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6709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6709A
CN117396709A CN202180098865.4A CN202180098865A CN117396709A CN 117396709 A CN117396709 A CN 117396709A CN 202180098865 A CN202180098865 A CN 202180098865A CN 117396709 A CN117396709 A CN 117396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heat exchanger
flow path
liquid medium
out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8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正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396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6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39/00Details of evaporators; 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Details of condensers
    • F25B2339/047Water-cooled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1Bypass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101)具备制冷剂循环回路(10)和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1)、四通阀(12)、空气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以及水热交换器(30)。液体介质循环回路包括泵(21)、液流方向切换部(22)、水热交换器(3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3)。水热交换器被设置为使得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四通阀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在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空气热交换器以及水热交换器,在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水热交换器以及空气热交换器。液流方向切换部切换液体介质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液体介质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在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液体介质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液体介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各自之间是固定的。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强化了对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制冷剂的限制,作为持久对策,正在研究使用温度梯度大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另一方面,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热交换器中蒸发或冷凝时,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发生变化,在其开始温度与结束温度之间产生差(温度梯度)。当在热交换器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通方向被设为与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相同的方向(并行流)时,该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因此,在使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已知有蒸发器中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通方向被设为与在蒸发器中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向流)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10-28157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冷冻装置,其中,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水热交换器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成为相向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81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的风的方向被设为固定。在日本特开平10-281575号公报所记载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液体介质在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方向在制冷运转时与制热运转时之间是相反的,因此,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的风的方向被设为固定时,在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任意一方中,液体介质与空气成为平行流。在该情况下,与液体介质与空气成为相向流的情况相比,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制冷循环装置的消耗电力增加。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在水热交换器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成为相向流,并且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循环回路,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空气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水热交换器,并供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以及液体介质循环回路,其包括泵、液流方向切换部、水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并供液体介质循环。水热交换器被设置为使得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四通阀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在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空气热交换器以及水热交换器,在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水热交换器以及空气热交换器。液流方向切换部切换液体介质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液体介质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在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液体介质在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液体介质在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各自之间是固定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在水热交换器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成为相向流,并且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2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2状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图3所示的第1状态下形成于液流方向切换部的层叠结构体的内部的第1流路和第4流路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4所示的第2状态下形成于液流方向切换部的层叠结构体的内部的第2流路和第3流路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3和图5所示的层叠结构体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4和图6所示的层叠结构体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编号,不重复其说明。此外,在以下内容中,将相对于作为比较对象的位置的重力方向称为“下方”,将相对于作为比较对象的位置的与“下方”相反的方向称为“上方”。在图1~图8中,Z方向表示重力方向。
实施方式1.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循环回路10,其供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以及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其供液体介质循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例如是HFC(氢氟烃)类制冷剂或HC(烃类)类制冷剂。作为HFC类制冷剂,例如是R407C。液体介质只要是温度能够伴随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变化的任意的热输送介质即可,例如是水。
制冷剂循环回路10包括压缩机11、四通阀12、空气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以及水热交换器30。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包括泵21、液流方向切换部22、室内热交换器23以及水热交换器30。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利用四通阀12和液流方向切换部22在图1所示的第1状态和图2所示的第2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和图2所示,四通阀12切换在制冷剂循环回路10中流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四通阀12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11、空气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以及水热交换器30,在所述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11、水热交换器30、膨胀阀14以及空气热交换器13。
如图1和图2所示,液流方向切换部22根据由四通阀12实现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的切换来切换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中流动的液体介质的流通方向。液流方向切换部22切换液体介质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中流动的方向,以使得液体介质在第1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液体介质在第2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且,液体介质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中的各个状态下固定。
室内热交换器23例如是液体介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制冷循环装置100是空调机。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3例如也可以是液体介质与其它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水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23具有:流入口23B,其供液体介质流入;以及流出口23A,其供液体介质流出。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3的室内空气的流通方向被设为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固定。向室内热交换器23输送室内空气的风扇也可以被设置为仅向固定的方向旋转。向室内热交换器23输送室内空气的风扇的旋转方向也可以不能反转的。
水热交换器30被设置为使得在制冷剂循环回路10中流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中流动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水热交换器30例如是板式热交换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路和液体介质的流路由板划分。水热交换器30具有供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流出流入的第3流出流入部30C和第4流出流入部30D。第3流出流入部30C配置于比第4流出流入部30D靠上方的位置。水热交换器30还具有供液体介质流出流入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和第2流出流入部30B。第1流出流入部30A配置于比第2流出流入部30B靠上方的位置。
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经由泵21和液流方向切换部22分别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和第2流出流入部30B连接。
泵21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与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流入部22A之间。泵21配置于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外部。泵被设置为将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流出的液体介质送出至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流入部22A。另外,泵21也可以被设置为将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流出部22B流出的液体介质送出至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入口23B。
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入口23B经由液流方向切换部22分别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和第2流出流入部30B连接。流出口23A例如配置于比流入口23B靠上方的位置。
液流方向切换部22具有供液体介质流入的流入部22A、供液体介质流出的流出部22B、以及供液体介质流出流入的第5流出流入部22C和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入部22A与泵21的排出口连接。流入部22A经由泵21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连接。流出部22B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入口23B连接。第5流出流入部22C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连接。第6流出流入部22D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2流出流入部30B连接。
液流方向切换部22在第1状态下形成从流入部22A流到第5流出流入部22C的液体介质的流路、以及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到流出部22B的液体介质的流路。液流方向切换部22在第1状态下不形成从流入部22A流到第6流出流入部22D的液体介质的流路、以及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到流出部22B的液体介质的流路。
液流方向切换部22在第2状态下形成从流入部22A流到第6流出流入部22D的液体介质的流路、以及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到流出部22B的液体介质的流路。液流方向切换部22在第2状态下不形成从流入部22A流到第5流出流入部22C的液体介质的流路、以及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到流出部22B的液体介质的流路。
具体而言,液流方向切换部22包括第1流路F1、第2流路F2、第3流路F3以及第4流路F4、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是被设置为仅对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第1开闭阀41是仅对从流入部22A向第1贯通孔61的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第2开闭阀42是仅对从流入部22A向第2贯通孔62的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第3开闭阀43是仅对从第3贯通孔63向流出部22B的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第4开闭阀44是仅对从第4贯通孔64向流出部22B的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被设置为对水的沿铅直方向的流动进行打开或关闭。
第1流路F1将流入部22A与第5流出流入部22C之间连接。第1流路F1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之间。第1开闭阀41对第1流路F1进行开闭。
第2流路F2将流入部22A与第6流出流入部22D之间连接。第2流路F2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出口23A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2流出流入部30B之间。第2开闭阀42对第2流路F2进行开闭。
第3流路F3将第5流出流入部22C与流出部22B之间连接。第3流路F3连接在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入口23B之间。第3开闭阀43对第3流路F3进行开闭。
第4流路F4将第6流出流入部22D与流出部22B之间连接。第4流路F4连接在水热交换器30的第2流出流入部30B与室内热交换器23的流入口23B之间。第4开闭阀44对第4流路F4进行开闭。
第1流路F1和第2流路F2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流入部22A。第3流路F3和第4流路F4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流出部22B。
在第1状态下,第1开闭阀41和第4开闭阀44打开,第2开闭阀42和第3开闭阀43关闭。由此,在第1状态下,液流方向切换部22形成液体介质在第1流路F1中从流入部22A流到第5流出流入部22C的流动、以及液体介质在第4流路F4中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到流出部22B的流动。在第1状态下,液流方向切换部22不形成液体介质在第2流路F2中从流入部22A流到第6流出流入部22D的流动、以及液体介质在第3流路F3中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到流出部22B的流动。
在第2状态下,第2开闭阀42和第3开闭阀43打开,第1开闭阀41和第4开闭阀44关闭。由此,在第2状态下,液流方向切换部22形成液体介质在第2流路F2中从流入部22A流到第6流出流入部22D的流动、以及液体介质在第3流路F3中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到流出部22B的流动。在第2状态下,液流方向切换部22不形成液体介质在第1流路F1中从流入部22A流到第5流出流入部22C的流动、以及液体介质在第4流路F4中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到流出部22B的流动。
更具体来说,液流方向切换部22包括多个配管。第1流路F1、第2流路F2、第3流路F3以及第4流路F4分别由多个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构成。
多个配管包括与第1流出流入部30A连接的第1配管31、与第2流出流入部30B连接的第2配管32、相互并联地连接于第1配管31的第3配管51和第4配管53、以及相互并联地连接于第2配管32的第5配管52和第6配管54。第3配管51和第5配管52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流入部22A。第4配管53和第6配管54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流出部22B。
第1流路F1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配管31和第3配管51构成。第2流路F2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配管32和第5配管52构成。第3流路F3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1配管31和第4配管53构成。第4流路F4由相互串联连接的第2配管32和第6配管54构成。
第1开闭阀41与第3配管51连接。第2开闭阀42与第5配管52连接。第3开闭阀43与第4配管53连接。第4开闭阀44与第6配管54连接。
第1配管31构成第1流路F1中的位于第5流出流入部22C侧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3流路F3中的位于第5流出流入部22C侧的一部分。第2配管32构成第2流路F2中的位于第6流出流入部22D侧的一部分,并且构成第4流路F4中的位于第6流出流入部22D侧的一部分。即,第1流路F1中的位于第5流出流入部22C侧的一部分兼作第3流路F3中的位于第5流出流入部22C侧的一部分。第2流路F2中的位于第6流出流入部22D侧的一部分兼作第4流路F4中的位于第6流出流入部22D侧的一部分。
接下来,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第1状态下,从压缩机11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空气热交换器13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冷凝后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经膨胀阀14减压后,在水热交换器30中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
在第1状态下,从泵21流出的液体介质从流入部22A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液体介质在第1流路F1中流动,并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出至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外部。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出的液体介质从第1流出流入部30A流入水热交换器30。流入水热交换器30的液体介质通过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被冷却的液体介质从第2流出流入部30B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并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液体介质在第4流路F4中流动,并从流出部22B流出至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外部。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出的液体介质从流入口23B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3,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液体介质流入泵21。
在第1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从第4流出流入部30D流入水热交换器30,并从第3流出流入部30C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液体介质从第1流出流入部30A流入水热交换器30,并从第2流出流入部30B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在第1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的内部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在水热交换器30的内部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
如图2所示,在第2状态下,从压缩机11排出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30中通过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经膨胀阀14减压后,在空气热交换器13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蒸发后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
在第2状态下,从泵21流出的液体介质从流入部22A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液体介质在第2流路F2中流动,并从第6流出流入部22D流出至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外部。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出的液体介质从第2流出流入部30B流入水热交换器30。流入水热交换器30的液体介质通过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被加热的液体介质从第1流出流入部30A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并从第5流出流入部22C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入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液体介质在第3流路F3中流动,并从流出部22B流出至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外部。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流出的液体介质从流入口23B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3,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此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通过热交换而被冷却的液体介质流入泵21。
在第2状态下,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从第3流出流入部30C流入水热交换器30,并从第4流出流入部30D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液体介质从第2流出流入部30B流入水热交换器30,并从第1流出流入部30A流出至水热交换器30的外部。在第2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的内部从上方向下方流动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在水热交换器30的内部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
这样,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液体介质在水热交换器30中流动的方向均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水热交换器30中流动的方向相反。换言之,在水热交换器30中,液体介质的流动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均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流动成为相向流。
此外,液体介质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方向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是固定的。即,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进行热交换的液体介质以及室内空气各自的流通方向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是固定的。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方向能够被设定为,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中的各个状态下,与液体介质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方向相反。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液体介质的流动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下均能够与室内空气的流动成为相向流。
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在水热交换器30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成为相向流,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23中液体介质能够与室内空气成为相向流,因此能够同时抑制在水热交换器30和室内热交换器23各自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与第1状态和第2状态无关地,从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流出部22B流到流入部22A的液体介质的流通方向是固定的,因此,泵21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中被配置于比液流方向切换部22的流出部22B靠下游且比流入部22A靠上游的流路中。因此,对于在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0不包括液流方向切换部22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并且由于不包括液流方向切换部22而在水热交换器30中液体介质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成为并行流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将泵21与水热交换器30之间的制冷剂流路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3与水热交换器30之间的制冷剂流路置换为液流方向切换部22,能够容易地实现制冷循环装置100。
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是被设置为仅对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这样的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中的各个开闭阀与被设置为对双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双向流动用的电磁阀相比,价格更便宜。
另外,也可以是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为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
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被设置为对水的沿铅直方向的流动进行打开或关闭。这样,与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被设置为对水的沿水平方向的流动进行打开或关闭的情况相比,将各开闭阀投影到与铅直方向垂直的截面上而得到的面积更小,能够使设置空间狭小化。
另外,也可以是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设置为对水的沿铅直方向的流动进行打开或关闭。
实施方式2.
如图3~图6所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1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100基本相同的结构,但在液流方向切换部22包括层叠结构体60来代替多个第3配管51、第4配管53、第5配管52以及第6配管54这一点上与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同。在以下内容中,主要对制冷循环装置101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层叠结构体60包括相互层叠的多块板。多块板包括第1板P1、第2板P2、第3板P3以及第4板P4。
第1板P1和第2板P2配置于多块板中的、多块板层叠的方向(以下,仅称为层叠方向)上的两端部。第3板P3和第4板P4在层叠方向上配置于第1板P1与第2板P2之间。第1板P1、第3板P3、第4板P4以及第2板P2按照该记载顺序层叠。
在第1板P1形成有第1贯通孔61、第2贯通孔62、第3贯通孔63以及第4贯通孔64。第1贯通孔61与第1开闭阀41连接。第2贯通孔62与第2开闭阀42连接。第3贯通孔63与第3开闭阀43连接。第4贯通孔64与第4开闭阀44连接。
在第2板P2形成有第5贯通孔65和第6贯通孔66。第5贯通孔65与水热交换器30的第1流出流入部30A连接。水热交换器30的第6贯通孔66与第2流出流入部30B连接。
在第3板P3形成有第7贯通孔67、第8贯通孔68、第9贯通孔69以及第10贯通孔70。第7贯通孔67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1贯通孔61和第5贯通孔65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1贯通孔61与第5贯通孔65之间。第8贯通孔68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2贯通孔62和第2板P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2贯通孔62与第2板P2之间。第9贯通孔69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3贯通孔63和第2板P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3贯通孔63与第2板P2之间。第10贯通孔70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4贯通孔64和第6贯通孔66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4贯通孔64与第6贯通孔66之间。
在第4板P4形成有第11贯通孔71、第12贯通孔72、第13贯通孔73以及第14贯通孔74。第11贯通孔71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7贯通孔67和第5贯通孔65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7贯通孔67与第5贯通孔65之间。第12贯通孔72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8贯通孔68和第2板P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8贯通孔68与第2板P2之间。第13贯通孔73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9贯通孔69和第2板P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9贯通孔69与第2板P2之间。第14贯通孔74在层叠方向上以与第10贯通孔70和第6贯通孔66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第10贯通孔70与第6贯通孔66之间。
第4板P4的第12贯通孔72和第13贯通孔73分别被例如第2板P2封闭。
第3板和第4板P4各自的隔热性高于第1板和第2板P2各自的隔热性。第3板和第4板P4各自的导热率低于第1板和第2板P2各自的导热率。
层叠结构体60包括将第1贯通孔61与第7贯通孔67之间连接的第1密封部件75、将第3贯通孔63与第9贯通孔69之间连接的第2密封部件76、将第6贯通孔66与第14贯通孔74之间连接的密封部件77、将第14贯通孔74与第10贯通孔70之间连接的密封部件78、以及将第8贯通孔68与第12贯通孔72之间连接的密封部件79。密封部件77、第14贯通孔74以及密封部件78在层叠方向上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密封部件77、第14贯通孔74以及密封部件78构成第3密封部件,该第3密封部件将第6贯通孔66与第10贯通孔70之间连接。
第1密封部件75和第2密封部件76例如构成为与第1板P1和第3板P3中的各块板不同的部件。密封部件77例如构成为与第2板P2和第4板P4中的各块板不同的部件。密封部件78和密封部件79例如构成为与第3板P3和第4板P4中的各块板不同的部件。
第1密封部件75、第2密封部件76、密封部件77、密封部件78以及密封部件79分别包含由具有隔热性的材料构成的隔热件。具有隔热性的材料是指导热率比构成第1板P1和第2板P2中的各块板的材料低的材料。构成第1板P1和第2板P2中的各块板的材料例如含有铝(Al)。构成第1密封部件75、第2密封部件76、密封部件77、密封部件78以及密封部件79中的各块板的材料例如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的任意一种的材料、或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材料。
在第1板P1与第3板P3之间的、第1密封部件75和第2密封部件76的外侧形成有第1空间。第1空间与第2贯通孔62、第4贯通孔64、第8贯通孔68以及第10贯通孔70分别相连。
在第3板P3与第4板P4之间的、密封部件78和密封部件79的外侧形成有第3空间。第3空间与第7贯通孔67、第9贯通孔69、第11贯通孔71分别相连。
在第2板P2与第4板P4之间的、密封部件77的外侧形成有第4空间。第4空间与第5贯通孔65、第11贯通孔71以及第12贯通孔72分别相连。
如图5所示,在第1状态下,第1流路F1形成为将第1贯通孔61、第1密封部件75、第7贯通孔67、第3空间、第11贯通孔71、第4空间以及第5贯通孔65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1流路F1的一部分形成于第1密封部件75的内侧。
如图5所示,在第1状态下,第4流路F4形成为将第6贯通孔66、密封部件77、第14贯通孔74、密封部件78、第10贯通孔70、第1空间以及第4贯通孔64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4流路F4的一部分形成于密封部件77、第14贯通孔74以及密封部件78各自的内侧。
如图5所示,在第1状态下,通过第1贯通孔61后的液体介质由于第1密封部件75而不在第1空间中流动,仅流到第7贯通孔67。从第7贯通孔67流入第3空间的液体介质仅流到第11贯通孔71。从第7贯通孔67流入第3空间的液体介质由于第3开闭阀43关闭而不流到第9贯通孔69,由于密封部件78和密封部件79而不流到第8贯通孔68和第10贯通孔70。从第11贯通孔71流入第4空间的液体介质仅流到第5贯通孔65。从第11贯通孔71流入第4空间的液体介质由于第2开闭阀42和第3开闭阀43关闭而不流到第12贯通孔72和第13贯通孔73。
如图5所示,在第1状态下,通过第6贯通孔66后的液体介质由于密封部件77而不在第4空间中流动,仅流到第14贯通孔74。通过第14贯通孔74后的液体介质由于密封部件78而不在第3空间中流动,仅流到第10贯通孔70。从第10贯通孔70流入第1空间的液体介质仅流到第4贯通孔64。从第10贯通孔70流入第1空间的液体介质由于第2开闭阀42和第3开闭阀43关闭而不流到第2贯通孔62和第3贯通孔63。
如图6所示,在第2状态下,第2流路F2形成为将第2贯通孔62、第1空间、第10贯通孔70、密封部件78、第14贯通孔74、密封部件77以及第6贯通孔66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2流路F2的一部分形成于密封部件77、第14贯通孔74以及密封部件78各自的内侧。
如图6所示,在第2状态下,第3流路F3形成为将第5贯通孔65、第11贯通孔71、第3空间、第9贯通孔69、第2密封部件76以及第3贯通孔63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3流路F3的一部分形成于第2密封部件76的内侧。
如图6所示,在第2状态下,通过第2贯通孔62后的液体介质经过第1空间而流到第10贯通孔70。通过第2贯通孔62后的液体介质由于第1密封部件75和第2密封部件76而不流到第7贯通孔67和第9贯通孔69中的各个贯通孔。通过第10贯通孔70后的液体介质由于密封部件78而不流到第3空间,仅流到第14贯通孔74。通过第14贯通孔74后的液体介质由于密封部件77而不在第4空间中流动,仅流到第6贯通孔66。
如图6所示,在第2状态下,通过第5贯通孔65后的液体介质的一部分经过第11贯通孔71和第3空间而流到第9贯通孔69。通过第5贯通孔65后的液体介质的剩余部分经过第4空间和第13贯通孔73而流到第9贯通孔69。通过第5贯通孔65后的液体介质由于第1开闭阀41关闭而不流到第7贯通孔67。通过第9贯通孔69后的液体介质由于第2密封部件76而仅流到第3贯通孔63。
制冷循环装置101具备与制冷循环装置10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与制冷循环装置100相同的效果。即,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也与制冷循环装置100同样,根据由四通阀12实现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的切换来对第1开闭阀41、第2开闭阀42、第3开闭阀43以及第4开闭阀44分别进行开闭,由此,在水热交换器30中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液体介质成为相向流,并且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23中的热交换效率的降低。层叠结构体60也可以作为板式热交换器制备。
此外,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3配管51、第4配管53、第5配管52以及第6配管54的整体的设置空间相比,层叠结构体60的设置空间能够得到削减。这是因为,由于第3配管51和第4配管53相互并联地连接,并且第5配管52和第6配管54相互并联地连接,因此,特别是在与各配管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内的设置空间变得比较大。
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由于液流方向切换部22包括层叠结构体60,因此,与包括多个配管51~54的液流方向切换部22相比,能够削减设置空间。
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第1密封部件75、第2密封部件76、密封部件77、密封部件78以及密封部件79分别包括由具有隔热性的材料构成的隔热件。
这样,能够抑制在各密封部件的内侧流动的液体介质与在各密封部件的外侧流动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在第2状态下,第2密封部件76抑制形成于第1空间的第2流路F2的一部分与形成于第2密封部件76的内侧的第3流路F3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在第2状态下,密封部件78抑制形成于密封部件78的内侧的第2流路F2的另一部分与形成于第4空间的第3流路F3的另一部分进行热交换。由此,在第2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后的液体介质能够在不通过与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前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情况下到达室内热交换器23。
此外,如上所述,在第2状态下,第2流路F2的一部分与第3流路F3的一部分隔着第3板P3配置。因此,在第3板P3的隔热性与第1板P1的隔热性相同或低于第1板P1的隔热性的情况下,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后的液体介质通过与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前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与此相对,在制冷循环装置101中,第3板P3的隔热性高于第1板P1的隔热性。因此,在第2状态下,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后的液体介质能够在不通过与在水热交换器30中被加热前的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的情况下到达室内热交换器23。
图5和图6所示的层叠结构体60包括4块板,但板的块数可以是3块,也可以是5块以上。
如图7和图8所示,层叠结构体60也可以不包括第4板P4。在以下内容中,主要对图7和图8所示的层叠结构体60与图5和图6所示的层叠结构体6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第3板P3的第8贯通孔68和第9贯通孔69分别被例如第2板P2封闭。
密封部件77将第6贯通孔66与第10贯通孔70之间连接。密封部件77构成第3密封部件,该第3密封部件将第6贯通孔66与第10贯通孔70之间连接。
在第2板P2与第3板P3之间的、密封部件77的外侧形成有第2空间。第2空间与第5贯通孔65和第7贯通孔67分别相连。
如图7所示,在第1状态下,第1流路F1形成为将第1贯通孔61、第1密封部件75、第7贯通孔67、第2空间以及第5贯通孔65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1流路F1的一部分形成于第1密封部件75的内侧。
如图7所示,在第1状态下,第4流路F4形成为将第6贯通孔66、密封部件77、第10贯通孔70、第1空间以及第4贯通孔64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4流路F4的一部分形成于密封部件77的内侧。
如图8所示,在第2状态下,第2流路F2形成为将第2贯通孔62、第1空间、第10贯通孔70、密封部件77以及第6贯通孔66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2流路F2的一部分形成于密封部件77的内侧。
如图8所示,在第2状态下,第3流路F3形成为将第5贯通孔65、第2空间、第9贯通孔69、第2密封部件76以及第3贯通孔63分别按照该记载顺序连接而成的流路。第3流路F3的一部分形成于第2密封部件76的内侧。
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1中,也可以不在第3板P3形成第8贯通孔68。也可以不在第4板P4形成第12贯通孔72。在该情况下,层叠结构体60也可以不包括密封部件79。
在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101中,层叠结构体60也可以与水热交换器30一体地设置。也可以是水热交换器30构成为一个板式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层叠结构体60构成为该一个板式热交换器的剩余部分。这样,不需要将水热交换器30与层叠结构体60之间连接的配管,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制冷循环装置101的设置空间。
如上所述那样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此外,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标号说明
10:制冷剂循环回路;11:压缩机;12:四通阀;13:空气热交换器;14:膨胀阀;20:液体介质循环回路;21:泵;22:液流方向切换部;22A:流入部;22B:流出部;22C:第5流出流入部;22D:第6流出流入部;23:室内热交换器;23A:流出口;23B:流入口;30:水热交换器;30A:第1流出流入部;30B:第2流出流入部;30C:第3流出流入部;30D:第4流出流入部;31:第1配管;32:第2配管;41:第1开闭阀;42:第2开闭阀;43:第3开闭阀;44:第4开闭阀;51:第3配管;52:第5配管;53:第4配管;54:第6配管;60:层叠结构体;61:第1贯通孔;62:第2贯通孔;63:第3贯通孔;64:第4贯通孔;65:第5贯通孔;66:第6贯通孔;67:第7贯通孔;68:第8贯通孔;69:第9贯通孔;70:第10贯通孔;71:第11贯通孔;72:第12贯通孔;73:第13贯通孔;74:第14贯通孔;75:第1密封部件;76:第2密封部件;77、78、79:密封部件;100、101: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备:
制冷剂循环回路,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空气热交换器、膨胀阀以及水热交换器,并供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以及
液体介质循环回路,其包括泵、液流方向切换部、所述水热交换器以及室内热交换器,并供液体介质循环,
所述水热交换器被设置为使得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与所述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
所述四通阀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压缩机、所述空气热交换器以及所述水热交换器,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依次流过所述压缩机、所述水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空气热交换器,
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切换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液体介质循环回路中流动的方向,
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所述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
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所述水热交换器内从上方向下方流动,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水热交换器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
所述液体介质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方向在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各自之间是固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包括:流入口,其供所述液体介质流入;以及流出口,其供所述液体介质流出,
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包括:流入部,其供从所述流出口流出的所述液体介质流入;以及流出部,其供所述液体介质朝向所述流入口流出,
所述泵被设置为,将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流出口流出的所述液体介质送出至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的所述流入部、或将从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的所述流出部流出的所述液体介质送出至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所述流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水热交换器包括供所述液体介质流出流入的第1流出流入部和第2流出流入部,
所述第1流出流入部配置于比所述第2流出流入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包括:
第1流路,其连接在所述流入部与所述第1流出流入部之间;
第2流路,其连接在所述流入部与所述第2流出流入部之间;
第3流路,其连接在所述流出部与所述第1流出流入部之间;
第4流路,其连接在所述流出部与所述第2流出流入部之间;
第1开闭阀,其对所述第1流路进行开闭;
第2开闭阀,其对所述第2流路进行开闭;
第3开闭阀,其对所述第3流路进行开闭;以及
第4开闭阀,其对所述第4流路进行开闭,
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第1开闭阀和所述第4开闭阀打开,所述第2开闭阀和所述第3开闭阀关闭,
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第2开闭阀和所述第3开闭阀打开,所述第1开闭阀和所述第4开闭阀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包括多个配管,
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所述第3流路及所述第4流路分别由所述多个配管中的至少一个配管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配管具有:
第1配管,其与所述第1流出流入部连接;
第2配管,其与所述第2流出流入部连接;
第3配管和第4配管,它们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所述第1配管;以及
第5配管和第6配管,它们相互并联地连接于所述第2配管,
所述第1流路由所述第1配管和所述第3配管构成,
所述第2流路由所述第1配管和所述第4配管构成,
所述第3流路由所述第2配管和所述第5配管构成,
所述第4流路由所述第2配管和所述第6配管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液流方向切换部包括层叠结构体,该层叠结构体包括相互层叠的多块板,
该多块板包括:
第1板,其形成有与所述第1开闭阀连接的第1贯通孔、与所述第2开闭阀连接的第2贯通孔、与所述第3开闭阀连接的第3贯通孔、以及与所述第4开闭阀连接的第4贯通孔;
第2板,其形成有与所述第1流出流入部连接的第5贯通孔、以及与所述第2流出流入部连接的第6贯通孔;以及
第3板,其配置于所述第1板与所述第2板之间,
所述多块板被设置为,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第1流路形成在所述第1贯通孔与所述第5贯通孔之间,所述第4流路形成在所述第4贯通孔与所述第6贯通孔之间,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第2流路形成在所述第2贯通孔与所述第6贯通孔之间,所述第3流路形成在所述第3贯通孔与所述第5贯通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5贯通孔被配置为在所述多块板的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第1贯通孔重叠,
所述第6贯通孔被配置为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第4贯通孔重叠,
在所述第3板形成有第7贯通孔、第9贯通孔以及第10贯通孔,所述第7贯通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第1贯通孔和所述第5贯通孔重叠,所述第9贯通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第3贯通孔重叠,所述第10贯通孔在所述层叠方向上与所述第4贯通孔和所述第6贯通孔重叠,
所述层叠结构体包括:第1密封部件,其将所述第1贯通孔与所述第7贯通孔之间连接;第2密封部件,其将所述第3贯通孔与所述第9贯通孔之间连接;以及第3密封部件,其将所述第6贯通孔与所述第10贯通孔之间连接,
在所述第1板与所述第3板之间的、所述第1密封部件和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外侧形成有第1空间,该第1空间与所述第2贯通孔、所述第4贯通孔以及所述第10贯通孔分别相连,
在所述第2板与所述第3板之间的、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外侧形成有第2空间,该第2空间与所述第5贯通孔、所述第7贯通孔以及所述第9贯通孔分别相连,
在所述第1状态下,所述第1流路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1密封部件的内侧,所述第4流路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3密封部件的内侧,
在所述第2状态下,所述第2流路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1空间中,所述第3流路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2空间和所述第2密封部件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1密封部件、所述第2密封部件以及所述第3密封部件分别包含由具有隔热性的材料构成的隔热件。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3板的隔热性高于所述第1板的隔热性。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以及所述第4开闭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是被设置为仅对一个方向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单向流动用的电磁阀。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第1开闭阀、所述第2开闭阀、所述第3开闭阀以及所述第4开闭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被设置为对所述液体介质的沿铅直方向的流动进行打开或关闭。
CN202180098865.4A 2021-06-08 2021-06-08 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173967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1695 WO2022259354A1 (ja) 2021-06-08 2021-06-0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6709A true CN117396709A (zh) 2024-01-12

Family

ID=84425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8865.4A Pending CN117396709A (zh) 2021-06-08 2021-06-08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19085A1 (zh)
EP (1) EP4354045A4 (zh)
JP (1) JPWO2022259354A1 (zh)
CN (1) CN117396709A (zh)
WO (1) WO20222593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6477A (ja) * 1994-09-19 1996-04-02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空気調和機
JP3858354B2 (ja) * 1997-02-07 2006-12-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9018602A (ja) * 2007-07-10 2009-01-29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WO2012070083A1 (ja) * 2010-11-24 2012-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7330482B2 (ja) * 2019-02-26 2023-08-22 株式会社イズミ技研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259354A1 (zh) 2022-12-15
EP4354045A1 (en) 2024-04-17
EP4354045A4 (en) 2024-07-10
WO2022259354A1 (ja) 2022-12-15
US20240219085A1 (en) 2024-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415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0136759B1 (ko) 냉난방 공기조화기
US10830502B2 (en) Air conditioner
WO2013135048A1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机柜
EP2541169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supplying system
CN103221759A (zh) 空调机
EP2541170A1 (en)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supply system
JP2015141009A (ja)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の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熱源ユニット
JPH10141820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US1149972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3154622B (zh) 热介质转换机以及搭载该热介质转换机的空调装置
JP7034251B2 (ja) 熱源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83293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7396709A (zh) 制冷循环装置
JP201410941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8059673A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5953337B (zh) 冰蓄热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12873A (zh) 切换阀
CN110285603B (zh) 热交换器和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JP2001317884A (ja) 熱交換装置
WO202101452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71957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987542A (zh) 换热机组
JPWO201611383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2378843B1 (ko) 상시 대향류가 가능한 히트 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