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8364A -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8364A
CN117338364A CN202311548582.2A CN202311548582A CN117338364A CN 117338364 A CN117338364 A CN 117338364A CN 202311548582 A CN202311548582 A CN 202311548582A CN 117338364 A CN117338364 A CN 117338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 bag
inner bag
ba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485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贵富
伍富军
田帅
戴刚
魏文斌
张新霞
范文冬
石健
张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engyi Trade Service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engyi Trade Service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engyi Trade Service Co ltd, Eigh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engyi Trade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485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8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8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8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61H2201/5058Sensors or detectors
    • A61H2201/5071Pressure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10Le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气囊包括裹贴部与延伸部,所述裹贴部设置有外囊和内囊,其中所述内囊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内侧,所述外囊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充排气组件通过气孔穿过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连通,所述小腿气囊包括第一内囊、第二内囊,所述臀腿部气囊包括第三内囊、第四内囊和第五内囊;控制机构,控制气源对各个气囊顺序进行充气和排气过程。多级气囊分别适配身体部位,贴合更紧密,可以序贯控制气囊压力,支撑体的裹贴部适配人体设置,能够极大的便利与体型贴合,然后通过延伸部绕过身体,进行包覆,能够极大的缩短操作,提高控制效率,提高体外反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效率小型化的体外反搏装置的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体外反搏器的具有高效节能实时监测的多级复合气囊。
背景技术
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以下简称体外反搏)是原创于我国的一种机械辅助循环设备,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己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国内外医学界认可。
体外反搏的原理是:通过体外机械驱动把人体下半身的血液驱返到上半身,从而增加对心、脑、肾、眼、耳等脏器及器官的供血,疏通血管,以达到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目的。
四十多年来,体外反搏装置均通过压缩空气向包裹在肢体上的气囊充气,通过压缩空气加压于肢体的方式实现驱动血液的目的。为保证治疗效果,加压必需与心脏的动作严格配合。具体地讲,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需要做到一次充气和一次排气,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高效的完成气囊加压并驱动血液返流回上半身,增加脏器供血。因此,现有的体外反搏装置对充、排气的程序及其相关参数、气源压力等均有严格的要求。
最近申请人研究发现,气囊的有效充、排气对体外反搏的正常运行尤其重要:对肢体施压的压力及速度并非越大越快越好,而是必需根据具体治疗对象,通过一系列检测,对肢体有效施以最适当的加压速度和力度,才能驱赶更多血液返回上半身,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排气过程则必需优选最适宜的排气时间,并以最快速度排气释压,才能充份地降低人体的收缩压,减轻患者心脏射血时的阻力与耗氧。
正常情况下,体外反搏囊套作为加压终端装置,囊套与肢体的吻合度越高那么产生的间隙就越小,由于现有传统囊套大多采用帆布类作为外囊,与人体吻合度很难高度保持一致,其原因与操作者包扎时力度大小有关、反搏加压一段时间后由于气囊膨胀使得囊套与肢体间间隙也会增大。使得压缩机设定压力并没有有效的作用在肢体上,从而造成能源上的浪费,以及影响治疗效果。传统反搏的压力监测均是监测的储气罐压力,对囊内压力并没有进行监控。
过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在内外囊之间加垫一块硬质塑料板的方式、以及用人造革做外囊的方式,但这种方法虽然能增加一些对内囊的外向膨胀限制,但对包扎囊套的要求更高,效果也不太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外反搏用高效复合气囊结构装置,以便实现充气时有效的对肢体进行挤压,而减小向外膨胀的加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耗气量少、贴合紧密的体外反搏用复合气囊。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所述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均包括裹贴部与延伸部,所述裹贴部设置有外囊和内囊,其中所述内囊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内侧,所述外囊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充排气组件通过气孔穿过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连通,所述气孔设置于外囊;
所述小腿气囊包覆于脚踝以上及小腿肚,小腿气囊设置有两套分别包覆两条小腿,小腿气囊内设置有第一内囊和第二内囊,所述第一内囊和第二内囊沿所述小腿上下排布设置,
所述臀腿部气囊包括臀部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臀部气囊包覆臀部,所述腿部气囊包覆大腿;所述腿部气囊包括第三内囊和第四内囊,所述臀部气囊包括第五内囊,
控制机构,控制气源对各个气囊顺序进行充气和排气过程,具体为:在心脏舒张期,对小腿气囊、腿部气囊由远而近地以20~40ms的时差序贯充气,腿部气囊与所述臀部气囊的时差为15~20ms,在收缩期到来前,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同步排空内囊内的空气;
所述第一内囊与第二内囊的时差为10~15ms。
所述充排气组件包括电磁阀组、气压泵、导气管、充排气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接收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并实时控制气压泵的工作压力,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充气信号、保持信号和释放信号。
当接收到充气信号时,由气压泵产生的压缩空气经储气罐后,触发充气电磁阀经导气管经气孔通入内囊
当接收到保持信号时,关闭充气电磁阀,停止向内囊充气,此为内囊保压状态,维持内囊的形变;
当接收到释放信号时,排气阀启动排气,通过气孔将内囊内的空气排空。
进一步的,延伸部由裹贴部的一端或两端延伸形成,所述内囊设置于裹贴部内侧,所述外囊设置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所述外囊的变型体积小于所述内囊的变型体积,所述外囊的变型体积与所述内囊的变型体积比为1:5~15。
进一步的,所述小腿气囊设置有小腿支撑体,所述小腿支撑体横截面呈C型,小腿支撑体的一侧设置于开口连接于延伸部,所述小腿支撑体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周长相同,所述外囊设置于小腿支撑体外侧,所述内囊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体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臀腿气囊包括腿臀部支撑体,所述腿臀部支撑体包括臀部裹贴部和两个腿部裹贴部,臀部裹贴部的两侧与延伸部连接,
两个腿部裹贴部设置于臀部裹贴部下部并分别与臀部裹贴部一体连接,两个腿部裹贴相连接的的一侧的上部连接为一体,两个腿部裹贴部相连接的一端的下部交错设置,
所述腿部裹贴部的两侧连接有延伸部,延伸部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大腿气囊,所述大腿气囊包括所述大腿支撑体,其呈弧形柱体,大腿支撑体的一侧设置于开口与延伸部连接,所述大腿支撑体的上端部的周长大于下端部的周长,所述外囊设置于弧形本体外侧,所述内囊位于所述大腿支撑体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内囊纵向排布,分别位于支撑体的底部及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内囊包括多个子内囊和主内囊,所述子内囊与所述主内囊纵向排布,所述子内囊之间横向排布,主内囊通过气孔与充排气组件连通,多个子内囊通过支气孔和主孔与充排气组件联通,支气孔位于所述每个子内囊,所述支气孔与所述主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内囊的体积与子内囊的体积之和的比例为0.7~2:1。
进一步的,所述主内囊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有益效果:
多级气囊分别适配身体部位,贴合更紧密,可以序贯控制气囊压力,支撑体的裹贴部适配人体设置,能够极大的便利与体型贴合,然后通过延伸部绕过身体,进行包覆,对内囊供气后,内囊形变较大,与身体进一步贴合,外囊变形量小,即使受到挤压也不会缩小体积,因此,囊内的气体沿内囊方向形变,使用较小的充其量即可完成紧密贴合,因而排气量也随之减小,能够极大的缩短控制时间,提高控制效率,提高体外反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多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大腿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个内囊的一种设置形式示意图。
图4是多个内囊的另一种设置形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第一内囊、2——第二内囊、3——第三内囊、4——第四内囊、5——第五内囊、
6——气孔、7——充排气组件、8——小腿支撑体、9——大腿支撑体、10——臀部裹贴部、11——腿部裹贴部,12——延伸部、13——外囊、14——内囊、15——主内囊、16——子内囊、17——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列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气囊包括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所述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均包括裹贴部与延伸部12,所述裹贴部设置有外囊13和内囊14,其中所述内囊14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内侧,所述外囊13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充排气组件7通过气孔6穿过所述外囊13与所述内囊14连通,所述气孔6设置于外囊13;
所述小腿气囊包括第一内囊1、第二内囊2,所述第一内囊1包覆于脚踝以上部位,所述第二内囊2包覆于小腿肚部位,小腿气囊设置有两套分别包覆两条小腿,
所述臀腿部气囊包括第三内囊3、第四内囊4和第五内囊5,所述第三内囊3和第四内囊4分别包覆两条大腿,所述第五内囊5包覆臀部;
控制机构,控制气源对各个气囊顺序进行充气和排气过程,具体为:在心脏舒张期,对小腿气囊、臀腿部气囊由远而近地以40~60ms的时差序贯充气,在收缩期到来前,气囊迅速同步排气,排空内囊内的空气;
所述第一内囊1与第二内囊2的时差为20~35ms。
控制气源依次对第一内囊1、第二内囊2、同时对第三、第四内囊4,然后对第五内囊5序贯充气,能够有效将压力施加至血管,促进血液流动,起到良好的体外反搏效果。
支撑体的裹贴部适配设置,能够极大的便利与使用者体型贴合,与使用者接触更紧密,然后通过延伸部12进行包覆,固定方便,对内囊14供气后,内囊14形变较大,与身体进一步贴合,外囊13变形量小,即使受到挤压也不会缩小体积,因此,囊内的气体沿内囊14方向形变,使用较小的充其量即可完成紧密贴合,因而排气量也随之减小,能够极大的缩短控制时间,提高控制效率,提高体外反搏的效果。
进一步的,
所述充排气组件7包括电磁阀组、气压泵、导气管、充排气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组用于接收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并实时控制气压泵的工作压力,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充气信号、保持信号和释放信号,
当接收到充气信号时,由气压泵产生的压缩空气经储气罐后,触发充气电磁阀经导气管经气孔6通入内囊14。
当接收到保持信号时,关闭充气电磁阀,停止向内囊充气,此为内囊14保压状态,维持内囊14的形变;
当接收到释放信号时,排气阀启动排气,通过气孔6将内囊14内的空气排空。
充排气组件7能够有效的控制内囊14的膨胀与释放,控制精度高,效果好。
进一步的,延伸部12由裹贴部的一端或两端延伸形成,所述内囊14设置于裹贴部内侧,所述外囊13设置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所述外囊13的变型体积小于所述内囊14的变型体积,所述外囊13的变型体积与所述内囊14的变型体积比为1:5~15。
采用此种比例的外囊13与内囊14的比例,能够达到更好的平衡约束力与形变的差异,外囊13的形变过小,从而会导致内囊14在外囊13内移动,外囊13的形变体积太小时,也不方便观测内囊14的形变状态,采用此种设计的外囊13与内囊14,施压压力,效果更好。
所述外囊13为硬质部和另一侧的连接部连接形成空腔,内囊14位于所述空腔内,气孔6通过硬质部与所述内囊14连通。
(1)本发明的内囊14可以设置于外囊13构成的腔体内,外囊13与连接部形成了用于装在内囊14的空腔,将内囊14设置于其空腔内,分体设计方便维护以及清洁;
(2)也可以将内囊14与外囊13构成一个整体,固定性好,受力位置更为精确。
(3)其实现了与身体的紧密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施压效果,并且减少了漏气,定位更精准,噪音更小,避免了使用者不适的情况
所述外囊13表面均匀分布有凸起。凸起能够降低外囊13的形变,使外囊13不增加厚度的同时,减少形变量,从而可以设计的更为轻薄,增强透气效果。
并且凸起结构能够增强外囊13整体的强度,使气体约束,朝向内囊14侧扩充,从而实现精确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小腿气囊设置有小腿支撑体8,所述小腿支撑体8横截面呈C型,小腿支撑体8的一侧设置于开口连接于延伸部12,所述小腿支撑体8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周长相同,所述外囊13设置于小腿支撑体8外侧,所述内囊14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体8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支撑体的设计为佩戴提供了一个固定形态,改变了传统的软体捆扎的状态,其能够相对精确的定位位置,开口的设计方便佩戴,并且舒适度有比较强的提高,传统为了保持连接状态的稳定,采用了较为强的约束,这样极大的影响了使用者的体验。
使用时,呈仰望位,将开口从腿的后侧扣入,使支撑体的底部与腿部的后侧贴合,前端的开口通过延伸部12牵拉固定,此时,小腿支撑体8呈一个稳定的佩戴状态,且不易滑动,内囊14的形变由全包覆改为了半包覆,更为精准的对准了血管位置,改变了传统的全包裹腿部的囊套设计,舒适度和挤压精确度都有较大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臀腿气囊包括腿臀部支撑体,所述腿臀部支撑体包括臀部裹贴部10和两个腿部裹贴部11,臀部裹贴部10的两侧与延伸部12连接,
两个腿部裹贴部11设置于臀部裹贴部10下部并分别与臀部裹贴部10一体连接,两个腿部裹贴相连接的的一侧的上部连接为一体,两个腿部裹贴部11相连接的一端的下部交错设置,
所述腿部裹贴部11的两侧连接有延伸部12,延伸部12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柱形结构。
臀部裹贴部10和两个腿部裹贴部11,分别覆盖臀部和大腿部,大腿部和臀部的连接,起到了约束的左右,防止单独设计的臀部裹贴部10滑脱。
使用时,将臀部裹贴部10沿腰部围着,腿部裹贴部11的A点绕过大腿后与相对一侧的点通过魔术贴17连接,腿部裹贴部11的C点绕过大腿后与相对的一侧的D点通过魔术贴17连接,从而完成腿部的囊体贴合。
本发明还可以将腿部气囊单独设置,具体为设置两个大腿气囊,分别包覆大腿部,具体为第六气囊,设置于膝盖以上的腿部,在第二内囊2与第三内囊3之间设置,序贯工作时,依次充气第一、第二、第六、第三、第四、第五内囊5,第六气囊与第三内囊3的序贯时间间隔10~15ms。
具体的第六气囊也就是所述大腿气囊包括所述大腿支撑体9,其呈弧形柱体,大腿支撑体9的一侧设置于开口与延伸部12连接,所述大腿支撑体9的上端部的周长大于下端部的周长,所述外囊13设置于弧形本体外侧,所述内囊14位于所述大腿支撑体9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大腿支撑体9和小腿支撑体8分开单独设计,既保障了反搏所需的血管挤压力,又不需要全覆盖式的连体设备,提高了舒适度。
所述多个内囊14纵向排布,分别位于支撑体的底部及两侧。
多个内囊14包括小腿气囊可以设计第一内囊1和第二内囊2,大腿气囊也可以设置为两级,即设置两个内囊14,两个大腿的内囊可以沿大腿上下排布,臀部气囊包括第五气囊5,其包括臀部左内囊和臀部右内囊,其分别位于臀部的左半区和右半区。
上述大腿气囊和臀部气囊、小腿气囊,均与供气组件独立连通,独立控制,控制精度高,反搏效果好。
多个内囊14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适配肌肉形状,贴合部位,实现精确定位。
所述内囊14包括多个子内囊16和主内囊15,所述子内囊16与所述主内囊15纵向排布,所述子内囊16之间横向排布,主内囊15通过气孔6与充排气组件7连通,多个子内囊16通过支气孔和主孔与充排气组件7联通,支气孔位于所述每个子内囊16,所述支气孔与所述主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主孔与支气孔能够有效的控制子内囊16的膨胀和释放,并且降低了连接管路,降低了外在管路的结构,即保障稳定性也降低结构复杂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内囊15的体积与子内囊16的体积之和的比例为0.7~2:1。
进一步的,所述主内囊15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囊内的压力数据。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所述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均包括裹贴部与延伸部,所述裹贴部设置有外囊和内囊,其中所述内囊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内侧,所述外囊位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充排气组件通过气孔穿过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连通,所述气孔设置于外囊;
所述小腿气囊包覆于脚踝以上及小腿肚,小腿气囊设置有两套分别包覆两条小腿,小腿气囊内设置有第一内囊和第二内囊,所述第一内囊和第二内囊沿所述小腿上下排布设置,
所述臀腿部气囊包括臀部气囊和腿部气囊,所述臀部气囊包覆臀部,所述腿部气囊包覆大腿;所述腿部气囊包括第三内囊和第四内囊,所述臀部气囊包括第五内囊,
控制机构,控制气源对各个气囊顺序进行充气和排气过程,具体为:在心脏舒张期,对小腿气囊、腿部气囊由远而近地以20~40ms的时差序贯充气,腿部气囊与所述臀部气囊的时差为15~20ms,在收缩期到来前,小腿气囊和臀腿气囊同步排空内囊内的空气;
所述第一内囊与第二内囊的时差为10~15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排气组件包括电磁阀组、气压泵、导气管、充排气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接收控制机构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并实时控制气压泵的工作压力,所述控制信号包括充气信号、保持信号和释放信号。
当接收到充气信号时,由气压泵产生的压缩空气经储气罐后,触发充气电磁阀经导气管经气孔通入内囊
当接收到保持信号时,关闭充气电磁阀,停止向内囊充气,此为内囊保压状态,维持内囊的形变;
当接收到释放信号时,排气阀启动排气,通过气孔将内囊内的空气排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延伸部由裹贴部的一端或两端延伸形成,所述内囊设置于裹贴部内侧,所述外囊设置于所述裹贴部的外侧,所述外囊的变型体积小于所述内囊的变型体积,所述外囊的变型体积与所述内囊的变型体积比为1: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气囊设置有小腿支撑体,所述小腿支撑体横截面呈C型,小腿支撑体的一侧设置于开口连接于延伸部,所述小腿支撑体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周长相同,所述外囊设置于小腿支撑体外侧,所述内囊位于所述小腿支撑体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臀腿气囊包括腿臀部支撑体,所述腿臀部支撑体包括臀部裹贴部和两个腿部裹贴部,臀部裹贴部的两侧与延伸部连接,
两个腿部裹贴部设置于臀部裹贴部下部并分别与臀部裹贴部一体连接,两个腿部裹贴相连接的的一侧的上部连接为一体,两个腿部裹贴部相连接的一端的下部交错设置,
所述腿部裹贴部的两侧连接有延伸部,延伸部连接形成上大下小的柱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腿气囊,所述大腿气囊包括所述大腿支撑体,其呈弧形柱体,大腿支撑体的一侧设置于开口与延伸部连接,所述大腿支撑体的上端部的周长大于下端部的周长,所述外囊设置于弧形本体外侧,所述内囊位于所述大腿支撑体的开口相对的一侧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囊纵向排布,分别位于支撑体的底部及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囊包括多个子内囊和主内囊,所述子内囊与所述主内囊纵向排布,所述子内囊之间横向排布,主内囊通过气孔与充排气组件连通,多个子内囊通过支气孔和主孔与充排气组件联通,支气孔位于所述每个子内囊,所述支气孔与所述主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内囊的体积与子内囊的体积之和的比例为0.7~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内囊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CN202311548582.2A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Pending CN117338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8582.2A CN117338364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48582.2A CN117338364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8364A true CN117338364A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6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48582.2A Pending CN117338364A (zh) 2023-11-20 2023-11-20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83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10254B2 (ja) 能動的加圧/減圧による心臓補助/維持装置及び方法
CN107595575A (zh) 一种体外压力推挤装置及推挤方法
CN211067882U (zh) 疼痛科腿部疼痛护理装置
CN214968545U (zh) 一种气压手套
CN113274267A (zh) 一种用于支具的多腔气囊、多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7338364A (zh) 一种体外反搏用多级复合气囊
CN2390595Y (zh) 血液循环辅助机
CN204864258U (zh) 主动脉旁反搏装置
CN110897849A (zh) 一种固定式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CN211634227U (zh) 一种用于下肢静脉血栓治疗的气囊按摩装置
CN215741365U (zh) 一种双球囊心脏反搏器
CN117357187A (zh) 一种体外反搏用复合气囊
CN112704630B (zh) 一种体外反搏装置的腿部包裹装置
CN213157553U (zh) 一种气压循环治疗四肢的气囊结构
CN213218810U (zh) 一种智能型步行髋关节辅助仪
CN115137628A (zh) 一种组合式、形状可调节体外反搏囊套
CN113855511B (zh) 一种可分区调控的治疗淋巴水肿压力式充气弹力袖套
CN219127002U (zh) 一种康复理疗器
CN221534726U (zh) 一种基于双下肢辅助循环的糖尿病足治疗康复装置
CN206102694U (zh) 一种股动脉加压短裤
CN217938651U (zh) 兼具循环冰敷和气态加压的术后腿部消肿装置
CN220823986U (zh) 一种用于透析的可调节式背心
CN112704631B (zh) 一种便于急救车载体外反搏装置
CN216136568U (zh) 一种体外反搏装置气路系统
CN217310915U (zh) 经腹股沟穿刺术后康复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