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3280B -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3280B
CN117313280B CN202311598979.2A CN202311598979A CN117313280B CN 117313280 B CN117313280 B CN 117313280B CN 202311598979 A CN202311598979 A CN 202311598979A CN 117313280 B CN117313280 B CN 117313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ongitudinal
upper layer
component
longitudinal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989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3280A (zh
Inventor
严事鸿
马国兴
李志鹏
唐修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989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32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3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3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3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32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步骤: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若否,则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重新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本发明无需过多的人工计算,减少人工对不同图纸的比对工作,避免人工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中竖向构件的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层与层之间钢筋的连接问题,在对竖向构件深化设计时,需要对纵向钢筋以及层与层之间纵向钢筋的连接形式进行深化调整。现有技术中,深化设计人员通常先针对一层竖向构件进行深化,之后再对比查看第一上层竖向构件的深化情况,综合考虑上下两层纵向钢筋数据后,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钢筋数据深化调整。然而,在深化设计时,还存在需要跨层考虑的情况,设计过程繁琐,易于出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深化设计人员对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过程繁琐,易于出错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根据本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根据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若是,则确定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以及连接形式,若否,则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重新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
有益效果:根据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得出各层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并自动计算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并且,根据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自动计算得出是否需要对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直径进行调整,并在需要调整时,使用调整后的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重新对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进行计算。因此,无需过多的人工计算,减少人工对不同图纸的比对工作,避免人工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本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包括步骤:
以本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预定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一圆形面域,以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二圆形面域,其中,预定半径大于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
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三圆形面域;
将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沿纵向投影,判断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的位置关系,若第三圆形面域与第一圆形面域相交或落在第一圆形面域内,并且第三圆形面域落在第二圆形面域外或与第二圆形面域相交但不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弯折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二圆形面域与第三圆形面域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三圆形面域落在第一圆形面域外,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
有益效果:利用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的位置对比,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实现了连接形式的自动计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弯折连接方式的弯折数据,包括步骤:
在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Ru和本层构件的纵筋R上一共取至少三个点,建立一个工作平面P;
在工作平面P内,在纵筋Ru的下端,以纵筋Ru的方向向量Vu,偏移预定弯折起始偏移量O,得到弯折起始点P1;
以P1为起始点,根据预定弯折向量Vw形成一条射线,纵筋R与射线的交点为弯折终止点P2;
根据弯折起始点P1和弯折终止点P2计算纵筋R的弯折数据。
有益效果:当本层构件的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针对本层构件的纵筋的弯折数据进行自动计算。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当纵筋R对应有若干个纵筋Ru,在若干个纵筋Ru中选取其中一个纵筋Ru’与纵筋R进行连接;工作平面P具有法线向量N(x,y,z),对于纵筋Ru’与纵筋R形成的工作平面P,法线向量N中x或y的取值绝对值等于或趋近于1。
有益效果:通过选取符合要求的纵筋Ru’与对应的纵筋R进行连接,纵筋具有更好的受力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直接连接方式中直连钢筋的长度数据,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长度H,获取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向下伸出长度Hu,获取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层间差值D,则直连钢筋的长度△H = D- Hu -H。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截断方式中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包括步骤:根据本层构件的材料强度以及第一上层构件的材料强度,换算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长度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并在本层构件的纵筋上端设置封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及本层构件空间位置以上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根据各层构件图元信息得出各层轮廓信息并生成各层轮廓面域;
将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沿本层构件的延伸方向向上与上层轮廓面域求交,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一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一上层构件,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二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二上层构件;
根据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与构件内纵筋的从属关系,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向钢筋集,解析后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装置,应用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以及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将调整后的数据同步至获取模块。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本层构件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纵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本层构件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纵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弯折连接方式的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连接方式的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截断方式的第一圆形面域、第二圆形面域和第三圆形面域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平面P内的纵筋R的弯折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纵筋R对应的若干个纵筋Ru所形成的若干个工作平面P的若干个法线向量N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视化界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圆形面域;2、第二圆形面域;3、第三圆形面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0: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S20:根据本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
S30:根据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若是,则确定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以及连接形式,若否,则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重新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
根据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得出各层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并自动计算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并且,根据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自动计算得出是否需要对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直径进行调整,并在需要调整时,使用调整后的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重新对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进行计算。因此,无需过多的人工计算,减少人工对不同图纸的比对工作,避免人工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在查看第一上层竖向构件时,也需要考虑位于第一上层竖向构件上方的第二上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情况,当第一上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需要根据第二上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情况进行调整,本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以及本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与第一上层竖向构件的纵向钢筋之间的连接形式也需要随之调整,造成深化设计人员的二次返工,进一步导致设计过程繁琐,易于出错。并且,如果钢筋的配筋规则多,图纸对比就会变得异常繁琐,且比对过程中容易造成比对的计算错误,无法做到自动计算生成钢筋。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配筋率要求,构件内的纵筋直径只能调大不能调小,因此,当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无法匹配(直连纵筋无法重合),只能将纵筋直径调大,而不能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步骤:
S11:获取本层构件及本层构件空间位置以上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根据各层构件图元信息得出各层轮廓信息并生成各层轮廓面域;
S12:将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沿本层构件的延伸方向向上与上层轮廓面域求交,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一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一上层构件,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二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二上层构件;
S13:根据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与构件内纵筋的从属关系,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向钢筋集,解析后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构件图元信息和纵筋图元信息均包括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具体的,构件的几何信息主要为轮廓信息,包括截面尺寸、垂直高度、所属楼层(空间)信息;纵筋的几何信息主要包括几何尺寸、空间位置等;属性信息主要包括材质强度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2具体包括步骤:
S121:依据本层构件轮廓面域上各点,逐个点以向量(0,0,1)建立射线法,与上层轮廓面域求交,获取得到对于本层构件垂直领域下的投影可交轮廓面域;
S122:各可交轮廓面域沿向量(0,0,1)方向进行排序,排序第一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一上层构件,排序第二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二上层构件。
值得说明的是,步骤S12的目的即为在本层构件上方对应的多层构件中,识别出本层构件上方相邻的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一上层构件上方相邻的第二上层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三维坐标系的建立是以竖向构件的长、宽、高方向为坐标轴,因此,向量(0,0,1)即为Z方向,也即高度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步骤:
S21:以本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预定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一圆形面域1,以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二圆形面域2,其中,预定半径大于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
S22: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三圆形面域3;
S23:将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沿纵向投影,判断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的位置关系,若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一圆形面域1相交或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内,并且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二圆形面域2外或与第二圆形面域2相交但不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弯折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二圆形面域2与第三圆形面域3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外,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
利用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的位置对比,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实现了连接形式的自动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半径通常为50mm。
值得说明的是,将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沿纵向投影,也即沿Z向投影。如图4所示,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一圆形面域1相交且落在第二圆形面域2外,因此,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弯折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即,将本层构件的纵筋进行弯折后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进行连接;如图5所示,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二圆形面域2重合,因此,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即,本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连钢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进行连接;如图6所示,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外,因此,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也即,本层构件的纵筋不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步骤S24:计算弯折连接方式的弯折数据。因此,当本层构件的纵筋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针对本层构件的纵筋的弯折数据进行自动计算。
具体的,步骤S24包括步骤:
S241:在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Ru和本层构件的纵筋R上一共取至少三个点,建立一个工作平面P;
S242:在工作平面P内,在纵筋Ru的下端,以纵筋Ru的方向向量Vu,偏移预定弯折起始偏移量O,得到弯折起始点P1;
S243:以P1为起始点,根据预定弯折向量Vw形成一条射线,纵筋R与射线的交点为弯折终止点P2;
S244:根据弯折起始点P1和弯折终止点P2计算纵筋R的弯折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和图3,对于需要进行弯折的本层构件的纵筋R,将该纵筋R按照弯折数据进行弯折后,该纵筋R的上端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Ru的下端对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当纵筋R对应有若干个纵筋Ru,在若干个纵筋Ru中选取其中一个纵筋Ru’与纵筋R进行连接;工作平面P具有法线向量N(x,y,z),对于纵筋Ru’与纵筋R形成的工作平面P,法线向量N中x或y的取值绝对值等于或趋近于1。通过选取符合要求的纵筋Ru’与对应的纵筋R进行连接,纵筋具有更好的受力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纵筋R对应有若干个纵筋Ru,是指针对一个纵筋R对应的第一圆形面域1和第二圆形面域2,存在若干个第三圆形面域3,均满足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一圆形面域1相交或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内,并且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二圆形面域2外或与第二圆形面域2相交但不重合。因此,若干个第三圆形面域3对应有若干个纵筋Ru,若干个纵筋Ru均满足与对应的纵筋R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此时,需要在若干个纵筋Ru中选择出一个纵筋Ru’,实现最优的连接情况。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请参阅图9,纵筋R与对应的若干个纵筋Ru可分别形成若干个工作平面P,相应的,若干个工作平面P对应有若干个法线向量N(x,y,z),选择若干个法线向量N中x或y的取值绝对值等于或趋近于1的法线向量N所对应的工作平面P,该工作平面P所对应的纵筋Ru即为所要选取的纵筋Ru’。也即,如图9所示,优先选取的法线向量N为(1,0,0)或者是(0,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多根纵筋R采用弯折连接方式与对应设置的多根纵筋Ru进行连接,形成多组弯折连接结构,多组弯折连接结构对称设置。通过将多组弯折连接结构对称设置,提高层间竖向构件整体的受力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7,左右两侧的两组弯折连接结构对称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步骤S25:计算直接连接方式中直连钢筋的长度数据。也即,通过直连钢筋将本层构件的纵筋的上端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下端进行连接。
具体的,步骤S25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长度H,获取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向下伸出长度Hu,获取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层间差值D,则直连钢筋的长度△H = D- Hu -H。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还包括步骤S26:对于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
具体的,步骤S26包括步骤:
根据本层构件的材料强度以及第一上层构件的材料强度,换算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长度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并在本层构件的纵筋上端设置封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装置,应用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以及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将调整后的数据同步至获取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的位置关系;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预定弯折起始偏移量O、预定弯折向量Vw;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弯折连接方式的弯折数据、直接连接方式中直连钢筋的长度数据、截断方式中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
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依据纵筋连接的三种方式,生成竖向构件的纵向纵筋数据可视化表达。其中有设置起弯点位置及弯折比例的参数,此参数与纵筋弯折生成参数关联联动。纵筋弯折连接有两种连接方式,框选生成方式以及自定义方式。其中框选本层构件的纵筋和上层构件的纵筋时,将两者进行匹配生成纵筋连接数据;自定义是通过先点选本层构件的纵筋,再点选上层构件的纵筋,完成匹配。最终将纵筋数据可视化于画布之中,直观可见纵筋连接的数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动态调整起弯点的位置,也可以输入弯折比例来修改弯折的角度,方便用户快速生成层间纵筋连接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根据本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
根据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二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若是,则确定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以及连接形式,若否,则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重新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
其中,所述根据本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和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图元信息,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包括步骤:
以本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预定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一圆形面域(1),以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二圆形面域(2),其中,预定半径大于本层构件的纵筋半径;
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中心为圆心,以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半径为半径生成第三圆形面域(3);
将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沿纵向投影,判断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的位置关系,若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一圆形面域(1)相交或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内,并且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二圆形面域(2)外或与第二圆形面域(2)相交但不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弯折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二圆形面域(2)与第三圆形面域(3)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外,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弯折连接方式的弯折数据,包括步骤:
在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Ru和本层构件的纵筋R上一共取至少三个点,建立一个工作平面P;
在工作平面P内,在纵筋Ru的下端,以纵筋Ru的方向向量Vu,偏移预定弯折起始偏移量O,得到弯折起始点P1;
以P1为起始点,根据预定弯折向量Vw形成一条射线,纵筋R与射线的交点为弯折终止点P2;
根据弯折起始点P1和弯折终止点P2计算纵筋R的弯折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采用弯折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当纵筋R对应有若干个纵筋Ru,在若干个纵筋Ru中选取其中一个纵筋Ru’与纵筋R进行连接;工作平面P具有法线向量N(x,y,z),对于纵筋Ru’与纵筋R形成的工作平面P,法线向量N中x或y的取值绝对值等于或趋近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直接连接方式中直连钢筋的长度数据,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长度H,获取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向下伸出长度Hu,获取本层构件和第一上层构件的层间差值D,则直连钢筋的长度△H = D- Hu -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截断方式中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包括步骤:
根据本层构件的材料强度以及第一上层构件的材料强度,换算得出本层构件的纵筋长度以及本层构件的纵筋向上伸出的锚固长度,并在本层构件的纵筋上端设置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包括步骤:
获取本层构件及本层构件空间位置以上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根据各层构件图元信息得出各层轮廓信息并生成各层轮廓面域;
将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沿本层构件的延伸方向向上与上层轮廓面域求交,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一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一上层构件,距离本层构件轮廓面域排序第二的轮廓面域所对应的构件即为第二上层构件;
根据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与构件内纵筋的从属关系,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向钢筋集,解析后得到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7.一种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装置,应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层构件、第一上层构件以及第二上层构件的构件图元信息以及各层构件对应的纵筋图元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的连接形式、以及计算得出第一上层构件与第二上层构件通过直接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纵筋;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调整第一上层构件的直连纵筋直径,并将调整后的数据同步至获取模块;
其中,计算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圆形面域(1)、第二圆形面域(2)和第三圆形面域(3)的位置关系,若第三圆形面域(3)与第一圆形面域(1)相交或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内,并且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二圆形面域(2)外或与第二圆形面域(2)相交但不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弯折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二圆形面域(2)与第三圆形面域(3)重合,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与第一上层构件的纵筋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若第三圆形面域(3)落在第一圆形面域(1)外,则本层构件的纵筋为截断方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
CN202311598979.2A 2023-11-28 2023-11-28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3132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8979.2A CN117313280B (zh) 2023-11-28 2023-11-28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98979.2A CN117313280B (zh) 2023-11-28 2023-11-28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3280A CN117313280A (zh) 2023-12-29
CN117313280B true CN117313280B (zh) 2024-02-13

Family

ID=8928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98979.2A Active CN117313280B (zh) 2023-11-28 2023-11-28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328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7206A (ja) * 2006-03-15 2007-09-27 Taisei Kensetsu:Kk 基礎用の鉄筋ユニットとその鉄筋ユニットを用いてなる基礎用の鉄筋構造
CN102108715A (zh) * 2011-01-26 2011-06-29 河海大学 筒形结构建筑物的正交网格式数值配筋方法
CN113505411A (zh) * 2021-04-11 2021-10-1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施工图数字化形成方法
CN113763541A (zh) * 2021-09-14 2021-12-07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柱中纵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9792A (zh) * 2021-11-16 2022-02-18 刘征 一种梁纵筋贯通的新增梁与既有柱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4372312A (zh) * 2022-01-10 2022-04-1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建筑结构钢筋数据分析与转化方法
CN115182594A (zh) * 2022-07-21 2022-10-14 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构件跨层钢筋下料方法
CN116084699A (zh) * 2023-02-24 2023-05-09 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梁柱节点混凝土高低标号分隔和保护层定位通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02370B1 (en) * 2017-12-22 2022-11-09 Dassault Systèmes Method for designing a tying bar enclosing a plurality of concrete-reinforcing bar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47206A (ja) * 2006-03-15 2007-09-27 Taisei Kensetsu:Kk 基礎用の鉄筋ユニットとその鉄筋ユニットを用いてなる基礎用の鉄筋構造
CN102108715A (zh) * 2011-01-26 2011-06-29 河海大学 筒形结构建筑物的正交网格式数值配筋方法
CN113505411A (zh) * 2021-04-11 2021-10-1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施工图数字化形成方法
CN113763541A (zh) * 2021-09-14 2021-12-07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柱中纵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9792A (zh) * 2021-11-16 2022-02-18 刘征 一种梁纵筋贯通的新增梁与既有柱连接结构及方法
CN114372312A (zh) * 2022-01-10 2022-04-19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建筑结构钢筋数据分析与转化方法
CN115182594A (zh) * 2022-07-21 2022-10-14 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纵向构件跨层钢筋下料方法
CN116084699A (zh) * 2023-02-24 2023-05-09 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梁柱节点混凝土高低标号分隔和保护层定位通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配筋构造细节有效性评估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孙海朋;卓卫东;;土木工程学报(10);第64-70页 *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连接及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进展;何利 等;工业建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3280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3167B (zh) 复杂建筑物高精度模型自动建模方法
US20080117208A1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triangular mesh surface of a point cloud
US825466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errors of workpieces
US20070285425A1 (en) Reverse modeling method using mesh data as feature
US79251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plifying a point cloud
US10430524B1 (en) Constructing multi-element features using a 3D CAD system
US7477262B2 (en) Automatic calculation of minimum and maximum tolerance stack
CN111501496B (zh) 一种道路高程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1353188B (zh) 人造岩石结构设计和制造的自动化系统
US20210150093A1 (en) Generating designs for multi-family housing projects using shape parameter transformations
CN114638034A (zh) 一种钢筋建模方法及装置
KR102527539B1 (ko) 강구조 프리팹 디지털 가조립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7313280B (zh) 层间竖向构件纵筋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074326A1 (en) Method for aligning point clouds
WO2009110676A2 (en) System for forecasting erection accuracy of fabricating blocks of ship, method, and media thereof
CN114048540A (zh) 基于建筑工程算量模型的墙柱处理方法及装置
JP4774979B2 (ja) 板金モデル作成システム、板金モデル作成方法、及び板金モデル作成プログラム
CN113255047B (zh) 框架梁布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3030254A (ja) 3次元形状モデル変形方法
CN112598794B (zh) 拱形建筑的钢筋三维模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79684A (zh) 一种基于Revit的路基边坡格构梁施工模型建造方法
CN117195383B (zh) 模块化钢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231793B (zh) 一种基于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交叉区域钢筋自动避障排布方法
CN113066148B (zh) 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171371A (zh) 墙体拉通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