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2837A -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2837A
CN117292837A CN202311185096.9A CN202311185096A CN117292837A CN 117292837 A CN117292837 A CN 117292837A CN 202311185096 A CN202311185096 A CN 202311185096A CN 117292837 A CN117292837 A CN 117292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oral care
plaque
historical
dental pla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85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杨积力
邹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tars Pul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85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928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92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2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5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med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9/00Dental auxiliary appliances
    • A61C19/04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响应于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从而根据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结合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牙菌斑生成预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牙菌斑的生成曲线需要有医学可循证的功效验证。一般的,在清洁完成的口腔环境中牙菌斑的生长是动态的。在完成清洁的条件下,以进食一次(大概在清洁完成的4-8小时)的半个小时后进入到菌斑的快速生长期,牙菌斑在生长期的6-8小时前后进入牙菌斑的成熟期,此时牙菌斑的增长速率减缓,粘附性增强,转而进入宏观意义上的致病过程。
目前,亟需一种科学、合理且更加准确的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根据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结合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牙菌斑生成预测的准确性。上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上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响应于上述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上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上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上述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上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上述存储器与上述处理器相连;
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上述处理器通过读取上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上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上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响应于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由于牙菌斑的实际生成过程与用户的口腔是否护理干净等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相关,从而可以根据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结合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牙菌斑生成预测过程与目标用户口腔中实际的牙菌斑生成过程的贴合程度,进而提高口腔护理前用户口腔中牙菌斑生成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控制口腔护理设备或与该口腔护理设备对应的终端执行相应的目标操作,以通过预测得到的更加准确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实现更加精准地控制。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的目标变化趋势的示意图;
图7C-图7E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显示内容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的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申请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接下来请参考图1,其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牙菌斑生成预测系统可以包括:口腔护理设备110和/或终端120。其中:
口腔护理设备110可以是能够进行口腔护理的设备,例如但不限于电动牙刷、冲牙器、洁牙仪等,以下实施例全部以口腔护理设备110为电动牙刷为例来进行说明。口腔护理设备110可以但不限于是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指示灯、一个或多个按键、扬声器、马达等。
可选地,在口腔护理设备110中可安装无线连接装置,用于与终端120连接且向终端120传输对应的口腔护理信息,例如但不限于目标指令、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等。
可选地,口腔护理设备110接收到口目标指令后,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可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牙菌斑预测方法确定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口腔护理设备110可以根据上述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例如但不限于口腔护理设备110上可安装显示屏,口腔护理设备110开机或唤醒并确定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后,可以根据该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直接控制显示屏显示对应的信息。
终端120可以是一种位置可固定的终端或可移动的终端,在终端120中可安装无线连接装置,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口腔护理设备110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终端120具有牙菌斑生成预测功能,在与口腔护理设备110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并接收到口腔护理设备110的目标指令后,可以响应于该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并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对应的目标操作或者控制口腔护理设备110执行对应的目标操作。终端120可以但不限于是安装有用户版软件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也可以是安装有无线连接装置的中控等显示设备。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可以由上述口腔护理设备110和终端120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网络可以是在口腔护理设备110和终端120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也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的互联网,不限于此。传输介质可以是无线链路,例如但不限于,蓝牙、WiFi和移动设备网络等。
可以理解地,图1所示的牙菌斑生成预测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设备110和终端120的数目仅作为示例,在具体实现中,该牙菌斑生成预测系统中可以包含任意数目的口腔护理设备110和终端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但不限于,口腔护理设备110可以是多个口腔护理设备组成的口腔护理设备集群,终端120可以是多个终端组成的终端集群。
接下来结合图1,以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应用于口腔护理设备为例,介绍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具体请参考图2,其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201,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具体地,当用户想要使用口腔护理设备进行口腔护理时,可以但不限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按键或显示屏等触发该口腔护理设备生成对应的目标指令,也可以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手持检测,例如多轴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感应手持来触发口腔护理设备生成对应的目标指令。或者,控制与口腔护理设备连接的终端向该口腔护理设备发送对应的目标指令。口腔护理设备的控制单元接收到目标指令后,可以响应于该目标指令,控制口腔护理设备开机或唤醒。
S202,响应于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具体地,在接收到目标指令后,还可以响应于该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上述目标用户为当前握持口腔护理设备的用户,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口腔护理设备上的摄像头或指纹验证元件等进行识别确定。
可选地,口腔护理设备可能被多个用户使用过,该口腔护理设备或与口腔护理设备连接的终端中可能存储有多个用户各自对应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为了确保在牙菌斑生成预测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获取到当前正在握持该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如图3所示,上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的实现流程可以包括:
S301,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
具体地,正常情况下,同一用户进行口腔护理的时间间隔一般会超过第二时长,例如但不限于超过4个小时或8个小时等。因此,可以但不限于通过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来判断进行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上述当前时刻可以但不限于为口腔护理设备接收到目标指令的时刻或口腔护理设备开机或被唤醒的时刻。
S302,若是,则获取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对应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并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第二时长,可认为进行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为目标用户,则可以直接获取口腔护理设备或与该口腔护理设备连接的终端中存储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对应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并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S303,若否,则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除目标用户外的其它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以及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更新为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
具体地,若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第二时长,可认为进行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不是目标用户,则可以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除目标用户外的其它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并将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更新为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并再次执行S301,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的步骤,实现在确定进行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不是目标用户后,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进行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依此类推,直至找到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第二时长的最近的一个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例如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等),并以基于该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可选地,口腔护理设备可以设置有个人模式,在个人模式下,不同用户使用该口腔护理设备的情况(例如但不限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等)进行分开统计计算。上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可以包括: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个人模式下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对应目标身份信息下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相比于图3中根据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来判断进行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口腔护理设备的个人模式准确高效地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目标身份信息可以但不限于基于目标用户通过口腔护理设备的按键或显示屏或摄像头或麦克风或终端等进行输入得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能够表征目标用户身份的目标账号信息或目标人脸信息或目标指纹信息或目标语音信息等。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获取到当前握持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而不是其他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如图4所示,上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的实现流程可以包括:
S401,口腔护理设备开启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身份识别模块确定当前使用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
具体地,口腔护理设备响应于目标指令开启例如开机或被唤醒后,可以先基于该口腔护理设备的身份识别模块(例如但不限于账号识别或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或语音识别等)确定当前使用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例如但不限于能够表征目标用户身份的目标账号信息或目标人脸信息或目标指纹信息或目标语音信息等。
S402,基于目标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具体地,在确定当前使用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后,可以基于该目标身份信息从存储的多个身份信息各自对应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中查询得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接下来请继续参考图2,如图2所示,S202,响应于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后,该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还包括:
S203,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口腔护理设备中可以预先设置有目标映射关系,上述目标映射关系用于表征各种口腔护理结果与各种牙菌斑生成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上述目标映射关系例如但不限于包括口腔护理结果a对应牙菌斑生成模型A、...、口腔护理结果n对应牙菌斑生成模型N等,上述口腔护理结果a对应牙菌斑生成模型A可以理解为口腔中上一次口腔护理的口腔护理结果为口腔护理结果a的情况下,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后该口腔中的牙菌斑生成结果将按照牙菌斑生成模型A中的牙菌斑生成特征进行生成。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后,如图5所示,上述S203,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的实现过程可以为:直接基于该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例如但不限于从目标映射关系中找到该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进而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以便后续能够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实现更加精准高效地牙菌斑生成预测。
可选地,口腔护理设备开机或唤醒后,握持该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在获取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后,如图6所示,上述S203,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的实现过程可以为:若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一范围内(例如但不限于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第一阈值等),说明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较干净,历史牙菌斑残留量特别少,则可以确定该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中对应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可以但不限于随距离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增大而较缓慢增大;若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二范围(例如但不限于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等)内,说明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还未完全护理干净,历史牙菌斑残留量适中,则可以确定该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该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中对应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可以但不限于随距离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增大而增大;若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三范围(例如但不限于大于等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等)内,说明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的牙菌斑清除效果特别差,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较多,则可以确定该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对应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可以但不限于随距离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增大而呈现指数型增大;上述第一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第三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一范围与第二范围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上述第二范围与第三范围可以相邻,也可以不相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上述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以及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均不相同,例如但不限于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以及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中各自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历史牙菌斑残留量所处的范围来确定牙菌斑生成预测时对应的需要使用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以便后续能够更加贴合目标用户实际牙菌斑生成情况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更加准确地实现目标用户口腔中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
具体地,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可以包括基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标变化趋势,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进一步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可以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例如但不限于包括历史牙菌斑残余量、历史牙菌斑残留描述信息,如历史牙菌斑残留较多或较少等),目标用户的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其口腔中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的目标变化趋势不同。
由于在完成口腔护理的条件下,口腔护理结束一段时间后会进入到用牙菌斑的快速生长期,牙菌斑在生长期结束后将会进入牙菌斑的成熟期,此时牙菌斑的增长速率减缓,粘附性增强。因此,根据口腔护理结果后牙菌斑的实际生成规律,上述目标变化趋势可以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先在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的第一时间段内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一增大趋势逐渐增大(例如图7A所示),或以第一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保持不变(例如图7B所示),然后在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最后在第二时间段后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减小趋势逐渐减小,直至为0。上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上述第二增大趋势大于第一增大趋势。根据上述目标趋势,可以得知第一时间段内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小于第二时间段内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示例性地,上述第二增大趋势可以为指数增大趋势,上述第一增大趋势可以为线性增大趋势。
进一步地,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和/或,上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从而根据不同的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实现更加差异化精细化地牙菌斑生成预测,进一步提高牙菌斑生成预测的精确性。具体地,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高,在一定时间内牙菌斑生成就越快,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的增长速率也就越大,上述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各自对应的时长就越短。
可选地,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在同一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情况下,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由于不同时间段内目标用户的口腔环境不同,那么,确定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距离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也就不同,进而确保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更加符合牙菌斑生成的实际口腔情况,进一步提高后续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进行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预测的准确性。
示例性地,如图7A所示,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距离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0)的各时间段内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均随着目标间隔时长的变化而发生单调变化,即各时间段(例如第一实际段、第二时间段)内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不同,并且,第二时间段内任意时刻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可以但不限于大于第一时间段内任意时刻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
示例性地,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按照图7B所示的目标变化趋势,先在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的第一时间段内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一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保持不变,然后在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最后在第二时间段后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减小趋势逐渐减小,直至为0时,其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趋势例如图7C所示,即在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后第一时间段(0~8小时)内目标用户口腔中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会线性递增,在第二时间段(8~12小时)内目标用户口腔中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会呈指数型递增;并在第12小时后牙菌斑生成量将会缓慢增长至100%后保持不变。
可选地,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实现牙菌斑生成结果的预测,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可以直接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用于表征牙菌斑生成结果与目标间隔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与获取到的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即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不同或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中的历史牙菌斑残余量不同或历史牙菌斑残余量所属的范围不同,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不同。例如,历史牙菌斑清除干净时,可以确定包括如图7C所示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较少时,可以确定包括如图7D所示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较多时,可以确定包括如图7E所示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在S204中,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可以但不限于直接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对应函数以及目标间隔时长进行计算得到。
接下来请继续参考图2,如图2所示,S203,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之后,该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还包括:
S204,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牙菌斑的实际生成过程与用户的口腔是否护理干净等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相关,从而可以根据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结合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牙菌斑生成预测过程与目标用户口腔中实际的牙菌斑生成过程的贴合程度,进而提高口腔护理前用户口腔中牙菌斑生成预测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控制口腔护理设备或与该口腔护理设备对应的终端执行相应的目标操作,以通过预测得到的更加准确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实现更加精准地控制。
具体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后,用户口腔中当前的牙菌斑生成量不仅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对应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相关,还与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相关,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越长,用户口腔中当前的牙菌斑生成量也就越多。因此,为了使预测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更加贴合目标用户的实际口腔护理情况,上述S204中,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可以包括: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根据目标间隔时长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可以但不限于直接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红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对应函数以及目标间隔时长进行计算得到,或者直接将上述目标间隔时长输入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输出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可以基于已知牙菌斑生成结果的与目标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相同的口腔护理结果对应的多个间隔时长进行训练得到,或者根据目标间隔时长,按照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的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司进行计算得到等。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可选地,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可以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可以用于根据目标间隔时长计算得到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可以包括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计算得到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进一步地,上述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大于8小时且小于或等于12小时或大于6小时且小于或等于9小时或大于4小时且小于或等于6小时等)内时,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可以为:目标牙菌斑生成量z=A+2(N-b)×c;其中,N为目标间隔时长;A为常数,表征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最小时长内对应的牙菌斑生成量;b为第一参数,表征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的最小时长;c为第二参数。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可以但不限于为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呈指数增长的第二时间段内对应任意一个时长范围。
进一步地,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可以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多,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中的第一参数越小,第二参数越大。
示例性地,若为x,当x<=15%时,可认为目标用户历史牙菌斑清除干净;当15%<x<50%时,可认为目标用户历史牙菌斑残留较少;当50%<=x时,可认为目标用户历史牙菌斑残留较多。
示例性地,假设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为15%及以下为历史牙菌斑清除干净,如图7C所示,在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的前8个小时其口腔中会非常缓慢的生成牙菌斑,第八个小时后牙菌斑开始出现指数型增长的情况,并在第12小时后牙菌斑生成量将达到85%左右,在第24小时牙菌斑生成量至100%为一个标准周期。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前八个小时其目标牙菌斑生成量线性增长10%(常数A)。当历史牙菌斑残留量x<=15%时,第一目标时长范围为大于8小时(第一参数b)且小于或等于12小时,即12>=N>8。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z=10+2(N-8)×1.475,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y=x+z=x+10+2(N-8)×1.475。由上述公式可知,当x=15%时,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10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32.7%;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11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46.5%;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12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84.7%。
示例性地,假设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为大于15%且小于50%为历史牙菌斑残留较少,如图7D所示,在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的前6个小时其口腔中会非常缓慢的生成牙菌斑,第6个小时后牙菌斑开始出现指数型增长的情况,并在第9小时后牙菌斑生成量将达到85%左右,在第24小时牙菌斑生成量至100%为一个标准周期。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前6个小时其目标牙菌斑生成量线性增长10%(常数A)。当15%<x<50%时,第一目标时长范围为大于6小时(第一参数b)且小于或等于9小时,即9>=N>6。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z=10+2(N -8)×1.97,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y=x+z=x+10+2(N-6)×1.97。由上述公式可知,当x=16%时,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7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29.9%;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8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41.4%;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9小时,则可以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86%。
示例性地,假设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为大于或等于50%为历史牙菌斑残留较多的情况,在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的前4个小时其口腔中会非常缓慢的生成牙菌斑,第4个小时后牙菌斑开始出现指数型增长的情况,并在第6小时后牙菌斑生成量将达到85%左右,在第24小时牙菌斑生成量至100%为一个标准周期。目标用户上次口腔护理结束后前4个小时其目标牙菌斑生成量线性增长10%(常数A)。当x>=50%时,第一目标时长范围为大于4小时(第一参数b)且小于或等于6小时,即6>=N>4。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z=10+2(N-4)×2.45,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y=x+z=x+10+2(N-4)×2.45。由上述公式可知,当x=50%时,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9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93.75%;若目标间隔时长N为14小时,则可以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口腔中的当前牙菌斑量为100%。
可选地,目标间隔时长处于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不同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得到同一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时长不同,例如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为目标牙菌斑残留量较多时,牙菌斑生成速率较快,如图7E所示,达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为85%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目标间隔时长为6h,而当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为目标牙菌斑残留量较少时,如图7D所示,达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为85%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目标间隔时长为9h。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可以理解地,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可以但不限于为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100%)之前的时长范围,例如但不限于为大于0且小于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为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100%)所需的时长,例如但不限于12小时、16小时、18小时等。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中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在距离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第二目标时长范围中最大时长后始终为0,且对应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也不再增加,始终保持预设值。
进一步地,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越高,距离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内同一时刻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就越低。其中,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与历史口腔护理时长、历史口腔护理力度、历史口腔护理角度、历史口腔护理覆盖率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有关。
可选地,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距离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第一时长(例如但不限于12小时、16小时、18小时等)后,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例如100%)后,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停止增大,也即无论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例如但不限于口腔护理完成度或口腔护理残留量等)如何,在目标用户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第一时长后,例如12小时或者16小时或者18小时后,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预测会达到预设值即最大值后就不再上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上述S204中,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直接基于预测得到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目标用户的终端(与口腔护理设备连接的终端)和/或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显示内容,并控制其显示屏显示相应的目标显示内容,例如但不限于图8所示,上述目标显示内容可以包括以颜色的深浅和/或百分比和/或文字和/或进度条的方式显示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以便口腔护理设备开机或唤醒后,握持该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到其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至当前时刻内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进而能够更好的规划本次口腔护理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S204中,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先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口腔护理设备的本次口腔护理参数,例如但不限于可以根据预设的各种牙菌斑生成结果与口腔护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到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对应的本次口腔护理参数,上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口腔护理时长、口腔护理模式、口腔护理引导信息。然后,可以基于本次口腔护理参数控制口腔护理设备执行本次口腔护理工作,从而通过预测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控制口腔护理设备以对应的口腔护理参数进行工作,例如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中表示目标用户口腔中当前牙菌斑生成较多时,可以控制口腔护理设备以较长的口腔护理时长进行工作,当前牙菌斑生成较少时,可以控制口腔护理设备以相对当前牙菌斑生成较多时较短的口腔护理时长进行工作等,实现根据预测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为目标用户提供更有效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以辅助目标用户更好地完成本次口腔护理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S204中,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先基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例如但不限于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等)和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例如但不限于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等)确定目标用户的当前牙菌斑信息,例如但不限于将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与目标牙菌斑生成量直接进行加和或者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目标用户的当前牙菌斑信息(例如当前牙菌斑量等),然后可以根据上述当前牙菌斑信息执行目标操作,例如但不限于根据当前牙菌斑信息控制口腔护理设备以对应的口腔护理模式进行口腔护理工作,或控制口腔护理设备或终端的显示屏显示该当前牙菌斑信息等,从而通过结合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预测得到的精准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以及该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让目标用户当前能够了解到更加精准更加贴合实际口腔情况的当前牙菌斑信息,并且还可以通过该当前牙菌斑信息执行相对应的目标操作为目标用户提供更有效精准地口腔护理辅助作用。
接下来请参见图11,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1100包括:
接收模块1110,用于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上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获取模块1120,用于响应于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第一确定模块1130,用于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1140,用于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上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140在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上述目标用户的终端和/或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显示内容;上述目标显示内容包括以颜色的深浅和/或百分比和/或文字的方式显示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140在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上述口腔护理设备的本次口腔护理参数;上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口腔护理时长、口腔护理模式、口腔护理引导信息;基于上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控制上述口腔护理设备执行本次口腔护理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包括基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标变化趋势;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对应的目标变化趋势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变化趋势包括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先在第一时间段内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一增大趋势逐渐增大,然后在上述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最后在上述第二时间段后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减小趋势逐渐减小,直至为0;其中,上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上述第二增大趋势大于上述第一增大趋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上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和/或,上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高,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各自对应的时长越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140在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时,具体用于: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根据目标间隔时长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为: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其中,N为上述目标间隔时长;A为常数,表征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上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最小时长内对应的牙菌斑生成量;b为第一参数,表征上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的最小时长;c为第二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多,上述第一参数越小,上述第二参数越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1140在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基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目标用户的当前牙菌斑信息;根据当前牙菌斑信息执行目标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130具体用于:基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目标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映射关系用于表征各种口腔护理结果与各种牙菌斑生成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130具体用于: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一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二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三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其中,上述第一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上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上述第三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以及上述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均不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间隔时长处于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不同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得到同一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时长不同;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越高,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越低;其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与历史口腔护理时长、历史口腔护理力度、历史口腔护理角度、历史口腔护理覆盖率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有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在同一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情况下,距离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不同时间段内的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距离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第一时长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停止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1110具体用于: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若是,则获取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对应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并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若否,则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除上述目标用户外的其它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以及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更新为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并再次执行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1110具体用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个人模式下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对应目标身份信息下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1110具体用于:口腔护理设备开启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身份识别模块确定当前使用上述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基于目标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用于表征牙菌斑生成结果与目标间隔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上述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中各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提供的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或口腔护理设备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终端或服务器或口腔护理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接下来请参见图12,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12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10、网络接口1220、用户接口1230、存储器1240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50。
其中,通信总线125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网络接口1220可选的可以包括蓝牙模块、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Wi-Fi模块等。
其中,用户接口1230可以包括显示屏和按键;可选地,用户接口1230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处理器12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210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信息显示设备12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4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40内的数据,执行信息显示设备12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2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2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24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24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24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4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获取功能、牙菌斑生成预测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240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210的存储装置。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240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程序指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200可以是前述口腔护理设备,也可以是包括前述口腔护理设备控制装置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处理器1210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24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上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响应于上述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处理器1210执行根据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执行: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目标用户的终端和/或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显示内容;目标显示内容包括以颜色的深浅和/或百分比和/或文字的方式显示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执行: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上述口腔护理设备的本次口腔护理参数;上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口腔护理时长、口腔护理模式、口腔护理引导信息;基于上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控制上述口腔护理设备执行本次口腔护理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包括基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标变化趋势;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对应的目标变化趋势不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变化趋势包括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先在第一时间段内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一增大趋势逐渐增大,然后在上述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最后在上述第二时间段后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减小趋势逐渐减小,直至为0;其中,上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上述第二增大趋势大于上述第一增大趋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上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和/或,上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高,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各自对应的时长越短。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基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上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时,具体用于执行:基于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根据目标间隔时长确定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上述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为: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其中,N为上述目标间隔时长;A为常数,表征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上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最小时长内对应的牙菌斑生成量;b为第一参数,表征上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的最小时长;c为第二参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多,上述第一参数越小,上述第二参数越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根据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时,具体用于执行:基于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目标用户的当前牙菌斑信息;根据当前牙菌斑信息执行目标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时,具体用于执行:基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目标映射关系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目标映射关系用于表征各种口腔护理结果与各种牙菌斑生成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时,具体用于执行: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一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二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若上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三范围内,则确定上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其中,上述第一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上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上述第三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上述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上述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以及上述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均不相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目标间隔时长处于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不同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得到同一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时长不同;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越高,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越低;其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与历史口腔护理时长、历史口腔护理力度、历史口腔护理角度、历史口腔护理覆盖率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有关。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在同一上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情况下,距离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不同时间段内的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不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距离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第一时长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后,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停止增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时,具体用于执行: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若是,则获取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对应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并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若否,则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除上述目标用户外的其它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以及将上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更新为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并再次执行上述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的步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时,具体原因执行: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个人模式下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对应目标身份信息下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210执行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时,具体用于执行:口腔护理设备开启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身份识别模块确定当前使用上述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基于上述目标身份信息获取上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上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用于表征牙菌斑生成结果与目标间隔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上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上述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各组成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和实施方案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及改进,均应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响应于所述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和/或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显示内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显示内容包括以颜色的深浅和/或百分比和/或文字的方式显示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所述口腔护理设备的本次口腔护理参数;所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口腔护理时长、口腔护理模式、口腔护理引导信息;
基于所述本次口腔护理参数控制所述口腔护理设备执行本次口腔护理工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包括基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随目标间隔时长的变化而变化的目标变化趋势;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
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对应的目标变化趋势不同。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变化趋势包括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先在第一时间段内随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一增大趋势逐渐增大,然后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起始时刻为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所述第二增大趋势大于所述第一增大趋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后的第二时间段内随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第二增大趋势逐渐增大之后,所述目标变化趋势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后随所述目标间隔时长的增长以减小趋势逐渐减小,直至为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不同,所述第一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和/或,所述第二时间段对应的时长不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信息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高,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各自对应的时长越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根据目标间隔时长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所述目标间隔时长在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时,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公式为: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z=A+2(N-b)×c
其中,N为所述目标间隔时长;A为常数,表征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后所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最小时长内对应的牙菌斑生成量;b为第一参数,表征所述第一目标时长范围内的最小时长;c为第二参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越多,所述第一参数越小,所述第二参数越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包括:
基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当前牙菌斑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牙菌斑信息执行目标操作。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和目标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所述目标映射关系用于表征各种口腔护理结果与各种牙菌斑生成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牙菌斑残留量;
所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
若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一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
若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二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
若所述历史牙菌斑残留量处于第三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为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所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所述第二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小于所述第三范围内的牙菌斑残留量;所述第一牙菌斑生成模型、所述第二牙菌斑生成模型以及所述第三牙菌斑生成模型均不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间隔时长处于第二目标时长范围内时,不同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得到同一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所需的时长不同;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
所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越高,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越低;
其中,所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与历史口腔护理时长、历史口腔护理力度、历史口腔护理角度、历史口腔护理覆盖率中的至少一个参数有关。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
在同一所述历史口腔护理完成度情况下,距离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的不同时间段内的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不同。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量;
距离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第一时长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达到预设值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量停止增大。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
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
若是,则获取所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对应的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并将所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若否,则将所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果确定为除所述目标用户外的其它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以及将所述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更新为上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并再次执行所述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超过第二时长的步骤。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
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个人模式下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获取目标用户对应目标身份信息下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包括:
口腔护理设备开启后,基于口腔护理设备的身份识别模块确定当前使用所述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用户的目标身份信息;
基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曲线用于表征牙菌斑生成结果与目标间隔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间隔时长为当前时刻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对应历史口腔护理结束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
25.一种牙菌斑生成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口腔护理设备的目标指令;所述目标指令包括开机指令或唤醒指令;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指令,获取目标用户的历史口腔护理结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包括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特征用于表征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牙菌斑生成速率与所述历史口腔护理结果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模型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并根据所述目标牙菌斑生成结果执行目标操作。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311185096.9A 2023-09-13 2023-09-13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2928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5096.9A CN117292837A (zh) 2023-09-13 2023-09-13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85096.9A CN117292837A (zh) 2023-09-13 2023-09-13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2837A true CN117292837A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40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85096.9A Pending CN117292837A (zh) 2023-09-13 2023-09-13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9283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1803A1 (en) * 2007-01-31 2008-09-11 Martin Levine Methods of predicting treatment outcome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US20100280793A1 (en) * 2008-12-09 2010-11-04 Joachim Wilhel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efficacy of plaque removal
CN112107386A (zh) * 2020-09-22 2020-12-22 上海复敏贝浙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采集和处理用户健康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13679500A (zh) * 2021-07-29 2021-11-23 广州华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算法的龋病和牙菌斑检测其分布方法
US20220202295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Align Technology, Inc. Dental diagnostics hub
WO2023066252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漳州松霖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带牙菌斑检测的口腔清洗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6515660A (zh) * 2022-06-16 2023-08-01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价口腔产品功效的离体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21803A1 (en) * 2007-01-31 2008-09-11 Martin Levine Methods of predicting treatment outcome in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US20100280793A1 (en) * 2008-12-09 2010-11-04 Joachim Wilhelm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efficacy of plaque removal
CN112107386A (zh) * 2020-09-22 2020-12-22 上海复敏贝浙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采集和处理用户健康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US20220202295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Align Technology, Inc. Dental diagnostics hub
CN113679500A (zh) * 2021-07-29 2021-11-23 广州华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算法的龋病和牙菌斑检测其分布方法
WO2023066252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漳州松霖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带牙菌斑检测的口腔清洗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6019584A (zh) * 2021-10-22 2023-04-28 漳州松霖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带牙菌斑检测的口腔清洗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515660A (zh) * 2022-06-16 2023-08-01 广州星际悦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价口腔产品功效的离体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3347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speech recognition ser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US9653097B2 (en) Sound output device, network system, and sound output method
US11132547B2 (en) Emotion recognition-based artwork recommend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543678A (zh) 电动牙刷中的语音助理
US10282976B2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hand-held device for body care
KR20180060328A (ko) 멀티 모달 입력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멀티 모달 입력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멀티 모달 입력을 처리하는 서버
CN104007807B (zh) 获取用户端使用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439884B1 (ko) 스마트 칫솔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시스템
CN109493849A (zh) 语音唤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88487A (zh) 刷牙指导方法与刷牙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694944A (zh) 通过使用框架生成自然语言表达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35208A (zh) 用于提供语音识别服务的电子设备及其方法
CN105009028A (zh) 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WO2012039844A1 (en) Evolu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learned idiosyncrasies and collected data of a user
CN109036459B (zh) 语音端点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373323B (zh) 用于操作电子设备的方法、操作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668917A (zh) 刷牙方法及智能牙刷
CN117292837A (zh) 牙菌斑生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79941A (zh) 口腔护理设备的信息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96810A (zh) 口腔护理设备的音频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8005B (zh) 一种计时提醒事件的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3662698A (zh) 电动牙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3038250A (zh) 刷牙引导方法、装置、电视机以及存储介质
CN108916982B (zh) 一种智能控制放水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942655A (zh) 一种压力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