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03783A -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03783A
CN117403783A CN202311230370.XA CN202311230370A CN117403783A CN 117403783 A CN117403783 A CN 117403783A CN 202311230370 A CN202311230370 A CN 202311230370A CN 117403783 A CN117403783 A CN 117403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ain
building
tunnel
elevator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03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宏生
齐萧
栾天
张荣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han San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han San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han San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han San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03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037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03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03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5Extraordinary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e.g. lift-slab, jack-block
    • E04B1/3505Extraordinary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e.g. lift-slab, jack-block characterised by the in situ moulding of large parts of a 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04H1/04Apartment houses arranged in two or more lev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6Making by using a driving shield, i.e. advanced by pushing means bearing against the already placed l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山上建筑物居民包括A、B种方式出行,其A为直达分支隧道的电梯出行,其B是通过山上台阶、坡道步行出行,实现山上建筑物建造过程机械化,降低了建造成本,使山上建筑大规模建设变为可行;可以在城中山上建设民用建筑,也可以将山区的山沟联系起来,形成住宅小区,变山区为城区,解决了城市用地不足和山地多平原少的问题;该技术适用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区域,还适用于丘陵地带,尤其适用于平原与山区或丘陵的交接地带;使在山顶居住居民的出行和普通住宅一样,而且远离了喧嚣的道路,可以尽情享受安静的生活;山体地基承载力较高,节省了地基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山上无车行道路,导致建筑机械及运输车辆无法到达山上,在山上建设建筑物,通常通过人工走台阶扛抬方式、或用“滑子”与绳索人工拉拽的方式,费时费力且不能运输过重的物品。
传统山上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及构配件的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土石方开挖回填、钢筋加工安装、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浇筑、装饰装修工程安装等所有工作都由人工操作,必要时小型作业机具辅助,无法应用混凝土罐车、混凝土泵车、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建筑机械,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大、人工成本高、施工人员劳动强度,根据发明专利“山上或海湾中建筑楼宇的方法”专利号“201510427000.4”,在山上或海湾中建立缆索通道进行物料运输,建筑物建造完毕后需要拆除,存在运输费用高、临时设施施工时间长等问题。
所以山上的建筑很少,尤其是民用建筑更少,个别名山景区有一些宾馆或酒店方面的建筑,但由于建筑物的高昂造价,导致客房费用与餐饮费用是正常费用的数倍。
发明内容
(一)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山上建筑物居民包括A、B种方式出行,其A为直达分支隧道的电梯出行,其B是通过山上台阶、坡道步行出行,A方法具体如下:
S1、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与高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和高程;
S2、施工主隧道多功能井基坑;
S3、施工分支隧道:使分支隧道与多功能井基坑贯通;
S4、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部件与所需设备:以及混凝土地泵管道,用于施工人员、材料构配件、小型机械设备机具等的垂直运输;
S5、进行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后,拆除多功能井内混凝土地泵管道;
S6、拆除建造设备:所有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运输完毕后,拆除井道内施工电梯,安装正式电梯;
S7、同步施工并至竣工:隧道工程与建筑工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施工,直至竣工。
优选的,需要注意的是:
①、主电梯位于隧道的上方,主电梯位于分支隧道的正上方,互相连通;
②、隧道层电梯间位置取决于山上建筑物电梯井位置;
③、隧道内设置车位,包含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主隧道两侧各设置一排车位;
其二:在分支隧道两侧设计车位;
其三:单独修建用于存放车辆的分支隧道;
④、分支隧道位置设计是以所有分支隧道总长度取短值为原则;
⑤、主隧道的平面位置避开多功能井位置;
⑥、各个山上建筑物设置台阶或坡道至山体周边的道路;
⑦、隧道上夹层设置为排烟层,隧道道路下部设置为市政管道的管廊;
⑧、建造山上建筑时,在电梯井内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
优选的,根据S1所提出的,采用盾构机施工主隧道,同时施工多功能井深基坑,深基坑施工至多功能井设计标高,多功能井的位置不得位于主隧道上方,主隧道宽度根据设计定位确定,分为住宅小区专用隧道和住宅小区与市政道路共用2种,隧道宽度根据双向车道数量确定,双向车道数量根据总车流量情况确定,并根据需要考虑变更隧道顶部排烟层使用功能,更改为停车位。
优选的,根据S2中所提出的,根据所需在主隧道施工完毕后,即施工分支隧道,直至设计深度,然后多功能井深基坑与分支隧道贯通。
优选的,根据S3所提出的,可安装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或者提前直接安装正式电梯,应用正式电梯运输建筑材料或构配件等物品。
优选的,根据S4所提出的,小型建筑机械、机具装置等可通过井道内施工电梯运输至山上,大型建筑机械的构配件单重如小于施工电梯限重,可以运输至山上后人工组装,或小型机械辅助组装。
优选的,若山体高度较高,可设置多部电梯,保证隧道位置和建筑物内都有电梯等候,减少等待电梯时间,为降低工程造价,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①、整个住宅小区只设计一个或几个公共电梯至隧道层,步行至各单体建筑,再乘坐单体建筑内的电梯回家;
②、多个单元的建筑只设计一部通过隧道层的电梯,步行至各自居住单元,再乘坐单元内的电梯回家。
优选的,各隧道的水平距离、隧道与山上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多功能井之间的水平距离以不扰动周边山体、不影响结构安全为原则。
(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山上建筑物建造过程机械化,降低了建造成本,使山上建筑大规模建设变为可行。
2、可以在城中山上建设民用建筑,也可以将山区的山沟联系起来,形成住宅小区,变山区为城区,解决了城市用地不足和山地多平原少的问题。
3、该技术适用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区域,还适用于丘陵地带,尤其适用于平原与山区或丘陵的交接地带。
4、使在山顶居住居民的出行和普通住宅一样,而且远离了喧嚣的道路,可以尽情享受安静的生活。
5、山体地基承载力较高,节省了地基工程造价。
6、不仅可以在山上建设单体建筑物,而且适合建设大型住宅小区。
7、山上建筑远离城市道路,与城市中住宅楼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①:不存在挡光的问题。采光更充足,空气更清新,每天居住在美妙的环境中,心情更加舒畅愉悦。
②:山林与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可以尽情享受依山傍水的园林景观、亭榭水系,享受冬暖夏凉及高负氧离子的惬意。
③:身居高处,视野更加宽广,俯瞰城市全景,还可以看见美丽的日出日落;同时高地势,有利于建筑物的排水和防潮。
④:具有个性精致外加原生态的氛围,可以以别墅和多层为主,建筑设计表达更加多样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⑤:如果采用步行方式出行,在山上步行有益于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
9、与传统山上建筑建造方法相比,可大幅降低材料及构配件等运输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降低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隧道层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立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个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山上建筑物居民包括A、B种方式出行,其A为直达分支隧道的电梯出行,其B是通过山上台阶、坡道步行出行,A方法具体如下:
S1、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与高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和高程;
S2、施工主隧道多功能井基坑;
S3、施工分支隧道:使分支隧道与多功能井基坑贯通;
S4、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部件与所需设备:以及混凝土地泵管道,用于施工人员、材料构配件、小型机械设备机具等的垂直运输;
S5、进行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后,拆除多功能井内混凝土地泵管道;
S6、拆除建造设备:所有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运输完毕后,拆除井道内施工电梯,安装正式电梯;
S7、同步施工并至竣工:隧道工程与建筑工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施工,直至竣工。
优选的,需要注意的是:
①、主电梯位于隧道的上方,主电梯位于分支隧道的正上方,互相连通;
②、隧道层电梯间位置取决于山上建筑物电梯井位置;
③、隧道内设置车位,包含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主隧道两侧各设置一排车位;
其二:在分支隧道两侧设计车位;
其三:单独修建用于存放车辆的分支隧道;
④、分支隧道位置设计是以所有分支隧道总长度取短值为原则;
⑤、主隧道的平面位置避开多功能井位置;
⑥、各个山上建筑物设置台阶或坡道至山体周边的道路;
⑦、隧道上夹层设置为排烟层,隧道道路下部设置为市政管道的管廊;
⑧、建造山上建筑时,在电梯井内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
优选的,根据S1所提出的,采用盾构机施工主隧道,同时施工多功能井深基坑,深基坑施工至多功能井设计标高,多功能井的位置不得位于主隧道上方,主隧道宽度根据设计定位确定,分为住宅小区专用隧道和住宅小区与市政道路共用2种,隧道宽度根据双向车道数量确定,双向车道数量根据总车流量情况确定,并根据需要考虑变更隧道顶部排烟层使用功能,更改为停车位。
优选的,根据S2中所提出的,根据所需在主隧道施工完毕后,即施工分支隧道,直至设计深度,然后多功能井深基坑与分支隧道贯通。
优选的,根据S3所提出的,可安装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或者提前直接安装正式电梯,应用正式电梯运输建筑材料或构配件等物品。
优选的,根据S4所提出的,小型建筑机械、机具装置等可通过井道内施工电梯运输至山上,大型建筑机械的构配件单重如小于施工电梯限重,可以运输至山上后人工组装,或小型机械辅助组装。
优选的,若山体高度较高,可设置多部电梯,保证隧道位置和建筑物内都有电梯等候,减少等待电梯时间,为降低工程造价,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①、整个住宅小区只设计一个或几个公共电梯至隧道层,步行至各单体建筑,再乘坐单体建筑内的电梯回家;
②、多个单元的建筑只设计一部通过隧道层的电梯,步行至各自居住单元,再乘坐单元内的电梯回家。
优选的,各隧道的水平距离、隧道与山上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多功能井之间的水平距离以不扰动周边山体、不影响结构安全为原则。
实施例:东北地区一直径400m的圆形山体,山体高度107m,设计多层建筑20栋,山上只建设台阶或坡道,不建设车行道路;
主隧道宽12m,双向2车道,车道两侧设停车位,多功能井内径3m,多功能井内设计1部电梯,每个单元设计1个直达隧道层的电梯;
为保证采光效果,北侧和正西侧不建设住宅,只做园林、景观、小品、绿化等休息场所。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山上建筑物居民包括A、B种方式出行,其A为直达分支隧道的电梯出行,其B是通过山上台阶、坡道步行出行,A方法具体如下:
S1、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与高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确定隧道及电梯井的位置和高程;
S2、施工主隧道多功能井基坑;
S3、施工分支隧道:使分支隧道与多功能井基坑贯通;
S4、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部件与所需设备:以及混凝土地泵管道,用于施工人员、材料构配件、小型机械设备机具等的垂直运输;
S5、进行建筑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完毕后,拆除多功能井内混凝土地泵管道;
S6、拆除建造设备:所有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等运输完毕后,拆除井道内施工电梯,安装正式电梯;
S7、同步施工并至竣工:隧道工程与建筑工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施工,直至竣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需要注意的是:
①、主电梯位于隧道的上方,主电梯位于分支隧道的正上方,互相连通;
②、隧道层电梯间位置取决于山上建筑物电梯井位置;
③、隧道内设置车位,包含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主隧道两侧各设置一排车位;
其二:在分支隧道两侧设计车位;
其三:单独修建用于存放车辆的分支隧道;
④、分支隧道位置设计是以所有分支隧道总长度取短值为原则;
⑤、主隧道的平面位置避开多功能井位置;
⑥、各个山上建筑物设置台阶或坡道至山体周边的道路;
⑦、隧道上夹层设置为排烟层,隧道道路下部设置为市政管道的管廊;
⑧、建造山上建筑时,在电梯井内安装井道内施工电梯等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人员和建筑材料的垂直运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1所提出的,采用盾构机施工主隧道,同时施工多功能井深基坑,深基坑施工至多功能井设计标高,多功能井的位置不得位于主隧道上方,主隧道宽度根据设计定位确定,分为住宅小区专用隧道和住宅小区与市政道路共用2种,隧道宽度根据双向车道数量确定,双向车道数量根据总车流量情况确定,并根据需要考虑变更隧道顶部排烟层使用功能,更改为停车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2中所提出的,根据所需在主隧道施工完毕后,即施工分支隧道,直至设计深度,然后多功能井深基坑与分支隧道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3所提出的,可安装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等垂直运输设备,或者提前直接安装正式电梯,应用正式电梯运输建筑材料或构配件等物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S4所提出的,小型建筑机械、机具装置等可通过井道内施工电梯运输至山上,大型建筑机械的构配件单重如小于施工电梯限重,可以运输至山上后人工组装,或小型机械辅助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山体高度较高,可设置多部电梯,保证隧道位置和建筑物内都有电梯等候,减少等待电梯时间,为降低工程造价,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①、整个住宅小区只设计一个或几个公共电梯至隧道层,步行至各单体建筑,再乘坐单体建筑内的电梯回家;
②、多个单元的建筑只设计一部通过隧道层的电梯,步行至各自居住单元,再乘坐单元内的电梯回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隧道的水平距离、隧道与山上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多功能井之间的水平距离以不扰动周边山体、不影响结构安全为原则。
CN202311230370.X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Pending CN1174037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370.XA CN11740378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0370.XA CN11740378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03783A true CN117403783A (zh) 2024-01-16

Family

ID=89497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0370.XA Pending CN117403783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0378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91081A1 (zh) 一种房屋建筑结构
CN110578339B (zh) 一种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02877673B (zh) 多头螺旋坡道式立体停车库
CN101701461B (zh) 资源节约型地下筒体构筑物的建造方法
WO2001083902A1 (e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re-fabricated high rise building attaching for environments and village community
CN1811084A (zh) 一种人造空中建设场地
CN117403783A (zh) 一种建造山上建筑的方法
CN207176737U (zh) 一种斜井机械式地下停车场
CN20767260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兼做主体的综合管廊
Weksler-Bdolah et al. Jerusalem, the Western Wall Plaza Excavations, 2005–2009
CN202073348U (zh) 一种地下车库
Negev Survey and trial excavations at Ḥaluza (Elusa), 1973
CN204491663U (zh) 预应力结构功能式地下管廊组合系统
ES2302014T3 (es) Complejo urbano multifuncional.
CN107059918A (zh) 双连拱地下公路、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综合体
CN102127984B (zh) 一种地下车库
CN102182336B (zh) 一种地下车库
CN102182321B (zh) 一种地下车库的建造方法
CN106836277B (zh) 多层城市地下综合体及其暗挖建造方法
CN202117367U (zh) 一种地下车库
CN102400577A (zh) 一种地下车库
CN202073347U (zh) 一种地下车库
CN202090679U (zh) 陵园碑塔
CN106836273A (zh) 一种双拱形城市地下综合体及其暗挖建造方法
No NOTICE FOR C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