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0206B -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0206B
CN117330206B CN202311586678.8A CN202311586678A CN117330206B CN 117330206 B CN117330206 B CN 117330206B CN 202311586678 A CN202311586678 A CN 202311586678A CN 117330206 B CN117330206 B CN 1173302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loating
oil
self
flo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86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30206A (zh
Inventor
吴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filed Critical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to CN2023115866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02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0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0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0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0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2/18Buoys having means to control attitude or position, e.g. reaction surfaces or tether
    • B63B22/20Ballast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8Protective devices, e.g. 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2/00Buoys
    • B63B2022/006Buo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or watch purpo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属于海底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配置有温度探针;壳体的顶部配置有沉浮组件,用于控制壳体下沉或上浮;壳体的侧方配置有稳定组件,稳定组件包括浮体和配重环,浮体与配重环均同轴套设在壳体的外部;配重环与浮体均能够沿轴线往返移动,并且浮体能够绕轴线旋转,浮体的外侧环绕配置有叶板。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回收,且水下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保证装置在水下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自我纠正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底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是海底科学考察、工程作业等水下施工的必要作业工具。海底沉积物温度的探测主要通过测温器来实现。把海底测温器放入海中,测温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后插入被测海底沉积物中,从而获取该区域的海底沉积物的温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
目前海底测温器都是通过钢缆释放回收,在测温器测温过程中,与测温器相连的船体会随洋流改变相对测温器的相对位置,测温器和船体之间难以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使得测量的精确度和安全性降低。
公开号为WO2016192390A1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平台的海底热流长期观测探针,其包括支撑探杆以及多个自容式测温单元。多个自容式测温单元等间距且呈螺旋形分布固定在所述支撑探杆上,形成分布式的多点测温结构,实现对海底不同深度处沉积物的温度波动长期观测;每个自容式测温单元均包括外壳、电池、测温电路板、传感器封装探头和温度传感器,其中,电池和测温电路板均安装于外壳中,传感器封装探头固定于外壳的一端,温度传感器安装于传感器封装探头中且与测温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度传感器与海底沉积物接触紧密,同时自容式测温单元螺旋状的安装方式,保证了每个温度传感器可以接触到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最大限度保证了沉积物温度测量的快速性、准确性。
分析上述现有技术,现有的海底地热温度探针虽然在小型化、高效化、精准化方向有不小的进展,但是对于保持水下稳定性、应对水下干扰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回收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水下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保证装置在水下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自我纠正能力。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配置有温度探针;壳体的顶部配置有沉浮组件,用于控制壳体下沉或上浮;壳体的侧方配置有稳定组件,稳定组件包括浮体和配重环,浮体与配重环均同轴套设在壳体的外部;配重环与浮体均能够沿轴线往返移动,并且浮体能够绕轴线旋转,浮体的外侧环绕配置有叶板。
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与船舶配合使用,船舶配置中控系统和多个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中控系统可监控多个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运作状态以及探测结果,并可实现对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释放以及回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船舶将本温度探测装置在海面进行定点投放,然后,温度探测装置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下沉并抵达目标深度,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温度测定。测温工作完成后,沉浮组件能够驱动温度探测装置自动上浮,并可通过壳体内部配置的控制单元将温度探测装置测得的数据以及坐标信息等发送至船舶配置的中控系统,从而便于船舶对浮在水面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回收。如此,通过设置自浮式结构可规避现有技术中采用缆绳、钢绳等对测温器进行释放或回收的方式中测温器测定区域受限、容易受船体带动而移位等缺陷,温度探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自由度提高,并可保证测量结构的精确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浮体与壳体之间配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圈通过环绕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与浮体的内壁连接;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配重环活动连接。
如此,通过第一轴承的设置使得浮体能够相对于壳体进行旋转,浮体带动叶板在壳体的外围转动有助于促使壳体周围的水体形成旋流,利用旋流能够促使壳体在上下沉浮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并可通过旋流保证壳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的,一方面利用旋流的产生有助于驱赶壳体周围的生物,并促使壳体沉浮路径上水体中裹挟的杂质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游动,从而提高稳温度探测装置沉浮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旋流的产生可降低水体对温度探测装置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装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配重环铰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铰接。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第二连接板上远离配重环的一端与滑块相连。
如此,壳体在上下沉浮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水体与叶板的接触来驱动叶板旋转,同时壳体的上下移动会对配重环起到上下压力,配重环相对于浮体的间距可发生变化,进而促使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形成弯曲形变,或者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产生相对滑移,进而促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浮体产生上下位移效果,如此实现浮体和配重环在壳体的外部上下移动,并且这样使浮体上下摆动位移能够确保壳体上下位置的周边都可形成旋流。如此,在面对海洋中的流体冲击干扰时,可通过浮体和配重环的上下位移降低壳体上下位移时产生的倾斜角度和晃动频率,实现壳体在水中的快速沉浮,特别是插入海底淤泥中的壳体在向上浮移的过程,可帮助壳体快速脱离海底淤泥束缚。
进一步的,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配置有限位件,用于限制配重环与浮体的移动范围,避免第一轴承、浮体配重环等结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的底部配置有辅助件,辅助件包括同轴套设在壳体外部的橡胶环,橡胶环与壳体转动连接;橡胶环环绕连接有柔性杆以及辅助轮,柔性杆与辅助轮均朝向远离沉浮组件的方向设置;柔性杆与辅助轮与柔性杆间隔设置,辅助轮能够旋转。
橡胶环对配重环以及浮体起到限位作用。
如此,利用橡胶环、柔性杆以及辅助轮等结构能够加强对温度探针的保护作用。此外,由于海底淤泥和地形不规则,通过设置辅助轮和柔性杆能够帮助壳体在海底保持竖直状态,确保温度探针插在淤泥中,避免因壳体倾倒、温度探针没有与淤泥接触而导致的获取的数据不准确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橡胶环的底部环绕配置有连接柱,连接柱朝向橡胶环的外侧倾斜设置;连接柱远离橡胶环的一端通过辅助架与辅助轮相连。
进一步的,辅助架远离连接柱的末端配置有转轴,辅助轮同轴套设在转轴的外侧,并能绕转轴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沉浮组件包括油囊、油泵和油箱,油囊设于壳体的顶部,油箱设于壳体的内部,油囊与油箱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油泵与输送管道相配合。油泵运作能够实现油体在油箱与油囊之间的转移;油囊的体积能够根据内部油量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的,油囊为弹性材质,可根据内部油量的大小而膨胀或收缩,实现体积的变化。
由于油箱与油囊内部的油体的总量并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本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的总重量不变,而通过油体的转移可实现油囊体积的变化,也就是实现本温度探测装置的总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温度探测装置所受的浮力发生变化,如此,可实现温度探测装置的下沉或上浮。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油囊的外部配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与壳体的顶部相连;防护组件包括弧形的挡条,多个挡条阵列分布呈罩体结构。
进一步的,挡条的两个末端均与设置在壳体顶部的限位环相连。由于限位环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防护组件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并且,挡条与限位环相连,能够降低对壳体结构的损伤。
进一步的,挡条配置有浮球。
如此,挡条的设置能够对内侧的油囊起到保护作用,由于油囊有伸缩效果,利用挡条的设置可避免油囊其膨胀和缩小的过程中被外界物体划破或攻击,降低油囊破裂的风险。
此外,挡条的设置还能够限制油囊的膨胀程度,避免其过度膨胀导致的侧壁厚度减小甚至破裂等,保证油囊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挡条限制油囊的膨胀程度、避免油囊膨胀过大,可避免因油囊与水体接触面积过大、油囊承受水流冲击力度增加而致使的壳体顶部受力与底部受力不均匀,避免壳体在沉浮过程中晃动,进一步保证温度探测装置沉浮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设置沉浮组件,利用油囊与油泵的配合实现温度探测装置的自动下沉和上浮,装置的自由度提升,规避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缆绳等释放及回收测温器的缺陷;
2. 稳定组件中,浮体、配重环与第一轴承配合,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促使壳体周围的水体形成旋流,能够促使壳体在上下沉浮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并可通过旋流保证壳体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 壳体底部设置辅助件,加强了对温度探针的保护,通过设置辅助轮和柔性杆能够帮助壳体在海底保持竖直状态,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回收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水下抗干扰能力强,能够保证装置在水下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自我纠正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与船舶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稳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辅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壳体10;温度探针11;船舶12;沉浮组件20;油囊21;油泵22;油箱23;稳定组件30;第一轴承31;浮体32;叶板33;配重环34;第一连接板35;第二连接板36;限位环37;辅助件40;橡胶环41;柔性杆42;辅助轮43;连接柱44;辅助架45;转轴46;挡条51;浮球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图6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本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与船舶12配合使用,船舶12配置中控系统和多个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中控系统可监控多个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运作状态以及探测结果,并可实现对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释放以及回收。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底部配置有温度探针11;壳体10内部配置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供电电源、深度探测器、定位器、通信主板和控制主板,温度探针11与控制单元相连,并能够将探测所得数据上传至控制主板。壳体10的顶部配置有沉浮组件20,用于控制壳体10下沉或上浮。
沉浮组件20的运作受控制单元的操控;控制主板可根据深度探测器测得的深度信息操控沉浮组件20的运作,实现本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下沉或上浮,例如,控制主板操控沉浮组件20运作,促使温度探测装置下沉至目标深度,也就是海底沉积物的深度,待温度探针11测得目标区域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主板后,控制主板操控沉浮组件20再次运作,促使温度探测装置上浮至海面,并操控通信主板向船舶12上的中控系统发送信号,通信主板发送的信号包括温度探针11探测的温度以及该温度对应的海底沉积物坐标信息、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坐标信息等,如此可便于对探测数据的统计、整理,以及对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的回收。
沉浮组件20包括油囊21、油泵22和油箱23,油囊21设于壳体10的顶部,油箱23设于壳体10的内部,油囊21与油箱23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油泵22与输送管道相配合。油泵22运作能够实现油体在油箱23与油囊21之间的转移;油囊21的体积能够根据内部油量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的,油囊21为弹性材质,可根据内部油量的大小而膨胀或收缩,实现体积的变化。
由于油箱23与油囊21内部的油体的总量并未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本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的总重量不变,而通过油体的转移可实现油囊21体积的变化,也就是实现本温度探测装置的总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温度探测装置所受的浮力发生变化,如此,可实现温度探测装置的下沉或上浮。
使用时,船舶12将多个温度探测装置在海面不同探测位点进行投放,然后,温度探测装置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下沉并抵达目标深度,对海底沉积物进行温度测定。测温工作完成后,沉浮组件20能够驱动温度探测装置自动上浮,并可通过壳体10内部配置的控制单元将温度探测装置测得的数据以及坐标信息等发送至船舶12配置的中控系统,从而便于船舶12对浮在水面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回收。如此,通过设置自浮式结构可规避现有技术中采用缆绳、钢绳等对测温器进行释放或回收的方式中测温器测定区域受限、容易受船体带动而移位等缺陷,温度探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自由度提高,并可保证测量结构的精确度。
壳体10的侧方配置有稳定组件30,稳定组件30包括浮体32和配重环34,浮体32与配重环34均同轴套设在壳体10的外部;配重环34与浮体32均能够沿轴线往返移动,并且浮体32能够绕轴线旋转,浮体32的外侧环绕配置有叶板33。进一步的,配重环34可设于浮体32的上侧或下侧。
具体的,浮体32与壳体10之间配置有第一轴承31,第一轴承31的外圈通过环绕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5与浮体32的内壁连接;第一连接板35通过第二连接板36与配重环34活动连接。
如此,通过第一轴承31的设置使得浮体32能够相对于壳体10进行旋转,浮体32配合叶板33在壳体10的外围转动有助于促使壳体10周围的水体形成旋流,利用旋流能够促使壳体10在上下沉浮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并可通过旋流保证壳体10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的,一方面利用旋流的产生有助于驱赶壳体10周围的生物,并促使壳体10沉浮路径上水体中裹挟的杂质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游动,从而提高稳温度探测装置沉浮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旋流的产生可降低水体对温度探测装置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装置稳定性。
进一步的,浮体32以及配重环34能够沿壳体10的轴线上下移动。尤其是下温度探测装置在水下受力不平衡时,在外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壳体10受力不均衡,由于稳定组件30设置壳体10的外部,对于外部水流的冲击,叶板33以及浮体32首先做出响应,叶板33带动浮体32转动,并且浮体32会因受力不均而在壳体10外围上下晃动,进而促使浮体32相对于壳体10在轴线方向产生位移。如此,在温度探测装置沉入海面以下之后,如遇到湍急的水流冲击使壳体10倾斜时,可通过浮体32与配重环34的配合,沿壳体10的轴线上下移动,并逐渐实现对壳体10实现自动扶正,从而实现自我纠正。
浮体32和配重环34相对于壳体10上下滑移,既有助于清洁壳体10表面,又能加强对壳体10的保护。一方面移动的浮体32和配重环34能够驱动水下生物,防止壳体10被水下生物啃咬,另一方面不断移动中的浮体32和配重环34可以避免水下的大块物质直接撞击壳体10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6的一端与配重环34铰接,第二连接板3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5铰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5滑动连接。例如,第一连接板35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第二连接板36上远离配重环34的一端与滑块相连。
如此,壳体10在上下沉浮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水体与叶板33的接触来驱动叶板33旋转,同时壳体10的上下移动会对配重环34起到上下压力,配重环34相对于浮体32的间距可发生变化,进而促使第二连接板36和第一连接板35形成弯曲形变,或者第二连接板36和第一连接板35之间产生相对滑移,进而促使与第一连接板35连接的浮体32产生上下位移效果,如此实现浮体32和配重环34在壳体10的外部上下移动,并且这样使浮体32上下摆动位移能够确保壳体10上下位置的周边都可形成旋流。如此,在面对海洋中的流体冲击干扰时,可通过浮体32和配重环34的上下位移降低壳体10上下位移时产生的倾斜角度和晃动频率,实现壳体10在水中的快速沉浮,特别是插入海底淤泥中的壳体10在向上浮移的过程,可帮助壳体10快速脱离海底淤泥束缚。具体是油囊21的体积改变促使壳体10向上浮动,水体相对叶板33作用促使叶板33旋转,并促使浮体32和配重环34在壳体10外部上下移动,从而促使壳体10外部的水体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旋流,有助于利用旋流来清除壳体10下方的淤泥,减少淤泥与壳体10下方的温度探针11接触量,帮助壳体10快速脱离淤泥束缚。
进一步的,壳体10的顶部和底部均配置有限位件,用于限制配重环34与浮体32的移动范围,避免第一轴承31、浮体32配重环34等结构脱落。
本实施例中,壳体10顶部的限位件为环状的限位环37,限位环37与壳体10固定连接,可防止稳定组件30从壳体10的顶部脱离。壳体10底部的限位件为环状的橡胶环41,而橡胶环41是设置在壳体10底部的辅助件40的组成部分,并且橡胶环41可通过轴承等组件实现与壳体10的转动连接。辅助件40不仅能够实现对配重环34以及浮体32的限位,还可以对壳体10底部的温度探针11起到保护作用。除橡胶环41外,辅助件40还包括多个柔性杆42以及辅助轮43。多个柔性杆42以及辅助轮43圆周阵列的设置在橡胶环41的外侧,并且朝向远离沉浮组件20的方向设置,柔性杆42与辅助轮43与柔性杆42间隔设置,辅助轮43能够旋转。
橡胶环41的底部环绕配置有连接柱44,连接柱44朝向橡胶环41的外侧倾斜设置,一般的连接柱44相对于壳体10的轴线向外倾斜25°~70°;连接柱44远离橡胶环41的一端通过辅助架45与辅助轮43相连。此外,辅助架45与连接柱转动连接,能够带动辅助轮43相对于连接柱44转动。
进一步的,辅助架45远离连接柱44的末端配置有转轴46,辅助轮43同轴套设在转轴46的外侧,并能绕转轴46旋转。
如此,利用橡胶环41、柔性杆42以及辅助轮43等结构能够加强对温度探针11的保护作用。此外,由于海底淤泥和地形不规则,通过设置辅助轮43和柔性杆42能够帮助壳体10在海底保持竖直状态,确保温度探针11插在淤泥中,避免因壳体10倾倒、温度探针11没有与淤泥接触而导致的获取的数据不准确问题。
辅助轮43能够与淤泥和海底石块等滚动接触,在滚动过程中可提高与海底淤泥的接触紧密度,柔性杆42可插入海底沉积物的内部,并可利用自身的柔性抗击淤泥流动过程中对壳体的冲击,并对流动中的淤泥进行拦截,有助于避免石块定直接撞击壳体10并保护温度探针11。可滚动的辅助轮43与柔性杆42配合可使得与海底沉积物接触的壳体10尽快稳定,降低壳体10晃动的幅度。辅助件40在温度探针11周围形成防护,温度探针11插入淤泥后,在其四周的柔性杆42和辅助轮43的存在可减少或避免温度探针11周围的淤泥流动,由于温度探针11插入到淤泥内以及壳体10到达淤泥附近,可能会造成温度探针11插入位置的淤泥位置变化等,通过柔性杆42和辅助轮43来确保或减少其范围内的淤泥和水流流动,进而确保温度检测精准性。
此外,辅助件40的设置,与设置在壳体10中部的稳定组件30配合,一方面能够保证壳体10上下重量的均衡性,防止壳体10侧倾或侧翻,另一方面,辅助轮43与柔性杆42配合还能提高壳体10底部的稳定性,通过辅助轮43与柔性杆42在壳体10下沉或上浮的过程中辅助实现对水体的分割与导流,降低水体阻力,保证壳体10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图7~图8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油囊21的外部配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与壳体10的顶部相连;防护组件包括弧形的挡条51,多个挡条51阵列分布呈罩体结构。
进一步的,挡条51的两个末端均与设置在壳体10顶部的限位环37相连。由于限位环37与壳体1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防护组件与壳体10的固定连接,并且,挡条51与限位环37相连,能够降低对壳体10结构的损伤。
如此,挡条51的设置能够对内侧的油囊21起到保护作用,可防止水下的生物或悬浮的块状物直接接触到油囊21,防止油囊21因水下生物的啃咬或撞击而破损。另,由于油囊21有伸缩效果,利用挡条51的设置可避免油囊21在膨胀或缩小的过程中被外界物体划破或攻击,降低油囊21破裂的风险。
此外,挡条51的设置还能够限制油囊21的膨胀程度,避免其过度膨胀导致的侧壁厚度减小甚至破裂等,保证油囊21的使用寿命。并且,利用挡条51限制油囊21的膨胀程度、避免油囊21膨胀过大,可避免因油囊21与水体接触面积过大、油囊21承受水流冲击力度增加而致使的壳体10顶部受力与底部受力不均匀,避免壳体10在沉浮过程中晃动,进一步保证温度探测装置沉浮过程中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挡条51的设置还有助于在温度探测装置上浮的过程中降低水体的阻力。具体的,挡条51可对油囊21上方的水体进行分割和引导,被分割的水体沿挡条51的表面分散开来,使得壳体10上浮过程的稳定性增强。
进一步的,挡条51配置有浮球52。浮球5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挡条51始终位于壳体10的上方,保证挡条51对内部的油囊21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浮球52可设置在挡条51的内侧,如此可避免膨胀后的油囊21直接与挡条51接触,避免挡条51将油囊21表面割伤,防止破损。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底部配置有温度探针(11);所述壳体(10)的顶部配置有沉浮组件(20),用于控制所述壳体(10)下沉或上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的侧方配置有稳定组件(30),所述稳定组件(30)包括浮体(32)和配重环(34),所述浮体(32)与所述配重环(34)均同轴套设在所述壳体(10)的外部;所述配重环(34)与所述浮体(32)均能够沿轴线往返移动,所述配重环(34)与所述浮体(32)之间的间距可变化;并且所述浮体(32)能够绕轴线旋转,所述浮体(32)的外侧环绕配置有叶板(33);
所述壳体(10)的底部配置有辅助件(40),所述辅助件(40)包括同轴套设在所述壳体(10)外部的橡胶环(41),所述橡胶环(41)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橡胶环(41)环绕连接有辅助轮(43),所述辅助轮(43)能够旋转;所述橡胶环(41)远离所述沉浮组件(20)的一侧环绕配置有柔性杆(42),所述柔性杆(42)与所述辅助轮(43)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体(32)与所述壳体(10)之间配置有第一轴承(31),所述第一轴承(31)的外圈通过环绕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5)与所述浮体(32)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5)通过第二连接板(36)与所述配重环(34)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环(41)的底部环绕配置有连接柱(44),所述连接柱(44)朝向所述橡胶环(41)的外侧倾斜设置;所述连接柱(44)远离所述橡胶环(41)的一端通过辅助架(45)与所述辅助轮(4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浮组件(20)包括油囊(21)、油泵(22)和油箱(23),所述油囊(21)设于所述壳体(10)的顶部,所述油箱(23)设于所述壳体(10)的内部,所述油囊(21)与所述油箱(23)通过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油泵(22)与所述输送管道相配合;
所述油泵(22)运作能够实现油体在所述油箱(23)与所述油囊(21)之间的转移;所述油囊(21)的体积能够根据内部油量的变化而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囊(21)的外部配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壳体(10)的顶部相连;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弧形的挡条(51),多个所述挡条(51)阵列分布呈罩体结构。
CN202311586678.8A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Active CN1173302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678.8A CN117330206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86678.8A CN117330206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0206A CN117330206A (zh) 2024-01-02
CN117330206B true CN117330206B (zh) 2024-03-19

Family

ID=8929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86678.8A Active CN117330206B (zh) 2023-11-27 2023-11-27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020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9939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声学定位式自浮沉剖面浮标装置
CN109515625A (zh) * 2018-11-30 2019-03-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监测浮标
CN113212661A (zh) * 2021-06-10 2021-08-06 烟台大学 一种海洋剖面自动在线监测浮标
CN214451664U (zh) * 2020-12-04 2021-10-22 江苏海龙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锚泊自升降剖面监测浮标
CN115479804A (zh) * 2022-09-20 2022-12-16 浙江大学 基于顺序控制器的海洋漂浮式自动采样器
CN116106496A (zh) * 2023-01-16 2023-05-12 中国海洋大学 抛投式探测装置及气-水-土全介质探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1874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 Inc. Subsea structur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9939A (zh) * 2014-08-15 2014-11-19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一种声学定位式自浮沉剖面浮标装置
CN109515625A (zh) * 2018-11-30 2019-03-26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海洋监测浮标
CN214451664U (zh) * 2020-12-04 2021-10-22 江苏海龙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锚泊自升降剖面监测浮标
CN113212661A (zh) * 2021-06-10 2021-08-06 烟台大学 一种海洋剖面自动在线监测浮标
CN115479804A (zh) * 2022-09-20 2022-12-16 浙江大学 基于顺序控制器的海洋漂浮式自动采样器
CN116106496A (zh) * 2023-01-16 2023-05-12 中国海洋大学 抛投式探测装置及气-水-土全介质探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下探测四旋翼平台;王梅娟 等;《兵工自动化》;20180315;第37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0206A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601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marine silos
JP5863040B2 (ja) 水中浮遊式採泥装置
KR20190106093A (ko) 해저탐사를 위한 수중 정보수집 장치
CN1294654A (zh) 在大深度上安装的水下管道的底部至表面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305564A (zh) 在一个流体传输管道中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53864B (zh) 一种用于处理海底管道悬跨的落石管抛石装置
CN109050837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具有减震功能的外壳
CN117330206B (zh) 一种自浮式海底沉积物温度探测装置
CN111731443A (zh) 一种水上钻探平台及工作方法
WO2019045177A1 (ko) 수권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수권 모니터링 장치
Deepak et 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underwater mining systems for long term operations using flexible riser concept
US648482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bore-holes, especially in the sea bed, using a guide tip
GB2171437A (en) Method and bouyant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 ring basket
CN112097853A (zh) 地下水资源在线监测系统
CN113428298A (zh) 一种小型潜标系统及其布放和回收方法
CN111521160A (zh) 坐底式湍流微结构观测系统
US4547093A (en) Protection of vessels and equipment from moving ice
CN107176266A (zh) 一种海洋探测器安装设备
KR102341399B1 (ko) 해양 침적쓰레기 수거를 위한 어뢰구조의 자동 팽창식 체결장치
CN211042819U (zh) 一种海洋勘探用海底取样箱
KR102415766B1 (ko) 레그용 토사 제거 장치
KR101626332B1 (ko) 그린워터 유입 방지 장치 및 제어방법
KR20160011809A (ko) 해양 구조물용 저항 저감 장치
KR101901817B1 (ko) 해양구조물의 와류유발운동 감소를 위한 장치
CN217180865U (zh) 一种潜航式河湖水质检测修复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