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5691A -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5691A
CN117405691A CN202311722581.5A CN202311722581A CN117405691A CN 117405691 A CN117405691 A CN 117405691A CN 202311722581 A CN202311722581 A CN 202311722581A CN 117405691 A CN117405691 A CN 117405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battery cell
assembly
ligh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225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楠
韦承利
陈飞
刘银超
冯钧
陈熙
张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fang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fang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fang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fang Zhiz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225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5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5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5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01Optical details; Scanning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1/13Moving of cuvettes or solid samples to or from the investigating st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422Investigating thin films, e.g. matrix isolation meth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01Optical details; Scanning details
    • G01N2021/8908Strip illuminator, e.g. light tub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涉及电芯单体检测技术领域。其中,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传送组件和多个检测组件。当电芯单体放置于传送组件的承载位上后,传送组件可将电芯单体由传送组件的起始端运送至终止端。在此过程中,电芯单体的窄面、宽面、底面和顶面可分别与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底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和顶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以使窄面检测组件、宽面检测组件、底面检测组件和顶面检测组件对电芯单体表面各部位进行检测,以达到对电芯单体充分检测目的。这样可在传送组件运输电芯单体的过程中完成电芯单体外观检测,提供了电芯单体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面对不断提升的先进制造工艺和品控要求,以及车企对电池安全的严苛标准,电池厂商对视觉参与智能制造过程以及全过程缺陷检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锂电池表面的蓝膜为电池之间的绝缘材料,因此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需要保证蓝膜结构完整无损坏。
相关技术中,检测电池的流水线中,为了检测电池的六面外观,可通过摄像头采集电池表面的图像,由于电池表面无法保证充分曝光,会导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心无法充分展示电池表面的细节,导致电池表面是否损坏无法精确判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池外观检测准确度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单体具有多个被检测面,多个所述被检测面分别为相背的两个窄面、相背的两个宽面、相背的底面和顶面,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包括:
传送组件;
多个检测组件,多个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一侧的宽面检测组件、两个窄面检测组件、顶面检测组件和底面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传送组件配置为输送所述电芯单体经过两个所述宽面检测组件之间、两个所述窄面检测组件之间、所述底面检测组件和所述顶面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部、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配置为向经过所述检测组件的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呈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检测部配置为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被所述第一发光部照射后的图像,以及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被所述第二发光部照射后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传送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件用于:
控制所述传送组件驱动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与所述发光部相对;
控制所述发光部照射所述电池的被检测面;
控制所述检测部获取所述电池的被检测面的第一图像;
控制所述传送组件驱动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的部分与所述发光部错位;
控制所述发光部照射所述电池的被检测面;
控制所述检测部获取所述电池的被检测面的第二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的朝向与所述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同,所述传送组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电芯单体转动,以使所述电芯单体的窄面与所述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或使所述电芯单体的宽面与所述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转移件和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件、第二传送件、第三传送件和第四传送件,一个所述转移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件和所述第二传送件之间,另一个所述转移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和所述第三传送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传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三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送件包括第一传送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部配置为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送件包括第二传送部、第二夹持部和换向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换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部,所述换向部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部配置为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材质为赛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子部和第二检测子部,所述第一检测子部为二维相机,所述第二检测子部为三维相机,所述检测部具有检测端,所述检测端朝向所述被检测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方向垂直于所述被检测面,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被检测面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小于90度。
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中,当电芯单体放置于传送组件上后,传送组件可驱动电芯单体依次经过窄面检测组件、宽面检测组件、底面检测组件和顶面检测组件。在此过程中,电芯单体的窄面、宽面、底面和顶面可分别与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底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和顶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以使窄面检测组件、宽面检测组件、底面检测组件和顶面检测组件对电芯单体表面各部位进行检测,以达到对电芯单体充分检测目的。在此过程中,传送组件可始终驱动电芯单体移动,这样电芯单体始终处于移动状态,电芯单体不必停止等待检测,可使得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更高。
检测部可用于对电池的表面进行图像识别,电池的表面可位于被检测面上,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可照射到电池的表面,使得电池表面清晰。这样检测部采集到的电池表面的图像曝光充足,图像清晰,从而检测部对电池表面的图像识别更加清楚。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呈夹角设置,使得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的角度不同。使得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可对电池的被检测面具有不同的照射效果。这样可使得电池表面的凹坑或凸起等一类缺陷特征和破损、划痕等缺陷特征等另一类缺陷显示更清楚。其中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中的至少一者的出光方向可与被检测面呈小于90度的夹角,这样光线照射到电池表面上可多次反射,以使电池表面的破损、划痕等缺陷特征显示更清楚。这样检测部可检测出电池表面的各种缺陷特征,以使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所检测的电芯单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窄面检测组件和宽面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底面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顶面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第一传送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第二传送件的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第二传送件的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第二发光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传送组件,110-第一传送件,111-第一传送部,112-第一夹持部,112a-第一夹持板,112b-支撑底板,120-第二传送件,121-第二传送部,122-第二夹持部,122a-第二夹持板,122b-垫片,123-换向部,130-第三传送件,140-第四传送件,150-转移件,
200-检测组件,210-检测部,211-第一检测子部,212-第二检测子部,220-第一发光部,230-第二发光部,231-第一灯组,231a-第一灯珠,232-第二灯组,232a-第二灯珠,200a-窄面检测组件,200b-宽面检测组件,200c-底面检测组件,200d-顶面检测组件,
300-电芯单体,310-窄面,320-宽面,330-底面,340-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面对不断提升的先进制造工艺和品控要求,以及车企对电芯单体安全的严苛标准,电芯单体厂商对视觉参与智能制造过程以及全过程缺陷检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锂电芯单体表面的蓝膜为电芯单体之间的绝缘材料,因此为了提高电芯单体的安全性需要保证蓝膜结构完整无损坏。
相关技术中,检测电芯单体的流水线中,为了检测电芯单体的六面外观,电芯单体移动至检测位时电芯单体需要等待期六面检测完毕后再继续运输,这样导致电芯单体的检测效率低。
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中,当电芯单体放置于传送组件上后,传送组件可驱动电芯单体依次经过窄面检测组件、宽面检测组件、底面检测组件和顶面检测组件。在此过程中,电芯单体的窄面、宽面、底面和顶面可分别与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底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和顶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以使窄面检测组件、宽面检测组件、底面检测组件和顶面检测组件对电芯单体表面各部位进行检测,以达到对电芯单体充分检测目的。在此过程中,传送组件可始终驱动电芯单体移动,这样电芯单体始终处于移动状态,电芯单体不必停止等待检测,可使得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更高。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括传送组件100和检测组件200。其中,传送组件100具有起始端、终止端和用于承载电芯单体300的承载位,传送组件100配置为驱动承载位由起始端移动至终止端,电芯单体300至少具有相背的两个窄面310、相背的两个宽面320、底面330和顶面340,底面330与顶面340位于电芯单体300的相背两侧。
电芯单体300具体可为立方体结构,两个窄面310、两个宽面320、底面330和顶面340可构成电芯单体300的六面。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传送组件100的承载位上时,电芯单体300可以由传送组件100的起始端移动至终止端。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两个宽面320、底面330和顶面340均为被检测面。
检测组件200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检测组件200分别为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测端可分别用于对电芯单体300的六面外观进行检测,具体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电芯单体300的外观进行检测。具体来说,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均可获取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图像信息,并将该信息与预设的信息比对,从而判断电芯单体300表面是否有损坏。
其中,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位于传送组件100一侧,可使得放置于承载位的电芯单体300在由传送组件100的起始端到终止端的移动的过程中可分别经过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且使得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与窄面310相对,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与宽面320相对,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与底面330相对,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与顶面340相对。这样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可对电芯单体300的表面的六面相对,从而可对电芯单体300的表面各部位进行检测。
传送组件100驱动承载位上的电芯单体300由起始端移动至终止端的过程中,承载位上的物料始终处于移动状态,且在此过程中检测组件200内的窄面检测组件200a、宽面检测组件200b、底面检测组件200c和顶面检测组件200d即可完成对物料表面各部分的检测,从而使得物料可在不停止的情况下效率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物料检测效率。且本申请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还可接入至流水线上,以使本申请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适用性更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的数量和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相对间隔设置,传送组件100配置为驱动电芯单体300通过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的区域,以使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分别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相对;
两个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相对间隔设置,传送组件100配置为驱动电芯单体300通过两个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之间的区域,以使两个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分别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相对。
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可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可具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可供传送组件100的承载位上的电芯单体300通过。当传送组件100驱动电芯单体300通过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的区域时,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可分别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相对,以使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同步对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进行检测,可使得窄面检测组件200a可效率低对两个窄面310进行检测。
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可相对且间隔设置,使得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之间可具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可供传送组件100的承载位上的电芯单体300通过。当传送组件100驱动电芯单体300通过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之间的区域时,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可分别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相对,以使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进行检测。在此过程中,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同步对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进行检测,可使得宽面检测组件200b可效率低对两个宽面320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的朝向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的朝向平行,传送组件100包括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均具有承载位,第一传送件110的承载位位于两个窄面检测组件200a之间,第一传送件110配置为驱动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相对,第二传送件120的承载位位于两个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之间,第二传送件120配置为驱动电芯单体300转动,并驱动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移动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相对,并驱动电芯单体300转动。
本申请中,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均设置有承载位使得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均可用于传送电芯单体300,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相互朝向的方向可设置为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相互朝向的方向一致。第一传送件110的承载位位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这样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第一传送件110的承载位上时,电芯单体300可经过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的区域,以使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可分别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相对。
应理解的是,当电芯单体300为立方体时,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与两个窄面310相邻设置。第二传送件120可驱动其承载位上的电芯单体300转动,从而可改变电芯单体300的姿态,使得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可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垂直。相应的,可使得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垂直。这样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第二传送件120的承载位并移动至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之间时,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两个检测端可与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相对,以对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可被检测。
由于第二传送件120可驱动电芯单体300转动,因此第二传送件120和第一传送件110的传送方向可同向设置,从而可在不改变电芯单体300的传送方向的情况下完成对电芯单体300的窄面310和宽面320检测的工序。相应的,可简化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朝向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向,当底面330与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相对时,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位于底面330的底部;
当顶面340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相对时,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位于底面330的顶部。
值得说明是,由于第一传送件110的承载位位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之间,因此电芯单体300在第一传送件110上传送时,电芯单体300的两侧的两个窄面310可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两个检测端相对。因此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承载位上时,电芯单体300的窄面310和宽面320均为电芯单体300的侧面。相应的,电芯单体300的底面330和顶面340即为电芯单体300的底面330和顶面340。由于底面330和顶面340也位于电芯单体300的相背两侧,因此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朝向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向可使得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朝向底面330,并使得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朝向顶面340。
具体来说,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位于电芯单体300的顶部一侧,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位于电芯单体300的顶部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传送组件100还包括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均具有承载位,第三传送件130位于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顶部,并驱动电芯单体300移动至底面330与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相对;
第四传送件140位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底部,第四传送件140配置为驱动电芯单体300移动至顶面340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相对。
第三传送件130的承载位设置于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顶部一侧,使得第三传送件130传送电芯单体300时电芯单体300在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顶部一侧移动,当第三传送件130传送电芯单体300至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的正上方时,可使得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朝向电芯单体300的底部一侧,从而使得底面检测组件200c的检测端与电芯单体300的底面330相对。
第四传送件140的承载位设置于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底部一侧,使得第四传送件140传送电芯单体300时电芯单体300在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底部一侧移动。当第四传送件140传送电芯单体300至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的底部正下方时,可使得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朝向电芯单体300的顶部一侧,从而使得顶面检测组件200d的检测端与电芯单体300的顶面340相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一传送件110、第二传送件120、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的首尾端依次间隔设置,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的传送方向相同,第三传送件130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件110相交,第四传送件140的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件110的传送方向相反。
第一传送件110和第二传送件120之间可设置转移件150以将电芯单体300由第一传送件110转移至第二传送件120上。第二传送件120和第三传送件130之间可设置转移件150以将电芯单体300由第二传送件120转移至第三传送件130上。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之间可设置转移件150以将电芯单体300由第三传送件130转移至第四传送件14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第一传送件110包括第一传送部111和第一夹持部112,第一夹持部112设置于第一传送部111,第一夹持部112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一夹持板112a,第一夹持部112配置为可驱动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相向或相背移动。
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第一传送件110上时,电芯单体300位于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之间的区域,因此电芯单体300的相背两侧可分别与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相向的表面接触,并被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夹持,从而可将电芯单体300固定于第一夹持部112。第一传送部111可驱动第一夹持部112移动,这样固定于第一夹持部112上的电芯单体300可随第一传送部111移动。具体来说,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可分别夹持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宽面320,这样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不会遮挡电芯单体300的窄面310,以使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和第五检测部210的检测端均可与窄面310相对,并获取窄面310的图像信息。第一夹持部112还可设置包括支撑底板112b,支撑底板112b可用于承载电芯单体3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和图8所示,第二传送件120包括第二传送部121、第二夹持部122和换向部123,第二夹持部122通过换向部123设置于第二传送部121,换向部123配置为驱动第二夹持部122转动,第二夹持部122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二夹持板122a,第二夹持部122配置为可驱动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相向或相背移动。
当电芯单体300放置于第二传送件120上时,电芯单体300位于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之间的区域,因此电芯单体300的相背两侧可分别与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相向的表面接触,并被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夹持,从而可将电芯单体300固定于第二夹持部122。第二传送部121可驱动第二夹持部122移动,这样固定于第二夹持部122上的电芯单体300可随第二传送部121移动。具体来说,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可分别夹持于电芯单体300的两个窄面310,这样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不会遮挡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以使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可与宽面320相对,并获取宽面320的图像信息。
应理解的是,当电芯单体300位于第一传送件110上时,电芯单体300的窄面310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相对,且由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的朝向与窄面检测组件200a的检测端相对,因此为了使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可与电芯单体300的宽面320相对,需要使电芯单体300转向。通过换向部123驱动第二夹持部122转动可使得第二夹持部122上的电芯单体300可转向,从而使得电芯单体300可转动至宽面320与宽面检测组件200b的检测端相对。
此外,参考图8所示,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上均可设置垫片122b,这样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夹持电芯单体300时,垫片122b可位于电芯单体300与两个第一夹持板112a之间,垫片122b还可位于电芯单体300与两个第二夹持板122a之间。垫片122b可采用优力胶,垫片122b可避免电芯单体300直接与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连接,防止电芯单体300磨损。垫片122b与电芯单体300之间还具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使得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固定电芯单体300的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本申请中,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可采用与第一传送件110相同的结构,这样可节省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的制备成本。第一传送件110、第二传送件120、第三传送件130和第四传送件140可间隔设置,且多个传送件之间可设置抓取件,抓取件的结构设置可与第一传送件110类似,其作用在于可抓取电芯单体300的上部区域,使得电芯单体300可由第一传送件110移动至第二传送件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图8所示,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的边角设置为圆角结构,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的材质采用赛钢。
通过将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的边角设置为圆角结构,可有效地防止电芯单体300与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的边角接触磕碰后受损。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采用赛钢,可使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同时重量相对较轻,且质地不会过硬。这样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与电芯单体300表面接触时不会磨损损坏电芯单体300的表面。此外,第一夹持板112a和第二夹持板122a的重量减轻可使得第一传送部111更易驱动第一夹持部112移动,并使得第二传送部121更易驱动第二夹持部122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图11所示,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部210、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该检测组件200可用于检测电芯单体300表面是否损坏,且该检测组件200可应用于电芯单体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中。
其中,检测部210配置为获取被检测面的图像信息,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发射的光线可照射到电芯单体300的表面,使得电芯单体300表面清晰。这样检测部210采集到的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图像曝光充足,图像清晰,从而使得检测部210对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图像识别更加清楚。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发射的光线的角度不同,其中第一发光部220发射到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光线垂直于电芯单体300的表面,可使得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凹坑或凸起等缺陷特征显示更清楚,第二发光部230发射到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光线与电芯单体300表面呈小于度的夹角,这样第二发光部230的光线照射到电芯单体300表面上可多次反射,以使电芯单体300表面的破损、划痕等缺陷特征显示更清楚。这样检测部210可检测出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各种缺陷特征,以使检测组件200的检测准确度更高。
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可在不同时刻发光,相应的,检测部210可在第一发光部220发光的时刻和第二发光部230发光的时刻分别采集电芯单体300的表面的图像,从而可获取分别针对凸起、凹陷的缺陷和划痕、破损的缺陷进行检测。这样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也不会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检测部210具有检测端,检测端为检测部210采集图像的部位,检测端的朝向垂直于被检测面,使得检测部210所获取的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图像清晰。第一发光部220的出光方向垂直于被检测面,第二发光部230的出光方向与被检测面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小于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部230具有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均与被检测面呈小于度的夹角设置,且第一出光方向和所述第二出光方向不同。
由于第二发光部230可发射第一出光方向的光线和第二出光方向的光线,且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不同,因此第二发光部230可发射方向不同的多种光线,且多种光线均可以小于度的夹角照射到电芯单体300的表面。这样不同角度的划痕和破损等特征均可被第二发光部230照射而清晰显示,从而使得检测部210可准确检测到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各种缺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出光方向和第二出光方向相交。这样可使得当第一出光方向的光线和第二出光方向的光线交叉,两束光线可相互干扰影响,从而产生更多角度方向的光线,这些光线照射到电芯单体300的表面后还会继续反射且相互影响,从而更进一步产生更多的角度方向的光线,进而更进一步地使电芯单体300表面的各种缺陷清晰显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所示,第二发光部230包括第一灯组231和第二灯组232,第一灯组231包括多个第一灯珠231a,第二灯组232包括多个第二灯珠232a,多个第一灯珠231a的出光方向为第一出光方向,多个第二灯珠232a的出光方向为第二出光方向。
通过将第一灯组231设置包括多个第一灯珠231a,以及将第二灯组232设置包括多个第二灯珠232a,可增大第二发光部230的发光源的数量,使得第二发光部230产生的光线数量更多,且强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所示,多个第一灯珠231a和多个所述第二灯珠232a均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灯组231和第二灯组23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灯组231和多个第二灯组232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多个第一灯珠231a和多个第二灯珠232a可呈矩形阵列分布,此外,第一灯珠231a和第二灯珠232a可相邻设置,这样多组相邻的第一灯组231和第二灯组232中的第一灯珠231a和第二灯珠232a发射的光线均可交叉,从而使得第二发光部230产生的光线数量更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单体300表面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与传送组件100和检测组件200电连接,控制件用于:
控制传送组件驱动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相对;
控制发光部照射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
控制检测部210获取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第一图像;
控制传送组件驱动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部分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错位;
控制发光部照射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
控制检测部210获取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第二图像。
其中,当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完全相对时,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所发射的光线可直射于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此时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各部分均可被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直射照射。而当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部分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错位时,被检测面错位的部分不被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直射照射。具体来说,电芯单体300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相对,第二部分与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错位,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照射于第一部分的光线的部分可漫反射至第二部分,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罩设于第一部分的光线还可反射至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后再发射至第二部分,这样光线经过多次发射后可形成柔光效果,当第二部分上的破损为白色等高光色时,柔光效果的光线可使得这类破损可更清晰的显示,这样检测部210可检测到电芯表面呈高光显示效果的破损,以使本申请的电芯单体300表面检测装置检测结果更为精确。
此外,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发射的光线还可为白光,这样可进一步使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发射的光线柔和,从而使得电芯单体300表面的高光部位显示清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检测部210可包括第一检测子部211和第二检测子部212,其中,第一检测子部211为二维相机,第二检测子部212为三维相机。相应的,第一检测子部211可获取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二维图像信息,第二检测子部212可获取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的三维图像信息。当第一检测子部211获取被检测面的二维图像信息时,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可对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曝光,使得第一检测子部211获得清晰图像。当第二检测子部212获取被检测面的三维图像信息时,第一发光部220和第二发光部230也可对电芯单体300的被检测面曝光,使得第一检测子部211获得清晰图像。这样结合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可更为准确地获得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的情况,以使检测组件200的检测结果更为精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芯单体,所述电芯单体具有多个被检测面,多个所述被检测面分别为相背的两个窄面、相背的两个宽面、相背的底面和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包括:
传送组件;
多个检测组件,多个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传送组件一侧的宽面检测组件、两个窄面检测组件、顶面检测组件和底面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传送组件配置为输送所述电芯单体经过两个所述宽面检测组件之间、两个所述窄面检测组件之间、所述底面检测组件和所述顶面检测组件;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部、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配置为向经过所述检测组件的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呈小于90度的夹角设置,所述检测部配置为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被所述第一发光部照射后的图像,以及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被所述第二发光部照射后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传送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件用于:
控制所述传送组件驱动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相对;
控制所述发光部照射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
控制所述检测部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的第一图像;
控制所述传送组件驱动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错位;
控制所述发光部照射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
控制所述检测部获取所述电芯单体的被检测面的第二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的朝向与所述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的朝向相同,所述传送组件配置为驱动所述电芯单体转动,以使所述电芯单体的窄面与所述窄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或使所述电芯单体的宽面与所述宽面检测组件的检测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转移件和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件、第二传送件、第三传送件和第四传送件,一个所述转移件位于所述第一传送件和所述第二传送件之间,另一个所述转移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件和所述第三传送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二传送件的传送方向相同,所述第三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传送件的传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传送件的传送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件包括第一传送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部配置为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板相向或相背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件包括第二传送部、第二夹持部和换向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换向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部,所述换向部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转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两个相对且可活动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部配置为可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或相背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边角为圆角,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材质为赛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射的光线为白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第一检测子部和第二检测子部,所述第一检测子部为二维相机,所述第二检测子部为三维相机,所述检测部具有检测端,所述检测端朝向所述被检测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出光方向垂直于所述被检测面,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出光方向与所述被检测面呈夹角设置,且夹角小于90度。
CN202311722581.5A 2023-12-15 2023-12-15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7405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581.5A CN117405691A (zh) 2023-12-15 2023-12-15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22581.5A CN117405691A (zh) 2023-12-15 2023-12-15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5691A true CN117405691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22581.5A Pending CN117405691A (zh) 2023-12-15 2023-12-15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5691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32698U (zh) * 2017-05-17 2018-01-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表面光滑高反光物体的缺陷检测装置
CN108188043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锂电池电芯的外观检测设备及外观检测方法
KR102139592B1 (ko) * 2019-08-27 2020-07-30 주식회사 셀텍 이차전지 검사용 마그네틱홀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외관검사 장치
CN113252685A (zh) * 2021-04-30 2021-08-1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检测机
CN216955761U (zh) * 2022-02-15 2022-07-12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光源装置
CN116603763A (zh) * 2023-05-05 2023-08-18 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形储能电池包蓝膜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220019403U (zh) * 2023-05-22 2023-11-14 北京博兴远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池电芯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832698U (zh) * 2017-05-17 2018-01-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表面光滑高反光物体的缺陷检测装置
CN108188043A (zh) * 2017-12-25 2018-06-2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锂电池电芯的外观检测设备及外观检测方法
KR102139592B1 (ko) * 2019-08-27 2020-07-30 주식회사 셀텍 이차전지 검사용 마그네틱홀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외관검사 장치
CN113252685A (zh) * 2021-04-30 2021-08-13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检测机
CN216955761U (zh) * 2022-02-15 2022-07-12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光源装置
CN116603763A (zh) * 2023-05-05 2023-08-18 征图新视(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方形储能电池包蓝膜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220019403U (zh) * 2023-05-22 2023-11-14 北京博兴远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锂电池电芯表面缺陷视觉检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5966A (zh) 一种高反光物体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N116626053B (zh) 一种电芯蓝膜的缺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946321A (zh) 电芯柔性线路板的检测方法
CN108603812A (zh) 用于检查轮胎的装置
CN117405691A (zh) 电芯单体表面检测装置
CN103038603A (zh) 用于晶片锯痕的三维检查的装置和方法
WO2023202045A1 (zh) 胎纹检测装置以及胎纹检测系统
CN208155258U (zh) 一种手机外壳在线尺寸测量与表面缺陷检测系统
CN114624245B (zh) 实现半导体晶粒两端面与两侧面非同步等光程成像检测的光学装置与方法
CN103885247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7405690A (zh) 多光线检测组件及电池检测装置
CN219532949U (zh) 一种方壳电芯六面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CN117405692A (zh)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18726729U (zh) 电芯开窗面的检测装置、检测设备
CN218995206U (zh) 电芯检测装置
CN217586976U (zh) 实现半导体晶粒两端面与两侧面非同步等光程的检测装置
US20220375061A1 (en) Device for recognizing defects remaining in finished surface of product in images taken under multiple colors of light
CN108554842B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视镜镜片的自动化检测装置
CN216926607U (zh) 一种圆盘式电池电芯极耳的内侧面检测机构
CN115371524A (zh) 一种轮廓检测装置
CN207976415U (zh) 一种光源结构及焊锡缺陷检测系统
CN215004918U (zh) 灯检机检测光源
CN209841716U (zh) 一种木板边缘崩边检测装置
Kobayashi et al. Identifying solder surface orientation from color highlight images
US75703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measure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in sheet-like ob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