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9310A -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9310A
CN117379310A CN202311451244.7A CN202311451244A CN117379310A CN 117379310 A CN117379310 A CN 117379310A CN 202311451244 A CN202311451244 A CN 202311451244A CN 117379310 A CN117379310 A CN 117379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rea
flow
main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512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博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114512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93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9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9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14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2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or mixing fluids, e.g. from vial to syringe
    • A61J1/2003Accessorie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means for transfer or mixing of fluids, e.g. for activating fluid flow, separating fluids, filtering fluid or venting
    • A61J1/2048Connect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和副管。主管的空间内设置有将主管的空间分隔为位于主管远端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主管近端的第二区域的活塞。主管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第一区域的药物流入第二区域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主管的第一区域流入第二区域,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第二区域设置的连通主管和副管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所在的空间内。通过在不同区域之间施加力并改变空间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药物在溶于溶剂中时变得极不稳定,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需要提前配置药液。部分常用药,例如青霉素,使用量较大,配置频繁。在医院为患者注射药物时,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将药物按一定的量进行液-液混合或液-固混合,尤其是在使用大容量50ml注射器时,抽液速度慢且费力,现有配药的方法大多为人力配药。这类配药方法耗时长、速度慢且人工的劳动强度大。
尤其地,监护室或者手术室的病人需要持续泵注大量的由50ml溶剂配置的药物。在人力配药的背景下,医护人员需要反复推拉配药。长期进行劳动强度高的推拉动作会导致医护人员的手指、手腕部位产生损伤,而这也是目前医护人员的职业病之一。
同时,目前的很多临床有效药物需要液-液混合或液-固混合方能提供具体效用,而此类药液大多以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第一液体与固体依指定比例混合而成。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将针头穿刺或伸入装有第一液体的容器中吸取第一液体至针筒后,再将同一针头穿刺或伸入装有第二液体/固体的容器中吸取第二液体/固体至针筒中,使第一液体及第二液体/固体在针筒中进行混合,再对病患进行注射。需要混合药物的情况包含静脉输液。静脉输液的主要流程为将注射器插入输液中抽取一定量的液体,再将所抽取的输液注入粉针剂瓶内摇晃稀释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再次抽出,最后注入到输液中。添加一种粉针剂药物的操作共包含四个步骤,反复穿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四次。
针对手动式抽吸产生的针头重复使用、易污染的弊端,现有技术给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1762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无菌配药系统。系统包括溶药器本体、胶塞、手持部件、第一除菌装置、第二除菌装置、洁净层流装置、气动单元、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胶塞内设有第一磁体;手持部件一端与溶药器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与气动单元连通,手持部件内部设有第一除菌装置和第二磁体;洁净层流装置通过第二除菌装置与气动单元连通,所述第二磁体为电磁铁。
同时,现有技术中还针对药物混合方式进行了改进。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2079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菌配药器以及使用该无菌配药器的配药方法。在该申请的无菌配药器中的药剂瓶穿刺针上设置有气体通道以及与气体通道连通的通气口Ⅰ和通气口Ⅱ,在使用时不需要使用蠕动泵,也不用挤压液体容器,不受液体容器的材质限制,可用于塑料或玻璃材质的液体容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有技术增设的结构一方面提高了药物混合的成本;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配药步骤(例如,生理盐水中兑入至少两种药物),这类设备仍然需要将针头拔出后重新或反复插入储存药物的容器中。
药物配置过程中,由于加药时反复抽吸、穿刺加药造成药液极高的污染概率(如TPN),液体中微粒过多,可直接堵塞局部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及血小板减少症。病房患者输液组数多,但量少,医护人员为了防止输液的液体接不上,因此将多组液体都提前配好备用,由于储存的环境不洁,放置时间过长,药物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引起输液反应。
有研究发现在输液中加入药物比例已高于90%,且在治疗室配液时如加入1种和2种药物时,污染率分别在12.7%和16.7%;当加入3种药物时,其污染率急剧上升到44.3%。
因此,在配药过程中,简单操作且尽量减少药液的暴露是现有药物混合设备所需要做到的。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和副管。主管的空间内设置有将主管的空间分隔为位于主管远端的第一区域和位于主管近端的第二区域的活塞。主管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第一区域的药物流入第二区域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主管的第一区域流入第二区域,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第二区域设置的连通主管和副管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所在的空间内。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流动控制:通过在不同区域之间施加力并改变空间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当向推拉杆施加第一方向的力时,第一空间的第一区域压力减小,配药溶剂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迫进入第一区域,从而实现了药物的推送。相较于现有技术所示的一个注射器在不同的药物储存容器中吸取不同的药物的操作,本技术方案采用压力控制药液在被分隔的一个密闭的空间中流动,不需要针头反复插入,使得药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置换过程中实现混合。这种压力变化能够控制药物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也提高了药物的混合效率。
(2)混合效果:压力变化的药物调节方式还能够提高不同药物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混合的效果。具体地,在推拉杆带动活塞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空间内的压力变化会显著高于第二空间,使得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存在引导药液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流动的压力差。药液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流动,一方面能够促使药物与药物之间更加彻底地混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药物在自第二空间流入第一空间的过程中基于其快速的流动而形成搅拌效果。这确保了溶质和溶剂的均匀分布,从而实现了药物的充分溶解。
(3)设备简单化:这种压力变化的控制方法不需要额外的机械或电子装置,仅依赖于简单的推拉动作和区域大小的变化。这减少了设备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可靠性。
(4)密闭性和安全性:通过压力变化,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可以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进行。这确保了药物在无外部污染的情况下进行流动和混合,增强了药物配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变化来控制药物流动具有多重有益效果,包括流动控制、混合效果、设备简单性、密闭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确保了安全和质量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的药物混合装置主要通过套接针管的方式来解决针头的暴露风险,不同药物的混合需要通过手动操作的阀门结构才能进行药液流路的转换。例如,CN113507913A公开了一种药物混合设备用注射器、药物混合设备及其制造方法,该药物混合设备包括注射器及药物混合装置,其中,注射器内部具有收容液体的收容空间,药物混合装置与注射器结合,且形成有药液流路,药液流路为从收容空间液体可流入的一端延长至第二容器内部液体可流入的另一端的结构,根据柱塞对注射器外壳的相对运动,收容空间的体积会随之变更,从而使液体被吸入至收容空间或从收容空间排出。然而,该技术方案对注射器的推动或拉动过程只能实现单一的液体吸入或推出效果,并且,不同容器内的液体转换过程都需要对注射器的不同组件施加方向不同的作用力。一方面,此种操作方式涉及手动转换药液流路的过程,由此显著增加了医务人员进行药物混合的操作步骤;另一个面,该技术方案需要通过手动操作的阀门结构才能实现药液流路的转换,进而实现不同容器内的药液混合过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只需要通过对单一的推杆结构进行施力,便能够同时实现不同容器内的药液混合过程。具体地,本申请的主管结构在吸入药液后,推拉杆朝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能够使得主管内吸入的药液通过第一流道进入第一空间,此时,推拉杆再次朝与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一方向上运动,活塞上的第一流道关闭,从而在第一区域内形成负压空间。与此同时,第一空间内的药液能够通过第二空间流入副管结构,并最终进入待混合容器内部进行药物的混合。当待混合容器内的药物完全混合后,推拉杆再次朝第二方向上运动,从而将混合完成后的药液从待混合容器内重新吸入到主管内部。也即是说,在上述过程中,本申请单一的推拉杆结构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便能够实现不同容器内的药物进行混合,这是仅通过上述现有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现有技术已经公开由仅通过单一的推拉结构来同时实现不同容器内的药物混合的技术方案。例如,CN114007728A公开了一种药物混合装置,其用于将液体形态的第一内容物与液体或粉末形态的第二内容物进行混合。在上述药物混合装置中形成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及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从经配置成允许所述第一容器内的液体流动的第一端,延伸至经配置成允许所述第二容器内的液体流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流路从所述第一流路上的第一分支点分支并延伸至流出口,所述第三流路以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流路上的第二分支点与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上的第三分支点的方式延伸。该技术方案主要通过注射器的推拉将注射器内部空间的空气经过第二流路的一部分、第三流路及第一流路的第一区间流入第一容器内,从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第一容器内部的药液压入第二容器内。同时,由于该技术方案中的注射器内的空间显著小于第一容器用于容置药液的内部空间,因此,注射器需要多次进行往复运动才能将第一容器内部的药液全部压入第二容器内。在每一次的推注完成后,都需要手工转动阀门结构对流路进行转换,以防止将第一容器内部的药液抽到注射器内部,由此显著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以及药物混合效率。也即是说,该技术方案实质上是将装有粉末或液体的第二容器作为药物混合的空间,这与本申请将注射结构作为药物混合空间的技术方案显著不同。具体地,本申请中的待混合容器内部只需要加入小部分的药液,使其产生初步的混合即可,完全混合的过程则主要在主管空间内进行。也即是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仅需要将主管内的药液推注到待混合容器内部一次即可,无需进行多次药液推入,这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明显的区别。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现有技术存在对不同药物进行混合的需要,不同的技术方案存在相对明显的技术缺陷。一方面,上述现有技术都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流路进行转换才能实现完整的药物混合过程,这显著增加的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这与本申请通过电动推拉来实现药物混合所追求的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的初衷是相互矛盾的,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会产生将上述现有技术作为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基础。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的推注方向与药液流路的方向也是相互垂直的,并且其中的注射器存在嵌套的设置方式,两者存在明显的结构结合矛盾。也即是说,上述现有技术或其结合无法实现本申请用于提高药物混合效率的技术方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受外力作用,推拉杆能够沿主管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推拉杆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用于促进药物流动的空间压力。优选地,受外力作用,活塞能够沿主管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活塞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用于促进药物流动的空间压力。优选地,第一区域内形成的负压空间能够为推拉杆在朝第二方向的运动过程中提供动力,从而降低该过程中的电能消耗。优选地,第一区域内能够同时存在负压空间与药液,即吸收进入主管内的药液仅需要将其部分通过第一流道送入第一空间内,在推拉杆朝第二方向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区域内的负压空间首先被活塞逐步占据,随着活塞的进一步运动,第一区域内的药液则能够通过第一流道进入第一空间内。在推拉杆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时,第一区域内的药液能够从第一流道以一定的速度对第一空间内的药液产生冲击,从而形成“液体冲击搅拌”以提高混合效果与混合的效率。具体的,此处的液体冲击搅拌是指从第一区域内的药液经由第一流道以高于第一空间内药液的速度冲击第一空间内的药液,从而在第一空间内产生紊乱的液体流动,以此加快药液混合的程度。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涉及的药物混合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依赖气压变化控制液体流动。由于在配药过程中保持密闭环境,防止了外部污染物进入流体中。这对于制备药物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即使微小的污染也可能影响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密闭环境还有助于减少药物浪费。在传统的非密闭系统中,药物可能会在配药过程中挥发或外泄,导致浪费。而在密闭环境中,药物可以更有效地保留在系统内,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浪费。
医护人员在使用本申请所涉及的设备进行药物混合时不会直接接触到药物或化学物质。对于配置有毒性的药液(例如化疗药物),密闭性的设备还有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这减少了与有害物质接触的风险,确保了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申请基于气压控制设计了一种药物流动路径最短的药物混合设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多腔室的混合设备,本申请所涉及的设备仅仅设置一个腔室,且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推拉动作完成药物混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条第一流道设置在活塞上。优选地,如图7所示,四条第一流道分设在活塞上,其中,推拉杆体与活塞连接且其连接位置在四条第一流道之间的位置。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为了增加药物转移的效率,多条单向导流的通道设置于活塞上。在活塞于第二方向移动时,药物能够直接在活塞上设置的第一流道中流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活塞连接有穿设于主管的推拉杆体,其中,推拉杆体中间部分设置使活塞气密地设置于主管内部的封盖。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管的远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隐藏式针头的主管连接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副管可拆卸地安装在主管的第二区域对应的侧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流道设置于主管的第一空间内且其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流道与活塞并列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包含活塞和推拉杆体的推拉杆位移的电动模块,其中,电动模块至少包含电动机和受电动机控制以拉动推拉杆的传动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装置还设置有外壳,外壳包含卡合主管的主体凹槽和与主体凹槽通过伸缩臂连接的固定推拉杆近端的分体凹槽,其中,推拉杆通过末端与分体凹槽连接的传动杆受电动机控制。优选地,主体凹槽为圆柱形凹槽。主体凹槽的中间部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动模块的手柄外壳。优选地,电动模块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动机启动及转动方向的处理器。处理器能够通过主管和副管将两种药物自动混合。具体地,电动模块在感知到主管连接头与容器连接时自动开启电动机并调整其转向,使主管将药物吸入第一区域并转移至第二区域。电动模块在感知到副管连接头与容器连接时自动开启电动机并调整其转向,使第二区域的药物进入第二空间,而后在容器中与其中的药物混合,并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再次将混合的药物吸入第二区域。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精确性和可控性:药物配置过程中,过快的药物转移速度会使液体药物产生泡沫,而泡沫形态的药物混合物是很难被转移至其他区域的,使得该过程产生药物浪费。本申请基于电动模块能够实现精准的力度控制,这对于确保精确的流体流速和混合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需要高度精确的药物配制过程中。
(2)自动化和程序化:基于本申请提出的药物混合方法以及电动模块,设备能够设置自动化的电动控制,该电动控制可以轻松实现自动化和程序化操作。通过预先编程,可以实现复杂的流体操作,包括不同的施力模式、时间表和力的变化。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尤其地,在反复推拉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会忘记调整电动机转动方向或推拉次数,使整个操作出现错误的推拉行为。本申请的电动模块能够基于设置的自动化设备生成依据混合药物的数量而自动设置的推拉程序,使得药物混合过程更加简便。
(3)可重复性:电动模块可以确保在不同批次或不同操作之间具有高度一致的操作,这对于实现一致的药物质量至关重要。无论是混合速度还是压力变化,都可以轻松地在多次操作中重复,减少了变异性。
(4)记录和监测:电动模块通常具有数据记录和监测功能,可以追踪和记录每次操作的参数。这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合规性,也使得对操作的回顾和分析更加容易。
(5)避免重复体力劳动:电动控制消除了需要手动施加力的需求,减少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这有助于避免因反复重复的动作而引发的劳动损伤。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管吸取药物,使药物进入主管的第一区域;
受外力作用,随着第一区域的压力增大,药物自第一区域通过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流入主管的第二区域;
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第二区域的压力增加,且第二区域的药物受压力作用自连通主管和副管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并通过副管流入另一个存储药物的容器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机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主管与副管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主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单向导流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推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本申请的结构混合药物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单向导流通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外壳;2:伸缩臂;3:握把;4:主体凹槽;5:限位卡口凹陷;6:正反转拨档;7:无级调速开关;8:锁定器;9:分体凹槽;10:扭矩限位器;11:传动杆;12:散热风页;13: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4:电池;15:电动机;16:线路保护器;17:抽注管外壳;19:推拉杆;22:副管连接头;23:主管连接头;24:副管;25:主管;26:活塞;27:封盖;28:操作件;29:第一流道;30:主管副管连接头;31:第二空间;32:第一空间;33:第一区域;34:第二区域;35:第一方向;36:第二方向;37:辅助柄;20:抽注管外壳副管保护壳;21:抽注管外壳主管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医疗器械中,近端是指器械操作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器械操作时远离操作者或者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操作的一端。
第一方向35:主管25的远端朝向主管25的近端的方向。
第二方向36:主管25的近端朝向主管25的远端的方向,与第一方向35为反方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临床用器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药物混合的器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闭抽药给药装置。
如图6所示,该器械包括主管25和副管24。如图3所示,主管25内部空间为第一空间32,副管24内部空间为第二空间31,其中,第一空间32可以与第二空间31连通。
如图7所示,主管25内部设置推拉杆19,或者说推拉杆19穿设于主管25内。推拉杆19的近端连接推拉杆19的操作件28(容易握持的组件),远端连接于活塞26。如图4所示,活塞26气密地设置于第一空间32中,并能如图8示出的可受操作地在第一空间32内沿第一方向35或沿第二方向36移动。如图4所示,活塞26以自身为间隔将第一空间32分隔为位于主管25远端的第一区域33和位于主管25近端的第二区域34。优选地,操作件28能够为一圆形片状结构的组件,如图4、5和7所示。
如图5和7所示,活塞26上设置有一条或多条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29。如图4所示,第一区域33与第二区域34可以通过第一流道29连通。通过第一流道29,第一区域33的药物可以选择性地被允许流入第二区域34,而第二区域34的药物也可以选择性地不被允许流入第一区域33。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流道29包含流道内设置的一阀头、设置在第二区域34的靠近第一流道29开口位置的限位挡板以及分别连接限位挡板和阀头的复位弹簧。阀头为球形的封堵件。当药物受压力控制产生自第一区域33流动至第二区域34的流动趋势时,复位弹簧发生与限位挡板连接的近端不动,而与阀头连接的远端向第一方向35运动的压缩形变,使得阀头靠近限位挡板,此时阀头靠近或者位于第二区域34,第一流道29的两端开口暴露以连通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药物基于压力自第一区域33流入第二区域34。当药物受压力控制产生自第二区域34流动至第一区域33的流动趋势时,复位弹簧发生与限位挡板连接的近端不动,而与阀头连接的远端向第二方向36运动的拉伸形变,球形的阀头位于第一流道29的靠近第一区域33的开口位置,封堵该位置的开口,第一流道29堵塞,药物无法自第二区域34流动至第一区域33。
如图7所示,推拉杆19包含活塞26和与活塞26连接的推拉杆体,其中,推拉杆体中间部分设置使活塞26气密地设置于主管25内部的封盖27。
如图6所示,主管25的远端连接有隐藏式针头。副管24的远端连接有隐藏式针头。主管25与副管24的接口位置也能够设置一个允许液体自由出入的第二流道。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流道设置有主管副管连接头30。优选地,主管副管连接头30为隐藏式针头。通过活塞26和隐藏式针头在主管25的开口位置的设置,使主管25构成一密闭环境。优选地,隐藏式针头为可控开合的针头。
如图4所示,主管25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第一区域33的药物流入第二区域34的单向导流(即向着第一方向35导流)的第一流道29,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主管25的第一区域33流入第二区域34,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第二区域34设置的连通主管25和副管24的第二流道流入副管24所在的第二空间31内。
具体地,本装置通过“推-拉”动作完成密闭环境内抽药溶解的过程。
如图8中的左上图的过程1所示,当主管25连接于一盛装配药溶剂的储存器时,设置在主管25远端的隐藏式针头能够突破盛装配药溶剂的储存器顶部的溶剂软胶塞。向推拉杆19施加第一方向35的力度,此时第一空间32的第一区域33变大,第一区域33的压力小于主管25连接的储存器内的压力,使得配药溶剂通过该隐藏式针头进入第一区域33。
如图8中的右上图的过程2所示,移除与主管25连接的盛装配药溶剂的储存器,关闭主管25的隐藏式针头,并向推拉杆19施加第二方向36的力度,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密闭给药装置提供推进的动作。此时,第一区域33的空间变小,第二区域34的空间变大,第一区域33的压力大于第二区域34的压力,基于压力差的作用,第一区域33内的配药溶剂由设置在活塞26上的第一流道29流入第二区域34。
如图8中的左下图的过程3所示,副管24与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连接,设置在副管24的远端的隐藏式针头能够突破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顶部的溶质软胶塞,使储存配药溶质的空间与第二空间31连通。向推拉杆19施加第一方向35的力度以拉动推拉杆19。此时,第二区域34中的配药溶剂经由第一空间32自主管25与副管24连接处的第二流道被推入第二空间31,进而被注入到配药溶质所在的空间中,使溶质和溶剂混合。优选地,本申请所使用的配药溶质为干粉状溶质。
如图8中的右下图的过程4所示,向推拉杆19施加第二方向36的力度以拉动推拉杆19。由于第二区域34变大,第一空间32内的第二区域34的压力降低的速度远高于第二空间31的压力降低的速度,第一空间32内的第二区域34与第二空间31形成引导液体自第二空间31流向第二区域34的压力差,溶质和溶剂混合后的药物受压力作用从第二空间31抽吸到第一空间32中。移除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此时,主管25构成密闭环境,并最终形成密闭配药给药环境。
对于需要使用配药溶质反复冲洗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的情况,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反复抽拉推拉杆19使混合液沿副管24流入和流出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中间不需要拔出插入储存器的隐藏式针头,同时该药物的流动环境始终是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避免了反复拔插导致的污染风险。
在配药结束后,从主管25上拆下副管24,主管25中的药物可供使用。拆下的副管24可搭配新的其他主管25重复抽取相同药物使用,或更换新的副管24安装在该主管25上以用于混合新的配药溶质。
本申请所涉及的设备还适用于不需要完全隔绝环境的药物(酒精、碘伏、口服液等)。副管24的隐藏式针头打开,使得第二空间31的环境与外部连通。设备通过推拉杆19的控制即可完成药液的配置。例如:主管25吸入定量的无菌水,并通过控制推拉杆19沿第一方向35和第二方向36的移动使无菌水自副管24的隐藏式针头进入与副管24连通的储存有乙醇的储存器中。通过回吸与副管24连通的储存器中的配置好的酒精溶液使乙醇和水均匀混合,避免了完全敞开式的配置法导致酒精蒸发的问题。在配置结束后,还能够通过副管24将混合好的酒精再次注射进预先备好的容器(例如喷壶)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可握持的器械。
器械能够为电动抽药主体。电动抽药主体包含电动模块和外壳1。
电动模块用于控制包含活塞26和推拉杆体的推拉杆19的位移。如图2所示,电动模块至少包含电动机15和受电动机15控制以拉动推拉杆19的传动杆11。
如图1所示,外壳1包含卡合主管25的主体凹槽4。优选地,主体凹槽4为圆柱形凹槽。主体凹槽4的中间部分的周壁外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电动模块的手柄外壳1。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凹槽4的内表面(即朝向其所要卡合的设备的一侧)贴有自粘性软胶垫。主体凹槽4的形状与主管25的形状匹配,主体凹槽4的大小与主管25的大小匹配。主体凹槽4能够用于卡合主管25。优选地,自粘性软胶垫为自粘性胶皮垫。
如图1所示,主体凹槽4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卡口凹陷5。限位卡口凹陷5为沿主体凹槽4周向设置的长条形凹陷。主体凹槽4下方的外壳1为握把3的形状。如图2所示,握把3内部固定安装用于提供电力的电池14。优选地,电池14为可拆充电电池。
如图2所示,握把3上设有正反转拨档6和无级调速开关7。正反转拨档6用于调节电动机15的转向。握把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防滑软胶垫。防滑软胶垫能够防止医护人员在配药时发生设备握持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握把3的外表面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防滑纹。握把3的外表面胶粘连接有防滑软胶垫。防滑软胶垫和防滑纹能够增强握把3使用的稳定性,防止握把3自使用者手中滑落。外壳1靠近电动机15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孔。散热孔用于散热,以增长设备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外壳1内部设置散热风页12和线路保护器16。优选地,散热风页12与电动机15同轴方向设置。此处的轴是指主体凹槽4的延伸方向所产生的中心轴。
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大功率例如550W的用于提供动力的电动机15。
优选地,如图2所示,电动机15一侧固定安装有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能够增大扭力,有利于推动密闭给药装置的推拉杆19。电动机15的输出端与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远离电动机15一侧设有传动杆11。优选地,传动杆11为传动螺纹杆。
优选地,如图2所示,传动螺纹杆的主体与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的输出端连接,传动螺纹杆的头端安装有扭矩限位器10。
如图1所示,电动抽药主体还包含伸缩臂2。伸缩臂2包括伸缩杆和推板。传动杆11的一部分为伸缩臂2的主体且一端连接推板,推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推拉杆19的分体凹槽9及锁定器8,传动杆11的外部设置有金属套筒。分体凹槽9与主体凹槽4通过伸缩臂2连接。分体凹槽9用于固定推拉杆19的近端,例如可以固定推拉杆19近端的操作件28。推拉杆19通过末端与分体凹槽9连接的传动杆11受电动机15控制。
本申请设置的电动抽药主体能够卡合实施例1所述的密闭给药装置。
具体地,使用时,将密闭给药装置的主管25卡在外壳1的主体凹槽4上。密闭给药装置的暴露在主管25外的推拉杆体卡入推板上对应的分体凹槽9上。按压锁定器8锁定推拉杆体。通过主体凹槽4上的自粘性软胶垫、限位卡口凹陷5、分体凹槽9、推板上的锁定器8实现密闭给药装置的固定。
如图6所示,当主管25连接于一配药溶剂时,设置于主管25的远端的主管连接头23能够与隐藏式针头连接,使得主管25能够插入盛装药物的储存器中。隐藏式针头突破溶剂软胶塞,按下握把3上的正反转拨档6调节所需模式。在选择正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正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一方向35拉伸。此时,如图8中的左上图的过程1所示,第一空间32的第一区域33变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配药溶剂进入第一区域33。
移除主管25连接的盛装配药溶剂的储存器。在选择反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反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二方向36推动。此时,如图8中的右上图的过程2所示,第一区域33的空间变小,第一区域33内的配药溶剂自设置在活塞26上的第一流道29流入第二区域34。
如图6所示,设置于副管24的远端的副管连接头22能够与隐藏式针头连接,使得副管24能够插入盛装药物的容器中。副管24与配药溶质连接。设置在副管24的远端的隐藏式针头突破溶质软胶塞,使储存配药溶质的空间与第二空间31连通。在选择正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正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一方向35拉伸。此时,如图8中的左下图的过程3所示,第二区域34中的配药溶剂经由第一空间32自主管25与副管24的接口被推入第二空间31,进而被注入到配药溶质所在的空间中。溶质和溶剂混合。
最后,在选择反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反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二方向36推动。推拉杆19受传动杆11的带动向第二方向36移动。如图8中的右下图的过程4所示,在第二区域34变大的过程中,第一空间32内的第二区域34的压力降低的速度高于第二空间31的压力降低的速度,从而使抽吸的过程中形成压力差,药物受压力作用被从第二空间31抽吸到第一空间32中。移除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此时,主管25构成密闭环境,并最终形成密闭配药给药环境。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配药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管25吸取药物,使药物进入主管25的第一区域33;
受外力作用,随着第一区域33的压力增大,药物自第一区域33通过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29流入主管25的第二区域34;
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第二区域34的压力增加,且第二区域34的药物受压力作用自连通主管25和副管24的主管副管连接头30流入副管24,并通过副管24流入另一个存储药物的容器中。
具体地,设置于主管25的远端的主管连接头23能够与隐藏式针头连接,使得主管25能够插入盛装药物的容器中。主管25内的推拉杆19朝第一方向35移动时,药物自容器流入主管25的第一区域33。
在推拉杆19朝向第二方向36移动时,第一区域33减小而第二区域34增大,第一区域33压力增大而第二区域34压力降低。通过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之间设置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29,第一区域33的药物受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形成的压力差的影响流入第二区域34。
由于第一流道29为单向导流的通道,在推拉杆19朝向第一方向35移动时,即使是第二区域34的压力增大而第一区域33的压力减小,第二区域34的液体也不会流入第一区域33,同时,副管24内的第二空间31的压力小于第一空间32的第二区域34的压力,药物能够从设置在第二区域34的与副管24连通的开口(即第二流道)流入第二空间31,而后基于重力作用自第二空间31流入与第二空间31连通的盛装着其他药物的容器中。此时,容器中的两种药物混合。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所示的主管25还能够为本身存储了药物的密封容器,其远端设置有透气的非针头形态的开口。第二区域34的开口设置为可被刺破的密封口。副管24两端均设置隐藏式针头。在需要使用时,副管24其中一端的针头刺破密封的开口,使副管24的第二空间31与盛装药液的第二区域34连通。基于推拉杆19的往复运动,主管25内药物与外部的药物混合。
实施例4
第一流道29还能够与推拉杆19并列设置在主管25内部。
如图9所示,第一流道29还能够设置在主管25的内侧壁。优选地,第一流道29为一与主管25内侧壁弧度相同的且周向设置在主管25的侧壁上的流道。活塞26与第一流道29的分离壁抵触,以分割第一空间32。
第一流道29的分离壁为相对主管25侧壁朝向主管25内部空间设置的内壁。分离壁与主管25侧壁构成了第一流道29。优选地,分离壁的远端设置有限位突起,用于限制活塞26进一步朝向第二方向36移动。优选地,分离壁的近端设置有限位突起,用于限制活塞26进一步朝向第一方向35移动。
实施例5
为了方便医护人员将主管25和副管24卡合在外壳1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注管外壳17,如图10所示,抽注管外壳17的远端设置有两个并列的同朝向的开口,两个开口分别用于暴露副管24和主管25的用于与储存药物的容器连通的开口。
抽注管外壳17的近端设置有允许主管25和副管24进入的开口。卡合有副管24的主管25能够自该开口进入抽注管外壳17。
如图10所示,抽注管外壳副管保护壳20与抽注管外壳主管保护壳21并列设置。
密闭给药装置套筒上的辅助柄37嵌入对应圆柱形凹槽上纵向的凹槽(例如如图1所示的限位卡口凹陷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前述实施例所涉及的硬件提供一种配药方法。
当主管25连接于一配药溶剂时,设置于主管25的远端的主管连接头23能够与隐藏式针头连接,使得主管25能够插入盛装药物的储存器中。隐藏式针头突破溶剂软胶塞并打开,按下握把3上的正反转拨档6调节所需模式。在选择正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正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一方向35拉伸。此时,第一空间32的第一区域33变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配药溶剂进入第一区域33。由于设置在副管上的隐藏式针头关闭,在第二区域34变大的情况下,第二区域34处于高压状态。
关闭隐藏式针头,移除主管25连接的盛装配药溶剂的储存器。在选择反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反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二方向36推动,第一区域33的空间变小,而第二区域34的空间变大(压力变小,甚至成为负压),此时部分或全部的位于第一区域33的配药溶剂会基于第一流道29进入第二区域34。
设置于副管24的远端的副管连接头22能够与隐藏式针头连接,使得副管24能够插入盛装药物的储存器中。副管24与盛装干粉的配药溶质的储存器连接。设置在副管24的远端的隐藏式针头突破溶质软胶塞,隐藏式针头打开,使储存配药溶质的空间与第二空间31连通。在选择正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正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以抵抗第一区域33产生的压力的方式沿第一方向35拉伸。此时,受第二区域34和副管24的第二空间31的压差作用,第二区域34中的配药溶剂经由第一空间32自主管25与副管24的接口被推入第二空间31,进而被注入到配药溶质所在的空间中。溶质和溶剂混合。
最后,在选择反转模式的情况下,持续按住无级调速开关7可以使电动机15启动并反转,低速大扭矩齿轮箱13转动并带动传动杆11沿第二方向36推动。推拉杆19受传动杆11的带动(为受第一空间32的第一区域33的负压作用)向第二方向36移动。由于第二区域34变大,第一空间32内的第二区域34的压力低于第二空间31的压力,药物受压力作用被从第二空间31抽吸到第一空间32中。关闭隐藏式针头,移除盛装配药溶质的储存器。
若第一区域33中存在初始未全部挤压进入第二区域34的配药溶剂,在最后,推拉杆19受传动杆11的带动可持续向第二方向36移动,使第一区域33内的配药溶剂流入第二区域34内。
基于电动机15的强制性拉动,使用者能够控制液体在第二区域34和第二空间31之间反复流动,保证储存器中的配药溶质完全溶于配药溶剂中。
此时,主管25构成密闭环境,并最终形成密闭配药给药环境。
当药液混合完毕后,药液能够自副管24流出,或使设置在主管副管连接头30位置的隐藏式针头插入药液待流入的储存器并打开隐藏式针头,通过控制电动机15提拉推拉杆19,推拉杆19沿第一方向35移动,使混合好的药液流入储存器。
本实施例基于部分配药过程需要在无菌的密封环境中进行而增设电动机15,以使得主管25和副管24中的溶剂能够抵抗负压作用而在第一空间32和第二空间31中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包括连通的主管(25)和副管(2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5)的空间内设置有将所述主管(25)的空间分隔为位于所述主管(25)远端的第一区域(33)和位于所述主管(25)近端的第二区域(34)的活塞(26),
所述主管(25)被配置为:基于至少一条允许所述第一区域(33)的药物流入所述第二区域(34)的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29),在外力作用下,允许药物自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一区域(33)流入所述第二区域(34),并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自所述第二区域(34)设置的连通所述主管(25)和所述副管(24)的第二流道流入所述副管(24)所在的第二空间(3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受所述外力作用,所述活塞(26)能够沿所述主管(25)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改变所述活塞(26)两侧的所述第一区域(33)和第二区域(34)内的用于促进药物流动的空间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6)连接有穿设于所述主管(25)的推拉杆体,其中,所述推拉杆体中间部分设置使所述活塞(26)气密地设置于所述主管(25)内部的封盖(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在所述活塞(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9)设置于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一空间(32)内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33)和所述第二区域(34)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29)与所述活塞(26)并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25)的远端设置有用于连接隐藏式针头的主管连接头(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2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管(25)的所述第二区域(34)对应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包含所述活塞(26)和所述推拉杆体的推拉杆(19)位移的电动模块,其中,所述电动模块至少包含电动机(15)和受所述电动机(15)控制以拉动所述推拉杆(19)的传动杆(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设置有外壳(1),所述外壳(1)包含卡合所述主管(25)的主体凹槽(4)和与所述主体凹槽(4)通过伸缩臂(2)连接的固定所述推拉杆(19)近端的分体凹槽(9),其中,所述推拉杆(19)通过末端与所述分体凹槽(9)连接的传动杆(11)受电动机(15)控制。
10.一种配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主管(25)吸取药物,使药物进入所述主管(25)的第一区域(33);
受外力作用,随着所述第一区域(33)的压力增大,药物自所述第一区域(33)通过单向导流的第一流道(29)流入所述主管(25)的第二区域(34);
在外力作用方向改变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区域(34)的压力增加,且所述第二区域(34)的药物受压力作用自连通所述主管(25)和副管(24)的第二流道流入所述副管(24),并通过所述副管(24)流入另一个存储药物的容器中。
CN202311451244.7A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Pending CN1173793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244.7A CN117379310A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51244.7A CN117379310A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9310A true CN117379310A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4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51244.7A Pending CN117379310A (zh) 2023-11-02 2023-11-02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93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0483B2 (en) Cassette assembly for syringe fill system
US10040038B2 (en) Device for mixing at least two constituents
EP3007744B1 (en) Port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US10398831B2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US8597232B2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single use kit including linear flow control device for use therewith for re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liquid drug dosage
US8100853B2 (en) Methodology for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sliding valve
US20080045925A1 (en) Drug delivery system
US8382713B2 (en)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ology
JP2019518582A (ja) 流体を分配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0800861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 drug
US20220273876A1 (en) Pen-like syringe system
CN117379310A (zh) 一种电动密闭配药给药装置
CN219251204U (zh) 药瓶适配器
CN220070177U (zh) 一种自动配药装置
JP2022136595A (ja) 薬液投与装置
CN114983821A (zh) 一种自动定量配药机器人及其自动配药方法
JPH0313908B2 (zh)
JPS61234872A (ja) 使捨て可能な貯溜カセツ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