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4060A -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4060A
CN117314060A CN202311184513.8A CN202311184513A CN117314060A CN 117314060 A CN117314060 A CN 117314060A CN 202311184513 A CN202311184513 A CN 202311184513A CN 117314060 A CN117314060 A CN 117314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material
carbon emission
usage amount
cable
emission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45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逸凡
傅明利
喇元
侯帅
惠宝军
展云鹏
樊灵孟
钟连宏
贾磊
陈喜鹏
王增超
冯宾
朱闻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11845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4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4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lgebra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确定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确定电能、燃料、固体材料以及非固体材料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根据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通信、交通等行业(大量使用电线电缆)的快速发展,电线电缆的需求量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电线电缆的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材料及能源,并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电缆生产碳排放计算时,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较为笼统,不利于后续生产流程的碳排放优化。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包括:主控设备,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其中,上述主控设备,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上述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与上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并将上述电能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上述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与上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并将上述燃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与上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上述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与上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上述主控设备还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上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准确计算电缆生产过程中每一道生产工序中的碳排放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电缆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碳排放计算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碳排放流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
可选的,上述电能可以但不限于为:电网电能、厂内光伏发电、厂内风机发电、外购绿电,等等;上述燃料可以但不限于为:柴油、汽油,等等;上述固体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铜、半导电带、缓冲阻水带、绝缘料、屏蔽料、铝、沥青、护套料、半导电层等等;上述非固体材料可以但不限于为:蒸汽、液氮、氦气等等。其中,上述单位产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计算需要自行设定,例如,以生产1km电缆作为单位产量。
可选的,上述电缆为任意型号或材质的电缆,不同的电缆对应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各生产工序在生产电缆的过程中需要的能源和材料不尽相同。以电缆为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为例,具体包括导体拉丝(生产材料:铜;能源:电能)、导体绞合(生产材料:铜;能源:电能)、带材绕包(生产材料:半导电带、缓冲阻水带;能源:电能)、三层共挤及交联(生产材料:绝缘料、屏蔽料、液氮;能源:电能)、脱气(电能(能源消耗)或者蒸汽(生产材料消耗))、金属护套焊接(生产材料:铝、氩气;能源:电能)、防腐层涂覆(生产材料:沥青;能源:电能)、外护套及导电层挤出(生产材料:护套料、半导电层;能源:电能)、检验(生产材料:无;能源:电能)等主要生产工序,以及工厂内运输(生产材料:柴油;能源:如果是电动叉车,则使用电能)、照明、厂内制冷制热等辅助生产工序,括号内为各生产工序在进行电缆生产时对应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
可选的,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即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时得出电缆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生产工序的能源、生产材料使用情况,为后续计算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每一个生产工序的碳排放量做准备。
步骤S104,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可选的,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每一道生产工序可能会同时用到至少一种的能源或生产材料,也可能仅用到一种能源或生产材料,对于没有用到的能源或生产材料,可以认为对应的能源使用量或者生产材料使用量为0。
可选的,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各种能源或材料的使用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包括:获取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获取上述生产时段内,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到的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根据上述生产时段、上述实时电压和上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其中,上述传感器设备安装于上述目标生产工序的预定位置。
可选的,获取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电缆的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基于上述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的差值,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
可以理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能通常是方便实时计量的,基于此,在每一个生产工序的预定位置(如碳排放源处)设置相应的传感器设备,如电压、电流等传感器设备,用于实时采集电缆生产时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在计算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的电能使用量时,确定出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多对应的生产时段、以及该生产时段采集到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即可实时计算出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的电能使用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生产时段、上述实时电压和上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包括:基于上述实时电压和上述实时电流,确定预设第一时段内,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第一用电量,其中,上述预设第一时段为上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上述预设第一时段的时长大于上述生产时段的时长;获取电表设备采集到的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在上述预设第一时段内的第二用电量;确定上述第一用电量和上述第二用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在上述电量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第一用电量和上述第二用电量,确定第一修正系数;基于上述第一修正系数、上述生产时段、上述实时电压和上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用时通常较短等因素的影响,获取到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此,通过引入修正系数的方式进行计算结果的修正。具体是通过实时获取一个较长历史时段(即预设第一时段)内,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用电量与对应时段内通过电表设备获取到的第二用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在电量差值较大且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则表明此时仅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电力参数(即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进行电能使用量的计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时通过引入第一修正系数对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电力参数进行修正,使得最终获取到的电能使用量更加准确可靠。
可选的,上述预设第一时段是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例如结束时间的前2个小时,该预设第一时段是随着时间实时变化的,即通过最接近结束时间的一个固定时长的历史时段的电表设备采集的用电量进行传感器设备检测的用电量的实时修正,具备一定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使用量,包括:获取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以及上述生产时段对应的生产时长;确定预设第二时段内,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上述燃料的第一使用量,其中,上述预设第二时段为上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上述预设第二时段的时长大于上述生产时段的时长;计算上述生产时长占上述预设第二时段的时长的第一比例;基于上述第一比例和上述第一使用量,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使用量。
可选的,由于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通常用时较短,并且燃料较短时间内使用量难以计量,基于此,通过预设第二时段内的燃料使用量推算出当前生产时段内燃料的使用量,由此实现电缆生产过程中燃料使用量的实时计算。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设第二时段是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该时段是距离结束时间最近的一个时长固定的时段,并且该时段随着结束时间动态变化。通过以上方式,以距离结束时间最近的一个时长固定的时段进行当前生产时段燃料使用量的折算,使得计算到的燃料使用量具备一定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包括:获取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确定上述燃料在上述开始生产时间的第一重量,以及上述燃料在上述结束生产时间的第二重量;根据上述第一重量和上述第二重量,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使用量。
可选的,基于固体材料容易计量和实时检测的特点,通过传感器设备(如重量传感器)检测单位产量的电缆的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的固体材料的重量,基于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的固体材料的重量的差值,即可直接得出目标生产工序在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需要的固体材料使用量,方便快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包括:获取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以及上述生产时段对应的生产时长;确定预设第三时段内,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上述非固体材料的第二使用量,其中,上述预设第三时段为上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上述预设第三时段的时长大于上述生产时段的时长;计算上述生产时长占上述预设第三时段的时长的第二比例;根据上述第二比例和上述第二使用量,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
可选的,由于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通常用时较短,并且非固体材料较短时间内使用量难以计量,基于此,通过预设第三时段内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推算出当前生产时段内非固体材料的使用量,由此实现电缆生产过程中非固体材料使用量的实时计算。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预设第三时段是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该时段是距离结束时间最近的一个时长固定的时段,并且该时段随着结束时间动态变化。通过以上方式,以距离结束时间最近的一个时长固定的时段进行当前生产时段燃料使用量的折算,使得计算到的燃料使用量具备一定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步骤S106,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
可选的,上述电能、燃料、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分别包括一种或至少一种,每一种电能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与对应的电能形式有关;每一种燃料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与对应的燃料特性有关;每一种固体材料的第三碳排放因子对应的固体材料特性有关;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与对应的非固体材料有关。
步骤S108,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可选的,上述步骤S108具体可以包括:根据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以及对应的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量;根据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量;根据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量;根据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量;基于上述第一碳排放量、第二碳排放量、第三碳排放量、第四碳排放量,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可以理解,目标生产工序在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即可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并且由于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是单独计量的,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可以单独得出电能、燃料、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分别对应的碳排放量,通过加总即可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总碳排放量。相应的,将电能消耗、燃料消耗分别对应的碳排放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目标生产工序在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的能源消耗对应的碳排放量;将固体材料消耗、非固体材料消耗分别对应的碳排放量进行加总即可得到目标生产工序在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的生产材料消耗对应的碳排放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电能、上述燃料、上述固体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分别包括至少一种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其中,CF表示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Mi表示至少一种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EFM,i表示上述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Ej表示至少一种电能中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上述电能使用量;EFE,j表示上述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燃料中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n1表示上述至少一种固体材料的总类数,n2表示上述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的总类数,m1表示上述至少一种电能的总类数,m2表示上述至少一种燃料的总类数。
可选的,在进行电缆生产过程中,目标生产工序可能需要一种或多种能源和/或材料,即所需的电能、燃料、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等均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基于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各类能源或生产材料分别对应的使用量和碳排放因子,即可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目标生产工序所需的各类能源或生产材料分别对应的碳排放量。通过以上方式,不仅能够获取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每一类能源或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时可以观测到电能消耗、燃料消耗、固体材料消耗、非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即通过以上方式进行目标生产工序碳排放量的确定,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进行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情况的确定,大到目标生产工序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产生的总碳排放量,小到目标生产工序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每一种能源消耗或生产材料消耗对应产生的碳排放量,均可以实时观测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获取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辅助生产设备,上述辅助生产设备对应的辅助生产材料和辅助能源;确定上述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辅助材料使用量、第一折算系数和第五碳排放因子,上述辅助能源对应的辅助能源使用量、第二折算系数和第六碳排放因子;基于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辅助材料使用量,上述辅助能源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第五碳排放因子,第六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一折算系数和上述第二折算系数,得到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缆生产的过程中不仅包括主生产程序,每一个主生产程序还会伴随一些辅助生产程序(如运输、厂内照明、厂内温度、湿度调节等),对应的辅助生产设备所需的辅助生产材料和辅助能源在电缆生产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因此不能忽略。但由于上述辅助生产设备是多个生产工序共用的,并非针对唯一的生产工序,因此在进行碳排放计算的过程中,通过添加相应的折算系数的方式,将辅助生产材料消耗和辅助能源消耗产生的对应碳排放量折算到每一个生产工序,以使得每一道生产工序碳排放计算更加全面可靠,具备更高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上述电能、上述燃料、上述固体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上述辅助生产设备、辅助能源和上述辅助生产材料分别包括至少一种的情况下,基于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辅助材料使用量,上述辅助能源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第五碳排放因子,第六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一折算系数和上述第二折算系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其中,CF表示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Mi表示至少一种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EFM,i表示上述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Ej表示至少一种电能中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上述电能使用量;EFE,j表示上述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燃料中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辅助生产材料中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辅助材料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上述第五碳排放因子;α1k表示上述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上述第一折算系数;/>表示至少一种辅助能源中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上述辅助能源使用量;/>表示上述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上述第六碳排放因子;α2k表示上述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上述第二折算系数;n1表示上述至少一种固体材料的总类数,n2表示上述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的总类数,m1表示上述至少一种电能的总类数,m2表示上述至少一种燃料的总类数,n3表示上述至少一种辅助生产材料的总类数,m3表示上述至少一种辅助能源的总类数。
可选的,在进行电缆生产过程中,目标生产工序不仅包括主生产工序,还包括辅助生产工序,主生产工序和辅助生产工序均需要一种或多种能源和/或多种材料,即所需的电能、燃料、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等均可以为一种或多种,对于主生产工序所消耗的能源和材料至针对于主生产工序,因此无需进行折算,而辅助生产工序所需的能源和材料为多个工序共用,因此需要进行折算(即乘以对应的折算系数)。上述方式不仅能够分别获取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主生产程序和辅助生产程序中每一类能源或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同时可以分别观测到主生产工序和辅助生产工序中电能消耗、燃料消耗、固体材料消耗、非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
可选的,在进行目标生产工序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的碳排放流计算的过程中,具体可以得到多种形式的碳排放情况,例如,电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非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目标生产程序对应的总碳排放量等等。在获取到目标生产工序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的碳排放量之后,可以基于获取到的上述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生成碳排放流图。碳排放流图可以采用桑基图(Sankey diagram)、矩阵图(matrix diagram)、网络图(network diagram)、树形结构图(tree map)等形式或其组合来直观地展示电缆工厂各个产线之间以及整体上的碳排放量大小和方向,并标注出关键节点和路径。碳排放流图包含每道工序中的碳排放实时数据、碳排放流向、以及最终某种电线电缆产品对应的碳排放总量。
通过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8,可以达到准确计算电缆生产过程中每一道生产工序中的碳排放的目的,从而实现提升电缆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碳排放计算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和可选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电缆工厂各个产线及工序的设备上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采集实时生产材料及能源消耗数据,例如,通过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电源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在每个生产工序的设备上安装电表设备采集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消耗数据,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燃料剩余量,固体材料剩余量、非固体材料剩余量等。将采集到的生产材料及能源消耗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云端服务器或计算机)。无线通信方式可以是蓝牙、Wi-Fi、ZigBee、LoRa或NB-IoT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
步骤S2,数据处理模块基于实时获取到的生产材料及能源消耗数据,实时计算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如1千米长度的电缆)时,各生产工序分别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生产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各生产工序分别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生产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碳排放流计算模块,具体的:
基于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电源的电压、电流,以及单位产量的电缆对应的生产时段,计算得到每个生产工序的实时电能消耗,并基于每个生产工序的设备上安装的电表设备,采集到的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消耗数据,校正传感器设备得到的实时电能消耗数据,进而实时获取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每个生产工序对应的电能使用量,其中,电能消耗数据同时考虑了消耗的电网电能、厂内自建光伏及风机发电、厂内购入绿电数据,不同形式的电能具有不同的单位碳排放量。柴油、汽油等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使用量(主要是叉车使用)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消耗总数进行实时折算。
通过每个生产工序的固体材料的进料口及出料口进行称重,实时获取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每个生产工序的固体材料消耗数据(重量、余料率等),可根据产品设计书的设计材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实时计算得到的单位产量的电缆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进行修正。蒸汽、氮气、氦气等非固体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量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消耗总数进行折算。
步骤S3,碳排放流计算模块基于获取到的各生产工序分别需要的电能使用量、燃料使用量、固体生产材料使用量、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对于辅助生产设备,还包括折算系数),采用碳排放流算法,进行碳排放计算,得到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各生产工序分别对应的碳排放流计算结果,具体包括:电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非固体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生产材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目标生产程序对应的总碳排放量等等。将各生产工序分别对应的碳排放流计算结果发送至可视化分析和报告生成模块。
步骤S4,可视化分析和报告生成模块将各生产工序分别对应的碳排放流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并且自动生成报告,来创建易于理解的报告和图表,并将生成的包括和图表同步至环境管理和优化模块,以便电缆制造商和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电缆的环境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具体地,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碳排放流算法,对电缆工厂所有生产工序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生成碳排放流图(如图3所示)。上述的碳排放流算法可以采用基于物质流分析(MFA)、生命周期评价(LCA)、过程控制理论(PCT)等方法或其组合来计算和优化电缆工厂各生产工序之间以及整体上的碳排放流动情况,并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生成相应形式和内容的碳排放流图。上述的碳排放流图可以采用桑基图(Sankeydiagram)、矩阵图(matrix diagram)、网络图(network diagram)、树形结构图(tree map)等形式或其组合来直观地展示电缆各生产工序之间以及整体上的碳排放量大小和方向,并标注出关键节点和路径。碳排放流图包含每道工序中的碳排放实时数据、碳排放流向、以及最终某种电线电缆产品对应的碳排放总量。
步骤S5,环境管理和优化模块可用于指导电缆制造商和用户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和环境影响。该模块可以提供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缆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具体的,将碳排放流图通过网络接口显示在电缆工厂管理人员的终端设备上,为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持。上述网络接口可以采用网页端、移动端、桌面端等形式或其组合来提供用户友好且交互性强的界面,并支持多种格式如HTML、PDF、Excel等格式的文件输出。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通过终端设备,工厂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和下载碳排放流图,了解电缆工厂各个生产工序之间以及整体上的碳排放情况,从而探讨发现碳减排的潜力和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系统实施例,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包括:主控设备400,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其中,
上述主控设备400,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上述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并将上述电能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
上述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并将上述燃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
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
上述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
上述主控设备400还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控设备400,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其中,上述主控设备400,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上述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并将上述电能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上述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并将上述燃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上述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与上述主控设备400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上述主控设备400;上述主控设备400还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准确计算电缆生产过程中每一道生产工序中的碳排放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电缆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碳排放计算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图4中所示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的具体结构仅是示意,在具体应用时,本申请中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可以比图4所示的主控设备400,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具有多或少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可选的或优选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均可以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控设备400,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402,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4,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406,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408中执行或实现。
此外,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装置”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的装置实施例,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0、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二确定模块504、计算模块506,其中:
上述获取模块500,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
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02,连接于上述获取模块500,用于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04,连接于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02,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
上述计算模块506,连接于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获取模块500,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02,连接于上述获取模块500,用于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04,连接于上述第一确定模块502,用于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上述计算模块506,连接于上述第二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达到了准确计算电缆生产过程中每一道生产工序中的碳排放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电缆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碳排放计算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电缆生产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碳排放计算,导致的测算准确定低且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例如,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各个模块可以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获取模块500、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二确定模块504、计算模块506对应于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至步骤S108,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实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计算机终端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可选或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获取模块500、第一确定模块502、第二确定模块504、计算模块506等均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模块,上述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以上。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上述程序运行时控制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计算机终端中,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
可选的,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下功能: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上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施例,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上述任意一种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步骤的程序。
可选的,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上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上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上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上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确定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上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的原材料,上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上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确定上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上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上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上述电能使用量,上述燃料使用量,上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上述第一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二碳排放因子,上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上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上述单位产量的上述电缆时,上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所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所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所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所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
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的原材料,所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确定所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能、所述燃料、所述固体材料、所述非固体材料分别包括至少一种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其中,CF表示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Mi表示至少一种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EFM,i表示所述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Ej表示至少一种电能中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所述电能使用量;EFE,j表示所述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
表示所述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燃料中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表示所述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n1表示所述至少一种固体材料的总类数,n2表示所述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的总类数,m1表示所述至少一种电能的总类数,m2表示所述至少一种燃料的总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辅助生产设备,所述辅助生产设备对应的辅助生产材料和辅助能源;
确定所述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辅助材料使用量、第一折算系数和第五碳排放因子,所述辅助能源对应的辅助能源使用量、第二折算系数和第六碳排放因子;
基于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能源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第五碳排放因子,第六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一折算系数和所述第二折算系数,得到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能、所述燃料、所述固体材料、所述非固体材料、所述辅助生产设备、辅助能源和所述辅助生产材料分别包括至少一种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能源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第五碳排放因子,第六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一折算系数和所述第二折算系数,得到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包括:
基于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材料使用量,所述辅助能源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第五碳排放因子,第六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一折算系数和所述第二折算系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其中,CF表示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Mi表示至少一种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EFM,i表示所述任意一种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Ej表示至少一种电能中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所述电能使用量;EFE,j表示所述任意一种电能对应的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中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
表示所述任意一种非固体材料对应的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燃料中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表示所述任意一种燃料对应的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表示至少一种辅助生产材料中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辅助材料使用量;表示所述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所述第五碳排放因子;α1k表示所述任意一种辅助生产材料对应的所述第一折算系数;/>表示至少一种辅助能源中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所述辅助能源使用量;/>表示所述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所述第六碳排放因子;α2k表示所述任意一种辅助能源对应的所述第二折算系数;n1表示所述至少一种固体材料的总类数,n2表示所述至少一种非固体材料的总类数,m1表示所述至少一种电能的总类数,m2表示所述至少一种燃料的总类数,n3表示所述至少一种辅助生产材料的总类数,m3表示所述至少一种辅助能源的总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包括:
获取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
获取所述生产时段内,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到的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
根据所述生产时段、所述实时电压和所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其中,所述传感器设备安装于所述目标生产工序的预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产时段、所述实时电压和所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电压和所述实时电流,确定预设第一时段内,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第一用电量,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时段为所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所述预设第一时段的时长大于所述生产时段的时长;
获取电表设备采集到的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在所述预设第一时段内的第二用电量;
确定所述第一用电量和所述第二用电量之间的电量差值;
在所述电量差值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用电量和所述第二用电量,确定第一修正系数;
基于所述第一修正系数、所述生产时段、所述实时电压和所述实时电流,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燃料使用量,包括:
获取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以及所述生产时段对应的生产时长;
确定预设第二时段内,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所述燃料的第一使用量,其中,所述预设第二时段为所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所述预设第二时段的时长大于所述生产时段的时长;
计算所述生产时长占所述预设第二时段的时长的第一比例;
基于所述第一比例和所述第一使用量,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燃料使用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包括:
获取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开始生产时间和结束生产时间;
确定所述燃料在所述开始生产时间的第一重量,以及所述燃料在所述结束生产时间的第二重量;
根据所述第一重量和所述第二重量,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燃料使用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包括:
获取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生产时段,以及所述生产时段对应的生产时长;
确定预设第三时段内,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所述非固体材料的第二使用量,其中,所述预设第三时段为所述生产时段的结束时间之前的连续时段,所述预设第三时段的时长大于所述生产时段的时长;
计算所述生产时长占所述预设第三时段的时长的第二比例;
根据所述第二比例和所述第二使用量,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
10.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所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所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所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所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其中,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以及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为基于对应的传感器设备实时获取到的,所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的原材料,所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11.一种电缆碳排放量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设备,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其中,
所述主控设备,用于获取生产电缆的目标生产工序,以及生产单位产量的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能源和生产材料,其中,所述能源包括:电能、燃料,所述生产材料包括:固体材料、非固体材料,所述目标生产工序为生产所述电缆所包括的多个生产工序中的任意一个生产工序,所述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的原材料,所述非固体材料至少包括生产所述电缆需要的制造耗材;
所述电能使用量采集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对应的电能使用量,并将所述电能使用量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燃料使用量采集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燃料对应的燃料使用量,并将所述燃料使用量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采集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非固体使用量采集设备,与所述主控设备连接,用于实时采集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并将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发送至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确定所述电能对应的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燃料对应的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固体材料对应的第三碳排放因子,所述非固体材料对应的第四碳排放因子;根据所述目标生产工序需要的所述电能使用量,所述燃料使用量,所述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非固体材料使用量,所述第一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二碳排放因子,所述第三碳排放因子,以及所述第四碳排放因子,得到生产所述单位产量的所述电缆时,所述目标生产工序对应的碳排放量。
12.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
CN202311184513.8A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314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4513.8A CN117314060A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4513.8A CN117314060A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4060A true CN117314060A (zh) 2023-12-29

Family

ID=8928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4513.8A Pending CN117314060A (zh) 2023-09-13 2023-09-13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40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4952A (zh) * 2024-02-18 2024-03-22 四川省德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于时序网络的大气碳排放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4952A (zh) * 2024-02-18 2024-03-22 四川省德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于时序网络的大气碳排放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744952B (zh) * 2024-02-18 2024-05-17 四川省德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于时序网络的大气碳排放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8897B1 (en) Power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system, outlet device, control device, measuring device, and power consumption measuring method
CN117314060A (zh) 电缆碳排放量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3399241A (zh) 基于温升与负荷关系的配电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6066212A (zh) 一种电缆导体温度间接测量方法
CN1982859A (zh) 电力电缆缆芯温度的在线监测系统
WO2016158659A1 (ja) 配電監視制御装置
CN107741577A (zh) 一种关口表准确度在线监控和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2288303A (zh) 确定线损率的方式、装置
CN112345864A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载流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Bletterie et al. O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PV inverters' efficiency—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achievable efficiency
CN106600145A (zh) 一种配电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Enescu et al. Dynamic thermal rating of electric cables: A conceptual overview
CN112598201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电网负荷估算方法与装置
CN116756506A (zh) 区域电缆网络碳排放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RU247043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сети
Hayes et al. Modelling of wind generation at all scales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analysis
JP2021157579A (ja) 電力算出装置
CN114994401B (zh) 一种线路线损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6316617A (zh) 多场站智能融合的新能源发电功率区域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15759400A (zh) 配电网二次设备规划与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3746069U (zh) 一种公变台区低压线损分析系统
CN111596125B (zh) 发电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0611A (zh) 一种基于实测信息的线损信息规划系统
CN110319953A (zh) 一种电缆导体温度预测系统、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Burle et al.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estimation of proximity of the voltage collapse po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