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9769A -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9769A
CN117319769A CN202210698530.2A CN202210698530A CN117319769A CN 117319769 A CN117319769 A CN 117319769A CN 202210698530 A CN202210698530 A CN 202210698530A CN 117319769 A CN117319769 A CN 117319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focusing
shake
position sens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8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85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976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9792 priority patent/WO20232465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9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9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防抖框架,防抖框架被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对焦载体,对焦载体被可活动地连接于防抖框架;磁石部,磁石部被设置于防抖框架;对焦线圈部,对焦线圈部被设置于对焦载体并与磁石部相对;防抖线圈部,防抖线圈部被设置于固定部并与磁石部相对;以及对焦位置感测部,对焦位置感测部包括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对焦载体和防抖框架中的一个,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对焦载体和防抖框架中的另一个,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应用驱动装置的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在市场中,消费者对于配置于移动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摄像模组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和多样化,例如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
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拍摄不同距离的被摄物时,通过驱动装置调整光学镜头和感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焦功能。
以及在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摄像时,由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一定频率的生理震颤和由于运动产生的抖动,会导致摄像效果下降,因此移动电子设备通常配有防抖装置,使光学镜头相对感光组件平移或者旋转,实现防抖功能。
因此,期待一种优良的驱动装置以及摄像模组,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对焦功能和/或防抖功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优良的对焦功能和/或防抖功能,适于实现清晰的成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固定部;
防抖框架,所述防抖框架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对焦载体,所述对焦载体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抖框架;
磁石部,所述磁石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框架;
对焦线圈部,所述对焦线圈部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磁石部相对;
防抖线圈部,所述防抖线圈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磁石部相对;以及
对焦位置感测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部包括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中的一个,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中的另一个,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载体包括载体主体和侧延部,所述侧延部自所述载体主体向外延伸,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固定于所述侧延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防抖框架的顶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位于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部包括第一磁石,所述防抖线圈部包括第一防抖线圈,所述第一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一磁石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部还包括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所述第二磁石和所述第三磁石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石的两侧,所述对焦线圈部包括第一对焦线圈和第二对焦线圈,所述第一对焦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第二磁石相对,所述第二对焦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第三磁石相对,所述防抖线圈部还包括第二防抖线圈和第三防抖线圈,所述第二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二磁石相对,所述第三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三磁石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位置感测部与所述第一磁石位于所述对焦载体的同一侧,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石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包括第一磁力部分和第二磁力部分,所述第一磁力部分和所述第二磁力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磁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磁力部分远离所述对焦载体的一侧,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的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力部分的磁极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石的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磁石和所述第三磁石的顶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抖框架还包括框架主体和被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被设置于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和所述第一磁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悬持部和支撑部,所述悬持部连接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以使所述对焦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防抖框架中,所述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框架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防抖框架被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固定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
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以及
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1、通过使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沿高度方向设置,减小了驱动装置的横向尺寸。
2、通过磁石复用,使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同时用于驱动防抖线圈部和对焦线圈部,优化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化结构并减小驱动装置的尺寸。
3、使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第一磁石的上方,使第一磁石的顶面低于第二磁石或者第三磁石的顶面,从而降低驱动装置的高度。
在以下描述中部分地阐述了另外的实施方案和特征,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审阅说明书之后将明白或者通过所公开的主题的实践来学习这些实施方案和特征。可通过参考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和附图的其余部分来实现本公开的特点和优点的进一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去除壳体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磁石部、对焦线圈部和防抖线圈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对焦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防抖框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底座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底座、磁石部、对焦线圈部和防抖线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底座、悬持部、位置感测部和侧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阵列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包括”,该术语是开放式的。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该术语不排除附加结构或步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如在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被配置为”,各种单元、电路或其他部件可被描述为或叙述为“被配置为”执行一项或多项任务。在此类上下文中,“被配置为”用于通过指示单元/电路/部件包括在操作期间执行这一项或多项任务的结构(例如,电路)来暗指该结构。此外,“被配置为”可包括由软件和/或固件操纵的通用结构(例如,通用电路)以能够执行待解决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的方式操作。“被配置为”还可包括调整制造过程(例如,半导体制作设施),以制造适用于实现或执行一项或多项任务的设备(例如,集成电路)。
在本文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案,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的“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涵盖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明确地指示。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地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是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分组。
如本文中所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可以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示例性摄像模组
图1至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驱动装置20以及摄像模组1,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被阐明,其包括一感光组件30、被保持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的一光学镜头10,以及用于驱动光学镜头10移动以实现光学性能调整的一驱动装置20,例如,用于实现光学防抖、光学对焦等功能。
相应地,该光学镜头10包括一镜筒和被安装于该镜筒的多个光学透镜,光学镜头10具有一光轴,光学镜头10的光轴也是多个光学透镜的光轴,感光组件30沿光轴方向与光学镜头10相对设置。为了便于描述,以摄像模组1朝向被摄物的一侧为物侧,以摄像模组1朝向感光组件30的一侧为像侧,光轴方向包括沿光轴指向像侧的方向(本申请中简称像侧),及沿光轴指向物侧的方向(本申请中简称物侧),水平方向为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高度方向为沿光轴方向的方向。
继续参照图1,光学镜头10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中,感光组件30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像侧,进而光学镜头10可以通过驱动装置20被保持于感光组件30的感光路径上,光学镜头10适于被驱动装置20驱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光学对焦等功能。
感光组件30包括一芯片线路板32以及电连接于该芯片线路板32的一感光芯片31和电子元件33,该感光芯片31用于接收光学镜头10采集的外界光线成像并通过芯片线路板32与外部移动电子设备电连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子元件33可以是电阻、电容等无源电子器件和驱动芯片、存储芯片等有源电子器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该感光组件30还包括一滤光组件34,该滤光组件34包括一滤光元件341,该滤光元件341被保持于感光芯片31的感光路径上,滤光元件341被设置于光学镜头10和感光芯片31之间,其用于对进入感光芯片31的入射光线进行过滤,滤除入射光线中例如红外光线等成像不需要的杂光。
滤光组件34还包括一滤光元件支架342,该滤光元件341被安装固定于该滤光元件支架342且对应于感光芯片31的至少感光区域,滤光元件支架342具有一通光孔,穿过光学镜头10的入射光线通过该通光孔入射至感光芯片31,滤光元件341可以被正贴或者倒贴于滤光元件支架342。进一步地,滤光元件支架342被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感光组件30通过滤光元件支架342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像侧,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感光组件30也可以通过芯片线路板32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像侧。滤光元件支架342可以是先预制成型后再通过例如粘合介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也可以是通过例如模塑工艺等方式一体成型于芯片线路板3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直接固定于芯片线路板32,本申请并不受此所限。
示例性驱动装置
本申请的驱动装置20可以驱动光学镜头10沿Z轴方向移动,以调整光学镜头10相对感光组件30的距离,实现对焦功能;驱动装置20可以驱动光学镜头10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以使光学镜头10相对感光组件30平移,实现防抖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互垂直,Z轴方向垂直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平面,换言之,X轴、Y轴和Z轴构成了三维立体坐标系,X轴方向和Y轴方向所在的XOY平面也称为水平方向所在平面,Z轴趋近于光轴方向或与光轴平行的方向。
如图1至图11所示,驱动装置20包括一固定部21、一对焦载体22、一防抖框架23、一悬持部24、一支撑部201、一磁石部25、一对焦线圈部26和一防抖线圈部27。其中,对焦载体22、防抖框架23、悬持部24、支撑部201、磁石部25、对焦线圈部26和防抖线圈部27被容置于固定部21中,磁石部25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对焦线圈部26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并与磁石部25相对,防抖线圈部27被设置于固定部21并与磁石部25相对。
该固定部21包括一壳体211和一底座212,壳体211和底座212相互扣合形成固定部21的容纳腔以容纳对焦载体22、防抖框架23、悬持部24、支撑部201、磁石部25、对焦线圈部26和防抖线圈部27等部件,一方面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受到撞击时各部件掉落。固定部21的壳体211和底座212均为定子,在驱动装置20驱动光学镜头10移动时,固定部21保持相对固定,其他部件相对固定部21移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感光组件30被固定于固定部21的底座212,进而感光组件30也成为相对固定的部分。该壳体211和该底座212分别具有一通光孔,以使成像光线可以入射被固定于驱动装置20的光学镜头10和可以出射光学镜头10以入射感光组件30。
该防抖框架23被可活动地连接于固定部21,该对焦载体22被可活动地连接于防抖框架23,光学镜头10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从而对焦载体22被驱动装置20驱动时,光学镜头10随对焦载体22移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对焦载体22具有一通孔,光学镜头10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通孔中,具体地,光学镜头10可以通过例如粘合介质粘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于对焦载体22,也可以通过使光学镜头10的镜筒和对焦载体22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于对焦载体22,本申请并不受此所限。对焦载体22被可活动地设置于防抖框架23的内侧,防抖框架23被可活动地设置于对焦载体22和固定部21之间,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抖框架23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座212的上方,该防抖框架23具有一通孔,对焦载体22被容纳于防抖框架23的通孔中。
对焦载体22包括一载体主体221和自载体主体221向外延伸的一侧延部222,光学镜头10被固定于载体主体221,载体主体221具有一适于容置光学镜头10的通孔,侧延部222位于载体主体221的上方(物侧),侧延部222与载体主体221形成一可以容纳防抖框架23的空间。
参照图2至图4,悬持部24被安装于防抖框架23,对焦载体22被悬持地安装于悬持部24,从而对焦载体22被悬持于防抖框架23中,换言之,悬持部24连接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分别与悬持部24固定,并使对焦载体22被悬持于防抖框架23中,从而当对焦载体22相对防抖框架23移动时,避免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之间的摩擦,对焦载体22被可活动地连接于防抖框架23。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悬持部24将对焦载体22悬持于防抖框架23内,悬持部24包括沿高度方向被间隔地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一第一弹片241和一第二弹片242。其中,第一弹片241位于对焦载体22的物侧,第二弹片242位于对焦载体22的像侧,以将对焦载体22可复位地悬持于防抖框架23内。
具体地,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的整体呈薄片状结构,第一弹片241分别连接于防抖框架23的顶面和对焦载体22的顶面,第二弹片242分别连接于防抖框架23的底面和对焦载体22的底面,以对对焦载体22的移动进行支撑和限位,不仅有助于改善驱动装置20的结构稳定性,也能够使得对焦载体22在一定的行程范围内进行移动。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悬持部24包括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外廓,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内廓,以及一体地连接外廓和内廓的变形部。其中,变形部自外廓弯折地延伸至内廓,以便为对焦载体22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不仅可以为对焦载体22的移动行程提供保障,也可以减小对焦载体22的驱动阻力,改善驱动装置20的光学对焦灵敏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变形部的长度越长,变形部的弯折越多,则变形部在产生形变后其本身的变形很小,在变形部受到拉伸后更容易复位。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变形部为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变形部也可以是由刚性材料(如金属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弹片241的外廓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顶面,第一弹片241的内廓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顶面,第一弹片241的变形部一体地连接第一弹片241的外廓和第一弹片241的内廓;第二弹片242的外廓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底面,第二弹片242的内廓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底面,第二弹片242的变形部一体地连接第二弹片242的外廓和第二弹片242的内廓。这种设置方式使得对焦载体22被夹持于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之间,使得对焦载体22被悬持于防抖框架23内。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的内廓和外廓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诸如粘接或者热铆的方式被固定地附着于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上;第二弹片242的内廓和外廓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诸如粘接或热铆的方式被固定地附着于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上。当对焦载体22被驱动沿Z轴方向移动时,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发生形变以积蓄弹性力,当对焦载体22被停止驱动时,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积蓄的弹性力得以释放,进而带动对焦载体22回复原位。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具有分体式结构,第二弹片242具有一体式结构,第一弹片241可以用于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路导通;第二弹片242在被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使得第二弹片242的整个平面产生较少的安装公差。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具有一体式结构,第二弹片242具有分体式结构,第二弹片242可以用于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路导通;第一弹片241在被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使得第一弹片241的整个平面产生较少的安装公差。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都具有分体式结构,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均可以用于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路导通。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都具有一体式结构,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在被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始终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使得第一弹片241和第二弹片242的整个平面产生较少的安装公差。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片241连接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以使对焦载体22被悬持于防抖框架23中,第一弹片241包括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其中,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分别连接于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的四角,以对对焦载体22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还能够为对焦载体22提供对称的回复力。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与第三部分2413、第四部分2414相对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呈轴对称设置,即第一弹片241呈轴对称结构,换言之,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和第四部分2414、第三部分2413对称的设置于两侧,当对焦载体22沿Z轴方向移动时,轴对称的第一弹片241能够抑制对焦载体22产生绕Z轴旋转的运动。进一步的,轴对称的第一弹片241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弹片241的平整性,以减小驱动装置20的倾斜公差,提高驱动装置20的组装精度。
进一步参照图4、图9及图10,支撑部201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和固定部21之间,防抖框架23被支撑部201支撑于固定部21。具体地,支撑部201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和底座212之间,防抖框架23被支撑部201支撑于底座212,从而当防抖框架23相对底座212移动时,避免防抖框架23和底座212之间的摩擦,防抖框架23被可活动的支撑于底座212。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支撑部201提供防抖框架23和底座212一固定尺寸的空气间隙,从而减小防抖框架23相对底座212移动时可能产生的摩擦力。
在防抖框架23相对于底座212移动的过程中,支撑部201可以始终对防抖框架23形成支撑,使得防抖框架23能够平稳的移动。具体地,支撑部201包括至少三个滚珠2011,至少三个滚珠2011被夹持于底座212的顶面和防抖框架23的底面之间,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底座212包括下滚珠轨道2122,防抖框架23包括上滚珠轨道232,其中,上滚珠轨道232位于防抖框架23的底面,下滚珠轨道2122位于底座212的顶面。上滚珠轨道232的位置和下滚珠轨道212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上滚珠轨道232的延伸方向和下滚珠轨道2122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呈“十”字形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滚珠轨道232和下滚珠轨道2122也可以为凹槽结构,滚珠2011在凹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具体地,滚珠2011被容纳于上滚珠轨道232与下滚珠轨道2122之间,并被允许沿着上滚珠轨道232和下滚珠轨道2122活动,如此滚珠2011被可活动地保持在底座212和防抖框架23之间,以对防抖框架23始终进行支撑。进一步的,当防抖框架23被驱动相对于底座212移动时,滚珠2011在“十”字形状的上滚珠轨道232和下滚珠轨道2122之间移动,而不会产生干涉。
更具体地,上滚珠轨道232和下滚珠轨道2122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三个,分别设置于底座212和防抖框架23的拐角处。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上滚珠轨道232和下滚珠轨道212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于底座212和防抖框架23的四角。滚珠20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滚珠2011分别被设置于四个上滚珠轨道232和四个下滚珠轨道2122之间,以为防抖框架23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
如图1至图7所示,磁石部25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对焦线圈部26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并与磁石部25相对,防抖线圈部27被设置于固定部21的底座212并与磁石部25相对。该对焦线圈部26在电流激励下产生磁场并与磁石部25的磁场相互作用,进而对焦线圈部26被驱动,对焦线圈部26沿Z轴方向移动,对焦载体22随对焦线圈部26移动,从而实现对焦功能;该防抖线圈部27在电流激励下产生磁场并与磁石部25的磁场相互作用,进而磁石部25被驱动,磁石部25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防抖框架23随磁石部25移动,被悬持于防抖框架23的对焦载体22随防抖框架23移动,从而实现防抖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石部25得到复用,磁石部25既在实现对焦功能的过程中被用于与对焦线圈部26相互作用,也在实现防抖功能的过程中被用于与防抖线圈部27相互作用,使得驱动装置20的结构设计集约化、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石部25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对焦线圈部26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侧面,防抖线圈部27被固定于底座212的顶面。磁石部25面对对焦线圈部26的侧面裸露,未被防抖框架23覆盖,从而使对焦线圈部26与磁石部25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计的较小,以减小驱动装置20的横向尺寸(水平方向的尺寸);磁石部25面对防抖线圈部27的底面裸露,从而使防抖线圈部27与磁石部25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计的较小,以减小驱动装置20的高度尺寸(Z轴方向的尺寸)。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磁石部25包括一第一磁石251、一第二磁石252和一第三磁石253,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沿逆时针顺序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相对地设置于第一磁石251的两侧,三者大致呈“匚”形结构排列。
对焦线圈部26包括一第一对焦线圈261和一第二对焦线圈262,第一对焦线圈261和第二对焦线圈262分别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相对的两侧,具体地,第一对焦线圈261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并与第二磁石252相对,第二对焦线圈262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并与第三磁石253相对,其中,第一对焦线圈261与第二磁石252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第二对焦线圈262与第三磁石253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该第一对焦线圈261和该第二对焦线圈262均可以为线圈绕组,第一对焦线圈261绕设的轴线方向和第二对焦线圈262绕设的轴线方向分别垂直于Z轴方向(大致垂直于Z轴(光轴)方向),第一对焦线圈261绕设的轴线方向和第二对焦线圈262绕设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其中,第一对焦线圈261与第二磁石252相对设置,第二对焦线圈262与第三磁石253相对设置,从而第一对焦线圈261和第二对焦线圈262分别在电流激励下产生磁场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对焦线圈部26和对焦载体22相对磁石部25和防抖框架23移动。
防抖线圈部27包括一第一防抖线圈271、一第二防抖线圈272和一第三防抖线圈273,第一防抖线圈271被固定于固定部21并与第一磁石251相对,第二防抖线圈272被固定于固定部21并与第二磁石252相对,第三防抖线圈273被固定于固定部21并与第三磁石253相对,即第一防抖线圈271与第一磁石251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防抖线圈272与第二磁石25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三防抖线圈273与第三磁石25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防抖线圈271、第二防抖线圈272和第三防抖线圈273沿逆时针顺序被固定于底座212的顶面,第二防抖线圈272和第三防抖线圈273被设置于第一防抖线圈271的两侧,三者大致呈“匚”形结构排列。该第一防抖线圈271、该第二防抖线圈272和该第三防抖线圈273均可以为线圈绕组,第一防抖线圈271绕设的轴线方向、第二防抖线圈272绕设的轴线方向和第三防抖线圈273绕设的轴线方向分别平行于Z轴方向(大致平行于Z轴(光轴)方向),第一防抖线圈271绕设的轴线方向、第二防抖线圈272绕设的轴线方向和第三防抖线圈273绕设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第一防抖线圈271、第二防抖线圈272和第三防抖线圈273被平铺在底座212上。其中,第一防抖线圈271与第一磁石251相对设置,第二防抖线圈272与第二磁石252相对设置,第三防抖线圈273与第三磁石253相对设置,从而第一防抖线圈271、第二防抖线圈272和第三防抖线圈273分别在电流激励下产生磁场与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第三磁石253相互作用,从而驱动磁石部25、防抖框架23、对焦线圈部26和对焦载体22相对固定部21的底座212移动。
在本申请中,磁石部25的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被复用,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既在实现对焦功能的过程中被用于与对焦线圈部26相互作用,也在实现防抖功能的过程中被用于与防抖线圈部27相互作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为多极磁石(如图6所示的四极磁石),从而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可以同时提供对焦线圈部26和防抖线圈部27所需要的磁场。同时,由于第一磁石251不用于驱动对焦线圈部26和对焦载体22移动,因此,第一磁石251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第一磁石251的顶面的高度也低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顶面的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前述,磁石部25包括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三个磁石,磁石部25仅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三侧,驱动装置20的其中一侧未设置磁石部25,第一磁石251的对侧未设置磁石。此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20在应用到阵列模组中时,另一阵列模组的摄像模组单体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20未设有磁石部25的一侧,这样,驱动装置20的磁石部25不会对相邻的摄像模组造成磁场干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磁石部25也可以仅包括第一磁石251和第二磁石252两个磁石,此时,对焦线圈部26也仅包括与第二磁石252相对设置的第一对焦线圈261,防抖线圈部27包括与第一磁石251相对的第一防抖线圈271和与第二磁石252相对的第二防抖线圈272。减少一个磁石(第三磁石253),可以进一步缩小驱动装置20的尺寸,但也使得驱动装置20的驱动力减小,使得在实现对焦功能时,仅有一侧设有用于驱动的第一对焦线圈261和第二磁石252,由于该第一对焦线圈261和该第二磁石252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焦载体22易于产生相对Z轴(光轴)倾斜的问题,最终造成摄像模组1成像模糊。
在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磁石部25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磁石,从而使得驱动装置20的四侧均设有磁石,磁石部25包括四个磁石,但是当驱动装置20的四侧均设有磁石时,当驱动装置20被使用在阵列模组中时,位于该驱动装置20相邻侧的摄像模组与第四磁石相邻的一侧不能设置线圈-磁石对,以避免第四磁石对与第四磁石相邻的摄像模组的线圈-磁石对造成电磁干扰。
继续参照图1至图3,驱动装置20还包括用于获取光学镜头10位置信息的一位置感测部28,位置感测部28可以获取光学镜头10在Z轴方向和/或XY平面(X轴、Y轴所在平面)方向的位置信息提供驱动装置20以调整光学镜头10的位置,形成闭环控制,从而加快对焦速度、提升成像质量。
位置感测部28包括一对焦位置感测部281,该对焦位置感测部281被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设置于对焦载体22的一侧。对焦位置感测部281包括一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一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为霍尔元件、驱动芯片(driver IC)、TMR等可以感测磁场的元件。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沿高度方向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的一侧,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中的一个,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和防抖框架23中的另一个,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设置于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场中,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通过感测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场信息获取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相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位置信息或者获取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相对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位置信息。
在本申请中,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不可以使用磁石部25中的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或者第三磁石253进行替代,沿高度方向使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直接面对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或者第三磁石253时,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磁场方向难以满足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工作需求,详细的原因下文进一步解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侧延部222,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顶部,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位于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上方,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沿高度方向被设置于对焦载体22的一侧,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设置于侧延部222的上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侧延部222的下方。当对焦载体22被对焦线圈部26和磁石部25驱动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移动时,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相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在高度方向移动,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在Z轴方向远离或者靠近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感测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场变化,进而获取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以及对焦载体22的位置信息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内。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沿高度方向的投影落在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内,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获取较强的磁场信息。
对焦位置感测部281还包括一提供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导通电路的对焦线路板2812,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电连接于对焦线路板2812,对焦线路板2812被固定于对焦载体22的侧延部222。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对焦线路板2812被固定于侧延部222的上方(物侧方向),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固定于对焦线路板2812的上方,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固定于侧延部222的上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位于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下方并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顶部,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设计的较大,当对焦载体22被对焦线圈部26和磁石部25驱动沿高度方向移动时,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远离或者靠近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被固定于对焦线路板2812的下方,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固定于侧延部222的下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位于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下方并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顶部,从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离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较近,进而位置感测磁石可以提供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更强的磁场信息。
如图3及图7所示,对焦载体22还包括一被固定于载体主体221的对焦导电组件223,对焦导电组件223包括一第一对焦导电件2231和一第二对焦导电件2232,第一对焦导电件2231和第二对焦导电件2232被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的方式嵌合于载体主体221,对焦导电组件223电连接对焦线路板2812和对焦线圈部26。具体地,第一对焦导电件2231电连接对焦线路板2812和第一对焦线圈261,第二对焦导电件2232电连接对焦线路板2812和第二对焦线圈262,从而使得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线圈部26的第一对焦线圈261、第二对焦线圈262电连接,第一对焦线圈261和第二对焦线圈262通过引线串联,第一对焦线圈261电连接于第二对焦线圈262,进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调整对焦线圈部26的第一对焦线圈261和第二对焦线圈262的电流方向和/或电流大小。
继续参照图3,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被设置于第一部分2411和第四部分2414之间,第一弹片241的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分别与对焦线路板2812电连接,从而提供对焦线路板2812电路导通。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电连接于对焦线路板2812,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和第四部分2414、第三部分2413分别位于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两侧并与对焦线路板2812电连接,其中,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彼此之间不相互连接,以避免出现电路短路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部281与第一磁石251位于对焦载体22的同一侧,对焦位置感测部281被设置于第一磁石251的上方,从而使驱动装置20的至少一侧不设置磁石,使得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20在使用到阵列模组中时,另一阵列模组的摄像模组单体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20未设有磁石部25的一侧,这样,驱动装置20的磁石部25不会对相邻的摄像模组造成磁场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第一磁石251的上方,由于第一磁石251的顶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顶面,第一磁石251的上方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设置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驱动装置20的高度可以被降低。
由于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和第一磁石251的距离被设置的较近,为使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和第一磁石251均可以被良好的固定于防抖框架23,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实施为两极磁石,而第一磁石251被实施为多极磁石,例如,第一磁石251可以为四极磁石。具体地,参照图6所示,以图中的方向看,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具有位于上方的S极(南极)和位于下方的N极(北极),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N-S)向上,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与高度方向平行,这样,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可以获取有效的磁场信息;第一磁石251包括一第一磁力部分2511和一第二磁力部分2512,第一磁力部分2511和第二磁力部分2512沿水平方向(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二磁力部分2512位于第一磁力部分2511远离光轴的一侧,第二磁力部分2512位于第一磁力部分2511远离对焦载体22的一侧,第一磁力部分2511位于对焦载体22和第二磁力部分2512之间,以图中的方向看,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上方为S极,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下方为N极,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磁极方向向上,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上方为N极,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下方为S极,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磁极方向向下,这样第一磁石251面对第一防抖线圈271一侧具有N极和S极。需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磁极方向(N-S)是指N极向S极延伸的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和第一磁石251的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磁极方向相同,这样,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可以被设置在更靠近对焦载体22所在的内侧,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与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相对应也被设置在对焦载体22更靠近光轴的内侧,从而驱动装置20的尺寸可以被设计的更小。
继续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磁石252包括一第三磁力部分2521和一第四磁力部分2522,第三磁力部分2521和第四磁力部分2522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三磁力部分2521位于第四磁力部分2522远离第二防抖线圈272的一侧,第四磁力部分2522位于第三磁力部分2521和第二防抖线圈272之间,以图中的方向看,第三磁力部分2521的左侧(靠近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为N极,第三磁力部分2521的右侧(远离第一对焦线圈261的一侧)为S极,第四磁力部分2522的左侧(靠近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为S极,第四磁力部分2522的右侧(远离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为N极,这样第二磁石252面对第二防抖线圈272一侧具有N极和S极,第二磁石252面对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也具有N极和S极。
第三磁石253包括一第五磁力部分2531和一第六磁力部分2532,第五磁力部分2531和第六磁力部分2532沿平行于光轴的方向层叠设置,第五磁力部分2531位于第六磁力部分2532远离第三防抖线圈273的一侧,第六磁力部分2532位于第五磁力部分2531和第三防抖线圈273之间,以图中的方向看,第五磁力部分2531的左侧(远离第二对焦线圈262一侧)为S极,第五磁力部分2531的右侧(靠近第一对焦线圈261的一侧)为N极,第六磁力部分2532的左侧(远离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为N极,第六磁力部分2532的右侧(靠近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为S极,这样第二磁石252面对第二防抖线圈272一侧具有N极和S极,第二磁石252面对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也具有N极和S极。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也可以和图6所示的方向相反,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可以向下,即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上方的磁极为N极,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下方的为S极。相应地,第一磁石251的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上方为N极,第一磁石251的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下方为S极,第一磁石251的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上方为S极,第一磁石251的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下方为N极,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磁极方向向下,第二磁力部分2512的磁极方向向上,换言之,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的磁极方向与第一磁石251位于内侧的第一磁力部分2511的磁极方向一致即可使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在更靠近对焦载体22所在的内侧。同样的,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中各磁极方向也可以相反设置,根据需求设计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8所示,防抖框架23包括一框架主体231和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的一第一导磁件233,该第一导磁件233被设置于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和第一磁石251之间,第一导磁件233由具有导磁性质的材料组成,例如不锈钢(SUS430),借由第一导磁件233的设置,减少第一磁石251的磁场对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的影响。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等工艺,第一导磁件233被嵌合于框架主体231,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上方,第一磁石251被设置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下方。具体地,还可以通过第一导磁件233固定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和第一磁石251,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通过磁吸的方式被固定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上方,第一磁石251通过磁吸的方式被固定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下方。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可以紧贴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上表面,第一磁石251可以紧贴于第一导磁件233的下表面。
继续参照图5和图8,防抖框架23还包括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的一第二导磁件234和一第三导磁件235,该第二导磁件234和该第三导磁件235可以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等工艺被嵌合于框架主体231。该第二导磁件234被设置于第二磁石252远离第一对焦线圈261的一侧,从而可以增强第二磁石252面向第一对焦线圈261一侧的磁场强度。该第三导磁件235设置于第三磁石253远离第二对焦线圈262的一侧,从而可以增第三磁石253面向第二对焦线圈262一侧的磁场强度。具体地,第二磁石252还可以通过与第二导磁件234之间的磁吸作用被固定于第二导磁件234,或者第二磁石252通过与第二导磁件234之间的磁吸作用被更牢固的吸附在框架主体231上;第三磁石253也可以通过与第三导磁件235之间的磁石作用被固定于第三导磁件235或者被更牢固的吸附在框架主体231上。
第二导磁件234和第三导磁件235被设置在第一导磁件233的两侧,第二导磁件234和第三导磁件235可以分别与第一导磁件233的两端相连,第二导磁件234和第三导磁件235从第一导磁件233的两端一体延伸,从而第一导磁件233、第二导磁件234和第三导磁件235可以作为一个元件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中,简化制造工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抖框架23还包括一连接第二导磁件234和第三导磁件235的连接件236,连接件236被固定于第一导磁件233的相对侧,借由连接件236的设置,第一导磁件233、第二导磁件234、第三导磁件235和连接件236形成一环状结构,使该环状结构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等工艺被嵌合于框架主体231中,可以增强框架主体231的结构强度,其中,该环状结构的形状接近矩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框架主体231包括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侧部2311、第二侧部2312、第三侧部2313和第四侧部2314,第二侧部2312和第四侧部2314相对的设置于第一侧部2311的两侧,第三侧部2313被第一侧部2311的对侧,第一侧部2311、第二侧部2312、第三侧部2313和第四侧部2314一体连接。其中,第一侧部2311的顶面低于第二侧部2312和第四侧部2314的顶面,对焦位置感测部281包括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第一侧部2311。
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图5及图8所示,第一磁石251被固定于第一侧部2311,第二磁石252被固定于第二侧部2312,第三磁石253被固定于第四侧部2314,第一磁石251的顶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顶面的高度,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被设置于第一磁石251的上方。由于第一侧部2311具有较低的顶面,使得在第一侧部2311的上方具有一定的空间适于设置对焦位置感测磁石2813以及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而不会造成驱动装置2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计的较大。
第一导磁件233被固定于第一侧部2311从而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第二导磁件234被固定于第二侧部2312从而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第三导磁件235被固定于第四侧部2314从而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连接件236被固定于第三侧部2313从而被固定于框架主体231。
如图1、图2及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位置感测部28进一步包括一防抖位置感测部282,防抖位置感测部282沿高度方向与磁石部25相对设置,其中,防抖位置感测部282设置于底座212上,当防抖框架23移动时,防抖位置感测部282与磁石部25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根据防抖位置感测部282感测到的磁石部25的磁场强弱,可以确定防抖框架23的位置,进而调整对焦线圈部26和防抖线圈部27的电流,以使得防抖框架23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在本申请中,防抖位置感测部282可以为霍尔元件、驱动芯片(driver IC)、TMR等可以感测磁场的元件。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防抖位置感测部282包括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和第二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2,其中,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沿高度方向与第一磁石251相对设置,第二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2沿高度方向与第二磁石252或第三磁石253相对设置,通过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和第二位置感测元件感测防抖框架23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的位置信息。例如,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设置于第一防抖线圈271内,以与第一磁石251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2设置于第三防抖线圈273内,以与第三磁石25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12上设置有凹槽,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和第二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2被设置于底座212的凹槽内,以避免第一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1和第二防抖位置感测元件2822突出于底座212的顶面,造成驱动装置20高度的增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212包括一底座主体2121、一磁吸组件2123及一底座导电组件2124,其中,磁吸组件2123与底座导电组件2124被设置于底座主体2121,磁吸组件2123与底座导电组件2124在底座主体2121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避免二者发生干涉。例如,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磁吸组件2123高于底座导电组件2124设置,不仅能够使得磁吸组件2123与底座导电组件212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而且能够使得磁吸组件2123至磁石部25的距离的更近,具有更好的磁吸效果。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磁吸组件2123可以低于底座导电组件2124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更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嵌合在底座主体2121中,磁吸组件2123仅与磁石部25的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以在磁吸组件2123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之间产生沿高度方向(Z轴方向)的磁吸力,一方面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使得支撑部201被夹持在底座主体2121和防抖框架23之间;另一方面,在防抖框架23移动后,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使得防抖框架23保持于一位置,其中该位置可以为防抖框架23被驱动前的初始位置。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也可以通过粘胶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底座主体2121,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当然,也可以说,底座主体2121中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相对的边设置磁吸组件2123,底座主体2121中与第一磁石251相对的边不设置磁吸组件2123。
进一步地,磁吸组件2123可以不含有磁性,例如磁吸组件2123可以由铁氧体制成,或者,磁吸组件2123本身可以为永磁体。磁吸组件2123位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磁场中时,其受到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磁力作用,磁吸组件2123分别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形成相互吸引力以限制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相对于磁吸组件2123(底座主体2121)的位置,使得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在未受到对焦线圈部26的作用力时基本不会脱离驱动装置20。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包括一第一磁吸部21231和一第二磁吸部21232,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石25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二磁吸部21232与第三磁石25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吸部21232被设置于底座主体2121的对边,即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吸部21232相对于X轴方向或Y轴方向相对设置。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石252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一磁吸力F1,与第二磁吸部21232与第三磁石253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第二磁吸力F2能够相互对称,也就是说第一磁吸力F1与第二磁吸力F2为相互对称的力,防抖框架23在位于相对两侧的对称的磁吸力(第一磁吸力F1和第二磁吸力F2)作用下保持平衡,避免产生倾斜。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吸部21232相对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如前述可知,磁吸组件2123的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石252之间产生沿高度方向的第一磁吸力,磁吸组件2123的第二磁吸部21232与第三磁石253产生沿高度方向的第二磁吸力,在第一磁吸力和第二磁吸力的作用下,滚珠2011始终保持被夹持于底座主体2121和防抖框架23之间,下滚珠轨道2122位于底座主体2121的顶面,也就是说,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使得滚珠2011始终对防抖框架23进行支撑。
具体地,磁吸组件2123仅与磁石部25的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而不与磁石部25的第一磁石251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磁吸力仅产生于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石252之间和第二磁吸部21232与第三磁石253之间。即底座主体2121中与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相对的边设置磁吸组件2123,底座主体2121中与第一磁石251相对的边不设置磁吸组件2123。这是由于在本申请中,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分别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的三侧,当第一磁石251、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均与磁吸组件2123之间产生磁吸力时,仅有防抖框架23的三侧受到磁吸力的作用,这使得防抖框架23在非对称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产生倾斜。为避免这种情况产生,仅使得第二磁石252、第三磁石253与磁吸组件2123之间产生对称的磁吸力,以使得防抖框架23能够在对称的磁吸力的作用下保持平稳。
更具体地,第一磁吸部21231与第二磁吸部21232仅设置于底座主体2121的相对的边,而并不延伸至底座主体2121的拐角处,即第一磁吸部21231和第二磁吸部21232仅会被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磁力吸引,而不会被第一磁石251的磁力吸引,进而产生非对称的磁吸力。进一步的,第一磁吸部21231和第二磁吸部21232不延伸至底座主体2121的拐角处的结构设置还能够为支撑部201提供一定的安置位置,使得驱动装置2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包括偶数个磁吸件21233,偶数个磁吸件21233对称地设置于底座主体2121相对的两边,以产生对称的磁吸力。且偶数个磁吸件21233形状相同,从而提供均匀、稳定的磁吸力,使防抖框架23被平稳的吸附向底座212。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示例中,磁吸件21233的数量为四,第一磁吸部21231包括两个磁吸件21233,第二磁吸部21232包括两个磁吸件21233,四个磁吸件21233对称地设置于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的下方。在本申请另一个具体示例中,磁吸件21233的数量为二,第一磁吸部21231包括一个磁吸件21233,第二磁吸部21232包括一个磁吸件21233,两个磁吸件21233对称地设置于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的下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一磁吸件21233a、第二磁吸件21233b、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其中,第一磁吸部21231包括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二磁吸件21233b,其被对称地设置于第二磁石252的下方;第二磁吸部21232包括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其被对称地设置于第三磁石253的下方。其中,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二磁吸件21233b沿第二磁石25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磁吸件21233a与第二磁吸件21233b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磁石25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磁吸件21233a与第二磁吸件21233b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隔以使得第一磁吸件21233a与第二磁吸件21233b之间并不相互接触,以避免第一磁吸件21233a与第二磁吸件21233b连接为一体,造成与第二磁石252之间的磁吸力过大,进而影响驱动装置20的驱动效果;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沿第三磁石25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磁吸件21233c与第四磁吸件21233d间隔地设置于第三磁石253的长度方向上,第三磁吸件21233c与第四磁吸件21233d在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隔以使得第三磁吸件21233c与第四磁吸件21233d之间并不相互接触,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连接为一体,造成与第三磁石253之间的磁吸力过大,进而影响驱动装置20的驱动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二磁吸件21233b分开设置,在沿第二磁石25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二磁吸件21233b分别位于第二磁石252的两端;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分开设置,在沿第三磁石252的长度方向上,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分别位于第三磁石253的两端。其中,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磁石252的下方,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二磁吸件21233b沿Y轴方向对称设置;在第三磁石253的下方,第三磁吸件21233c和第四磁吸件21233d沿Y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磁吸件21233a和第三磁吸件21233c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二磁吸件21233b和第四磁吸件21233d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与四个磁吸件21233之间能够产生沿X轴方向和/或沿Y轴方向的磁吸力,或者说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与四个磁吸件21233之间能够产生沿X轴方向和/或沿Y轴方向的分力的磁吸力。
当防抖线圈部27没有受到电流激励时,分体式的磁吸组件2123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21233a、第二磁吸件21233b与第二磁石252之间,第三磁吸件21233c、第四磁吸件21233d和第三磁石253之间均能够产生沿X轴方向和沿Y轴方向的磁吸力(或者沿X轴方向和沿Y轴方向的分力),在磁吸力的作用下防抖框架23能够保持于驱动装置20的中心位置(即与光轴大致重合的位置)。或者说,在磁吸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防抖框架23复位至驱动装置20的中心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件21233的上表面被底座主体2121包裹,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21233的上表面也可以裸露,未被底座主体2121包裹,本申请并不为此所限。
继续参照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导电组件2124通过例如嵌件成型的方式嵌入底座主体2121,以提供一带有导电功能的底座212,使得防抖线圈部27和防抖位置感测部282可以通过底座212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与感光组件30的芯片线路板32电连接。进一步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通过嵌件成型的方式嵌入底座主体2121,底座212适于提供两个平整的安装面用于安装固定防抖线圈部27、防抖位置感测部282和感光组件30,不仅能够减少驱动装置20的部件数量,减少驱动装置20的组装复杂程度,还能够保护底座导电组件2124。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组件2123与底座导电组件2124使用不同的材质,其中,磁吸组件2123使用导磁性材质,以使得磁吸组件2123能够与磁石部25的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之间产生磁吸力;底座导电组件2124使用不导磁材质进行讯号导通,进而达到驱动装置20功能独立且简化组装的优点,换言之,底座导电组件2124不能与磁石部25之间产生磁吸力从而相互磁吸。
更具体地,底座导电组件2124包括导电部分21241和多个引脚21242,导电部分21241与多个引脚21242由导电材质一体成型而成。其中,导电部分21241通过例如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嵌入于底座主体2121,多个引脚21242裸露不被底座主体2121覆盖,多个引脚21242电连接于感光组件30的芯片线路板32,进而电导通防抖线圈部27、防抖位置感测部282和芯片线路板32。可以理解的是,导电部分21241的数量和多个引脚21242的数量与防抖线圈部27、防抖位置感测部282需要的电路数量有关,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2、图3及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一侧连接部29,侧连接部29被设置于防抖框架23和底座212的侧壁。侧连接部29的整体呈薄片状结构,侧连接部29的一端连接于防抖框架23的侧壁,侧连接部29的另一端连接于底座212的侧壁,以对防抖框架23进行支撑和限位,不仅有助于改善驱动装置20的结构稳定性,也能够使得防抖框架23在一定的行程范围内进行移动和复位。
具体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侧连接部29包括被固定于防抖框架23的第一连接端,被固定于底座212的第二连接端,以及一体地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弹性变形部。其中,弹性变形部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沿X方向延伸弯折段以及多个相互连接的沿Y方向延伸弯折段,其中,多个相互连接的沿X方向延伸弯折段与多个相互连接的沿Y方向延伸弯折段相互连接。弹性变形部受到X方向和Y方向的拉伸后产生形变,以在X方向和Y方向产生相应的复位力,使得防抖框架23在侧连接部29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原位即防抖框架23在移动前的位置)。
更具体地,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侧连接部29包括一第一侧弹片291、一第二侧弹片292、一第三侧弹片293和一第四侧弹片294。其中,第一侧弹片291和第二侧弹片292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一侧,第三侧弹片293和第四侧弹片294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与该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以使得防抖框架23移动后受到对称的复位力作用。当然,也可以说,第一侧弹片291、第二侧弹片292和第三侧弹片293、第四侧弹片294相对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弹片291的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41的第一部分2411,第一侧弹片291的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底座212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第二侧弹片292的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41的第二部分2412,第二侧弹片292的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底座212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第三侧弹片293的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41的第三部分2413,第三侧弹片293的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底座212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第四侧弹片294的第一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41的第四部分2414,第四侧弹片294的第二连接端电连接于底座212的底座导电组件2124,以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路导通。也就是说,第一弹片241电连接于对焦线路板2812和侧连接部29,侧连接部29电连接于第一弹片241和底座导电组件2124,通过第一弹片241和侧连接部29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路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侧连接部29可以为防抖框架23提供更加对称的复位力,也可以实现驱动装置20的电连接。进一步的,侧连接部29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侧壁,第一弹片241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顶部,避免了二者发生干涉或者发生短路的情况,进而避免影响驱动效果。
阵列模组
阵列模组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摄像模组单体的多摄模组,例如,阵列模组可以包括两个摄像模组单体进而可以被称为双摄模组,或者阵列模组可以包括三个摄像模组单体进而可以被称为三摄模组,在本申请中,阵列模组还可以包括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摄像模组单体,本申请并不受此所限。
图12示出了本申请阵列模组2的俯视示意图,阵列模组2包括一第一摄像模组20a和一第二摄像模组20b,第一摄像模组20a包括第一感光组件、被保持于第一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的第一光学镜头22a以及用于驱动第一光学镜头22a移动以实现光学性能调整的第一驱动装置21a;第二摄像模组20b包括第二感光组件、被保持于第二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的第二光学镜头22b以及用于驱动第二光学镜头22b移动以实现光学性能调整的第二驱动装置21b。其中,第一摄像模组20a采用了本申请前述的驱动装置20作为第一驱动装置21a,换言之,第一驱动装置21a被实施为本申请前述驱动装置20,第一摄像模组20a即本申请前述装有驱动装置20的摄像模组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阵列模组2还包括一模组支架20c,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被容置于模组支架20c中并被固定于模组支架20c,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模组支架20c包括一支架框部21c和一支架连接部22c,支架连接部22c一体连接于支架框部21c并使支架框部21c被分成两个模组容置区,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被分别安装于模组支架20c的两个模组容置区中。
如图12中所示,第一摄像模组20a与第二摄像模组20b相邻,第一摄像模组20a与第二摄像模组20b相邻的相邻侧未设置磁石部25,换言之,磁石部25的第一磁石251设置于驱动装置20(第一驱动装置21a)的相邻侧的对侧,第二磁石252和第三磁石253则分别设置于驱动装置20的相邻侧的相邻两侧。
第二驱动装置21b包括至少一驱动磁石211b和与至少一驱动磁石211b相对设置的驱动线圈,驱动磁石211b与驱动线圈相配合以驱动第二光学镜头22b移动。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驱动磁石211b中包括一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21b与驱动装置20相邻的相邻侧的驱动磁石211b,而由于驱动装置20的相邻侧未设置磁石部25,驱动装置20的磁石部25对第二驱动装置21b的驱动磁石211b和驱动线圈产生的电磁干扰较低上甚至不会产生电磁干扰,第二驱动装置21b的驱动磁石211b对驱动装置20的磁石部25、对焦线圈部26和防抖线圈部27不会产生的电磁干扰较低上甚至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为适于在阵列模组2中使用,参照图1至图11,本申请所述的驱动装置20(第一驱动装置21a)进一步可以具有如下特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被固定于第三侧部2313的连接件236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靠近第二驱动装置21b的一侧,连接件236可以由具有导磁性质的材料构成,从而连接件236可以起到隔磁的作用,减少驱动装置20和第二驱动装置21b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11所示,由于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及对焦线路板2812被设置于第一磁石251的上方,而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对焦线路板2812、第一磁石251又位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的延伸方向上,因此,为使第一弹片241的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可以分别提供对焦位置感测元件2811和对焦线路板2812导通电路,第一弹片241关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延伸的方向对称,特别是第二部分2412和第三部分2413关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延伸的方向对称,使得第二部分2412和第三部分2413可以与对焦线路板2812电连接。
进一步地,侧连接部29同样关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延伸的方向对称,使得侧连接部29的第一侧弹片291、第二侧弹片292、第三侧弹片293和第四侧弹片294可以分别与第一弹片的第一部分2411、第二部分2412、第三部分2413和第四部分2414相互电连接。第一侧弹片291和第四侧弹片254关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延伸的方向对称,第二侧弹片292和第三侧弹片253关于第一摄像模组20a和第二摄像模组20b延伸的方向对称,具体地,第一侧弹片291和第二侧弹片292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设置第二磁石252的一侧,第三侧弹片293和第四侧弹片294被设置于驱动装置20设置第三磁石253的一侧。侧连接部29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滚珠2011提供足够的设置空间,优化驱动装置20的空间结构。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
防抖框架,所述防抖框架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对焦载体,所述对焦载体被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防抖框架;
磁石部,所述磁石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框架;
对焦线圈部,所述对焦线圈部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磁石部相对;
防抖线圈部,所述防抖线圈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磁石部相对;以及
对焦位置感测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部包括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中的一个,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中的另一个,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和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对焦载体包括载体主体和侧延部,所述侧延部自所述载体主体向外延伸,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被固定于所述侧延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固定于所述防抖框架的顶部,所述对焦位置感测元件位于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石部包括第一磁石,所述防抖线圈部包括第一防抖线圈,所述第一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一磁石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磁石部还包括第二磁石和第三磁石,所述第二磁石和所述第三磁石相对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石的两侧,所述对焦线圈部包括第一对焦线圈和第二对焦线圈,所述第一对焦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第二磁石相对,所述第二对焦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对焦载体并与所述第三磁石相对,所述防抖线圈部还包括第二防抖线圈和第三防抖线圈,所述第二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二磁石相对,所述第三防抖线圈被固定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第三磁石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对焦位置感测部与所述第一磁石位于所述对焦载体的同一侧,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石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石包括第一磁力部分和第二磁力部分,所述第一磁力部分和所述第二磁力部分层叠设置,所述第二磁力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磁力部分远离所述对焦载体的一侧,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的磁极方向与所述第一磁力部分的磁极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石的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磁石和所述第三磁石的顶面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防抖框架还包括框架主体和被固定于所述框架主体的第一导磁件,所述第一导磁件被设置于所述对焦位置感测磁石和所述第一磁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悬持部和支撑部,所述悬持部连接所述对焦载体和所述防抖框架以使所述对焦载体被悬持于所述防抖框架中,所述支撑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框架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防抖框架被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固定部。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组件;
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移动。
CN202210698530.2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73197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530.2A CN117319769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PCT/CN2023/099792 WO2023246553A1 (zh) 2022-06-20 2023-06-13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8530.2A CN117319769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9769A true CN117319769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8530.2A Pending CN117319769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97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17183A (zh) * 2024-06-04 2024-07-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摄像模组的底座、制造方法及其潜望摄像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17183A (zh) * 2024-06-04 2024-07-0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摄像模组的底座、制造方法及其潜望摄像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98335U (zh) 光学组件驱动机构
CN106444218B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107329348B (zh) 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US8670195B2 (en) Lens actuator
EP3428705A1 (en) Lens drive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 device
CN114895430A (zh) 透镜驱动设备、相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CN112799200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WO2023246553A1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7319769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0462479B (zh) 透镜驱动装置
TWI588592B (zh) 簧片式旋轉模組
CN115706503A (zh) 一种用于驱动镜头组件的马达组件及摄像模组
CN108401101B (zh) 光学系统
CN117319768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7319767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6996767A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7441121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KR102696885B1 (ko) 줌 구동 액추에이터 및 줌 구동을 위한 위치제어방법
CN208607414U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34397A (zh) 镜头驱动装置
WO2024022228A1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2824948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17539106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CN117518678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