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6081A -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6081A
CN117426081A CN202280001710.9A CN202280001710A CN117426081A CN 117426081 A CN117426081 A CN 117426081A CN 202280001710 A CN202280001710 A CN 202280001710A CN 117426081 A CN117426081 A CN 117426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otating
folding mechanism
link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7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49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28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6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60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该折叠机构(12)包括基架组件(100)、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连杆部件(200)包括第一连杆组件(210)和第二连杆组件(220)。第一连杆组件(210)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210)与支撑组件(30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210)和第二连杆组件(22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0)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0)与支撑组件(300)滑动连接。该折叠机构利用连杆远离带动支撑组件实现折叠与展开,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目前,使用了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需要用到机械式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柔性显示屏,以保证在柔性显示屏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故障,不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正常弯折。而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柔性显示屏对折后,可以方便携带,而柔性显示屏展开后具有更大显示面积,进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折叠机构来实现柔性显示屏进行展开或对折。但传统的折叠机构结构复杂,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该折叠机构利用连杆远离带动支撑组件实现折叠与展开,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包括基架组件、支撑组件以连杆部件。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与支撑组件滑动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与支撑组件滑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杆组件沿基架组件 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支撑组件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与第二连杆组件滑动,使得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可以在支撑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折叠机构利用连杆远离带动支撑组件实现折叠与展开,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以及上述的折叠机构。连杆部件以及支撑组件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的两侧。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覆盖两组支撑组件设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基架组件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杆组件沿基架组件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支撑组件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与第二连杆组件滑动,使得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往支撑状态张开,进而覆盖两组支撑组件设置的柔性显示屏也朝打开状态方向张开。该可折叠电子设备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基架组件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以及第二连杆组件沿基架组件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组件带动支撑组件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与第二连杆组件滑动,使得支撑组件至少部分往避让状态转动,进而覆盖两组支撑组件设置的柔性显示屏也朝对折状态方向对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屏处于展开 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处于对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折叠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图6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在第一连杆组件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在第一连杆组件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5所示的折叠机构在第二连杆组件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在第二连杆组件方向上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配合部与止转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5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阻尼组件以及同步组件的应用示意图。
图16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阻尼组件与第三转轴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折叠电子设备;11、柔性显示屏;12、折叠机构;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00、基架组件;110、第一弧形槽;120、支撑板;121、第一支撑面;130、盖板;131、第一凹槽;200、连杆部件;210、第一连杆组件;210a、第二支撑面;211、传动件;2111、第一转动部;201、第一通孔;2112、第二转动部;212、第一转动件;2121、第一导向部;2122、第一铰接部;202、第一转动体;203、第一缺口;204、第二通孔;213、第二转动件;2131、止转面;2132、第二铰接部;205、第二转动体;206、第二缺口;207、第三通孔;2133、第三铰接部;208、第三转动体;209、第三缺口;2010、第四通孔;214、第一转轴;215、第二转轴;220、第二连杆组件;221、 第三转动件;2211、第三转动部;2001、第一转动孔;2212、第二导向部;2002、导向体;2213、第四转动部;2214、容纳凹部;2215、支撑体;2216、弧形体;222、第三转轴;223、第四转轴;224、配合部;2241、承压面;2242、第二凹槽;300、支撑组件;310、移动件;301、滑槽;311、安装体;3111、转动槽;312、第四缺口;313、第一弧形导向部;304、第二弧形槽;314、避让面;320、支撑件;302、第三支撑面;303、容纳空间;321、第二弧形导向部;305、第二弧形体;400、同步组件;410、第一齿轮;420、第二齿轮;430、传动齿轮组;500、阻尼组件;510、安装件;520、弹性件;530、止转件;531、抵压凸起;540、阻尼环;550、阻尼件;501、配合槽;551、第一配合段;552、第二配合段;553、第三配合段;554、第一凸体;555、第二凸体;502、让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娱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技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及乐趣。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电子设备很多,仅仅靠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能特性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电子设备外壳结构的美观性也成为影响电子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或性能相近的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的外观越漂亮,越能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
而随着柔性显示屏应用越来越成熟,其在电子设备上的应用越越来广泛。而使用了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柔性显示屏可以对折以方便携带;而柔性显示屏展开后具有更大显示面积,进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在相关技术中,需要用到机械式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柔性显示屏,以保证在柔性显示屏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故障,不影响柔性显示屏的正常弯折;同时折叠机 构不能损坏柔性显示屏,不能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造型。即在不影响屏质量、屏寿命及整体产品形变的前提下,辅助柔性显示屏实现展开和折叠功能,需要复杂的折叠机构来实现,这导致传统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利用连杆远离带动支撑组件实现折叠与展开,结构简单且可靠,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折叠机构,通过应用了该折叠机构的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进行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10,包括柔性显示屏11以及上述的折叠机构12。其中,折叠机构12包括基架组件100、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连杆部件200包括第一连杆组件210和第二连杆组件220。第一连杆组件210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210与支撑组件30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组件210和第二连杆组件22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0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0与支撑组件300滑动连接。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100的两侧。柔性显示屏11的至少部分覆盖两组支撑组件300设置。
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支撑组件300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300与第二连杆组件220滑动,使得支撑组件300的至少部分往支撑状态张开,进而覆盖两组支撑组件300设置的柔性显示屏11也朝打开状态方向张开。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支撑组件300转动,以使得支撑组件300与第二连杆组件220滑动,使得支撑组件300的至少部分往避让状态转动,进而覆盖两组支撑组件300设置的柔性显示屏11也朝对折状态方向对折。
如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还包括分别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13以及第二壳体14。柔性显示屏11覆盖在第一壳体13以及第二壳体14上形成防护空间,折叠机构1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防护空间内,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分别为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100的两侧;当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处于打开状态时,两个支撑组件300的部分用于支撑柔性显示 屏11,以使柔性显示屏11处于展开状态。当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处于对折状态,当柔性显示屏11处于避让状态时,两个支撑组件30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空间303,柔性显示屏11的部分可在容纳空间303内弯折,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11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基架组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铰接、转轴连接、摆杆连接等等。
一些实施例中,基架组件的外侧壁可以用来形成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装饰侧壁,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
一些实施例中,连杆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转动设置于防护空间内。和/或,支撑组件的至少部分可动设置于防护空间内。如此,可以利用防护空间来保护连杆部件和/或支撑组件。同时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柔性显示屏进行遮蔽,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更美观。
如图4至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基架组件100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杆组件210,第二连杆组件220并排设置在第一连杆组件210的至少一侧,第一连杆组件210用于带动位于第一连杆组件210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杆组件220与支撑组件300运动。如此,可以利用一组折叠机构12上设置两组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来带动柔性显示屏11进行对折或打开。
另一些实施例中,基架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连杆部件分别一个,并为一组折叠机构。可折叠设备包括两组折叠机构,两组折叠机构之间的基架组件固定连接。如此,利用基架组件固定连接使得连杆部件以及支撑组件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的两侧,且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内折的过程中,利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基架组件来形成折叠侧壁,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防护性能。此外,还可以利用基架组件来形成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装饰侧壁,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外观美感。
此外,可以利用两组折叠机构的基架组件固定连接而实现将两组连杆部件以及支撑组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件210与基架组件100的转动轴线,第二连杆组件220与基架组件100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同轴。如此,第一连杆组件210与第二连杆组件220分别与基架组件100构成连杆机构,且第一连杆组件210与第二连杆组件220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与第 二连杆组件220同步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驱动支撑组件300相对于第二连杆组件220滑动的驱动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图6以及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基架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面121,支撑组件300包括移动件310以及支撑件320。移动件310与支撑件320转动连接,移动件310与第一连杆组件210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连杆组件220滑动连接。当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如此,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折叠机构12也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靠近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而使支撑件320往支撑状态张开,直至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以利用支撑结构来支撑柔性显示屏11。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折叠机构12也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远离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直至可折叠电子设备10处于对折状态,以使柔性显示屏11的部分可在容纳空间303内弯折,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11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呈夹角设置”包括但锐角、直角和钝角,但不包括平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图6以及图10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件210至少包括第二支撑面210a,支撑件320包括第三支撑面302。当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支撑面210a分别与第一支撑面121以及第三支撑面302位于同一平面。所第一连杆组件210包括止抵面,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止抵面与支撑件320抵接。如此,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折叠机构12也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 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靠近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而使支撑件320往支撑状态张开,直至第二支撑面210a分别与第一支撑面121以及第三支撑面302位于同一平面,来支撑柔性显示屏11。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折叠机构12也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远离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并利用止抵面。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组件210包括传动件211以及至少两个转动件。传动件21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组件220转动连接。不同转动件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转动件与传动件2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并与基架组件100转动,另一个转动件与移动件310转动连接。如此,其中一个转动件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并通过传动件211与第二连杆组件220同步转动连接,使得该转动件能够带动与移动件310转动连接的转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移动。
结合前述的实施例,第一支撑面121可以设置于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的转动件上,止抵面可以设置于传动件211上。
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的过程中,支撑件320也可以与止抵面相抵,以使支撑件320固定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11与第二连杆组件220的转动轴线、转动件与移动件310的转动轴线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与基架组件100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如此,使得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杆组件220以及移动件310的运动更加平顺,可折叠设备在对折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切换更加流畅,用户体验好。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11的另一端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转动件的部分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之间,并与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转动连接。如此,转动件的部分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之间,转动连接长度大,使得传动件211与转动件的连接更加可靠且紧密。
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214,第一转动部2111 设有第一通孔201,转动件设有与第一通孔201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204,第一转轴214穿设于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4中。如此,利用第一转轴214与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4转动配合,实现传动件211与转动件的转动连接,易于实施,且连接可靠。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11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2112,第二转动部2112与第二连杆组件220铰接。如此,第二转动部2112通过与第二连杆铰接,使得传动件211与第二连杆组件220转动连接可靠。
如图5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212和第二转动件213。第一转动件212的一端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组件220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第一转动件212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213的一端以及传动件2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件213的另一端与移动件310转动连接。如此,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折叠机构12也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件212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并通过传动件211同步带动第一转动件212和第二转动件213转动。此过程中,第二转动件213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靠近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而使支撑件320往支撑状态张开,直至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以利用支撑结构来支撑柔性显示屏11。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折叠机构12也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件212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二连杆组件220带动移动件310转动,并通过传动件211同步带动第一转动件212和第二转动件213转动。此过程中,第二转动件213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连杆组件220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远离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直至可折叠电子设备10处于对折状态,以使柔性显示屏11的部分可在容纳空间303内弯折,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11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212与基架组件100之间具有第一转动轴线,第一转动件212与第二转动件213之间具有第二转 动轴线,第二转动件213与移动件310的第三转动轴线,第一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以及第三转动轴线之间两两相互平行,且第二转动轴线位于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三转动轴线之间。如此,第一连杆组件210驱动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以及第三转动轴线之间两两相互平行,且第二转动轴线位于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三转动轴线之间,使得第一转动件212与第二转动件213之间,传动件211与第一转动件212以及第二转动件213之间,以及第二转动件213与移动件310之间互不干扰,运动平顺,减少卡滞,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操作体验。
如图5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212的一端包括第一导向部2121,基架组件100设有第一弧形槽110,第一导向部2121与第一弧形槽110转动配合。如此,利用第一导向部2121与第一弧形槽110转动配合,使得第一转动件212的部分可以嵌入基架组件100中进行运动,避免形成连接凸点而抵压柔性显示屏11,使得柔性显示屏11可以平整地设置于折叠机构12上。
可选地,第一导向部2121呈圆弧体状,可插入第一弧形槽110内。
如图6以及图9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2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2122,第二转动件213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2132,第二铰接部2132的部分嵌入第一铰接部2122中,并铰接。如此,第二转动件213的部分设置于两个第一铰接部2122之间,使得传动件211与转动件的连接更加可靠且紧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214,第一铰接部2122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转动体202,相邻两个第一转动体202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缺口203,第一转动体202设有第二通孔204;第二铰接部2132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体205,相邻两个第二转动体205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二缺口206,第二转动体205设有第三通孔207,其中一个第二转动体205插入第一缺口203,其中一个第一转动体202插入第二缺口206,使得第二通孔204与第三通孔207同轴设置,第一转轴214穿设于第二通孔204和第三通孔207中。如此,利用相邻两个第一转动体202形成的第一缺口203来容纳第二转动体205,并利用相邻两个第二转动体205形成的第二缺口206来容纳第一转动体202,使得第一转动件212与第二转动件213相互嵌套,二者连接紧密,转动连接长度大,受力强度高。再利用第一转轴214与第二通孔204和第三通孔207转动配合,实现第一转动件212与第二转动件213的转动连接,易于实施,且连接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6以及图9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211的另一 端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第一转动部2111设有第一通孔201,第一转动体202和第二转动体205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之间,且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4以及第三通孔207同轴设置,第一转轴214穿设于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4和第三通孔207中。如此,将第一转动体202和第二转动体205设置于两个第一转动部2111之间,使得三者相互嵌套,连接紧密,转动连接长度大,受力强度高。再利用第一转轴214与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204和第三通孔207转动配合,实现传动件2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12和第二转动件213的转动连接,结构紧凑,易于实施,且连接可靠。
如图6以及图9至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轴215,第二转动件213的另一端包括第三铰接部2133,第三铰接部2133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转动体208,相邻两个第三转动体208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缺口209,第三转动体208设有第四通孔2010;移动件310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体311,相邻两个安装体311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四缺口312,安装体311设有转动槽3111,其中一个安装体311插入第三缺口209,其中一个第三转动体208插入第四缺口312,第四通孔2010与转动槽3111同轴设置,第二转轴215穿设于第四通孔2010和转动槽3111中。如此,利用相邻两个第三转动体208形成的第三缺口209来容纳安装体311,并利用相邻两个安装体311形成的第四缺口312来容纳第三转动体208,使得第二转动件213与移动件310相互嵌套,二者连接紧密,转动连接长度大,受力强度高。再利用第二转轴215与第四通孔2010连接,再将第二转轴215套设于转动槽3111,将第二转动件213可转动连接于移动件310,易于实施,且连接可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图8、图9、图12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220包括第三转动件221,第一连杆组件210包括传动件211,支撑组件300包括移动件310,第三转动件221分别与基架组件100以及传动件211转动连接,第三转动件221与移动件310滑动连接。如此,利用传动件211带动第三转动件221和传动件211同步转动,以利用传动件211来带动第一连杆组件210与移动件310同步转动,便于利用第一连杆组件210来驱动移动件310沿第三转动件221滑动。
具体地,参照图5以及图6、图10至图13所示,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折叠机构12也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 220沿基架组件100同步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转动件221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三转动件221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靠近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而使支撑件320往支撑状态张开,直至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以利用支撑结构来支撑柔性显示屏11。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折叠机构12也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三转动件221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转动件221带动移动件310转动,且第一连杆组件210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三转动件221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远离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直至可折叠电子设备10处于对折状态,以使柔性显示屏11的部分可在容纳空间303内弯折,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11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6、图8、图9、图12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件221包括第三转动部2211以及第二导向部2212。第三转动部2211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移动件310设有与第二导向部2212滑动配合的滑槽301。如此,第三转动件221通过第三转动部2211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在带动移动件310转动过程中,移动件310受到第一连杆组件210的驱动而沿第二导向部2212的长度方向滑动。
结合前述第一转动件212和第二转动件213,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对折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过程中,折叠机构12也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组件绕基架组件100转动,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二连杆组件220沿基架组件100同步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转动件221带动移动件310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12与传动件211同步传动,而带动第二转动件213朝设定方向转动,以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导向部2212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靠近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而使支撑件320往支撑状态张开,直至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以利用支撑结构来支撑柔性显示屏11。该可折叠电子设备10从打开状态切换至对折状态时,折叠机构12也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使得第一连杆组件210以及第三转动件221沿基架组件100转动时,可以通过第三转动件221带动移动件310转动时,第一转动件212与传动件211同步传动,而带动第二转动件213朝设定方向转动,以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二导向部2212的长度方向滑动,并远离基架组件100设置。此时,使得支撑件320随移动件310移动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 直至可折叠电子设备10处于对折状态,以使柔性显示屏11的部分可在容纳空间303内弯折,可以减少柔性显示屏11受到的弯折应力,提高柔性显示屏1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部221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导杆、导块、导条、导杆等。
此外,该“第二导向部2212”可以为“第三转动件221的一部分”,即“第二导向部2212”与“第三转动件221的其他部分,如第三转动部2211”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三转动件221的其他部分,如第三转动部2211”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二导向部2212”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三转动件221的其他部分,如第三转动部2211”组合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公开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更进一步地,如图6、图8、图9、图12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件221还包括第四转动部2213,第四转动部2213位于第二导向部2212和第三转动部2211之间,第四转动部2213与传动件211转动连接。如此,通过件第四转动部2213设置于第二导向部2212和第三转动部2211之间,并与传动件211转动连接,使得第三转动件221与传动件211、第一转动件212以及基架组件100之间形成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的变形,带动移动件310沿第三转动件221转动,并利用第二转动件213驱动移动件310沿第二导向部2212的导向方向移动,并利用移动的移动件310带动支撑件320转动,实现在支撑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传动可靠。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件221包括安装于基架组件100的第三转轴222,第三转动部2211包括与第三转轴222转动配合第一转动孔2001。第四转动部2213包括第四转轴223,第四转轴223与传动件211转动连接。如此,利用安装在基架组件100的第三转轴222与第一转动孔2001配合,实现将第三转动件221可转动设置于基架组件100上。再利用第四转轴223与传动件211的转动连接,实现第三转动件221与传动件211的转动连接,结构紧凑,易于实现。
如图6、图8、图9、图12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2212包括从第四转动部2213向背离第三转动部2211一侧延伸形成的导向体2002,导向体2002与滑槽301滑动配合。如此,移动件310通过滑槽301与导向体2002滑动配合,可以带动支撑件320在支撑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支撑件320在支撑状态能够支撑柔性显示屏11,而在避让状态,能够形成容纳空间303,避让柔性显示屏11。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件221包括容纳凹部2214,容纳凹部2214设置于第二导向部2212与第三转动部2211之间;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容纳凹部2214、第三支撑面302以及第一支撑面121围合成容纳空间303。如此,利用容纳凹部2214可以更好地适配柔性显示屏11的弯曲度,可以根据柔性显示屏11的弯曲度来设计容纳凹部2214的形状,既可以形成容纳空间303,又可以与柔性显示屏11贴合,以支撑柔性显示屏11的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凹部2214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圆弧槽、椭圆弧槽、水滴槽等等。
可选地,第三转动件221包括与基架组件100转动连接的支撑体2215以及与支撑体2215连接的弧形体2216,支撑体2215设有第三转动部2211,弧形体2216用于形成容纳凹部2214。如此,当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与第一支撑面121以及支撑体2215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以及弧形体2216相对于第一支撑面121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303。
此外,弧形体2216的设置,也有利于将导向体2002插入至移动件310的下方,以远离第一支撑面121设置,使得支撑体2215与导向体2002之间过渡圆滑,减少干涉。
一示例性中,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个第三转动件221相对设置,利用两个第三转动件221的弧形体2216可以形成水滴状的容纳空间303。
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12还包括同步齿轮以及阻尼组件500,同步齿轮以及阻尼组件500安设于第三转轴222。如此,将同步齿轮以及阻尼组件500设置于第三转轴222上,实现两组第二连杆组件220的同步带阻尼转动,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不会轻易发生转动,使用方便。
在上述移动件310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图6、图8、图12以及图 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310设有第一弧形导向部313,支撑件320设有第二弧形导向部321,第一弧形导向部313与第二弧形导向部321导向连接,以使移动件310与支撑件320转动连接。如此,利用第一弧形导向部313与第二弧形导向部321导向连接,实现移动件310与支撑件320转动连接,且转动范围可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弧形导向部313与第二弧形导向部321的配合形式可以多种,包括但不限于弧形滑轨结构、弧形导轨导块结构、铰接结构等等。
进一步地,如图6、图8、图12以及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导向部313与第二弧形导向部321之间一者设有第二弧形槽304,另一者设有第二弧形体2216,第二弧形体2216与第二弧形槽304导向配合。如此,通过将第二弧形体2216插入第二弧形槽304内,实现转动配合,使得支撑件320的部分可以嵌入移动件310中进行运动。避免形成连接凸点而抵压柔性显示屏11,使得柔性显示屏11可以平整地设置于折叠机构12上。
更进一步地,如图10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移动件310设有避让面314,在折叠机构12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避让面314越靠近基架组件100的侧壁的部分,越远离第一支撑面121设置。当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的部分远离避让面314设置。当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贴合或靠近避让面314设置。如此,利用避让面314,使得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的部分远离避让面314设置,并与第一连杆组件210相抵,该支撑件320的另一部分与避让面314相抵,使得支撑件320可靠提供支撑力。而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贴合或靠近避让面314设置,进而可以形成避让,以形成容纳空间303。
需要说明的是,“避让面314”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避让斜面、避让弧面,只要能够形成不干涉支撑件320的移动的避让空间即可。
如图10至图1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320为支撑板120,避让面314为与支撑件320相贴合的避让斜面,在折叠机构12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避让斜面从远离基架组件100的一端至靠近基架组件100的另一端向下倾斜,以逐渐远离第一支撑面121设置。如此,利用避让斜面,使得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的一端远离避让斜面的另一端设置,并与第一连杆组件210相抵,该支撑件320的另一端与避让斜面的一端相抵。而折叠机构12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的一端逐渐靠近避让斜面的另一端设置,直至使得支撑件320与避让斜面贴合,利用避让斜面可以可靠地支撑支撑件320。
同理,支撑件320为弧形板,避让面314为与支撑件320相贴合的避让弧面,在折叠机构12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避让弧面从远离基架组件100的一端至靠近基架组件100的另一端向下弯曲,以逐渐远离第一支撑面121设置。如此,利用避让弧面,使得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的一端远离避让弧面的另一端设置,并与第一连杆组件210相抵,该支撑件320的另一端与避让弧面的一端相抵。而折叠机构12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支撑件320的一端逐渐靠近避让弧面的另一端设置,直至使得支撑件320与避让弧面贴合,利用避让弧面可以可靠地支撑支撑件320。
在上述移动件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与第一连杆组件和/或第二连杆组件带阻尼转动配合。如此,通过设置阻尼组件,使得连杆部件可以带阻尼转动连接于基架组件上,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不会轻易发生转动,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组件可以设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中任意一轴上,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安设于第三转轴。如此,将阻尼组件设置于第三转轴上,实现两组第二连杆组件的带阻尼转动,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不会轻易发生转动,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5、图7以及图1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杆组件220包括第三转轴222和配合部224,阻尼组件500包括弹性件520、止转件530以及与基架组件100固定连接的安装件510,第三转轴22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件510上,另一端固定于基架组件100上,弹性件520以及止转件530套设于第三转轴上,弹性件520设置于安装件510与止转件530之间;止转件530与配合部224之间一者设有抵压凸起531,另一者设有与抵压凸起531相抵的承压面2241以及容纳抵压凸起531的第二凹槽2242;当第一连杆组件210转动时,抵压凸起531与承压面2241相抵压;当支撑件320处于折叠状态和/或展开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第一连杆组件21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支撑件320朝折叠状态方向或朝展开状态方向转动。如此,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处于避让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连杆部件20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支撑件320朝支撑状态方向。此外,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需要施加更大转动力才能够使得抵压凸起531脱离第二凹槽2242,进入承压面2241 上,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折叠状态时,可以固定牢靠,以方便用户进行携带。和/或,折叠机构12处于展开状态时,支撑件320处于支撑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连杆部件20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支撑件320朝避让状态方向。此外,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需要施加更大转动力才能够使得抵压凸起531脱离第二凹槽2242,进入承压面2241上,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展开状态时,可以固定牢靠,以方便用户进行大屏显示的观看以及操作。
具体地,当支撑件320处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连杆部件20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如此,折叠机构12处于折叠状态时,支撑件320处于避让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连杆部件20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支撑件320朝支撑状态方向。此外,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需要施加更大转动力才能够使得抵压凸起531脱离第二凹槽2242,进入承压面2241上,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折叠状态时,可以固定牢靠,以方便用户进行携带。当折叠机构12从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汇总,用户可以施加更大的转动力,板动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相对状态,此过程中,抵压凸起531会逐渐脱离第二凹槽2242进行承压面2241上,此时抵压凸起531受到弹性件520阻力,在与承压面2241相对的过程中,也会提供转动阻尼。而抵压凸起531再次落入第二凹槽2242时,折叠状态处于展开状态,支撑件320处于支撑状态,抵压凸起531设置于第二凹槽2242内,以使连杆部件200相对于基架组件100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支撑件320朝避让状态方向。此外,在弹性件520的作用力下,需要施加更大转动力才能够使得抵压凸起531脱离第二凹槽2242,可以固定牢靠,以方便用户进行大屏显示的观看以及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转动件221与配合部224可以一体成型固定,也可以分体制造再分别固定传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组件500”实现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例如,利用摩擦片来增大转动件的转动摩擦力;或者利用弹性件520来增大转动件的转动阻力;或者,利用磁吸件来增大转动件的转动阻力等等中至少一种。
如图1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500包括设置于第三转轴222上的阻尼环540,阻尼环540呈至少部分圆环状,并与基架组件100的部分摩擦配合。如此,利用阻尼环540可以增大第三转轴222的转动摩擦力,进而可以增大第三转轴222所 需克服的转动阻力,实现第三转轴222,以及与第三转轴222连接的壳体(第一壳体13或第二壳体14)和支撑件320可以设定的转动范围内进行悬停固定,方便用户使用。
可选地,阻尼件550设有与基架组件100的部分摩擦配合的摩擦纹理。如此,利用摩擦纹理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三转轴222的转动摩擦力,实现更好地悬停固定效果。
阻尼件55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塑胶、金属、陶瓷等材料。
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500还包括阻尼件550,阻尼件550固设于基架组件100中,阻尼件550与第三转轴222紧固摩擦配合,以至少增大第三转轴222在脱离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的阻力。如此,利用阻尼件550与第三转轴222紧固配合,可以增大第三转轴222在脱离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的阻力,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展开状态时,可以锁紧固定,以方便用户进行大屏显示的观看以及操作。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阻尼件550与第三转轴222紧固配合,可以增大第三转轴222在转动范围内所需克服的阻力。如此,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弯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任意位置悬停和锁紧,以方便用户根据个人喜好弯折柔性显示屏11进行使用。
一示例中,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阻尼件550包括可弹性变形的配合槽501,配合槽501的内壁包括第一配合段551、第二配合段552、第三配合段553、设置于第一配合段551与第二配合段552之间的第一凸体554以及设置于第二配合段552与第三配合段553之间的第二凸体555,第二配合段552设置于第一配合段551以及第三配合段553之间,第三转轴222插入配合槽501中;当第三转轴222在脱离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第三转轴222与第一凸体554以及第二凸体555相抵,以增大第三转轴222的转动阻力。如此,第三转轴222可以插入配合槽501中,第三转轴222在脱离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动时,第三转轴222与第一凸体554以及第二凸体555相抵,以增大第三转轴222的转动阻力,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10的柔性显示屏11在展开状态时,可以固定牢靠,以方便用户进行大屏显示的观看以及操作。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轴222为非圆柱形的柱体,配合槽501与第三转轴222相适配,如第三转轴222为扁轴,配合槽501为扁孔。如此,便于利用第一凸体554以及第二凸体555与第三转轴222相抵触,以增大第三转轴222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所需克服的阻力。
可选地,阻尼件550还设有让位孔502,以调节阻尼件550的弹性变形量,通过弹性变形,使得第三转轴222可以脱离第一凸体554与第二凸体555,便于使第三转轴222进入折叠状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些实施例中,连杆部件200以及支撑组件300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基架组件100的两侧;折叠机构12还包括同步组件400,对应设置在基架组件100两侧的连杆部件200通过同步组件400同步转动连接。
如图6以及图15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同步组件400包括第一齿轮410以及与第一齿轮410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420,第一齿轮410与其中一组连杆部件200的第三转轴222同步转动,第二齿轮420与另一组连杆部件200的第三转轴222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410与第二齿轮420可以直接啮合或利用其它传动齿轮间距啮合传动。
此外,同步组件400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齿轮同步啮合传动,还包括其他同步转动的实现方式,例如带轮机构、链轮机构等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图6、图10以及图1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基架组件100包括支撑板120以及盖板130,支撑板120与盖板130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凹槽131,盖板130与支撑板120固定连接,以使第一凹槽131相配合形成第一弧形槽110,第一连杆组件210包括与第一弧形槽110转动配合的第一导向部2121。如此,利用支撑板120与盖板130配合,便于将第一导向部2121安设于第一弧形槽110内,并与第一弧形槽110导向配合,有利于降低组装成本。
等同地,移动件也可利用两个构件组装形成第二弧形槽。
需要说明的是,该“盖板”可以为“基架组件”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基架组件的其他构件”组装成一个模块,再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与“基架组件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可分别进行安装,即可在本装置中与“基架组件的其他构件”构成一个整体。
等同的,本公开“组件”、“部件”、“机构”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进行模块化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分别进行组装,在本装置中构成一个模块。本公开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 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的转动连接方式,也可以不可拆卸的转动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转动即可,如轴连接、铰接、弧形导向连接等,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 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31)

  1. 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组件以及支撑组件;
    连杆部件,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移动件以及支撑件,所述移动件与支撑件转动连接,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滑动连接;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呈夹角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至少包括第二支撑面,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三支撑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三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所第一连杆组件包括止抵面,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止抵面与所述支撑件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的转动轴线,第二连杆组件与基架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且不同轴。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转动连接;
    至少两个转动件,不同所述转动件之间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动件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另一个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转动轴线、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的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部,所述转动件的部分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和/或,所述传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铰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以及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基架组件之间具有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具有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的第三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以及所述第三转动轴线之间两两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三转动轴线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件的一端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基架组件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弧形槽转动配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的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铰接部中,并铰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转动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二缺口,所述第二转动体设有第三通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动体插入所述第一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转动体插入所述第二缺口,使得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体和所述第二转动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部之间,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包括第三铰接部,所述第三铰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 两个第三转动体,相邻两个所述第三转动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三缺口,所述第三转动体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移动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安装体,相邻两个所述安装体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第四缺口,所述安装体设有转动槽,其中一个所述安装体插入所述第三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动体插入所述第四缺口,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转动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转动槽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用于带动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运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转动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分别与所述基架组件以及所述传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件包括:
    第三转动部,所述第三转动部与所述基架组件转动连接;
    第二导向部,所述移动件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的滑槽。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件还包括第四转动部,所述第四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所述第四转动部与所述传动件转动连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基架组件的第三转轴,第三转动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转轴转动配合第一转动孔;第四转动部包括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传动件转动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同步齿轮以及阻尼组件,所述同步齿轮以及所述阻尼组件安设于所述第三转轴。
  22.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从所述第四转动部向背离所述第三转动部一侧延伸形成的导向体,所述导向体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23.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件包括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与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容纳凹部、第三支撑面以及第一支撑面围合成容纳空间。
  2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有第一弧形导向部,所述支撑件设有第二弧形导向部,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导 向连接,以使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弧形导向部之间一者设有第二弧形槽,另一者设有第二弧形体,所述第二弧形体与所述第二弧形槽导向配合。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有避让面,在所述折叠机构的厚度方向的剖切面上,所述避让面越靠近所述基架组件的侧壁的部分,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设置;
    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的部分远离所述避让面设置;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件贴合或靠近所述避让面设置。
  2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带阻尼转动配合。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转轴和配合部,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弹性件、止转件以及与所述基架组件固定连接的安装件,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件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架组件上,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止转件套设于第三转轴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止转件之间;所述止转件与所述配合部之间一者设有抵压凸起,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抵压凸起相抵的承压面以及容纳所述抵压凸起的第二凹槽;
    当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转动时,所述抵压凸起与所述承压面相抵压;当所述折叠机构处于所述折叠状态和/或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抵压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相对于所述基架组件固定,且只可沿带动所述支撑件朝所述折叠状态方向或朝所述展开状态方向转动。
  2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以及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同步组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基架组件两侧的所述连杆部件通过所述同步组件同步转动连接。
  3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盖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盖板至少一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槽转动配合的第一导向部。
  31.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以及权利要求1至3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所述连杆部件以及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为至少两组,并一一对应分 别设置于所述基架组件的两侧,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至少部分覆盖两组所述支撑组件设置。
CN202280001710.9A 2022-05-19 2022-05-19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4260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4989.5A CN117128238A (zh) 2022-05-19 2022-05-19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3925 WO2023221049A1 (zh) 2022-05-19 2022-05-19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4989.5A Division CN117128238A (zh) 2022-05-19 2022-05-19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6081A true CN117426081A (zh) 2024-01-19

Family

ID=8883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710.9A Pending CN117426081A (zh) 2022-05-19 2022-05-19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6081A (zh)
WO (1) WO20232210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522B (zh) * 2018-12-26 2019-12-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二)
CN111698355B (zh) * 2019-03-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2087540B (zh) * 2019-06-14 2021-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显示屏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13014696B (zh) * 2019-12-20 2023-08-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终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1049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5288B (zh) 具有柔性屏的折叠式终端
CN113090149B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WO2021007909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EP2134065B1 (en) Portable terminal
EP1988691B1 (en) Slid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KR100675734B1 (ko) 통신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 업 개폐장치
CN201781516U (zh) 便携式终端
US20120149438A1 (en) Mobile phone of folding type and hinge device of the same
JP4783847B2 (ja) 携帯端末
CN112540652A (zh) 电子设备
CN112901649A (zh) 一种三段式内折叠铰链
CN115306817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5059684A (zh) 转轴套件、电子设备
CN117426081A (zh)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643610B (zh) 显示装置
CN117128238A (zh)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KR10102349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CN220551373U (zh) 折叠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KR100988605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스윙식 덮개 개폐장치
KR20070026924A (ko) 회동가능한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슬라이딩 및회동가능한 힌지모듈
KR20050056705A (ko)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21443069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KR20090077394A (ko) 태엽 형태로 양방향으로 감긴 일체형 스프링을 이용한조립의 편리성을 갖는 탄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슬라이딩타입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 장치
CN201355819Y (zh) 便携终端的旋转和滑动模组及采用该模组的便携终端
KR20080097894A (ko) 슬라이딩형 휴대용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