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6863A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6863A
CN117336863A CN202210711188.5A CN202210711188A CN117336863A CN 117336863 A CN117336863 A CN 117336863A CN 202210711188 A CN202210711188 A CN 202210711188A CN 117336863 A CN117336863 A CN 117336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time period
time domain
period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11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一荻
谢信乾
邵家枫
叶威
李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111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68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7397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4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6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6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感知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时间段(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感知信号,而在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不发送感知信号,即,限定了网络设备在一个时域长度中的一部分长度上发送信号,实现发送感知信号和接收感知信号分开进行,因此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避免同时收发导致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感知设备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避免了需要降低发射功率来克服天线隔离度受限造成的缩小检测范围以及降低检测精度的结果,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感知,也称雷达探测,广泛应用于空中地面交通监测,气象探测,安全监控,电磁成像等。随着探测需求的增加,如果单独采用雷达进行覆盖范围较广的探测,雷达设备成本较高,尤其是在连续组网的情况下,雷达设备的成本加倍增加。
考虑到无线通信拥有丰富的频谱资源,部署规模大且覆盖广,可以将雷达感知和无线通信进行融合,既能满足无线通信需求,又能满足探测需求。目前,无线通信系统里的信号主要用于通信,对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系统,如何设计感知信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提高检测范围和待测目标的检测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上发送第一信号。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感知信号,而在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不发送感知信号,即上述方案限定了网络设备在一个时域符号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上发送信号,而在该时域符号中的其他时域资源上不发送信号。从而,网络设备可以在上述不发送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以进行目标的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网络设备的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网络设备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第二时间段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可以保证由于发送和接收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近距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被感知目标)或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在第二时间段上接收第一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被感知目标(第二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时间段上接收感知信号,而在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不接收感知信号,即上述方案限定了网络设备在一个时域符号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上发送信号,而在该时域符号中的其他时域资源上不发送信号。从而,网络设备可以在上述不发送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以进行目标的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网络设备的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网络设备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第二时间段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可以保证由于发送和接收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近距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发送第一信号的时域长度越长,第一信号时域累计的能量越强,感知性能越好;但第二时间段时域长度越长,半双工的模式下,近距的检测盲区也越大,因而需要合理的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限制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实现感知信号的时域累计能量满足覆盖范围的需要,同时保证近距的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第一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三时间段,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根据该技术方案,当第一时间段为一个时域符号时,每个时域符号内存在第三时间段,第三时间段作为每个时域符号内发送感知信号之前的时间间隔,可以用于第一设备在接收信号时屏蔽一部分干扰,例如,屏蔽近距离强干扰回波信号,有利于提高检测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根据该技术方案,限定了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进一步的可以保证第一信号具有足够的感知覆盖范围,并且盲区不会太大。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发送的感知信号,在第四时间段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从而避免了全双工模式下,由于天线隔离度受限,同时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影响感知设备工作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之间间隔第五时间段。
该技术方案中,第五时间段为时域上的保护间隔,或者说,第五时间段用于映射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第五时间段内不发送信号。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进行收发天线的切换,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功率应下降至接收设备的可容忍水平,从而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超过接收最高电平要求,影响近距检测性能的问题。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在第二时间段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发送第二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的感知信号,网络设备(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上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上发送第二信号,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被感知目标)或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在第二时间段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接收第二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感知信号,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两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第三时间段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间段之后。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根据该技术方案,发送第一信号的时域长度越长,第一信号时域累计的能量越强,感知性能越好;但第二时间段时域长度越长,半双工的模式下,近距的检测盲区也越大,因而需要合理的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限制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实现感知信号的时域累计能量满足覆盖范围的需要,同时保证近距的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根据该技术方案,限定了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进一步的可以保证在全双工模式下第二信号可以充分感知近距目标,降低盲区范围。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根据该技术方案,当第一时间段为一个时域符号时,每个时域符号内存在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作为每个时域符号内发送感知信号之前的时间间隔,可以用于第一设备在接收信号时屏蔽一部分干扰,例如,屏蔽近距离强干扰回波信号,有利于提高检测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根据该技术方案,第四时间段用于第一设备在接收信号时屏蔽一部分干扰,例如,屏蔽近距离强干扰回波信号,有利于提高检测性能。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655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1310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根据该技术方案,限定了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进一步的可以保证第一信号具有足够的感知覆盖范围,并且盲区不会太大。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二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大于第二信号在第三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五时间段,第五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三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四信号,第三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四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发送第一信号,在第四时间段接收该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第一设备在第三时间段发送第二信号并同时接收该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从而实现半双工和全双工混合工作,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六时间段。
该技术方案中,第六时间段为时域上的保护间隔,或者说,第六时间段用于映射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第六时间段内不发送信号。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进行收发天线的切换,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PA功率应下降至接收设备的可容忍水平,从而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超过接收最高电平要求,影响近距检测性能的问题。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七时间段。
在混合感知信号设计中,将原本用于发送循环前缀的第七时间段用作保护间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网络设备在由半双工模式切换至全双工模式时,需要从仅接收状态切换至同时收发状态,因而需要进行发送链路的开启(包括发送天线和发送链路PA开启),因而需要设置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PA功率可以上升至所要求的发射功率水平。
结合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两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之和。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由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间段上发送第一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由于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通信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感知信号,而在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不发送感知信号,即上述方案限定了网络设备在一个时域符号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上发送信号,而在该时域符号中的其他时域资源上不发送信号。从而,通信装置可以在上述不发送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以进行目标的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通信装置的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可以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通信装置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第二时间段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可以保证由于发送和接收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近距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间段上接收第一信号。
由于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通信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时间段上接收感知信号,而在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不接收感知信号,即上述方案限定了通信装置在一个时域符号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上发送信号,而在该时域符号中的其他时域资源上不发送信号。从而,通信装置可以在上述不发送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以进行目标的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通信装置的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通信装置可以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通信装置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第二时间段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可以保证由于发送和接收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近距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三时间段,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结合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相同,或者,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之间间隔第五时间段。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由网络设备或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发送第二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感知信号,通信装置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被感知目标)或配置于第二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间段接收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接收第二信号。
根据该技术方案,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感知信号,通信装置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第三时间段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间段之后。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四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655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1310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二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大于第二信号在第三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五时间段,第五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三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四信号,第三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四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六时间段。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七时间段。
结合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两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之和。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单元和/或模块,如处理单元和/或通信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选地,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可选地,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电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当该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中的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时,通信单元可以是该芯片、芯片系统或电路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是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等。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发送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存储器可以与该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该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地,该第一设备还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具体可以为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或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以及第二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或第二方面和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代码,该计算机程序或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该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发送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该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发送设备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至第十四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至第四方面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感知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感知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架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多种接入系统的融合系统,或演进系统、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和增强型机器类通信(enhanced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eMTC),或者将来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例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例如,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第三代(3rd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NodeB,eNB或者eNodeB),在5G系统中,承载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等。此外,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机器类型通信、车联网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卫星设备以及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设备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MS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或基站或BS。本申请中,基站也可以称为基站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的通信设备130),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及无人机等,例如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具体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卫星电话、蜂窝电话、智能手机、无线数据卡、无线调制解调器、机器类型通信设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5G网络或者未来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也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一种具有感知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发送感知信号,接收并处理被感知目标的回波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具有基站部分功能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
其中,被感知目标可以指地面上各种能够被感知的有形物,例如,山川、森林或建筑物等地物,还可以包括车辆、无人机、行人、终端设备等可移动的物体。被感知目标为具备感知功能的网络设备可感知的目标,该目标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电磁波。被感知目标也可以称为被探测目标、被感知物、被探测物或被感知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其中,感知信号可以指用于感知目标或探测目标的信号,或者说,感知信号是指用于感知环境信息或探测环境信息的信号。例如,感知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感知环境信息的电磁波。感知信号也可以称为雷达信号,雷达感知信号,探测信号,雷达探测信号,环境感知信号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适用于单站感知场景。单站感知也即至少包括一个感知设备,该感知设备可以发送感知信号并接收感知设备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来感知目标物体。如图1(a)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感知设备(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和至少一个被感知目标(如图1中的120),该网络设备110可以发送感知信号,通过接收感知信号遇到被感知目标产生的感知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从而检测到被感知目标120。
应理解。图1中仅示出一个网络设备110和一个被感知目标120,作为示例,该通信系统不限于包括更多的感知设备,每个感知设备也不限于和一个或多个被感知目标进行感知通信。
此外,网络设备110在发送感知信号时,可以采用与通信信号时分复用的方式,即网络设备只发送感知信号;也可以采用与通信信号频分、空分等其他复用方式,同时进行感知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b)所示,网络设备110发送感知信号感知被感知目标,同时发送通信信号与通信设备130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图1只是一种示例,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涉及图1中未示出的网元或设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也可以只包括图1示出的部分网元。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适用于双站感知场景。双站感知即至少包括两个感知设备,其中一个感知设备发送感知信号,其他感知设备接收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从而可以感知目标物体,也即,在该场景中,一个感知设备可以通过发送感知信号来使其他感知设备感知目标物体。如图2(a)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至少两个感知设备(如图2中的网络设备210和网络设备240)和至少一个被感知目标(如图2中的220),该网络设备210可以发送感知信号,网络设备240通过接收感知信号遇到被感知目标产生的感知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从而检测到被感知目标220。应理解。图1中仅以两个网络设备和一个被感知目标作为示例,该通信系统不限于包括更多的感知设备,每个感知设备也不限于和一个或多个被感知目标进行感知通信。
此外,网络设备210在发送感知信号时,可以采用与通信信号时分复用的方式,即网络设备只发送感知信号;也可以采用与通信信号频分、空分等其他复用方式,同时进行感知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b)所示,网络设备210发送感知信号,网络设备240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同时网络设备210可以发送通信信号与通信设备230进行通信,同理,网络设备240也可以发送通信信号与通信设备230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图2只是一种示例,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涉及图2中未示出的网元或设备,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也可以只包括图2示出的部分网元。
可以理解,上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仅是一种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首先,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更容易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些概念说明如下。
1、时域符号:简称符号,一个符号可以是时域上信号传输的最小时间单元。也即,信号传输占用的时域资源可以为一个符号的整数倍。或者说,信号传输的时域资源可以是以符号为粒度配置的。需要说明的是,时域符号还可以与其他多址方式结合命名,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针对不同的子载波间隔,时域符号长度可以不同。例如,该时域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t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可以是包括循环前缀的OFDM符号也可以是其他表示时域长度的时间单元。本申请中,信号在时域上传输的最小时间单元为时域符号,可以理解,最小时间单元的名称会不断演变,本申请方案可以适用于任意演变的最小时间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2、资源(resource):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或码域资源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用于表示资源的粒度,一个RE由时域上一个符号本申请频域上一个子载波构成,可以由索引对(k,l)唯一标识,其中,k为子载波索引,l为符号索引。
4、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一个RB在频域由个连续的子载波构成。其中,为正整数。在5G系统中,/>等于12,当应用于其他系统时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中,RB仅从频域资源上来定义,与时域资源无关。
5、时间单元:时间单元为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单元,可包括无线帧(radioframe)、子帧(subframe)、时隙(slot)、微时隙(mini-slot)或至少一个符号等。一个slot由N个符号组成,N为正整数。例如,对于普通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NCP),N等于14;对于长CP(extended cyclic prefix,ECP),N等于12。当本申请的方案应用于其他系统时,N还可以是其他数值。针对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一个slot的长度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kHz且CP为NCP时,一个slot为1ms(毫秒),由14个符号组成。
6、感知信号:指用于感知目标或探测目标的信号,或者说,感知信号是指用于感知环境信息或探测环境信息的信号。例如,感知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感知环境信息的电磁波。感知信号也可以称为雷达信号,雷达感知信号,探测信号,雷达探测信号,环境感知信号等,本申请对感知信号的具体名称不做限定。
7、回波信号:感知信号经过被感知目标透射、散射以及反射等产生的电磁反馈信号。该回波信号用于感知目标,对应被感知目标。被感知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8、全双工模式和半双工模式:全双工模式,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双向传输,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对于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的设备,由于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会存在收发耦合干扰(或者可以称为自干扰),相当于接收链路直接收到了发送链路发送的信号。半双工模式,即同一时刻只能接收或只能发送数据,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在时间上是分离的。
9、天线隔离度:隔离度(isolation),指一个端口的输入功率耦合到另一个端口上的输出功率的比值。天线隔离度用来定量表征天线间的耦合的强弱程度。在一个系统中,为保证每个天线正常工作,天线的隔离度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否则天线间的干扰会超过有用的信号,从而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一般将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与另一天线所接收功率的比值定为天线隔离度。隔离度一般以对数形式来表示,单位是分贝(decibel,dB),一般是正值。隔离度越大,天线间的干扰越小。本申请中将天线隔离度由于工艺水平或者硬件实现,无法实现较高值的情况称为天线隔离度受限。
10、饱和天平:饱和电平可以指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的饱和电平。接收设备在接收到回波信号后,需要通过ADC接收到的信号有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C所处理的模拟信号的功率需要在其有效范围内,其有效范围的上限可以称为ADC的饱和电平。饱和电平也可以指接收设备其他器件所能处理的信号的最大功率值,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11、零功率信号: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承载零功率信号,即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在频域资源所对应的资源不承载信号,也即,发送设备不发送信号,接收设备不接收信号。
在全双工感知模式下,感知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天线隔离度,否则感知设备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导致的收发耦合干扰会超过感知设备的饱和电平,导致感知设备无法工作。如何解决由于感知设备天线隔离度受限而导致的感知性能受损问题,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例如,现有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感知信号为半符号循环前缀OFDM信号,如图3所示,通过频域二分梳齿排布感知信号,时域产生半个时域符号长度的循环前缀。以单站感知场景为例,半符号循环前缀OFDM信号要求网络(感知)设备采用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的全双工模式。即感知设备(网络设备)在发射感知信号的同时,需要同时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
当感知设备天线隔离度在受限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导致的收发耦合干扰可能会超过感知设备的饱和电平,影响感知设备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行的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是降低感知设备的发射功率,从而使收发耦合干扰不超过感知设备的饱和电平,但是,这种解决方案会严重影响感知设备感知目标的性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感知信号的发送,提高检测范围和待测目标的检测性能。
下面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4示出了该通信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4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
可选地,图4所示的流程可以由第一设备(作为感知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执行,或者由安装于第一设备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模块和/或器件(例如,芯片或集成电路)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单站感知场景,如图1所示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双站感知场景,如图2所示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两个以上感知站的多站场景。以下以单站场景为例进行介绍。
S410,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S420,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发送第一信号。
具体的,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其他时间段不发送第一信号。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时间段为一个时域符号,或者,第一时间段为两个时域符号。
示例性的,第一时间段可以是一个子载波间隔为120kHz的OFDM符号。或者,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可以等于T,T=(N1+N2)*Tc,其中,Tc=1/(4096*480*1000)秒,N1=2048*64*2-u,u对应于OFDM符号的子载波间隔,N2对应于OFDM符号循环前缀的长度,例如,在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时,u=3,也即,N1=2048*64*(1/8)=16384。
本申请中,对第一时间段内不同时间段的设计,对应了传输感知信号和/或回波信号的时域资源设计,因此,本申请中对第一时间段内不同时间段的设计,也可以理解为对感知信号和/或回波信号的波形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的资源包括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该时域资源为第二时间段,该频域资源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此处所描述的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与该频域资源所对应的资源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同样地,第一设备在其他时间段不发送第一信号,可以理解为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与该频域资源所对应的资源上不承载信号。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不发送信号或第二设备不接收信号,均可以参考上述描述,不再赘述。
相应的,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具体的,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号,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二设备在其他时间段不接收第一信号。
其中,第一设备作为感知设备的示例,例如,第一设备具体可以是具有感知功能的网络设备,或者是具有感知功能的其他装置或设备,感知设备也可以称为探测设备,雷达探测设备,环境感知设备等。
其中,第二设备作为感知目标的示例,例如,第二设备可以指地面上各种能够被感知的有形物,例如,山川、森林或建筑物等地物,还可以包括车辆、无人机、行人、终端设备等可移动的物体。感知目标为具备感知功能的网络设备可感知的目标,该目标可以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电磁波。感知目标也可以称为被探测目标、被感知物、被探测物或被感知设备等。
其中,第一信号作为感知信号的示例,可以理解,感知信号也可以称为探测信号,雷达信号,环境感知信号等。
为方便描述,以下用感知信号表示第一信号,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感知设备进行目标感知的时间段;和/或,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可以用于感知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时间窗或时间段的长度,上述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感知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任意一部分(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感知信号;由于第一时间段为感知设备进行目标感知的时间窗,第一时间段也可以理解为不用于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和/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或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的时间段;和/或,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不用于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或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和/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的时间段。
下面给出适用于方法400的感知信号的一个示例。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信号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可以用于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
首先对于该结构设计进行介绍。
图5中,时间段#1表示第一时间段,时间段#2表示第二时间段,时间段#3表示第三时间段,时间段#4表示第四时间段,时间段#5表示第五时间段。
参见图5的(a),图5(a)中,时间段#1的时域长度为一个时域符号的长度,时间段#1的起始位置和时间段#2的起始位置相同。时间段#2是时间段#1中的一部分时间。时间段#2用于发送感知信号。可选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2内接收感知信号。
其中,时间段#1内除时间段#2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换句话说,第一设备在时间段#1内除时间段#2外的其他时间段不发送信号,也可以说,在时间段#1内第一设备只在时间段#2内发送感知信号,也即,在时间段#1内,第一设备可以在时间段#2的开始时刻发送感知信号,到达时间段#2的结束时刻,第一设备停止发送感知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值。
时间段#2为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感知信号的时域资源,发送感知信号的时域长度越长,感知信号时域累计的能量越强,感知性能越好。因而需要合理的设计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的下限。针对感知信号的不同覆盖范围,可以设计第二时间段的不同时长下限。以下给出一些时间段#2的时域时长的设计示例。
例如,该第一值可以是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在具体实施中,该第一值也可以是其他值,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的,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可以为1/(4096*480*1000)秒。该示例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至少大于或者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可以保证感知信号的覆盖范围达到1000米左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半双工的模式下,由于在时间段#2无法接收回波信号,因而,近距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无法被接收到,导致近距目标无法被检测,产生了检测盲区。因而时间段#2的长度不应过长,从而保证近距的检测盲区不会过大。针对感知信号的不同覆盖范围,可以设计第二时间段的不同时长上限。以下给出一些时间段#2的时域时长的上限设计。
例如,该第二值可以是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可以理解,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至少小于或者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可以保证感知信号的覆盖盲区不会过大(例如,盲区小于500米)。
示例性的,该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该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还可以是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在此情况下,盲区不会过大(例如,盲区小于500米),并且感知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例如,盲区达到1000米)。
可选的,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也即,参见图5的(a),时间段#1中包括时间段#2。
可选的,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不同,即,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一个时间段。
本申请中,参见图5的(b),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时间段#3,其中,时间段#2的具体描述参考图5的(a)中的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大于0。
本申请中,时间段#3用于发送或接收零功率信号,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内不发送感知信号。
可选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3不接收感知信号。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3用于第一设备在接收信号时屏蔽一部分干扰,例如,当时间段#1是第一OFDM符号,该干扰可以是第一OFDM符号的前一个OFDM符号上的PDSCH信号遇到目标物产生的回波信号,可以理解,相对于感知设备来说,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产生的回波信号的时延和强度不同,距离越近的目标物产生的回波强度越强,干扰越大,时延越小,因而该时间段#3可以用于屏蔽近距离强干扰回波信号,有利于挺高检测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可以在零功率信号对应的时间段#3内进行干扰测量,这将有利于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如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3在时域上位于时间段#2之前,时间段#3和时间段#2在时域上是连续的。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3的结束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之前。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3位于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t1时刻之前,可选的,例如,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0时刻,时间段#3的结束时域位置可以和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t1重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值。
本申请中,第三值等于第一时域长度和第二时域长度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时域长度可以等于7783与第一时间单位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域长度可以等于115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二时域长度也可以等于217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二时域长度为循环前缀的时域长度。应理解,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具有多种可选值,针对不同的循环前缀长度,时间段#3的长度可以有不同配置。
示例性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217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时域长度和第二时域长度之和为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115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时,第一时域长度和第二时域长度的之和为8935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8935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时域长度可以等于1228与第一时间单元单位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域长度可以等于115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二时域长度还可以等于217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217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时域长度和第二时域长度之和为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115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时,第一时域长度和第二时域长度的之和为2380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2380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况下,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域长度等于33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一时域长度等于1356与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217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时域长度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示例的,在第二时域长度为115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时,第一时域长度为33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也即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32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应理解,本申请中,第三值可以理解为,保证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不超过一个值,才能确保感知信号可以覆盖足够的感知范围。
例如,第三值可以是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感知信号至少可以覆盖500米左右。
再例如,第三值可以是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感知信号至少可以覆盖1000米左右。
再例如,第三值可以是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感知信号至少可以覆盖1000米左右。
可选的,时间段#1还包括时间段#5,时间段#5位于时间段#2之后,时间段#5与时间段#2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时间段#5的时域长度大于0。
本申请中,时间段#5为时域上的保护间隔,或者说,时间段#5用于映射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5内不发送感知信号。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的#2终止时域位置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5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值。
例如,该第四值等于1980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本申请中,时域上的保护间隔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进行收发切换(包括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或者说,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进行发送链路到接收链路的切换。
一种可选的理解,网络设备在进行半双工切换时,需要进行收发天线切换以及发送链路的PA关闭,但关闭发送链路的PA存在延时,这个延时主要由PA功率下降至关断功率要求导致,因而需要设置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PA功率应下降至接收设备的可容忍水平,从而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超过接收最高电平要求,影响近距检测性能的问题。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
本申请中,参见图5的(d),时间段#1可以包括时间段#2,时间段#3及时间段#5。其中,各时间段的详细说明参见图5中的(a)(b)(c),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针对不同覆盖范围的一些感知信号配置的示例。以下以第一时间段为一个时域符号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配置一:
示例性的,第一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
其中,Tcp为循环前缀的时域长度,Tcp=1152Tc,或者,Tcp=2176Tc,第一OFDM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
示例性的,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2048Tc,其中,Tc为一个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一例),Tc=1/(Δfmax·Nf),其中,Δfmax=480×103Hz,Nf=4096,Tc=1/(4096*480*1000)秒。
示例性的,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Tcp+7783Tc。则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范围如下表1所示:
表1
也即,当Tcp=1152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8935Tc,当Tcp=2176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9959Tc
本申请中,上述信号配置可以实现至少500米左右的覆盖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大于Tcp+7783Tc,对于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的第一OFDM符号,其最远检测范围难以覆盖500m的要求。
作为一种示例而非限定,第一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2048Tc,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等于Tcp+6144Tc,也即,在该时域长度配置下,盲区不会过大,并且第一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至少大于500m,且达到与半符号循环前缀感知信号相同的覆盖能力)。
以上感知信号的时域长度取值仅为示例性说明,对本申请实施例没有任何限定。
配置二:
示例性的,第一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
其中,Tcp为循环前缀的时域长度,Tcp=1152Tc,或者,Tcp=2176Tc,第一OFDM符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120kHz。
示例性的,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2048Tc,其中,Tc为一个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一例),Tc=1/(Δfxam·Nf),Δfmax=480×103Hz,Nf=4096,Tc=1/(4096*480*1000)秒。
示例性的,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Tcp+1228Tc。则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范围如下表2所示:
表2
Tcp 时间段#2 时间段#3
1152Tc 2048Tc 2380Tc
2176Tc 2048Tc 3404Tc
也即,当Tcp=1152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380Tc,当Tcp=2176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3404Tc
本申请中,上述感知信号的配置可以实现至少1000米的覆盖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大于Tcp+1228Tc,对于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的第一OFDM符号,其最远检测范围难以覆盖1000m的要求。
作为一种示例而非限定,第一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2048Tc,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等于Tcp+1228Tc,也即,在该时域长度配置下,盲区不会过大,并且第一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至少达到1000米)。
示例性的,针对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的第一OFDM符号,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4096Tc,其中,Tc为一个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一例),Tc=1/(Δfmax·Nf),Δfmax=480×103Hz,Nf=4096,Tc=1/(4096*480*1000)秒。
示例性的,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Tcp。则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范围如下表3所示:
表3
Tcp 时间段#2 时间段#3
1152Tc 4096Tc 332Tc
2176Tc 4096Tc 1356Tc
也即,当Tcp=1152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332Tc,当Tcp=2176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356Tc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大于Tcp,对于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的第一OFDM符号,其最远检测范围难以覆盖1000m左右的要求。
作为一种示例而非限定,第一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为Tcp+16384Tc,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可以为4096Tc,当Tcp=1152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332Tc,当Tcp=2176Tc时,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356Tc。也即,在该时域长度配置下,盲区不会过大,并且第一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达到1000米)。
以上感知信号的时域长度取值仅为示例性说明,对本申请实施例没有任何限定。
可选的,参见图6,本申请中,时间段#1还可以包括时间段#4,第一设备在时间段#4内接收第二信号。
相应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4内可以接收第二信号,也可以不接收第二信号。
其中,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二信号用于感知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对应相同的数据或信号序列。例如,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感知信号,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第二信号是对应目标物体的数据或信号序列的回波信号。换句话说,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感知目标环境的信号,第二信号是用于反馈感知结果的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对应相同的目标物体或目标环境。还可以说,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探测信号,用于探测目标物体,第二信号是对应目标物体的反馈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是对应同一目标物体。
其中,时间段#2段位于时间段#4之前,时间段#2和时间段#4在时域上可以连续,也可以不连续,并且时间段#2和时间段#4的长度均小于时间段#1的时域长度。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如图6的(a),(b),(c),(d)所示。换句话说,在时间段#1内,在发送的时间段内(时间段#2)仅进行发送信号的操作,在发送的时间段之后的时间段(时间段#4)进行接收信号的操作,这两个时间段没有重合,并且具有先后顺序,即先进行发送信号的动作(时间段#2),再进行接收信号的动作(时间段#4)。
可选的一种理解,例如,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1时刻,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是t2时刻,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3时刻,时间段#4的结束时域位置是t4时刻,时间段#2位于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时刻之前,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重合,如图6的(a),(b)所示,其中,时间段#2和时间段#3的具体描述参考图5中的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不重合,如图6的(c),(d)所示。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与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时间段#5。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之前。
可选的一种理解,例如,时间段#5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和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时刻之间,可选的,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可以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重合,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可以和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重合。
其中,时间段#5的具体描述参考图5的详细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以下是单站感知场景下在半双工模式进行感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具体步骤:
a.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一信号映射到第一资源上。其中,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2。
b.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内发送第一信号。
c.第一设备在时间段#4内接收第二信号。
以下是双站感知场景下在半双工模式进行感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具体步骤:
a.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一信号映射到第一资源上。其中,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2。
b.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内发送第一信号。
c.第三设备(作为另一个感知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二信号(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其中,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2。
d.第三设备在时间段#4内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以上感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步骤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实施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了网络设备在一个时域符号中的一部分时域资源上发送信号,而在该时域符号中的其他时域资源上不发送信号。从而,网络设备可以在上述不发送信号的时域资源上接收感知信号的回波信号,以进行目标的检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网络设备的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发送和信号的接收)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确保网络设备正常发送感知信号。同时,第二时间段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可以保证由于发送和接收不同时进行而导致的近距检测盲区不会过大。
本申请中,上述采用半双工方式的感知信号,时域上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不同时进行,则可以理解,发送信号的时域上可能错过了可以接收的信号,即,存在了近距检测的盲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了一种混合信号,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方式,实现无盲区检测。
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理解,图7示出了该通信方法的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他操作或者图7中的各个操作的变形。
可选地,图7所示的流程可以由第一设备(作为感知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执行,或者由安装于第一设备中的具有相应功能的模块和/或器件(例如,芯片或集成电路)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单站感知场景,如图1所示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双站感知场景,如图2所示的场景,也可以适用于两个以上感知站的的多站场景。以下以单站场景为例进行介绍。
S710,第一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可选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为两个时域符号的长度,或者,第一时间段为两个时域符号。
本申请中,对第一时间段内不同时间段的设计,对应了传输感知信号和/或回波信号的时域资源设计,因此,本申请中对第一时间段内不同时间段的设计,也可以理解为对感知信号和/或回波信号的波形设计。
S720,第一设备在第二时间段内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发送第二信号。
具体的,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第一设备发送第二信号,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其他时间段内不发送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
相应的,第二设备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具体的,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第二设备接收第二信号,第一时间段内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二设备在其他时间段内不接收第一信号或第二信号。
其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与方法400中的第一设备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感知信号的示例。
本申请中,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感知设备用于目标感知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可以用于感知设备发送感知信号的时间窗或时间段的长度,上述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感知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内的任意一部分(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感知信号;和/或,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不用于发送PDSCH和/或PDCCH和/或PBCH的时间段;和/或,第一时间段可以理解为不用于接收PUSCH和/或PUCCH和/或PRACH的时间段。第一时间段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含义,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给出适用于方法700的感知信号的一个示例。
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知信号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可以用于工作在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交替的场景中。
首先对于该感知信号的结构设计进行介绍。
图8中,时间段#1表示第一时间段,时间段#2表示第二时间段,时间段#3表示第三时间段,时间段#4表示第四时间段,时间段#5表示第五时间段,时间段#6表示第六时间段,时间段#7表示第七时间段。
本申请中,时间段#1包括时间段#2和时间段#3,时间段#2用于发送第一信号,时间段#3用于发送第二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内发送第一信号,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内发送第二信号,该时间段#2和/或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可选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2内接收第一信号,在时间段#3内接收第二信号。
其中,时间段#1内除时间段#2和时间段#3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换句话说,第一设备在时间段#1内除时间段#2和时间段#3外的其他时间段不发送信号,也可以说,第一设备只在时间段#2和时间段#3内发送第一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可以在时间段#2的开始时刻发送第一信号,到达时间段#2的结束时刻,第一设备停止发送第一信号,类似的,第一设备可以在时间段#3的开始时刻发送第二信号,到达时间段#3的结束时刻,第一设备停止发送第二信号。
本申请中,时间段#2和时间段#3在时域上不连续,且时间段#3在时域上位于时间段#2之后,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大于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值。
时间段#2为第一时间段内发送感知信号的时域资源,发送感知信号的时域长度越长,感知信号时域累计的能量越强,感知性能越好。因而需要合理的设计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的下限。针对感知信号的不同覆盖范围,可以设计第二时间段的不同时长下限。以下给出一些时间段#2的时域时长的设计示例。
例如,该第一值可以是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在具体实施中,该第一值也可以是其它值,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在此不作任何限定。
该示例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至少大于或者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可以保证感知信号的覆盖范围达到1000米左右。
本申请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以1/(4096*480*1000)秒为例,下文中不再重复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半双工的模式下,由于在时间段#2无法接收回波信号,因而,近距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无法被接收到,导致近距目标无法被检测,产生了检测盲区。因而时间段#2的长度不应过长,从而保证近距的检测盲区不会过大。针对感知信号的不同覆盖范围,可以设计第二时间段的不同时长上限。以下给出一些时间段#2的时域时长的上限设计。
例如,该第二值可以是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可以理解,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至少小于或者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可以保证第一信号的覆盖盲区不会过大(例如,盲区小于500米左右)。
示例性的,该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该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还可以是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在此情况下,盲区不会过大(例如,盲区小于500米),并且第一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例如,盲区达到1000米左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等于第五值。
例如,该第五值可以是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可以理解,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至少小于或者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可以保证第二信号的覆盖范围足够。应理解,在时间段#3内,采用半符号循环前缀的感知信号,并采用全双工的方式进行感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因而,时间段#3内发送的第二信号所能支持检测范围受限于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当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时,第二信号可以进行目标检测的范围为0~625m。对于申请所针对的感知信号而言,由于远距可以通过第一信号进行覆盖,因而时间段#3无需过大,仅需要大于第一信号的覆盖盲区即可,因而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至少小于或者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本申请中,时间段#2结束时域位置和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第六值。
例如,该第六值可以是655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信号的传输长度为c=3*108m/s,感知信号最长延时为500/c*2s,以Tc为单位,则时间段#2的终止时域位置和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应大于或等于*Tc。进一步的,时间段#2的终止时域位置和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6554Tc+Tcp。该情况下,第一信号至少可以覆盖500米范围。应理解,这样可以保证感知符号的整体开销不超过2个120kHz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从而不影响之后的PDSCH或PUSCH信号传输。
例如,该第六值可以是1310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示例性的,信号的传输长度为c=3*108m/s,感知信号最长延时为1000/c*2s,以Tc为单位,则时间段#2的结束位置和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应大于或等于*Tc。进一步的,时间段#2的结束位置和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108Tc+Tcp。该情况下,第一信号至少可以覆盖1000米范围。应理解,这样可以保证感知符号的整体开销不超过2个120kHz子载波间隔的OFDM符号,从而不影响之后的PDSCH或PUSCH信号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频域上,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为等间隔排布,第一信号在时间段#2对应的频域上的间隔大于第二信号在时间段#3对应的频域上的间隔。
例如,在时间段#2上,第一信号在对应的频域上以相邻一个子载波间隔排布,在时间段#3上,第二信号在对应的频域上以相邻N个子载波间隔排布,N为大于1的正整数。例如,N可以等于2、4、8、16等。
可选的,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也即,参见图8,时间段#4为可选的时间段。
可选的,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不同,即,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一个时间段。
本申请中,参见图8,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1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时间段#4,可以理解,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大于0。
本申请中,时间段#4用于发送或接收零功率信号,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4内不发送信号。
可选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4不接收信号。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4用于第一设备在接收信号是屏蔽一部分干扰,例如,当时间段#1是第一OFDM符号,该干扰可以是第一OFDM符号的前一个OFDM符号上的PDSCH信号遇到目标物产生的回波信号,可以理解,相对于感知设备来说,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产生的回波信号的时延和强度不同,距离越近的目标物产生的回波强度越强,干扰越大,时延越小,因而该第二时间段可以用于屏蔽近距离强干扰回波信号,有利于挺高检测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设备可以在零功率信号对应的时间段#4内进行干扰测量,这将有利于之后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如对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消除。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4的结束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之前,时间段#3和时间段#2在时域上是连续的。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4位于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t1时刻之前,可选的,例如,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0时刻,时间段#4的结束时域位置可以和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t1重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值。
其中,该第三值可以理解为,保证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不超过一个值,才能确保感知信号可以覆盖足够的感知范围。
例如,第三值可以是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信号至少可以覆盖500米左右。
再例如,第三值可以是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204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信号至少可以覆盖1000米左右。
再例如,第三值可以是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一种可选的理解,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保证在时间段#2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的情况下,第一信号至少可以覆盖1000米左右。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时间段#4的时域长度与方法400中的时间段#3的时域长度取值相同,具体的针对不同覆盖范围场景的举例可参考方法400中的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时间段#1还包括时间段#6,时间段#6位于时间段#2之后,时间段#6与时间段#2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时间段#6的时域长度大于0。
本申请中,时间段#6为时域上的保护间隔,或者说,时间段#6用于映射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6内不发送信号。时间段#6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的#2终止时域位置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6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值。
例如,该第四值等于1980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本申请中,时域上的保护间隔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发送天线或发送链路的开启;或者说,第一设备在保护间隔内进行发送链路到接收链路的切换。
一种可选的理解,网络设备在进行半双工切换时,需要进行收发天线切换以及发送链路的PA关闭,但关闭发送链路的PA存在延时,这个延时主要由PA功率下降至关断功率要求导致,因而需要设置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PA功率应下降至接收设备的可容忍水平,从而避免由于同时收发(即同时进行信号的接收和信号的发送)造成的收发耦合干扰超过接收最高电平要求,影响近距检测性能的问题。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6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之前。
可选的一种理解,例如,时间段#6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和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时刻之间,可选的,时间段#6的起始时域位置可以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重合,时间段#6的结束时域位置可以和时间段#4的起始时域位置t3重合。
可选的,时间段#1还包括时间段#7,时间段#7位于时间段#3之前,时间段#7与时间段#3在时域上连续,并且时间段#7的时域长度大于0。
本申请中,时间段#7为时域上的保护间隔,或者说,时间段#7用于映射零功率信号。也即,第一设备在时间段#7内不发送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时间段#7的时域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七值。
例如,该第七值等于1980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
应理解,在混合感知信号设计中,将原本用于发送循环前缀的时间段#7用作保护间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网络设备在由半双工模式切换至全双工模式时,需要从仅接收状态切换至同时收发状态,因而需要进行发送链路的开启(包括发送天线和发送链路PA开启),因而需要设置保护间隔。在保护间隔内,发送链路的PA功率可以上升至所要求的发射功率水平。
可选的,时间段#1还可以包括时间段#5,第一设备在时间段#5内接收第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感知信号,在时间段#3中为全双工模式,也即,第一设备可以在时间段#3内接收第四信号。
相应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5内可以接收第三信号,也可以不接收第三信号。
类似的,第二设备在时间段#3内可以接收第四信号,也可以不接收第四信号。
其中,第三信号是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四信号是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二信号和第四信号用于感知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对应相同的数据或信号序列。例如,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感知信号,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第三信号是对应目标物体的数据或信号序列的回波信号。换句话说,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感知目标环境的信号,第三信号是用于反馈感知结果的信号,即,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对应相同的目标物体或目标环境。还可以说,第一信号是网络设备发送的探测信号,用于探测目标物体,第三信号是对应目标物体的反馈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是对应同一目标物体,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关系类似于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时间段#2段位于时间段#5之前,并且时间段#2和时间段#5的长度均小于时间段#1的时域长度。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换句话说,在时间段#1内,在发送的时间段内(时间段#2)仅进行发送信号的操作,在发送的时间段之后的时间段(时间段#5)进行接收信号的操作,这两个时间段没有重合,并且具有先后顺序,即先进行发送信号的动作(时间段#2),再进行接收信号的动作(时间段#5)。
可选的一种理解,例如,时间段#2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1时刻,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是t2时刻,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是t3时刻,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是t4时刻,时间段#2位于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t3时刻之前,t3和t2可以重合,即,不存在时间段#6,或者,t3和t2不重合,即,时间段#2和时间段#5之间存在时间段#6。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6的起始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之后,时间段#6的结束时域位置位于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之前。
可选的一种理解,例如,时间段#6位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和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t3时刻之间,可选的,时间段#6的起始时域位置可以与时间段#2的结束时域位置t2时刻重合,时间段#6的结束时域位置可以和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t3重合。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也即,参见图8,时间段#1中的时间段#7为可选的时间段。
可选的一种理解,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5的结束时域位置不同,即,时间段#3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时间段#5的起始时域位置间隔时间段#7。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段#1至少包括时间段#2、时间段#3,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上发送第一信号,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上发送第二信号,并同时在时间段#3上接收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四信号。可选的,在时间段#5上接收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三信号,时间段#4,时间段#6和时间段#7为可选的时间段,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是单站感知场景下在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下进行感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具体步骤:
a.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一信号映射到第一资源上。其中,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2。
b.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内发送第一信号。
c.第一设备在时间段#5内接收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检测目标。
d.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资源,第二资源用于承载第二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二信号映射到第二资源上。其中,第二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3。
e.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内发送第二信号。
f.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内接收第四信号,第四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检测目标。
以下是双站感知场景下在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下进行感知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具体步骤:
a.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一信号映射到第一资源上。其中,第一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2。
b.第一设备在时间段#2内发送第一信号。
c.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资源,第一资源用于承载第三信号,第三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
d.第三设备在时间段#5内接收第三信号,第三信号用于检测目标。
e.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资源,第二资源用于承载第二信号。
具体的,第一设备将第二信号映射到第二资源上。其中,第二资源在时域上对应时间段#1内的时间段#3。
f.第一设备在时间段#3内发送第二信号。
g.第三设备确定第二资源,第二资源用于承载第四信号,第四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
h.第三设备在时间段#3内接收第四信号,第四信号用于检测目标。
以上感知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步骤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实施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步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半双工感知和全双工感知交替的感知信号,可以在半双工模式下提供远距感知能力,也可以在全双工模式下提供近距感知覆盖,尤其是针对全双工模式下,主要针对近距感知,因此可以以较小发射功率发射,从而不受天线隔离度的限制,因而在天线隔离度受限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范围和远距目标的检测性能,且实现了无盲区检测。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第一、第二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信息等。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进行合理的组合使用,并且实施例中出现的各个术语的解释或说明可以在各个实施例中互相参考或解释,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的各种数字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可以理解,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操作,也可以由可由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来实现。
相应于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相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同样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900包括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其中,收发单元910可以用于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单元920可以用于进行数据处理。
可选地,收发单元910还可以称为通信接口或通信单元,包括发送单元和/或接收单元。该收发单元910可以是收发器(包括发射器和/或接收器)、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输入和/或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收发单元9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和/或接收的步骤。
可选地,该处理单元920可以是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多个)、具有处理器功能的处理电路等,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
可选地,该装置900还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上述处理单元920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
一种设计中,该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如该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400中第一设备(感知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装置900可以为第一设备的组成部件,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910,用于在第二时间段上发送第一信号。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三时间段,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可选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相同,或者,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之间间隔第五时间段。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为一个时域符号。
应理解,收发单元910以及处理单元920还可以执行上述方法400中任一方法中由第一设备(感知设备)所执行的其他操作,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4和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一种设计中,该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动作,如该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700中第一设备(感知设备)所执行的动作。这时,该装置900可以为第一设备的组成部件,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第一时间段内除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910,用于在第二时间段发送第一信号,在第三时间段发送第二信号。
可选地,第三时间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第三时间段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间段之后。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四时间段,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可选地,第四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655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第三时间段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1310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可选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二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第一信号在第二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大于第二信号在第三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五时间段,第五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三信号,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四信号,第三信号为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四信号为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可选地,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六时间段。
可选地,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七时间段。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两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之和。
可选地,第一时间段为两个时域符号。
应理解,收发单元910以及处理单元920还可以执行上述方法700中任一方法中由第一设备(感知设备)所执行的其他操作,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7和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一种设计中,该装置90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被感知目标)所执行的动作,该装置900可以为第二设备的组成部件,收发单元91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侧的收发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920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侧的处理相关的操作。
例如,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810,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再例如,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收发单元910,用于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三时间段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有关上述第二设备侧执行的方案中第一时间段的具体细节可以参考第一设备侧,这里不加赘述。
还应理解,这里的装置8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9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与网络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9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或者,上述各个方案的装置9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收发单元可以由收发机替代(例如,收发单元中的发送单元可以由发送机替代,收发单元中的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机替代),其它单元,如处理单元等可以由处理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
此外,上述收发单元910还可以是收发电路(例如可以包括接收电路和发送电路),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电路。
需要指出的是,图9中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网元或设备,也可以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例如: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在此不做限定。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架构的示意图。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收发器1030。该处理器1010与存储器1020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1030发送信号和/或接收信号。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1010和存储器102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1010用于执行存储器102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102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1010。应理解,处理器1010也可以和前面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处理单元相对应,收发器1030可以和前面通信装置中的各个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相对应。
还应理解,收发器103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者称,接收机)和发射器(或者称,发射机)。收发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收发器还可以是通信接口或者接口电路。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400和方法700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方法400和方法700中的由第一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或者,包括方法400和方法700中的第二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当该通信装置1000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接口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接口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中所有节点、消息的名称仅仅是本申请为描述方便而设定的名称,在实际网络中的名称可能不同,不应理解本申请限定各种节点、消息的名称,相反,任何具有和本申请中用到的节点或消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名称都视作本申请的方法或等效替换,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UE或者基站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UE或基站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文中术语“……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至少一种”,表示所列出的各项的全部或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这六种情况。本文中的“至少一个”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表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应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第一、第二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信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发送所述第一信号。
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接收所述第一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4.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三时间段,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7.根据权利要求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四时间段,所述第四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相同,或者,所述第四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之间间隔第五时间段。
9.根据权利要求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发送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第一时间段,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相互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和/或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一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所述第一时间段内除所述第二时间段和所述第三时间段以外的其他时间段用于承载零功率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三时间段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所述第三时间段在时域上位于所述第二时间段之后。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102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所述第二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4096与第一时间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1638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0-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四时间段,所述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大于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9959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340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四时间段的时域长度小于或等于1356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18.根据权利要求10-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所述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6554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或者,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位置和所述第三时间段起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域间隔大于或等于13108与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单元的时域长度为1/(4096*480*1000)秒。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所述第二信号在频域上等间隔排布,所述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二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在所述第三时间段上在频域上的间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项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还包括第五时间段,所述第五时间段用于接收第三信号,所述第三时间段用于接收第四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二信号的回波信号或反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感知目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所述第五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六时间段。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相同,或者,所述第三时间段的起始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五时间段的结束时域位置之间间隔第七时间段。
23.根据权利要求10-2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时域长度等于两个时域符号的时域长度之和。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23项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单元。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代码或指令,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11188.5A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7336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1188.5A CN117336863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CT/CN2023/097397 WO2023246452A1 (zh) 2022-06-22 2023-05-31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1188.5A CN117336863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6863A true CN117336863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90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1188.5A Pending CN117336863A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6863A (zh)
WO (1) WO20232464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6324A1 (en) * 2007-10-08 2010-09-09 Hyun Woo Le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67165B2 (en) * 2010-07-19 2018-01-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feedback signal in a multi-node system
US10681527B2 (en) * 2015-07-10 2020-06-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receiving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CN116709547A (zh) * 2017-07-18 2023-09-05 马维尔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唤醒分组调制和解调
CN109391450B (zh) * 2017-08-11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WO2021130818A1 (ja) * 2019-12-23 2021-07-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プログラム
CN114124238B (zh) * 2021-10-20 2023-03-2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时分体制的otfs通信雷达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6452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4183B2 (en) Scheduling beam sweeping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0326331B (zh) 用于通过共享无线电频谱频带用信号发送公共陆地移动网标识符的方法和装置
KR102146149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전이중 동작
US11470459B2 (en) Bandwidth selection for enhanced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KR20160121441A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6922013B (zh) 同频段双射频模块的无线接入点和降低信号干扰的方法
US20170280399A1 (en) Managing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age By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US20230361971A1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ata,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3266145B1 (en) Full-duplex power reporting
EP2984764B1 (en) Ue-bas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y assisting signaling via d2d
KR102535608B1 (ko)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04374A (zh) 无线通信中基于停延时间的信道竞争
WO2022117087A1 (zh) 副链路sl上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516778A (zh) 高效prach调度
CN110235493B (zh) 用于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的信道质量指示符设计
KR20200021533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CN114451022B (zh) 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30388815A1 (en) Directional sensing in cellular systems
WO202003753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8104366A (zh) 侧链路辅助的交叉链路干扰确定
EP3437383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device
CN11733686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567871B (zh) 随机接入前导码传输
WO2023082261A1 (en)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US20230324533A1 (en) Multi-device bistatic sen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