步骤S412、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
在数据目录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存在更新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封装的数据目录管理服务,使得数据目录管理服务能够涵盖用户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例如,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使得页面能够展现用户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以便用户能够对原有的主数据模型以及新建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
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模型可以具有属性,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支持用户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属性动态扩充。在可选实现中,图5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属性动态扩充的可选流程图,该方法流程可以由主数据管理平台执行,例如由主数据管理平台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执行。参照图5,该方法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0、获取用户的属性动态扩充指令,所述属性动态扩充指令指示用户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以及需要扩充的属性。
主数据模型即逻辑实体,作为描述物理表和物理表字段的信息,主数据模型(逻辑实体)可以通过属性来承载特征或描述性信息,例如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可以是描述主数据模型的特征的数据项。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可以在主数据的物理表中存在对应的字段,可以保存用户的主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将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通过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提供给用户浏览和管理。
作为可选实现,用户在需要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属性动态扩充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进行管理操作,确认需要在数据目录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以及需要扩充的属性,并在属性动态扩充指令中进行指示。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展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如果页面展示的一个或多个主数据模型的属性不满足用户需求,则用户可以在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操作,选择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并且确认需要扩充的属性。
步骤S511、根据属性动态扩充指令,在数据目录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扩充属性,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基于属性动态扩充指令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以及需要扩充的属性,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对数据目录进行更新,从而在数据目录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扩充属性,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作为可选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数据目录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增加属性数据项(例如描述特征的数据项),从而通过增加的属性数据项承载扩充的属性,以实现在数据目录的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扩充属性。在进一步的可选实现中,扩充属性可以是对主数据模型的已有属性进行补充,相应的,需要扩充的属性可以是已有属性需要扩充的属性数据项,从而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确定需要扩充的属性数据项在主数据模型对应的已有属性,在已有属性下新增需要扩充的属性数据项,以实现在数据目录的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扩充属性。例如,以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模型为例,如果用户需要在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模型增加售卖员信息,则售卖员信息属于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模型的人员属性,从而可以将售卖员信息的属性数据项添加到产品销售的相关主数据模型的人员属性中。
步骤S512、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
在数据目录的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存在更新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封装的数据目录管理服务,使得数据目录管理服务能够涵盖用户在主数据模型扩充的属性。例如,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页面,使得页面能够展现用户在主数据模型扩充的属性,以便用户能够对主数据模型原有的属性以及扩充的属性进行管理。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在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时,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在数据目录下进行主数据模型的动态建模,以及进行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动态扩充,从而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服务可以在具有动态扩展性的情况下,提升易用性。
作为可选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支持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动态配置。作为可选实现,用户可以在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动态配置,并将属性配置信息发送给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从而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基于用户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信息,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配置。
在可选实现中,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属性可见性配置,例如,配置属性是否在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展示,涉及配置在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展示的属性,以及隐藏的属性;
属性必填性配置,例如,配置属性是否是主数据模型必填的属性,以确保在创建主数据模型或更新主数据模型时,需提供必填属性的值;
属性默认值配置,例如,配置主数据模型的属性所指定的默认值(可以是用户指定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默认值),以确保在用户没有为主数据模型的属性提供值的情况下,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使用预定义的默认值;
属性显示顺序配置,例如,配置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在页面显示的顺序;
属性预过滤配置,例如,配置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值的预设过滤条件,以便在选择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值时,页面显示符合条件的值选项;
属性依赖其他属性的过滤配置,例如,配置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存在依赖关系的属性之间,属性值的变化存在相互影响,比如某个属性的值可能会影响另一个相依赖的属性的值;
属性选择器配置,例如,配置属性的选择器,属性选择器可以是一个用于从一组可能的属性值中选择属性值的页面元素,比如下拉列表或输入框。
相应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获取用户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信息,从而响应于属性配置信息,对主数据模型进行如下至少一项的配置:属性可见性配置、属性必填性配置、属性默认值配置、属性显示顺序配置、属性预过滤配置、属性依赖其他属性的过滤配置、以及属性选择器配置。
在可选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对主数据模型(即逻辑实体)进行编码唯一性的配置。在可选实现中,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为主数据模型生成唯一性的编码,以区别不同的主数据模型。在一个实现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支持使用主数据模型的生成时间(比如生成主数据模型的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流水码、主数据模型的字段填充信息、静态文本填充信息等之中的至少一项,生成主数据模型的唯一性编码。
作为可选实现,流水码可以使用全局唯一的自增计数器实现,比如每次生成主数据模型时,这个计数器都会进行计数值的递增,从而将主数据模型生成时的计数器计数值作为流水码。主数据模型的字段填充信息可以是主数据模型用于填充编码的设定字段(比如关键字段)的信息,且这些信息是唯一的,从而将主数据模型的字段填充信息拼接到主数据模型的编码中,可以确保主数据模型的编码的唯一性。主数据模型的静态文本是主数据模型的固定文本部分,即主数据模型中保持不变的文本,主数据模型的静态文本用于填充到编码的信息称为静态文本填充信息,可以将静态文本填充信息拼接到主数据模型的编码中。
在一个示例中,以为产品销售相关的主数据模型生成唯一性编码为例,产品的厂家在销售产品时,产品发货需要使用到产品的编码,或者是在设计产品时需要使用到产品的编码;另外,产品是由不同物料加工而成的,因此采购物料的时候也可通过产品的编码进行采购。如果出现一物多码,一码多物的情况,则极有可能发生发货错误,物料购买错误等情况,进而影响产品交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用户的数据目录下的主数据模型生成唯一性编码。
在可选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支持对主数据模型进行规则配置,规则配置可以视为是配置主数据模型的条件表达式,条件表达式用于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进行控制,比如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计算规则、可见性规则、编辑规则、必填性规则等。在可选实现中,条件表达式可以视为是一系列条件的匹配规则,用于得到匹配是否通过的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配置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动态变化,这时需要配置动态过滤条件。而条件表达式是指在主数据的生命周期内,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的配置(可见性、计算规则等)。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在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时,具有可配置性,支持用户在数据目录下进行主数据模型的属性动态配置、编码唯一性配置、以及规则配置,从而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服务可以在具有可配置性的情况下,提升易用性。
作为可选实现,上述描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可以由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实现。可选的,图6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示例图,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以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为驱动,支持定义与用户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即场景定义)。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通过页面设计器实现将数据目录封装为页面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数据目录管理服务。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支持通过流程设计器,设计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主数据管理的服务流程。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可以是一种低代码配置平台,低代码配置平台是一种软件开发平台,旨在帮助开发人员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来构建应用程序,这种平台可以提供可视化界面和图形化工具,使开发人员能够通过拖放、配置和连接组件的方式创建应用程序。
在进一步的可选实现中,结合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提供用户的基础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定义的六个标准业务对象(组织、客户、产品、物料、科目、供应商),来确定用户对应的业务对象,从而实现用户的业务场景化。
在进一步的可选实现,结合图3和图6所示,主数据管理平台还具有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用于提供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其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通用服务、界面服务、接口服务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可以通过提供自动化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的方式,使得用户只需配置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的信息,即可实现主数据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发布。
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的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在可选实现中,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指的是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配置用户数据源(例如配置与用户数据源提供的API相连接,从而从用户数据源获取数据)、模型映射、集成配置等,从而实现自动全量、增量集成用户或者是用户的业务系统的主数据至主数据管理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映射可以视为是将用户的主数据的模型数据转换为主数据管理平台的主数据模型的映射关系,例如,前文提及的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的关系。集成配置是指将用户的主数据的物理表,与主数据管理平台的物理表进行转换的配置关系。模型映射的映射关系、集成配置的配置关系可以重复的被调用,从而可以实现自动全量、增量集成用户的主数据至主数据管理平台。
在可选实现中,主数据的数据发布是指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实时、非实时的数据发布接口,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配置发布接口格式、接口规范等实现在主数据管理平台内部、或者主数据管理平台与外部系统间的数据共享。
结合图6所示,主数据的生命周期包括审批、合并、变更、查询、转换、拓扑关系和通用配置等。
其中,审批是指主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通用服务提供相应的审批功能,支持按照预定义的审批流程对主数据进行审批。
合并是指需要将多个重复或者类似的主数据(例如多个来源的重复或者类似的主数据)进行合并,以提供完整的数据视图;通用服务提供主数据合并功能,支持将重复或者类似的多个主数据进行整合和合并。
变更是指主数据数据存在数据变更的情况,通用服务支持对主数据进行变更管理,包括跟踪主数据的变更历史、审核变更内容等。
查询是指提供主数据的查询功能,允许用户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对主数据进行检索和查询,以满足主数据检索、查询需求。
转换是指对主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将主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者结构;通用服务支持对主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满足主数据的不同使用要求。
拓扑关系是指主数据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拓扑关系,通用服务提供相应的管理功能,支持对主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定义、维护和查询。
通用配置例如设置数据集成规则、定义数据质量标准等其他通用的配置功能。
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便捷的主数据审批流程,用户可以自定义审批流程,包括不限于:审批节点、审批人、审批内容等。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拓扑关系展示主数据与主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制造业而言,通过拓扑关系可以使得产品和物料在特征和分类等方面的关系层级更为明确、继承关系更为清楚。在一个实现示例中,主数据与主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可以通过主数据对应的逻辑实体之间的ER关系体现,ER关系可以是关系图的形式,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元数据级别的ER关系的图展示。例如,产品有特征信息,特征有大类、中类和小类等分类,通过查看产品的小类特征,则可基于ER关系递归查看到产品的中类、大类的特征。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通用服务,所述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的界面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基于界面服务所管理的页面情况,界面服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界面服务、产品引用界面服务、物料引用界面服务、界面编排服务等。
在可选实现中,通用界面服务可以是对通用服务的页面进行管理的服务,例如,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从而通用界面服务可以对涉及数据集成管理、数据发布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的页面进行管理。
产品引用界面服务可以是提供产品给其他页面进行引用的服务,通过产品引用界面服务能够在其他的页面选择产品。
物料引用界面服务可以是提供物料给其他页面进行引用的服务,通过物料引用界面服务能够在其他的页面选择物料。
界面编排服务可以视为是将不同逻辑实体组装为界面(页面)的服务。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界面服务,所述界面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其中,所述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通用服务的通用界面进行管理、对产品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物料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界面编排服务进行管理。
作为可选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的接口服务用于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接口服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接口服务和场景化接口服务等能力。
其中,通用接口服务是通用服务所需要使用到的接口服务,例如,利用主数据在生命周期进行查询、变更、审批等管理操作所需要使用的接口服务。
场景化接口服务则是不同业务场景所需要的接口服务,不同业务场景所需的接口可能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替换接口,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接口要求。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供接口服务,所述接口服务用于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所述通用服务所需要使用到的接口进行管理,对不同业务场景所需要的接口进行管理。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主数据管理平台(例如主数据管理平台中的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可以提供通用服务,所述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或,提供界面服务,所述界面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和/或,提供接口服务,用于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元数据驱动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具有用户的业务场景定制化能力,通过组装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以数据目录管理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能够使得用户能够在适应于用户的业务场景的情况下,对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配置性,使得主数据管理平台能兼容各种业务系统的模型、属性。进一步的,主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提供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等通用服务,使得用户的主数据集成至主数据管理平台、主数据管理平台发布主数据更为自动化,从而用户的不同业务系统的主数据能够集成到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解决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另外,通过ER关系的图描述方式,来进行主数据与主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展示,并实现管理主数据的界面,能更清晰地展示不同业务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得主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更加面向业务化,能方便不同业务系统引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平台化的主数据管理方案,优化了企业的主数据管理。
在可选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对应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通过设置程序指令,以实现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主数据管理服务的相关功能。可选的,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服务器的示例图,参照图7,服务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2,至少一个存储器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信总线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过通信总线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2可以为用于进行网络通信的通信模块的接口。
可选的,处理器1可能是CPU(中央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TPU(张量处理单元),AI芯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特定集成电路),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3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1调用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作为可选实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上文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实施例方案,各实施例方案介绍的各可选方式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交叉引用,从而延伸出多种可能的实施例方案,这些均可认为是本申请实施例披露、公开的实施例方案。
虽然本申请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申请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主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数据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数据源获取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与用户的主数据相关的数据包括用户的主数据以及对应的元数据;
将用户的元数据与主数据管理平台定义的标准元数据进行映射,得到用户的标准元数据;
以及,从主数据管理平台预定义的主数据的多个标准业务对象中,确定用户的主数据所属的标准业务对象,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
在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建立用户的标准元数据对应的主数据模型,得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
将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组装为与用户的业务场景相适配的数据目录;并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所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提供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进行管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主数据模型为: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逻辑实体;
所述将数据目录封装为数据目录管理服务包括:
将数据目录封装为用户的标准业务对象下的多个逻辑实体的页面,且页面展示有逻辑实体之间的实体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动态建模指令,所述动态建模指令指示用户需要新建的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
根据动态建模指令在所述数据目录新建主数据模型和/或业务对象,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属性动态扩充指令,所述属性动态扩充指令指示用户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以及需要扩充的属性;
根据所述属性动态扩充指令在所述数据目录需要扩充属性的主数据模型,扩充属性,得到更新的数据目录;
基于更新的数据目录,更新数据目录管理服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属性配置信息,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配置;其中,所述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进行配置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属性可见性配置、属性必填性配置、属性默认值配置、属性显示顺序配置、属性预过滤配置、属性依赖其他属性的过滤配置、属性选择器配置;
和/或,使用主数据模型的生成时间、流水码、主数据模型的字段填充信息、静态文本填充信息之中的至少一项,生成主数据模型的唯一性编码;
和/或,对主数据模型配置条件表达式,所述条件表达式用于对主数据模型的属性配置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通用服务,所述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和/或,提供界面服务,所述界面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其中,所述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通用服务的通用界面进行管理、对产品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物料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界面编排服务进行管理;
和/或,提供接口服务,所述接口服务用于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所述通用服务所需要使用到的接口进行管理,对不同业务场景所需要的接口进行管理。
7.一种主数据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场景中心和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所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数据管理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数据管理平台服务中心用于:
提供通用服务,所述通用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发布、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和/或,提供界面服务,所述界面服务用于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其中,所述对主数据管理服务的页面进行界面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通用服务的通用界面进行管理、对产品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物料引用界面进行管理、对界面编排服务进行管理;
和/或,提供接口服务,所述接口服务用于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对获取主数据的接口进行管理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对所述通用服务所需要使用到的接口进行管理,对不同业务场景所需要的接口进行管理。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主数据管理平台对应的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主数据管理方法。
CN202311754702.4A 2023-12-20 2023-12-20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4355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4702.4A CN117435555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54702.4A CN117435555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5555A true CN117435555A (zh) 2024-01-23
CN117435555B CN117435555B (zh) 2024-03-12

Family

ID=89551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54702.4A Active CN117435555B (zh) 2023-12-20 2023-12-20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3555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7075A1 (en) * 2003-01-13 2004-09-09 Vasudev Rangadass Mas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centrally managing core reference data associated with an enterprise
CN106651547A (zh) * 2017-01-04 2017-05-1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096191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xbrl标准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4254479A (zh) * 2021-11-18 2022-03-29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航天领域数据建模机理方法及系统
CN114356933A (zh) * 2022-01-04 2022-04-15 执中数据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企业数据治理方法和装置
CN115511434A (zh) * 2022-08-23 2022-12-23 杭州硕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元数据驱动的企业数据治理方法和系统
CN116702892A (zh) * 2023-04-28 2023-09-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库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77075A1 (en) * 2003-01-13 2004-09-09 Vasudev Rangadass Mas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centrally managing core reference data associated with an enterprise
CN106651547A (zh) * 2017-01-04 2017-05-1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096191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xbrl标准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
CN114254479A (zh) * 2021-11-18 2022-03-29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航天领域数据建模机理方法及系统
CN114356933A (zh) * 2022-01-04 2022-04-15 执中数据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元数据的企业数据治理方法和装置
CN115511434A (zh) * 2022-08-23 2022-12-23 杭州硕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业务元数据驱动的企业数据治理方法和系统
CN116702892A (zh) * 2023-04-28 2023-09-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知识库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5555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4308B2 (en) Deliver application services through business object views
US8316344B2 (en) Software model deployment units
US10127569B2 (en) Service design and order fulfillment system with service order design and assign provider function
US8448137B2 (en) Software model integration scenarios
US8522194B2 (en) Software modeling
US8312416B2 (en) Software model business process variant types
US8176083B2 (en) Generic data object mapping agent
US9672560B2 (en) Distributed order orchestration system that transforms sales products to fulfillment products
US8762322B2 (en) Distributed order orchestration system with extensible flex field support
CN108701154B (zh) 数据源系统不可知的事实类别分区信息存储库以及用于使用信息存储库插入和检索数据的方法
US11442996B2 (en) Smart interactions for a digital duplicate
Shunk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enterprise modeling methodology—FIDO—to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odeling
CN117435555B (zh) 主数据管理方法、平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15268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RM quote and order capture context service
CN118096071A (zh) 一种业务单据自动生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4899011A (zh) 星型结构的通用业务模型
TW202020760A (zh) 本體論地驅動的企業模型系統及方法
Yu et al. A Dynamic Framework for e-Commerce Portals
JP2005031815A (ja) 業務アプリケーション生成システム
Kannengiesser et al. Multi-Level, Viewpoint-Oriented Engineering of Cyber-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
Bernus Griffith University (Austral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