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5517A -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5517A
CN117335517A CN202311146891.7A CN202311146891A CN117335517A CN 117335517 A CN117335517 A CN 117335517A CN 202311146891 A CN202311146891 A CN 202311146891A CN 117335517 A CN117335517 A CN 117335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e
charging
data
termination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468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振杰
张芳
袁文文
张本轩
吴学强
许亚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468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5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5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5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电池数据,确定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目标单体电芯;基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压差值,基于目标单体电芯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响应于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前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了均衡,减少了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间的不一致性,并提高了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技术领域中,电池一般由多个单体电芯串、并联构成。该电池中单体电芯之间电池容量、内阻、温度等参数存在不一致性,从而使得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存在不一致性,但该不一致性在电池的允许范围内。
然而,随着电池的使用,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的性能下降速率不同,导致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变大,使得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超出了电池的允许范围,从而影响了电池性能的发挥,并降低了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单体电芯的不一致性导致的电池系统监测准确性低,以及影响电池性能发挥的问题。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均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响应于所述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所述BMS对所述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通过上述申请实施例,云端基于电池数据,计算了电池中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压差值以及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并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实现了对压差值的预测,得到了目标单体电芯下一次充电时的预测压差值,以及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实现了对剩余充电容量的预测,得到了下一次充电时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再基于预测压差值与压差预设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的比对结果,确定了是否向BMS发送均衡指令,实现了对电池中单体电芯之间不一致性的预测,从而基于均衡指令,使得BMS实现了对最大充电终止电压所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的提前均衡,进而使得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在电池允许范围内,同时降低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提升了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之前,还包括:
获取原始电池数据;
过滤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并对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得到所述电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电池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
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识别码ID;
确定每一个所述ID的确定次数;其中,所述确定次数是确定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是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次数;
将所述确定次数最多的目标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确定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小充电终止电压;
计算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每一个所述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每一个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所述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多个充电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与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终止电压;所述充电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电池中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
在每一个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
确定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第二时间的积分为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所述剩余充电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压差值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
根据所述压差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
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均衡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所述BMS对所述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原始电池数据;过滤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并对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得到所述电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电池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识别码ID;确定每一个所述ID的确定次数;其中,所述确定次数是确定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是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次数;将所述确定次数最多的目标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确定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小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每一个所述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每一个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所述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多个充电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与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终止电压;所述充电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电池中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在每一个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第二时间的积分为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所述剩余充电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压差值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根据所述压差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基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一种均衡控制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均衡控制方法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压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差曲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剩余充电容量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均衡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衡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A与B连接,可以表示:A与B直接连接和A与B通过C连接这两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随着电池的使用而增大,使得电池的性能受到影响,并使得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降低。
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均衡控制方法,云端通过电池数据,计算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从而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然后计算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从而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最后在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时,向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提前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以减小电池中各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避免影响电池性能,并提高了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衡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云端。该方法包括:
S1,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为预测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云端首先获取原始电池数据。该原始电池数据包含单体电芯的电压、单体电芯的温度、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流、充电状态。其中,电压可为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压、充电终止电压、放电电压等。然后,过滤该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并对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得到电池数据。该第一指定值可为错误值,第二指定值可为空值,该第二指定值还可为-99或非数(Nota Number,NAN)。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指定值的赋值方法为现有技术中通用方法,如基于均值/中位数/众数的缺失值插补方法、函数插值法等,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云端获取原始电池数据时,可通过接收BMS实时采集的原始电池数据来获取该原始电池数据。即,BMS实时采集原始电池数据,然后将该原始电池数据上传至云端,从而云端通过接收该原始电池数据来获取该原始电池数据。
上述云端在过滤该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时,首先在原始电池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指定值,再过滤该第一指定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原始电池数据中确定出第一指定值时,可根据数据变化的合理性来确定第一指定值。
具体地,针对原始电池数据中每一个电池数据,均执行以下第一判断操作:
判断当前电池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变化规律。
若当前电池数据符合数据变化规律,则确定当前电池数据非第一指定值。
若当前电池数据不符合数据变化规律,则确定当前电池数据为第一指定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变化规律可为电池数据的变化规律。比如,在电池充电时,SOC递增,即SOC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电池放电时,SOC递减,即SOC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于SOC表示的是电池使用一段时间或长期搁置不用后的剩余可放电电量与其完全充电状态的电量的比值,该剩余可放电电量不大于完全充电状态的电量,则SOC在第一预设阈值至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最优地,当SOC用百分数表示时,该第一预设阈值为0,第二预设阈值为100;其中,SOC为0,表明电池放电完全;SOC为100,表明电池完全充满。因此,数据变化规律可为在充电状态为充电,且为同一次充电的电池数据中,SOC递增,且SOC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在充电状态为放电,且为同一次放电的电池数据中,SOC递减,且SOC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再比如,在电池充电时,电流为负;在电池放电时,电流为正。则该数据变化规律可为在充电状态为充电的电池数据中,电流为负数;在充电状态为放电的电池数据中,电流为正数。
举例来说,针对原始电池数据中充电状态为充电,且为同一次充电的每一个SOC数据,即,分别针对原始电池数据中为同一次充电时的各个SOC数据,均执行以下第二判断操作:
判断当前SOC是否符合SOC变化规律。即,判断当前SOC是否大于前一个SOC,以及当前SOC是否小于下一个SOC,且当前SOC是否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以及当前SOC是否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当前SOC符合SOC的变化规律,即,确定当前SOC大于前一个SOC并小于下一个SOC,且当前SOC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SOC非第一指定值。
若当前SOC不符合SOC的变化规律,即当前SOC出现以下几种情形中任一种或多种情形:不大于前一个SOC;不小于下一个SOC;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当前SOC为第一指定值。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数据变化规律还可为不同电池数据之间彼此的变化规律。比如,SOC与电流存在相关性,当SOC增加时,电流为负数。则根据SOC与电流相互校验对方是否为第一指定值。
举例来说,分别针对原始电池数据中为同一次充电的各个SOC与电流,均执行以下第三判断操作:
确定当前SOC大于前一个SOC,判断当前电流是否为负数。若当前电流为非负数,则确定当前电流与当前SOC均为第一指定值。若当前电流为负数,则确定当前电流与当前SOC均不是第一指定值。
通过上述方式,基于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的过滤,以及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的赋值,保证了得到的电池数据的可靠性。
在得到电池数据后,基于该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具体地,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电池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然后,在每一个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均确定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该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识别码(Identity Document,I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每一次满充时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均一致。
此时,在电池每一次满充时均会确定出至少一个ID。接着,确定每一个ID所对应的确定次数。该确定次数是确定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是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次数。在确定每一个ID的确定次数后,将确定次数最多的ID确定为目标ID,并将该目标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确定为目标单体电芯。该目标ID至少为一个,则该目标单体电芯至少为一个。
举例来说,电池数据包含了电池五次充电时的各个数据。在五次充电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每一次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均为3.65v。在第一次满充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为001、002。在第二次满充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为001、003。在第三次满充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为002、003。在第四次满充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为001、002。在第五次满充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为001、003。则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包含001、002、003。其中,ID为001所对应的确定次数为4,ID为002所对应的确定次数为3,ID为003所对应的确定次数为3。则ID为001所对应的确定次数最多。因此,确定001所对应的ID为目标ID,从而确定该目标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为目标单体电芯,即目标单体电芯的ID为001。
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电池中每一次满充时最大充电终止电压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ID的确定次数,确定了目标单体电芯,从而确定了均衡对象。
S2,基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电池数据中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在步骤S1确定最大充电电压与目标单体电芯后,计算电池中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以及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
具体地,在计算电池中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时,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该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终止电压。再在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小充电电压。然后,计算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每一个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每一个差值的绝对值作为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则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均对应一个压差值,从而可以确定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为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变化关系。
在计算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时,由于电池中不同串联的单体电芯存在容量差异,但单体电芯的充放电电量是相等的,则当存在一个单体电芯充满时,BMS为了防止过充,会对整个电池停止充电,此时其它单体电芯尚未充满。因此,可基于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电压曲线一致性假设,以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电压曲线为基准,对非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电压曲线进行平移,从而计算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上述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电压曲线一致性假设为,各个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电压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具体地,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多个充电数据集合。该充电数据集合是在目标单体电芯每一次满充的过程中得到的,则该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与充电数据集合一一对应。比如,电池数据中存在三次充电过程的数据,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一、二次充电时所对应的充电终止电压均为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则第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为电池在第一次满充时的满充数据集合,第二个满充数据集合为电池在第二次满充时的满充数据集合;第一个充电数据集合是包含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一次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数据的集合,第二个充电数据集合是包含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二次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数据的集合。
上述充电数据集合包含目标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目标单体电芯所对应的充电终止电压在电池每一次满充时均是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则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与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一致。
然后,在每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再在每一个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该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不小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该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最后,确定第二电流对第二时间的积分为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该剩余充电容量RCC如以下公式所示:
RCC=∫Idt
其中,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RCC的单位为安时(As)。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第二电流对第二时间的积分为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时,所确定的剩余充电容量是非目标单体电芯在一次充电过程中的剩余充电容量,则非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个充电数据集合或每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均可以计算出一个剩余充电容量。因此,在目标单体电芯的每一次满充的过程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均对应一个剩余充电容量,从而可以确定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该第二映射关系为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对应的变化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在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首先,在充电数据集合中确定不小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小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所有第二充电电压,即确定在第二充电终止电压至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之间的所有第二充电电压。然后,确定每一个第二充电电压各自对应的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
举例来说,参照如图2所示,在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为3.65v,则以3.65v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的电压曲线为基准。其中,3.65v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在达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3.65v时的时间为图2所示的t1时刻。非目标单体电芯中ID为002的单体电芯在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为3.45v,即002单体电芯在t1时刻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为3.45v。则在计算002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时,首先在目标单体电芯的充电阶段确定充电电压不小于3.45v且小于3.65v的所有第二充电电压,即首先确定目标单体电芯的充电数据集合,再在充电数据集合中确定出在3.45v至3.65v之间的所有第二充电电压。然后,在充电数据集合中,确定3.45v至3.65v之间的所有第二充电电压各自对应的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则002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为第二电流对第二时间的积分。
针对电池中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均通过上述剩余充电容量的计算方式,得到电池中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计算压差值与计算剩余充电容量时,可以是先计算压差值,再计算剩余充电容量。也可以是先计算剩余充电容量,再计算压差值。还可以是同时计算压差值与剩余充电容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压差值与剩余充电容量的计算顺序。
S3,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在步骤S2得到压差值与剩余充电容量后,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具体来讲,在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时,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该第一映射关系的确定如步骤S2所示。然后,基于该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再根据该压差曲线,对压差值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压差值。
举例来说,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一、二、三、四次充电时所对应的充电终止电压均为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如图3所示,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一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为A1;第二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为A2;第三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为A3;第四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为A4。则以充电次数为横坐标,压差值为纵坐标,可拟合出一条压差曲线。从而基于该压差曲线,可确定充电次数所对应的压差值,即可以预测第5次充电时,预测压差值为A5
同样地,在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时,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该第二映射关系的确定方式如步骤S2所示。然后,基于该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再根据该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对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在之后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中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在一次充电时均对应一个剩余充电容量,则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均对应一个剩余充电容量曲线,从而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均可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举例来说,目标单体电芯在第一、二、三、四次充电时所对应的充电终止电压均为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如图4所示,非目标单体电芯中ID为002的单体电芯在第一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为B1;在第二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为B2;在第三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为B3;在第四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为B4。则以充电次数为横坐标,剩余充电容量为纵坐标,可拟合出一条剩余充电容量曲线。从而基于该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可确定002单体电芯的充电次数所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即可以预测002单体电芯在第五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为B5
同步骤S2计算压差值与剩余充电容量时一致,在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以及基于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得到预测压差值与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的先后顺序。
S4,响应于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其中,均衡指令指示,针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在步骤S3得到预测压差值与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后,判断该预测压差值是否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该预测剩余充电容量是否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
若该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该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则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该BMS在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时,实时监测电池的第一温度、均衡控制器的第二温度、均衡电阻的第三温度,当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中任一温度超出温度预设阈值时,会关闭均衡;同时,若BMS监测到电池欠压,也会关闭均衡,以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若BMS监测到电池故障,也会关闭均衡,以防止因均衡功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该电池故障为影响到电池安全使用的故障或BMS本身的硬件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时,由于电池中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均对应了一个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则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中,至少存在一个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即表示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
若该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但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不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或者该预测压差值不大于压差预设阈值,该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再或者该预测压差值不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该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不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换言之,若该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与该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未能同时满足,则不向BMS发送均衡指令,继续收集BMS实时上传的电池数据,并执行步骤S1、步骤S2、步骤S3。
同样地,由于电池中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均对应了一个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则上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不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为,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均不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云端在接收BMS上传的原始电池数据之前,以及在向BMS发送均衡控制指令之前,均需保证BMS已被唤醒。
云端在唤醒BMS时,可通过远程通信系统(Telematics box,Tbox)控制器对BMS进行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唤醒,以使BMS被唤醒后将接收的均衡指令存储在非易失存储器中,从而使得BMS可以基于均衡指令开启被动均衡功能,进而实现对目标单体电芯的提前均衡,同时实现对原始电池数据的实时采集。其中,Tbox控制器在较封闭空间与云端失去通讯时,即云端与Tbox控制器失去通讯时,可通过实时时钟(Real TimeClock,RTC)唤醒功能来唤醒BMS。
综上来说,本申请所提出的均衡控制方法,在对获取的原始电池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电池数据后,基于该电池数据中电池满充时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确定了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并计算出了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的压差值;同时,基于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出了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从而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对压差值进行预测,得到了预测压差值;同时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对剩余充电容量进行预测,得到了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则在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且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时,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提前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从而实现对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不一致性的变化趋势的预测,并减少了电池中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同时使得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得以增加,使得电池的寿命得以延长。
并且,云端所使用的电池数据是来自于BMS实时采集的原始电池数据,增强了数据的实时性,并保证了均衡功能的安全性。同时,云端对BMS实时采集的原始电池数据的处理,以及向BMS发送的均衡指令,实现了云端与BMS的协同处理,并通过云端增强了算力。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过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5所示为均衡控制方法的处理过程示意图,首先云端的数据清洗模块接收由BMS实时采集的原始电池数据,该原始电池数据包括单体电芯的电压、单体电芯的温度、SOC、电流、充电状态。然后过滤该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如错误值,并对该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如空值,得到电池数据。再将该电池数据传入单体电芯确定模块,以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同时将该电池数据传入压差值计算模块与剩余充电容量计算模块,以得到压差值与剩余充电容量。
在单体电芯确定模块中,首先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电池每一次满充时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该第一满充数据集合包含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针对每一个第一满充数据集合,均确定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的ID。再确定每一个ID的确定次数。然后,将确定次数最多的ID确定为目标ID,并确定该目标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为目标单体电芯,以及非目标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为非目标单体电芯。将目标单体电芯的ID传入压差值计算模块,以得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压差值;并将目标单体电芯的ID与非目标单体电芯的ID传入剩余充电容量计算模块,以得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在压差值计算模块中,基于目标单体电芯的ID,从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该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然后分别针对每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计算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该差值的绝对值为压差值。从而可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以及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再将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的压差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传入压差值预测模块,以得到预测压差值。
在压差值预测模块中,基于压差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根据该压差曲线,预测下一次充电时,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得到预测压差值。然后将该预测压差值传入综合均衡模块,以确定是否向BMS发送均衡指令。
在剩余充电容量计算模块中,基于目标单体电芯的ID,从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该充电数据集合包含目标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然后针对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基于非目标单体电芯的ID,在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该非目标单体电芯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再在充电数据集合中,确定第二充电终止电压至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之间的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然后计算该第二电流对第二时间的积分,并确定该积分为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从而可以得到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在目标单体电芯每一次满充过程中的剩余充电容量,以及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再将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的剩余充电容量以及第二映射关系传入剩余充电容量预测模块。
在剩余充电容量预测模块中,分别针对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以及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根据该剩余充电容量曲线,预测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下一次充电时的剩余充电容量,得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然后将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传入综合均衡模块,以确定是否向BMS发送均衡指令。
在综合均衡模块中,接收目标单体电芯的预测压差值,以及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确定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以及每一个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则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BMS在接收均衡指令后,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并且,实时监测电池的第一温度、均衡控制板的第二温度、均衡电阻的第三温度,当第一温度、第二温度、第三温度中任一温度超过温度预设阈值时,关闭均衡。
通过上述方式,云端基于计算得到的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了预测压差值,并基于计算得到的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了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再基于预测压差值与压差预设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预测剩余充电容量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的比对结果,确定了是否向BMS发送均衡指令。当确定预测压差值大于预测预设阈值,以及至少一个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后,才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从而使得BMS可以基于均衡指令,针对最大充电终止电压所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提前均衡,以减少不同单体电芯之间的不一致性,同时还增加了电池系统监测的准确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均衡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均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601,用于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计算模块602,用于基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电池数据中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预测模块603,用于基于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处理模块604,用于响应于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BMS对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获取原始电池数据;过滤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并对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得到电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电池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在每一个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识别码ID;确定每一个ID的确定次数;其中,确定次数是确定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是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次数;将确定次数最多的目标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确定为目标单体电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602,具体用于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在每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小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每一个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每一个差值的绝对值为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模块602,具体用于在电池数据中,确定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多个充电数据集合;其中,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与充电数据集合一一对应;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终止电压;充电数据集合包含目标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在每一个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在每一个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其中,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不小于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对第二时间的积分为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测模块603,具体用于在电池数据中,确定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基于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根据压差曲线,得到预测压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预测模块603,具体用于在电池数据中,确定剩余充电容量与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基于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基于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前述均衡控制装置的功能,参考图7,上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701连接的存储器7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701与存储器7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7中是以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之间通过总线700连接为例。总线700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70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或者,处理器701也可以称为控制器,对于名称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701通过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文论述的均衡控制方法。处理器701可以实现图6所示的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
其中,处理器701是该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该控制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02内的数据,该装置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该装置进行整体监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7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7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均衡控制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7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7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7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过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可以将前述实施例中介绍的均衡控制方法所对应的代码固化到芯片内,从而使芯片在运行时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均衡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何对处理器701进行设计编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文论述的均衡控制方法。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均衡控制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装置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该控制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均衡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响应于所述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所述BMS对所述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之前,还包括:
获取原始电池数据;
过滤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一指定值,并对所述原始电池数据中第二指定值进行赋值,得到所述电池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电池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一满充数据集合;
在每一个所述第一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以及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各个单体电芯各自对应的识别码ID;
确定每一个所述ID的确定次数;其中,所述确定次数是确定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的充电终止电压是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的次数;
将所述确定次数最多的目标所述ID所对应的单体电芯确定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最小充电终止电压;
计算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每一个所述最小充电终止电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并确定每一个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为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所述压差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每一次满充时各自对应的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以及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多个充电数据集合;其中,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与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电池中各个单体电芯的第一充电终止电压;所述充电数据集合包含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在充电时的第一充电电压、第一电流与第一时间;
在每一个所述第二满充数据集合中,确定所述电池中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第二充电终止电压;
在每一个所述充电数据集合中,基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确定第二电流与第二时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二时间所对应的第二充电电压不小于所述第二充电终止电压,且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小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
确定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第二时间的积分为所述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所述剩余充电容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压差值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拟合压差曲线;
根据所述压差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压差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包括:
在所述电池数据中,确定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拟合剩余充电容量曲线;
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曲线,得到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8.一种均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电池数据,确定电池满充时的最大充电终止电压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对应的目标单体电芯;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最大充电终止电压,计算所述目标单体电芯的压差值,并基于所述电池数据中所述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充电数据集合,计算所述电池中非目标单体电芯对应的剩余充电容量;
预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压差值与充电次数的第一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压差值,并基于所述剩余充电容量与所述充电次数的第二映射关系,得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
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预测压差值大于压差预设阈值,及所述预测剩余充电容量大于剩余充电容量预设阈值,向电池管理系统BMS发送均衡指令,以使所述BMS对所述目标单体电芯进行均衡。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311146891.7A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335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6891.7A CN117335517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46891.7A CN117335517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5517A true CN117335517A (zh) 2024-01-02

Family

ID=8927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46891.7A Pending CN117335517A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55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9614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电池pack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9614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电池pack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
CN117559614B (zh) * 2024-01-11 2024-04-02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电池pack充放电均衡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8942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service life of retired power battery
US10811886B2 (en) 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capable of high speed cell balancing and energy saving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797260B (zh) 用于分配电池管理模块的通信id的方法和系统
CN108819747B (zh) 多支路储能系统的多支路功率分配管理
CN117335517A (zh) 一种均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51592A (zh) 电池充放电的控制方法、电池充放电的控制设备和电动车
CN113022374B (zh)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被动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021792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10879B (zh) 储能电池健康状态智能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3406523A (zh) 一种储能电池状态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系统
CN111231758B (zh) 一种电池容量的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455286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电池管理系统
CN110364775A (zh)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终端
CN115951230B (zh) 一种锂电池储能箱的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656349A (zh) 终端的省电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01219A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3762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977340A (zh) 充电柜的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41260A (zh) 一种电池均衡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23124733A1 (zh) 电池的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54105A (zh) 电池换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4229737A1 (en) Multi-bay charger with power monitoring for optimized charging
CN117411054B (zh) 一种梯次利用储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465151A (zh) 一种电池均衡剩余时间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5107565A (zh) 电池soc的充满修正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