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62778A -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62778A
CN117362778A CN202311408012.3A CN202311408012A CN117362778A CN 117362778 A CN117362778 A CN 117362778A CN 202311408012 A CN202311408012 A CN 202311408012A CN 117362778 A CN117362778 A CN 117362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accelerator
rubber compound
rubbe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080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平
贾宪宝
孙宇
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T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T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T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Tai 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0801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627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62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627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8L9/02Copolymers with acrylonitri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橡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有机活性剂0.05—8份、金属氧化物3—20份、补强填料50—120份、增塑剂2—20份、促进剂2—15份、交联剂0.5—18份、硫化剂0.5—5份;所述补强填料包括炭黑,所述促进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噻唑类和二硫代二吗啉;通过制备原料的协同作用,本发明制得的丁腈橡胶具有优异的回弹、耐油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小,制成的往复运动液压系统密封圈抗高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胶料工艺简单,防止了焦烧现象,提高了胶料的流动性能、大大降低了次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业设备上,液压系统是决定其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国内液压传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液压系统已被要求向高压力、大流量的趋势发展,这对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往复运动液压系统的密封圈使用过程中,其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硬度、回弹性、压缩永久变形性、耐磨损等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密封圈耐压性能等失效,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耐压的密封圈材料以满足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
中国专利CN219102029U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系统活动密封部位的组合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简单易装配、低摩擦,满足液压作动器的使用环境和寿命要求,但是其密封圈为丁腈橡胶密封材料,该材料硬度高、回弹差、压缩永久变形比较大,已经不能满足液压系统目前的使用要求;另外,丁腈橡胶在加工过程中还存在混炼性能差、生热高、不易包辊、吃料慢、填料分散困难等缺点。中国专利CN103408809A公开了一种高耐磨损液压密封垫及其制备方法,其复配使用不同的纳米无机材料改善密封垫的耐磨性和机械强度,但是其压缩永久变形性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有机活性剂0.05—8份、金属氧化物3—20份、补强填料50—120份、增塑剂2—20份、促进剂2—15份、交联剂0.5—18份、硫化剂0.5—5份。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有机活性剂0.5—6份、金属氧化物6—15份、补强填料80—110份、增塑剂5—10份、促进剂4—12份、交联剂4—10份、硫化剂1—3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丁腈胶为NBR2845。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活性剂包括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有机活性剂包括硬脂酸。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和/或氧化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和氧化镁,两者重量比为(1-7):(2-13),优选为(3-6):(3-10),更优选为(3-5.6):(4-5)。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填料包括但不限于炭黑、石墨、碳酸钙、纳米纤维、高岭土、膨润土、钛白粉、滑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补强填料包括炭黑。
进一步地,所述炭黑包括但不限于N220、N234、N326、N330、N339、N375、N550、N539、N660、N754、N774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炭黑包括DBP值≥120×10-5m3/kg、DBP值在90-116×10-5m3/kg、DBP值≤85×10-5m3/kg的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炭黑包括DBP值≥120×10-5m3/kg和DBP值≤85×10-5m3/kg的炭黑,两者重量比为(0.1-0.8):1。
进一步地,所述DBP值≥120×10-5m3/kg的炭黑包括N234、N339、N55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DBP值≤85×10-5m3/kg的炭黑包括N774。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炭黑包括N550和N774,两者重量比为(0.2-0.6):1。N550炭黑粒子的表面光滑,结构高,补强性能较佳,对于混炼胶的强度、弹性和复原性能都有提升;当同时使用在体系中分散性良好的N774炭黑使用,并规定N550和N774的质量比为(0.2-0.6):1,两者复配的粒径和DBP值可使混炼胶及其产品的硬度、抗撕裂强度和康张强度等达到最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N550和N774的重量比为(0.4-0.52):1。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选自苯二甲酸酯类、磷酸酯类、脂肪酸酯类、聚酯类、环氧类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苯二甲酸酯类选自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磷酸酯类选自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脂肪酸酯类选自己二酸二(2-乙基已)酯、癸二酸二(2-乙基已)酯、壬二酸二(2-乙基已)酯、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癸二酸二辛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酯类选自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聚二甲酸二甘醇酯、聚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环氧类选自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子油、环氧油酸丁酯、辛酯、四氢糠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增塑剂选自苯二甲酸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促进剂选自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噻唑类、次黄酰胺类、胍类、醛胺类、硫脲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环酯、二硫代二吗啉(促进剂DTDM)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促进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噻唑类和二硫代二吗啉。
进一步地,所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包括但不限于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二硫代氨基甲酸钾、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促进剂TE)。
进一步地,所述秋兰姆类包括但不限于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四硫化双(1,5-亚戊基)秋兰姆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促进剂TT)。
进一步地,所述噻唑类包括但不限于2-巯基苯并噻唑、二硫化二苯并噻唑、2-巯基苯并噻唑锌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二硫化二苯并噻唑(促进剂DM)。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所述促进剂由0.5—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0.5—5份秋兰姆类、0.5—5份噻唑类和0.5—5份二硫代二吗啉组成。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促进剂由1—3份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1—3份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1—3份二硫化二苯并噻唑和1—3份二硫代二吗啉所组成。促进剂DM属于巯基促进剂且具有防焦作用,但产生的交联程度比较低,混炼胶的回弹性能也不理想,当其复配促进剂TT使用后,可以提升混炼胶的硫化速度和模量;但促进剂TT在体系中主要形成双硫交联键,这种键容易发生重排和返原,用量过多时混炼胶的动态承载能力和耐屈挠疲劳性能将显著降低;促进剂DTDM呈现碱性作用,对促进剂TT具有活化和推进作用,且促进作用持续时间长,能够有效改善混炼胶的抗返原和抗热老化性能,但是其用量过高时则延迟硫化时间;促进剂TE和促进剂DM、促进剂TT等复配使用可进一步缩短硫化时间并增强模量,但是混炼胶的扯断伸长率和耐屈挠疲劳性能存在一定的削弱现象,主要是因为促进剂DM对促进剂TT比较敏感,两者共存时会增加焦烧的风险。以上四个促进剂复配发挥协同作用,配合特定含量的硬脂酸和氧化锌,可有效提高混炼胶及其产品的耐老化性、强力和弹性性能,并有效避免其返原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镁、甲基丙烯酸钙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镁。
进一步地,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物硫化剂,选自过氧化二异丙苯、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过氧基)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有机活性剂1—5份、金属氧化物7—11份、补强填料100—106份、增塑剂6—8份、促进剂6—7.5份、交联剂5—6份、硫化剂1—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软化剂,包括但不限于环烷烃、芳烃、石蜡油、重油、凡士林、石油树脂、古马隆树脂、煤焦油、油膏、松焦油、松香、妥尔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PE蜡。
进一步地,所述软化剂的用量为0.5—6份,优选为1—3份。
进一步地,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还包括防老剂,包括但不限于防老剂RD、防老剂4010、4010NA、防老剂4020、防老剂SP、SP-C、防老剂310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防老剂的用量为0.01—6份,优选为1—3份。
其次,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塑炼;
S2、加入有机活性剂、金属氧化物、增塑剂、1/4-3/4重量的补强填料到密炼机中混炼;
S3、加入剩余的补强填料继续混炼,待密炼温度达到115-135℃时将混炼胶倒出,薄通下片,停放一段时间;
S4、将混炼胶包在开炼机的慢辊上,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完全混料后,每边割刀1—5次,排下胶料后薄通混匀,出片后常温停放至少12h;
S5、在160-180℃下硫化1—10min,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S1的塑炼温度为80-90℃,塑炼时间为1—4min。
进一步地,所述S2的混炼温度为100-145℃,优选为110-130℃;混炼时间为2—6min。
进一步地,所述S3的混炼温度为110-130℃,混炼时间为2—4min。
进一步地,所述S4中慢辊的温度为80±5℃。
优选的,所述S5中的硫化条件为170℃、15min。
以上温度可保证混合料具有合适的流动性能,保证原料间的均匀分散,降低焦烧风险。
有益效果
1、本申请制得的混炼胶门尼粘度低,优化原料的添加顺序,有效提高混炼胶的包辊性、增加胶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模量,提高胶料的抗拉性能、加工效率和质量,延长胶料制品的使用寿命;
2、本申请的制备工艺简单,防止了胶料加工过程中焦烧现象,同时提高了胶料的流动性能、大大降低了次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申请的配方中不使用硫黄作为硫化剂,减少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配方符合环保要求,更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4、本申请的混炼胶原料彼此协同作用,所制得的丁腈橡胶具有优异的回弹、耐油性能,且压缩永久变形小,可用于液压系统中使用;当其用作往复运动液压系统的密封圈时,该密封圈抗高压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完全满足行业现有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1份、氧化锌5.56份、氧化镁5份、N550炭黑30份、N774炭黑70份、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促进剂DM 3份、促进剂TT 1份、促进剂TE 1份、促进剂DTDM 1份、交联剂(甲基丙烯酸镁)5份、硫化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PE蜡2份、防老剂4020 5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中,于85℃塑炼2min;
S2、加入硬脂酸、氧化锌、氧化镁、1/2重量的炭黑、防老剂、增塑剂、PE蜡到密炼机中,于120℃加压混炼4min;
S3、加入剩余的炭黑,于120℃混炼3min;待密炼机温度达到120℃将混炼胶倒出,并迅速在开炼机上薄通5遍,下片,停放1天;
S4、将停放后的混炼胶包在温度为80℃、辊距为1.5mm开炼机慢辊上,加入硫化剂、促进剂DM、促进剂TT、促进剂TE、促进剂DTDM,待完全混入胶料中后,每边割刀3次,每次割刀之间为15秒,排下胶料;将辊距调至0.8mm薄通6次混合均匀,后按产品要求调整大辊距出片,常温停放30小时,得到混炼胶。
S3、硫化:170℃硫化5分钟;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3份、氧化锌3份、氧化镁4份、N550炭黑30份、N774炭黑75份、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促进剂DM 3份、促进剂TT 1.5份、促进剂TE 1.5份、促进剂DTDM 1.5份、交联剂(甲基丙烯酸镁)6份、硫化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5份、PE蜡1.5份、防老剂4020 3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中,于80℃塑炼3min;
S2、加入硬脂酸、氧化锌、氧化镁、1/2重量的炭黑、防老剂、增塑剂、PE蜡到密炼机中,于110℃加压混炼5min;
S3、加入剩余的炭黑,于110℃混炼4min;待密炼机温度达到115℃将混炼胶倒出,并迅速在开炼机上薄通6遍,下片,停放1天;
S4、将停放后的混炼胶包在温度为75℃、辊距为1.5mm开炼机慢辊上,加入硫化剂、促进剂DM、促进剂TT、促进剂TE、促进剂DTDM,待完全混入胶料中后,每边割刀3次,每次割刀之间为15秒,排下胶料;将辊距调至0.8mm薄通6次混合均匀,后按产品要求调整大辊距出片,常温停放24小时,得到混炼胶。
S3、硫化:170℃硫化5分钟;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3份、氧化锌3份、氧化镁5份、N550炭黑35.32份、N774炭黑70份、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促进剂DM 3份、促进剂TT 1.5份、促进剂TE 1.5份、促进剂DTDM 1.5份、交联剂(甲基丙烯酸镁)6份、硫化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5份、PE蜡1.2份、防老剂4020 2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中,于90℃塑炼2min;
S2、加入硬脂酸、氧化锌、氧化镁、1/2重量的炭黑、防老剂、增塑剂、PE蜡到密炼机中,于130℃加压混炼3min;
S3、加入剩余的炭黑,于30℃混炼2min;待密炼机温度达到125℃将混炼胶倒出,并迅速在开炼机上薄通4遍,下片,停放1天;
S4、将停放后的混炼胶包在温度为85℃、辊距为1.5mm开炼机慢辊上,加入硫化剂、促进剂DM、促进剂TT、促进剂TE、促进剂DTDM,待完全混入胶料中后,每边割刀3次,每次割刀之间为15秒,排下胶料;将辊距调至0.8mm薄通6次混合均匀,后按产品要求调整大辊距出片,常温停放48小时,得到混炼胶。
S3、硫化:170℃硫化5分钟;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硬脂酸5份、氧化锌3份、氧化镁5份、N550炭黑30份、N774炭黑75份、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8份、促进剂DM 3份、促进剂TT 1.5份、促进剂TE 1.5份、促进剂DTDM 1.5份、交联剂(甲基丙烯酸镁)5份、硫化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5份、PE蜡1.5份、防老剂4020 3份;
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中,于85℃塑炼2min;
S2、加入硬脂酸、氧化锌、氧化镁、1/2重量的炭黑、防老剂、增塑剂、PE蜡到密炼机中,于120℃加压混炼4min;
S3、加入剩余的炭黑,于120℃混炼3min;待密炼机温度达到120℃将混炼胶倒出,并迅速在开炼机上薄通5遍,下片,停放1天;
S4、将停放后的混炼胶包在温度为80℃、辊距为1.5mm开炼机慢辊上,加入硫化剂、促进剂DM、促进剂TT、促进剂TE、促进剂DTDM,待完全混入胶料中后,每边割刀3次,每次割刀之间为15秒,排下胶料;将辊距调至0.8mm薄通6次混合均匀,后按产品要求调整大辊距出片,常温停放30小时,得到混炼胶。
S3、硫化:170℃硫化5分钟;即可。
以上实施例性能测试方法和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混炼胶的制备原料包括:丁腈橡胶100份、有机活性剂0.05—8份、金属氧化物3—20份、补强填料50—120份、增塑剂2—20份、促进剂2—15份、交联剂0.5—18份、硫化剂0.5—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活性剂包括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和氧化镁,两者重量比为(1-7):(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填料包括炭黑;所述炭黑包括DBP值≥120×10-5m3/kg、DBP值在90-116×10-5m3/kg、DBP值≤85×10-5m3/kg的炭黑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包括DBP值≥120×10-5m3/kg和DBP值≤85×10-5m3/kg的炭黑,两者重量比为(0.1-0.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选自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噻唑类、次黄酰胺类、胍类、醛胺类、硫脲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环酯、二硫代二吗啉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秋兰姆类、噻唑类和二硫代二吗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促进剂由0.5—5份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0.5—5份秋兰姆类、0.5—5份噻唑类和0.5—5份二硫代二吗啉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混炼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选自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镁、甲基丙烯酸钙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炼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丁腈橡胶加入密炼机塑炼;
S2、加入有机活性剂、金属氧化物、增塑剂、1/4-3/4重量的补强填料到密炼机中混炼;
S3、加入剩余的补强填料继续混炼,待密炼温度达到115-135℃时将混炼胶倒出,薄通下片,停放一段时间;
S4、将混炼胶包在开炼机的慢辊上,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完全混料后,每边割刀1—5次,排下胶料后薄通混匀,出片后常温停放至少12h;
S5、在160-180℃下硫化1—10min,即可。
CN202311408012.3A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73627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8012.3A CN117362778A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08012.3A CN117362778A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2778A true CN117362778A (zh) 2024-01-09

Family

ID=8939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08012.3A Pending CN117362778A (zh) 2023-10-27 2023-10-27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277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9535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Spadone Leighton R. Tire with tread of rubb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iverse carbon blacks
CN101987889A (zh) * 2009-08-07 2011-03-23 焦玉怀 一种橡塑合金材料
CN102585315A (zh) * 2012-01-16 2012-07-18 芜湖荣基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耐油耐热密封件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811A (zh) * 2013-07-08 2013-11-27 天津包博特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泥浆泵泵轴l型密封件胶料
CN114196083A (zh) * 2021-12-28 2022-03-18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丁腈橡胶的高性能密封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751414A (zh) * 2023-08-09 2023-09-15 河北友联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9535A1 (en) * 2004-01-20 2005-07-21 Spadone Leighton R. Tire with tread of rubb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iverse carbon blacks
CN101987889A (zh) * 2009-08-07 2011-03-23 焦玉怀 一种橡塑合金材料
CN102585315A (zh) * 2012-01-16 2012-07-18 芜湖荣基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耐油耐热密封件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811A (zh) * 2013-07-08 2013-11-27 天津包博特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大型泥浆泵泵轴l型密封件胶料
CN114196083A (zh) * 2021-12-28 2022-03-18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丁腈橡胶的高性能密封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751414A (zh) * 2023-08-09 2023-09-15 河北友联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Д.Л.费久金: "《橡胶的技术性能和工艺性能》", 31 December 1990, 中国石化出版社, pages: 26 - 28 *
丁绍兰: "《革制品材料学》", 31 January 2019,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201 - 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2574B1 (en) Vulcanized rubber composition, pneumatic tire, and their production methods
KR101493109B1 (ko) 타이어용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공기 타이어
EP2157127B1 (en) Rubber composition for sidewall and pneumatic tire made with the same
DE102009043399A1 (de)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 für eine Basislauffläche und Reifen
EP3974470B1 (de) Kautschukzusammensetzung für einen innerliner für fahrzeugluftreifen
JP6234352B2 (ja) タイヤ用ゴム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タイヤ
CN108239346A (zh) 一种耐疲劳辐照膜片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1518B (zh) 木质纤维素/蒙脱土/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Hadi et al. Effect of egg shells powder on som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rubber (NR)
CN103012979A (zh) 一种具有低透气性的橡胶组合物
CA2421824A1 (en) Mixture of olefin polymers and nitrile rubbers
CN102061037B (zh) 耐高低温真空助力器橡胶隔膜胶料配方
KR102283601B1 (ko) 타이어용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타이어
CN117362778A (zh) 一种液压系统专用密封圈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405A (zh) 内层胶用橡胶组合物与硫化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40022311A (ko) 타이어 트레드용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타이어
KR101182269B1 (ko) 타이어 사이드월용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타이어
CN106398002A (zh) 一种高韧性抗龟裂密封圈用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81470B (zh) 耐酸橡胶组合物及其应用、硫化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maamori et al. Effect of carbon black on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rubber (NBR) composite
KR101397117B1 (ko) 타이어 트레드용 고무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한 타이어
JP4944451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709529B (zh) 一种riir/repdm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7328A (zh) 耐酸碱鞋底
JP2008303325A (ja) ビードエイペックス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