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53587B -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53587B
CN117353587B CN202311646755.4A CN202311646755A CN117353587B CN 117353587 B CN117353587 B CN 117353587B CN 202311646755 A CN202311646755 A CN 202311646755A CN 117353587 B CN117353587 B CN 117353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target
accumulated operation
determining
frequency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467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53587A (zh
Inventor
孙宝茹
曹吉
王严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116467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53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5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3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53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53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由此,可以结合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和目标控制参数,确定该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可以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

Description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变频器包括变频压缩机、变频风机等。
相关技术中,在变频器的初始使用阶段确定的目标频率,与该变频器使用较长时间确定的目标频率往往相同。然而,随着变频器的工作环境的变化,导致影响变频器的控制目标的因素随之改变,难以确定出与目标控制参数较为匹配的目标频率。
可见,如何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频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目标设备的情况下,所述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
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
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一运行时长;
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小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
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
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二运行时长;
在所述第二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三差值;
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大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频器用于将制冷剂压入对应的冷凝器;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或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频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目标设备的情况下,所述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
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
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一运行时长;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小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
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
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二运行时长;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三差值;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大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频器用于将制冷剂压入对应的冷凝器;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或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设备中的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中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可以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后,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然后,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随后,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由此,可以结合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和目标控制参数,确定该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在变频器的初始使用阶段确定的目标频率,与该变频器使用较长时间确定的目标频率可以不同。具体地,目标频率可以随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的不断增长而改变。这样可以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中涉及的至少两个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对象,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
还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本申请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上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可以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方法可以应用于变频器的控制装置、变频器(例如变频压缩机、变频风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等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上。此外,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上述执行主体为硬件时,该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单个电子设备可以执行本方法,或者,多个电子设备可以彼此配合来执行本方法。当上述执行主体为软件时,本方法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变频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VFD)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作为示例,变频器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变频压缩机、变频风机。
目标控制参数,可以是变频器的控制目标。作为示例,目标控制参数,可以是温度、转速等。
此外,在上述变频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变频器的控制目标(例如温度、转速等),确定为目标控制参数。在上述变频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可以将每个变频器的控制目标,分别确定为该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在此情况下,各个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可以彼此不同。此外,在上述变频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全部变频器的控制总目标,确定为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在此情况下,各个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可以彼此相同。
步骤102,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在变频器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该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在变频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的情况下,可以确定出各个变频器各自的累计运行时长。这里,每个变频器可以对应一个累计运行时长。
步骤103,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频率,可以用于变频器后续实际运行。
这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上述步骤103。
作为示例,可以基于预设对应关系表,确定步骤101获取到的目标控制参数、步骤102确定出的累计运行时长二者对应的频率,从而将该频率确定为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其中,上述对应关系表可以表示目标控制参数、累计运行时长和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述步骤103,具体请参照后文描述,在此暂不赘述。
步骤104,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目标频率之后,可以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变频器用于将制冷剂压入对应的冷凝器。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或零。
作为示例,当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并且,某个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过高时,可以直接关闭此变频器,也即确定该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零。
其中,第一差值可以是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
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实际控制参数,可以是采用参数采集装置(例如传感器)采集获得的控制参数(例如转速、温度)。
以实际控制参数为温度举例,上述至少两个变频器可以用于液体降温。在此场景下,每个所述变频器可以位于上述液体的一个分支,各个分支汇合后形成液体主干。在此基础上,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可以是上述液体主干的实际温度。每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可以是该变频器所在的分支中的液体的实际温度。
作为又一示例,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并且,某个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过高时,则不再升频按照当前频率运行,也即确定该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
其中,第一差值可以是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上述第一阈值可以小于上述第二阈值。作为示例,上述第一阈值可以是0,上述第二阈值可以是1。
可以理解,上述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仅在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较小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步骤103所描述的方式,确定目标频率,这样,可以避免冷凝压力过大造成的设备损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可以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后,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然后,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随后,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由此,可以结合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和目标控制参数,确定该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可以确定出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目标频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相对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目标控制参数。
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目标设备。其中,目标设备可以是空调。在此情况下,变频器可以是空调中的变频压缩机。每个空调中可以包括多个变频压缩机(也即变频器)。
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独立的目标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目标控制参数,可以作为控制目标。例如,如果希望将温度控制为1摄氏度,那么,目标控制参数可以是1摄氏度。
以目标控制参数为温度举例,上述至少两个变频器可以用于液体降温。在此场景下,每个所述变频器可以位于上述液体的一个分支,各个分支汇合后形成液体主干。在此基础上,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可以是上述液体主干的目标温度。每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目标控制参数,可以是该变频器所在的分支中的液体的目标温度。
这里,上述液体主干的目标温度,与上述分支中的液体的目标温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存在热量损失,因而,在制冷场景下,液体主干的目标温度可以高于分支中的液体的目标温度。在制热场景下,液体主干的目标温度可以低于分支中的液体的目标温度。
除此之外,步骤201与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2,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中的各个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这里,每个变频器可以对应一个累计运行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与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102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3,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频率,可以用于变频器后续实际运行。
这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上述步骤203。
作为示例,可以基于预设对应关系表,确定步骤201获取到的目标控制参数、步骤202确定出的至少两个累计运行时长二者对应的频率,从而将该频率确定为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其中,上述对应关系表可以表示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累计运行时长和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述步骤203,具体请参照后文描述,在此暂不赘述。
步骤204,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4与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104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之前,还可以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其中,每个变频器可以对应一个目标频率。
这里,至于具体如何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请参照后文描述,在此暂不赘述。
可以理解,上述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结合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由于考虑了实际控制参数对目标频率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目标频率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上述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一些应用场景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步骤一,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其中,第一差值,可以是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
步骤二,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作为示例,可以基于对应关系表,确定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至少两个频率,从而得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其中,上述对应关系表可以表示第一差值、至少两个累计运行时长,以及至少两个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上述步骤二,具体请参照后文描述,在此暂不赘述。
可以理解,上述应用场景下,结合了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对目标频率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目标频率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的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第一步,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例如0)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
第二步,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也即关闭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可以理解,上述情况下,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较小时,可以关闭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并维持其他变频器的频率,这样,可以使得各个变频器的损耗情况更为均衡,进而可以延长多个变频器的整体使用寿命。
在上述情况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一运行时长。
其中,第一运行时长,可以是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其中,第二差值,可以是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
这里,实际控制参数随获取时间的不同而相应改变。换言之,用以确定第二差值的实际控制参数与用以确定第一差值的实际控制参数,二者的采集时刻可以不同,因而二者的取值也可以不同。
步骤三,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可以理解,上述示例中,可以结合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由于考虑了各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对目标频率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目标频率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上述示例中的一些情形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首先,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小实际控制参数。
之后,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
这里,可以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固定或可变的频率,从而得到目标频率。例如,各次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的频率可以依次增大或减小。
此外,上述情形下变频器可以用于降温,也即实际控制参数表示实际温度。
可以理解,上述情形下,可以控制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以降低该变频器的功耗,进而降低各变频器的总功耗。
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的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第一步,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例如1)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些情况下,上述第二阈值大于上述第一阈值。
第二步,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
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可以理解,上述情况下,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较大时,可以提高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频率,这样,可以使得各个变频器的损耗情况更为均衡,进而可以延长多个变频器的整体使用寿命。
在上述情况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二运行时长。
其中,第二运行时长,可以是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
第二步,在所述第二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三差值。
其中,第三差值,可以是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
这里,实际控制参数随获取时间的不同而相应改变。换言之,用以确定第三差值的实际控制参数与用以确定第二差值的实际控制参数、用以确定第一差值的实际控制参数,三者的采集时刻可以不同,因而三者的取值也可以不同。
第三步,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可以理解,上述示例中,可以结合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由于考虑了各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对目标频率的影响,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确定出的目标频率与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上述示例中的一些情形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首先,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大实际控制参数。
之后,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
这里,可以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固定或可变的频率,从而得到目标频率。例如,各次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的频率可以依次增大或减小。
此外,上述情形下变频器可以用于降温,也即实际控制参数表示实际温度。
可以理解,上述情形下,可以控制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以便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更接近于目标控制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除以上所记载的内容之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而实现图1所示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图1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可以结合各个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和各个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确定各个变频器的目标频率,这样可以确定出与多个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更为匹配的多个目标频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具有以下所描述的特征,但以下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定。
传统的压缩机通常采用定速运行方式,即以固定的速度运转。而压缩机变频控制则是通过改变电机的运行频率,从而调整压缩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当需要的气压较低时,可以降低转速、降低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变频控制还可以实现软启动和平稳运行,延长设备寿命。
风机是常用的通风、换气设备,也是能耗较高的设备之一。传统的风机通常采用定速运行方式,而风机变频控制则是通过调整电机的运行频率,控制风机的转速和风量输出。当需要的风量较小时,可以降低转速、减少能耗。此外,变频控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风机的运行状态、提高控制精度、节约能源。
总的来说,压缩机和风机变频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降低能耗、提高设备的能效性能。
当对于有集控多模块空调机组而言,针对每个子模块压缩机(也即上述变频器),风机频率可以根据原节能控制方式调节。但是当多个模块一起调节时,例如当总控检测到需求制冷量降低的情况下,是多个模块一起降低频率,还是单模块关机,哪一种更节能,传统模式下无法控制计算。
因此引入模糊逻辑控制(Fuzzy Logic Controller,FLC),针对当出现多制冷模块的情况时,将每个模块协调控制,模糊规则库将压缩机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映射。每个规则描述了一种情况下的控制策略。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体而言,某空调总控设备为设备A,子模块制冷设备为模块B1、模块B2、模块B3…模块Bn。每个模块对应一个上述变频器。
模糊逻辑控制可以用于优化每个模块的压缩机的控制系统,帮助实现更高效的压缩机运行。以下是将模糊逻辑控制与压缩机控制结合的一般步骤:
(1)确定控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压缩机控制的目标,也即上述目标控制参数。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中涉及的至少两个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200kW变频液冷设备,一个设备供给集装箱冷却液,一个总设备有6个子设备,每个子设备(也即上述变频器)都有一台压缩机、一台风机。这整个系统用于集装箱冷却液的冷却。因此,整个系统的控制目标就是供液温度T(也即上述实际控制参数),此时检测的模拟量供液温度T与设定温度T(也即上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T(也即上述第一差值、第二差值、第三差值)就是控制总目标。针对单台子设备模拟量T供n与T的差值△T1,可以作为单个模块的控制目标。
(2)定义输入和输出变量:
确定与控制目标相关的输入和输出变量。
输入变量包括单台子设备模拟量T供n与T的差值△Tn、压缩机的运行参数如:冷凝压力Pn、压缩机当前频率Fn、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tn。其中,n可以表示压缩机的数量,用于标识各个压缩机。
累计运行时间(也即上述累计运行时长),指压缩机第一次启动到当前时刻的时长,或者说是已工作时间。
输出变量为压缩机的频率。
其中,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下表表示:
建立模糊规则关系:
模糊规则库将压缩机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映射。每个规则描述了一种情况下的控制策略,例如“如果冷凝压力高但是△Tn>0,则频率不变”。
200kW FLC映射关系如图4所示。
一、△T<0(总系统供液温度低于设定值)时:
步骤1:t=max{t1~t6}压缩机关闭(累计运行时间最长的压缩机关机,压缩机有固定使用寿命,由此可以保证每个模块的使用寿命相当,延长模块可靠性),每隔3min(分钟)检测一次,直到1≥△T≥0,则保持当前状态运行,若△T<0,执行步骤2。
步骤2:步骤1执行10分钟后,如果△T<0,△Tn=min{△T1~△T6}(子设备供液温度最低的压缩机)降频△Fn;△Fn按照传统变频控制逻辑降频即可。
从节能性的角度来说:压缩机关机耗能远低于压缩机降频,因此△T<0(总系统供液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优先执行压缩机关机,当运行累计时间(也即上述累计运行时长)最长的压缩机停机后,采用降频手段。
这里,△Fn的控制逻辑如下:
根据计算的ΔTn(ΔTn=T供n-T),按照下述条件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
进入运行调节后,根据计算的ΔT1按照下述条件调整压缩机运行频率,每次调整后A)、B)、C)、D)区间必须维持t压机升频调节,E)、F)、G)区间必须维持t压机降频调节,每次检测到的ΔT1必须持续3秒。
A)ΔT1≥5℃(也即第一温度区间),则压缩机频率升高ΔF压机升频1Hz;
B)5>ΔT1≥3℃(也即第二温度区间),则压缩机频率升高ΔF压机升频2Hz;
C)3>ΔT1≥1℃(也即第三温度区间),则压缩机频率升高ΔF压机升频3Hz;
D)1>ΔT1≥0℃(也即第四温度区间),则压缩机频率升高ΔF压机升频4Hz;
E)0>ΔT1≥-1℃(也即第五温度区间),则压缩机维持当前运行频率;
F)-1>ΔT1≥-2℃(也即第六温度区间),则压缩机频率降低ΔF压机降频1Hz,如降至最低频率,则维持最低频率运行;
G)ΔT1<-2℃(也即第七温度区间)则按到温度点停机命令执行,进入待机状态。
其中,ΔF压机升频1、ΔF压机升频2、ΔF压机升频3、ΔF压机升频4可以依次增大或减小。上述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第三温度区间、第四温度区间、第五温度区间、第六温度区间、第七温度区间表示的温度依次降低。
步骤3:步骤2执行10分钟后,如果△T<0,△Tn=min{△T1~△T6}(子设备供液温度最低的压缩机)降频△Fn;△Fn按照传统变频控制逻辑降频即可.直到降低到△Tn=△T。每隔3min检测一次,直到1≥△T≥0。如果△T<0,循环步骤3。
从节能性角度来说:压缩机关机耗能远低于压缩机降频,因此△T<0(总系统供液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优先执行压缩机关机,当运行累计时间最长的压缩机停机后,采用降频手段。
这里,当冷凝压力Pn>冷凝预警压力(也即上述预设压力阈值),也即某个设备冷凝压力过高时,则直接关闭此台设备的压缩机,不执行上述步骤1~步骤3。
二、△T大于1(总系统供液温度高于设定值)
步骤1:t=min{t1~t6}压缩机开启(开启累计运行时间最短的压缩机),平均每隔3min检测一次,直到1≥△T≥0;
步骤2:步骤1执行10分钟后,如果△T>1,△Tn=max{△T1~△T6}(子设备供液温度最高的压缩机)升频△Fn;△Fn按照传统变频控制逻辑升频即可。每10min检测一次,若此台压缩机的△Tn=△T,且△T>1,执行步骤3;
步骤3:△Tn=max{△T1~△T6}(子设备供液温度最高的压缩机)升频△Fn;检测△Tn和△T,△T>1循环步骤3;
这里,当冷凝压力Pn>冷凝预警压力(也即上述预设压力阈值),也即某个设备冷凝压力过高时,则不再升频,不执行上述步骤1~步骤3。
需要说明的是,除以上所记载的内容之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上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进而实现以上所示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以上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将模块纳入综合能源管理控制逻辑,与其他模块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整体能源优化。通过综合考虑不同设备的运行需求和能源利用情况,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分配和节能效果。根据不同模块每个负载(压缩机、风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合理规划同一总模块下每个负载的运行时间,提高可靠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频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第一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第二确定单元403,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单元404,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变频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目标设备的情况下,所述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之前,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所述目标设备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
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
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一运行时长;
第四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第五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小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
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
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二运行时长;
第七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二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三差值;
第八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大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频器用于将制冷剂压入对应的冷凝器;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或零。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控制装置可以是如图5中所示的变频器的控制装置,可执行以上所述的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步骤,进而实现以上所述的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以上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5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存储器5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504和其他用户接口503。电子设备5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5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5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05。
其中,用户接口5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存储器5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5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单元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5021和应用程序5022。
其中,操作系统5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5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5022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5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5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步骤,例如包括:
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1中,或者由处理器501实现。处理器5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2,处理器501读取存储器5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的上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上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上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6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可执行以上所述的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步骤,进而实现以上所述的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以上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当存储介质中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
上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变频器的控制程序,以实现以下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变频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获取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变频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所述目标设备;
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
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第一项和第二项中的任一项:
所述第一项为: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所述第二项为: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所述第一项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一运行时长;
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
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小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小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降低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所述第二项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的时长,得到第二运行时长;
在所述第二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长的情况下,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三差值;
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其中,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实际控制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独立的实际控制参数中,确定最大实际控制参数;
控制所述最大实际控制参数对应的所述变频器升高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用于将制冷剂压入对应的冷凝器;以及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和累计运行时长,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在所述变频器对应的冷凝器的冷凝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为当前频率或零。
7.一种变频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目标控制参数为目标设备的目标控制参数,其中,所述变频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并且,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设置于所述目标设备;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其中,累计运行时长表示所述变频器从首次启动运行时刻至当前时刻之间的运行时长;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获取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其中,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为单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控制参数;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整体的实际控制参数与所述目标控制参数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器按照所述目标频率运行;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差值,以及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确定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包括第一项和第二项中的任一项:
所述第一项为:在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将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零;将第一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一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大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所述第二项为:在所述第一差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从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确定最小累计运行时长;提高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当前频率,得到目标频率;将第二累计运行时长对应的所述变频器的目标频率,确定为当前频率;其中,所述第二累计运行时长为:至少两个所述变频器的累计运行时长中,除所述最小累计运行时长之外的其他累计运行时长。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1646755.4A 2023-12-04 2023-12-04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53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6755.4A CN1173535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46755.4A CN1173535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3587A CN117353587A (zh) 2024-01-05
CN117353587B true CN117353587B (zh) 2024-04-05

Family

ID=8935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46755.4A Active CN117353587B (zh) 2023-12-04 2023-12-04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535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9200A (ja) * 2006-08-01 2008-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CN110030688A (zh) * 2019-03-21 2019-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1391613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电池管理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WO2022222484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车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21956A (zh) * 2023-02-17 2023-06-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39200A (ja) * 2006-08-01 2008-02-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CN110030688A (zh) * 2019-03-21 2019-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1391613A (zh) * 2020-03-25 2020-07-10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车载空调的电池管理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WO2022222484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车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6221956A (zh) * 2023-02-17 2023-06-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控制空调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53587A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21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ystem that includes fixed speed and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s
CN109373538B (zh) 一种室外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8151250B (zh) 变频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361924B (zh) 空调器频率控制方法
CN108571460A (zh) 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621039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US95682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 flow of parallel connected blowers
CN112378003B (zh) 节能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53587B (zh) 变频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28571B (zh) 机房空调的压缩机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介质
CN112161372B (zh) 有效降噪的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CN113847688A (zh) 内风机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31806A (zh) 温度控制方法和线控器
CN107763798B (zh) 空调压缩机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2354B (zh) 空气源热泵控制方法、装置、空气源热泵和存储介质
CN115492674A (zh) 电动水泵和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70174B (zh) 室外风机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3046B (zh) 热泵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16217A (zh) 用于空调供电调节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1425995A (zh) 运行控制方法、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4893884B (zh) 一种定频空调制冷过负荷保护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7570614A (zh) 制冷控制方法、制冷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00007B (zh) 一种机架式空调的调温除湿方法及装置
CN112484251B (zh) 空调的外机供水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和空调
CN115264772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