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12386A - 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 - Google Patents

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12386A
CN117412386A CN202310870995.6A CN202310870995A CN117412386A CN 117412386 A CN117412386 A CN 117412386A CN 202310870995 A CN202310870995 A CN 202310870995A CN 117412386 A CN117412386 A CN 117412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data
data streams
whitened
whiten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709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迅
F·多米尼克
R·阿格拉沃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17412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12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993Noise white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公开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上行链路数据流被白化并且在被白化之后被组合。白化是通过应用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所接收的白化参数来执行的。白化参数基于对信道条件的预测。

Description

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
技术领域
各种示例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正在不断发展。一个示例是开放无线接入网(open RAN),其基于分解的、虚拟化的和基于软件的组件。例如,基站功能可以被分解为中央单元、分布式单元和无线单元,该分解包括在分布式单元和无线单元之间划分的物理层功能。例如,物理层/介质接入层级别上的关键性能测量,例如由分布式单元执行信道估计,由无线单元执行正交信号(I/Q)采样。
发明内容
独立权利要求界定了范围。
本文公开了一种装置的示例实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经由第一装置接收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执行以下之一:向第一装置转发至少将要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或者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并且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至少从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经白化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本文公开了一种装置的示例实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将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在转发之后,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从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将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如下执行组合:选择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以及组合子集中的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利用白化参数接收指示要被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或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带宽的信息;以及在选择子集时使用信息。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确定要被选择到子集中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数目M,使得在组合子集之后将要被转发的数据流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最大数目N,其中上行链路数据流可用的带宽被定义为由开放前传接口支持的空间数据流的最大数目N。
本文公开了一种装置的示例实现,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从第四装置接收针对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的请求,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被预测为:通过无线接口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二装置被接收,并且在被组合成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前被白化;至少基于针对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无线接口中的预测信道条件来导出对于白化参数的预测;以及至少经由第四装置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发送预测作为针对将要被白化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经由前传接口接收与第四装置连接的网络部分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指示一个或多个节点,一个或多个节点包括用于应用白化参数和与前传接口的物理约束相关的配置信息的部件;以及在导出预测时使用能力信息。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在请求中接收进一步的信息,进一步的信息包括: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的资源分配的未来调度信息,和/或无线接口中的经测量的信道条件,和/或与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由至少两个第二装置进行的联合接收有关的信息,和/或被调度以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五装置的移动性信息,和/或被调度以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被调度为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五装置的空间流分配;以及在导出预测时使用进一步的信息。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用于导出预测的部件被实施为训练模型,模型被配置为接收进一步的信息以作为输入,并且输出用于每个第二装置的白化参数的预测。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至少包括每个频率范围的一组白化系数。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目标装置的标识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信息;以及/或者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指示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白化参数将被应用到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信息;以及/或者指示何时应用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或者每个频率范围的一组白化系数。
在该装置的另一示例实现中,一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该部件。
作为示例实现,本文公开了一种方法,包括由装置执行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第一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向第一装置转发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二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三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将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在转发之后,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从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本文公开了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在其上的用于执行相应功能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程序指令,第一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向第一装置转发将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二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三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将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在转发之后,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从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另一示例实现中,该介质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文公开了计算机程序的示例实现,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使装置执行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第一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向第一装置转发将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二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第三功能至少包括: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将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在转发之后,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从第一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附图说明
以下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来描述实施例,其中
图1举例说明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
图2举例说明了开放无线接入网架构;
图3是说明神经网络示例的框图;
图4至图7是说明示例功能的流程图;
图8至图11说明了信息交流情况;以及
图12至图14为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仅作为示例提供。尽管说明书可能在几个位置提及“一”、“一个”或“一些”(多个)实施例和/或(多个)示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此类提及都是指相同的(多个)实施例或(多个)示例,也不一定意味着特定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和/或单个示例。不同实施例和/或示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和/或示例。此外,词语“包括”和“包含”应理解为不限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由已提及的那些特征组成,并且这些实施例还可能包含未具体提及的特征/结构。此外,尽管术语包括序数,如“第一”、“第二”等,可用于描述各种元素,但是结构元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素与其他元素区分开来。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号可以被称为第二信号,类似地,第二信号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号。
在下文中,将使用基于长期演进高级(LTE-advanced,LTE-a)或新无线(NR,5G)的无线接入架构作为可以应用实施例的接入架构的示例来描述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不将实施例限制于这样的架构,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通过适当地调整参数和过程,这些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具有适当手段的其他类型的通信网络。适用系统的其他选项的一些示例是通用移动信系统(UMTS)无线接入网(UTRAN或E-UTRAN),长期演进(LTE,与E-UTRA相同)、无线局域网(WLAN或WiFi)、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个人通信服务(PCS)、/>宽带码分多址(WCDMA)、使用超宽带(UWB)技术的系统、传感器网络,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s)和互联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或其任意组合。
图1描述了简化系统体系结构的示例,仅显示了一些元素和功能实体,所有这些都是逻辑单元,其实现可能与所示不同。图1中所示的连接是逻辑连接;实际的物理连接可能不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该系统通常还包括图1所示之外的其他功能和结构。
然而,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100,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该解决方案应用于具有必要特性的其他通信系统。
图1的示例显示了示例无线接入网的一部分。
图1显示了配置为在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上与提供该小区的接入节点(例如(e/g)NodeB)进行无线连接的用户设备101、101’。从用户设备到(e/g)NodeB的物理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而从(e/g)NodeA到用户设备的物理链路则被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应当理解,(e/g)NodeB或其功能可以通过使用适合于这种使用的任何节点、主机、服务器或接入点等实体来实现。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一个以上的(e/g)NodeB,在这种情况下,(e/g)NodeB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有线或无线链路彼此通信。这些链路可以用于信令目的。(e/g)NodeB是一种计算设备,被配置为控制其所耦合的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NodeB也可被称为基站,接入点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接口设备,包括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运行的中继站。(e/g)NodeB包括收发器或耦合到收发器。从(e/g)NodeB的收发器,向天线单元提供连接,该天线单元建立与设备的双向无线链路。天线单元可以包括多个天线或天线元素。(e/g)NodeB进一步连接到核心网105(CN或下一代核心NGC)。根据系统的不同,CN侧的对方可以是服务网关(S-GW,路由和转发用户数据包)、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用于提供用户设备(UE)到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连接,或者移动管理实体(MME),或者用户平面功能(UPF),或者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等。
用户设备(也称为UE、用户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等)示出了空中接口上的资源被分配和分配到的一种类型的装置,因此本文中描述的关于用户设备的任何特征都可以用诸如中继节点之类的相应装置来实现。这种中继节点的示例是朝向基站的第3层中继(自回程中继)。
用户设备通常是指计算设备(例如便携式计算设备),其包括使用或不使用用户标识模块(SIM)的情况下操作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台(移动话)、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使用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警报或测量设备等)、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摸屏计算机、平板脑、游戏控制台、笔记本脑以及多媒体设备。应当理解,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几乎唯一的仅上行链路设备,其示例是将图像或视频剪辑加载到网络的相机或摄像机。用户设备也可以是具有在物联网(IoT)网络中操作能力的设备,物联网是一种为对象提供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而无需人与人或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场景。例如,用于智能网和联网车辆。用户设备也可以使用云。在一些应用中,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部件的用户便携式设备(例如手表、耳机、眼镜、其他可穿戴配件或可穿戴设备),并且计算在云中进行。用户设备(或在某些实施例中为第3层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功能。用户设备也可以被称为用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E),仅举几个名称或装置。此外,应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中的接收和/或传输天线的数量可能会根据用户设备的实现和/或类型而变化。
本文描述的各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网络物理系统(CPS)(控制物理实体的协作计算元素的系统)。CPS可以实现和利用嵌入不同位置物理对象中的大量互连ICT设备(传感器、致动器、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移动网络物理系统是网络物理系统的一个子类别,其中所讨论的物理系统具有固有的移动性。移动物理系统的示例包括由人类或动物运输的移动机器人和子设备。
此外,尽管这些装置被描述为单个实体,但可以实现不同的单元、处理器和/或存储器单元(并非全部如图1所示)。
5G能够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比LTE(所谓的小小区概念)多得多的基站或节点,包括与较小的站点合作运行的宏站点,并且根据服务需求、使用情况和/或可用频谱采用各种无线技术。5G移动通信支持广泛的用例和相关应用,包括视频流、增强现实、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和各种形式的机器类型应用(如(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包括车辆安全、不同的传感器和实时控制。5G预计将具有多个无线接口,即低于6GHz、cmWave和mmWave,并且还可以与现有的遗留无线接入技术(诸如LTE)集成。至少在早期阶段,可以将与LTE的集成实现为一个系统,其中LTE提供宏覆盖,并且5G无线接口接入通过聚合到LTE来自小小区。换句话说,5G计划同时支持RAT间(inter-RAT)的可操作性(诸如LTE-5G)和RI间(inter-RI)的可操作性(无线接口间的可操作性,诸如低于6GHz-cmWave、低于6GHz-cmWave-mmWave)。5G网络中被认为使用的概念之一是网络切片,其中可以在同一基础设施中创建多个独立和专用的虚拟子网络(网络实例),以运行对延迟、可靠性、吞吐量和移动性有不同要求的服务。
LTE网络中的当前架构在无线中完全分布,在核心网中完全集中。5G中的低延迟应用和服务需要将内容靠近无线,这导致了本地爆发和多址边缘计算(MEC)。5G使分析和知识生成能够在数据源处进行。这种方法需要利用可能无法连续连接到网络的资源,诸如膝上型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脑和传感器。MEC为应用和服务托管提供了一个分布式计算环境。它还能够在蜂窝用户附近存储和处理内容,以加快响应时间。边缘计算涵盖了广泛的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数据采集、移动签名分析,协作分布式对等自组织网络和处理也可分类为本地云/雾计算和网格/网状计算、露水计算、移动边缘计算、云端小服务器、分布式数据存储和检索、自主自愈网络、远程云服务、增强和虚拟现实、数据缓存、物联网(大规模连接和/或延迟关键),关键通信(自动驾驶汽车、交通安全、实时分析、时间关键控制、医疗保健应用)。
通信系统还能够与其他网络通信,诸如公共交换话网络或互联网106,或者利用它们提供的服务。通信网络还可以能够支持云服务的使用,例如,核心网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作为云服务来进行(这在图1中由“云”107描述)。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中央控制实体等,为不同运营商的网络提供例如在频谱共享中进行合作的设施。
边缘云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VF)和软件定义网络(SDN)进入无线接入网(RAN)。使用边缘云可能意味着至少部分在服务器、主机或节点中执行接入节点操作,服务器、主机或节点可操作地耦合到包括无线部分的远程无线头或基站。节点操作也可能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或主机之间。cloudRAN架构的应用使得RAN实时功能能够在RAN侧(在分布式单元,DU 102中)进行,并且非实时功能能够以集中式方式(在中央单元,CU 104中)进行。另一种分布的示例,open RAN,还包括分布式单元和一个或多个无线单元(图示为一个实体,DU&RU 102)之间的某些功能的分解。
还应该理解的是,核心网操作和基站操作之间的劳动力分布可能不同于LTE的劳动力分布,或者甚至不存在。可能会使用的其他一些技术进步是大数据(Big Data)和全IP(all-IP),这可能会改变网络的构建和管理方式。5G(或新无线,NR)网被设计为支持多个层次结构,其中MEC服务器可以被放置在核心和基站或节点B(gNB)之间。应该理解的是,MEC也可以被应用于4G网络中。
5G还可以利用卫星通信来增强或补充5G服务的覆盖范围,例如通过提供回程。可能的用例是为机器对机器(M2M)或物联网(IoT)设备或车上乘客提供服务连续性,或确保关键通信以及未来的铁路/海事/航空通信的服务可用性。卫星通信可以利用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系统,还包括近地轨道(LEO)卫星系统,特别是巨型星座(部署了数百颗(纳米)卫星的系统)。巨型星座中的每个卫星103可以覆盖创建地面小区的几个卫星网络实体。地面小区可以通过地面中继节点102或位于地面或卫星中的gNB创建。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所描述的系统仅仅是无线接入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并且在实践中,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e/g)NodeB,用户设备可以接入多个无线小区,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诸如物理层中继节点或其他网络元素,等等。(e/g)nodeB中的至少一个(e/g)nodeB可以是家庭(e/g)NodeB。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地理区域中,可以提供多个不同种类的无线小区以及多个无线小区。无线小区可以是宏小区(或伞形小区),其通常具有高达数十公里的直径的大小区,或者是较小的小区,诸如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图1的(e/g)NodeB可以提供任何类型的这些小区。蜂窝无线系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几种小区的多层网络。通常,在多层网络中,一个接入节点提供一种或多种小区,因此需要多个(e/g)NodeB来提供这种网络结构。
为了满足提高通信系统部署和性能的需要,引入了“即插即用”(e/g)NodeB的概念。通常,能够使用“即插即用”(e/g)NodeB的网络,除了家庭(e/g)NodeB(H(e/g)nodeB)之外,还包括家庭节点B网关,或HNB-GW(图1中未显示)。HNB网关(HNB-GW)通常被安装在运营商的网络内,其可以将来自大量HNB的业务聚合回到核心网。
6G网络预计将采用灵活的去中心化和/或分布式计算系统和架构以及泛在计算,以移动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短分组通信和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实现本地频谱许可、频谱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和智能自动化管理。6G的关键功能将包括智能互联管理和控制功能、可编程性、集成传感和通信、减少能源足迹、值得信赖的基础设施、可扩展性和可负担性。除此之外,6G还瞄准了新的用例,包括将定位和传感功能集成到系统定义中,以统一物理和数字世界中的用户体验。
据设想,5G、6G及以后将有部署分布式天线的无线接入网络,其中一个分布式单元连接到多个无线单元,从而形成共享小区。这样的无线接入网络的一个示例是开放无线接入网(open RAN,O-RAN),如上所述,其基于分解的、虚拟化的和基于软件的组件。在openRAN中,一个分布式单元被称为O-DU,而无线单元称为O-RU。
图2示出了一个高度简化的O-RAN逻辑架构示例,其中仅披露了一些操作实体和组件,以及它们映射的非限制性示例。O-RAN架构的高级视图包括网络功能、用于管理网络功能的服务管理和编排框架(SMO)以及用于托管云化网络功能的O-Cloud(O-RAN Cloud)。
参考图2,O-RAN 200包括一个开放平台,用于交互和指导无线接入网的行为,例如无线接入网节点部分230中的无线接入网络节点。该开放平台可以被称为xRAN控制器或无线智能控制器(RIC),并且它包括非实时部分(non-RT RIC)210和近实时部分(near-RTRIC)220。非实时部分210可以是服务管理和编排框架的一部分,近实时部分220可以在无线接入侧。(无线接入侧包括无线接入网节点。)非实时部分210和近实时部分220之间的接口(图2中未示出)是A1接口。近实时部分230和无线接入网络节点部分230之间的接口234是E2接口。非实时部分210和无线接入网络节点部分230之间的接口(图2中未示出)是O2接口。此外,不同的算法,例如优化算法和服务,可以被实例化为底层无线智能控制器(开放平台)上的应用。这些应用可以称为“xApps”,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被称为“API X”且可以自由定义的应用编程接口与无线智能控制器进行交互。
共享小区可以由无线接入网络节点部分230中的无线接入节点之间的星形连接231或菊花链连接232提供。在两个连接231、连接232中,分布式单元O-DU被配置为支持到近实时部分220的E2接口234和朝向前传(朝向下行链路)的开放前传接口233。术语“前传”在本文中被用于指经由前传接口连接到分布式单元的网络部分。
在星形连接231中,多个无线单元O-RU#1,…,O-RU#N(至少两个),其可以属于一个小区标识符,或者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属于另一小区标识符/其他小区标识符,经由称为前传复用器FHM的单元/部件连接到一个分布式单元O-DU。FHM被配置为例如通过组合功能来组合或聚合来自多个无线单元的上行链路信号(eCPRI消息),并且充当朝向O-DU的无线单元,并且被配置为支持开放前传接口233。星形连接231可以被称为FHM模式,其中前传包括FHM和多个无线单元。
在菊花链连接232中,全部属于一个小区标识符的多个无线单元ORU#1、…、O-RU#N(至少两个)中的一个无线单元通过开放的前传接口233连接到一个分布式单元ODU,其他无线单元以类似链的方式连接,使得无线单元在北行方向(上行链路)上连接到一个无线单元,并且级联无线单元,即,在南向方向上也具有连接的无线单元被配置为将上行链路信号(eCPRI消息)与例如通过组合功能通过空中接收的数据进行组合,并且转发经组合的上行链路信号。菊花链232连接可以被称为级联模式,其中前传包括多个无线单元。
在应用较低层功能划分的实现中,分布式单元O-DU执行信道估计、均衡和解码功能,而无线单元和FHM执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循环前缀添加/删除和波束成形功能。为了减少由组合信号引起的噪声和干扰,将在包括O-RU并且可能包括FHM的前传中执行白化,如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由于信道估计函数位于分布式单元中,而不是前传,因此近实时RIC220包括一个组件(单元、节点),在本文中被称为智能白化控制器,其被配置为例如通过预测将在前传中应用的信道条件来导出白化参数的预测。因此,白化可以称为预测白化。智能白化控制器可以是,或包括,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或相应的算法。
例如,在初始配置阶段,智能白化控制器已从非实时RIC 210接收到策略(信号201)。该策略被转换为用于训练模型的效用度量。此外,例如,在初始配置阶段,智能白化控制器已经从不同的无线接入网络节点接收到能力信息(信号202203)。应该理解,根据实施方式,可以在初始配置阶段向智能白化控制器提供一次能力信息,或者也可以在更新模型的操作期间提供。能力信息可以指示一个或多个节点,包括用于应用白化参数的装置,即被配置为支持白化的节点,以及与前传接口的物理约束相关的配置信息。换言之,智能白化控制器将具有每个共享小区的共享小区拓扑的知识,包括由分布式单元服务的无线单元的数目、每个无线单元的空间上行链路流的数目,以及无线单元到小区标识符的映射。智能白化控制器还可以具有关于可以通过开放前传接口233承载的最大数目的空间流的信息。通过E2接口234从分布式单元接收能力信息,分布式单元可以组合从前传接收的能力信令。
空间流在本文中是指来自无线单元的输出信号,并且它可以与术语“上行链路数据流”互换。因此,该术语涵盖输出信号,而与无线单元中的天线元素的数量无关。具有多个天线元素的无线单元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和波束成形功能来处理由天线元素接收的输入信号,以形成新的一组输出信号,即波束。具有有限数目的天线元素的无线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仅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来处理由天线元素接收的输入信号,而不具有波束成形功能,以形成一组新的输出信号。
在操作中,智能白化控制器通过E2接口234从分布式单元接收用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的请求(信号204),该上行链路数据流被预测为通过空中,更准确地说,通过无线接口经由一个或多个无线单元接收,智能白化控制器至少基于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无线接口中的预测信道条件来导出(框205)白化参数的预测,并且至少经由分布式单元通过E2接口234和开放前传接口233发送,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206)中包括预测作为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数据流(图2中未示出)通过应用白化参数进行白化(框207),经白化的数据流被组合(框208),并且作为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210)转发(框209)到分布式单元并且通过开放前传接口233。先白化然后组合的过程将减少后组合的信号中的信号退化。白化意味着数据流(信号)除以估计的噪声和干扰的幅度,这些噪声和干扰可以在白化参数中输送,使得后白化数据流的噪声和干扰分量将具有零均值和有限方差。由于智能白化控制器处于接近实时的RIC中,因此可以在接近实时的尺度上做出白化决策,控制器提供具有小于10ms的时间尺度的输出。
图3示出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一个示例,该网络可用于智能白化控制器,例如提供用于推导白化参数预测的方法。应该理解,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或相应的算法,这些模型或算法是可配置的或可训练的,以确定每个无线单元的时间频率资源的白化参数的最佳集合。这样的算法或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旨在基于诸如用户设备之类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的预测信道条件来预测通过空中传入的空间上行链路流的噪声和干扰协方差。
参考图3,深度神经网络(DNN)330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其包括输入层300和输出层316之间的多个隐藏层302(图3中仅示出一个隐藏层302)。如本领域所知,每个隐藏层302包括进行计算的节点。DNN的训练使其能够找到正确的数学操作,将输入转换为正确的输出。
在所示的示例中,在操作中,对输入层的输入包括:
-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的资源分配的未来调度信息(x1)。该信息可以包括装置的(例如UE的)在未来目标时隙中的频率资源分配,并且可以由调度器对一个以上的装置进行配对以共享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
-无线接口中的经测量的信道条件(x2)。这可以包括用于当前时隙中的装置的信道状态信息。
-与白化参数将被应用时由至少两个第二装置进行的联合接收有关的信息(x3)。这可以包括与多个传输-接收点有关的测量结果,用于白化用于联合接收操作的两个或多个无线单元上的参数,例如上行链路协调多点。
-被调度以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的移动性信息(x4)。该信息可以包括设备的当前位置、移动性轨迹和未来目标时隙中的投影位置。
-被调度以在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的空间流分配(x5)。该信息可以用于确定要组合的空间流的子集的白化参数。
应当理解,输入可以包括上面列出的一个、上面列出的两个、上面列举的三个或上面列出的四个。用于输入的信息可以完全在来自分布式单元的请求中接收,或者一些信息,例如投影位置,可以在接近实时RIC中或者在智能白化控制器也位于其中的相应智能管理层中从一个或多个其他智能控制器模块接收。
模型的训练数据集由相同的输入组成,使用测量值或模拟值。
在图3的示例中,假设在一个分布式单元下有两个无线单元,因此,该模型在输出层316中输出第一无线单元的白化参数的一组预测(y1)和第二无线单元的白化参数的第二组预测(y2)。应该理解,集合的数量对应于一个分布式单元下的无线单元的数量。此外,每个集合的最终输出,是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可以包括每个频率范围的至少一组白化系数。例如,在不同的物理资源块或频率子带,白化系数可能不同。换句话说,白化参数可以覆盖具有有限粒度的特定时间频率资源范围,例如每个用户设备(装置)或每个用户设备组(装置)的物理资源块。
图4是说明智能白化控制器功能的流程图。
参见图4,智能白化控制器接收(框401)针对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的请求,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被预测为:通过无线接口经由一个或多个装置被接收,并且在被组合成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前被白化。请求(白化请求消息)可以包含上面用图3描述的输入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信息。换句话说,请求可以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目标时刻,例如时隙或符号偏移,当要执行白化时,分布式单元关于一个或多个装置(诸如用户设备)在目标时刻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调度决策、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装置的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及其移动轨迹、用户分组信息(多用户配对或上行链路协调多点)、波束分配等。
然后,至少基于针对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无线接口中的预测信道条件来导出对于白化参数的预测(框402),例如,如以上图3所述,使用算法或模型。
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经由至少另一个装置,将预测作为将要被白化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传输(框403)到一个或多个装置。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可以包括白化系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白化控制消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目标装置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的识别信息;以及/或者指示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到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信息;以及/或者指示何时应用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时间的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智能白化控制器可以将用于时间频率资源的白化参数聚合在一起,以覆盖一个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消息中的无线单元的整个带宽。
图5是说明至少应用白化参数的设备功能的流程图。根据实施方式,该装置可以是FHM或无线单元。图8至图11公开了不同的示例实现方式。
参考图5,接收白化参数(框501),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白化参数消息。第一装置可以是分布式单元。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框502)。第二装置可以是无线单元或装置,例如用户设备,通过空中传输。至少对于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框503),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然后执行以下操作之一(框504):向第一装置转发,至少将要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或者将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并且向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开放前传接口,以及因此在开放前传接口上建立的链路,具有有限的带宽,这可能是因为带宽不够大,不足以允许传输所有单独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在一些实现中,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被组合,直到组合后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剩余的单独上行链路数据流中的最终带宽与前传接口的带宽匹配为止。换句话说,在需要时进行组合。此外,在一些实现中,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指示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到的数据流,并且因此遗留的单独上行链路数据流可以不被白化。
参考图6,当组合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即由不同无线单元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时(框600),选择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数据流的子集(框601);以及组合该子集中的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框602)。
当选择子集时(框601),可以使用与白化参数一起接收的信息,所述信息指示要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或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带宽。
图7说明了另一个与组合上行链路数据流子集有关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带宽被定义为开放前传接口所支持的空间数据流的最大数量N。
参考图7,当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即由不同无线单元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被组合时(框700),将被选择到子集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数量M被确定(框701),使得在组合子集之后将要被转发的数据流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最大数目N。目标是最大数目N,但可能是由于某些拓扑结构或某些其他容量限制而无法满足。然后,将M个上行链路数据流选择(框702)到子集,并且将M个选择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框703),并且在框704中转发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未被选择并且因此未被组合的数据流。
例如,假设在一个分布式单元下有两个无线单元,这两个无线单元都具有4个天线,因此都具有4个上行链路数据流,从而导致有8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要在开放前传接口上传输,其带宽是4个数据流。这意味着必须组合所有上行链路数据流,例如组合相应无线单元中的两个天线的数据流,每个无线单元产生两个经组合的数据流、总共四个经组合的数据流,并且与开放前传接口的带宽相匹配。另一种方法是将来自无线第一单元的数据流与来自无线第二单元的数据流组合,并且将其组合到所有数据流,得到四个经组合的数据流。
在另一个例子中,假设一个分布式单元下有两个无线单元,两个无线单位都有4个天线,因此都有4个上行链路数据流,从而导致有8条上行链路数据流将通过开放前传接口传输,其带宽为6条数据流。这意味着将组合4个数据流,例如,可以组合其中一个无线单元中两个天线的数据流,得到两个经组合的数据流;而不对另一无线单元的数据流进行组合,得到与开放前传接口的带宽相匹配的六个数据流。另一种方法是将来自无线第一单元的数据流与来自无线第二单元的数据流组合,并且对每个无线单元的两个数据流进行这样的组合,得到两个经组合的数据流和四个未经组合的数据流。
图8至图11示出了上述功能和相关信息交换的不同实现示例,图8至图10在FHM模式下,并且图11在级联模式下。为了描述的清晰性,假设在一个分布式单元DU下有两个无线单元RU1和RU2。此外,每个无线单元的一个数据流被用作非限制性示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这些示例应用于一个分布式单元下使用三个或多个无线单元和/或每个无线单元有一个以上数据流的实现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智能白化控制器由I-W-C描述。不同的接口,如DU和I-W-C之间的E2,或者FHM或RU1之间的开放前传接口,通过该接口传输信令(消息、信息),未示出。此外,在所示的示例中,除了图10(虚线)外,没有示出从设备(例如UE)通过空中(通过无线接口)接收的数据流。控制信令(控制流或控制消息)用虚线表示,实线表示上行链路数据流(数据流)。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FHM被配置为执行白化和组合两者。
参考图8,基于DU做出的调度决策,DU将针对白化参数的请求(控制消息8-1)传输到I-W-C。上面已经给出了请求的内容的不同示例。I-W-C然后如上所述预测(框8-2)白化参数,并且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8-3)中,例如在白化控制消息中,经由DU将它们传输到FHM。换句话说,DU是将白化控制消息从I-W-C传递到FHM的中间人。
FHM从RU1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消息8-4),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8-5)该上行链路数据流,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相应地,FHM从RU2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消息8-6),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8-7)该上行链路数据流。然后组合经白化的数据流(框8-8),并且将经组合的经白化的数据流转发(消息8-9)到DU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和转发。
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无线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白化,并且FHM被配置为执行组合。
参考图9,基于由DU做出的调度决策,DU向I-W-C传输针对白化参数的请求(控制消息9-1)。上面已经给出了请求的内容的不同示例。I-W-C然后预测(框9-2)白化参数,如上所述,并且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9-3)中,例如在每个无线单元的白化控制消息中,或者在一个白化控制消息内,经由DU和经由FHM将它们传输到相应的无线单元RU1、无线单元RU2。换句话说,DU和FHM是将白化控制消息从I-W-C传递到RU1和RU2的中间人。
RU1通过空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未示出),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9-4)该上行链路数据流,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1将该经白化的数据流传输(消息9-5)到FHM。相应地,RU2通过空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未示出),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9-6)该上行链路数据流,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2将该经白化的数据流传输(消息9-6)到FHM。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由FHM组合(框9-7),并且将经组合的经白化数据流转发(消息9-8)到DU以供进一步处理和转发。
图10中所示的示例描述了同时位于RU1和RU2的覆盖区域中的装置(例如UE)的联合接收方案的示例。联合接收方案可以是上行链路协调的多点。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无线单元配置为执行白化,FHM配置为执行组合。
参考图10,基于由DU做出的调度决策,DU向I-W-C传输针对白化参数的请求(控制消息10-1)。上面已经给出了请求的内容的不同示例,包括RU1和RU2中UE的调度信息。I-W-C然后预测(框10-2)白化参数,如上所述,例如根据UE对RU1和RU2两者的预测信道条件。I-W-C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10-3)中,例如在每个无线单元的白化控制消息中,或者在一个白化控制消息中经由DU,并且经由FHM将白化参数传输到相应的无线单元RU1、RU2。换句话说,DU和FHM是将白化控制消息从I-W-C传递到RU1和RU2的中间人。
RU1通过空中接收来自UE的上行链路数据流(消息10-4),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对该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白化(框10-5),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1将该经白化的数据流传输(消息10-6)到FHM。相应地,RU2通过空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消息10-4),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10-7)该上行链路数据流,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2将该经白化的数据流传输(消息10-8)到FHM。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由FHM组合(框10-9),并且将经组合的经白化数据流转发(消息10-10)到DU以供进一步处理和转发。
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级联模式中的无线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白化和组合,但级联模式中最后一个无线单元可以被配置为仅执行白化。此外,级联中的第一无线单元被配置为支持开放前传接口,并且被连接到DU。
参考图11,基于由DU做出的调度决策,DU向I-W-C传输针对白化参数的请求(控制消息11-1)。上面已经给出了请求的内容的不同示例。I-W-C然后预测(框112)白化参数,如上所述,并且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11-3)中,例如在白化控制消息中,每个无线单元,经由DU向RU1传输一个白化控制消息,经由DU和经由RU1(第一跳)向RU2传输一个白化控制消息。换句话说,DU是中间人,并且无线单元可以是将白化控制消息从I-W-C传递到目标无线单元的中间人。
RU2通过空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未示出),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11-4)该上行链路数据流进行,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2将该经白化的数据流传输(消息11-5)到RU1。相应地,RU1通过空中接收上行链路数据流(未示出),并且通过对该数据流应用白化参数来白化(框11-6)该上行链路数据流以获得经白化的数据流,然后,RU1将其与从RU2获得的经白化的数据流进行组合(框11-7)。经组合的经白化的数据流被转发(消息11-8)到DU以供进一步处理和转发。如果在RU1和DU之间还有另一个无线单元,则该另一无线单元将以与RU1处理来自RU2的数据流类似的方式处理经组合的经白化的数据流。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可以在组合之前对要组合的空间流执行白化,并且可以仅对空间流的子集进行白化和组合。此外,这些解决方案适用于大规模MIMO无线单元和遗留的无线单元。使用预测方法,可以在没有信道估计功能的情况下白化数据流,这提高了较低层功能划分解决方案中的信噪比和干扰比,从而提高了链路级别和系统性能、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通过图1至图11描述的框、相关功能和信息交换(消息/信号)没有绝对的时间顺序,其中一些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按照与给定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其他功能也可以在它们之间或在它们内部执行,并且可以传输其他信息和/或应用其他规则。一些框或框的一部分或一条或多条信息也可以被省略,或由相应的框或框的一部分或一条或多条信息替换。
图1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配置用于执行白化和/或组合的装置1200。换句话说,该装置可以实现FHM功能或无线单元功能。图1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配置为请求白化参数的装置1300。换句话说,该装置可以实现分布式单元功能。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配置为导出白化参数的装置1400。换句话说,该装置实现白化控制器功能。应当理解,任何装置都可以通过形成一个逻辑装置的物理分布设备来实现。
装置1200、装置1300、装置1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控制电路1220、通信控制电路1320、通信控制电路1420,诸如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1230、存储器1330、存储器1430,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算法1231、算法1331、算法1431,诸如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其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处理器一起,使该装置执行上述相应装置的示例功能中的任何一个示例功能。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1230、存储器1330、存储器14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库1232、数据库1332、数据库1432。
参考图12,装置1200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控制电路1220至少包括白化器/组合器电路1221,其被配置为根据实施例执行至少白化或组合或白化和组合,并且可能提供拓扑信息和/或能力信息。为此,装置1200的白化器/组合器电路1221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电路,例如,通过图2至图11,通过无线单元或FHM,执行上述装置的至少一些功能。
参考图13,根据实施例,装置1300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控制电路1320至少包括参数请求器电路1321,其被配置为执行请求白化参数,并且可能提供拓扑信息和/或能力信息。为此,装置1300的参数请求器电路1321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电路,例如,通过图2至图11,通过分布式单元,执行上述装置的至少一些功能。
参考图14,装置1400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控制电路1420至少包括预测器电路1421,其被配置为根据实施例执行对白化参数的导出预测。为此,装置1400的预测器电路1421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电路,例如,通过图2至图11,通过智能白化控制器,执行上述装置的至少一些功能。
参考图12、图13、图14,存储器1230、存储器1330、存储器143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被实现,诸如基于存储设备的半导体、闪存、磁存储设备和系统、光存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动存储器。
参考图12、图13、图14,装置1200、装置1300、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不同的接口1210、接口1310、接口1410,诸如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TX/RX),该通信接口包括用于根据一种或多种通信协议实现通信连接的硬件和/或软件。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210、通信接口1310、通信接口1410可以连接到互联网和/或无线通信网的核心网。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210、通信接口1310、通信接口1410可以为装置提供在蜂窝通信系统中通信的通信能力,并且允许与不同的网络节点或元素通信。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210、通信接口1310、通信接口1410可以包括由相应的控制单元控制的标准众所周知的部件,诸如放大器、滤波器、频率转换器、调制器/解调器、和编码器/解码器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
如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可以指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a)仅硬件的电路实现,例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中的实现,以及(b)硬件电路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例如(如适用):(i)(多个)模拟和/或数字硬件电路与软件/固件的组合,以及(ii)(多个)硬件处理器与软件的任何部分,包括协同工作以使装置(诸如终端设备或接入节点)执行各种功能的(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多个)存储器,以及(c)(多个)硬件路和(多个)处理器,诸如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其需要软件(例如固件)进行操作,但当不需要软件进行操作时,软件可能不存在。“电路”的定义适用于本申请中该术语的所有使用,包括任何权利要求。作为本申请中使用的进一步示例,术语“电路”还仅涵盖硬件电路或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硬件电路的一部分或处理器的一部分及其(或它们的)附带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术语“电路”还覆盖,例如,并且如果适用于特定的权利要求元素,用于接入节点或终端设备或其他计算或网络设备的基带集成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Y的装置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在两个物理分离的设备之间共享,从而形成一个操作实体。因此,可以看到该装置描绘了包括用于执行所描述的过程中的至少一些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物理上分离的设备的操作实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11描述的过程中的至少一些过程可以由包括用于执行所描述过程中的至少一些过程的相应部件的装置执行。用于执行过程的一些示例部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检测器、处理器(包括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接收器、发射器、编码器、解码器、存储器、RAM、ROM、软件、固件、显示器、用户接口、显示电路、用户接口电路、用户接口软件、显示软件、电路、天线、天线电路和电路。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形成处理部件或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代码,用于执行根据图2至图11的任一实施例或其操作的一个或更多操作。
所述实施例也可以以计算机程序或其部分定义的计算机过程的形式执行。结合图2至图11所述方法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包括相应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至少一部分来执行。计算机程序可以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包括存储在其上的程序指令,或作为包含存储在其上的程序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可以是源代码形式、目标代码形式或某种中间形式,并且可以存储在某种载体中,该载体可以是能够承载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或处理器可读的计算机程序分发介质上。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和软件分发包,例如。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非临时介质。用于执行如图所示和所述实施例的软件的编码完全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尽管上面已经参考根据附图的示例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很明显,实施例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因此,所有的单词和表达都应该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它们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构思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但不要求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Claims (17)

1.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执行以下之一: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至少将要与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或者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并且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方式执行所述组合:
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以及
组合所述子集中的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
至少从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所述经白化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
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中的至少一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4.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将所述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在所述转发之后,至少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从所述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将至少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如下执行所述组合:
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以及
组合所述子集中的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
利用所述白化参数接收指示要被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或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带宽的信息;以及
在选择所述子集时使用所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可用于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带宽被定义为由开放前传接口支持的空间数据流的最大数目N,并且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确定要被选择到所述子集中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数目M,使得在组合所述子集之后将要被转发的数据流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最大数目N。
7.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的部件:
从第四装置接收针对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的请求,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被预测为:通过无线接口经由一个或多个第二装置被接收,并且在被组合成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之前被白化;
至少基于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所述无线接口中的预测信道条件来导出对于所述白化参数的预测;以及
至少经由所述第四装置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发送所述预测作为针对将要被白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白化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
经由前传接口接收与所述第四装置连接的网络部分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指示一个或多个节点,所述一个或多个节点包括用于应用白化参数和所述前传接口的物理约束相关的配置信息的部件;以及
在导出所述预测时使用所述能力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部件还被配置为执行:
在所述请求中接收进一步的信息,所述进一步的信息包括:在所述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的资源分配的未来调度信息,和/或所述无线接口中的经测量的信道条件,和/或与所述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由至少两个第二装置进行的联合接收有关的信息,和/或被调度以在所述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五装置的移动性信息,和/或被调度以在所述白化参数将要被应用时传输上行链路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五装置的空间流分配;以及
在导出所述预测时使用所述进一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导出所述预测的部件被实施为训练模型,所述训练模型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进一步的信息以作为输入,并且输出用于每个第二装置的白化参数的所述预测。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至少包括每个频率范围的一组白化系数。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还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的目标装置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
所述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的标识信息;以及/或者
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白化参数将被应用到的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流的信息;以及/或者
指示何时应用所述一个或多个白化参数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或者每个频率范围的一组白化系数。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存储器,其中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提供该部件。
14.一种方法,包括由装置执行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将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二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在所述子集中组合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三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将所述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在所述转发之后,至少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从所述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组合所述子集中的经白化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1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存储在其上的用于执行相应功能的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程序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将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二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三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将所述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在所述转发之后,至少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从所述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介质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17.一种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使装置执行第一功能、第二功能或第三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将要与至少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二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至少从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至少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应用所述白化参数,得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其中所述第三功能至少包括:
经由第一装置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白化参数;
将所述白化参数至少转发到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
在所述转发之后,至少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并且从所述第三装置接收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
通过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的子集,将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一上行链路数据流至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白化的第二上行链路数据流组合为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向所述第一装置转发所述一个或多个经组合的上行链路数据流。
CN202310870995.6A 2022-07-14 2023-07-14 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 Pending CN117412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225670 2022-07-14
FI20225670 2022-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12386A true CN117412386A (zh) 2024-01-16

Family

ID=87340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70995.6A Pending CN117412386A (zh) 2022-07-14 2023-07-14 白化上行链路数据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3092A1 (zh)
EP (1) EP4307624A1 (zh)
CN (1) CN11741238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2433B2 (en) * 2010-05-11 2014-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uplink receiver with matched throughput
US10454542B2 (en) * 2016-11-04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MIMO design
EP3896860B1 (en) * 2020-03-27 2023-10-11 Mavenir Systems, Inc. Decoding uplink in a 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n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3092A1 (en) 2024-01-18
EP4307624A1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02746B (zh) 动态频谱共享中的协调链路自适应和分组调度
US11797828B2 (en) Beams to monitor
US11800514B2 (en) Configuration for uplink signals over fronthaul interface
US11665553B2 (en) Adaptive antenna arrangements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97504B2 (en)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reduced overhead operation
KR102509804B1 (ko) 다중-사용자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연결 제어
CN114667703A (zh) 监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CN116709556A (zh) 联合通信和感测中的资源分配
JP7425886B2 (ja) リソース要素に関する処理ルール
CN114845277A (zh) 设备到网络中继
WO2022053740A1 (en) Providing a first radio beam and a second radio beam
EP4307624A1 (en) Whitening uplink data streams
CN112514477B (zh) 多小区链路方向对准
WO2021047767A1 (en) Mobility of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s
US20240073723A1 (en) Test methodology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5622598B (zh) 用于执行波束成形优化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20311664A1 (en) Scope assignments of network automation functions
US20240114505A1 (en) Determining waveform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WO2023193924A1 (en) Measurements for one or more inter-cell purposes
CN118100996A (zh) 基于多普勒的波束训练间隔适应
WO2023067235A1 (en) Resources for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CN114615111A (zh) 解映射接收的数据
CN116633497A (zh) 适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