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8007B -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8007B
CN117288007B CN202311565732.0A CN202311565732A CN117288007B CN 117288007 B CN117288007 B CN 117288007B CN 202311565732 A CN202311565732 A CN 202311565732A CN 117288007 B CN117288007 B CN 117288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transfer
shell
disturbanc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657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88007A (zh
Inventor
黎青松
郭朝阳
杜维种
刘宇鹏
金正友
张忠立
杜军
王志栋
赵亚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Shouchuang Environmental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Shouchuang Environmenta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Shouchuang Environmental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Shouchuang Environmenta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657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88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88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8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88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8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1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being inside a casing and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asing; the conduits crossing the conduit for the other heat exchange medium
    • F28D7/162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the conduits being inside a casing and extending at an angle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casing; the conduits crossing the conduit for the other heat exchange medium with 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4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in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4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urbulent flow of heat-exchange media, e.g. by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流体在壳体某些区域产生流动死区,造成部分热液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不凝气体容易附着在传热管的表面,降低了传热管热交换面积的利用率。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扰动换热机构,所述扰动换热机构包括扰动单元,所述扰动换热机构还包括气体余热回收单元,所述传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扰动单元、气体余热回收单元和流量调节机构,能够对壳体内的热液进行扰动,避免热液在换热器内产生流动死区,能够对扰动后热液中析出的不凝气体进行处理,提高了换热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设备是一种用于实现冷热流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使流体温度发生变化,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家庭制冷、加热和冷却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换热设备按用途可分为换热器、蒸发器、加热器、冷凝器和冷却器等,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家电、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等。
管壳式换热器在电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管壳式换热器能够承受高压力和高温度的工况,它能够满足高温高压的流体热量交换需求,确保电厂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提高换热器传热的效率,大部分管式换热器会在壳体内安装折流挡板,以增加流体的流动路径,由于折流挡板的遮挡作用,容易导致流体在壳体某些区域产生流动死区,造成部分热液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而且热液中通常掺杂水蒸气和不凝气体,不凝气体容易附着在传热管的表面,降低了传热管热交换面积的利用率,从而影响了换热的效率。
而我们结合上述的问题就会发现,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换热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很难同时去规避上述提出的问题,并且即便是能够解决,也需要通过外部工具配合进行解决,从而无法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故而,我们提出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箱盖,所述第一箱盖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箱盖,所述第二箱盖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管板,所述管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管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管,所述传热管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扰动换热机构;
所述扰动换热机构包括扰动单元,所述扰动单元用于对壳体内流动的换热液体进行扰动;
所述扰动换热机构还包括气体余热回收单元,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与扰动单元配合使用,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用于对壳体内不凝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
所述传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用于调节传热管内水流动时的流速。
优选的,所述扰动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安装于进液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转动连接有扰动杆,所述扰动杆的表面与折流挡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扰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与第二锥齿轮的表面相互啮合,所述扰动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扰动叶片组,所述扰动叶片组的数量为若干个。
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一叶片,进液管流入热液时,能够推动叶片带动第一转杆在第一固定架内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发生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杆在限位架内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叶片组转动,从而能够对壳体内流动的液体进行流体扰动。
优选的,所述折流挡板为具有切口的圆型结构,所述折流挡板呈交错状设置,所述扰动叶片组设置于折流挡板的一侧。
通过交错状设置具有切口圆形结构的折流挡板,能够改变壳体内液体流动的路径进行,能够使液体与壳体内的传热管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扰动叶片组设置于折流挡板的一侧,能够对折流挡板在壳体内分隔空间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扰动,从而能够避免壳体内局部区域形成流动死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包括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固定连通于壳体的顶部,所述集气罩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热桶,所述集热桶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气阀,所述集气罩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组,所述进气管组的一端与第一气阀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集热桶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气阀,所述集热桶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回液管,所述第一回液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疏水阀,所述疏水阀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回液管,所述第二回液管的一端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集热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集热管组。
通过设置若干个集气罩,不凝气体通过进气管组输送至第一气阀内,第一气阀能够将不凝气体输送至集热桶内,不凝气体进入集热桶内,壳体内的压力下降,壳体内热液水位上升,热液接触第一气阀后,第一气阀关闭,从而能够确保不凝气体输送至集热桶内,而且能够避免壳体内的热液溢出至集热桶内,通过设置集热管组能够对不凝气体热量进行回收,而且不凝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汽与集热管组接触后,水蒸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并释放出热量,集热桶内的水通过第一回液管流入疏水阀中,疏水阀具有阻汽排水的作用,能够对集热桶内的水进行排放,集热桶内的水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一止回阀内,第一止回阀均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集热通内的水通过第二回液管流入壳体内,而且能够避免壳体内的热液逆向流入集热桶内,通过设置第二气阀,能够对集热桶内换热后的不凝气体进行排放。
优选的,所述集热管组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进水接管,所述进水接管的一端与进水管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集热管组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水接管,所述第一出水接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接管,所述第二出水接管的一端与出水管的一侧固定连通。
通过设置进水接管,能够使进水管内输送的冷水通过进水接管流入集热管组内,从而能够与集热管组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接管流入第二止回阀内,第二止回阀均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二出水接管流入出水管内,而且能够避免出水管内的水逆流至集热管组内,从何能够与出水管内热交换后的水混合流出。
优选的,所述集热管组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集热片,所述集热片的数量为若干个。
通过设置若干个集热片,能够增加集热管组换热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加集热管组热交换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预热处理单元对预热回收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安装于传热管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为相互配合的弧形结构。
通过设置第二叶片,冷水流经传热管时,叶片能够带动第二转杆在第二固定架的内壁发生转动,第二转杆转动能够带动固定盘发生转动,固定盘转动产生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能够带动挡片在固定杆表面发生转动,通过多个弧形挡片配合,能够对传热管内流动的冷水进行阻挡,从而能够调节传热管内的水流速度。
优选的,所述挡片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挡片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与限位盘上的滑槽配合,从而能够对挡片受离心作用旋转位移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避免挡片过度旋转而对传热管表面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的内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限位杆在滑槽内腔发生位移,从而能够带动挡片发生位移复位,当传热管内冷水流速较低时,能够解除挡片对传热管内冷水流动的阻挡作用。
优选的,所述传热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传热管的内壁设置有扰动条,所述扰动条为螺旋结构,所述扰动条的一端与固定盘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螺纹结构的扰动条,能够对传热管内输送的冷水进行扰动,能够使冷水在传热管内产生湍流,能够使冷水与传热管充分的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冷水与传热管换热的效率,而且扰流条能够刮除传热管内壁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冷水与产热管热交换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扰动单元,热液流经进液管时,能够使第一叶片带动第一转杆发生转动,第一转杆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发生转动,第二锥齿轮能够带动扰动杆在限位架内壁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叶片组发生转动,扰动叶片组转动能够对壳体内热液进行扰动,能够带动热液在壳体内产生对流运动,能够有助于消除壳体内热液的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提高热液温度的均匀度,而且能够避免热液在换热器内产生流动死区,能够使热液充分的参与换热,从而能够提高热液与传热管内冷水进行换热的效率,热液扰动的过程中,热液中的不凝气体受局部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能够促进不凝气体从热液中快速析出,扰动叶片带动热液对流能够避免不凝气体附着在传热管表面,从而能够提高传热管表面的利用率,从何能够确保换热的效率。
本发明利用气体余热回收单元,集气罩能够对热液中析出的不凝气体进行收集,集气罩内收集的不凝气体通过进气管组流入第一气阀内,第一气阀能够控制气体输送至集热桶内,通过设置集热管组,进水管内输送的冷水通过进水接管流入集热管组内,能够与集热管组进行热量交换,集热管组能够与不凝气体进行热量交换,而且不凝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汽与集热管组接触后,水蒸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并释放出热量,从而能够提高热液热量的利用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液换热的效率。
本发明利用流量调节机构,冷水流经传热管时,第二叶片能够带动第二转杆在第二固定架的内壁发生转动,第二转杆转动能够带动固定盘发生转动,固定盘转动产生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能够带动挡片在固定杆表面发生转动,通过多个弧形挡片配合,能够对传热管内流动的冷水进行阻挡,通过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限位杆在滑槽内腔发生位移,从而能够带动挡片发生位移复位,当传热管内冷水流速较低时,能够解除挡片对传热管内冷水流动的阻挡作用,从而能够根据冷水的流速调整挡板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冷水在传热管内快速流动,能够增加冷水在传热管内停留的时间,从而能够使冷水与传热管进行充分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换热设备换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扰动单元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叶片和扰动叶片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气体余热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集热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流量调节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转杆和固定盘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挡板和限位盘分解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机构;11、壳体;12、第一箱盖;13、进水管;14、第二箱盖;15、出水管;16、进液管;17、出液管;18、支撑座;19、管板;110、传热管;111、折流挡板;2、扰动换热机构;21、扰动单元;2101、第一固定架;2102、第一转杆;2103、第一叶片;2104、第一锥齿轮;2105、限位架;2106、扰动杆;2107、第二锥齿轮;2108、扰动叶片组;22、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01、集气罩;2202、固定座;2203、集热桶;2204、第一气阀;2205、进气管组;2206、第二气阀;2207、第一回液管;2208、疏水阀;2209、连接管;2210、第一止回阀;2211、第二回液管;2212、集热管组;2213、进水接管;2214、第一出水接管;2215、第二止回阀;2216、第二出水接管;2217、集热片;3、流量调节机构;31、第二固定架;32、第二转杆;33、第二叶片;34、固定盘;35、固定杆;36、挡片;37、限位杆;38、限位盘;39、滑槽;310、复位弹簧;311、扰动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包括主体机构1,主体机构1包括壳体11,壳体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箱盖12,第一箱盖1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3,壳体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箱盖14,第二箱盖1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5,壳体1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16,壳体1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液管17,壳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8,支撑座18的数量为两个,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管板19,管板19的数量为两个,管板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管110,传热管110的数量为若干个,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111,折流挡板111的数量为若干个,壳体11内壁设置有扰动换热机构2;
作为本发明扰动换热机构2的进一步限定,扰动换热机构2包括扰动单元21,扰动单元21用于对壳体11内流动的换热液体进行扰动。
扰动单元21包括第一固定架2101,第一固定架2101固定安装于进液管16的内壁,第一固定架210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架2101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102,第一转杆21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叶片2103,第一叶片2103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一转杆21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104,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架2105,限位架2105上转动连接有扰动杆2106,扰动杆2106的表面与折流挡板111的内壁转动连接,扰动杆2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107,第一锥齿轮2104的表面与第二锥齿轮2107的表面相互啮合,扰动杆210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扰动叶片组2108,扰动叶片组2108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一叶片2103,进液管16流入热液时,能够推动第一叶片2103带动第一转杆2102在第一固定架2101内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2104发生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2104与第二锥齿轮2107的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2104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2107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杆2106在限位架2105内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叶片组2108转动,从而能够对壳体11内流动的液体扰动。
折流挡板111为具有切口的圆型结构,折流挡板111呈交错状设置,扰动叶片组2108设置于折流挡板111的一侧,通过交错状设置且具有切口圆形结构的折流挡板111,能够改变壳体11内液体流动的路径,能够使液体与壳体11内的传热管110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扰动叶片组2108设置于折流挡板111的一侧,能够对折流挡板111在壳体11内分隔空间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扰动,从而能够避免壳体11内局部区域形成流动死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工作人员将换热的冷水管路与进水管13安装对接,冷水通过进水管13流入第一箱盖12,通过设置管板19,能够将壳体11与第一箱盖12以及第二箱盖14的空间进行分隔,从而能够使第一箱盖12内的冷水流入壳体11内,工作人员将需要换热的热液管路与进液管16安装对接,热液通过进液管16流入壳体11内与传热管110进行接触,从而能够使壳体11内热液与传热管110内冷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能够实现换热的目的,热液流经进液管16时,能够使第一叶片2103带动第一转杆2102发生转动,第一转杆2102能够带动第一锥齿轮2104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2104与第二锥齿轮2107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2104能够带动第二锥齿轮2107发生转动,第二锥齿轮2107能够带动扰动杆2106在限位架2105内壁发生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扰动叶片组2108发生转动,扰动叶片组2108转动能够对壳体11内热液进行扰动,能够带动热液在壳体11内产生对流运动,能够有助于消除壳体11内热液的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提高热液温度的均匀度,而且能够避免热液在换热器内产生流动死区,能够使热液充分的参与换热,从而能够提高与传热管110内冷水进行换热的效率,热液扰动的过程中,热液中的不凝气体受局部压力或温度的变化,能够促进不凝气体从热液中快速析出,热液对流能够避免不凝气体附着在传热管110表面,从而能够提高传热管110表面的利用率,从而能够确保换热的效率。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扰动换热机构2还包括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与扰动单元21配合使用,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用于对壳体11内不凝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
作为本发明扰动换热机构2的进一步限定,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包括集气罩2201,集气罩2201固定连通于壳体11的顶部,集气罩2201的数量为若干个,壳体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202,固定座2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热桶2203,集热桶220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气阀2204,集气罩220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组2205,进气管组2205的一端与第一气阀2204的输入端固定连通,集热桶220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气阀2206,集热桶220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回液管2207,第一回液管2207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疏水阀2208,疏水阀220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2209,连接管2209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止回阀2210,第一止回阀2210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回液管2211,第二回液管2211的一端与壳体11的顶部固定连通,集热桶220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集热管组2212,热液中析出的不凝气体受浮力作用会聚集在壳体11内,通过设置若干个集气罩2201,不凝气体通过进气管组2205输送至第一气阀2204内,第一气阀2204能够将不凝气体输送至集热桶2203内,不凝气体进入集热桶2203内,壳体11内的压力下降,壳体11内热液水位上升,热液接触第一气阀2204后,第一气阀2204关闭,从而能够确保不凝气体输送至集热桶2203内,而且能够避免壳体11内的热液溢出至集热桶2203内,通过设置集热管组2212能够对不凝气体热量进行回收,而且不凝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汽与集热管组2212接触后,水蒸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并释放出热量,集热桶2203内的水通过第一回液管2207流入疏水阀2208中,疏水阀2208具有阻汽排水的作用,能够对集热桶2203内的水进行排放,集热桶2203内的水通过连接管2209流入第一止回阀2210内,第一止回阀2210均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集热通内的水通过第二回液管2211流入壳体11内,而且能够避免壳体11内的热液逆向流入集热桶2203内,通过设置第二气阀2206,能够对集热桶2203内换热后的不凝气体进行排放。
集热管组2212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进水接管2213,进水接管2213的一端与进水管13的一侧固定连通,集热管组221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水接管2214,第一出水接管221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止回阀2215,第二止回阀221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接管2216,第二出水接管2216的一端与出水管15的一侧固定连通,通过设置进水接管2213,能够使进水管13内输送的冷水通过进水接管2213流入集热管组2212内,集热管组2212内的水能够与集热桶2203内的气体液化散发的热量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接管2214流入第二止回阀2215内,第二止回阀2215均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二出水接管2216流入出水管15内,而且能够避免出水管15内的水逆流至集热管组2212内,从何能够与出水管15内热交换后的水混合流出。
集热管组22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集热片2217,集热片2217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设置若干个集热片2217,能够增加集热管组2212换热的面积,从而能够增加集热管组2212热交换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对余热回收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浮力的作用下,壳体11内热液析出的不凝气体会聚集在壳体11的顶部,通过设置集气罩2201,能够对不凝气体进行收集,集气罩2201内收集的不凝气体通过进气管组2205流入第一气阀2204内,第一气阀2204能够控制气体输送至集热桶2203内,通过设置集热管组2212,能够对不凝气体热量进行回收,而且不凝气体中混杂的水蒸汽与集热管组2212接触后,水蒸汽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并释放出热量,通过设置进水接管2213,能够使进水管13内输送的冷水通过进水接管2213流入集热管组2212内,从而能够与集热管组2212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一出水接管2214流入第二止回阀2215内,第二止回阀2215具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交换后的水通过第二出水接管2216流入出水管15内,而且能够避免出水管15内的水逆流至集热管组2212内,从何能够与出水管15内热交换后的水混合流出,集热桶2203内的水通过第一回液管2207流入疏水阀2208中,疏水阀2208具有阻汽排水的作用,能够对集热桶2203内的水进行排放,集热桶2203内的水通过连接管2209流入第一止回阀2210内,第一止回阀2210具有单向通过性,能够使集热通内的水通过第二回液管2211流入壳体11内,而且能够避免壳体11内的热液逆向流入集热桶2203内,通过设置第二气阀2206,能够对集热桶2203内换热后的不凝气体进行排放,从而能够对不凝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回收,能够提高热液热量的利用率,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热液热交换的效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热管110的内壁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3,流量调节机构3用于调节传热管110内水流动时的流速。
作为本发明流量调节机构3的进一步限定,流量调节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架31,第二固定架31固定安装于传热管110的内壁,第二固定架3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固定架3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2,第二转杆3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叶片33,第二叶片33的数量为若干个,第二转杆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盘34,固定盘3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5,固定杆35的数量为若干个,固定杆3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片36,挡片36为相互配合的弧形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叶片33,冷水流经传热管110时,第二叶片33能够带动第二转杆32在第二固定架31的内壁发生转动,第二转杆32转动能够带动固定盘34发生转动,固定盘34转动产生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能够带动挡片36在固定杆35表面发生转动,通过多个弧形挡片36配合,能够对传热管110内流动的冷水进行阻挡,从而能够调节传热管110内的水流速度。
挡片3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杆37,挡片3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盘38,限位盘38的表面开设有滑槽39,滑槽39的数量为若干个,限位杆37的表面与滑槽39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杆37,能够与限位盘38上的滑槽39配合,从而能够对挡片36受离心作用旋转位移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能够避免挡片36过度旋转而对传热管110表面造成损伤。
滑槽39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310,复位弹簧31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39的内腔,复位弹簧310的另一端与限位杆37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复位弹簧310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限位杆37在滑槽39内腔发生位移,从而能够带动挡片36发生位移复位,当传热管110内冷水流速较低时,能够解除挡片36对传热管110内冷水流动的阻挡作用。
传热管1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流量调节机构3,传热管110的内壁设置有扰动条311,扰动条311为螺旋结构,扰动条311的一端与固定盘34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螺纹结构的扰动条311,能够对传热管110内输送的冷水进行扰动,能够使冷水在传热管110内产生湍流,能够使冷水与传热管110充分的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冷水与传热管110换热的效率,而且扰流条能够刮除传热管110内壁的污垢,从而能够提高冷水与产热管热交换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冷水通过进水管13流入第一箱盖12内,第一箱盖12内的冷水通过传热管110流入第二箱盖14内,当传热管110内水流动较快时,冷水流动时通过第二叶片33带动第二转杆32发生转动,第二转杆32能够带动固定盘34发生转动,固定盘34转动产生能够产生离心力,离心力能够带动挡片36在固定杆35表面发生转动,通过多个弧形挡片36配合,能够对传热管110内流动的冷水进行阻挡,从而能够调节传热管110内的水流速度,通过设置限位杆37,能够与限位盘38上的滑槽39配合,从而能够对挡片36受离心作用旋转位移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复位弹簧310的反作用力,能够推动限位杆37在滑槽39内腔发生位移,从而能够带动挡片36发生位移复位,当传热管110内冷水流速较低时,能够解除挡片36对传热管110内冷水流动的阻挡作用,从而能够根据冷水的流速调整挡板的位置,从而能够避免冷水在传热管110内快速流动,能够增加冷水在传热管110内停留的时间,从而能够使冷水与传热管110进行充分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换热设备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包括主体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箱盖(12),所述第一箱盖(1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3),所述壳体(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箱盖(14),所述第二箱盖(14)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15),所述壳体(1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进液管(16),所述壳体(1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出液管(17),所述壳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18),所述支撑座(1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管板(19),所述管板(1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管板(1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传热管(110),所述传热管(110)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折流挡板(111),所述折流挡板(11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11)内壁设置有扰动换热机构(2);
所述扰动换热机构(2)包括扰动单元(21),所述扰动单元(21)用于对壳体(11)内流动的换热液体进行扰动;
所述扰动单元(21)包括第一固定架(2101),所述第一固定架(2101)固定安装于进液管(16)的内壁,所述第一固定架(2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架(2101)中心部位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2102),所述第一转杆(210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叶片(2103),所述第一叶片(2103)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转杆(21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104),所述壳体(1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架(2105),所述限位架(2105)上转动连接有扰动杆(2106),所述扰动杆(2106)的表面与折流挡板(11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扰动杆(2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107),所述第一锥齿轮(2104)的表面与第二锥齿轮(2107)的表面相互啮合,所述扰动杆(210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扰动叶片组(2108),所述扰动叶片组(2108)的数量为若干个;
所述扰动换热机构(2)还包括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与扰动单元(21)配合使用,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用于对壳体(11)内不凝气体的热量进行回收;
所述气体余热回收单元(22)包括集气罩(2201),所述集气罩(2201)固定连通于壳体(11)的顶部,所述集气罩(22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壳体(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202),所述固定座(22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集热桶(2203),所述集热桶(220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气阀(2204),所述集气罩(220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气管组(2205),所述进气管组(2205)的一端与第一气阀(2204)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所述集热桶(2203)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第二气阀(2206),所述集热桶(220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一回液管(2207),所述第一回液管(2207)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疏水阀(2208),所述疏水阀(2208)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2209),所述连接管(2209)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止回阀(2210),所述第一止回阀(2210)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回液管(2211),所述第二回液管(2211)的一端与壳体(11)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集热桶(220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集热管组(2212);
所述集热管组(2212)的输入端固定连通有进水接管(2213),所述进水接管(2213)的一端与进水管(13)的一侧固定连通,所述集热管组(2212)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第一出水接管(2214),所述第一出水接管(2214)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止回阀(2215),所述第二止回阀(221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出水接管(2216),所述第二出水接管(2216)的一端与出水管(15)的一侧固定连通;
所述传热管(110)的内壁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3),所述流量调节机构(3)用于调节传热管(110)内水流动时的流速;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架(31),所述第二固定架(31)固定安装于传热管(110)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架(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架(3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2),所述第二转杆(3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叶片(33),所述第二叶片(33)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转杆(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盘(34),所述固定盘(3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固定杆(3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挡片(36),所述挡片(36)为相互配合的弧形结构;
所述挡片(3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杆(37),所述挡片(36)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盘(38),所述限位盘(38)的表面开设有滑槽(39),所述滑槽(39)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限位杆(37)的表面与滑槽(39)的内腔滑动连接;
所述滑槽(39)的内腔设置有复位弹簧(310),所述复位弹簧(310)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滑槽(39)的内腔,所述复位弹簧(310)的另一端与限位杆(37)的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111)为具有切口的圆型结构,所述折流挡板(111)呈交错状设置,所述扰动叶片组(2108)设置于折流挡板(11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组(221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集热片(2217),所述集热片(2217)的数量为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1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流量调节机构(3),所述传热管(110)的内壁设置有扰动条(311),所述扰动条(311)为螺旋结构,所述扰动条(311)的一端与固定盘(34)的一侧固定连接。
CN202311565732.0A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Active CN117288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5732.0A CN117288007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65732.0A CN117288007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8007A CN117288007A (zh) 2023-12-26
CN117288007B true CN117288007B (zh) 2024-02-23

Family

ID=8925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65732.0A Active CN117288007B (zh) 2023-11-22 2023-11-22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800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331A (zh) * 2012-08-06 2013-07-03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高温废水热能回收方法与装置
RU2631963C1 (ru) * 2016-07-28 2017-09-2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Юго-Запад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ЮЗГУ) Самоочищающийся кожухотруб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12393268A (zh) * 2020-12-03 2021-02-23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厂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215638950U (zh) * 2021-06-16 2022-01-25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冷凝模块和凝汽器
CN218821807U (zh) * 2023-03-06 2023-04-07 雅安宇焜芯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系统
CN116538839A (zh) * 2023-05-05 2023-08-04 远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增强热交换效率的管壳式热交换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6659294A (zh) * 2023-07-03 2023-08-29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管内强化传热元件
CN219640761U (zh) * 2023-03-29 2023-09-05 迪莫环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331A (zh) * 2012-08-06 2013-07-03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高温废水热能回收方法与装置
RU2631963C1 (ru) * 2016-07-28 2017-09-2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Юго-Запад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ЮЗГУ) Самоочищающийся кожухотруб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CN112393268A (zh) * 2020-12-03 2021-02-23 华能秦煤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厂余热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215638950U (zh) * 2021-06-16 2022-01-25 北京华源泰盟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冷凝模块和凝汽器
CN218821807U (zh) * 2023-03-06 2023-04-07 雅安宇焜芯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系统
CN219640761U (zh) * 2023-03-29 2023-09-05 迪莫环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器
CN116538839A (zh) * 2023-05-05 2023-08-04 远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增强热交换效率的管壳式热交换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6659294A (zh) * 2023-07-03 2023-08-29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管内强化传热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8007A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2208A (zh) 一种废水余热回收器
CN202012904U (zh) 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17288007B (zh) 一种发电厂强化换热设备
CN109405622A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用换热翅片
CN209470582U (zh) 一种蒸汽-水的即热式板式换热器机组
WO2020057562A1 (zh) 一种生产浓缩的d-阿洛酮糖的方法
CN215217225U (zh) 一种工业用加热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6347960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管式板式复合换热器
CN108317868A (zh)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结构
CN108332576A (zh)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14605022U (zh) 一种可高效回收利用冷凝积水的混凝土构件用蒸压釜
CN215327835U (zh) 一种n,n’-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中间体mpc合成装置
CN113277581A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闪蒸提热取水装置
CN212843109U (zh) 一种工业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7439217U (zh) 高速s模块多回程换热器
CN109502868B (zh) 一种三位一体结构污水处理的控制方法
CN208187150U (zh) 一种雨水收集补水式冷却塔
CN220520192U (zh) 采用低温蒸发及高效过滤工艺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16777969U (zh) 一种化工物料连续降温析出装置
CN211782842U (zh) 一种冷凝水热量回收的冷凝器
CN113532169B (zh) 一种热管烟气换热器
CN215877888U (zh) 一种天然气制乙炔装置碳黑水封闭循环冷却系统
CN216522328U (zh) 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20601806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水器循环装置
RU185511U1 (ru) Секционная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