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4863A -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4863A
CN117354863A CN202311652100.8A CN202311652100A CN117354863A CN 117354863 A CN117354863 A CN 117354863A CN 202311652100 A CN202311652100 A CN 202311652100A CN 117354863 A CN117354863 A CN 117354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window
signal
short
wireless inter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521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54863B (zh
Inventor
刘德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in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Qin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Qin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Qinheng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521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4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4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4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54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4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利用帧头信号出现时,信号能量将出现一定增量这一特性,设置了长度不同的两个滑动窗口,且小窗口位于大窗口内部,在信号接收过程中不断计算两个窗口的能量差,当帧头刚开始出现时就能相对迅速地出现能量差增大的现象,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检测到帧头;通过计算噪声功率峰值设置阈值,可以避免脉冲噪声和概率很小的大幅度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发明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占用帧头部分信号的情况下,快速可靠地检测到帧头,检测方法简单,受噪声影响小,虚警和漏警的概率低。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免授权的2.4GHz频段,消费电子设备广泛存在,如蓝牙以及其他各种协议的设备。其中有一类设备在发送信号中,通常采用如图1的分组格式。该格式的第一部分就是帧头,帧头通常用来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检测、AGC和同步等任务。但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帧头部分通常设置较短,而较短的帧头还要完成上述诸多信号处理任务。因此快速可靠的检测,使得接收设备能够迅速获取有用信号是否到来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般消费者电子设备,考虑到功耗和实现代价等诸多问题,在接收信号处理过程中信号处理算法不宜过于复杂,解调门限相对较高,因此基于能量的检测方式通常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但基于能量的检测通常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为噪声的存在,容易出现虚警和漏警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迅速获取有效信号较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第一窗口、第二窗口,设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长度分别为M0和M1,且第一窗口位于第二窗口内部;设置能量差阈值和次数阈值;
步骤二: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时刻的信号平均能量进行计算,分别记为、/>,计算能量差值 />,将/>与所述能量差阈值进行比较并记录;
步骤三:循环执行步骤二计算各时刻信号的能量,若大于能量差阈值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认为检测到帧头。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M1/M0=2n,n>=5。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起始位置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能量差阈值的设定方法为:在未有接收信号到来时,对噪声信号执行步骤二,得到噪声能量差值,重复执行步骤二得到多个时刻的噪声能量差值,取多个噪声能量差值的平均值记为,将所述能量差阈值设置为/>, />为比例系数。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平均能量计算采用对信号进行平滑计算的方法,即:
其中为第m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为第m时刻接收到的信号。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平均能量计算采用平滑因子计算方法,即:
其中,和/>分别为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平滑因子,/>、/>分别表示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1时刻的信号的能量计算结果,/>为第n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
进一步地,步骤一还包括:定义参数组,所述参数组用于规定接收信号中各部分信号的特征,接收信号依次包括帧头、地址、负载数据及CRC;所述参数组包括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第五参数、第六参数、第七参数、第八参数及第九参数;第一参数用于规定帧头的长度;第二参数用于规定地址的长度;第三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方式,包括固定分组方式、动态分组方式,当为动态分组方式时,接收信号中还包括分组格式控制部分;第四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长度;第五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比特发送顺序,包括MSB模式、LSB模式;第六参数用于规定CRC的长度;第七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初始多项式;第八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输出方式,包括与1异或、不与1异或;第九参数用于规定通信速率。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软件程序时能够实现上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存在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到帧头,受噪声影响小,检测方法简单,占用帧头部分较少的信号,检测误差小,虚警和漏警的概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信号分组格式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利用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测得的能量差。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软件程序时能够实现下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第一窗口W0、第二窗口W1,设第一窗口W0、第二窗口W1的长度分别为M0和M1,一般取M1/M0=2n,n>=5。若M0、M1太接近的话,能量差值的数值会比较小,从而影响检测效果,因此两窗口的长度需要有较明显差异。且第一窗口位于第二窗口内部,优选两个窗口起始位置相同,能够更快的检测出帧头,如图3所示,短虚线表示第一窗口W0,长虚线表示第二窗口W1
设置能量差阈值和次数阈值。能量差阈值可以设置为固定值,也可以设置成与噪声能量相关的自适应门限,以进一步减少噪声带来的影响。比如,能量差阈值的设定方法为:在帧头信号还未到来时,设备将接收较长一段噪声信号,长度为L0,随后才接收到长度为L1的帧头信号。对噪声信号执行步骤二,得到噪声能量差值,重复执行步骤二得到多个噪声能量差值,统计对长度均为D0的s0段噪声进行统计,设每段噪声的噪声功率峰值为,则噪声能量差值的平均值 />。将所述能量差阈值设置为,/>为比例系数。这样设置能量差阈值,可以避免脉冲噪声和概率很小的大幅度噪声的影响。
步骤二: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时刻的信号平均能量进行计算,分别记为、/>,计算差值/>,将/>与所述能量差阈值进行比较并记录。可以设置长度为M2的第三窗口W2存储最近的标志 />,当/>大于能量差阈值时,标志/>置1,否则置为0。
平均能量计算采用对信号能量进行平滑计算的方法,即:
其中为第m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为第m时刻接收到的信号。
由于窗口W1很长,这对信号存储的要求很高,因此也可以通过平滑因子来进行平均能量计算,从而降低存储量。采用平滑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和/>分别为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平滑因子,/>、 /> 分别表示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1时刻的信号的能量计算结果,/>为第n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
步骤三:循环执行步骤二计算各时刻信号的能量,若大于能量差阈值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K0,即当/>时,认为检测到帧头。
本实施例利用了帧头信号出现时,信号能量将出现一定增量这一特性,设置了双滑动窗,这两个滑动窗的相对位置比较特殊,小窗口位于大窗口内部,且起始位置相同,从而使得在帧头刚开始出现时就能相对迅速地出现能量差递增的现象,尽可能快速的检测到帧头。由于解调门限相对较高,信噪比通常在0dB以上。因此,帧头信号到来时,反应在信号能量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该双滑动窗检测方法需要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双滑动窗中第一窗口W0较短,因此对信号能量的变化很敏感,但容易受噪声瞬时特性的影响;第二窗口W1很长,因此对信号能量的变化不敏感,但不容易受噪声瞬时特性的影响。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双滑动窗检测方法,能够降低噪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过程仅占用帧头部分较少的信号,检测结果快速可靠。
下面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本方法检测帧头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信噪比为5dB时蓝牙信号的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有用信号出现时, />的值增长较为明显。同时,/>呈现一定的峰值特性,并且峰值上升非常快,这也有利于在信号检测中迅速检测到信号,减少检测误差。
仿真实验中,分别对蓝牙采用uncoded(未编码)和coded(编码)两种模式的信号进行检测。coded模式由于加入扩频和卷积编码,因此通常情况下解调门限在2dB左右;而uncoded模式由于没有上述支持,解调门限通常在9dB左右。
对uncoded模式下的蓝牙信号的检测采用的参数如下:过采样因子16,,/>
表1 蓝牙uncoded模式下的信号检测性能
信噪比 5 6 7 8 9 10
虚警 0 0 0 0 0 0
误差 41.1 36.0 31.9 28.8 26.2 24.2
表1中的“虚警”指虚警概率,“误差”指在过抽样因子为16的情况下实际检测到信号的位置距离原信号中帧头开始的位置的平均距离(抽样数)。“信噪比”行中的数值的单位均为dB。在解调门限9dB上检测的平均误差只有约1.5个符号。由于uncoded模式下帧头长度为8个符号,因此该方法能满足要求。本方法漏警概率为0,表中未示出。
对coded模式下的蓝牙信号的检测采用的参数如下:过采样因子16,,/>
表2 蓝牙uncoded模式下的信号检测性能
信噪比 -2 -1 0 1 2 3 4
虚警 0.08 0.01 0.01 0 0 0 0
误差 194.2 176.9 167.4 159.7 153.6 149.0 145.9
如表2所示,由于coded模式解调门限较低。然而即使信噪比在-2dB的情况下,平均距离也只有约12个符号。当信噪比达到4dB时,则只有约9个符号的平均误差。由于本方法在表中所列条件下漏警概率为0,故表中未示出。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在帧头检测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外,由于各厂商在分组格式、CRC校验、比特发送顺序等方面的具体差异,支持这类设备的芯片通常难以互相支持,不能互连互通,使得用户在使用上会存在一些不方便。为了能够实现和不同厂商的芯片之间互联互通,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在步骤一中定义了一个参数组。所述参数组用于规定接收信号中各部分信号的特征,接收信号依次包括帧头、地址、分组格式控制(非必要)、负载数据及CRC;所述参数组包括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第五参数、第六参数、第七参数、第八参数及第九参数。
第一参数用于规定帧头的长度。帧头通常用来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检测、AGC和同步等任务。帧头部分由字节“01010101”或“10101010”循环多次组成。具体采用“01010101”还是“10101010”,由地址部分的首比特确定。如果首比特为零,则采用“01010101”的格式;如果首比特为1,则采用“10101010”的格式。帧头长度因需求而定,绝大部分为1~3字节。因此需要定义第一参数,规定帧头的字节数。
第二参数用于规定地址的长度。地址部分用来对设备进行唯一标识。通过对地址的辨识,接收端可以确定此消息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自动进行信息过滤。但各厂商芯片所发送地址的长度很有可能不同,绝大部分在3~5字节之间。因此需要定义第二参数,规定地址的长度。
第三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方式,包括固定分组方式、动态分组方式。第四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长度;第五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比特发送顺序,包括MSB模式、LSB模式。分组格式控制部分对数据分组的格式进行控制。分组格式控制部分通常采用(分组长度字段+其他控制字符)的格式。但由于收发双方可以事先约定发送时是固定分组的方式还是采用动态分组的方式。如果采用固定分组的方式,则分组格式控制字段不存在;相反采用动态分组方式时,该字段是存在的。因此需要定义第三参数,由应用层通知物理层是否采用动态分组方式。分组格式控制部分的长度也有所差异,主要是9比特、10比特或蓝牙的16比特。因此需要定义第四参数,确定该部分的长度。此外该部分的比特发送顺序可以是MSB模式或LSB模式。采用MSB模式时,最高加权位的比特最先发送;而采用LSB模式时,最低加权位的比特最先发送。因此,还需定义第五参数,确定该部分的比特发送顺序。
负载数据的发送方法基本相同,都是采用LSB模式。其长度或固定或由前面的格式控制字段确定。因此该部分不需要定义额外的参数来进行格式的统一。
第六参数用于规定CRC的长度;第七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初始多项式;第八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输出方式,包括与1异或、不与1异或。CRC部分也是各种芯片差异比较大的地方。首先CRC部分的长度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是0、1、2或4字节,因此需要定义第六参数,确定CRC部分的字节数。另外CRC部分进行计算时寄存器的初始多项式也是有区别的,因此需要定义第七参数,确定CRC部分的初始多项式。最后CRC寄存器的输出有的需要每比特都和1异或,有的不需要。因此还需要定义第八参数对此进行确定。
第九参数用于规定通信速率。因为这类芯片一般都支持1 Mbps和2 Mbps两种通信速率。因此需要定义第九参数确定通信速率。
通过应用层对以上参数组进行配置,在统一的信号处理架构的支持下,就能实现新定义芯片和该类芯片各种情况下的互连互通。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第一窗口、第二窗口,设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长度分别为M0和M1,且第一窗口位于第二窗口内部;设置能量差阈值和次数阈值;
步骤二: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时刻的信号平均能量进行计算,分别记为、/>,计算能量差值 />,将/>与所述能量差阈值进行比较并记录;
步骤三:循环执行步骤二计算各时刻信号的能量,若大于能量差阈值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认为检测到帧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M1/M0=2n,n>=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起始位置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能量差阈值的设定方法为:在未有接收信号到来时,对噪声信号执行步骤二,得到噪声能量差值,重复执行步骤二得到多个时刻的噪声能量差值,取多个噪声能量差值的平均值记为,将所述能量差阈值设置为/>, />为比例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平均能量计算采用对信号进行平滑计算的方法,即:
其中为第m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为第m时刻接收到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平均能量计算采用平滑因子计算方法,即:
其中,和/>分别为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的平滑因子,/>、/>分别表示采用第一窗口、第二窗口同时对第n-1时刻的信号的能量计算结果,/>为第n时刻的信号瞬时能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还包括:定义参数组,所述参数组用于规定接收信号中各部分信号的特征,接收信号依次包括帧头、地址、负载数据及CRC;所述参数组包括第一参数、第二参数、第三参数、第四参数、第五参数、第六参数、第七参数、第八参数及第九参数;第一参数用于规定帧头的长度;第二参数用于规定地址的长度;第三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方式,包括固定分组方式、动态分组方式,当为动态分组方式时,接收信号中还包括分组格式控制部分;第四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长度;第五参数用于规定分组格式控制的比特发送顺序,包括MSB模式、LSB模式;第六参数用于规定CRC的长度;第七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初始多项式;第八参数用于规定CRC寄存器的输出方式,包括与1异或、不与1异或;第九参数用于规定通信速率。
8.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软件程序时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CN202311652100.8A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Active CN117354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2100.8A CN11735486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52100.8A CN11735486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4863A true CN117354863A (zh) 2024-01-05
CN117354863B CN117354863B (zh) 2024-02-20

Family

ID=89357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52100.8A Active CN117354863B (zh) 2023-12-05 2023-12-05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486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543A (zh) * 2010-02-08 2010-10-20 北京韦加航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信噪比估计的帧到达检测方法
CN104144032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81A (zh) * 2015-12-04 2017-06-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帧头位置搜索的方法及搜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543A (zh) * 2010-02-08 2010-10-20 北京韦加航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信噪比估计的帧到达检测方法
CN104144032A (zh) * 2013-05-10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50481A (zh) * 2015-12-04 2017-06-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帧头位置搜索的方法及搜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4863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56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by reducing power to a wireless station for a time interval if a received packet fails an integrity check
US5907563A (en) Erro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N102007721B (zh) 基于信道解码的错误检测
US9479288B2 (en) Techniques for time-domain frame synchronization of packets
EP1146667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JP2008535323A (ja) 信号変調フォーマットタイプの検出
JPWO2007010722A1 (ja) ターボ復号システム、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cdma移動通信端末
US77165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with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WO2007092744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wireless signal
CN117354863B (zh) 一种适用于短距离无线物联网的信号接收方法
US9584172B2 (en) Wireless network receiver
JP4989723B2 (ja) 不連続伝送(dtx)検出を使用するブラインド・トランスポート・フォーマット検出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90296858A1 (en) Correlation-Based Detection of Encoded Address in Packet
JP3248715B2 (ja) ゼロ状態評価量を用いたビタービ復号データの品質評価装置
US9225469B2 (en)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s of reception of the signal
CN110445554B (zh) 一种基于实际信道衰落统计的非相干水声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5915313B (zh) 梳状阻塞干扰中一种基于Turbo码的脉冲删除方法
EP1588538B1 (e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etection using decoder metric
JP4287778B2 (ja) 通信品質判定装置及び通信品質判定方法
WO2022052933A1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031609A (zh) 一种信道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151836B (zh) 检测数据网络中数据块的块长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02285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6775250B1 (en) Method of updating reference value in high speed closed loop based on likelihood
RU2380836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