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20186A -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20186A
CN117320186A CN202311177584.5A CN202311177584A CN117320186A CN 117320186 A CN117320186 A CN 117320186A CN 202311177584 A CN202311177584 A CN 202311177584A CN 117320186 A CN117320186 A CN 117320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stributed unit
unit
message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77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
戴明增
杨旭东
张宏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775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2018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20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20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该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该方法包括:所述分布式单元首先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进而,所述分布式单元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集中式单元,进而,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该方法可以实现5G系统中基站功能分离时的无线连接控制。

Description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710313783.2”且2017年5月5日递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原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中,原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分案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系统中,基站可以由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构成,即对原接入网中的基站的功能进行拆分,将基站的部分功能部署在一个CU,将剩余功能部署在DU,多个DU共用一个CU,可以节省成本,以及易于网络扩展。CU和DU的切分可以按照协议栈切分,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部署在CU,其余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层部署在DU。
RRC连接建立过程是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时的必要过程,在现有的基站作为一个独立设备的网络架构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基站支持所有协议层处理,对于RRC连接建立过程可以由基站直接进行处理。而在5G系统中,如果基站功能由DU和CU完成,则RRC连接过程需要由DU和CU进行交互处理。因此,需要提供DU和CU在RRC连接建立时的处理方法以及接口传输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用于解决5G系统中基站功能分离时的无线连接控制。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该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首先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进而,所述分布式单元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给集中式单元,进而,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该方法中,与终端通信的分布式单元将终端发送的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消息发送给集中式单元,以使得集中式单元可以进行空口控制面连接处理,从而实现5G系统中基站功能分离时的无线连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建立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
其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含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为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三终端标识为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所述集中式单元的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所述第二消息中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将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三消息中发送给集中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使用所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携带小区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使用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小区标识和/或第三终端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第二信令承载在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所述第六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以及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将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六消息中发送给所述集中式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使用所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二消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所述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控制面连接建立原因,所述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分配的终端标识,或者,所述第四终端标识为随机数。
对应于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通过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通过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和/或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数据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接入请求消息,获取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由所述分布式单元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终端标识集合,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根据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式单元为所述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无线网络唯一标识。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含在第三消息中传输,所述第三消息通过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所述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为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相应的,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三终端标识为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所述集中式单元的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单元在所述第二消息中发送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第三消息中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使用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终端建立第二信令承载在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所述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以及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六消息中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上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使用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所述集中式单元根据所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所述终端控制面连接建立原因,所述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分配的终端标识,或者,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为随机数。
针对上述第五方面以及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通过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通过所述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和/或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数据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所述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和/或小区标识,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
所述集中式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由所述分布式单元分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所述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终端标识集合,所述终端标识集合中包含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涉及基站系统,所述基站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单元和一个分布式单元,所述集中式单元与所述分布式单元通信,所述分布式单元与终端通过空口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集中式单元为所述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集中式单元为所述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终端接入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无线网络唯一标识。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具有实现第一方面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具有实现第二方面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消息,向终端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发送模块,用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九消息,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具有实现第三方面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消息,获取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集中式单元以及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具有实现第四方面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请求消息,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集中式单元具有实现第五方面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生成第二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所述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集中式单元具有实现第六方面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集中式单元具有实现第七方面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以及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本申请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集中式单元具有实现第八方面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分布式单元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以及发送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功能,例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处理模块,用于为所述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本申请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三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分布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四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五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六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七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集中式单元,该分布式单元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第八方面及其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系统,包括上述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分布式单元,以及上述第十三方面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集中式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DU和CU的一种切分示意图;
图2为一种5G系统的基站协议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LTE系统中终端通过随机接入建立RRC连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终端需求和技术的飞速发展,5G系统或者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NR)即将到来,5G系统或NR系统能够提供比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更快的传输速率,其最高理论传输速率可达每秒数十吉字节(Gigabyte,简称Gb)。
现网2/3/4G网络中接入网的架构基本由核心网和接入网组成,而接入网之间本身基本没有业务层面的互联,像3G中Iur接口为了RNC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交互,而4G中基站X2接口主要为了交互UE跨基站切换的资源准备信令或者eNodeB之间的信令数据交互。因此,从资源协调,处理负荷分担,干扰抑制等方面都难以进行动态(半动态)的协作适配,从机房的布局来看,不仅是物理站点还是逻辑站都是一站式的,彼此之间是割裂的,彼此之间没有实质的联系。
目前5G中,当基站(gNB)由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构成时,CU一般负责集中式无线资源和连接管理控制,DU一般包含实现分布式用户面处理功能,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较高的层2功能。
CU设备处理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等,甚至也能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至接入网,称作边缘计算网络,能够满足未来通信网络对于新兴业务例如视频,网购,虚拟/增强现实对于网络时延的更高要求,也正是由于通信网元,结构的变化,导致协议栈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因此对于下一代网络的命名,5G NR(NewRadio)也形象的说明了将来5G网络自身多方面颠覆性的变化。
CU涵盖无线接入网高层协议栈以及核心网的一部分功能,而DU涵盖了基带处理的物理层以及层2部分功能,CU可以集中式的布放,DU布放取决实际网络环境,核心城区,话务密度较高,站间距较小,机房资源受限的区域,例如高校,大型演出场馆等,DU也可以集中式布放,而话务较稀疏,站间距较大等区域,例如郊县,山区等区域,DU可以采取分布式的布放方式。
现有LTE系统中,当终端初始接入网络,或者由空闲态转为激活态,或者切换到一个新的小区,或者经历无线链路失败等场景下需要建立或重新获取无线连接,此时会触发例如RRC连接建立过程或RRC连接重建等过程。在现有的蜂窝无线系统中,基站作为一个独立设备基站支持所有协议层处理,对于无线连接的建立,以及相关MAC消息、RRC消息等个协议层消息的处理均由基站直接完成。
5G系统中,gNB可以采用CU-DU的架构,其中,CU和DU功能的切分存在多种可能,图1为DU和CU的一种切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CU-DU架构包括RRC、PDCP、RLC高层部分、RLC低层部分、MAC高层部分、MAC低层部分、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高层部分、PHY低层部分以及射频(Radio Frequency,RF)。切分方式1可以为在为在RRC和PDCP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2为在PDCP与RLC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3为将RLC分为两部分,实时性要求低的功能放在RLC高层部分,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放在RLC低层部分,在RLC高层部分和RLC低层部分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4为在RLC与MAC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5为在MAC高层部分和MAC低层部分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6为在MAC低层部分和PHY高层部分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7为在PHY高层部分和PHY低层部分之间进行切分,切分方式8为在PHY低层部分和RF之间切分。以切分方式2为例,对于下行RRC消息和数据处理,CU生成RRC消息或数据通过PDCP层处理,将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el Data Unit,PDU)(即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Unit,SDU))通过CU和DU之间的接口传输到DU,DU进一步通过RLC、MAC和PHY的相应处理,通过RF发送到无线信道中传输。对于上行RRC消息和数据处理,DU通过射频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经过PHY、MAC、RLC层依次处理后,将RLC SDU(即PDCP PDU)通过CU-DU之间的接口传输到CU,CU进一步通过PDCP层处理得到RRC消息或数据,相应发送给RRC层或应用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的协议层功能、命名方式以及消息内容和名称可能会与LTE不同,如原有的RLC层重排序功能可能上移到PDCP层,还例如原有的RRC连接请求消息可能会更换为其它名称,本申请对具体CU、DU所具有的协议层、协议层功能、协议层命名、协议层消息名称不做限定。为了方便描述,以LTE的协议层名称和对应的消息名称为例进行相应方案的介绍。
结合图1所示的切分方式,图2为一种5G系统的基站协议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CU包括RRC层和PDCP层,而DU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
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在本申请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当前2G,3G通信系统和新无线接入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UMTS网络以及其他此类通信系统。其中,新无线接入网络能够提供比LTE网络更高的传输速率,新无线接入网络也称为5G网络、下一代网络等。
本文中结合终端和/或基站和/或基站控制器来描述各种方面。
终端(Terminal Device),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终端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或用户代理(User Agent)。
基站(即,节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NodeB或eNB或e-NodeB),本申请并不限定。新无线接入网络的接入网设备也称为基站(gNB)、NR Node(节点)或者NR BS(基站,Base Station)、New RAN Node(节点)或者New RAN BS(基站),在此不作限制,但为描述方便,本文中统一称为gNB。
基站控制器(即,控制节点),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也可以是WCDMA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本申请并不限定。
图3为LTE系统中终端通过随机接入建立RRC连接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LTE系统中终端通过随机接入建立RRC连接的过程为:
S301、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终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给基站,以通知基站有一个随机接入请求,同时使得基站能估计其与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并以此校准上行定时。
S302、基站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
终端发送了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将在RAR时间窗内监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如果在此RAR时间窗内没有接收到基站回复的RAR,则认为此次随机接入过程失败。
RAR 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el Data Unit,PDU)中会携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若终端自身不具有接入小区的唯一标示C-RNTI,则终端RAR MAC PDU中的C-RNTI作为临时C-RNTI(Temporary C-RNTI,TC-RNTI)。TC-RNTI用于终端和基站的后续传输。冲突解决后,该值可能变成C-RNIT。
S303、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请求。
RRC连接请求中包括终端的唯一标示。该标识将用于S304的冲突解决。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终端来说,其唯一标识是C-RNTI。对于非RRC_CONNECTED态的终端来说,其使用一个来自核心网的唯一的终端标识(S-TMSI或一个随机数)作为其标识。
当终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RRC连接请求时,终端不存在C-RNTI,此时终端可以携带核心网的终端标识(S-TMSI或一个随机数)。
S304、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基站在冲突解决机制中,基站在UE Contention Resolution Identity MACControl Element消息中携带RRC连接请求中对应的终端的唯一标识以指定胜出的终端,胜出的终端根据终端的唯一标识确认自己胜出,进而,将TC-RNTI作为C-RNTI。
S305、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从上述步骤可知,LTE系统中,基站作为一个独立设备进行RRC连接建立过程中的处理,而随着系统的演进,当基站按照协议栈拆分为DU和CU两个独立的功能实体后,无法直接使用现有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终端接入无线网络时,需要由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一个标识(称为第一终端标识),以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空口上识别该终端,该第一终端标识例如可以是C-RNTI。在本申请所应用的系统架构下,第一终端标识由基站系统分配,具体地,可以由分布式单元分配,或者,由集中式单元分配,或者,由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配合进行分配。以下对基站系统分配上述标识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方案,本申请下述关于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实施例以终端向基站系统发起随机接入请求,进而发起RRC连接请求的流程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关于第一终端标识分配的过程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需要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过程中。例如,下述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请求也可以为其他的接入请求消息,又例如,下述实施例中的RRC连接请求也可以是RRC重建请求等。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由分布式控制单元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如图4所示,该过程包括:
S401、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S402、分布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第一终端标识由基站系统分配,用于在接入网设备与终端之间的空口上识别该终端,该第一终端标识具体可以为C-RNTI。
可选地,该第一终端标识可以为小区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也可以为该分布式单元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或者可以为与该分布式单元相连接的集中式单元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
在本申请涉及的基站系统中,每个分布式单元下可以包括多个小区。如果该第一终端标识为小区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说明该第一终端标识在分布式单元包括的多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范围内是唯一的,而一个分布式单元下的多个小区之间的第一终端标识可以相同。如果该第一终端标识为分布式单元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说明该第一终端标识在该分布式单元范围内是唯一的,不同小区内的第一终端标识都不相同。如果该第一终端标识为与该分布式单元相连接的集中式单元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说明该第一终端标识在该集中式单元范围内是唯一的,不同分布式单元内或者不同小区内的第一终端标识可能不相同。
S403、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包括所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
S404、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该RRC连接请求中包括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一种可能的方式为该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实体分配的终端标识(例如: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S-TMSI)),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该第四终端标识还可以为一个终端所产生的随机数,该第四终端标识用于在核心网实体的管理范围内识别该终端。
终端发送RRC连接请求后,启动一个定时器T1。
S405、分布式单元通过MAC消息指示UE冲突解决。
分布式单元接收RRC连接请求并且识别出终端后,通过一个MAC消息指示UE冲突解决。具体地,该MAC消息中携带上述第四终端标识。可选地,可以将上述第四终端标识携带在MAC控制单元(Control Element,CE)中发送。当终端接收到该MAC CE后,判断该MAC CE中所携带的终端标识是否与终端发送RRC连接请求时所携带的第四终端标识相同,若相同,则说明终端随机接入成功,终端进而停止定时器T1;或,若不相同,则说明终端随机接入失败,终端进而停止定时器T1,并且可能发起新的随机接入请求。
S406、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
分布式单元接收到RRC连接建立请求后,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接口将RRC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集中式单元。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传输上述请求,进一步可选的,此时该RRC连接请求作为一个RRCContainer(容器)中发送;或者,也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上述请求。具体传输方法将在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进一步地,如果上述第一终端标识为小区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发送上述RRC连接建立请求中还携带小区标识,以使得集中式单元在接收到RRC连接建立请求后可以识别出终端。
S407、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当步骤S406中分布式单元未在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同时携带第一终端标识时,可以通过该步骤,使用一个单独的消息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当步骤S406中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中已经包含第一终端标识,则不需要执行该步骤。
相应地,对于小区标识的处理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408、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409、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410、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411、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406-S408与步骤S405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步骤S406-S408也可以在S405之前执行。
在上述流程中,若需要执行步骤S407,即步骤S406中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时未携带第一终端标识时,步骤S406和S407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分布式单元可以先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之后,再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405和S409所对应的消息可以通过同一条物理层消息进行发送,以节省空口传输资源。
进一步地,集中式单元获取到第一终端标识后,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标识进行连接控制处理。例如,当终端从当前所在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之后,集中式单元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标识获取终端在切换前小区时的信息等。
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在接收到终端的接入请求之后,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并分别将第一终端标识发送给终端以及集中式单元,从而使得在本申请所应用的基站系统中,终端和基站系统内的分布式控制单元和分布式控制单元都可以获取到第一终端标识,保证了在该基站系统下终端的无线连接正常。
需要特别指出,对于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可以表示集中式单元决定接受终端的连接建立请求或者拒绝为终端建立空口的控制面连接。此时,如果RRC连接建立消息表征集中式单元拒绝为终端建立空口的控制面连接,则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后,删除所有为该终端使用和预留的资源以及该终端对应的配置信息。因此,本申请中仅以RRC连接建立消息表征接收终端的无线建立请求为例,说明后续步骤。对于下面其他实施方式,与该实施方式中处理类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步骤S404中,终端在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时,可以在MAC层消息中携带第四终端标识,分布式单元接收到MAC层消息后,可以获取到第四终端标识的具体值。相应地,在步骤S405中,分布式单元通过MAC消息指示UE冲突解决时,可以在MAC消息中准确携带第四终端标识。
具体地,本申请涉及的基站系统中,分布式单元无法解析RRC层的消息内容,而S404中终端所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属于RRC层消息,如果直接将第四终端标识携带在该RRC层消息中,则分布式单元并不能获知其中包括的第四终端标识的具体值,当S405中分布式单元向终端指示冲突解决时,分布式单元只能将在S404中所接收的消息的固定比特位的数据发送给终端,如果第四终端标识本身所占用的比特位较少,而分布式单元是按照固定比特位拷贝的,则会造成空口传输资源的浪费。
而本实施例中,终端在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的MAC层消息中携带第四终端标识,例如,终端可以在MAC CE中携带第四终端标识,当分布式单元接收到该MAC层消息后,可以获取到第四终端标识的具体内容,进而,当分布式单元向终端指示冲突解决时,就可以在对应的MAC层消息中携带第四终端标识的具体内容,而不会携带冗余信息,从而避免空口传输资源的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本申请下述所有实施例,本申请后续不再进行赘述。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由分布式单元根据集中式单元预先分配的终端标识集合来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如图5所示,该过程包括:
S501、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终端标识集合。
该终端标识集合,具体是指该分布式单元下可用的第一终端标识的集合。
可选地,可以由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或者,也可以由集中式单元主动为分布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并将终端标识集合发送给分布式单元。
在本申请所涉及的基站系统中,一个集中式单元可以与多个分布式单元连接,每个分布式单元都可以请求集中式单元为其分配一个终端标识集合,该分布式单元在为接入到自己的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都来源于该终端标识集合。
可选地,集中式单元为不同的分布式单元所分配的终端标识集合中的终端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即,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在集中式单元范围内唯一,也可以是在分布式单元范围内唯一,集中式单元可以根据网络配置的要求进行分配。
S502、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S503、分布式单元从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
即,上述终端标识集合中包含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
当分布式单元获取到终端标识集合后,可以按照小区下唯一或者分布式单元下唯一的方式为接入的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具体地,如果该第一终端标识为小区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分布式单元从终端标识集合中为接入的终端选择第一终端标识时,需要选择一个在该接入的终端所在小区内尚未使用的终端标识作为该接入的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如果该第一终端标识为分布式单元下的无线网络唯一标识,则分布式单元从终端标识集合中为接入的终端选择第一终端标识时,需要选择一个在该终端标识集合中尚未使用的终端标识作为该接入的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S504、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包括所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
S505、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S506、分布式单元通过MAC消息指示UE冲突解决。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5,此处不再赘述。
S507、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该RRC连接建立请求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6,此处不再赘述。
S508、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该步骤为可选步骤,当步骤S509中分布式单元未在RRC连接建立请求中携带第一终端标识时,可以通过该步骤,使用一个单独的消息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当步骤S509中发送的RRC连接建立请求中已经包含第一终端标识,则不需要执行该步骤。
相应地,对于小区标识以及分布式单元的标识的处理方式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509、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510、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511、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512、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506与步骤S507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步骤S507也可以在S506之前执行。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501与步骤S502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步骤S502也可以在S501之前发生。
在上述流程中,若需要执行步骤S508,即步骤S507中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时未携带第一终端标识时,步骤S507和S508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分布式单元可以先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之后,再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506和S510所对应的消息可以通过同一条物理层消息进行发送,以节省空口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从集中式单元预先发送的终端标识集合中进行选择,即,由集中式单元为其所连接的多个分布式单元统一进行第一标识的划分,从而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由集中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如图6所示,该过程包括:
S601、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S602、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式单元为上述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S603、集中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小区范围内唯一的,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范围内唯一的,或者,也可以是集中单元范围内唯一的。
具体地,如果第一终端标识是小区范围内唯一的,分布式单元在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时,同时需要携带终端的小区标识,进而,集中式单元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根据小区标识,为终端分配一个该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内尚未使用的第一终端标识。
如果第一终端标识是分布式单元范围内唯一的,则集中式单元根据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的接口确定该第二请求消息是哪个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即确定终端所属的分布式单元,进而,为终端分配一个该分布式单元内尚未使用的第一终端标识。
如果第一终端标识是集中式单元范围内唯一的,则集中式单元为终端分配一个该集中式单元内尚未使用的第一终端标识。
S604、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S605、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包括所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
S606、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S607、分布式单元通过MAC消息指示UE冲突解决。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5,此处不再赘述。
S608、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
分布式单元接收到RRC连接建立请求后,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接口将RRC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给集中式单元。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传输上述请求,或者,也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上述请求。具体传输方法将在本申请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终端标识是由集中式单元直接分配的,因此,分布式单元无需再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S609、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610、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611、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612、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607与步骤S608之间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即,步骤S608也可以在S607之前执行。
在上述流程中,步骤S607和S610所对应的消息可以通过同一条物理层消息进行发送,以节省空口传输资源。
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从集中式单元预先发送的终端标识集合中进行选择,即,由集中式单元为其所连接的多个分布式单元同一进行第一标识的划分,从而提升网络配置的灵活性。
在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后,终端可以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例如,终端可以发起RRC连接请求,或者,终端可以发起RRC重建请求。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以上实施实例中所述基站系统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如切换场景中,终端在源小区通过空口控制面重配值消息(例如LTE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获取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下的新小区后采用该第一终端标识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介绍在终端发起控制面连接请求后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的交互处理过程,主要涉及控制面连接请求对应的消息的传输方式。
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终端发起RRC连接请求为例来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显然,本申请以下实施说介绍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空口控制面连接处理流程中。
终端发起RRC连接请求后,由分布式单元进行接收,分布式单元进而将该RRC连接请求发送给集中式单元,RRC连接请求的具体传输方式至少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传输
(2)通过针对该终端所接入的小区建立的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
(3)通过针对该终端建立的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
以下分别介绍在不同第一终端标识分配方式下,上述几种传输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RRC连接消息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传输,如图7所示,该过程包括:
S700、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S701、终端获取终端第一标识。
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以上实施实例中所述基站系统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如切换场景中,终端在源小区通过空口控制面重配值消息(例如LTE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获取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下的新小区后采用该第一终端标识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
S702、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第一消息)。
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S703、分布式单元通过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第一消息)。
可选地,在步骤S703之前,分布式单元预先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相应地,本步骤中,分布式单元通过预先建立的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该RRC连接请求。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一个控制面消息(称为第三消息),在该第三消息中,包括RRC连接请求。可选地,可以将RRC连接请求加入到一个容器中,再将该容器携带在第三消息中发送。
进一步地,第三消息中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该终端,第二终端标识为分布式单元在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上为该终端分配的标识。
可选地,上述三种信息可以在第三消息中统一发送,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也可以一部分在第三消息中发送,另一部分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发送,或者,上述三种信息也可以都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发送。
S704、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第二消息)。
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终端和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与步骤S703对应的,本步骤中,集中式单元可以通过预先建立的控制面连接发送第二消息,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在控制面连接上接收第二消息。即,第二消息为控制面消息,第二消息中可以携带RRC连接建立消息。可选地,可以将RRC连接请求加入到一个容器中,再将该容器携带在第二消息中发送。
进一步地,第二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三终端标识。
其中,第三终端标识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所述集中式单元的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可选地,上述第三终端标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S705、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706、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707、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在上述流程中,不限定步骤S700与S701发生的先后顺序,即步骤S701可以在步骤S700之前发生。
本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发送控制面连接请求,并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收RRC连接建立消息,使得RRC连接过程中的消息基于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提升了RRC连接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效率。
进一步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一信令承载的配置,即,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承载是指用于传输空口控制面连接消息的承载,其与下述的第二信令承载、第三信令承载的关系为:将空口控制面消息分为多个种类,例如本申请中以三类为例,第二信令承载用于传输初始的空口控制面连接消息(例如RRC连接请求以及RRC连接建立消息),第一信令承载用于传输后续的空口控制面连接消息(例如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第三信令承载则用于传输其他空口控制面连接消息以及非接入层消息。进一步可选的,第二信令承载的处理优先级高于第一信令承载,第一信令承载的处理优先级高于第三信令承载。
其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二消息中发送。即,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时,将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进来并发送给分布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集中式单元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二消息之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相应地,在上述过程中,分布式单元还可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三消息中发送。即,分布式单元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三消息中发送给集中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分布式单元在发送第三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三消息之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三信令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相应的,分布式单元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起发送,具体发送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在发送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之前或者之后进行发送。
相应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或者,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数据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由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数据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面传输通道具体可以为用户面隧道,相应地,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具体可以为用户面隧道建立信息,用户面隧道建立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组合:隧道标识,隧道端口号,隧道IP地址,隧道MAC地址。以基于GTP-U协议建立所述用户面隧道为例,为例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隧道,需要集中式单元将集中式单元侧为该隧道分配的隧道标识告知分布式单元,在获得集中式单元IP地址(此地址可以用于所有集中式单元与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和集中式单元为该隧道分配的隧道标识,则可以通过该隧道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相应的用户面消息。同理,当集中式单元通过该用户面隧道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用户面消息时,需要提前获得分布式单元的地址,以及分布式单元为该隧道分配的隧道标识。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RRC连接消息通过针对该终端所接入的小区的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如图7所示,该过程包括:
S800、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S801、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四消息。
具体地,第四消息为控制面消息,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可选地,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对应的物理层配置参数、媒体接入层配置参数等。
S802、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五消息。
具体地,第五消息也为控制面消息,第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步骤S801以及S802之后,即建立起分布式单元下针对所述小区的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
具体地,该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可以为用户面隧道。例如,该隧道可以基于GTP-U协议建立,或者基于类似的其它协议建立。
S803、终端获取第一终端标识。
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以上实施实例中所述基站系统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如切换场景中,终端在源小区通过空口控制面重配值消息(例如LTE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获取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下的新小区后采用该第一终端标识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
S804、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S805、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第一消息)。
具体地,由于在步骤S801-S802中已经建立起终端所接入小区对应的第二信令用户面传输通道,因此,本步骤中,分布式单元直接使用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消息时携带小区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S806、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第二消息)。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使用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中包含小区标识和/或第三终端标识。
S807、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808、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809、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进一步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一信令承载的配置,即,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四消息中发送。即,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四消息时,将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进来并发送给分布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集中式单元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四消息之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相应地,在上述过程中,分布式单元还可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五消息中发送。即,分布式单元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五消息中发送给集中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分布式单元在发送第五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五消息之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三信令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相应的,分布式单元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二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起发送,具体发送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在发送第一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之前或者之后进行发送。
相应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或者,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数据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由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数据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RRC连接消息通过针对该终端的专用用户面传输通道传输,如图9所示,该过程包括:
S900、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S901、终端获取第一终端标识。
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以上实施实例中所述基站系统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如切换场景中,终端在源小区通过空口控制面重配值消息(例如LTE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获取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下的新小区后采用该第一终端标识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
S902、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具体过程参见前述步骤S404,此处不再赘述。
S903、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六消息。
该第六消息为控制面消息,用于请求为终端建立第二信令承载在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用户面传输通道。
该第六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可以直接通过第六消息本身来表示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可以在第六消息中包含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发送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S904、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七消息。
第七消息为控制面消息。
该第七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以及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步骤S903-S904执行之后,即建立起针对该终端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
S905、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第一消息)。
具体地,由于在前述步骤中已经建立起针对该终端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因此,本步骤中,分布式单元直接使用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S906、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第二消息)。
分布式单元在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上接收第二消息。
S907、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908、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909、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一信令承载的配置,即,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六消息中发送。即,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六消息时,将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进来并发送给分布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集中式单元在发送第六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六消息之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相应地,在上述过程中,分布式单元还可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七消息中发送。即,分布式单元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七消息中发送给集中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分布式单元在发送第七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七消息之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三信令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相应的,分布式单元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起发送,具体发送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在发送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之前或者之后进行发送。
相应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或者,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数据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由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数据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如上图7-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分布式单元无法处理RRC层消息,因此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消息,由分布式单元进行处理。而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可以处理RRC层消息,则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仅发送终端对应的标识即可,不需要再发送第一消息。以下进行具体描述。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该过程中分布式单元可以处理RRC层消息,如图10所示,该过程包括:
S1000、建立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S1001、终端获取第一终端标识。
可选的,终端可以基于以上实施实例中所述基站系统分配第一终端标识的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获取第一终端标识,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如切换场景中,终端在源小区通过空口控制面重配值消息(例如LTE中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获取目标基站为终端分配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切换到目标基站下的新小区后采用该第一终端标识发起空口控制面连接请求。
S1002、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请求。
S1003、可选的,分布式单元通过MAC消息指示终端冲突解决。
S1004、分布式单元向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S1005、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九消息。
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可选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终端控制面连接建立原因,其中,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分配的终端标识,或者,第四终端标识为随机数。
S1006、终端向分布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S1007、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进一步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一信令承载的配置,即,分布式单元可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上述第九消息中发送。即,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九消息时,将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进来并发送给分布式单元。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集中式单元在发送第九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九消息之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相应地,在上述过程中,分布式单元还可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通过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分布式单元在发送第九消息之前,或者在发送第九消息之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一条控制面消息,在该控制面消息中携带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第三信令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分布式单元可以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间的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相应的,分布式单元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三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三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三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起发送,具体发送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例如,在发送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之前或者之后进行发送。
相应的,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与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或者,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可选地,分布式单元在上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数据承载的配置。
具体地,由集中式单元向分布式单元发送数据承载配置信息。相应地,分布式单元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其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数据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处理数据承载的业务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配置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承载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可以与第三信令承载对应的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一同发送。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式单元侧的数据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面消息进行发送。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1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处理模块1102,用于处理第一消息。
发送模块1103,用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消息。
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终端和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该分布式单元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处理模块,还用于建立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
相应的,发送模块1103具体用于:
通过控制面连接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含第一消息,该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终端,第二终端标识为分布式单元在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上为终端分配的标识。
进一步地,第二消息通过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第三终端标识为集中式单元在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的控制面接口上为终端分配的标识。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01具体用于:
在第二消息中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103还用于:
向集中式单元发送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103具体用于:
将所述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包含在所述第三消息中发送给集中式单元。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01还用于:
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发送模块1103还用于:
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103具体用于:
使用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其中,发送模块1103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时携带小区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101具体用于:
使用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二消息。
其中,接收模块1102接收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消息中包含小区标识和/或第三终端标识。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1所示,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一消息,向终端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用于指示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发送模块1203,用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九消息,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该分布式单元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终端控制面连接建立原因,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分配的终端标识,或者,第四终端标识为随机数。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3所示,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3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
处理模块1302,用于根据接入请求消息,获取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终端。
发送模块1303,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发送模块1303,还用于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和/或小区标识。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标识由所述分布式单元分配。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303还用于:
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接收模块1301还用于:
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终端标识集合,终端标识集合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4所示,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接入请求消息。
处理模块1402,用于根据接入请求消息,向集中式单元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接收模块1401,还用于接收集中式单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
发送模块1403,用于向终端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进一步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接入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标识。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标识为无线网络唯一标识。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5所示,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为终端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
处理模块1502,用于根据第一消息,生成第二消息。
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建立终端与分布式单元之间的空口控制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消息包含在第三消息中传输,第三消息通过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第三消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终端所接入的小区标识、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终端,第二终端标识为分布式单元在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上为终端分配的标识。
进一步地,第二消息通过所述控制面连接进行传输;相应的,第二消息中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第三终端标识为集中式单元在所述分布式单元和集中式单元的控制面接口上为终端分配的标识。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503还用于:
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信令承载标识、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媒体接入控制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物理层配置参数、用于分布式单元建立第一信令承载的逻辑信道配置参数、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503在第二消息中发送所述第一信令承载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501还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501具体用于:
在第三消息中接收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一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503还用于:
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配置信息、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接收模块1501还用于:
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中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小区标识、第二信令承载标识、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501具体用于:
在集中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上,接收第一消息。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503具体用于:
使用分布式单元侧的第二信令承载用户面传输通道建立信息所对应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向分布式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6所示,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601,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中包括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
处理模块1602,用于根据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用于建立空口控制面连接的连接参数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终端对应的第四终端标识、终端控制面连接建立原因,第四终端标识为核心网分配的终端标识,或者,第二终端标识为随机数。
图1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7所示,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701,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终端标识和/或小区标识,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终端。
处理模块1702,用于根据第一终端标识进行连接控制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标识由分布式单元分配。
进一步地,接收模块1701还用于:
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式单元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处理模块1702还用于:
分配终端标识集合。
还包括:
发送模块1703,用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终端标识集合,终端标识集合中包含第一终端标识。
图18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模块结构图,如图18所示,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1801,用于接收分布式单元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集中式单元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处理模块1802,用于为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
发送模块1803,用于向分布式单元发送第一终端标识。
进一步地,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终端接入的小区对应的小区标识。
进一步地,第一终端标识为无线网络唯一标识。
图1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19所述,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1901和处理器1902。
存储器19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902用于调用存储器19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四、五、六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
图2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0所述,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001和处理器2002。
存储器20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002用于调用存储器20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七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
图21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1所述,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101和处理器2102。
存储器21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102用于调用存储器21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和二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分布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2所述,该分布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201和处理器2202。
存储器22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202用于调用存储器22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三中分布式单元的功能。
图2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3所述,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301和处理器2302。
存储器23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302用于调用存储器23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四、五、六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
图2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4所述,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401和处理器2402。
存储器24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402用于调用存储器24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七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
图2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5所述,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501和处理器2502。
存储器25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502用于调用存储器25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一和二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
图26为本申请提供的再一种集中式单元实施例一的实体框图,如图26所述,该集中式单元包括:
存储器2601和处理器2602。
存储器2601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2602用于调用存储器2601中的程序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三中集中式单元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布式单元建立所述分布式单元与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包括所述RRC连接请求的控制面消息;其中,包括所述RRC连接请求的所述控制面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为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集中式单元的包括RRC连接建立消息的控制面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的所述控制面消息还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三终端标识为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集中式单元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分布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分布式单元向所述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是由所述分布式单元分配的。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标识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
7.一种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中式单元建立分布式单元与所述集中式单元之间的控制面接口;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分布式单元的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的控制面消息;其中,包括所述RRC连接请求的所述控制面消息还包括: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一终端标识、所述终端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用于在空口上识别所述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为所述分布式单元在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所述集中式单元向所述分布式单元发送包括RRC连接建立消息的控制面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的所述控制面消息还包括第三终端标识,其中,所述第三终端标识为所述集中式单元在所述控制面接口上为所述终端分配的标识。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集中式单元接收来自所述分布式单元的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0.如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标识为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1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分布式单元和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集中式单元。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1177584.5A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Pending CN1173201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584.5A CN117320186A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77584.5A CN117320186A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CN201710313783.2A CN109246850B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3783.2A Division CN109246850B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20186A true CN117320186A (zh) 2023-12-29

Family

ID=640159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3783.2A Active CN109246850B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CN202311177584.5A Pending CN117320186A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13783.2A Active CN109246850B (zh) 2017-05-05 2017-05-05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0124B2 (zh)
EP (1) EP3621406B1 (zh)
JP (1) JP6918977B2 (zh)
KR (1) KR102296089B1 (zh)
CN (2) CN109246850B (zh)
BR (1) BR112019023008A2 (zh)
CA (1) CA3062362C (zh)
WO (1) WO2018202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0249B (zh) * 2017-06-06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868074A4 (en) * 2018-10-16 2022-06-29 Parallel Wireless, Inc. Radio access network dynamic functional splits
CN111328149B (zh) * 2018-12-14 2024-04-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相应节点、ue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0159415A1 (en) * 2019-02-01 2020-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tributed unit, proxy central unit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1726825B (zh) * 2019-03-22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08B (zh) * 2019-04-30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10536332B (zh) * 2019-08-16 2023-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冗余会话、无线承载建立方法、装置、节点、终端及介质
WO2021064656A1 (en) * 2019-10-03 2021-04-08 Tcl Communication Limited User plane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JP2023513122A (ja) * 2020-02-05 2023-03-30 コムスコープ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ィ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先進的な分割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ran)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フロントホール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CN112367392B (zh) * 2020-11-05 2023-09-05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信息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基站
WO2022272049A1 (en) * 2021-06-25 2022-12-2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implemented over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US11889399B2 (en) * 2021-07-27 2024-01-30 Rockwell Collins, Inc. Military central units and distributed uni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5366B (zh) * 2014-03-11 2019-10-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临时标识符分配给终端的方法及其装置
BR112017008293B1 (pt) 2014-10-23 2023-11-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ó de serviço, método para processar mensagens de controle de recurso de rádio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e nó de âncora
US10021559B2 (en) * 2015-08-04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multiple concurrent service contexts with a single connectivity context
WO2017034269A1 (ko) * 2015-08-21 2017-03-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123009B1 (ja) * 2015-11-05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接続確立方法
WO2017171354A1 (ko) * 2016-03-28 2017-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이 이동성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162730B (zh) * 2016-07-12 2019-11-1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GB2557960A (en) * 2016-12-20 2018-07-04 Fujitsu Ltd ARQ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80218A1 (ko) * 2016-10-27 2018-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베어러를 확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68004B2 (en) * 2017-03-23 2020-0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Layer 2 (L2) mobility for new radio (NR) networks
CN108924894B (zh) * 2017-04-11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68631A1 (en) 2020-02-27
JP2020519200A (ja) 2020-06-25
RU2019139384A3 (zh) 2021-09-07
US11160124B2 (en) 2021-10-26
RU2019139384A (ru) 2021-06-07
WO2018202189A1 (zh) 2018-11-08
KR102296089B1 (ko) 2021-08-30
JP6918977B2 (ja) 2021-08-11
KR20200003895A (ko) 2020-01-10
EP3621406A1 (en) 2020-03-11
EP3621406A4 (en) 2020-05-06
CN109246850A (zh) 2019-01-18
BR112019023008A2 (pt) 2020-06-09
CA3062362C (en) 2023-10-03
CN109246850B (zh) 2023-09-22
CA3062362A1 (en) 2019-11-04
EP3621406B1 (en)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850B (zh) 无线连接控制方法、分布式单元、集中式单元及基站系统
CN112996087B (zh)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924894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KR101660859B1 (ko) 주 보조 셀 변경 방법 및 기지국
EP3562182A1 (en) Communication path conver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9196811A1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EP3301966B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CN104247553A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WO201401241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JP2016524415A (ja) 層構造のモビリティ
WO2016177175A1 (zh) 一种终端标识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80084462A1 (en)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WO202305163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JP6891297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5188345A1 (zh) 通信资源管理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系统
US10772160B2 (en) RAN ser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terminal attach method
WO2020244390A1 (zh)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RU2771926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м соединением,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й блок,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ый блок и система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WO2013166871A1 (zh) 公共增强专用信道资源重配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rnc
CN116114212A (zh) 一种辅助信息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9252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ed inter-system handover
EP4184972A1 (en) Data assoc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device
WO2018201305A1 (zh)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的选择方法及接入网节点
CN116980949A (zh) 信息传输方法、网元、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209081A (zh)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接入网设备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