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4117A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4117A
CN117314117A CN202311415947.4A CN202311415947A CN117314117A CN 117314117 A CN117314117 A CN 117314117A CN 202311415947 A CN202311415947 A CN 202311415947A CN 117314117 A CN117314117 A CN 1173141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ystem
load
heat
supply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159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健翔
李洪全
张海峰
张林阳
俞欣然
刘纳
孙晋飞
任冬冬
王吉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14159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41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4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41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属于能源系统构建领域。包括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将广义结构划分为四个相互连接、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子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供热子系统、供冷子系统以及供电子系统;基于计算得到的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的大小,依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逐步筛选出所需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中所需的供能设备;根据所选的子系统,设定子系统的最优运行模式;对子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多能源供能系统方案。本发明应用于能源系统构建方面,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各式各样的供能设备中选择并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同时在系统设计时耦合运行策略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系统构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对冷、电、热、气等能流的综合管理和经济调度,从而达到多能源互补、能源梯级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的效果。综合智慧能源对于区域型工业园区推行节能减排、区域能源的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综合能源系统中可以选择的供能设备众多。如供热设备可以选择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此外还可以选择燃气三联供系统等;同时,各个设备间耦合关系复杂,如各类热泵既可承担热负荷,又可承担冷负荷,再如燃气三联供系统既可驱动余热锅炉产生热水以供热,又可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以供冷。
当前针对某一具体的多能源供能系统的设计优化已经有了公开技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907139A公开了及一种多能源供能系统协同调度方法,该系统包括了燃气内燃机、吸收式冷温水机、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燃气锅炉、蓄电池及蓄水罐等设备,并以费用年值、一次能源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优化目标。
然而,上述供能系统组成是固定的,没有考虑其他系统组成的方案,当系统中某一设备不适宜使用时,该技术便无法进行应用。除此之外,当前对于综合能源系统设计的技术方案中,通常只考虑“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两种运行策略,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简单,在很多实际情况下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各式各样的供能设备中选择并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同时在系统设计时耦合运行策略的优化,提出一种能够为实际项目中多能供能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案,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种系统配置方案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将所有形式的供能设备、能源转换设备及用户考虑在内;
S2:将所述广义结构划分为四个相互连接、相互耦合的子系统,所述子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供热子系统、供冷子系统以及供电子系统;
S3:分别计算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
S4:基于计算得到的所述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的大小,依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逐步筛选出所需的所述子系统,以及所述子系统中所需的所述供能设备;
S5:根据所选的所述子系统,设定所述子系统的最优运行模式;
S6:对所述子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多能源供能系统方案。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所述广义结构以供热输配中心、供冷输配中心、供电输配中心为系统的三大枢纽。
优选的,所述供热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蓄热设备、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及工业余热,输出端为蓄热设备及热用户;所述供冷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由高温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蓄冷设备,输出端为蓄冷设备及冷用户;所述供电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光伏电站、风力电站、蓄电设备及电网,输出端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蓄电设备及电用户。
优选的,所述S2中的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烧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烟气的余热在冬季可通过烟气/水换热器进行供热,在夏季可驱动余热锅炉和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供冷;
所述供热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提供热能外的所有供热方式,设备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水箱,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水箱单独连接,当产生热量足够时直接供给热用户,当热量不足时,作为其他供热设备的进口端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而达到供热要求;
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冷能外的所有供冷方式,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和由其他高温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的冷能,各设备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共同承担冷负荷;
所述供电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发电外其他的供电方式,设备包括风机、光伏、变压器、控制器和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S3中,基于用户的用热、用冷及用电指标来计算负荷,或根据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来计算全年的动态负荷,将全年的最大热负荷记作QH,最大冷负荷记作QC,最大电负荷记作QE,单位均为kW。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首先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资源条件,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若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则比较三种最大负荷所对应的燃气轮机容量,QH、QC及QE对应的燃气轮机的容量分别记作PHT、PCT及PET,根据QH、QC及QE三者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子供系统。
优选的,将所有情况分为情况一、情况二、情况三、情况四、情况五、以及情况六;情况一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最小;情况二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最小;情况三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H,且QHR<QCR;情况四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C,且QCR<QHR;情况五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QC;情况六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QH
优选的,对于情况一,最大热负荷最小,以PH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热负荷全部由燃气轮机承担,电负荷及冷负荷由其他设备补充,由其他设备补充的电负荷及冷负荷通过计算由燃气轮机承担后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冷负荷得到,并以此选择供冷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二,最大冷负荷最小,以PC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分别计算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热负荷,并以此选择供热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三,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小于剩余最大冷负荷QCR,以剩余最大热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四,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且剩余最大冷负荷QCR小于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因而以剩余最大冷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五,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热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由供冷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对于情况六,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冷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冷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由供热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优选的,所述S5中,以运行费用的高低设定各设备运行的优先顺序。
优选的,所述S5中,首先将构建得到的多源供能系统在TRNSYS模拟平台中搭建,在模拟平台中设置好各个设备模块并进行连接;随后,依据所述S5所选择的运行模式,在模拟平台中进行设置;最后,以最低费用年值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TRNSYS模拟平台自带的遗传优化算法对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的系统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首先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广义结构,该结构将尽可能多的供能设备、用能设备和能源转换设备都包括在其中,并建立了各设备间的耦合关系,因此,基于该广义结构可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系统设备配置,该技术方案为实际项目中多能供能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案,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种系统配置方案;
进一步地,本发明将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中所有的供能设备划分为了四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并为实际项目中各个子系统的选择提供了标准,最后,设定了各子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行顺序,并建立瞬态计算模型,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对系统中各设备的容量进行最优化计算;
本发明技术方案既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技术方案的选择,同时设置了各子统的选择和各设备运行的优先顺序,且通过优化算法对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了优化,因此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系统的容量配置,降低系统的投资,同时,该方法避免了设备的低负荷运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广义结构图;
图2为燃气三联供子系统示意图;
图3为供热子系统示意图;
图4为供冷子系统示意图;
图5为供电子系统示意图;
图6为某用户全年的动态冷、热、电负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总的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落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将所有形式的供能设备、能源转换设备及用户考虑在内;
S2:将所述广义结构划分为四个相互连接、相互耦合的子系统,所述子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供热子系统、供冷子系统以及供电子系统;
S3:分别计算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
S4:基于计算得到的所述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的大小,依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逐步筛选出所需的所述子系统,以及所述子系统中所需的所述供能设备;
S5:根据所选的所述子系统,设定所述子系统的最优运行模式;
S6:对所述子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多能源供能系统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能源广义结构的多能源供能系统设计方法,用以解决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缺乏合理构建方法的难题。具体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首先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广义结构,该结构将尽可能多的供能设备、用能设备和能源转换设备都包括在其中,并建立了各设备间的耦合关系,因此,基于该广义结构可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系统设备配置,该技术方案为实际项目中多能供能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案,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种系统配置方案;进一步地,本发明将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中所有的供能设备划分为了四个相互耦合的子系统,并为实际项目中各个子系统的选择提供了标准,最后,设定了各子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行顺序,并建立瞬态计算模型,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对系统中各设备的容量进行最优化计算;本发明技术方案既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技术方案的选择,同时设置了各子统的选择和各设备运行的优先顺序,且通过优化算法对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了优化,因此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系统的容量配置,降低系统的投资,同时,该方法避免了设备的低负荷运行,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关于步骤S4,现有综合能源供能系统通常有“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两种模式,然而这两种模式均没有考虑冷负荷。本方案提出“以热定容”、“以冷定容”和“以电定容”三种模式。由于燃气轮机三联供系统可同时满足三类负荷,因而若选择该子系统,由该子系统优先满足各类负荷,不满足的负荷需求再由其他子系统补充。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S1中的所述广义结构以供热输配中心、供冷输配中心、供电输配中心为系统的三大枢纽。进一步的,所述供热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蓄热设备、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及工业余热,输出端为蓄热设备及热用户;所述供冷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由高温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蓄冷设备,输出端为蓄冷设备及冷用户;所述供电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光伏电站、风力电站、蓄电设备及电网,输出端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蓄电设备及电用户。该广义结构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各类供能设备,并将各供能设备进行了耦合,因此可提供多种综合能源的系统组成方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将综合能源的广义结构进行划分,由于燃气三联供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单独将燃气三联供作为一个子系统。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S2中的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烧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烟气的余热在冬季可通过烟气/水换热器进行供热,在夏季可驱动余热锅炉和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供冷;如图3所示,所述供热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提供热能外的所有供热方式,设备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水箱,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制热的不稳定性,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水箱单独连接,当产生热量足够时直接供给热用户,当热量不足时,作为其他供热设备的进口端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而达到供热要求;如图4所示,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冷能外的所有供冷方式,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和由其他高温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的冷能,各设备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共同承担冷负荷;如图5所示,所述供电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发电外其他的供电方式,设备包括风机、光伏、变压器、控制器和蓄电池。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3中,基于用户的用热、用冷及用电指标来计算负荷,或根据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来计算全年的动态负荷,将全年的最大热负荷记作QH,最大冷负荷记作QC,最大电负荷记作QE,单位均为kW。某用户全年的动态冷、热、电负荷如图6所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首先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资源条件,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若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则比较三种最大负荷所对应的燃气轮机容量,QH、QC及QE对应的燃气轮机的容量分别记作PHT、PCT及PET,根据QH、QC及QE三者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子供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冷负荷与热负荷所涉及的供能设备通常会耦合,例如土壤源热泵既可以实现冬季供暖,也可以实现夏季供热,因而在选择系统具体的设备组成时也要考虑供冷系统和供热系统的耦合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所有情况分为情况一、情况二、情况三、情况四、情况五、以及情况六;如表1所示,情况一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最小;情况二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最小;情况三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H,且QHR<QCR;情况四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C,且QCR<QHR;情况五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QC;情况六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QH
表1六类情况说明
情况分类 是否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系统 三类最大负荷的大小关系
情况一 QH最小
情况二 QC最小
情况三 QE<QH,且QHR<QCR
情况四 QE<QC,且QCR<QHR
情况五 QH<QC
情况六 QC<QH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于情况一,最大热负荷最小,以PH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热负荷全部由燃气轮机承担,电负荷及冷负荷由其他设备补充,由其他设备补充的电负荷及冷负荷通过计算由燃气轮机承担后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冷负荷得到,并以此选择供冷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二,最大冷负荷最小,以PC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分别计算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热负荷,并以此选择供热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三,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小于剩余最大冷负荷QCR,以剩余最大热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四,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且剩余最大冷负荷QCR小于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因而以剩余最大冷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五,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热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由供冷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对于情况六,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冷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冷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由供热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5中,以运行费用的高低设定各设备运行的优先顺序。具体的,对于综合能源供能系统而言,若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系统,则优先运行该子系统,这是因为三联供系统通常有着最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对于其他各子系统,所包含设备的运行顺序由表2所示。
表2设备的运行顺序
其中,对于供热子系统中的空气源热泵及生物质锅炉,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同一优先级,但空气源热泵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的性能系数变化很大,因此,两者的运行优先顺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综合考虑。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5中,首先将构建得到的多源供能系统在TRNSYS模拟平台中搭建,在模拟平台中设置好各个设备模块并进行连接;随后,依据所述S5所选择的运行模式,在模拟平台中进行设置;最后,以最低费用年值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TRNSYS模拟平台自带的遗传优化算法对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的系统配置。
为了更清楚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以某商业综合体为例,该用户面积9600m2,对其各类动态负荷通过DeST进行模拟,得到结果如图6所示。经分析,QH=753kW,QC=1744kW,QE=320kW。该用户配有输气管道,且该地区气价便宜,因此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系统,并选择“以电定容”的模式。随后,通过燃气轮机的典型性能曲线可计算燃气轮机的供热功率及供冷功率,并以此来计算QHR及QHR,结果分别为353kW和1224kW。首先选择供热子系统,该用户周围有较多空地,且地下水量较大,适宜利用土壤源热泵供能,因此选择土壤源热泵作为补充的供热设备,由于土壤源热泵夏季也可以供冷,因此可再额外补充土壤源热泵作为供冷设备,从而满足各类负荷的要求。
在模拟平台上搭建该系统的模型,设定运行模式为:燃气轮机发电可满足全部电负荷;冬季时燃气轮机烟气余热优先用于供热,不足的热负荷由土壤源热泵补充;夏季时燃气轮机烟气余热优先用于驱动溴化锂制冷机供冷,不足的冷负荷由土壤源热泵补充。经遗传算法寻优计算后,最终的系统设备方案如表3所示。
表3最终的系统设备方案
将该方案与传统的“以热定电”模式从经济性、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对比结果
参数名称 以热定电模式 本实施例方案
费用年值(万元) 233 229
一次能源消耗量(吉焦/年) 28299 25287
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年) 1507 1535

Claims (10)

1.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广义结构,将所有形式的供能设备、能源转换设备及用户考虑在内;
S2:将所述广义结构划分为四个相互连接、相互耦合的子系统,所述子系统包括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供热子系统、供冷子系统以及供电子系统;
S3:分别计算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
S4:基于计算得到的所述用户的热负荷、冷负荷和电负荷的大小,依据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逐步筛选出所需的所述子系统,以及所述子系统中所需的所述供能设备;
S5:根据所选的所述子系统,设定所述子系统的最优运行模式;
S6:对所述子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确定最终的多能源供能系统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所述广义结构以供热输配中心、供冷输配中心、供电输配中心为系统的三大枢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蓄热设备、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及工业余热,输出端为蓄热设备及热用户;所述供冷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由高温热源驱动的吸收式制冷机和蓄冷设备,输出端为蓄冷设备及冷用户;所述供电输配中心的输入端包括燃气三联供系统、光伏电站、风力电站、蓄电设备及电网,输出端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蓄电设备及电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烧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烟气的余热在冬季可通过烟气/水换热器进行供热,在夏季可驱动余热锅炉和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供冷;
所述供热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提供热能外的所有供热方式,设备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燃煤锅炉、燃气锅炉和水箱,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水箱单独连接,当产生热量足够时直接供给热用户,当热量不足时,作为其他供热设备的进口端进行进一步的加热,从而达到供热要求;
所述供冷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烟气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冷能外的所有供冷方式,设备主要包括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电制冷机和由其他高温热源驱动吸收式制冷机所产生的冷能,各设备通过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共同承担冷负荷;
所述供电子系统包括除燃气轮机发电外其他的供电方式,设备包括风机、光伏、变压器、控制器和蓄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基于用户的用热、用冷及用电指标来计算负荷,或根据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来计算全年的动态负荷,将全年的最大热负荷记作QH,最大冷负荷记作QC,最大电负荷记作QE,单位均为kW。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首先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资源条件,判断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若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则比较三种最大负荷所对应的燃气轮机容量,QH、QC及QE对应的燃气轮机的容量分别记作PHT、PCT及PET,根据QH、QC及QE三者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选择所述燃气三联子供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有情况分为情况一、情况二、情况三、情况四、情况五、以及情况六;情况一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最小;情况二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最小;情况三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H,且QHR<QCR;情况四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E<QC,且QCR<QHR;情况五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H<QC;情况六不选择所述燃气三联供子系统且QC<Q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情况一,最大热负荷最小,以PH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热负荷全部由燃气轮机承担,电负荷及冷负荷由其他设备补充,由其他设备补充的电负荷及冷负荷通过计算由燃气轮机承担后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冷负荷得到,并以此选择供冷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二,最大冷负荷最小,以PC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分别计算剩余的最大电负荷及最大热负荷,并以此选择供热子系统和供电子系统的系统组成;
对于情况三,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小于剩余最大冷负荷QCR,以剩余最大热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四,最大电负荷最小,以PET作为燃气轮机的实际容量,且剩余最大冷负荷QCR小于剩余最大热负荷QHR,因而以剩余最大冷负荷为依据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单独补充供冷子系统;
对于情况五,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热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热子系统,剩余的冷负荷再由供冷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对于情况六,不选择燃气轮机三联供子系统,且最大冷负荷较小,此时先选择供冷子系统,剩余的热负荷再由供热子系统补充,而供电子系统可以单独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以运行费用的高低设定各设备运行的优先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首先将构建得到的多源供能系统在TRNSYS模拟平台中搭建,在模拟平台中设置好各个设备模块并进行连接;随后,依据所述S5所选择的运行模式,在模拟平台中进行设置;最后,以最低费用年值为优化目标函数,通过TRNSYS模拟平台自带的遗传优化算法对各设备的容量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最优的系统配置。
CN202311415947.4A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Pending CN1173141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5947.4A CN117314117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15947.4A CN117314117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4117A true CN117314117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15947.4A Pending CN117314117A (zh) 2023-10-30 2023-10-30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41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4668B (zh) 考虑场景模拟的综合能源系统随机优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Wei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operation and energy coupling analysis of 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CN111445090A (zh) 一种离网型综合能源系统双层规划方法
WO2019205561A1 (zh) 一种含压缩空气储能的cchp微网结构及其运行方法
CN111860937A (zh) 基于改进多目标灰狼算法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电网优化方法
CN111144707A (zh) 基于能源枢纽的多能源系统协同规划建模方法
CN110826815A (zh) 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
CN113762708A (zh) 一种考虑多目标协同的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CN113541598B (zh) 一种多级利用的冷热电供能系统及其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CN113850409A (zh) 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Guan et al. Optimal configu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s
CN114742276A (zh) 一种考虑㶲效率的含orc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CN114255137A (zh) 考虑清洁能源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3553718A (zh) 一种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设备容量的配置方法
CN116151126A (zh) 数据中心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调度方法
CN213783243U (zh) 一种面向产业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装置
CN112446616B (zh) 园区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与负荷特性建模方法
CN117314117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构建方法
CN114330835A (zh) 一种综合能源微网中电/热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
CN111520841A (zh) 基于高效低碳排放准则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调控策略
Gong et al.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Design and Capacity Configur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Solar Photovoltaic
CN113807746B (zh) 一种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运行优化方法
Tian et al. Research on planning method of 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multi-objective collaboration
Zhao et al. CCHP Capacity Optimization with User Demand Characteristics
Wei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Parameters and Coupling study on Multi-objective of a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