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8399A -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8399A
CN117338399A CN202311638718.9A CN202311638718A CN117338399A CN 117338399 A CN117338399 A CN 117338399A CN 202311638718 A CN202311638718 A CN 202311638718A CN 117338399 A CN117338399 A CN 117338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needle valve
phase separation
working medium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387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38399B (zh
Inventor
李雪冬
王小明
韦文生
孟凡琦
熊飞
肖剑
罗富良
黄乾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gea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3871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8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8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8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8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8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18/02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with open-end cryogenic probe, e.g. for spraying fluid directly on tissue or via a tissue-contacting porous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77Ab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42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 feedback, i.e. closed loop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96Controlled or regulat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44Fluid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91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31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 A61B2018/0262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 A61B2018/0268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with restriction of flow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涉及消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通过对各针阀的输出流量进行标定,则可根据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是否满足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针阀,使得针阀的输出流量能够满足系统允许的最大限度,既不会因为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而造成相分离流路过冷、探针输出流路降温过慢的问题,也不会因为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而造成系统气阻较大、系统降温缓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融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低温消融系统中,一般在冷阀前端均有一个相分离支路。此支路主要用来排放管道输出过程中气化的氮气,使液氮在输送过程中减少气阻,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此支路上一般连接有相分离阀和针阀,针阀用于实现一定的通道流阻,使系统不至于在打开相分离阀后完全泄压,从而对系统压力产生不良影响。针阀是一种可以调整流通间隙(开度)的阀门,针阀的流通间隙会对系统的降温产生较大的影响。现有的针阀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其开度虽然可调,但是并不能明确调整开度后对应的输出流量,因此无法根据系统的降温速度慢的原因来相应的更换合适的针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上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其中,L 1L 2>…>L 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选择n个针阀中的其中一个针阀安装在低温消融系统中,根据反馈温度点的温度判断,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是否满足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若是,则将该针阀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若否,则更换针阀直至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标定针阀的开度所对应的流量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设定第一压力P 1
调节待标定的针阀的开度,使各针阀的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
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改变为第二压力P 2
获得第二压力P 2下,标定后的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的输出流量L 1’,L 2’,…,L n’,验证L 1’,L 2’,…,L n’是否满足L 1’>L 2’>…>L n’;
其中,第一压力P 1和第二压力P 2均为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或2倍以上,且P 2P 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时,将针阀连接在标定系统中;
其中,所述标定系统包括气源、与所述气源相连的输出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出管路上的调压阀和流量计,待标定的针阀连接在所述输出管路上,并位于所述调压阀和所述流量计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
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者
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
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且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者
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且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
其中,t 2t 1F 2F 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若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在时间t 2内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降低到低于第二温度阈值F 2的50%,且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大于工质源体积V的16%,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若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为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时间t 1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
在时间t 2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以及
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小于工质源体积V的14%;
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使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工质可流过相分离阀和选定的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 1为5min,t 2为10min。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F 1为0℃,F 2为-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的相分离控制方法的系统,其包括标定系统和低温消融系统,所述标定系统用于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所述低温消融系统用于进行准备阶段的操作和低温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对针阀的输出流量进行标定,则可根据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降温速度是否满足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针阀,使得针阀的输出流量能够满足系统允许的最大限度,既不会因为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而造成相分离流路过冷、探针输出流路降温过慢的问题,也不会因为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而造成系统气阻较大、系统降温缓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标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一路探针输出流路的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多路探针输出流路的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的流程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选择了不合适的针阀后,相分离流路和探针输出流路的温度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选择了合适的针阀后,相分离流路和探针输出流路的温度曲线图;
图8是现有技术中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相分离阀处于关闭状态的温度曲线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的温度曲线图。
附图标记:
100、标定系统;101、气源;102、输出管路;103、调压阀;104、流量计;
110、待标定的针阀;
210、相分离流路;220、探针输出流路;230、前端流路;
201、工质源;202、相分离阀;203、选定的针阀;204、测温元件;205、回热器;206、冷阀;207、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
本文所述“针阀”是一种可以调整流通间隙(或可称为“开度”)的阀门,通过调整其流通间隙,可调整其输出流量。因此可知,每种流通间隙均对应一种间隙特性,而在不同压力和气体密度下,流通特性各不相同。
因此本发明首先将各针阀的开度和流量进行严格对应,即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其中,L 1L 2>…>L 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优选地,出于成本的考虑和便于选择方面的考虑,n可以是5。更优选地,n可以是3。
也就是说,本发明将不同的流量对应的不同的针阀分别进行定义,因此在后续选择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个针阀,都会明确该针阀所对应的输出流量,从而也就无需再进行现有技术中通过外部旋钮角度来调整针阀的流通间隙以适配不同的系统压力。
可以理解地,上述标定的过程是在低温消融系统之外进行的,例如可以在图1所示的常温下的标定系统100中进行。
如图1所示,标定系统100包括气源101(例如可以是高压氮气瓶)、与气源101相连的输出管路102以及分别设置在输出管路102上的调压阀103和流量计104,待标定的针阀110连接在输出管路102上,并位于调压阀103和流量计104之间。
在低温时,氮气的密度会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流量的温度特性不稳定。且在极低温度(例如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温度为-196℃)的情况下,流阻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低温消融系统中无法在待标定的针阀110的下游连接流量计来指示其输出流量。因此,在对针阀进行标定时,需要在常温条件进行。因此,本发明的标定系统100是常温的标定系统100。
具体来说,一方面,首先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设定第一压力P 1。例如通过调压阀103可以将输出管路102中的压力设定为第一压力P 1
第一压力P 1为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或2倍以上,例如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为1MPa,则第一压力P 1可以是2 MPa。
将第一压力P 1设定为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或2倍以上的原因在于,通过将标定压力设定为高于工作压力的压力值,则可放大待标定的针阀110的流量特性,以便减少针阀调整的误差,能够保证针阀标定的一致性。
其次,调节待标定的针阀110的开度(流通间隙),使各针阀的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
另一方面,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改变为第二压力P 2。第二压力P 2为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或2倍以上,且P 2P 1,例如第二压力P 2可以是3 MPa。
获得第二压力P 2下,标定后的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的输出流量L 1’,L 2’,…,L n’,验证L 1’,L 2’,…,L n’是否满足L 1’>L 2’>…>L n’。
如果在第二压力P 2下,各针阀的输出流量关系与在第一压力P 1下,各针阀的输出流量关系相同,即表明各针阀在不同的压力下都能稳定地输出大致相同的流量,因此可以认为标定的各针阀的输出流量为准确的。
其中,若有针阀不满足上述关系式,例如不同针阀的L 1’(或L 2’ 等)之间的偏差较大,甚至已经偏离了该针阀输出流量的上限或下限,则需要对该针阀重新进行标定,并检查其阀体是否有损坏等。
至此,对各针阀开度和流量的标定完成。由此,可以明确知悉各针阀所对应的输出流量。
第二步,在第一步中标定完成的n个针阀中,选择其中一个针阀安装在低温消融系统(如图2或图3所示)中,根据反馈温度点的温度判断,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是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若是,则将该针阀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若否,则更换针阀直至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
反馈温度点可以设置在相分离流路中,因此可以理解地,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是指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
具体来说,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者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
其中,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可以表示相分离流路的温度。
在时间t 2内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表明系统的降温速度较为合理。
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还包括: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且在时间t 2内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其中,t 2t 1F 2F 1
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还包括: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以及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其中,t 2t 1F 2F 1
具体来说,t 1例如可以是5min,F 1例如可以是0℃;t 2例如可以是10min,F 2例如可以是-100℃。因此,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5min内温度降到0℃,并且在10min内温度降到-100℃,即表明选择的该针阀的输出流量合理;或者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5min内温度降到0℃,在10min内温度降到-100℃,并且在10min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即表明选择的该针阀的输出流量合理。相反地,如果温度反馈未能满足上述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则表明选择的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需要更换针阀。
如图2所示,在只有一路探针输出流路的低温消融系统中,工质源201(冷罐)的输出侧连接有前端流路230,前端流路230分别与相分离流路210和一路探针输出流路220相连,工质源201中的工质可以输送到相分离流路210和一路探针输出流路220中。探针输出流路220用于将工质输送到探针207,以进行消融等操作(探针也可称为消融针等)。相分离流路210用于将工质中的气相和液相进行分离,因此如图2所示,相分离流路210中的相分离阀202位于探针输出流路220中的冷阀206的前端分支上,从而可将管路中气化的工质进行排出,减少工质在在输送过程中的气阻,实现快速降温的目的。
工质源201中的工质例如可以是液氮,因此低温消融系统也可称为低温液氮系统。
因此可以理解地,期望的状态是,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流量是低温消融系统允许的最大流量。因为如果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流量过小,那么低温消融系统内气化的气体工质(氮气)排出的速度较为缓慢,从而造成系统的流阻(气阻)较大,则液体工质的流动速度就会变慢,从而不利于系统的快速降温;反之,如果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流量过大,使得过多的液体工质流入相分离流路210, 那么相应地流入探针输出流路220中的液体工质会更少,就会造成相分离流路210过冷,而探针输出流路220以及探针207的温度不能很快地下降的局面。
因此,将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流量设定为合适的流量,使得其能够匹配低温消融系统的管路,对于低温消融系统的快速降温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选择标定完成的一个针阀,将其安装在相分离流路210中,并位于相分离阀202的下游端。因此可知,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流量即为该针阀对应的输出流量。
根据相分离流路210中的测温元件204(例如可以是热电偶等)可获得相分离流路210中排出的气体工质和/或液体工质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判断,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温度是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若是,则将该针阀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若否,则更换针阀直至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温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
如上所述,如果温度反馈未能满足上述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则表明选择的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需要更换针阀。
例如,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的情况下,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可能是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时间t 1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
在时间t 2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以及
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小于工质源体积V的14%;
则认为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不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需要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例如,在一种具体的针阀的输出流量(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不合适的情况下,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和/或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具体地,若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和/或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
例如,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而是降低到至少比第一温度阈值F 1高10℃,和/或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而是降低到比第二温度阈值F 2高50%,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以第一阈值F 1为0℃,第二阈值F 2为-100℃为例,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5min内温度未降到0℃,例如仅降低到10℃,并且在10min内温度未降低到-100℃,例如仅降低到-50℃,则表明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即当前的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因此无法使得系统的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将当前的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更大的针阀。
进一步地,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时间t 1内温度仅降低到F 3而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即F 3F 1),若F 3F 1之差在20℃以内,则选择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10%的针阀进行更换;若F 3F 1之差在10℃-20℃之间,则选择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20%的针阀进行更换;若F 3F 1之差在20℃以上,则选择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50%的针阀进行更换。
因此,在时间t 1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或者在时间t 2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都表明当前针阀使相分离流路210中的流阻过大(与探针输出流路220的流阻相比),使得流至相分离流路210的工质流量过小,即当前的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而未能满足系统快速降温的要求,因此在此情况下,需要将当前针阀更换为流阻更小而流量更大的针阀,使得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相应地增大。
例如,在另一种具体的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小)的情况下,在时间t 1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或者在时间t 2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并且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小于工质源体积V的14%,则同样地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应当理解的是,在时间t 1内温度是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在时间t 2内温度是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以及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是否小于工质源体积V的14%(或大于工质源体积V的16%)是相关联的,如果温度未降到上述的各阈值,那么工质的消耗量也会更小。
例如,在另一种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的情况下,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一温度阈值F 1,且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温度阈值F 2,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具体地,以第一阈值F 1为0℃,第二阈值F 2为-100℃为例,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5min内温度就已经迅速降到-10℃(或更低),或者在小于t 1的时间(例如3min)内温度就已经迅速降到第一温度阈值F 1(0℃)并且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10min内温度就已经迅速降到-150℃(或更低),或者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小于t 2的时间(例如7min)内温度就已经迅速降到第二温度阈值F 2(-100℃),则同样表明当前针阀使相分离流路210的流阻过小,使得流至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即当前的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因此使得相分离流路210的温度过低,而探针输出流路220却无法快速降低到所需的温度。因此需要将当前的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更小的针阀。
进一步地,如果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在时间t 1内温度就快速降低到F 4,即F 4F 1,若F 1F 4之差在20℃以内,则选择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10%的针阀进行更换;若F 1F 4之差在20℃-50℃之间,则选择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20%的针阀进行更换;若F 1F 4之差在50℃以上,则选择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50%的针阀进行更换。
因此,无论是在未达到时间t 2,而系统的温度就已经达到第二温度阈值F 2;还是在时间t 2内温度降低到低于第二温度阈值F 2,都表明当前针阀使相分离流路210的流阻过小,使得流至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过大,即当前的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而使得相分离流路210过快地被冷却到较低的温度,则由于其流阻比探针输出流路220的流阻更小,那么由于这种流阻的不均衡,流至探针输出流路220中的工质的量就会过少,从而使得探针输出流路220的温度迟迟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在此情况下,需要将当前针阀更换为流量更小的针阀,使得相分离流路210中的流阻适当地增大,则流至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相应地减小。
例如,在另一种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针阀的输出流量过大)的情况下,例如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低于第二温度阈值F 2),且在时间t 2内工质的消耗量大于工质源体积V的16%,即该种情况下,相分离流路中消耗了过多的工质,使得相分离流路的温度过冷,在此种情况下,同样意味着当前针阀使相分离流路210的流阻过小,使得流至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被消耗的工质)过多,因此也需要将当前针阀更换为流量更小的针阀,以此来增大相分离流路中的流阻而使得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流量相应地减小。
因此,本发明中,通过首先对针阀的输出流量进行标定,即可知晓各针阀的开度所对应的输出流量。在此基础上,在选择针阀时,就可方便地根据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来选择和匹配输出流量最合适的针阀,即使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不合适,也能够根据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相应地选择前一步中标定好的具有更大输出流量的针阀或者具有更小输出流量的针阀进行更换,从而使得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流路210的流量能够保持在最合理的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步骤都是在低温消融系统尚未开始工作之前所进行的。
上文详细地说明了图2所示的具有一路探针输出流路220的低温消融系统,其相应地具有一个探针207。其中,探针207的直径例如可以是1.7mm,此种探针207是目前直径最小的探针。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为工质的流向。探针输出流路220中的工质流向探针207,探针207中经过换热后的工质反向回流,并流入回热器205中进行回收利用。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也可流入回热器205中进行回收利用。
可以理解地,探针输出流路220还可以是多路,如图3所示,示出了具有4路探针输出流路220的低温消融系统,其相应地具有4个探针207。如图2所示,箭头方向为工质的流向。4路探针输出流路220分别向4个探针207中输入工质,4个探针207中经过换热后的工质反向会流至回热器205中进行回收利用。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也可流入回热器205中进行回收利用。
其中,各探针输出流路220中连接的各探针207的直径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也可以全部不相同。例如4个探针207可以全部都是直径为1.7mm(或其他直径),或者4个探针207中有一个是直径为1.7mm的探针,另外的探针是直径为2.0mm、2.6mm、3mm的探针等。
图3所示的低温消融系统与图2所示的低温消融系统类似,其相分离流路210中的针阀均可使用上述各步骤来确定。
图2和图3所示的相分离流路210以及其上的相分离阀202、选定的针阀203以及测温元件204即为低温消融系统中的相分离系统。
下面以上文所述的n为3为例,即三种待标定的针阀A,B和C为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每种待标定的针阀都可以是多个。
首先,将其中一种待标定的针阀连接在输出管路102中。
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图1所示的标定系统100中调压阀103,将输出管路102中的压力调整为2MPa。通过流量计104获得该针阀在压力为2MPa下的输出流量为62L/min ~67 L/min,将该阀标定为阀A。
随后,分别将另外的两种待标定的针阀连接在输出管路102中,并分别通过流量计104获得其输出流量。其中,将压力为2MPa下的输出流量为52L/min ~62L/min的针阀标定为阀B,将压力为2MPa下的输出流量为49L/min ~56L/min的针阀标定为阀C。各阀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表如表1所示。
此外,为了验证上述各阀的开度与输出流量的一致性,进一步在更高的压力下来观测各阀的输出流量。
在常温条件下,调节图1所示的标定系统100中调压阀103,将输出管路102中的压力调整为3MPa。通过流量计104获得阀A在压力为3MPa下的输出流量为108 L/min ~114 L/min。同样地,通过流量计104获得阀B在压力为3MPa时,流量为95L/min ~102L/min;阀C在压力为3MPa时,流量为82L/min ~89L/min。
表1各阀的输出流量和压力表
在压力为2MPa时,各阀的输出流量满足以下关系:阀A的输出流量>阀B的输出流量>阀C的输出流量;在压力为3MPa时,各阀的输出流量同样满足上述关系时,即可验证各阀在同样的开度(流通间隙)下,对应输出较为稳定的流量。并且,在压力为2MPa和3MPa时,各阀的输出流量上限和下限之差大致相同,即表明各阀能够以相对稳定和一致的输出流量进行输出。
此外,通过两级压力的标定,能够使待标定的针阀的输出流量尽量处于不同种阀的流量上限和流量下限之间。例如,当其中一种针阀的输出流量在压力为2MPa时为62L/min,那么其恰好位于阀A的流量下限和阀B的流量上限,此时通过在更高的压力下,即压力为3MPa时的流量标定可知,该针阀的输出流量为106L/min,即表明该针阀更接近于针阀A,因此可以略微地调整其开度,使得该针阀的输出流量在压力为2MPa时,落入阀A的输出流量的上限和下限之间。
由此可知,通过两级压力的标定,能够使待标定的针阀的输出流量更稳定、一致。
可以理解地,处于更精细地调整的目的,还可采用更多级压力的标定,使得待标定的阀的流量误差在更小的范围内。例如还可以在压力为4MPa时进行标定等。
在标定好上述各阀的输出流量后,即可选择其中一个连接至图2或图3所示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流路210中。
例如,选择阀B连接至图2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流路210中,其中,探针207的直径为1.7mm。
根据测温元件204反馈的温度进行判断,如果在5min内温度达到0℃,且在10min内达到-100℃,则表明阀B的输出流量合理,因此可将阀B固定在温液氮系统的相分离流路210中。
相反地,如果在10min内温度未达到-100℃,则表明阀B的输出流量过小,因此可将阀B更换为阀A并继续进行观测;而如果观测过程中(例如工质源201持续输出工质10min的时间段内)工质消耗量大于工质源201体积的16%,则表明阀B的输出流量过大,因此可将阀B更换为阀C并继续进行观测。
如图6所示,选择阀B连接低温消融系统中,虚线表示相分离流路210中测温元件204反馈的温度的曲线。黑色实线表示探针输出流路220输入至探针207的温度的曲线,灰色实线表示探针207中换热后返回的工质的温度的曲线。如图6所示,相分离流路210中的温度降低的速度更快,即相分离流路210先于探针输出流路220降温,即表明阀B的输出流量过大,使得探针输出流路220的降温速度变慢,因此应该将阀B更换为阀C。
如图7所示,将针阀更换为阀C后,虚线表示相分离流路210中测温元件204反馈的温度的曲线。黑色实线表示探针输出流路220输入至探针207的温度的曲线,灰色实线表示探针207中换热后返回的工质的温度的曲线。其中,相分离流路210和探针输出流路220的降温速度基本一致,即表明阀C的输出流量为合理的,因此可将阀C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
图6和图7中,锯齿状的曲线表示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曲线。
因此,上述更换针阀的过程,得益于对各针阀的输出流量的标定,即各针阀的输出流量为已知时,即可方便快速地更换所需要的针阀。
在将选定好的针阀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流路210中后,低温消融系统即可开始其准备阶段。
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使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工质可流过相分离阀和选定的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
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例如可以包括工质源201上的加液阀打开以向工质源201添加工质的过程,以及工质源201上的增压阀打开以使工质源201中工质进行自增压的过程。
如图4所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即在添加工质时包括以下步骤:
101:使加液阀处于打开状态,以向工质源201中添加工质。
102:同时使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
103:判断工质源201中工质的液位是否达到最高液位时,若是,则进行步骤104;若否,则返回步骤101,直至工质源201中工质的液位达到最高液位时为止。
104:加液阀关闭(例如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加液阀关闭或手动关闭加液阀,其中控制单元例如可以是下位机)。
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工质可流过相分离流路210中的相分离阀202和选定的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203。
105:判断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温度是否达到-100℃,若是,则进行步骤106,若否,则返回步骤102,即使相分离阀202保持打开状态。
106:相分离阀202关闭(例如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相分离阀202关闭或手动关闭相分离阀202)。
当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温度达到-100℃(第二温度阈值F 2)时,即表明系统已经过冷,此时系统可能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例如添加工质的时间过长等),因此需要将相分离阀202关闭以避免造成工质的浪费。
如图5所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即在自增压时包括以下步骤:
201:使增压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工质源201开始自增压。
202:同时使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
203:判断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是否达到最大压力时,若是,则进行步骤204,若否,则返回步骤201,直至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达到最大压力时为止。
204:增压阀关闭(例如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增压阀关闭或手动关闭增压阀)。
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时,工质可流过相分离流路210中的相分离阀202和选定的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203。
205:判断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温度是否达到-100℃,若是,则进行步骤206,若否,则返回步骤202,即使相分离阀202保持打开状态。
206:相分离阀202关闭(例如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相分离阀202关闭或手动关闭相分离阀202)。
直至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结束。
当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温度达到-100℃(第二温度阈值F 2)时,即表明系统已经过冷,此时系统可能处于不正常的状态(例如自增压的时间过长等),因此需要将相分离阀202关闭以避免造成工质的浪费。
此外,当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满足要求时,虽然相分离流路210中的工质的温度可能还未达到-160℃,但是此时系统已经完成准备阶段的工作,从而可以直接关闭相分离阀202,即步骤204结束后可直接执行步骤206。
上述添加工质和自增压的过程结束后,即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结束,因此可以进入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阶段。
由上文可知,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使得相分离阀202保持打开的状态,这样,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工质可从连接在工质源201上的前端流路230流入相分离流路210,由此在低温消融系统在开始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已经将前端的管路进行了预冷,那么低温消融系统开始工作时,就可以快速地降温到所需的温度,使得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根据相分离流路210中工质的温度来控制相分离阀202的开闭,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工质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能够实现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将相分离阀202保持打开的状态的原因在于,本发明通过对针阀的输出流量进行标定,以及经过对针阀是否满足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进行了判断,最终选定并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使相分离流路210流过的工质流量为被允许的最大流量。在该针阀的输出流量的控制下,流过相分离流路210的工质既不会由于流量过小及排气不畅而造成液体工质流动缓慢使得系统降温缓慢,也不会由于流量过大及系统阻力不平衡使相分离流路210的流阻过小而造成探针输出流路的降温缓慢以及造成工质的大量浪费和影响系统的自增压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本发明中选定的针阀,使得相分离流路210中流过的工质的流量为最合理的流量,在此基础上,在低温消融系统在开始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将相分离阀202保持打开,使得工质流过前端流路230和相分离流路210,就可以兼顾各方因素,使得系统的温度快速地降低到所需的温度。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低温消融系统进行工作时,由于系统各管路阀门均为常温,因此在设备首轮输出工质的过程中,工质流经各管路首先会气化,因此需要通过相分离阀202和探针207前端将气体排出后,各管路温度均降低到所需的温度(例如-196℃),才能将液态工质完全输出,即所谓的“首轮降温”。但是由于低温消融系统中除工质源201之外,其他的管道及设备均是常温状态,因此低温消融系统的降温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需要在工质向探针207的传输过程中,等待各管路都完全冷却后,才能输出完全的液态工质(液氮),从而开始消融操作。但在实际中,在进行消融操作前的前期穿刺定位等操作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因此,本发明通过在低温消融系统在开始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将相分离阀202打开来缩短这一等待的时间,使得系统能够快速的降低到所需的温度,以减少等待的时间。并且缩短“首轮降温”所需的时间,即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有效的低温时间就会延长,那么达到合适大小的冰球所需时间也就会相应地缩短,从而可提高手术效率。
此外,在低温治疗过程中,使探针207的换热区能够快速地达到要求的低温(-196℃),能够与周围大约38℃的人体组织形成剧烈的温差,对低温的传导非常有利,容易在探针207的换热区形成更大尺寸的冰球,从而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如图8所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并且相分离阀202为关闭状态。因此在大约10:56低温消融系统开始工作时,各管路才能开始降温,直至大约11:07时系统才降低到所需的温度(即系统的首轮降温),系统降低到所需的温度可通过探针207的回流温度来进行判断,即图8所示的回流1示出的曲线。当回流温度达到-180℃可认为系统降低到所需温度,也就是说,低温消融系统的首轮降温的时间大约需要11分钟(回流温度达到-180℃时),这一段时间没法进行手术。
图8中,锯齿状的曲线表示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曲线。黑色虚线表示相分离流路210中测温元件204反馈的温度的曲线。两条黑色实线分别表示探针输出流路220输入至探针207的温度的曲线和探针207中换热后返回的工质的温度的曲线。三条灰色曲线(即104(C),105(C)和106(C))分别表示前端流路230所包含的3条管线的温度曲线。
如图9所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将相分离阀202打开。由于低温消融系统在准备阶段,工质就已经流过前端流路230和相分离流路210,因此在准备阶段,前端流路230和相分离流路210就已经进行了预冷。因此在大约9:42时低温消融系统开始工作时(即工质开始输送到探针207),各管路的温度已经接近系统所需的温度,在大约9:49时,各管路的温度已经达到系统所需的温度,即低温消融系统的首轮降温的时间大约需要7分钟。因此相比图8所示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未打开相分离阀202的操作过程,本发明中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将相分离阀202打开的操作过程,使得系统首轮降温时间缩短了36%以上。
图9中,锯齿状的曲线表示工质源201中工质的压力曲线。黑色虚线表示相分离流路210中测温元件204反馈的温度的曲线。两条黑色实线分别表示探针输出流路220输入至探针207的温度的曲线和探针207中换热后返回的工质的温度的曲线。三条灰色曲线(即104(C),105(C)和106(C))分别表示前端流路230所包含的3条管线的温度曲线。
由此可知,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将相分离阀202打开,能够获得大大缩短系统首轮降温时间这一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此外,如图9所示的温度数据是直径最细(即1.7mm)的探针207进行低温操作时的温度数据,因此针对这种直径最细的探针207,本发明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就将相分离阀202打开的操作可使其首轮降温时间至少缩短36%,那么可以理解地,针对直径较大(例如2.0mm及以上)的探针,其降温将会比直径最细的探针207更容易,则其降温速度的提升也就会更加明显。
将系统的首轮降温时间缩短,不仅能够减少预冷时间,减少医生和患者的等待时间,而且快速的降温还能快速冷凝创口的血液,因此具有低温止血的功能,从而对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首轮降温时间缩短,能够快速地达到低温效果,更有利于在探针207的换热区形成更大尺寸的冰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或执行)上述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各步骤的系统,其包括上文所述的标定系统100和低温消融系统(如图2或图3所示),其中,标定系统100用于实现上文所述的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的各步骤,低温消融系统用于实现上文所述的准备阶段的操作,以及准备阶段之后的低温操作,即低温消融系统开始工作。
此外,本发明中涉及的低温消融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结构和设置方式,在本发明的低温消融系统的准备阶段结束后,开始工作时,即可采用现有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对此不在赘述。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其中,L 1L 2>…>L 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选择n个针阀中的其中一个针阀安装在低温消融系统中,根据反馈温度点的温度判断,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是否满足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若是,则将该针阀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若否,则更换针阀直至低温消融系统中的工质的温度符合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定针阀的开度所对应的流量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设定第一压力P 1
调节待标定的针阀的开度,使各针阀的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将输出流量分别为L 1L 2,…,L n的针阀分别标定为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
在常温条件下,将流过各针阀的流体的压力改变为第二压力P 2
获得第二压力P 2下,标定后的第一针阀,第二针阀,…,第n针阀的输出流量L 1’,L 2’,…,L n’,验证L 1’,L 2’,…,L n’是否满足L 1’>L 2’>…>L n’;
其中,第一压力P 1和第二压力P 2均为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或2倍以上,且P 2P 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时,将针阀连接在标定系统中;
其中,所述标定系统包括气源、与所述气源相连的输出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输出管路上的调压阀和流量计,待标定的针阀连接在所述输出管路上,并位于所述调压阀和所述流量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
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者
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低温消融系统的工作要求包括:
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且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者
在时间t 1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在时间t 2内,相分离流路中工质的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且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为工质源体积V的14%-16%;
其中,t 2t 1F 2F 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在时间t 2内温度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或降低到低于第二温度阈值F 2的50%,且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大于工质源体积V的16%,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小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低温消融系统中,相分离流路中的工质为以下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时间t 1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一温度阈值F 1
在时间t 2内温度未降低到第二温度阈值F 2;以及
在时间t 2内工质源中工质的消耗量小于工质源体积V的14%;
则将当前针阀更换为输出流量大于当前针阀的输出流量的针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在低温消融系统工作前的准备阶段,使相分离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工质可流过相分离阀和选定的固定在低温消融系统中的针阀。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 1为5min,t 2为10min;和/或
F 1为0℃,F 2为-100℃。
10.一种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分离控制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定系统和低温消融系统,所述标定系统用于标定针阀的开度与流量,所述低温消融系统用于进行准备阶段的操作和低温操作。
CN202311638718.9A 2023-12-01 2023-12-01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7338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8718.9A CN11733839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38718.9A CN11733839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8399A true CN117338399A (zh) 2024-01-05
CN117338399B CN117338399B (zh) 2024-03-08

Family

ID=8936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38718.9A Active CN117338399B (zh) 2023-12-01 2023-12-01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839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7179A (zh) * 2010-01-15 2010-08-11 浙江大学 一种采用载冷剂的低温治疗设备
CN209332253U (zh) * 2018-08-24 2019-09-03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流量控制冷冻温度的冷冻消融系统
CN212281608U (zh) * 2020-02-28 2021-01-05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反馈装置及冷冻消融系统
CN113576649A (zh) * 2021-07-22 2021-11-02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肿瘤微创治疗电气控制系统
CN115574495A (zh) * 2022-11-18 2023-01-06 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变工况变流量的毛细管标定装置系统及标定方法
CN116831716A (zh) * 2023-06-19 2023-10-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温度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7179A (zh) * 2010-01-15 2010-08-11 浙江大学 一种采用载冷剂的低温治疗设备
CN209332253U (zh) * 2018-08-24 2019-09-03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流量控制冷冻温度的冷冻消融系统
CN212281608U (zh) * 2020-02-28 2021-01-05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反馈装置及冷冻消融系统
CN113576649A (zh) * 2021-07-22 2021-11-02 海杰亚(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肿瘤微创治疗电气控制系统
CN115574495A (zh) * 2022-11-18 2023-01-06 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变工况变流量的毛细管标定装置系统及标定方法
CN116831716A (zh) * 2023-06-19 2023-10-03 上海玮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消融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8399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7682A1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冷冻消融系统
JP5572370B2 (ja) 高圧水素試験設備や高圧水素充填設備での充填制御装置
JP2017053459A (ja) ガス充填方法
JP6797817B2 (ja) タンクに加圧ガスを充填する方法
US11266458B2 (en) Cryosurgical system with pressure regulation
US10077872B2 (en) Compressed gas fill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7307901A (zh) 一种冷冻消融系统
JP2018520328A5 (zh)
CN106574813A (zh) 用于控制可变能力喷射器单元的方法
CN117338399B (zh) 低温消融系统的相分离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636102B (zh) 用于冷冻消融的工质压力控制方法
US10088109B2 (en) Compressed gas fill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21011949A (ja) タンクを充填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H085437A (ja) 加圧ガスの供給方法及び装置
BR112017026806B1 (pt) Método para controlar uma fase de adsorção de um gerador de gás e um gerador de gás que aplica tal método
CN113616314A (zh) 高低温复合式治疗系统及其压力控制方法
CN212281608U (zh) 一种流量控制反馈装置及冷冻消融系统
US11796257B2 (en) Ammonia filling system
JP2020139627A (ja) 加圧ガスをタンクに充填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及び装置
US5242664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gas flow
JP2011526170A5 (zh)
JP2544881B2 (ja) 気腹装置
KR102533425B1 (ko) 수소공급장치 및 수소공급방법
JP2004100824A (ja) ガス充填装置
KR101543710B1 (ko) Lng 생산 시스템 제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