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02519A -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 Google Patents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02519A
CN117302519A CN202310664512.7A CN202310664512A CN117302519A CN 117302519 A CN117302519 A CN 117302519A CN 202310664512 A CN202310664512 A CN 202310664512A CN 117302519 A CN117302519 A CN 117302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
end plate
connector
seat
energy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45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多德曼
L·邦兹
N·希斯洛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230834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620266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filed Critical Acro Aircraft Seati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302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02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19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with energy absorb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itigating impact loads for passenger seats, e.g. at a cr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用于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其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用于当力施加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时允许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座椅靠背包括引导件,用于引导座椅靠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将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将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或倾斜机构的第二连接器通过可破坏构件接合,该可破坏构件构造成当施加预定力以使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移动时破坏。还描述了包括座椅靠背的座椅和成排座椅。

Description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该能量吸收装置用于控制座椅靠背的运动。
背景技术
为了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使对乘客的伤害最小化,对飞机座椅进行各种测试。这样的测试被称为“HIC”测试或“头部损伤标准”测试,其测量由冲击引起的头部损伤的可能性。
使用HIC测试来测量后座的乘客撞击位于其前方的座椅靠背,所受到的冲击而导致的头部伤害的可能性。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冲击存在导致头部受伤的显著风险,因此,为了满足要求,飞机座椅通常设置有能量吸收装置,例如包括有阻尼装置。座椅在受到后方的乘员头部的冲击的情况下,座椅能够翻开或旋转到“向前折叠”位置。
虽然这种能量吸收装置是已知的,但是它们具有各种缺点。例如,它们在设计和操作上可能是复杂的,这意味着故障的风险会增加,并且其任何替换是耗时且昂贵的。它们也可能相对较重。随着燃料成本的上升,重要的是在提供相同的安全标准的同时,降低任何交通工具特别是飞机内的部件的重量,从而降低其运行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试图缓解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其包括能量吸收装置和引导件,其中,当力施加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时,能量吸收装置用于允许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其中,当能量吸收装置已经允许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时,引导件用于引导座椅靠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其中,该能量吸收装置包括用于将该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的第一连接器和用于将该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或倾斜机构的第二连接器,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和该第二连接器通过可破坏构件接合,其中该可破坏构件构造成当施加预定力以使该第一连接器在远离该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移动时破坏,其中该可破坏构件刚性附接到该第一连接器,并且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刚性附接到该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
其中,该引导件附接至该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并且包括通道,该通道用于接收该能量吸收装置的第二连接器或飞机座椅的框架的一部分或倾斜机构的一部分,使得当该座椅靠背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二连接器或飞机座椅的框架或倾斜机构的一部分沿着该通道行进,使得该引导件引导该座椅靠背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座椅靠背的非常有效的能量吸收装置,该能量吸收装置不仅重量轻而且满足严格的HIC要求。由于简单的组成部件,使用过程中能量吸收装置也可以以低成本被快速地更换。
应理解的是,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指的是座椅在使用中的位置。在使用中,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邻近乘客将就座的位置,并且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邻近乘客就座时的头部。
重要的是,在从座椅后方发生冲击的情况下,引导件不吸收能量;相反,能量吸收装置的第二连接器可沿着引导件的通道自由移动。
当座椅靠背绕侧部枢转点枢转地支撑时,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沿向前方向移动,并且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沿向后方向移动。这种运动在座椅受到从后方的冲击的情况下是典型的,例如如果坐在后座中的乘客在碰撞的情况下被向前抛出,使得他们的头部撞击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
这种移动导致第一连接器移动离开第二连接器,这仅在可破坏构件被破坏时才会发生。在此之前,可破坏构件吸收施加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的能量,然而,在来自座椅后方的冲击力足够大的情况下,可破坏构件将破坏,从而允许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向前移动到第二位置。
这样,在飞机的正常飞行过程中,座椅靠背保持在直立位置,或者在包括倾斜机构的实施例中,座椅靠背的位置保持在倾斜机构允许的运动程度内。然而,在碰撞和由坐在座椅靠背后方的乘员的头部冲击座椅靠背的后部的情况下,座椅靠背将向前枢转到向前折叠的位置。
优选地,第一位置是直立位置。
优选地,第二位置是向前折叠位置。
优选地,可破坏构件是机械保险丝。
优选地,座椅靠背包括一对能量吸收装置和一对引导件。
优选地,能量吸收装置位于座椅靠背的相对的横向侧。
优选地,该引导件位于该座椅靠背的相对的横向侧。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包括成形板,该成形板的形状对应于座椅靠背的形状,优选地与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框架相对应。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包括成形板,该成形板的形状与座椅靠背的下横向侧的形状相对应。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永久地附接到座椅靠背。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相对于座椅靠背处于固定位置。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铆接或螺栓连接到座椅靠背。
优选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的突出部,优选地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的杆。
优选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到倾斜机构,优选地用于连接到气体支柱的一端。
优选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到杆,其中杆连接到倾斜机构,优选地该杆连接到气体支柱的一端。
优选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到杆,其中杆连接到倾斜引导件。
优选地,引导件铰接到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优选地经由铰链实施铰接。
优选地,可破坏构件包括金属板,优选为钢板。
优选地,可破坏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中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通过桥接件连接。
优选地,第一端板是矩形的,优选地是长方形的。
优选地,第一端板包括一对第一端板孔,用于接收连接器,连接器优选为铆钉或螺栓。
优选地,第一端板优选地通过一对第一端板连接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端板优选地通过一对铆钉铆接、或一对螺栓连接到第一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位于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的任一侧。
可以理解,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沿着可破坏构件的长度定位,并且与第一连接器、桥接件和第二连接器交叉。
优选地,中心线将第一连接器、桥接件和第二连接器二等分。
可以理解,可破坏构件的长度是沿着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从第一连接器的端部到第二连接器的相对端部。
优选地,可破坏构件的长度是其自身三维尺寸中的最大者。
优选地,第二端板包括用于接收第二连接器供其穿过的第二端板孔。
优选地,第二端板围绕第二连接器自由旋转。
优选地,第二端板是圆形的。
优选地,第二端板是环形的(ring-shaped)。
优选地,第二端板是环形的(annular)。
优选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位于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的任一侧。
优选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定位成与第二端板的在第二端板孔的任一侧的那些部分对齐。
优选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相对于可破坏构件的长度横向定位。
优选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与第二端板的环对齐。
优选地,引导件包括引导板,优选为金属引导板,最优选为钢引导板。
优选地,引导件包括弯曲通道。
优选地,通道包括封闭端。
优选地,该预定力是将该第一端板与该第二端板分离所需的力。
优选地,该预定力是使该第一端板与该第二端板沿着该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分离所需的力。
优选地,该预定力是从该座椅靠背的后方施加到该座椅靠背的上端的中部的力。
优选地,预定力至少为约2000N。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释放地接合。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可释放地连接到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被成形为部分地围绕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部分地围绕第二连接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成形为围绕第二连接器的后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被成形为部分地围绕第二连接器,使得(i)当座椅靠背处于第一位置或处于倾斜位置时,防止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移动,并且(ii)当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允许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移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可释放地连接到第二连接器,并且被成形为使得(i)当座椅靠背处于第一位置或处于倾斜位置时,防止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移动,并且(ii)当座椅靠背远离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允许第一连接器远离第二连接器移动。
优选地,第一连接器包括钩,用于与第二连接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如本文所述的座椅靠背中的可破坏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如本文所述的座椅靠背和/或可破坏构件的座椅。
优选地,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座椅框架和如本文所述的座椅靠背。
优选地,座椅包括倾斜机构。
优选地,倾斜机构包括液压活塞和缸组件。
优选地,倾斜机构包括液压锁定装置,例如液压座椅倾斜装置,诸如Hydrolok(RTM)液压座椅倾斜装置。
优选地,倾斜机构包括气体支柱。
优选地,座椅包括在座椅靠背的第一侧上的倾斜机构和在座椅靠背的第二侧上的倾斜引导件。
优选地,倾斜机构控制座椅靠背的第一侧的倾斜位置,并且倾斜引导件允许座椅靠背的第二侧与座椅靠背的第一侧的倾斜位置匹配。
优选地,座椅靠背在座椅靠背的第一侧上的第一枢转点处和座椅靠背的第二侧上的第二枢转点处可枢转地连接到座椅框架。
可以理解,座椅靠背绕由枢转点限定的旋转轴线枢转。
优选地,座椅靠背包括第一座椅框架连接器和第二座椅框架连接器,其中第一框架连接器和第二框架连接器分别用于将座椅靠背固定成在第一枢转点和第二枢转点处,以与座椅框架可枢转地接合。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框架连接器位于座椅靠背的例如横向面上的任一侧。
优选地,第一框架连接器和第二框架连接器包括螺栓。
优选地,座椅是交通工具座椅。
优选地,座椅是飞机座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排座椅,其包括多个如本文所述的座椅。
在本说明书中,应当理解,对前方、后方、向后和向前的引用是指坐在如本文所述的座椅中的乘客的方位,其中当乘客坐在座椅中,且他们的背部抵靠座椅靠背时,乘客面向前方。如此,应当理解,图6中的箭头示出了向前的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将理解的是,上和下的参考是参考如本文所述的飞机座椅的方位,例如当以直立的、非倾斜的位置站立在平坦表面上时。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大约”是指±20%,更优选±10%,甚至更优选±5%,最优选±2%。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延伸到本文的段落涉及术语“约”,但已去除该术语。
在本说明书中,已经以撰写清楚且简明的说明书的方式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或分离实施例。例如,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所有优选特征适用于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所有方面,反之亦然。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在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前,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能量吸收装置和引导件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了在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后,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能量吸收装置和引导件的放大视图,其中可破坏构件被分成两个部分;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座椅靠背的能量吸收装置和引导件的分解图;
图5示出了能量吸收装置的可破坏构件;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座椅的侧视图,其中座椅靠背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排座椅;以及
图8A和图8B示出了本发明的在座椅靠背的每一侧都具有能量吸收装置的实施例,其中第二连接器连接到座椅一侧上的倾斜机构(如图8A所示)和连接到座椅另一侧上的附加引导件(如图8B所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座椅2的座椅靠背1,其包括能量吸收装置3和引导件4。在所示的示例中,特别参照图1,座椅靠背1包括一对能量吸收装置3a、3b和一对引导件4a、4b。
参照图6,座椅靠背1示出为附接至座椅框架8。座椅底座20也设置成位于座椅框架8上,可以理解,座椅底座20是座椅2的一部分,人坐在其上,座椅靠背1支撑人的背部。
座椅靠背1和座椅底座20都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22,例如泡沫垫,用于支撑坐在座椅2上的人。
如图7所示,座椅靠背1通过具有螺栓21a、21b形式的第一框架连接器21a和第二框架连接器21b连接到座椅框架8,该螺栓允许座椅靠背1相对于框架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倾斜机构30可以控制座椅靠背1的运动。
当力施加到座椅靠背1的上部区域17时,能量吸收装置3用于允许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14a移动到第二位置14b,第一位置14a和第二位置14b在图6中示出,第一位置14a是直立位置,其表示座椅靠背1在正常使用期间处于非倾斜位置。在该位置上,乘客能够坐在座椅中,使得其背部靠在座椅靠背1上。第二位置14b是向前折叠位置,当足够的力从座椅靠背的后方施加到座椅靠背1的上部区域17上时,从而能量吸收装置的可破坏构件10破坏,允许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导致该向前折叠位置出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17向前移动,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6向后移动。
当能量吸收装置3已经允许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移动时,引导件4用于引导座椅靠背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
参考图2,能量吸收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器5,其将能量吸收装置3连接到座椅靠背1的下端6a,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器是成形金属板5的形式,其铆接到座椅靠背1的座椅靠背框架18,替代铆接到座椅靠背。还应当理解,第一连接器可以螺栓连接到座椅靠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并且特别参照图1,座椅靠背1包括座椅靠背主体19和座椅靠背框架18,然而,应当理解,座椅靠背主体19和座椅靠背框架18可以以单件式结构的形式提供。
能量吸收装置3还包括第二连接器7,其将能量吸收装置3连接到飞机座椅2的框架8,或者在如图8A所示的具有倾斜机构30的座椅的情况下,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一端28a中。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连接器是螺栓7的形式,其被拧入形成座椅框架8的一部分的杆9中,或者在具有倾斜机构30的座椅的情况下,其被拧入位于气体支柱28的一端28a处的孔29内的杆9’中。
能量吸收装置3还包括机械保险丝10形式的可破坏构件,其位于第一连接器5和第二连接器7之间,保险丝10是成形金属板,其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保险丝10包括由桥接件10c连接的第一钢端板10a和第二钢端板10b。与第一端板10a和第二端板10b相比,桥接件10c明显更窄并且包括更少体积的材料。虽然桥接件10c能够吸收由施加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的力产生的一定量的能量,但是当力达到阈值量时,桥接件将会断裂,从而导致第一端板10a和第二端板10b分离。其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第一端板10a和第二端板10b以及桥接件10c由单个钢板形成。
第一端板10a铆接到第一连接器5,因此,其相对于座椅靠背1固定就位,并且不能改变其相对于座椅靠背的方位。第一端板可以螺栓连接到第一连接器,从而替换铆接到第一连接器。
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端板10b是环形的,并包括第二端板孔11,螺栓7可以插入通过该第二端板孔,从而将保险丝10连接到框架8的杆9上,或者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杆9’中。第二端板10b可以绕螺栓7自由旋转,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端板孔在第二端板10b中形成孔眼11。
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端板10a通过一对铆钉23铆接到第一连接器,铆钉23穿过第一端板10a中的第一端板孔23a。如图5所示,保险丝具有中心线24,其沿着保险丝的长度定位并且将第一端板10a、桥接件10c和第二端板10b二等分。同时第二端板孔11也被中心线24平分,铆钉位于中心线的任一侧。特别地,铆钉与环形第二端板的环对准。应当理解,该环是环形第二端板的内边缘和外边缘之间的区域。换句话说,铆钉与第二端板的界定第二端板孔的部分对齐定位,并且相对于保险丝的长度和中心线24横向定位。如图5所示,应当理解,保险丝的长度沿着中心线24从第一端板的端部25延伸到第二端板的端部26。
保险丝10被构造成当至少2000N的力(这在图7中由箭头示出)从座椅靠背1的后方施加到座椅靠背1的上端的中间处的点27时断开。
在所示的例子中,引导件4通过铰链16铰接到座椅靠背1的下端6a,并且包括具有弯曲通道13的引导板12,能量吸收装置的螺栓7位于弯曲通道13内。由于螺栓7刚性连接到框架8的杆9,或者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杆9’,当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14a移动到第二位置14b时,螺栓7沿着通道13移动,这意味着引导件4引导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可选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里没有具体示出),框架8的杆9或者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杆9’可以位于弯曲通道13内,使得当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14a移动到第二位置14b时,杆9或者杆9’沿着通道13移动,这意味着引导件4引导座椅靠背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通道13包括封闭端15,其防止座椅靠背1比第二位置14b进一步向前移动。
图5中示出了包含座椅靠背1的座椅2。图6中示出了一排包含座椅靠背1的座椅2。
如本文所讨论的,参照图8A中所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可以形成包括倾斜机构30的座椅的一部分。如本文别处所述,在这些实施例中,能量吸收装置3连接到杆9’,该杆不是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8,而是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一端28a,在这方面,不是将螺栓7拧入连接到框架8的杆9中,而是设置缩短的杆9’,该杆9’穿过气体支柱28的一端28a处的孔29,气体支柱28的另一端28b通过支架31连接到座椅的框架8,该支架包括带螺栓32b的杆32a,用于连接到气体支柱28的端部28b,这允许座椅靠背通过气体支柱28的端部28a、28b朝向彼此的运动而倾斜,同时允许能量吸收装置3以参照图1至图7所描述的相同方式起作用。
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改进的第一连接器5’包括具有开口凹部的延伸部分33,该开口凹部由钩34形成,用于与螺栓7可释放地接合。钩34部分地围绕螺栓7,并且因此在座椅靠背处于直立或倾斜位置时在第一连接器5’和第二连接器7之间提供更牢固的连接。如图1至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将发生的,钩34的形状使得当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二连接器7从第一连接器5脱离,允许保险丝10吸收能量。另外,因为钩34围绕螺栓7的后部,所以当乘客通过向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17施加向后的力而使座椅靠背倾斜时,这为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提供了额外的支撑。该力,通过使气体支柱连接到杆9’的端部28a沿向前的方向朝向端部28b移动,而使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6向前移动并压缩气体支柱28。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接合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不会在保险丝10上施加应变,然而,如上所述,当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6在向后方向上移动时,如当从座椅靠背的后方向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施加力从而导致上部区域17在向前方向上移动时将发生的,螺栓7经由钩34的开口从第一连接器脱离。
仅需要在座椅靠背的第一侧处设置倾斜机构30(如图8A所示),并且因此在第二侧处设置倾斜引导件35来代替气体支柱28。上述内容在图8B中示出。倾斜引导件35允许座椅靠背的第二侧与第一侧一致地移动,其中位于第二侧上的支架31的螺栓32b沿着倾斜引导件35的通道36移动。
应当理解,对在此描述的目前优选的实施例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然的。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不减少其伴随的优点的情况下进行改变和修改。因此,这些改变和修改都被所附权利要求覆盖。

Claims (15)

1.一种用于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包括能量吸收装置和引导件,其中,所述能量吸收装置用于当力施加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上部区域时允许所述座椅靠背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引导件用于当所述能量吸收装置已经允许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引导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能量吸收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于将所述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座椅靠背,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将所述能量吸收装置连接到飞机座椅的框架或倾斜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可破坏构件接合,其中所述可破坏构件构造成当施加预定力以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移动时破坏,其中所述可破坏构件刚性附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刚性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
其中所述引导件附接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下部区域,并且包括通道,所述通道用于接收所述能量吸收装置的第二连接器或飞机座椅的框架的一部分或倾斜机构的一部分,使得当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器或飞机座椅的框架或倾斜机构的一部分沿着所述通道行进,使得所述引导件引导所述座椅靠背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一对能量吸收装置和一对引导件。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成形板,所述成形板的形状对应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形状。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连接至所述飞机座椅的所述框架的突出部或倾斜机构,优选地连接至与倾斜机构连接的杆。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引导件铰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下部区域。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可破坏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通过桥接件接合,可选地,
其中所述第二端板包括第二端板孔,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或其中所述第二端板围绕所述第二连接器自由旋转,和/或其中所述第二端板是环形的,和/或其中所述第一端板是矩形的,和/或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包括一对用于接收连接器的第一端板孔,和/或其中所述第一端板通过一对第一端板连接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孔和/或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器定位在所述可破坏构件的中心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孔和/或所述第一端板连接器定位成与所述第二端板的在所述第二端板孔的任一侧的那些部分对齐,和/或其中所述第二端板是环形的,并且所述第一端板孔和/或第一端板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环形对准。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板,和/或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弯曲通道,可选地,其中所述通道包括封闭端。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可释放地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被成形为部分包围所述第二连接器,使得(i)当所述座椅靠背处于第一位置或倾斜位置时,防止所述第一连接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运动,并且(ii)当所述座椅靠背远离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允许所述第一连接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运动。
12.一种可破坏构件,其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破坏构件,其中所述可破坏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通过桥接件联接,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包括一对用于接收连接器的第一端板孔,其中所述第二端板包括第二端板孔,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板孔定位成与所述第二端板的在所述第二端板孔的任一侧的那些部分对齐,可选地,其中所述第二端板是环形的,并且所述第一端板孔与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环形对准。
14.一种座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可破坏构件,优选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倾斜机构,和/或其中,所述座椅是交通工具座椅,优选地是飞机座椅。
15.一排座椅,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座椅。
CN202310664512.7A 2022-06-07 2023-06-06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Pending CN1173025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2208345.5A GB202208345D0 (en) 2022-06-07 2022-06-07 Seat back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GB2208345.5 2022-06-07
GB2208522.9 2022-06-10
GB2308341.3A GB2620266A (en) 2022-06-07 2023-06-05 Seat back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GB2308341.3 2023-06-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02519A true CN117302519A (zh) 2023-12-29

Family

ID=8240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4512.7A Pending CN117302519A (zh) 2022-06-07 2023-06-06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02519A (zh)
GB (1) GB202208345D0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02208345D0 (en) 2022-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6336A (en) Vehicle seat
EP3468833B1 (en) Seat system
US6655733B2 (en) Variable movement headrest arrangement
US6312050B1 (en) Chair structure
US4487383A (en) Crashworthy rear-facing passenger seat for fixed wing aircraft
US10773805B2 (en) Consolidated seat back breakover mechanism
KR20130126453A (ko) 발파 감쇠 시트
JP5910835B2 (ja) 回転式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KR20120064265A (ko) 차량 시트의 목상해 방지장치
US7918501B1 (en) Vehicle safety seat
CN110789555A (zh) 具有吊锤解锁机构的安全座椅
JP7069186B2 (ja) 傾斜式背もたれ付きビークルシート
US20110227377A1 (en) Mechatronic vehicle safety seat
EP1636065B1 (en) A vehicle seat
CN117302519A (zh) 包括能量吸收装置的座椅靠背
EP4289742A1 (en) Seat back comprising a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EP2229292A1 (en) A seat comprising an anti- whiplash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fitting such a mechanism to a seat
KR20110028474A (ko) 편타 손상 방지 장치
WO2018048363A1 (en) Energy absorbing backrest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s
EP1675746B1 (en) A safety arrangement associated with a vehicle seat
US20080231102A1 (en) Seat track assembly with load pins
WO2000053452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vehicle seat
US20230399108A1 (en) Seat assembly
GB2265813A (en) "Crash attenuating seat belt anchorage"
JPH07315296A (ja) 最前列用座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