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8488B -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18488B CN117318488B CN202311607980.7A CN202311607980A CN117318488B CN 117318488 B CN117318488 B CN 117318488B CN 202311607980 A CN202311607980 A CN 202311607980A CN 117318488 B CN117318488 B CN 1173184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power supply
- modules
- coupled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16 vomi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3 vomi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02M3/158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with a plurality of power processing stages connected in paralle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02M1/08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for the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涉及电源设计领域,在重载状态下,调整多相电源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各相电流之间的比例。该多相电源包括:包括平均模块、M个电流调整模块、M个阻值可调整的检测模块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的电压调节控制器、M个电源模块和M个采样模块。电压调节控制器的输出端耦合至各个电源模块的控制端、各个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入端。M个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M个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M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平均模块的输入端。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入端耦合至M个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平均模块的输出端,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信息生成模块耦合至M个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的功耗越来越高,处理器工作时需求的电流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处理器的电流需求,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通常采用多相电源供电。
目前,常规技术中的电压调节控制器无法调整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从而无法调整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之间的比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用于在重载状态下,调整多相电源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各相的输出电流之间的比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相电源,该多相电源可以包括:电压调节控制器、M个电源模块和M个采样模块。其中,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包括:平均模块、M个电流调整模块、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和M个检测模块,且各个检测模块的阻值可调整。此处,M为正整数。各个检测模块可以获取对应的电源模块的检测电压。检测电压可以表示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平均模块可以获取处于工作状态的多个电源模块的平均电压。
具体的,电压调节控制器的输入端耦合至处理器的输出端,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耦合至各个电源模块的控制端,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耦合至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各个电源模块的供电端耦合至电压源,各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的供电端。
M个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M个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M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平均模块的输入端。各个采样模块用于采集对应的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检测模块的输出端,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耦合至平均模块的输出端,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分别耦合至M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出端可以是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也就是说,每个电流调整模块可以获取对应的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以及平均电压。
本申请提供的多相电源中,可以根据处于工作状态的各个电源模块的预设输出电流、初始设计输出电流,调整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此时,由于每个检测电压均等于平均电压,因此每个电流调整模块可以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对应的电源模块发送对应的控制信息,以调整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基于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发送的对应的控制信息,电源模块可以将输出的电流增大、减小或者保持不变,使得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相等。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可以调整各相之间的电流比例。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平均模块可以包括:M个第一跨导运放、第一滤波器、第三电阻和平均计算子模块。具体的,M个第一跨导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采样模块的输出端,M个第一跨导运放的输出端均通过第一滤波器耦合至第三电阻。平均计算子模块与第三电阻并联,且平均计算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个检测模块可以包括:第二跨导运放、第二滤波器、电阻可调模块和电压获取模块。具体的,第二跨导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合至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第二跨导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二滤波器耦合至电阻可调模块。电压获取模块与电阻可调模块并联,且电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阻可调模块可以包括寄存器。寄存器可以包括Q个比特位。Q个比特位的值与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一一对应。此处,Q为正整数。当然,电阻可调模块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可变电阻。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各个电源模块可以包括:驱动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电感。具体的,驱动芯片的控制端耦合至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耦合至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耦合至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电压源,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耦合至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耦合至处理器的供电端。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各个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各个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相同。
基于此,各个电源模块的最大输出电流也相同(即多相电源在重载状态下可以等比例输出电流),且各个电源模块的损耗也相同。因此,在重载状态下,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M个电源模块中任意多个电源模块工作。在轻载状态下,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M个电源模块中任一个电源模块工作。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 M个电源模块包括L个第三电源模块、(M-L)个第四电源模块。此处,L为小于M的正整数。其中,第三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与第四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第三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大于第四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电感的感值越大,则电感的损耗越小。在不同的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电感的损耗越小,则电源模块的损耗越小。因此,第三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四电源模块的损耗。基于此,在轻载状态下,多相电源可以控制任一个第三电源工作,从而提升多相电源的轻载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M个电源模块包括P个第五电源模块、(M-P)个第六电源模块。此处,P为小于M的正整数。其中,第五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小于与第六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且第五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大于第六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越小,则场效应管的损耗越小。同时,电感的感值越大,则电感的损耗越小。因此,第五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六电源模块的损耗。基于此,在轻载状态下,多相电源可以控制任一个第五电源工作,从而提升多相电源的轻载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各个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采样电容。具体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合至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合至采样电容的第一端。采样电容的第二端耦合至电感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采样电容的第一端还耦合至各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平均模块的输入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合至各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平均模块的输入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相电源的输出电流调整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多相电源。该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小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时,减小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一目标指示信息。其中,第一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增加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基于第一目标指示信息,向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一目标控制信息。其中,第一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电源模块将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提高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基于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时,增大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二目标指示信息。其中,第二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减小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基于第二目标指示信息,向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二目标控制信息。其中,第二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电源模块将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降低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其中,目标电源模块为多相电源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任一电源模块;目标检测模块为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目标电流调整模块为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电压源、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多相电源。电压源的输出端耦合至多相电源的供电端、微控制器的供电端。多相电源的控制端耦合至处理器的输出端、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多相电源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的供电端。
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技术效果参照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重复。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常规技术中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输出电流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同一类型特征的目的,不能理解为用于指示相对重要性、数量、顺序等。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术语“耦合”、“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指物理上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指通过电子器件实现的间接连接,例如通过电阻、电感、电容或其他电子器件实现的连接。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描述。
多相电源:是一种能够同时提供多个频率相同而初始相位互异的电压的电源。例如,多相电源可以是三相电源、四相电源、六相电源等。多相电源的工作状态包括轻载状态和重载状态。
其中,多相电源处于轻载状态时,多相电源可以工作在单相非连续传导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在单相非连续传导模式下,多相电源的一相有输出电流即可,并且输出电流通常较小(如小于5A)。
其中,多相电源处于重载状态时,多相电源可以工作在全相连续传导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在全相连续传导模式下,多相电源的每一相或几相均有输出电流。通常,在全相连续传导模式下,多相电源的输出电流较大(如大于10A)。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的功耗越来越高,处理器工作时需求的电流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处理器的电流需求,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通常采用多相电源供电。
图1示出了常规技术中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常规技术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充电接口110、电压源120、多相电源130、处理器140、负载模块150和微控制器160。
充电接口110通过充电线缆耦合至外部电源(图1中未示出)。充电接口110的输出端耦合至电压源120的供电端。电压源120的输出端耦合至多相电源130的供电端、负载模块150的供电端和微控制160的供电端,用于分别向多相电源130、负载模块150和微控制器160供电。多相电源130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供电端,用于向处理器140供电。
处理器140的输出端耦合至多相电源130的控制端和负载模块150的控制端,可以控制多相电源130和负载模块150。微控制器160的输出端耦合至多相电源130的控制端,可以在处理器140未启动前,控制多相电源130向处理器140供电,以使处理器140启动,从而使处理器140可以向多相电源130发送控制信息。
其中,电压源120可以是电池或电源管理模块,但不仅限于此。处理器14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但不仅限于此。微控制器160可以是一种低频率、低规格的中央处理器,但不仅限于此。负载模块150可以包括显示屏、按键、音频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但不仅限于此。
可选的,电压源120可以通过第一电源转换模块(图1中未示出)耦合至微控制器160。同理,电压源120可以通过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图1中未示出)耦合至负载模块150。第一电源转换模块与第二电源转换模块可以是相同的电源转换模块,也可以是不同的电源转换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2示出了常规技术中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常规技术中的多相电源130可以包括:一个电压调节(voltage regulator,VR)控制器210和M个电源模块220。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且M的大小取决于多相电源的“相”数。例如,当多相电源为三相电源时,M=3。每个电源模块220输出的供电电压是多相电源130输出的供电电压中的一相。
电压调节控制器210的输入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输出端。电压调节控制器210的第一输出端耦合至每个电源模块220的控制端,电压调节控制器210的第二输出端耦合至每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每个电源模块220的供电端耦合至电压源的输出端(图2中未示出)。每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供电端。电压调节控制器210的供电端也耦合至电压源的输出端。也就是说,电压源(图2中未示出)向电压调节控制器210和每个电源模块220供电,电压调节控制器210和至少一个电源模块220再向处理器140供电。综上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210可以基于处理器140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息,控制至少一个电源模块220向处理器140的供电端输出对应的供电电压。
目前,常规技术中的电压调节控制器210无法调整各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从而无法调整各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之间的比例。
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对多相电源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多相电源中新增了M个电流调整模块和M个检测模块。每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每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每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其中,上述每个检测模块可支持阻值调整,可以获取处于工作状态的对应的电源模块的检测电压。其中,检测电压可以表征处于工作状态的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上述每个电流调整模块可基于对应的检测模块调整阻值后的检测电压,以及多相电源处于工作状态的各个电源模块的检测电压的平均值(即平均电压),调整对应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具体的,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各个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不符时,调整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后,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在保证处于工作状态的各个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与平均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使对应的电源模块最终输出的电流符合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中各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可以调整,从而调整各个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之间的比例,使得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成预设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个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是这个电源模块在初始设计时,原本需要输出的电流。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个电源模块的预设输出电流,是这个电源模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际需要输出的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电子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例如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等),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例如船模),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无人机等)。该电子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终端单元、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终端站、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移动台、终端代理或终端装置等。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和结构等不作限定。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后的多相电源300可以包括: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M个电源模块220和M个采样模块330。其中,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可以包括:平均模块3101、M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M个检测模块3103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
具体的,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输入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输出端(图3中未示出)。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第一输出端耦合至各个电源模块220的控制端。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第二输出端耦合至各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各个电源模块220的供电端耦合至电压源(图3中未示出)的输出端。各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供电端。每个采样模块330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端。每个采样模块330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检测模块3103的输入端、平均模块3101的输入端。每个检测模块3103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每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的第一输入端。平均模块3101的输出端耦合至每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的第二输入端。每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的输入端。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的每个输出端耦合至对应的每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也就是说,这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的每个输出端可以称为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第二输出端。
在重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可以分别控制N个电源模块220工作。N为正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此时,N个采样模块330中的每个采样模块330可以采集N个电源模块220中对应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然后,N个采样模块330均可以将采集到的对应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发送给平均模块3101。平均模块3101可以根据N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以及处于工作状态的电源模块的数量(即N),得到N个电源模块220的平均电压Vref,并且将平均电压分别发送给对应的N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
同时,N个采样模块330中的每个采样模块330还可以将对应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发送给对应的检测模块3103。检测模块3103可以根据对应的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得到该电源模块220的检测电压V检。N个检测模块3103可以将得到的检测电压V检分别发送给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3102。其中,检测模块3103得到的检测电压V检可以用于表示对应的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
根据N个电源模块的预设输出电流、初始设计输出电流,调整对应的检测模块3103的阻值。此时,N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中的每个电流调整模块3102为了保证得到的检测电压V检与平均电压相等,可以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发送N个指示信息。每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增加、减小或保持控制信息的占空比。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基于N个指示信息,生成N个对应的控制信息,并且分别向对应的电源模块220发送控制信息,以调整对应的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电流。例如,基于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3102发送的控制信息,电源模块220可以将输出的电流增大或者减小,以达到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信息生成模块3104向对应电源模块220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不同。不同电源模块220调整输出电流的力度可能不同。或者,还可能会出现“部分电源模块220需要基于控制信息将输出的电流调整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而部分电源模块220不需要对输出的电流进行调整”的情况。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可以调整各相之间输出的电流比例。
下面结合图4-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300的具体结构,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300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的一种工作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步骤S405:
S401、电压调节控制器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
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包括: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多相电源在目标工作状态下需要工作的电源模块的数量,但不仅限于此。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是指处理器当前需要多相电源所处的一种工作状态。在该工作状态下,多相电源可以向处理器提供足够的电流以使处理器能够处理当前的任务。目标工作状态可以为轻载状态或重载状态。
当电子设备工作在轻办公场景时,第一控制信息可以指示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为轻载状态,且多相电源中需要一个电源模块工作(即多相电源中有一相输出)。当电子设备处于其他办公场景时,第一控制信息可以指示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为重载状态,且多相电源中需要N个电源模块工作(即多相电源中有N相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区分,下文中将需要工作的电源模块称为第一电源模块,将不需要工作的电源模块称为第二电源模块。
S402、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指示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为重载状态,且多相电源中需要N个第一电源模块工作,电压调节控制器向各个第一电源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一使能信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使能信息用于控制各个电源模块启动或停止工作。使能信息可以是一个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例如,使能信息是高电平,用于控制各个电源模块启动;使能信息是低电平,用于控制各个电源模块停止工作。或者,使能信息是低电平,用于控制各个电源模块启动;使能信息是高电平,用于控制各个电源模块停止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使能信息用于指示电源模块启动。需要说明的是,在重载状态下,多相电源的N相电源均需要输出电流为处理器供电,因此,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分别向N个第一电源模块发送同样的第一使能信息,以使N个第一电源模块启动。
其中,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各个第一电源模块向处理器供电。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例如,第二控制信息可以是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信号。
S403、各个第一电源模块根据第二控制信息和第一使能信息,向处理器供电。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各个电源模块220可以包括:驱动芯片510、第一场效应管520、第二场效应管530和电感540。其中,第一场效应管520为开关管,第二场效应管530为同步整流管。
具体的,驱动芯片510的控制端耦合至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第一输出端,驱动芯片510的输入端耦合至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的第二输出端。也就是说,驱动芯片510的控制端是电源模块220的控制端,驱动芯片510的输入端是电源模块220的输入端。
驱动芯片510的输出端耦合至第一场效应管520的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530的控制端。第一场效应管520的第一端耦合至电压源120的输出端。也就是说,第一场效应管520的第一端是电源模块220的供电端。第一场效应管520的第二端耦合至第二场效应管530的第一端,第二场效应管530的第二端耦合至电子设备的接地端。第一场效应管520的第二端还耦合至电感540的第一端,电感540的第二端耦合至处理器140的供电端。也就是说,电感540的第二端是每个电源模块220的输出端。
每个电源模块220的工作原理为:驱动芯片510接收到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发送的第一使能信息时,驱动芯片510启动。驱动芯片510启动后,基于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发送的第二控制信息控制第一场效应管520导通或关断,以及控制第二场效应管530关断或导通。在同一时刻,第一场效应管520的栅极电压和第二场效应管530的栅极电压相位相反。因此,当第一场效应管520导通时,第二场效应管530关断,或者,当第一场效应管520关断时,第二场效应管530导通。
当第一场效应管520导通,且第二场效应管530关断时,电流通过第一场效应管520流向电感540向处理器供电,并且流过电感540的电流逐渐增大,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磁能存储在电感540中。当第一场效应管520的导通时间达到一定占空比时,第一场效应管520关断,且第二场效应管530导通。此时,存储在电感540中的磁能转换成电能释放,继续向处理器供电。在此过程中,流过电感540的电流逐渐减小。
由此可见,第一场效应管520的导通时间与电感540的储能时间有关,从而与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的大小有关。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M个电源模块220中的各个电源模块220的参数是否相同,可以将多相电源300分为以下三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300中的各个电源模块220的参数相同。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300中的各个电源模块220可以完全相同。各个电源模块220的参数相同,则各个电源模块220的损耗相同。
具体的,各个电源模块220的参数相同可以包括:各个电源模块220中的第一场效应管520的参数相同、各个电源模块220中的第二场效应管530的参数相同,且各个电源模块220中的电感540的参数相同。
其中,场效应管的参数可以包括: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导通电流、节间电容、开关频率,但不仅限于此。电感的参数可以包括:电感的感值、电感的交流电阻、电感的纹波电流,但不仅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各个电源模块220的参数均相同,因此各个电源模块220输出的最大电流也相同(即多相电源在重载状态下可以等比例输出电流),且各个电源模块的损耗也相同。基于此,在重载状态下,N个第一电源模块可以是M个电源模块中的任意N个电源模块。也就是说,在重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M个电源模块中任意N个电源模块工作。同时,在重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还可以根据N个电源模块初始设计的输出电流和预设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调整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输出电流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调整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601-步骤S606:
S601、基于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小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时,减小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目标电源模块是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电源模块中的任一电源模块。也就是说,目标电源模块是N个第一电源模块中的任一电源模块。目标检测模块是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目标电流调整模块是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
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与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正相关。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始终等于平均电压。假设重载状态下,处理器的需求电流为50A,多相电源中5个电源模块工作,则多相电源的每相平均输出的电流为10A。也就是说,每个电源模块的预设输出电流为10A。
由于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等于平均电压,因此当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小于10A时,为了提高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以达到预设输出电流,基于欧姆定律,可以减小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此时,目标电流调整模块为了使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与平均电压相等,会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增加控制信息的占空比。第一指示信息是一种第一目标信息。
S602、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向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三控制信息。
控制信息生成模块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控制信息生成模块会基于第一指示信息生成第三控制信息,接着将第三控制信息发送给目标电源模块。第三控制信息是一种第一目标控制信息。
其中,第三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电源模块将目标电流模块输出的电流提高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第三控制信息可以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如PWM信号)。第三控制信息的占空比大于第二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具体的,控制信息的占空比与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有关,而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与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有关。在瞬态情况下,控制信息的占空比越大,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越长,则电感的储能时间越长,使得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越大。
S603、目标电源模块基于第三控制信息,将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提高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S604、基于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时,增大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如果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10A,即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预设输出电流。由于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等于平均电压,因此当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预设输出电流时,为了降低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以达到预设输出电流,基于欧姆定律,可以增加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此时,目标电流调整模块为了使目标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与平均电压相等,会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减小控制信息的占空比。第二指示信息是一种第二目标指示信息。
S605、控制信息生成模块会基于第二指示信息,向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四控制信息。
其中,第四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电源模块将目标电流模块的输出电流降低至输出电流。第四控制信息可以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如PWM信号)。第四控制信息的占空比小于第二控制信息的占空比。第四控制信息是以一种第二目标控制信息。
具体的,控制信息的占空比越小,第一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越短,则电感的储能时间越短,使得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越小。
S606、目标电源模块基于第四控制信息,将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降低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轻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可以控制M个电源模块中任意一个电源模块工作即可。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中的各个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各个电源模块的电感的参数不完全相同。由于各个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但各个电源模块的电感的参数不完全相同,因此各个电源模块的损耗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根据电感的感值的大小,可以将M个电源模块分为:L个第三电源模块和(M-L)个第四电源模块。L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L小于M。其中,第三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场效应管与第四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第三电源模块中的第二场效应管与第四电源模块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第三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大于第四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
需要说明的是,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参数相同的电源模块,第四电源模块的参数与各个电源模块的参数相同,第三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大于各个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对于电感而言:电感的损耗可以包括电感的直流损耗和交流损耗(或称磁损耗),但不仅限于此。其中,电感的磁损耗与电感的感值有关,且电感的感值越大,则电感的磁损耗越小。
具体的,电感的磁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1)表示:
(1)
其中,为电感的磁损耗;/>为电感的纹波电流;/>为电感的交流电阻。
由公式(1)可知:在电感的交流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感的纹波电流越大,则电感的磁损耗越大。
另外,电感的感值与电感的纹波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2)表示:
(2)
其中,为电感两端的电压;/>为占空比;/>为电感的感值;/>为电感的电流纹波率;/>为场效应管的开关频率。
由公式(2)可知:电感的感值与电感的纹波电流呈反比。因此,电感的感值越大,则电感的纹波电流越小。结合公式(1)和公式(2)可知:电感的感值越大,电感的纹波电流越小,从而电感的磁损耗越小。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大感值的电感,降低电感的纹波电流,从而降低电感的磁损耗,进而降低电感的损耗,最终降低电源模块的损耗。
结合上述分析过程可知:第三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大于第四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且第三电源模块中的场效应管的参数与第四电源模块中的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因此第三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四电源模块的损耗。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与第四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因此第三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与第四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基本相同(即多相电源在重载状态下也需要等比例输出电流)。所以,在重载状态下,N个第一电源模块中可以包括第三电源模块和第四电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电源模块。
当N个第一电源模块中同时包括第三电源模块和第四电源模块时,由于第三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较大(即电感的直流电阻较大),使得第三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必然小于第四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也就是说,第三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必然小于预设输出电流。这样,会导致第三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小于平均电压。此时,多相电源可以采用上述步骤S601的原理提高第三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
具体的,由于第三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等于平均电压,为了提高第三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基于欧姆定律,可以减小第三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此时,第三电流调整模块会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增加控制信息的占空比。然后,控制信息生成模块会基于第五指示信息,向第三电源模块的驱动芯片发送第五控制信息。第五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三电源模块将输出的电流提高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其中,第五控制信息可以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如PWM信号)。第X控制信息的占空比大于第二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指示信息是一种第一目标指示信息。第五控制信息是一种第一目标控制信息。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四电源模块的损耗,因此在轻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L个第三电源模块中的一个第三电源模块工作。这样,多相电源的整体损耗较小,从而可以提升多相电源的轻载效率。
例如,将电源模块中的电感更换成/>至/>的电感后,多相电源的轻载效率可以提升3%左右。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中的各个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参数不完全相同,且各个电源模块的电感的参数不完全相同。由于各个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参数不完全相同,且各个电源模块的电感的参数不完全相同,因此各个电源模块的损耗不完全相同。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M个电源模块可以分为:P个第五电源模块和(M-P)个第六电源模块。P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且P小于M。其中,第五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节间电容小于第六电源模块中的第一场效应管的节间电容。第五电源模块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节间电容小于第六电源模块中的第二场效应管的节间电容。第五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大于第六电源模块中的电感的感值。
对于场效应管而言:场效应管的损耗可以包括导通损耗、开关损耗、驱动损耗,但不仅限于此。
具体的,场效应管的导通损耗是指:场效应管的内部通过电流时产生的损耗。通常,场效应管的导通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3)表示:
(3)
其中,为场效应管的导通损耗;/>为场效应管导通时,场效应管的漏源电流;/>为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
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是指:场效应管在进行开关操作时产生的损耗。通常,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4)表示:
(4)
其中,为场效应管的开关损耗;/>为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节间电容;/>为场效应管的栅源电压;/>为场效应管的开关频率。
另外,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即)越大,则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节间电容越大。基于此,再结合上述公式(3)和公式(4)可知:对于小电流,可以选择节间电容较小的场效应管。节间电容小的场效应管的损耗较小。因此,在电感相同的情况下,电源模块中的场效应管的节间电容较小时,电源模块的损耗较小。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损耗小于第六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损耗,且第五电源模块的电感的损耗小于第六电源模块的场效应管的损耗,因此,第五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六电源模块的损耗。
由上述分析可知:相比于第三电源模块,第五电源模块中除了电感的损耗更小,场效应管的损耗也更小,因此第五电源模块的损耗小于第三电源模块的损耗。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五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小于第六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因此,第五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小于第六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即多相电源在重载状态下,不需要等比例输出电流)。同时,在轻载状态下,处理器的需求电流也较小,因此在轻载状态下,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P个第五电源模块中的一个第五电源模块工作。基于此,由于第五电源模块的损耗更小,因此在轻载状态下多相电源的整体损耗更小,从而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多相电源的轻载效率。
另外,重载状态下,N个第一电源模块中依然可以包括第五电源模块和第六电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电源模块。
当N个第一电源模块中同时包括第五电源模块和第六电源模块时,由于第五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小于第六电源模块输出的最大电流。因此,需要对第五电源模块做限流处理。此时,多相电源可以采用上述步骤S602的原理降低第五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
具体的,由于第五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的检测电压等于平均电压,为了降低第五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可以增加第五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这样,第五电流调整模块会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减小控制信息的占空比。然后,控制信息生成模块会基于第四指示信息,向第五电源模块的驱动芯片发送第六控制信息。第六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第五电源模块将输出的电流降低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其中,第六控制信息可以是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如PWM信号)。第六控制信息的占空比小于第二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指示信息是一种第二目标指示信息。第六控制信息是一种第二目标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下面结合图3和图6,简单介绍上述采样模块330的可能结构,并且进一步介绍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的可能结构,以及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调整N个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之间的比例的可能方法。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为了方便理解,图7中示出了电源模块中的电感540的等效电路。电感540的等效电路为:串联的电感L1和直流电阻DCR。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中的各个采样模块33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采样电容C和第二电阻R2。
具体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耦合至电感L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耦合至采样电容C的第一端。采样电容C的第二端耦合至直流电阻DCR的第二端。也就是说,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采样电容C的第二端为采样模块330的输入端。采样电容C的第一端还耦合至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采样电容C的第二端还耦合至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耦合至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310。也就是说,采样电容C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为采样模块330的输出端。
其中,电感L1和直流电阻DCR的时间常数等于第一电阻R1和采样电容C的时间常数。这样,通过采样电容C可以采集到与电感540同相位差分电压纹波信号(下文中简称电压信号)。差分电压纹波信号可以用于表征流过电感540的电流信号(即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流过电感的电流可以是电感所属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为了方便区分,下文中,将流过电感的电流信号称为第一电流信号。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可以称为第一电流信号。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平均模块3101可以包括: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第一滤波器720、第三电阻R3和平均计算子模块730。第三电阻R3可以是固定电阻,也可以是可调电阻。图8中以第三电阻R3为固定电阻示出。
具体的,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采样模块330中采样电容C的第一端。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耦合至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的输出端耦合至第一滤波器720的输入端。也就是说,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的输入信号分别是M个采样模块330输出的电压信号。M个第一跨导运放710可以分别基于M个电压信号,得到M个第二电流信号,并将M个第二电流信号分别发送给第一滤波器720。其中,M个第二电流信号分别与M个第一电流信号成比例关系。
第一滤波器720的输出端耦合至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滤波器720可以对每个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M个第三电流信号。
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耦合至接地端(如电子设备的接地端)。平均计算子模块730与第三电阻R3并联。平均计算子模块730可以采集M个第三电流信号流过第三电阻R3后生成的电压,然后将该电压除以M,可以得到上述平均电压Vref。
基于上述原理可知:当M个电源模块中的N个第一电源模块工作时,N个第一跨导运放710基于对应的N个采样模块330输出的电压信号,得到N个第二电流信号。然后,第一滤波器720对N个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N个第三电流信号。最后,平均计算子模块730将N个第三电流信号流过第三电阻R3生成的电压,除以N,得到上述平均电压Vref。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相电源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各个检测模块3103可以包括:第二跨导运放810、第二滤波器820、第四电阻R4和电压获取模块830。第四电阻R4为可变电阻。
具体的,第二跨导运放810的第一输入端耦合至对应的采样模块330中采样电容C的第一端。第二跨导运放810的第二输入端耦合至该采样模块330中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M个第二跨导运放810的输出端耦合至第二滤波器820的输入端。也就是说,第二跨导运放810的输入信号是对应的采样模块330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二跨导运放810可以分别基于该电压信号,得到第二电流信号,并将第二电流信号发送给第二滤波器820。
第二滤波器820的输出端耦合至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二滤波器820可以对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第三电流信号。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耦合至接地端(如电子设备的接地端)。电压获取模块830与第四电阻R4并联,可以获取第三电流信号流过第四电阻R4后生成的电压。第三电流信号流过第四电阻R4后生成的电压为检测电压V检。
基于上述原理可知:当M个电源模块中的N个第一电源模块工作时,N个第二跨导运放810基于对应的N个采样模块330输出的电压信号,得到N个第二电流信号。然后,N个第二滤波器820分别对N个第二电流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得到N个第三电流信号。最后,N个电压获取模块830分别获取N个第三电流信号流过第四电阻R4生成的电压,得到N个检测电压V检。
示例性的,第四电阻R4可以是一个电阻可调模块。该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包括多种(如W,W为正整数)。该电阻可调模块可以包括寄存器。该寄存器可以具有Q个比特位。电阻可调模块的每种阻值可以通过Q个比特位(binary digit,BIT)进行标识。调整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可以通过设置比特位的值来体现。也就是说,Q个比特位的值与W种阻值一一对应。
示例性的,以Q=2为例。寄存器的两个比特位置为00时,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为1Ω;寄存器的两个比特位置为01时,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为2Ω;寄存器的两个比特位置为10时,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为3Ω;寄存器的两个比特位置为11时,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为4Ω。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检测模块3103中的第二跨导运放810,与平均模块3101中对应的每个第一跨导运放710可以共用同一个跨导运放。以各个检测模块3103中的每个第二跨导运放810为对应的第一跨导运放710为例。此时,每个第二滤波器820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对应的第一跨导运放710的输出端。
S404、基于第一控制信息指示多相电源的目标工作状态为重载状态,且多相电源中需要N个第一电源模块工作,电压调节控制器向各个第二电源模块发送第二使能信息。
继续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使能信息的介绍。第二使能信息用于指示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不工作。也就是说,第二使能信息与第一使能信息不同。例如,当第一使能信息是高电平时,第二使能信息是低电平。
S405、基于第二使能信息,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不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源模块不工作,可以包括:第二电源模块从工作状态切换至不工作状态,也可以是维持原本不工作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中对电压调节控制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电压调节控制器,在根据N个电源模块的预设输出电流、初始设计输出电流,调整对应的检测模块的阻值。此时,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3102为了保证得到的检测电压与平均电压相等,可以通过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向对应的电源模块发送控制信息,以增加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或者降低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使得对应的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与预设输出电流相等。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电源可以调整各相之间的电流比例。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路和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设备,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调节控制器、M个电源模块和M个采样模块;所述M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包括:平均模块、M个电流调整模块、M个检测模块和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各个所述检测模块的阻值可调整;
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的输入端耦合至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耦合至各个所述电源模块的控制端,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耦合至各个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各个所述电源模块的供电端耦合至电压源,各个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处理器的供电端;
所述M个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耦合至所述M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个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耦合至所述M个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平均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耦合至M个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均耦合至所述平均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分别耦合至所述M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
其中,各个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二跨导运放、第二滤波器、电阻可调模块和电压获取模块;所述第二跨导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合至所述采样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跨导运放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滤波器耦合至所述电阻可调模块;所述电压获取模块与所述电阻可调模块并联,且所述电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模块包括:M个第一跨导运放、第一滤波器、第三电阻和平均计算子模块;
所述M个第一跨导运放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分别耦合至所述M个采样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个第一跨导运放的输出端均通过所述第一滤波器耦合至所述第三电阻;所述平均计算子模块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且所述平均计算子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M个电流调整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可调模块包括寄存器,所述寄存器包括Q个比特位;所述Q为正整数;
所述Q个比特位的值与所述电阻可调模块的阻值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驱动芯片、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电感;
所述驱动芯片的控制端耦合至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耦合至所述电压调节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
所述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用于耦合至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电感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供电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各个所述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电源模块包括L个第三电源模块、(M-L)个第四电源模块;所述L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所述第三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与所述第四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参数相同,且所述第三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大于所述第四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电源模块包括P个第五电源模块、(M-P)个第六电源模块;所述P为小于所述M的正整数;
所述第五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小于与所述第六电源模块中场效应管的通流能力,且所述第五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大于所述第六电源模块中电感的感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相电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采样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合至所述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采样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采样电容的第二端耦合至所述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采样电容的第一端还耦合至各个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平均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耦合至各个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平均模块的输入端。
9.一种多相电源的输出电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相电源;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小于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时,减小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一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增加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一目标控制信息;所述第一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将所述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提高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基于所述目标电源模块的初始设计输出电流大于对应的所述预设输出电流时,增大所述目标检测模块的阻值,所述目标电流调整模块向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发送第二目标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目标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减小控制信息的占空比;
所述控制信息生成模块基于所述第二目标指示信息,向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发送第二目标控制信息;所述第二目标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将所述目标电源模块输出的电流降低至对应的预设输出电流;
其中,所述目标电源模块为所述多相电源中处于工作状态的任一电源模块;所述目标检测模块为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检测模块;所述目标电流调整模块为所述目标电源模块对应的电流调整模块。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源、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多相电源;
所述电压源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多相电源的供电端、所述微控制器的供电端;所述多相电源的控制端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多相电源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处理器的供电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07980.7A CN117318488B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07980.7A CN117318488B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18488A CN117318488A (zh) | 2023-12-29 |
CN117318488B true CN117318488B (zh) | 2024-05-14 |
Family
ID=89287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07980.7A Active CN117318488B (zh) | 2023-11-29 | 2023-11-29 |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31848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1565A (ja) * | 1996-12-26 | 1998-07-21 | Nec Miyagi Ltd | 並列接続電源システム |
CN103280190A (zh) * | 2013-05-20 | 2013-09-0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驱动方法 |
CN106230276A (zh) * | 2016-08-01 | 2016-12-14 | 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电源均流控制电路 |
CN114221544A (zh) * | 2021-12-11 | 2022-03-22 | 深圳市英可瑞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buck电路、均流控制方法及其开关电源 |
CN115133790A (zh) * | 2021-08-11 | 2022-09-30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多相电源及其电路、用于多相电源的平均电流采样方法 |
CN116667392A (zh) * | 2023-06-14 | 2023-08-29 | 骏盈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基于cot控制的多相电源电流均衡电路和多相电源 |
-
2023
- 2023-11-29 CN CN202311607980.7A patent/CN1173184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91565A (ja) * | 1996-12-26 | 1998-07-21 | Nec Miyagi Ltd | 並列接続電源システム |
CN103280190A (zh) * | 2013-05-20 | 2013-09-04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背光驱动方法 |
CN106230276A (zh) * | 2016-08-01 | 2016-12-14 | 深圳茂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电源均流控制电路 |
CN115133790A (zh) * | 2021-08-11 | 2022-09-30 | 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 多相电源及其电路、用于多相电源的平均电流采样方法 |
CN114221544A (zh) * | 2021-12-11 | 2022-03-22 | 深圳市英可瑞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buck电路、均流控制方法及其开关电源 |
CN116667392A (zh) * | 2023-06-14 | 2023-08-29 | 骏盈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基于cot控制的多相电源电流均衡电路和多相电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18488A (zh) | 2023-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94407B (zh) | 一种ac-dc变换系统 | |
US10207145B2 (en) | High efficiency treadmill motor control | |
CN102882375B (zh) | 一种开关式电源及其斜率补偿信号发生电路和控制方法 | |
TWI373900B (en) | High efficiency charging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 |
CN102801329B (zh) | 一种高效率、低损耗的交直流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934440B (zh) |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芯片以及无线充电接收器 | |
CN103154843A (zh) | 具有升压-降压-降压配置的功率转换器 | |
US11742756B2 (en) | Hybrid bi-directional DC-DC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 |
CN105103426A (zh) | 在电压调节的开关模式电源中的电压下降控制 | |
US20200328676A1 (en) | Smart cable and methods thereof | |
CN210246625U (zh) | 功率转换电路和设备 | |
US20240079956A1 (en) | Hybrid power converter | |
KR20190115364A (ko) |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 |
CN103647448B (zh) |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 |
CN116615860A (zh) | 一种谐振型交流/直流变换器、电子设备及适配器 | |
US9735678B2 (en) | Voltage converters with asymmetric gate voltages | |
CN114123740A (zh) | 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7318488B (zh) | 一种多相电源和电子设备 | |
US20230216413A1 (en) | Hybrid dc-dc variable switched capacito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
CN117155107B (zh) | 功率因数矫正电路、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202750021U (zh) | 一种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转换器 | |
KR101984140B1 (ko) | 전하 펌프 기반의 무선전력 수신기 | |
US11641126B2 (en) | Battery charger system having a charge pump power stage | |
Lee et al. | Design of a GAN totem-pole PFC converter using DC-link voltage control strategy for data center applications | |
CN107070200B (zh) | 谐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