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7352A -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7352A
CN117377352A CN202311319599.0A CN202311319599A CN117377352A CN 117377352 A CN117377352 A CN 117377352A CN 202311319599 A CN202311319599 A CN 202311319599A CN 117377352 A CN117377352 A CN 117377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light emitting
quantum dot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195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195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73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7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7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公开的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设置在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设置在封装层背离发光器件一侧的光调整结构、设置在光调整结构背离封装层一侧的彩膜层;彩膜层包括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置在相邻彩色滤光片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光调整结构包括与彩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光调整层、以及设置在两相邻第一光调整层之间的第二黑矩阵;第一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黑矩阵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光会对显示面板产生影响。现有技术中防眩光的方式包括:偏光片(Polarizer,POL)防眩光和封装上彩膜(Color filter On Encapsulation,COE)防眩光。其中,POL防眩光,是利用偏光片技术拦截环境反射光,从而降低环境光反射。COE防眩光,是利用无偏光片技术,采用滤光片滤光和黑矩阵吸光的特点,降低环境光反射。
无偏光片技术可以在相同的显示亮度下,屏幕功耗更低;或者在相同的功耗下,屏幕亮度更亮。因此,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无偏光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
然而,由于COE结构的设置,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经过COE结构后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因此,如何提高COE显示产品的出光效率是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解决本公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光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光调整结构背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彩膜层;
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第一黑矩阵;
所述光调整结构包括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光调整层、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之间的第二黑矩阵;
所述第一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调整结构靠近所述彩膜层一侧的第二光调整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正投影位于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黑矩阵和所述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黑矩阵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沿垂直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黑矩阵一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一底边具有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二黑矩阵在同一所述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二底边具有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所述第一端点相比所述第二端点距离所述第三端点更近;
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三端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底边之间的夹角为θ1,且arcsin(n1/n2)≤θ1<90°,n1表示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棱镜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三棱镜结构;所述三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θ2,且arcsin(n1/n2)≤θ2<90°,n1表示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或者,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四棱镜结构;所述四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为θ3,且arcsin(n1/n2)≤θ3<90°。
在一些实施例中,θ1=θ2;或者θ1=θ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调整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为平坦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光调整结构一侧的量子点层;
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至少一种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
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蓝色量子点;所述红色量子点被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所述绿色量子点被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所述蓝色量子点被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对应的红色滤光片,与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对应的绿色滤光片和与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对应的蓝色滤光片;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光调整结构一侧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与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红色量子点子层,与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绿色量子点子层和与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蓝色量子点子层,且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和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同层设置;
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红色量子点,所述红色量子点被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绿色量子点,所述绿色量子点被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蓝色量子点,所述蓝色量子点被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绿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蓝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和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共面,且为平坦表面。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正投影位于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的纵向截面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调整层调整环境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调整层调整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衬底基板;2、封装层;3、光调整结构;PDL、像素限定层;R、红色发光器件;G、绿色发光器件;B、蓝色发光器件;CF、彩膜层;BM1、第一黑矩阵;R_CF、红色滤光片;G_CF、绿色滤光片;B_CF、蓝色滤光片;OC1、第一光调整层;BM2、第二黑矩阵;OC2、第二光调整层;Y、第二方向;L1、第一底边;L2、第二底边;P1、第一端点;P2、第二端点;P3、第三端点;P4、第四端点;QD、量子点层;r_QD、红色量子点;g_QD、绿色量子点;b_QD、蓝色量子点;R_QD、红色量子点子层;G_QD、绿色量子点子层;B_QD、蓝色量子点子层;4、彩膜封装层;CG、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提及的“多个或者若干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在透过型显示产品中,受内部光源直射和外部环境光反射的影响,若不对内部光源发射的光进行扩散,或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那么使用者目视显示屏时将会受到影响感到刺眼。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在COE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环境光的发射率,尽可能消除屏幕反射环境光带来的刺眼影响;以及提高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利用率。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设置在衬底基板1上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设置在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封装层2、设置在封装层2背离发光器件一侧的光调整结构3、设置在光调整结构3背离封装层2一侧的彩膜层CF。
继续如图1所示,彩膜层CF包括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置在相邻彩色滤光片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彩色滤光片能够有效过滤掉与之颜色不同的光,透射与之颜色相同的光;第一黑矩阵BM1能够有效吸收外界环境光,同时也能够吸收发光器件发射至其所在位置的光,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串色现象。
示例性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例如包括红色发光器件R、绿色发光器件G和蓝色发光器件B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红色发光器件R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例如为红色滤光片R_CF,与绿色发光器件G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例如为绿色滤光片G_CF,与蓝色发光器件B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例如为蓝色滤光片B_CF。
继续如图1所示,光调整结构3包括与彩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光调整层OC1、以及设置在两相邻第一光调整层OC1之间的第二黑矩阵BM2。也即每个发光器件均对应设置有彩色滤光片和第一光调整层OC1。
当环境光入射时,第一光调整层OC1能够实现对环境光的全反射,使得一部分环境光被第二黑矩阵BM2吸收;另一部分环境光在第一光调整层OC1内部扩散,从而降低环境光的发射率,尽可能消除屏幕反射环境光带来的刺眼影响。
当发光器件发光时,第一光调整层OC1能够将与之对应的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进行折射和反射,使得与之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出光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亮度。第二黑矩阵BM2设置在两相邻第一光调整层OC1之间,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串色现象发生。
示例性的,第一光调整层OC1例如为折射率较高的有机材料层。
示例性的,第一黑矩阵BM1和第二黑矩阵BM2的材料可以相同,均为不透光且吸光效果较好的材料。
继续如图1所示,第一黑矩阵BM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示例性的,第一黑矩阵BM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轮廓与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轮廓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这样第一黑矩阵BM1形成的第一开口小于第二黑矩阵BM2形成的第二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第一光调整层OC1的宽度大于位于第一开口的彩色滤光片的宽度,这样第一光调整层OC1就可以最大范围的接收对应发光器件所发出的光,并进行折射和反射,使得器件出光利用率更高。
另外,本公开将光调整结构3设置在封装层2更靠近彩膜层CF的一侧,这样光调整结构3的平坦性更好,有利于实现上述的光调整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具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用于限定发光器件。像素限定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黑矩阵BM1和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示例性的,第三开口小于与之对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以提高器件出光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光调整结构3靠近彩膜层CF一侧的第二光调整层OC2。
示例性的,第二光调整层OC2可以是平坦化层,以消除光调整结构33为不平坦结构对上层膜层的影响。
示例性的,第二光调整层OC2的折射率低于第一光调整层OC1的折射率。非垂直入射的环境光照射到高折射率的第一光调整层OC1与低折射率的第二光调整层OC2的界面会发生折射与反射或全反射,以提高器件出光利用率,从而提高显示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正投影位于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和第二黑矩阵的纵向截面图,如图2所示,对于正投影位于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第一黑矩阵BM1和第二黑矩阵BM2,第一黑矩阵BM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黑矩阵BM2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沿垂直衬底基板1的方向延伸。其中,垂直衬底基板1的方向也即图2中所示的第二方向Y。
第一黑矩阵BM1的纵截面为梯形,梯形底边记作第一底边L1;第二黑矩阵BM2的纵截面为梯形,该梯形的底边记作第二底边L2。继续如图2所示,第一黑矩阵BM1一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一底边L1具有第一端点P1和第二端点P2;第二黑矩阵BM2在同一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二底边L2具有第三端点P3和第四端点P4;第一端点P1相比第二端点P2距离第三端点P3更近;第一端点P1与第三端点P3的连线与第一底边L1之间的夹角为θ1。其中,arcsin(n1/n2)≤θ1<90°,n1表示第二光调整层OC2的折射率,n2表示第一光调整层OC1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黑矩阵BM1和第二黑矩阵BM2的尺寸关系为:L=(B1-B2)/2;tanθ1=H/L;B1-B2=2×H/tanθ1。B1表示第一底边L1的长度,B2表示第二底边L2的长度,H表示第一底边L1与第二底边L2的垂直距离。
θ1如此设置,当环境光入射时,第一黑矩阵BM1和第二黑矩阵BM2能够完全吸收第一光调整层OC1折射或全反射的光,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当器件发光时,第二黑矩阵BM2能够吸收发光器件发射至其所在位置的光,有效防止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串色现象。
另外,本公开将光调整结构3设置在封装层2更远离发光器件的一侧,这样第二黑矩阵BM2能够吸收发光器件更远路径,更广范围的发射光,从而有效消除串色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调整层OC1为棱镜结构,提高入射光的折射和反射。
示例性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可以是三棱镜结构、直角棱镜结构、或五角棱镜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光调整层OC1为三棱镜结构。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调整层调整环境光的光路示意图,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光调整层调整发光器件的发射光的光路示意图。
示例性的,如图3a和图3b所示,三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θ2,且arcsin(n1/n2)≤θ2<90°,n1表示第二光调整层OC2的折射率,n2表示第一光调整层OC1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θ1=θ2。如图3a所示,非垂直入射的环境光照射到三棱镜结构的界面会发生折射与反射或全反射,光线偏正角度照射到第二黑矩阵BM2和第一黑矩阵BM1上被吸收,以降低反射率,从而消除使用者目视屏幕时所受到的刺眼影响。如图3b所示,发光器件发射光入射至三棱镜结构的界面将发生折射与反射,使得入射光在其内部充分扩散,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示例性的,第一光调整层OC1为四棱镜结构;四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底角为θ3,且arcsin(n1/n2)≤θ3<90°,n1表示第二光调整层OC2的折射率,n2表示第一光调整层OC1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θ1=θ3。非垂直入射的环境光照射到四棱镜结构的界面会发生折射与反射或全反射,光线偏正角度照射到第二黑矩阵BM2和第一黑矩阵BM1上被吸收,以降低反射率,从而消除使用者目视屏幕时所受到的刺眼影响。发光器件发射光入射至四棱镜结构的界面将发生折射与反射,使得入射光在其内部充分扩散,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光调整层OC2背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的表面为平坦表面,以消除棱镜结构对上层膜层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相比于图1所示的显示基板,本实施例增设了量子点层QD。具体地,量子点层QD设置在彩膜层CF靠近光调整结构3的一侧,设置在此位置的量子点层QD能够充分将从第一光调整层OC1出射的光进行光致转化,形成发射光谱的发射峰更高、更窄且对称的单色光,从而提高单色光的纯度和亮度,并改善显示色域。同时,由于量子点层QD隔绝了彩膜层CF和光调整结构3,拉长了光调整结构3中的第二黑矩阵BM2和彩膜层CF中的第一黑矩阵BM1之间的间距,从而更充分的实现对环境光的吸收。
量子点层QD中掺杂有至少一种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在受到入射光的激发后可以发出与该入射光相同颜色的单色光,且该单色光光谱的发射峰窄而对称,从而提升色域;同时形成发射光谱的发射峰更高,提高了单色光的纯度和亮度。又因为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彼此掺杂在一起,因此提高了产品整体出光的均匀度。
示例性的,量子点层QD的主体材料例如选用II-VI族的CdS、CdSe、CdTe、ZnO、ZnSe或ZnTe;或者选用III-V族的GaAs、GaP、GaAs、GaSb、HgS、HgSe、HgTe、InAs、InP、InSb、AlAs、AlP或AlSb等材料。例如,量子点以CdSe或ZnO为主,并掺杂不同离子以形成三种不同的吸收峰或发射峰的量子点,比如红色量子点r_QD、绿色量子点g_QD和蓝色量子点b_QD。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控制量子点的粒径来控制量子点的发光波段,从而提高色域。其中量子点粒径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公开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R、绿色发光器件G和蓝色发光器件B。如图4所示,量子点层QD中掺杂有红色量子点r_QD、绿色量子点g_QD和蓝色量子点b_QD,红色量子点r_QD被红色发光器件R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绿色量子点g_QD被绿色发光器件G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蓝色量子点b_QD被蓝色发光器件B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这种掺杂不同的吸收峰或发射峰的量子点的方式,使得所形成的量子点层QD中不同的量子点无规律分布,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光的出光均匀度。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调整量子点的直径粒径来控制量子点的发光波段为红色波段、绿色波段和蓝色波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相比于图4所示的量子点层QD,本实施例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作为量子点子层独立设置,并未掺杂。
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R、绿色发光器件G和蓝色发光器件B;彩膜层CF包括与红色发光器件R对应的红色滤光片R_CF,与绿色发光器件G对应的绿色滤光片G_CF和与蓝色发光器件B对应的蓝色滤光片B_CF。
如图5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彩膜层CF靠近光调整结构3一侧的量子点层QD;量子点层QD包括与红色滤光片R_CF对应的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与绿色滤光片G_CF对应的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和与蓝色滤光片B_CF对应的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且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和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同层设置。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和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之间无间隔;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红色发光器件R所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且部分覆盖与该第一光调整层OC1相邻的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绿色发光器件G所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且部分覆盖与该第一光调整层OC1相邻的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蓝色发光器件B所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且部分覆盖与该第一光调整层OC1相邻的第二黑矩阵BM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掺杂有红色量子点r_QD,红色量子点r_QD被红色发光器件R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掺杂有绿色量子点g_QD,绿色量子点g_QD被绿色发光器件G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掺杂有蓝色量子点b_QD,蓝色量子点b_QD被蓝色发光器件B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调整量子点的直径粒径来控制量子点的发光波段为红色波段、绿色波段和蓝色波段。
由于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子层独立设置,对于独立的量子点子层来讲,单色光光谱的发射峰更高,因此经过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出射的红光纯度和亮度都提高,经过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出射的绿光纯度和亮度都提高,经过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出射的蓝光纯度和亮度都提高,从而三色光混合后更容易得到理想白光。同时,单色光光谱的发射峰窄而对称,因此经过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出射光的色域更广,经过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出射光的色域更广,经过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出射光的色域更广,从而达到真彩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红色滤光片R_CF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绿色滤光片G_CF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蓝色滤光片B_CF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
这样,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可以充分接收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发出的光,并将自身出射光给到与之对应的红色滤光片R_CF;同理,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可以充分接收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发出的光,并将自身出射光给到与之对应的绿色滤光片G_CF;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可以充分接收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OC1发出的光,并将自身出射光给到与之对应的蓝色滤光片B_CF。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红色量子点子层R_QD、绿色量子点子层G_QD和蓝色量子点子层B_QD在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表面共面,且为平坦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彩膜层CF背离量子点层QD一侧的彩膜封装层4,以及设置在彩膜封装层4背离彩膜层CF一侧的盖板CG。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车载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基板,其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光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光调整结构背离所述封装层一侧的彩膜层;
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一一对应设置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置在相邻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第一黑矩阵;
所述光调整结构包括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光调整层、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之间的第二黑矩阵;
所述第一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调整结构靠近所述彩膜层一侧的第二光调整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对于正投影位于两个所述发光器件之间的所述第一黑矩阵和所述第二黑矩阵,所述第一黑矩阵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黑矩阵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连线沿垂直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黑矩阵一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一底边具有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所述第二黑矩阵在同一所述纵向的纵截面的第二底边具有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所述第一端点相比所述第二端点距离所述第三端点更近;
所述第一端点与所述第三端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底边之间的夹角为θ1,且arcsin(n1/n2)≤θ1<90°,n1表示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棱镜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三棱镜结构;所述三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θ2,且arcsin(n1/n2)≤θ2<90°,n1表示所述第二光调整层的折射率,n2表示所述第一光调整层的折射率;或者,所述第一光调整层为四棱镜结构;所述四棱镜结构的主截面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为θ3,且arcsin(n1/n2)≤θ3<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θ1=θ2;或者θ1=θ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第二光调整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表面为平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光调整结构一侧的量子点层;
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至少一种发光波段不同的量子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
所述量子点层中掺杂有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蓝色量子点;所述红色量子点被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所述绿色量子点被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所述蓝色量子点被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多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对应的红色滤光片,与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对应的绿色滤光片和与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对应的蓝色滤光片;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光调整结构一侧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与所述红色滤光片对应的红色量子点子层,与所述绿色滤光片对应的绿色量子点子层和与所述蓝色滤光片对应的蓝色量子点子层,且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和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同层设置;
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红色量子点,所述红色量子点被所述红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红色波段的光;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绿色量子点,所述绿色量子点被所述绿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绿色波段的光;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掺杂有蓝色量子点,所述蓝色量子点被所述蓝色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激发为发射蓝色波段的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红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绿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蓝色滤光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光调整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红色量子点子层、所述绿色量子点子层和所述蓝色量子点子层在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表面共面,且为平坦表面。
14.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311319599.0A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3773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599.0A CN117377352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19599.0A CN117377352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7352A true CN117377352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2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19599.0A Pending CN117377352A (zh) 2023-10-12 2023-10-12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735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1568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205067915U (zh) 显示装置
US1097659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706730B1 (ko) 발광형 표시 소자
KR102099781B1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983344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141391A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0008129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120808B1 (ko)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03837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83315A (zh) 彩色液晶显示器及显示器背光
CN112670328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815231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321407B2 (en)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11380827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10732343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7377352A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163813A1 (en) Optical system and head-up display
CN11425631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470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1103728A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JPH102683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957022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intra-substrate filler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a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578615U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