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95579A -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95579A
CN117395579A CN202311579023.8A CN202311579023A CN117395579A CN 117395579 A CN117395579 A CN 117395579A CN 202311579023 A CN202311579023 A CN 202311579023A CN 117395579 A CN117395579 A CN 117395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voice coil
long side
framework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790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星臣
李世田
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eldann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790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95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95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95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音圈包括骨架、音圈线、加强结构及引出线,所述骨架呈闭合环形结构,且所述骨架具有长边;所述骨架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加强区和位于所述加强区下方的绕线区;所述音圈线缠绕于所述绕线区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组件,所述长边的内侧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加强区外并避开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引出线与所述音圈线连接。本发明音圈通过第一加强组件对骨架长边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长边的强度,避免出现骨架长边在音圈振动时出现摇摆而擦碰华司的现象,消除异音及失真情况。

Description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比如在汽车头枕的扬声器的布置过程中,由于结构限制和对扬声器的性能需要,扬声器不能采用传统的圆形音圈,只能使用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异形音圈。为了能够满足扬声器灵敏度要求,需要有足够的辐射面积,且在扬声器布置条件的限制下,异形音圈必须采用长边与短边的长宽比较大的方式,致使其音圈骨架的长边太长,在振动时音圈骨架的长边容易出现左右摇摆而擦碰华司的现象,容易产生异音,出现失真情况,影响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异形音圈容易产生异音及出现失真情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音圈,所述音圈包括:
骨架,所述骨架呈闭合环形结构,且所述骨架具有长边;所述骨架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加强区和位于所述加强区下方的绕线区;
音圈线,所述音圈线缠绕于所述绕线区的外侧;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组件,所述长边的内侧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引出线,所述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加强区外并避开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引出线与所述音圈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多根加强筋,多根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长边的内壁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壁,且各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各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所述长边的两端。
可选地,多根所述加强筋沿加强区的高度方向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或者,
多根所述加强筋相互交叉设置,且在交叉处相互避让。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框,所述长边的内壁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壁连接有所述加强框,且各所述加强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
可选地,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和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所述加强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环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环呈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环共用一个棱边。
可选地,所述引出线位于所述加强框的上侧或下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框,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框沿所述长边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所述引出线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框之间。
可选地,所述加强框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所述长边的两端,所述加强框内布满所述加强环。
可选地,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组件,且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的面积占比所述加强区的外侧面积的40%~60%。
可选地,所述骨架还具有短边,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延伸至所述短边的内侧和/或所述短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对应所述短边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形成与所述骨架形状匹配的闭合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组件设置于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长边的内侧的第二加强组件,且所述第二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包括多根加强柱,多根所述加强柱连接于所述长边的内壁,且多根所述加强柱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可选地,各所述加强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骨架的高度方向一致,多根所述加强柱呈阵列式分布,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柱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柱为空心柱,且所述加强柱的横截面呈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柱的连接面相互匹配。
可选地,所述加强柱呈六边形柱状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柱共用一个棱边。
可选地,靠近所述长边的内壁的多个加强柱排成一列且与所述长边的内壁匹配并连接。
可选地,与所述长边的内壁连接的一列所述加强柱中,其中部分所述加强柱朝向所述长边的一侧开设有缺口且其缺口处与所述长边的内壁匹配并连接,另一部分所述加强柱的其中一个棱边与所述长边的内壁匹配并连接。
可选地,其中一个棱边与所述长边的内壁匹配并连接的所述加强柱为第一加强柱,开设有所述缺口的所述加强柱为第二加强柱,所述第一加强柱与所述第二加强柱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且朝向所述长边的边缘平齐。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延伸至所述短边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对应所述短边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形成与所述骨架的内腔形状匹配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区外周及所述音圈线外周均覆盖有补强纸,所述第一加强组件位于所述加强区对应的所述补强纸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区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避开所述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骨架还具有短边,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短边。
可选地,所述音圈线与所述骨架底部的距离为0.5mm~1mm;和/或,
所述引出线与所述骨架顶部的距离为2mm~5mm;和/或,
所述骨架为跑道型结构或类跑道型结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如上所述的音圈;
振膜,所述振膜连接在所述音圈的顶部;
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骨架的内部并靠近所述骨架的底部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装置,所述应用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如上所述的发声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音圈具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组件,通过第一加强组件的灵活设置,对骨架长边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长边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使得第一加强组件长边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长边的强度,避免出现骨架长边在音圈振动时出现摇摆而擦碰华司的现象,消除异音及失真情况,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音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音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音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音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音圈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发声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异形音圈在振动时,音圈骨架的长边容易出现左右摇摆而擦碰华司的现象,容易产生异音,出现失真情况,影响产品性能。而针对产生异音及失真这个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多种方式试图寻求产生异音及失真的原因。
(1)异音可能由弹波引起,因而对弹波形状和结构进行多次更改,甚至去掉弹波进行组装验证,但均无改善,说明异音及失真与弹波无关。
(2)采用在组装成品时特意将音圈位置上移一定高度的方式,这种方式异音会消失,但产品的灵敏度也显著降低,因而不能采用此方式。
(3)去除复合盆,但是,在去除复合盆扫频时异音依然存在,说明异音与振膜无关。
通过以上尝试后,排除了异音与弹波、音圈高度及振膜有关的情况,并利用实验方式基本判定异音是由于在振动时音圈骨架的长边左右摇摆而擦碰华司而产生,因而确认异音与音圈骨架的长边强度不足有关。可见,本申请人对扬声器产生异音及失真的原因的探究过程是付出了创造性劳动的。
而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音圈骨架的强度,尝试采用增加音圈骨架的厚度及减小音圈高度的方式进行成品组装,都因产品生产组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很好的实现,最终,通过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来彻底消除异音及失真。
如图1至图4、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音圈100包括骨架10、音圈线20、加强结构30及引出线40,其中,骨架10呈闭合环形结构,且骨架10具有长边11;骨架10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加强区101和位于加强区101下方的绕线区102;音圈线20缠绕于绕线区102的外侧;加强结构30包括第一加强组件31,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第一加强组件3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引出线40设置于加强区101外并避开第一加强组件31,引出线40与音圈线20连接。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音圈100为具有长边11和短边12的异形音圈,骨架10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加强区101和绕线区102,绕线区102位于加强区101下方,且绕线区102的位置用于供音圈线20缠绕。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音圈线2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漆包线,漆包线至少缠绕绕线区102两层,可对骨架10具有极大的加强作用。引出线40设置于绕线区102以外的加强区101,并且音圈线20与引出线40连接,方便通过引出线40与外部电路导通。本发明音圈100可应用在发声器件200中,发声器件200的华司202a位于骨架10的内部。
本发明音圈100还具有加强结构30,加强结构30包括第一加强组件31,骨架10长边11的内侧和/或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即,在一实施例中,骨架10长边1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从内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由于骨架10的内侧无需绕线,位于长边11的内侧的第一加强组件31无需避开绕线区102;在另一实施例中,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从外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且第一加强组件31设置于加强区101处,避免与音圈线20干涉;在又一实施例中,骨架10长边11的内侧以及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以从外侧和内侧对骨架10长边11共同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且由于骨架10的内侧无需绕线,位于长边11的内侧的第一加强组件31无需避开绕线区102,位于长边11外侧的第一加强组件31设置于加强区101处,避免与音圈线20干涉。
本发明音圈100通过第一加强组件31的灵活设置,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组件3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使得第一加强组件31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避免出现骨架10长边11在音圈100振动时出现摇摆而擦碰华司202a的现象,消除异音及失真情况,提高产品性能。
第一加强组件31包括多根加强筋311,多根加强筋311连接于长边11的内壁和/或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壁,且各加强筋31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骨架10长边11的位置,多根加强筋311与加强区101的外壁连接,以从骨架10外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对整个骨架10起到加强作用,各加强筋31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使得加强筋311沿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根加强筋311连接于长边11的内壁,以从骨架10内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对整个骨架10起到加强作用,且各加强筋31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使得加强筋311沿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多根加强筋311可连接于长边11的内壁以及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壁,以从骨架10的内侧和外侧对骨架10长边11共同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对整个骨架10起到加强作用,各加强筋31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使得加强筋311沿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以上,通过对多根加强筋311的灵活设置,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简单方便,易于制作。第一加强组件31采用多根加强筋311的方式,结构制作简单、方便,成本低。
进一步地,各加强筋311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长边11的两端,在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实现对长边11的全覆盖,保证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均得到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多根加强筋311沿加强区101的高度方向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区101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多根加强筋311沿加强区101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布置,并且,多根加强筋311相互平行设置,不仅方便制作,而且可保证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保证消除异音及失真的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根加强筋311相互交叉设置,且在交叉处相互避让。多根加强筋311相互交叉设置,从而可根据骨架10长边11各区域摇摆幅度的不同而灵活配置加强程度。可以理解地,交叉处可设置在骨架10长边11若发生摇摆时摇摆幅度较大的区域,多根加强筋311在此处交叉设置,可对此处进行集中加强,并且多根加强筋311在交叉处相互避让,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
如图2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组件31包括加强框312,长边11的内壁和/或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壁连接有加强框312,且各加强框312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加强框312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313,且多个加强环313均与长边11连接。
具体地,对应骨架10长边11的位置,加强框312与加强区101的外壁连接,以从骨架10外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对整个骨架10起到加强作用,加强框312内的多个加强环313沿其加强框312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提高加强框312的强度,且各加强环313均与长边11连接,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相较于加强筋311的方式,第一加强组件31采用加强框312以及多个加强环313的方式,对骨架10长边11的加强作用更好,提高骨架10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加强框312内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和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加强环313,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环313相互连接。
具体地,加强框312可呈矩形框,加强框312的长度方向与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一致,加强框312的高度方向与长边11的高度方向一致,多个加强环313沿加强框312的高度和长度方向阵列分布,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环313相互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更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如图2所示,加强环313呈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环313共用一个棱边3211。蜂窝状结构强度高,承受力强,可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而且任意相邻的加强环313共用一个棱边3211,节省材料,具有结构紧凑及质量轻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蜂窝状结构可以是全环形结构或者半环形结构,与加强框312连接的加强环313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为开口朝向加强框312的半环形结构,方便与加强框312连接,其余位置的加强环313可设置为全环形结构,加强框312的框边也可作为加强环313的其中一个棱边3211。
在一实施例中,引出线40的位置可灵活设置,仅需避开加强框312即可,具体地,引出线40位于加强框312的上侧或下侧,设计合理,避免与加强框312干涉。
如图3所示,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组件31包括至少两个加强框312,至少两个加强框312沿长边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加强框312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313;引出线40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框312之间。
加强框31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如图2所示,在加强框312为一个的情况下,加强框312为一体式设计,如图3所示,在加强框312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加强框312呈分体式设计,具体可沿长边1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框312之间预留有放置引出线40的空间,长边11对应该空间的位置还可以开设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散热孔60,散热孔60可在扬声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各加强框312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313,加强框312及多个加强环313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框312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长边11的两端,加强框312内布满加强环313,从而在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实现对长边11的全覆盖,保证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均得到提高。
在一实施例中,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组件31,以从外侧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且第一加强组件31设置于加强区101处,避免与音圈线20干涉;且第一加强组件31的面积占比加强区101的外侧面积的40%~60%,使得第一加强组件31的面积设置在合理范围内,既可以避免占比过大可能与引出线40发生干涉的情况,又可以避免占比过小对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提高有限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骨架10还具有短边12,第一加强组件31延伸至短边12的内侧和/或短边12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且第一加强组件31对应短边12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短边12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理解地,第一加强组件31不仅对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而且,第一加强组件31还能延伸至短边12的内侧和/或短边12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对短边12起到加强作用,进而提高骨架10整体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组件31对应短边12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短边12的延伸方向一致,使该部分在短边12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短边12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短边12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组件31形成与骨架10形状匹配的闭合环形结构,即,第一加强组件31绕设于骨架10的外周,从而对骨架10进行全方位的加强。可以理解地,第一加强组件31可形成位于骨架10加强区101的外侧的闭合环形结构,也可形成位于骨架100的内侧的闭合环形结构。
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组件31设置于长边11对应的加强区101的外侧;加强结构30还包括设置于长边11的内侧的第二加强组件32,且第二加强组件32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以通过骨架10外侧的第一加强组件31以及骨架10内侧的第二加强组件32对骨架10长边11起到双重加强作用,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并且,第二加强组件32和第一加强组件31分设于骨架10的内外两侧,避免相互干涉,结构布局合理。第一加强组件31及第二加强组件32的延伸方向均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使得第一加强组件31及第二加强组件32沿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更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避免出现骨架10长边11在音圈100振动时出现摇摆而擦碰华司202a的现象,消除异音及失真情况,提高产品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组件32包括多根加强柱321,多根加强柱321连接于长边11的内壁,且多根加强柱321沿长边11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如图4至图6所示,对应骨架10长边11的位置,多根加强柱321与长边11的内壁连接,以从骨架10内侧对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进而对整个骨架10起到加强作用,多根加强柱321沿长边11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使得第二加强组件32沿长边11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长边11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通过在长边11内壁连接多根加强柱321即可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简单方便,易于制作。
在一实施例中,各加强柱321的延伸方向与骨架10的高度方向一致。如图4至图6所示,各加强柱321竖向设置,保持与骨架10的高度方向一致,从而保持与音圈100的振动方向一致,保证音圈100良好的顺性。
进一步地,多根加强柱321呈阵列式分布,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柱321相互连接,不仅方便制作,而且能提高第二加强组件32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对音圈100长边11均匀的加强作用。
如图4至图6所示,加强柱321为空心柱,且加强柱321的横截面呈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柱321的连接面相互匹配。空心柱的设置,利于减小加强柱321的质量,从而减轻音圈100的质量,利于实现产品的轻量化。加强柱321的横截面设置为蜂窝状,且使得任意相邻的两根加强柱321的连接面相互匹配,方便装配,提高第二加强组件32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对音圈100良好的加强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柱321呈六边形柱状结构,任意相邻的两个加强柱321共用一个棱边3211。六边形的形状规则,可使得加强柱321的任意一个棱边3211都能和与其相邻的加强柱321对应的棱边3211共用,该棱边3211则起到将相邻的两个加强柱321相连的作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且结构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靠近长边11的内壁的多个加强柱321排成一列且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靠近内壁的多个加强柱321排成一列,该列加强柱321的延伸方向与长边1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该列加强柱321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提高加强柱321与长边11的内壁的适配度及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更进一步地,与长边11的内壁连接的一列加强柱321中,其中部分加强柱321朝向长边1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3212且其缺口3212处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另一部分加强柱321的其中一个棱边3211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需要将与长边11的内壁连接的一列加强柱321中的与长边11的内壁发生干涉的部分进行开缺口3212处理,使得该部分加强柱321的缺口3212处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另一份加强柱321的朝向长边11的内壁的一侧棱边3211则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进而该列加强柱321中所有加强柱321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提高加强柱321与长边11的内壁的适配度及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骨架10长边11的强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棱边3211与长边11的内壁匹配并连接的加强柱321为第一加强柱321a,开设有缺口3212的加强柱321为第二加强柱321b,第一加强柱321a与第二加强柱321b沿长边11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即,该列加强柱321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柱321a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加强柱321b,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柱321b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加强柱321a,结构设计合理,且第一加强柱321a与第二加强柱321b朝向长边11的边缘平齐,方便与长边11进行匹配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组件32延伸至短边12的内侧,且第二加强组件32对应短边12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短边12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理解地,第二加强组件32不仅对长边11起到加强作用,而且,第二加强组件32还能延伸至短边12的内侧,对短边12起到加强作用,进而提高骨架10整体的强度,并且,第二加强组件32对应短边12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与短边12的延伸方向一致,使该部分在短边12的长度方向上覆盖到整个短边12区域,进一步提高骨架10短边12的强度。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组件32形成与骨架10的内腔形状匹配的一体式结构,即,第二加强组件32可填充在骨架10的整个内腔,并且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对骨架10进行全方位加强且提高加强均匀性。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强区101外周及音圈线20外周均覆盖有补强纸50,第一加强组件31位于加强区101对应的补强纸50的外侧。补强纸50可对骨架10起到保护作用的加强作用,第一加强组件31位于加强区101对应的补强纸50的外侧,避免与补强纸50干涉。补强纸50具体可粘接在加强区101外周及音圈线20外周。补强纸50可根据需求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厚度为0.05mm、0.075mm、0.1mm或0.12mm的补强纸50。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区101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散热孔60,散热孔60避开加强结构30,避免与加强结构30相互干涉。散热孔60可在扬声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可以理解地,散热孔6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孔60间隔分布,散热孔60的孔径范围为2mm~5mm。
进一步地,骨架10还具有短边12,散热孔60开设于短边12,避免与长边11设置的第一加强组件31发生干涉,结构设计合理。
为了方便音圈线20缠绕骨架10,音圈线20与骨架10底部可预留一些间距,优选地,音圈线20与骨架10底部的距离为0.5mm~1mm。
为了避免对振膜201与骨架10顶部的粘接造成干涉,引出线40与骨架10顶部可预留一些间距,优选地,引出线40与骨架10顶部的距离为2mm~5m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骨架10为跑道型结构,能够满足扬声器灵敏度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骨架10为类跑道型结构,比如四个拐角均为圆形拐角的矩形骨架10或者其他类似跑道型的其他结构。本发明骨架1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本发明对骨架1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的骨架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短边12,对了提高音圈100的结构稳定性,两个长边11对应的加强结构30一致,且两个短边12对应的加强结构30一致。另外,引出线40的数量为两根,实现与外部电路的导通。本发明对加强结构30可选用不会对产品内磁场及电场造成影响,仅需对音圈100起到加强作用的材质即可。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器件200,发声器件200包括振膜201、导磁板202和上述的音圈100,其中,振膜201连接在音圈100的顶部;导磁板202位于骨架10的内部并靠近骨架10的底部设置。当音圈100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组件32时,第二加强组件32位于振膜201与导磁板202之间,且第二加强组件32的顶部与振膜201之间以及第二加强组件32的底部与导磁板202之间均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发声器件200可为扬声器或者其他可发声的功能器件,本发明发声器件200以扬声器为例进行说明。导磁板202即为华司202a,华司202a位于骨架10的内部,并靠近骨架10的底部设置,第二加强组件32位于振膜201与导磁板202之间。为了避免对振膜201与骨架10顶部的粘接造成干涉,第二加强组件32的顶部与骨架10顶部需有间隙,优选地,第二加强组件32的顶部与骨架10顶部的距离为2mm~5mm。为了保证音圈100的正常振动,第二加强组件32的底部与导磁板202之间具有间隙,此间隙可为第二加强组件32随骨架10的振动而提供振动空间,且间隙距离大于振膜201的最大位移即可。
该发声器件200的音圈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声器件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装置,应用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于外壳内上述的发声器件200。应用装置可适用于智能终端或者车辆等,尤其适用于汽车头枕。该应用装置中发声器件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应用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
骨架,所述骨架呈闭合环形结构,且所述骨架具有长边;所述骨架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加强区和位于所述加强区下方的绕线区;
音圈线,所述音圈线缠绕于所述绕线区的外侧;
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组件,所述长边的内侧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引出线,所述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加强区外并避开所述第一加强组件,所述引出线与所述音圈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多根加强筋,多根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长边的内壁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壁,且各所述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所述长边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加强筋沿加强区的高度方向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或者,
多根所述加强筋相互交叉设置,且在交叉处相互避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加强框,所述长边的内壁和/或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壁连接有所述加强框,且各所述加强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加强环,且多个所述加强环均与所述长边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高度和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所述加强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环相互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呈蜂窝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环共用一个棱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位于所述加强框的上侧或下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框,至少两个所述加强框沿所述长边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加强框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接的所述加强环;所述引出线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框之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框的两端分别对应延伸至所述长边的两端,所述加强框内布满所述加强环。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组件,且所述第一加强组件的面积占比所述加强区的外侧面积的40%~60%。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具有短边,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延伸至所述短边的内侧和/或所述短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对应所述短边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形成与所述骨架形状匹配的闭合环形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组件设置于所述长边对应的所述加强区的外侧;所述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长边的内侧的第二加强组件,且所述第二加强组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包括多根加强柱,多根所述加强柱连接于所述长边的内壁,且多根所述加强柱沿所述长边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强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骨架的高度方向一致,多根所述加强柱呈阵列式分布,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加强柱相互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区外周及所述音圈线外周均覆盖有补强纸,所述第一加强组件位于所述加强区对应的所述补强纸的外侧。
18.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区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避开所述加强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还具有短边,所述散热孔开设于所述短边。
20.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线与所述骨架底部的距离为0.5mm~1mm;和/或,
所述引出线与所述骨架顶部的距离为2mm~5mm;和/或,
所述骨架为跑道型结构或类跑道型结构。
21.一种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
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
振膜,所述振膜连接在所述音圈的顶部;
导磁板,所述导磁板位于所述骨架的内部并靠近所述骨架的底部设置。
22.一种应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装置包括外壳和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声器件。
CN202311579023.8A 2023-11-23 2023-11-23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Pending CN117395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023.8A CN117395579A (zh) 2023-11-23 2023-11-23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79023.8A CN117395579A (zh) 2023-11-23 2023-11-23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5579A true CN117395579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35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79023.8A Pending CN117395579A (zh) 2023-11-23 2023-11-23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55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1150B2 (ja) ボイスコイル組立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ー
US7221773B2 (en) Oval speak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515727B2 (en) Speake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peaker device
US11317218B2 (en) Sound generator
US11223905B2 (en) Sound generator and electronic product
US11979729B2 (en) Sound-producing device
US11395071B2 (en) Sound generator
JPH06284499A (ja) スピーカ構造
CN103813245B (zh) 扬声器
CN102246538A (zh) 平面型音响变换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418251A (zh)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JP3416815B2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40196A (zh) 低外型扬声器悬挂系统
CN113660590A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US10972830B1 (en) Speaker monomer with pair of dynamic speakers thereof
CN110662144B (zh) 一种定心支片以及发声装置
CN117395579A (zh)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CN117440300A (zh) 音圈、发声器件及应用装置
CN215898005U (zh) 紧凑式同轴扬声器
CN216491031U (zh) 发声单体及终端
CN207603908U (zh) 一种振膜
KR101032989B1 (ko) 초슬림형 스피커
JP7263564B2 (ja) 多重入力駆動のラウドスピーカー
CN211831073U (zh) 发声装置
US10932035B2 (en) Sound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