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5872A -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5872A
CN117425872A CN202280001258.6A CN202280001258A CN117425872A CN 117425872 A CN117425872 A CN 117425872A CN 202280001258 A CN202280001258 A CN 202280001258A CN 117425872 A CN117425872 A CN 117425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type
lead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2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超
张手强
汪锐
温为舒
崔星花
刘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25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5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还包括位于周边区的第一层走线组和第二层走线组,第一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走线,第二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二走线,第一走线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的方块电阻,周边区包括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第一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二走线区远离触控区,第一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且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二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二走线或一条第一走线,且第一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基板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市场需求,触控基板也越来越趋于窄边框。具体的,触控基板包括触控电极和用于为触控电极提供信号的触控引线,其中,触控引线分布于触控基板的四周。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一层走线组和第二层走线组,所述第一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走线,所述第二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二走线,第一走线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的方块电阻。
其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二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所述第一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且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二走线或一条第一走线,且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和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走线区包括第一子走线区和第二子走线区,所述第一子走线区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一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区还包括第三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一子走线区靠近所述触控区,比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所述第三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三类触控引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走线,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二走线。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 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的电阻与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电阻、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所述多条触控引线沿逐渐靠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排列,且自所述周边区指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所述多条触控引线的长度逐渐缩短,所述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和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设置有绑定区,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均收拢至所述绑定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类触控引线的所述多条触控引线的每相邻两条触控引线之间的间距为3μm~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第一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侧周边区,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二侧周边区,所述第三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三侧周边区。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三区。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段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延伸段的走线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在所述第二区,沿自所述第二区指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所述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第三侧周边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走线区沿其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屏蔽区,所述屏蔽区包括至少一条屏蔽线和至少一条接地线,每条屏蔽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且所述屏蔽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每条接地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所述接地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每个走线区包括:所述第一走线区、所述第一子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和所述第二子走线区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基底、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 层,所述第一层走线组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一侧,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走线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层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层走线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设置有绑定区,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的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绑定区,触控引线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线或第二电极线的一端连接,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柔性线路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电极线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还包括与所述触控基板堆叠设置的显示面板。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器件的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3为根据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根据图3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B处放大图中沿CC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结构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6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中沿EE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截面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另一种放大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9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中沿FF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又一种放大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1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中沿GG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类触控引线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类触控引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1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又一种放大图;
图16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中沿HH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又一种放大图;
图18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7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放大图中沿JJ得到的截面结构图;
图1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5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D处又一种放大图;
图2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9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M处放大图;
图2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9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N处放大图;
图2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基于图19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O处放大图;
图2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基板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2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图;
图25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 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设备简化了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
在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提高智能设备的屏占比,可以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通过窄边框化,可以提高产品的屏占比。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窄边框”指的是显示器件10'的图像显示边缘b1和基板1的边缘b2之间的间距h1较窄,使得图像触控区A与边框区S的宽度之间存在有量级上 的差别,如至少10: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触控区A与边框区S的宽度之间存在的量级差别会不断地提升。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0'的触控区A内横向设置有多条触摸驱动线Tx、纵向设置有多条触摸感应线Rx。显示面板10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连接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柔性线路板2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驱动IC的信号通过多条触控引线T传输至对应的触摸驱动线Tx和触摸感应线Rx。
触控引线T的一端连接触摸感应线Rx或触摸驱动线Tx,另一端向与IC连接的方向延伸。为了保证触摸感应线Rx和触摸驱动线Tx信号的均衡性,触控引线T的电阻基本相等是布线设计的前提。
为了实现现有FMLOC(Flexible Multi-layer Oncell,柔性多层oncell触控结构)的触控引线T的等电阻设计,需要将长度较短的触控引线T在边框区S进行绕线设计,使得所有的触控引线T长度基本相等,从而保持触控引线T的电阻相等。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2,多条触摸感应线Rx沿第一方向Y延伸,触控感应线Rx的两端例如为上端和下端,多条触摸驱动线Tx沿第二方向X延伸,触摸驱动线Tx的两端例如为左端和右端,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垂直。触控引线T1用于连接其中一条触摸感应线Rx的上端和FPC上的一个导电触片(图中未示出),实现触摸感应线Rx与驱动IC的连接。触控引线T2用于连接其中一条触摸驱动线Tx的左端和FPC上的一个导电触片(图中未示出),实现触摸驱动线Tx与驱动IC的连接。触摸感应线Rx的上端与驱动IC距离较远,触摸驱动线Tx的左端与驱动IC距离较近,因此,如果不考虑两者电阻是否相等的因素,需要的触控引线T1的长度远大于触控引线T2的长度。
由于触控引线T1的长度大于触控引线T2的长度,那么触控引线T1的电阻大于触控引线T2的电阻。为了实现触控引线T2与触控引线T1的等电阻设计,如图3所示,需要将触控引线T2在显示面板100'的左侧周边区S内进行绕线设计,增加触控引线T2的长度至与触控引线T1的长度基本相等。从而导致触控引线T2占据的周边区空间增大,会增大边框区S的尺寸,不利于显示面板100'窄边框的提升设计。
而且,由于现有FMLOC的触控引线T上的电流较大,为了降低触控引线T的电阻,降低压降,触控引线T均采用双层走线,如图4所示,触控引线T包括第一层走线Ta和第二层走线Tb,形成一条触控引线T的第一层走线Ta和第二层走线Tb相连接,这样相当于增大了形成触控引线T的厚度, 从而可以达到降低电阻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FMLOC的触控引线T均采用双层走线,使得触控屏中的触控引线T占据的边框区面积较大,使得触控屏的边框较宽,导致触控屏无法满足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基于此,如图5和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基板10,触控基板10包括:触控区A和位于触控区A至少一侧的周边区S。如图7所示,触控基板10还包括:位于周边区S的第一层走线组11和第二层走线组12,第一层走线组11包括多条第一走线11a,第二层走线组12包括多条第二走线12a,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其中,周边区S包括第一走线区S1和第二走线区S2,第一走线区S1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二走线区S2远离触控区A,第一走线区S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每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11a和一条第二走线12a,且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触控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第二走线区S2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二走线12a或一条第一走线11a,且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d1,大于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d2。
在一些示例中,再次参见图5和图6,触控基板10包括触控区A和位于触控区A三侧的周边区S,沿第一方向Y,周边区划分为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第一侧周边区Sa和第二侧周边区Sb的分界线平行于第二方向X。
示例性的,触控基板10可以包括触控区A和位于触控区A一侧、两侧、或四侧的周边区S,此处并不设限。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为图5所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10的D位置处的放大图,采用D1表示,不同触控基板10的位于D位置的结构不同,分别采用D2、D3…Dn表示,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可以理解的是,后续附图中D1、D2、D3…Dn表示的是不同触控基板10相同位置D的放大图。
在一些示例中,再次参见图7,触控基板10的位于周边区S的第一层走线组11和第二层走线组12位于不同的层。第一层走线组11的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层走线组12的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
需要说明的是,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测量值都是一样的,方块电阻的大小与样品尺寸无关,又称为膜层电阻。例如,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数值为0.191,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数值为0.1,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
周边区S设置有不同的走线区,不同走线区的走线结构类型不同。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6和图7,周边区S包括第一走线区S1和第二走线区S2,第一走线区S1在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二走线区S2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例如,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走线区S1的部分区域比第二走线区S2远离触控区A。在第三侧周边区Sc,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走线区S1的部分区域比第二走线区S2远离触控区A。
如图7所示,第一走线区S1的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11a和一条第二走线12a,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触控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也就是说,在垂直触控基板10所在平面的Y方向上,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可以是平行设置的。
并且,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相连接,例如,第一层走线组11和第二层走线组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通过多个贯穿绝缘层3的过孔k连接。通过过孔k相连接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形成的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且小于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例如,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的数值为0.066,采用双层走线(即相连接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形成的触控引线电阻值较小,可以满足较长走线实现较小压降的要求。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走线区S2设置有多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一走线11a,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双层走线的方块电阻,因此可以说,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在第一类触控引线L1和第二类触控引线L2长度相等的情况下,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电阻比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小。
因此,针对上述为了实线触控引线电阻相等,需要每条触控引线长度基本相等,进行触控引线绕线设计的问题,本公开技术方案设计的第一类触控引线采用双层走线设计,方块电阻较小,第二类触控引线L2采用单层走线设计,方块电阻较大,第二类触控引线L2无需延长至与第一类触控引线L1长度相等,从而减少或者避免触控引线的绕线设计,可以达到缩减触控引线占据周边区S空间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引线为触控基板10周边区S的每一类触控引线的统称,例如,包括第一类触控引线L1、第二类触控引线L2以及下文中的第三类触控引线L3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走线区S2设置有多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二走线12a,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大于双层走线的方块电阻,同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触控引线的绕线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第一走线区S1的部分区域比第二走线区S2远离触控区A,并且,第一走线区S1的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二走线区S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因此,在触控引线T设计时,可以使得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大于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第一类触控引线L1设置在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外围,减少或者避免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绕线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引线的长度是指,触控引线自与其连接的触摸感应线Rx或触摸驱动线Tx的一端,至与上述的FPC上的一个导电触片(图中未示出)连接之间的总长度。
本公开通过设置两种结构类型的触控引线,包括双层引线(例如第一类触控引线L1)和单层引线(例如第二类触控引线L2),两种结构类型的触控引线的方块电阻不同,方块电阻较小的第一类触控引线L1用于延伸长度较长的触控引线,例如,第一类触控引线L1可以围绕触控基板10的外围延伸设计。方块电阻较大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用于延伸长度较短的触控引线,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触控引线的在周边区S绕线的设计,实现窄边框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电阻和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基本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电阻和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基本相等,是指所有触控走线的电阻大致相等。
因此,本公开通过设置方块电阻不同的触控引线,在触控引线长度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的设计,避免与驱动IC距离较近的触摸驱动线Tx所连接的触控引线的绕线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走线区S2包括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第一子走线区S21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二走线12a,第二子走线区S2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一走线11a。第一子走线区S21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 A。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大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再次参见图9,第一子走线区S21的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采用的是一条第二走线12a,第一子走线区S21包括多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第一子走线区S21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二子走线区S22的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采用的是一条第一走线11a,第二子走线区S22包括多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第二子走线区S22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
示例性的,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子走线区S21的部分区域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A,也就是说,第一子走线区S21相比第二子走线区S22位于触控区A的外围。在不绕线的情况下,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大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
由于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因此可以在不绕线的情况下,实现触控引线电阻基本相等的设计,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绕线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触控基板10可以包括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中的任一个,此处并不设限。
在附图中仅画出一条或者两条触控引线代表此区域触控引线的截面结构,并不是对触控引线数量的限制。例如,在图10中的第一走线区S1仅画出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用来示意此区域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结构,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周边区S还包括第三走线区S3,第三走线区S3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一子走线区S21靠近触控区A,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A。第三走线区S3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L3,每条第三类触控引线L3包括沿其延伸方向相连接的第一段L31和第二段L32,第一段L31包括第一走线11a,第二段L32包括第二走线12a。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大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且小于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三走线区S3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例如,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三走线区S3的部分区域比第一子走线区S21靠近触控区A, 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A,即第三走线区S3的部分区域在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之间。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走线区S3的第三类触控引线L3在其延伸方向W上,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L31和第二段L32,第一段L31采用第一走线11a,第二段L32采用第二走线12a,即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第一段L31和第二段L32位于不同的走线层。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相邻的端部可以通过过孔k连接。
由于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由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相连接形成的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方块电阻,介于第一走线11a的方块电阻和第二走线12a的方块电阻之间。
因此,可以设计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大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且小于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可以减少或者避免长度较短的触控引线的绕线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延伸方向W可以理解为,第三类触控引线L3自与其连接的触摸感应线Rx或触摸驱动线Tx的一端,至与驱动IC连接的布线延伸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5~图18所示,触控基板10可以包括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也可以包括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中的任一个,此处并不设限。
示例性的,如图15和图16所示,触控基板10包括第一走线区S1、第一子走线区S21和第三走线区S3,第一走线区S1在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一子走线区S21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三走线区S3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
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走线区S1比第一子走线区S21远离触控区A,第一子走线区S21的部分区域比第三走线区S3远离触控区A。在第三侧周边区Sc,第一走线区S1比第一子走线区S21远离触控区A,第一子走线区S21比第三走线区S3远离触控区A。
由于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方块电阻,因此,为了实现第一类触控引线L1、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及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电阻相等的设计,需要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大于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 L2的长度,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大于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避免上述所有触控引线的长度需要基本相等的设计的问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绕线设计。
示例性的,如图17和图18所示,触控基板10包括第一走线区S1、第三走线区S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第一走线区S1在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三走线区S3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第二子走线区S22在第二侧周边区Sb和第三侧周边区Sc依次延伸。
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走线区S1比第三走线区S3远离触控区A,第三走线区S3的部分区域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A。在第三侧周边区Sc,第一走线区S1比第三走线区S3远离触控区A,第三走线区S3的比第二子走线区S22远离触控区A。
由于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方块电阻,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方块电阻小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因此,为了实现第一类触控引线L1、第三类触控引线L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相等的设计,需要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大于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大于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长度。避免上述所有触控引线的长度需要基本相等的设计的问题,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第三类触控引线L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绕线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对于第一走线区S1、第一子走线区S21、第三走线区S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的划分仅是用于示例,并不是对第一走线区S1、第一子走线区S21、第三走线区S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电阻与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电阻、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电阻基本相等。
根据上述关于触控基板10的触控引线的电阻需要相等设计的内容可知,触控基板10的每一类触控引线的电阻需要基本相等设置,此处不再赘述。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第一类触控引线L1、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第三类触控引线L3。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11,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多条触控引线沿逐渐靠近触控区A的方向排列,且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多条触控引线的长度逐渐缩短。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第一类触控 引线L1、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第三类触控引线L3中的任一个。可以理解为,越靠近显示区的触控引线的长度越短。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11,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排列的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逐渐缩短,例如,在第二侧周边区Sb,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第一类触控引线L11比第一类触控引线L12靠近触控区A,那么,第一类触控引线L11的长度,小于第一类触控引线L12的长度。对触控引线不进行绕线设计,可以减少触控引线布线占有的周边区S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长度逐渐缩短的设计,可以参照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触控引线沿着实现触摸感应线Rx或触摸驱动线Tx与柔性线路板20的连接的方向,在周边区S进行布线,且相邻的触控引线可以延其延伸方向平行设置,为了避免触控引线的交叉影响,与柔性线路板20距离较远的触摸感应线Rx及触摸驱动线Tx的端部,与柔性线路板20之间的触控引线较长,该类触控引线沿着周边区S的外围布线,实现触控引线在周边区S沿着方向Z逐渐缩短的设计,避免触控引线的绕线设计,具体实现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的设计,需要结合触控引线的线宽的影响,具体见下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见图11,位于触控区A至少一侧的周边区S设置有绑定区B,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L3均收拢至绑定区B。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1所示,绑定区B设置于第三侧周边区Sc,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L2和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L3均收拢至绑定区B后,与柔性线路板20位于绑定区B的部分连接,例如,与柔性线路板20的导电触片连接,柔性线路板20将触控引线与上述的驱动IC(图中未示出)连接,实现信号传输线路的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绑定区B的位置进行实例说明,并不是对绑定区B的位置进行的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触控基板10的绑定区B可以为多个,例如,设置三个绑定区B,三个绑定区B可以均位于第三侧周边区Sc,三个绑定区B收拢的触控引线的数量可以相等,即触控基板10所有触控引线的数量均分成三份,每份收拢至一个绑定区B。
示例性的,在触控基板10的绑定区B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个绑定区B收 拢的触控引线的数量可以不相等,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每一类触控引线的多条触控引线的每相邻两条触控引线之间的间距m1为3μm~5μm。
示例性的,每一类触控引线中相邻两条触控引线之间的间距m1为3μm、4μm或5μm等,此处并不设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周边区S包括第一走线区S1,第一走线区S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S11、第二区S12和第三区S13,第一区S11位于触控区A的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区S12位于触控区A的第二侧周边区Sb,第三区S13位于触控区A的第三侧周边区Sc。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L1a、第二延伸段L1b和第三延伸段L1c,第一延伸段L1a位于第一区S11,第二延伸段L1a位于第二区S12,第三延伸段L1c位于第三区S13。
其中,第一延伸段L1a的走线宽度k1大于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大于第三延伸段L1c的走线宽度k3。
在一些示例中,再次参见图19,第一走线区S1的第一类触控引线L1采用双层走线,其方块电阻最小,因此,第一类触控引线L1可以在远离触控区A的周边区S外围设置,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长度大于其他类触控引线。
第一走线区S1可以沿周边区S的多侧周边区延伸,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第一区S11位于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区S12位于第二侧周边区Sb,第三区S13位于第三侧周边区Sc,并且第二区S12的一端有一部分位于第一侧周边区Sa,第二区S12的另一端有一部分位于第三侧周边区Sc。第一区S11、第二区S12和第三区S13是以多条触控引线中沿一个方向延伸的部分所在的区域命名的。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第一延伸段L1a的走线宽度k1大于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大于第三延伸段L1c的走线宽度k3。走线宽度可以理解为,触控走线的沿与该触控走线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由于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依次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三个延伸段,因此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宽度具有三个值。
示例性的,第一延伸段L1a的走线宽度可以为50μm。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范围为4μm~9μm,例如,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为4μm、4.6μm、5.2μm、6.3μm、6.9μm、7.3μm,8.4μm或9μm等,此处并不设限。第三延伸段L1c的走线宽度可以为8.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多条 第一类触控引线L1,在第二区S12,沿自第二区S12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逐渐减小。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21,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第二延伸段L1b的走线宽度k2自9μm至4μm的尺寸范围依次减小。
通过不同结构类型的触控引线的设计,如图12所示,第一类触控引线L1包括双层走线;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二走线12a;第三类触控引线L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段L31和第二段L32,第一段L31采用第一走线11a,第二段L32采用第二走线12a;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包括一条第一走线11a。使得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方块电阻、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第三类触控引线L3的方块电阻和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方块电阻依次增大,结合触控引线的宽度的变化,在不绕线的情况下,实现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的设计,实现触控基板10窄边框的目的。
表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基板10的边框尺寸值与相关技术中的触控基板10的边框尺寸值,可以看出,采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触控基板10的边框尺寸缩减200μm~350μm。并且,可以根据边框大小调整电阻值。通过调整第一类触控引线L1、第一子走线区S21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第三类触控引线L3、第二子走线区S22的第二类触控引线L2的布线情况,调整边框尺寸及触控引线的电阻值。
表1:边框尺寸及电阻值示例
相关示例 本公开示例A 本公开示例B 本公开示例C
边框尺寸μm 1000 780 604 650
电阻KΩ 0.95 0.95 2.6 3.2
在表1中,相关示例为常规技术中将触控引线均采用双层走线,且将触控引线进行绕线设计后,测量得到的显示基板的边框尺寸和触控引线的电阻;本公开示例A为将触控引线选择本公开设计的触控引线的结构,并将部分触控引线进行绕线设计后,测量得到的显示基板的边框尺寸和触控引线的电阻;本公开示例B和本公开示例C均为将触控引线采用本公开设计的结构,根据边框大小调整的电阻值的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绑定区B位于第三侧周边区Sc。
示例性的,在绑定区B位于第三侧周边区Sc的情况下,触摸感应线Rx的延伸方向是自第三侧周边区Sc指向第一侧周边区Sa的方向,触摸感应线Rx靠近第一侧周边区Sa的一端与绑定区B距离最远,因此与该触摸感应线 Rx靠近第一侧周边区Sa的一端连接的触摸引线长度最长,可以将该类触控引线设置于第一走线区S1,采用双层走线结构,即为第一类触控引线L1。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对绑定区B为位置进行示例表示,并不是对其位置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0、图12、图16、图18、图20~图22所示,每个走线区沿其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屏蔽区Sr。屏蔽区Sr包括至少一条屏蔽线41和至少一条接地线42,每条屏蔽线41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11a和一条第二走线12a,且屏蔽线41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触控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每条接地线42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11a和一条第二走线12a,接地线42的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触控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每个走线区包括:第一走线区S1、第一子走线区S21、第三走线区S3和第二子走线区S22中的任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平面图中,由于屏蔽区Sr在自周边区S指向触控区A的方向Z上的尺寸相对较小,没有框出区域表示屏蔽区Sr,仅采用箭头表示出了屏蔽区Sr所在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一类走线区的边界处,均设置有屏蔽区Sr。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2所示,除位于周边区S最内侧的走线区外,每个走线区沿其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屏蔽区Sr,两个走线区之间的每个屏蔽区Sr包括两条屏蔽线41和一条接地线42,两条屏蔽线41分别设置于接地线42两侧。位于周边区S最外侧的第一走线区S1远离触控区A的一侧外设置的屏蔽区Sr包括一条屏蔽线41和一条接地线42,该接地线42位于该屏蔽线41远离触控区A的一侧。
屏蔽线41h和接地线42均采用双层走线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见第一类触控引线L1的结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屏蔽线41可以防止相邻两个走线区之间的信号干扰,接地线42用于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图10、图12、图16和图18所示,触控基板10还包括基底1、第一绝缘层3(同上述的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4,第一层走线组11设置于基底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3设置于第一层走线组11远离基底1的一侧,第二层走线组12设置于第一绝缘层3远离基底1的一侧,第二绝缘层4设置于第二层走线组12远离基底1的一侧。
示例性的,基底1可以为柔性基底,此时,该柔性基底例如可以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 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或PI (Polyimide,聚酰亚胺)基底等。
在另一些示例中,基底1可以为刚性基底。此时,该刚性基底例如可以为玻璃基底。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触控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叠,可以理解为,第一走线11a和第二走线12a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位于触控区A至少一侧的周边区S设置有绑定区B,触控基板10还包括位于触控区A的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电极线A11和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电极线A12,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叉,触控基板10还包括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20,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20的一端设置于绑定区B,触控引线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线A11或第二电极线A12的一端连接,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柔性线路板20连接。
示例性的,再次参见图5,第一电极线A11为上述的触摸驱动线Tx,第二电极线A12为上述的触摸感应线Rx,绑定区B可以设置于第三侧周边区Sc,触控基板10可以设置有三个柔性线路板20,柔性线路板20的一端设置于绑定区B,柔性线路板20用于连接触控引线和驱动IC,具体内容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相互垂直,也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第一电极线A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第二电极线A12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
示例性的,每一条第一电极线A11的一端通过一条触控引线连接至绑定区B的柔性线路板20,该第一电极线A11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条触控引线连接至绑定区B的柔性线路板20。第二电极线A12的一端通过一条触控引线连接至绑定区B的柔性线路板20,该第二电极线A12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条触控引线连接至绑定区B的柔性线路板20。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如图24所示,触控面板100包括上述的触控基板10,触控面板100还包括与触控基板10堆叠设置的显示面板30。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30包括阵列基板和阵列设置的发光器件,阵列基板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阵列,示例性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叠设于衬底上的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金属层和平坦层,阵列设置的发光器件设置于平坦层远离衬底的 一侧。
上述触控面板的有益效果与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触控基板10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000,如图25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00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100。
示例性的,触控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
    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区的第一层走线组和第二层走线组,所述第一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一走线,所述第二层走线组包括多条第二走线,第一走线的方块电阻大于第二走线的方块电阻;
    其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二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所述第一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且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第二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二走线或一条第一走线;且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和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走线区包括第一子走线区和第二子走线区,所述第一子走线区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二走线,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设置的第二类触控引线包括一条第一走线;
    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
    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周边区还包括第三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第一子走线区靠近所述触控区,比所述第二子走线区远离所述触控区;
    所述第三走线区设置有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每条第三类触控引线包括沿其延伸方向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走线,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二走线;
    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子走线区的第二类触控引线的长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的电阻与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电阻、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的电阻基本相等。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多条触控引线,所述多条触控引线沿逐渐靠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排列;且自所述周边区指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所述多条触控引线的长度逐渐缩短;
    所述每一类触控引线包括: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类触控引线 和所述第三类触控引线中的任一个。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设置有绑定区,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类触控引线和所述至少一条第三类触控引线均收拢至所述绑定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每一类触控引线的所述多条触控引线的每相邻两条触控引线之间的间距为3μm~5μm。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周边区包括第一走线区,所述第一走线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一侧周边区,所述第二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二侧周边区,所述第三区位于所述触控区的第三侧周边区;
    所述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三区;
    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段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所述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延伸段的走线宽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第一类触控引线包括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
    在所述第二区,沿自所述第二区指向所述触控区的方向,所述多条第一类触控引线的第二延伸段的走线宽度逐渐减小。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第三侧周边区。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每个走线区沿其触控引线延伸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屏蔽区;
    所述屏蔽区包括至少一条屏蔽线和至少一条接地线;每条屏蔽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且所述屏蔽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每条接地线包括相连接的一条第一走线和一条第二走线,所述接地线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叠;
    所述每个走线区包括:所述第一走线区、所述第一子走线区、所述第三走线区和所述第二子走线区中的任一个。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还包括:
    基底;所述第一层走线组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一侧;
    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走线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 层走线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层走线组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位于所述触控区至少一侧的周边区设置有绑定区;
    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触控区的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线和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叉;
    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所述至少一个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绑定区;
    触控引线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线或第二电极线的一端连接,触控引线的另一端与柔性线路板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电极线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条触控引线。
  16.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与所述触控基板堆叠设置的显示面板。
  17.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280001258.6A 2022-05-17 2022-05-17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425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3340 WO2023220925A1 (zh) 2022-05-17 2022-05-17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5872A true CN117425872A (zh) 2024-01-19

Family

ID=8883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258.6A Pending CN117425872A (zh) 2022-05-17 2022-05-17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5872A (zh)
WO (1) WO202322092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8074B (zh) * 2014-12-31 2018-02-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8153438B (zh) * 2016-12-04 2024-02-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88565A (zh) * 2019-12-20 2020-03-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61679B (zh) * 2020-01-17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2860123B (zh) * 2021-03-19 2024-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86045B (zh) * 2021-11-10 2023-11-1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0925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18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22919B2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single layer wiring electrode array
US10599277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3882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742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418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971438B2 (en) Planar device, touch scree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092394A (zh) 用于显示装置的触摸传感器
WO2016119323A1 (zh) 阵列基板、内嵌式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2830881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US20100328254A1 (en) Capacitance type input device
CN10767859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10936133B2 (en) Touch panel including conductive member having electrodes configured to enhance visibility
WO2014183327A1 (zh) 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KR20170003388A (ko) 터치 센서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10955021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0606388B2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028928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06533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0846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18966B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227532B2 (en)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erminal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05046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202067A1 (zh) 基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