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76687A -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76687A
CN117376687A CN202311642689.3A CN202311642689A CN117376687A CN 117376687 A CN117376687 A CN 117376687A CN 202311642689 A CN202311642689 A CN 202311642689A CN 117376687 A CN117376687 A CN 117376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riving
module
diameter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26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76687B (zh
Inventor
张宪先
李阳
成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426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76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7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7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76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涉及摄影摄像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出现光轴偏移影响拍摄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镜头的入光侧设置可活动的第二镜头,从而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第一镜头的光轴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倾斜时,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使第二镜头的光轴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向与第一镜头的光轴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对第一镜头的光轴倾斜进行补偿,使镜头模组的入射光依次经过第二镜头和第一镜头的折射后,仍能够准确地聚焦在感光芯片上。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摄影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使用需求的逐年增长,使电子设备具备了更多的功能。例如,电子设备普遍具有摄影摄像功能,而该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摄像头模组来完成。
随着摄影摄像技术的发展,可变焦的摄像头模组因其具备可调整变化焦距的功能,能够适用于多种拍摄场景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但是,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光轴偏转的情况,导致影响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出现光轴偏移影响拍摄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镜头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镜头沿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入光侧,并与第一镜头间隔设置。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镜头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镜头模组,通过在第一镜头的入光侧设置可活动的第二镜头,从而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当第一镜头的光轴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倾斜时,第二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使第二镜头的光轴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向与第一镜头的光轴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对第一镜头的光轴倾斜进行补偿,使镜头模组的入射光依次经过第二镜头和第一镜头的折射后,仍能够准确地聚焦在感光芯片上,使得成像清晰。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件,多个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上不同的径向转动。由于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第一镜头的光轴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的倾斜方向并不唯一,每个倾斜方向可等效为第一镜头绕其自身某一径向的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所形成,因此,通过设置多个驱动件,使得第二镜头可绕其自身不同的径向转动,换言之,第二镜头转动所绕的径向与第一镜头转动所绕的径向相互平行,同时,第二镜头与第一镜头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二镜头能够针对第一镜头的光轴在不同方向的倾斜进行补偿,使得成像清晰。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的第一直径转动,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镜头的第二直径转动,且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相交。这样一来,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处于第二镜头上的同一平面内,通过上述两个驱动件驱动第二镜头分别绕第一直径或第二直径转动相应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第二镜头绕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所处平面内的任一径向的转动,进而能够补偿第一镜头绕其自身任一径向转动而导致的偏移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驱动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一驱动件分别设置于第一直径的两端,且共同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一直径转动。第四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第二直径的两端,且共同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直径转动。这样一来,相当于以第一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作为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一直径转动的驱动组,以第二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作为驱动第二镜头绕第二直径转动的驱动组,两个驱动组交叉设置,当第二镜头绕第一直径或第二直径转动时,第二镜头所受到的来自同一驱动组的驱动力关于第二镜头的光轴对称,如此使第二镜头受力更加均衡,能够提高第二镜头转动时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相互垂直。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第二镜头绕上述两个径向转动时,造成相互影响,从而更加便于控制第二镜头的转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头模组还包括固定部和可动部。第二镜头与可动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可动部带动第二镜头相对于固定部绕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其中,固定部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而可动部与第二镜头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此,当驱动件不便于直接与第二镜头以及始终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保持相对静止的部件连接时,可通过可动部和固定部进行间接连接,从而方便驱动件的布置安装。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能够相对移动,第一部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二部件与可动部固定连接。由于第二部件与可动部固定连接,而可动部又与第二镜头固定连接,此时可将可动部与第二镜头视为一个整体,或将可动部与第二部件视为一个整体,如此,即相当于第二部件直接与第二镜头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部件的移动而直接带动第二镜头绕其自身的径向转动,无需进行传动转换,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量损失。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为MEMS驱动器。MEMS驱动器的传动精度高,从而能够对第二镜头进行细微的角度调整。并且,MEMS驱动器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在镜头模组内有限的空间中布置安装,有利于减小镜头模组的体积。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镜头包括透镜组和壳体。透镜组设置于壳体内,第二驱动机构与壳体的外侧壁连接。这样一来,由于透镜组一般包括多个依次间隔且同轴设置的透镜,这样一来,第二驱动机构只需驱动壳体转动,即可带动透镜组的所有透镜与壳体同步转动,而不会对透镜组中多个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造成影响。且,还可将壳体与透镜组密封连接,能够避免灰尘进入透镜组中,还可在透镜组与壳体所围成的空腔中充入惰性气体,能够降低第二镜头发生雾化的风险。
另外,将第二驱动机构与壳体的外侧壁连接,使得第二驱动机构不会对第二镜头的入光面或者出光面造成遮挡。且壳体的外侧壁相较于壳体的两端面积更大,便于实现壳体与第二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还便于增大第二驱动机构与壳体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二者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头模组还包括镜筒。其中,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于镜筒内,并沿镜筒的轴向依次分布,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在镜筒上。这样一来,镜筒可作为整个镜头模组的主体支撑框架,便于镜头模组中其它各部件的布置安装,且镜筒还能够提升镜头模组整体的强度和刚性,在电子设备受到震动或冲击时,能够保持镜头模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镜筒的轴线便于直观确定,镜筒的轴线即可作为该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镜筒还能够避免过多灰尘进入镜头模组对成像产生影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该摄像头模组包括基板、柔性连接件、感光芯片和上述第一方面的镜头模组。
其中,感光芯片设置于基板上,感光芯片具有感光面。柔性连接件和镜头模组均与基板电连接,且镜头模组中第一镜头的出光侧朝向感光芯片的感光面。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主板和上述第二方面的摄像头模组。其中,主板和摄像头模组均设置于外壳内,且摄像头模组通过柔性连接件与主板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摄像头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对焦马达对镜头的驱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镜头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倾斜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镜头的光轴和第二镜头的光轴倾斜方向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第二镜头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两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俯视图;
图12为两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正视图;
图13为四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俯视图;
图14为六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俯视图;
图15为八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俯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电子设备;10、显示模组;11、透光盖板;12、显示屏;20、外壳;21、后盖;22、边框;23、中板;30、摄像头模组;30a、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1、基板;32、感光芯片;32a、感光面;33、柔性连接件;35、镜头模组;35a、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1、第一镜头;351a、第一镜头的光轴;352、第二镜头;352a、第二镜头的光轴;352b、第一直径;352c、第二直径;352d、第三直径;352e、第四直径;3521、壳体;3522、透镜组;353、第一驱动机构;354、第二驱动机构;354a、第一部件;354b、第二部件;3541、第一驱动件;3542、第二驱动件;3543、第三驱动件;3544、第四驱动件;3545、第五驱动件;3546、第六驱动件;3547、第七驱动件;3548、第八驱动件;355、镜筒;356、固定部;357、可动部;358、固定梳齿;359、可动梳齿;36、镜头;37、安装壳;38、对焦马达;40、主板;50、摄像头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述“数量”也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装置或者其他类型的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监控器、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的举例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0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述图1中电子设备01的结构爆炸图。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01为手机,且电子设备01可以呈近似矩形板状结构。该电子设备01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0、外壳20、摄像头模组30、主板40以及摄像头装饰盖50。
为方便下文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定义电子设备01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子设备01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0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因此,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01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和图2的限制。在其他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01可以不包括摄像头装饰盖50。
上述显示模组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模组10可以包括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12(英文名称:panel,也成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11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该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例如,透光盖板11可以采用普通的透光盖板,用于保护显示屏,以避免显示屏因外力导致损坏,并且能够起到防尘作用。或者,透光盖板11也可以采用具有触控功能的透光盖板,以使电子设备01具有触控功能,从而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因此,本申请对于透光盖板11的具体材质不作特殊限定。
此外,上述显示屏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上述外壳2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01内部的电子器件。外壳20可以包括后盖21和边框22,后盖21位于显示屏12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层叠设置,边框22位于透光盖板11与后盖21之间。边框22固定于后盖21上,示例性地,边框22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后盖21上;或者,边框22也可以与后盖2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边框22与后盖21形成一个结构件整体。透光盖板1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22上,以使透光盖板11、后盖21以及边框22围成电子设备01内部的容纳腔,上述显示屏12、主板40以及摄像头模组30均设置于该内部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外壳20还可以包括中板23,中板23设置于上述容纳腔内,且中板23位于显示屏12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该中板23与边框22固定连接,形成电子设备01的中框,示例性地,中板23与边框22之间可以通过胶粘、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中板23与边框2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中板23与边框22形成一个结构件整体。中板23将上述容纳腔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其中一个空间位于透光盖板11与中板23之间,显示屏12位于该空间内。另一个空间位于中板23与后盖21之间,上述主板40以及摄像头模组30均设置于该空间内。
上述主板40用于设置电子设备01的电子元器件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示例性地,电子元器件可以为控制芯片(例如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图形控制芯片(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通用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听筒、闪光灯模组以及上述摄像头模组30等。
上述摄像头模组30用于实现视频或者图像的拍摄。请参见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1中摄像头模组3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爆炸图。摄像头模组30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33与主板40实现电连接,例如,柔性连接件33可以为FPC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
具体地,摄像头模组30可以包括基板31、感光芯片32、镜头和安装壳37。安装壳37固定在基板31上,镜头36位于安装壳37内,并与基板31电连接。感光芯片32设置在基板31上,感光芯片32具有感光面32a。柔性连接件33的一端与基板31电连接,柔性连接件33的另一端用于与上述主板40进行电连接。
其中,摄像头模组30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上述入光面可以为摄像头模组30内部镜头36的入光面,上述出光面可以为摄像头模组30内部镜头36的出光面。镜头36的入光面朝向后盖21,镜头36的出光面朝向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后盖21上开设有安装缺口(图中未示出),上述摄像头装饰盖50(如图2所示)固定于安装缺口内,该摄像头装饰盖50上具有透光窗口。镜头36的入光面与透光窗口相对,以使得外界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窗口,从镜头36的入光面进入镜头36内,然后从镜头36的出光面射出照射到感光芯片32上,感光芯片32再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ing)上进行图像信号增强以及压缩优化,最后传输到图2所示的显示屏12上,显示出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可以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平行,摄像头模组的基板和柔性电路板的分布方向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即X轴方向)平行,摄像头模组中垂直于上述两个方向的方向则与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即Y轴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摄像头模组的设置方式仅为一种示例,即摄像头模组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
并且,上述摄像头模组30可以如图2所示设置于后盖21靠近一侧边沿的位置处。或者,摄像头模组30可以位于后盖21的上部的中间位置处(图中未示出)。因此,本申请对于摄像头模组30的具体位置不作特殊限定。
此外,上述电子设备01的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实现自动对焦(AF,Auto Focus),从而使摄像头模组30能够适用于多种拍摄场景。具体地,摄像头模组30还可以包括对焦马达38,对焦马达38设置在安装壳37内。
请参见图5所示,图5为对焦马达38对镜头36的驱动示意图(平行于YZ平面视角)。具体地,对焦马达38与镜头36连接,对焦马达38用于驱动镜头36沿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移动,从而调节镜头36与上述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之间的距离,使从镜头36中射出的光线聚焦在感光面32a上,以实现自动对焦。
在理想状态下,镜头的光轴36a始终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保持重合,但是,由于组装公差的影响,在镜头36和安装壳37之间存在间隙,使得上述镜头36在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镜头的光轴36a偏转的情况,请参见图6所示,图6为图5中镜头的光轴36a相对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倾斜时的示意图(平行于YZ平面视角)。即镜头的光轴36a相对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会产生倾斜,镜头的光轴36a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间会具有夹角,这种夹角的存在会导致后续图像解析困难,使得成像效果不佳,例如图像出现局部模糊、扭曲等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35,该镜头模组35可以应用于上述摄像头模组30上,即该镜头模组35安装于上述安装壳37内。请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35的结构示意图(平行于YZ平面视角)。可见,该镜头模组35可以包括第一镜头351、第二镜头352、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353与第一镜头35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353用于驱动第一镜头351沿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与图4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重合)移动,从而调节第一镜头351与上述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之间的距离,使从第一镜头351中射出的光线聚焦在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上,以实现自动对焦。
第二镜头352位于第一镜头351的入光侧,并与第一镜头351间隔设置。第二驱动机构354与第二镜头352连接,第二驱动机构354用于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镜头352的径向(第二镜头352的径向平行于XY平面)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镜头模组35在实际应用时,可将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分别固定在上述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件(结构件始终与摄像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0a保持相对静止,例如,结构件为图4中所示的安装壳37)上,上述结构件对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形成支撑。
这样一来,通过在第一镜头351的入光侧设置可活动的第二镜头352,从而在镜头模组35自动对焦的过程中,当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倾斜时,即第一镜头351绕其自身的径向发生转动;此时,可以控制第二驱动机构354,使第二驱动机构354驱动第二镜头352绕其自身的径向转动,第二镜头352的转动径向与第一镜头351的转动径向相互平行,且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向与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即对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进行补偿。从而使镜头模组35的入射光依次经过第二镜头352和第一镜头351的折射后,仍能够准确地在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上聚焦,使得成像清晰。
例如,请参见图8所示,图8为图7中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和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倾斜方向的示意图。图中,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与Z轴平行,第一镜头351绕其自身的径向(图8中第一镜头351内的阴影圆点A,并沿a 方向)发生转动,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后位于YZ平面内,在此情况下,通过控制第二镜头352绕其自身的径向(图8中第二镜头352内的黑色圆点B,并沿b 方向)转动。如此,即可使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相对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向与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
并且,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的夹角为α,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的夹角为β,对于β与α之间的大小关系,以能够满足镜头模组35的入射光依次经过第二镜头352和第一镜头351的折射后,仍能够准确地在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上聚焦,使得成像清晰为准,本申请不作特殊限定。
在上述基础上,请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镜头模组35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镜头模组35还可以包括镜筒355。其中,第一镜头351和第二镜头352设置于镜筒355内,并沿镜筒355的轴向依次分布,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固定在镜筒355上。此时,镜筒355上靠近第二镜头352的一端即为镜头模组35的入光侧,镜筒355靠近第一镜头351的一端即为镜头模组35的出光侧,上述感光芯片32位于镜筒355的出光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固定在镜筒355上,可以理解为第一驱动机构353、第二驱动机构354分别与镜筒355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是第一驱动机构353、第二驱动机构354分别通过其他连接结构与镜筒355间接固定,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相对于镜筒355移动。因此,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这样一来,镜筒355可作为整个镜头模组35的主体支撑框架,便于镜头模组35中其它各部件的布置安装,且镜筒355还能够提升镜头模组35整体的强度和刚性,在电子设备01受到震动或冲击(例如从高处跌落、遭受到撞击等)时,能够保持镜头模组35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见图9所示,镜筒355可以为圆筒状结构,第一镜头351、第二镜头352、第一驱动机构353和第二驱动机构354均设置在镜筒355内。或者,镜筒355的横截面外轮廓还可以为正多边形或其它规则形状等,因此,本申请对镜筒355的形状结构不作特殊限定。
而对于镜筒355的材质,本申请不作特殊限制。示例性的,镜筒355可以为聚氯乙烯、尼龙等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或可以为铝、铝合金、镍合金等金属材质。
另外,由于镜筒355的轴线便于直观确定,故镜筒355的轴线即可作为该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同时,镜筒355还能将镜头模组35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能够避免灰尘进入镜头模组35对成像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镜头352可以包括透镜组3522和壳体3521,请参见图10所示,图10为图7中第二镜头352的结构爆炸图。具体地,透镜组3522设置于壳体3521内,第二驱动机构354与壳体3521的外侧壁连接。由于透镜组3522一般包括多个依次间隔且同轴设置的透镜,透镜组3522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这样一来,一方面,第二驱动机构354只需驱动壳体3521转动,即可带动透镜组3522的所有透镜与壳体3521同步转动,而不会对透镜组3522中多个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造成影响。壳体3521的形状结构可参考前述镜筒355的形状结构,还可通过将壳体3521与透镜组3522密封连接,能够避免灰尘进入透镜组3522中,进一步地,可在透镜组3522与壳体3521所围成的空腔中充入惰性气体,能够降低第二镜头352发生雾化的风险。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驱动机构354与壳体3521的外侧壁连接,使得第二驱动机构354不会对第二镜头352的入光面或者出光面造成遮挡,且壳体3521的外侧壁相较于壳体3521的两端面积更大,便于实现壳体3521与驱动件之间的连接,还便于增大驱动件与壳体3521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二者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上述第二驱动机构354可以包括多个驱动件,多个驱动件均固定于壳体的外侧壁上,且多个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二镜头352绕其自身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不同的直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平面是指垂直于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的任一横截面,即在同一平面内的不同直径相互相交。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多个驱动件,使得第二镜头352可绕其自身不同的直径转动,换言之,通过多个驱动件控制第二镜头352绕同一平面内的多个直径转动,即可实现第二镜头352绕该平面内的任一直径转动。从而能够对第一镜头351的偏转进行补偿。
示例性的,上述驱动件可以设置两个,请参见图11、图12所示,图11为两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352的结构俯视(沿Z轴方向)图,图12为两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的结构正视(沿X轴方向)图。其中,两个驱动件分别为第一驱动件3541和第二驱动件3542。第一驱动件3541用于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镜头352的第一直径352b转动,第二驱动件3542用于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镜头352的第二直径352c转动,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处于垂直于透镜模组的中心轴线的同一平面内,且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相交。例如,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均为第二镜头352的入光面上的直径,且二者相互垂直。
这样一来,第一驱动件3541和第二驱动件3542能够分别控制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转动,从而通过分别控制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的角度和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的角度,即可实现第二镜头352绕其入光面内的任一直径转动。
例如,请继续参见图11所示,当第一驱动件3541控制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10°,且第二驱动件3542控制第二镜头352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10°的情况下,即可等效于第二镜头352绕第三直径352d转动10°。其中,第三直径352d与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之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均为4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改变。例如,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之间可以形成60°的锐角夹角。因此,本申请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在另一些示例中,上述驱动件可以设置四个,请参见图13所示,图13为四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352的结构俯视(沿Z轴方向)图。其中,四个驱动件分别为第一驱动件3541、第二驱动件3542、第三驱动件3543和第四驱动件3544。第三驱动件3543和第一驱动件3541分别设置于第一直径352b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第四驱动件3544和第二驱动件3542分别设置于第二直径352c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
这样一来,相当于以每两个驱动件为一个驱动组,第一驱动件3541和第三驱动件3543作为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的驱动组,第二驱动件3542和第四驱动件3544作为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的驱动组,当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或第二直径352c转动时,第二镜头352所受到的来自同一驱动组的驱动力关于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对称,如此使第二镜头352受力均衡,能够提高第二镜头352转动时的稳定性。
或者,上述驱动件可以设置六个,请参见图14所示,图14为六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352的结构俯视(沿Z轴方向)图。其中,六个驱动件分别为第一驱动件3541、第二驱动件3542、第三驱动件3543和第四驱动件3544第五驱动件3545和第七驱动件3547,六个驱动件分为三个驱动组。第一驱动件3541和第三驱动件3543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一直径352b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第二驱动件3542和第四驱动件3544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二直径352c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第五驱动件3545和第七驱动件3547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三直径352d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三直径352d转动。且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相互垂直,第三直径352d与第二直径352c的夹角为45°,第五驱动件3545位于第三驱动件3543和第二驱动件3542之间。
在此结构下,由于同时存在三个驱动组,因此,在控制第二镜头352转动时,可以根据第一镜头351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角度,在三个驱动组中选择至少两个来控制第二镜头352转动,以使第二镜头352能够更加精确的转动至,能够对第一镜头351的偏转进行补偿的位置,从而使得对于第二镜头352的调节更加准确、细腻。
又或者,上述驱动件还可以设置八个,请参见图15所示,图15为八个驱动件相对于第二镜头352的结构俯视(沿Z轴方向)图。其中,八个驱动件分别为第一驱动件3541、第二驱动件3542、第三驱动件3543、第四驱动件3544、第五驱动件3545、第六驱动件3546、第七驱动件3547和第八驱动件3548,八个驱动件分为四个驱动组。第一驱动件3541和第三驱动件3543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一直径352b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一直径352b转动。第二驱动件3542和第四驱动件3544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二直径352c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二直径352c转动。第五驱动件3545和第七驱动件3547为一个驱动组,分别设置于第三直径352d的两端,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三直径352d转动。第六驱动件3546和第八驱动件3548分别设置于第四直径352e的两端,且共同驱动第二镜头352绕第四直径352e转动。且第一直径352b和第二直径352c相互垂直,第三直径352d和第四直径352e相互垂直,第三直径352d与第二直径352c的夹角为45°,第五驱动件3545位于第三驱动件3543和第二驱动件3542之间,第六驱动件3546位于第四驱动件3544和第三驱动件3543之间。
如此,上述八个驱动件沿第二镜头352的周向顺时针(沿Z轴方向俯视)均匀间隔设置,从而有利于更进一步提升对第二镜头352的控制精度。对于上述驱动件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进行调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可能不便于直接与第二镜头352以及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的部件连接,例如,驱动件的尺寸较小,而第二镜头352与镜筒355之间的间隙大于驱动件的尺寸的情况下,驱动件无法兼顾同时连接第二镜头352和镜筒355。
此时,为实现驱动件对于第二镜头352的驱动,方便驱动件的安装,请参见图16所示,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镜头模组35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镜头模组35还可以包括固定部356和可动部357。驱动件可通过可动部357与第二镜头352进行间接连接,通过固定部356与镜筒355进行间接连接,相当于利用可动部357和固定部356来弥补驱动件尺寸不足的问题,从而方便驱动件的布置安装。
其中,第二镜头352与可动部357固定连接,驱动件设置于固定部356和可动部357之间,驱动件用于驱动可动部357带动第二镜头352相对于固定部356转动。在此,固定部356与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35a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356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例如,固定部356与镜筒355之间可以通过胶粘、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部356也可以与镜筒355是一个结构件整体,即固定部356为镜筒355的一部分,例如镜筒355内壁上的凸缘、加强筋等。而可动部357与第二镜头352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需要说明的是,可动部357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例如,可动部357可以设置在壳体3521的外壁上,可动部357与壳体3521之间可以通过胶粘、螺纹连接、焊接、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动部357也可以与壳体3521是一个结构件整体,即可动部357为壳体3521的一部分,例如壳体3521外侧壁上的凸起部、连接座等。
基于此,以上对驱动件的作用以及设置位置进行的说明,以下对上述驱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7所示,图17为图1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驱动件可以包括第一部件354a和第二部件354b。第一部件354a与第二部件354b之间能够相对移动,第一部件354a与固定部356固定连接,第二部件354b与可动部357固定连接。由于第二部件354b与可动部357固定连接,而可动部357又与第二镜头352固定连接,此时可将可动部357与第二镜头352视为一个整体,或将可动部357与第二部件354b视为一个整体,如此,即相当于第二部件354b直接与第二镜头352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部件354b的移动而直接带动第二镜头352绕其自身的径向转动,无需进行传动转换,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传动效率,降低能量损失。
上述驱动件可以为MEMS(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驱动器。MEMS驱动器的传动精度高,从而能够对第二镜头352进行细微的角度调整。并且,MEMS驱动器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在镜头模组35内有限的空间中布置安装,有利于减小镜头模组35的体积。
例如,本申请中的MEMS驱动器可以为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请参见图18所示,图18为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示意图。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包括可动梳齿359和固定梳齿358,其驱动原理是可动梳齿359和固定梳齿358构成梳齿电容,可动梳齿359作为梳齿电容的正极,固定梳齿358作为梳齿电容的负极,或者,可动梳齿359作为梳齿电容的负极,固定梳齿358作为梳齿电容的正极。驱动电压对梳齿电容充电,在梳齿电容的两级上分别注入正、负静电荷,静电荷吸引力驱动可动梳齿359和固定梳齿358产生相对移动。
其中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可动梳齿359和固定梳齿358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动梳齿359和固定梳齿358之间的运动也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可动梳齿359相对固定梳齿358产生平面内的平移运动(如图18中的双向直线箭头)。
故,由前述内容可知,本申请的驱动件可以为上述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固定梳齿358即为驱动件的第一部件354a,固定梳齿358与镜头模组35的固定部356连接;而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可动梳齿359即为驱动件的第二部件354b,可动梳齿359与镜头模组35的可动部357固定连接,通过利用可动梳齿359来推动第二镜头352绕其自身的径向转动。例如,请继续参见图12所示,第二驱动件3542为上述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第二驱动件3542的可动梳齿359可沿图12中的双向直线箭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推动第二镜头绕其第一直径352b转动。
而对于第一驱动机构353,本申请不作特殊限定,例如,第一驱动机构353也可以采用MEMS驱动(如上述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或者,第一驱动机构353还可以采用常规的VCM(音圈电机,Voice Coil Motor)驱动机构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35在自动对焦时,第一镜头351在第一驱动机构353驱动下沿镜筒355的轴线移动,当第一镜头351到达预设位置时,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相对于镜筒355的轴线存在向某一方向的倾斜,此时,通过向第二驱动机构354中同组的静电梳齿驱动器施加驱动电压,使其可动梳齿359相对于固定梳齿358转动,可动梳齿359的扭转力矩传递至可动部357上使其进行转动,可动部357的转动又带动第二镜头352的壳体3521同步转动,壳体3521的转动带动第二镜头352的透镜组3522同步转动,通过多组移动静电梳齿驱动结构按照指定次序驱动,使得第二镜头的光轴352a相对于镜筒355的轴线,向与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从而对第一镜头的光轴351a倾斜进行补偿,使镜头模组35的入射光依次经过第二镜头352和第一镜头351的折射后,仍能够准确地在感光芯片32的感光面32a上聚焦,使得成像清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头;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镜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镜头沿所述镜头模组的中心轴线移动;
第二镜头,所述第二镜头位于所述第一镜头的入光侧,并与所述第一镜头间隔设置;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镜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件,多个所述驱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二镜头上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不同直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二镜头的第一直径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二镜头的第二直径转动,且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二直径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直径的两端,且共同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一直径转动;所述第四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直径的两端,且共同驱动所述第二镜头绕所述第二直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径和所述第二直径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固定部和可动部,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可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可动部带动所述第二镜头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绕所述第二镜头的径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可动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MEMS驱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包括透镜组和壳体,所述透镜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镜筒,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设置于所述镜筒内,并沿所述镜筒的轴向依次分布。
1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感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感光芯片具有感光面;
镜头模组,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镜头的出光侧朝向所述感光面。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主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摄像头模组,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CN202311642689.3A 2023-12-04 2023-12-04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376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2689.3A CN1173766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2689.3A CN1173766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6687A true CN117376687A (zh) 2024-01-09
CN117376687B CN117376687B (zh) 2024-05-17

Family

ID=8939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2689.3A Active CN1173766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7668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55A (zh) * 2004-03-31 2005-10-0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1251706A (zh) * 2008-03-24 2008-08-27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组、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设备
US20160216527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maging apparatus
KR20200062857A (ko) * 2018-11-27 2020-06-04 주식회사 옵트론텍 보상 정렬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렌즈 배럴 어셈블리, 보상 정렬 렌즈를 포함하는 광학 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CN112334829A (zh) * 2018-05-04 2021-02-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包括液体镜头的双相机模块
CN112422775A (zh) * 2019-08-20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278008A (zh) * 2022-07-12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6953871A (zh) * 2022-04-18 2023-10-2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7155A (zh) * 2004-03-31 2005-10-0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N101251706A (zh) * 2008-03-24 2008-08-27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组、照相机及移动终端设备
US20160216527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maging apparatus
CN112334829A (zh) * 2018-05-04 2021-02-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包括液体镜头的双相机模块
KR20200062857A (ko) * 2018-11-27 2020-06-04 주식회사 옵트론텍 보상 정렬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렌즈 배럴 어셈블리, 보상 정렬 렌즈를 포함하는 광학 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CN112422775A (zh) * 2019-08-20 2021-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953871A (zh) * 2022-04-18 2023-10-2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5278008A (zh) * 2022-07-12 2022-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76687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20670B1 (en) Photographing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226469B2 (en) Optical driving mechanism
WO2020107985A1 (zh)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40061317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59729B2 (en) Image sensor driving mechanism
CN111510607A (zh) 摄像头以及电子设备
US20240088748A1 (en)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22898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96335B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EP4343426A1 (en) Iris diaphrag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467036A (zh) 变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其调焦方法
CN114089502A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KR102449848B1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정보기술 기기
CN117376687B (zh)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US20230379582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54520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2126907B2 (en) Camera module,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52032A1 (en) Dynamic aperture module,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54561A1 (en) Camera module
CN117595602B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360092B (zh) 一种液体透镜、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69291A1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72018B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
EP4141533A1 (en) Camera module
WO2023174324A1 (zh) 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