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80482A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80482A
CN117280482A CN202280000849.1A CN202280000849A CN117280482A CN 117280482 A CN117280482 A CN 117280482A CN 202280000849 A CN202280000849 A CN 202280000849A CN 117280482 A CN117280482 A CN 1172804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unit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8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彰
孙文佳
马若玉
金亮亮
杨泽洲
赵乐
张庆凯
李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Jing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280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804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发光单元组、位于衬底上的光线调节结构及位于衬底上的扩散结构。发光单元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光线调节结构设有多个腔室,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位于一个所述腔室内;各所述发光单元组所在的腔室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同一所述发光单元组内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的距离,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所述扩散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Mini-LED及Micro LED是在小间距LED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LED显示技术,也被称为亚毫米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以及轻薄体验,同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寿命长等优势,因此在显示领域使用趋势明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单元组,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光线调节结构,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设有多个腔室,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位于一个所述腔室内;各所述发光单元组所在的腔室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同一所述发光单元组内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的距离,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扩散结构,所述扩散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的侧表面与所述腔室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调节结构的灰度值大于0,且小于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调节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腔室内的反射挡墙,所述反射挡墙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多个子腔室,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子腔室内;各所述子腔室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腔室内的透明封装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结构包括分散在所述透明封装结构中的散射粒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一所述发光单元被一个所述透明封装结构包覆,所述散射粒子在所述透明封装结构中均匀分布,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斜面,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斜面向朝向所述衬底的方向倾斜;或者,
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所述斜面;
或者,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所述斜面时,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
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 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时,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微结构阵列,所述微结构阵列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微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及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光线调节层,所述光线调节层设有多个通孔;
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或者,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中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均位于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透光层,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腔 室内的透明封装结构;
所述透光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线调节层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透明封装结构的透光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光线调节结构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可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减小侧视角的光线的量,使显示基板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光线的量逐渐减小,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扩散结构可保证大视角光线的量,且可使光线的亮度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亮度变化比较平滑,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同时可减小正视角与大视角的光线的色差,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各发光单元组所在的腔室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则光线调节结构对各发光单元组的光线的调节程度基本一致,可使得显示基板的亮度分布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同一发光单元组内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发光单元组之间的距离,相邻发光单元组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腔室,则在制备光线调节结构时,可使得光线调节结构的制备工艺难度较低的前提下,使得各发光单元与其所在的腔室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更一致,从而光线调节结构对各发光单元组的光线调节程度更一致,进一步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再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与对比显示基板的光线亮度随视角的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与对比显示基板的光线亮度随视角的曲线图;
图12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与对比显示基板的光线亮度随视角的曲线图;
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与对比显示基板的光线亮度随视角的曲线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 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10、位于所述衬底10上的发光单元组20、位于所述衬底10上的光线调节结构30及位于所述衬底10上的扩散结构40。
所述发光单元组2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1。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设有多个腔室31,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20位于一个所述腔室31内。如图6至图8所示,各所述发光单元组20所在的所述腔室3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同一所述发光单元组20内相邻所述发光单元21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距离,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31。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其中,各所述发光单元组20所在的所述腔室3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指的是,各所述发光单元组20所在的所述腔室3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或者面积差别很小,在预设的范围内。所述扩散结构4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单元21背离所述衬底10的一侧,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光线调节结构30将所述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可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减小侧视角的光线的量,使显示基板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光线的量逐渐减小,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扩散结构可保证大视角 光线的量,且可使光线的亮度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亮度变化比较平滑,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同时可减小正视角与大视角的光线的色差,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各发光单元组20所在的腔室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则光线调节结构30对各发光单元组20的光线的调节程度基本一致,可使得显示基板的亮度分布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同一发光单元组20内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距离,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腔室31,则在制备光线调节结构30时,可使得光线调节结构30的制备工艺难度较低的前提下,使得各发光单元21与其所在的腔室3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更一致,从而光线调节结构30对各发光单元组20的光线调节程度更一致,进一步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一挡墙部33和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挡墙部34。在制备光线调节结构30时,可首先形成多个第一挡墙部33,再形成多个第二挡墙部34,每一第一挡墙部33与多个第二挡墙部34相交,每一第二挡墙部34与多个第一挡墙部33相交,第一挡墙部33与第二挡墙部34围合形成多个腔室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可互相垂直,例如第一方向Y可以是行方向,第二方向X可以是列方向。第一挡墙部33与第二挡墙部34可以采用3D打印、压印、点胶等工艺,但不局限于这几种制作方式。
在制备光线调节结构30的过程中,第一挡墙部33与第二挡墙部34的宽度是一定的,且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间距也是一定的,在光线调节结构30的制备工艺不改变的前提下,为了保证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间距,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会形成至少一个腔室31,如此不会增加光线调节结构30制备的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光单元组20所在的所述腔室3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基本相同。如此设置,各发光单元所在的腔室31 的环境更加一致,光线调节结构30对各发光单元组20的光线的调节程度更一致,可使得显示基板的亮度分布更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衬底10可以是柔性衬底,也可以是刚性衬底。柔性衬底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有机树脂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机树脂材料可以包括环氧树脂、三嗪、硅树脂或聚酰亚胺等。刚性衬底包括诸如玻璃衬底、石英衬底、蓝宝石衬底、陶瓷衬底等中的任一种;或者半导体衬底诸如以硅或碳化硅等为材料的单晶半导体衬底或多晶半导体衬底、硅锗等的化合物半导体衬底、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衬底等中的任一种。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衬底可以是FR4类型印刷电路板(PCB),或者可以是易于变形的柔性PCB。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衬底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AlN或Al2O3的陶瓷材料,或者金属或金属化合物,或者金属芯印刷电路板(MCPCB)或金属覆铜层压板(MCCL)中的任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1可为Mini LED,或者发光单元21为Micro LED。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组20包括多个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单元21,例如发光单元组包括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R、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该发光单元组20可作为一个像素。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组包括的多个发光单元中,部分发光单元或全部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可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21的侧表面与所述腔室31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如此设置,发光单元21的侧面发出的光线被腔室31的内表面反射后从腔室31的顶部出射,可提升发光单元21的光线利用率,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亮度,有助于降低显示基板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背离衬底10的方向上,所述腔室31的内表面向背离发光单元21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更有助于提升腔室31的内表面对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的反射量,提升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的 利用率,且光线调节结构30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在衬底1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腔室31的截面为倒梯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腔室31沿垂直于衬底10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发光单元21沿延垂直于衬底10方向上的高度。如此设置,光线调节结构30能够反射发光单元21发出的至少部分大角度光线,提高显示面板的光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9所示,同一发光单元组20的多个发光单元21沿第一方向Y排布,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31,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腔室31。图7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一个所述腔室31,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一个所述腔室3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腔室31,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腔室31。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同一发光单元组20的多个发光单元21沿第二方向X排布,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31,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至少一个腔室31。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一个所述腔室31,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存在一个所述腔室3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Y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腔室31,在第二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组20之间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腔室3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的灰度值大于0,且小于1。如此设置,光线调节结构30对光线的反射效果较强,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被腔室31的内表面反射后从腔室31出射的量更多;并且在显示基板处于未显示状态时,光线调节结构30的黑度较好,可提升显示基板在未显示状态时的黑度,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可呈灰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的材料可以是白油,白油可包括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二氧化钛(化学式TiO 2)以及有机溶剂(例如,二丙二醇甲醚)等。光线调节结构30的材料还可包括硅系白胶。或者,光线调节结构30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高反射率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线调节结构可以具有低的热膨胀系数(例如低于后续提到的位于腔室内的透明封装结构),以确保其不受与发光单元的操作相关的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8所示,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包括位于所述腔室31内的反射挡墙32,所述反射挡墙32将所述腔室31分隔为多个子腔室311,每一所述发光单元21位于一个所述子腔室311内;各所述子腔室31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及形状基本相同。其中,各所述子腔室31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指的是,各子腔室3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或者面积相差较小,在预设的范围内。通过在同一发光单元组20的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设置反射挡墙32,可改善同一发光单元组20的相邻发光单元21的光线串扰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通过设置各子腔室31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及形状均基本相同,则各发光单元21所处的腔室环境相同,光线调节结构30对各发光单元21的光线调节程度基本一致,更有助于提升显示基板的亮度分布均匀性,提升显示效果。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挡墙32为第二挡墙部34的一部分;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反射挡墙32为第一挡墙部33的一部分。图7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位于相邻发光单元组20之间的腔室31内也设有反射挡墙3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9所示,所述腔室31内未设置反射挡墙,也即是同一发光单元组20的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未设置将其隔开的反射挡墙32。发光单元21的尺寸较小,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的间距较小时, 同一腔室31内的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可不设反射挡墙。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腔室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构成的图形可以为多边形;例如,该多边形可以为如图7至图9所示的矩形。或者,各腔室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构成的图形还可以为椭圆形或圆形。或者,各腔室3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构成的图形还可以为多边形与弧形组合形成的图形;例如为矩形与两个半圆组合形成的图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呈网状结构,可以理解,光线调节结构30围绕各发光单元组的结构连接为一体;光线调节结构30包括反射挡墙32时,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中围绕各发光单元组的结构及反射挡墙32均连接为一体。当然,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中围绕每个发光单元组20的结构还可以为独立的结构,即围绕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组20的结构不相连;光线调节结构30包括反射挡墙32时,反射挡墙32与围绕发光单元组20的结构也可以为独立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腔室31内的透明封装结构50,透明封装结构50包覆发光单元21。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透明封装结构50,所述光线调剂节结构30的各腔室31内均填充有透明封装结构50,且每一发光单元21对应一个透明封装结构50,腔室31内未设置反射挡墙32时,同一腔室31内的发光单元21对应的封装结构50可为一体结构。所述腔室31包括多个子腔室311时,每一子腔室311内可分别填充有透明封装结构50。透明封装结构50位于腔室31内的部分可降低入射至显示基板的环境光的反射率,有助于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封装结构50的材料为可以是透明树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扩散结构40包括分散在所述明封装结构50中的散射粒子41。散射粒子41可增强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的散射程度,增大显示基板的视角;且可减小正视角与大视角的光线色差,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41可为TiO2 纳米粒子、SiO2纳米粒子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散射粒子41在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中均匀分布,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背离所述衬底10的表面为斜面51,由所述第一端101指向所述第二端102的方向上,所述斜面51向朝向所述衬底10的方向倾斜。如此设置,可使得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1对应的透明封装结构50在靠近第二端102的部分中散射粒子41的数量较多,散射粒子41对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靠近第二端的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可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二端的大视角光线的量,进而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及色差,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组20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R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
图10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其中曲线a1、曲线a2及曲线a3分别为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未设置光线调节结构及扩散结构)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曲线b1、曲线b2及曲线b3分别为本申请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其中视角小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视角大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由图10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光线在显示基板的两侧的亮度差异及色差较大。本申请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0可以看出,通过设置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1对应的透明封装结构50背离衬底10的表面为斜面51,且由第一端101指向第二端102的方向上,斜面51向朝向衬底10的方向倾斜,可使得这些发光单元21对应的透明封装结构50在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数量较多,散射粒子对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靠近第一端的光线 的散射作用更强,可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的量,进而使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减小,且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背离所述衬底10的表面为所述斜面51。由图10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蓝色光线和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较大,色差较大。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0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背离所述衬底10的表面为所述斜面51,可有效改善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差异,且可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背离所述衬底10的表面均为所述斜面51,且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对应的所述斜面51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对应的所述斜面51的倾斜角。其中倾斜角指的是斜面与水平面(平行于衬底的延伸方向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由图10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大于蓝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0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对应的斜面51的倾斜角大于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对应的斜面51的倾斜角,可使得靠近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中绿色光线受到的散射作用比蓝色光线更强,更有助于减小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使蓝色光线及 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更一致,减小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且可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
图11为显示基板在列方向上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其中曲线c1、曲线c2及曲线c3分别为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未设置光线调节结构及扩散结构)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曲线d1、曲线d2及曲线d3分别为图4所示的显示基板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其中视角小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视角大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由图11可以看出,在列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不同颜色的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较大,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较大。本申请图4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有效改善不同颜色的光线在显示基板在列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差异,且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一发光单元21对应的透明封装结构中散射粒子不是均匀分布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如此设置,可使得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1对应的透明封装结构50在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数量较多,散射粒子对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靠近第一端的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可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的量,进而使这些发光单元21在行方向上的两侧亮度分布差别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组20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R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时,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 结构50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41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102的部分中散射粒子41的密度。如此设置,散射粒子41对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中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可有效改善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差异,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散射粒子41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散射粒子41的密度。如此设置,可使得靠近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中绿色光线比蓝色光线受到的散射作用更强,更有助于减小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使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更一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扩散结构40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背离所述衬底10一侧的微结构阵列42,所述微结构阵列42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微结构421。微结构阵列42可增强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的散射程度,增大显示基板的视角;且可减小正视角与大视角的光线色差,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421可为微透镜结构、棱锥结构、棱柱结构等。所述微结构421的直径范围为1μm~10μm。相邻微结构42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4μm~20μm。如此设置,可保证微结构阵列42对光线的散射效果较好。所述微结构421的直径范围例如为1μm、3μm、5μm、7μm、9μm、10μm等;相邻微结构42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例如为4μm、8μm、12μm、16μm、20μ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42中相邻四个微结构421可排布呈规则的矩形或菱形,或者微结构阵列42中的微结构421可随机排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01 和第二端102,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21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42中,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102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如此设置,可使得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1对应的微结构阵列42对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靠近第一端的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可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的量,进而减小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42中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尺寸小于靠近所述第二端102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尺寸。
图12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其中曲线m1、曲线m2及曲线m3分别为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未设置光线调节结构及扩散结构)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曲线n1、曲线n2及曲线n3(曲线n2及曲线n3重合)分别为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其中视角小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视角大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由图12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光线在显示基板的两侧的亮度分布差异及色差较大。本申请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2可以看出,通过设置至少部分发光单元21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42中,靠近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大于靠近第二端102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可使得微结构阵列42对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靠近第一端的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减小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的量,进而使这些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减小,且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组20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R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时,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其对应的 所述微结构阵列42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102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由图12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蓝色光线和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别较大,色差较大。本申请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2可以看出,微结构阵列42对显示基板在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中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的散射作用更强,可有效改善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差异,且可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G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42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B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42靠近所述第一端101的部分中微结构421的密度。由图12可以看出,在行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大于蓝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图12可以看出,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使得靠近第一端的大视角光线中绿色光线受到的散射作用比蓝色光线更强,更有助于减小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使蓝色光线及绿色光线在显示基板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更一致,减小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分布差异,且可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
图13为显示基板在列方向上光线的亮度分布曲线图,其中曲线x1、曲线x2及曲线x3分别为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未设置光线调节结构及扩散结构)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化曲线图,曲线y1、曲线y2及曲线y3(曲线y2与曲线y3重合)分别为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的红色光线、绿色光线及蓝色光线的亮度随视角的变 化曲线图,其中视角小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视角大于0的位置为显示基板更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由图13可以看出,在列方向上,对比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光线在显示基板的两侧的亮度分布差别较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可有效改善显示基板的不同颜色的光线在列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亮度差异,且可使显示基板在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大视角色差减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微结构421的折射率。如此设置,可保证发光单元21发射的光线中较多光线通过微结构421出射。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421的折射率与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的折射率的差值范围为0.2~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以及图14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背离所述衬底10一侧的光线调节层70,所述光线调节层70设有多个通孔71。各发光单元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光线调节层70可以是黑色的膜层,例如光线调节层70可采用透过率较低的树脂材料涂覆得到。光线调节层70可有效降低入射至显示基板的环境光的反射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且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可通过光线调节层70的通孔71出射,相对于采用遮光层覆盖发光单元21的方案来说,可避免遮光层透过率低而导致显示基板的工作电流大,进而使得显示基板的功耗高及工作温度高的问题;光线调节层70可遮挡显示基板位于衬底上的走线,有助于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采用透过率较低的数脂材料涂覆得到光线调节层70时,光线调节层70的制备工艺比较成熟,各区域的厚度偏差较小,可使得显示基板在未显示状态下各区域的黑度差异,将多个显示基板拼接得到的显示屏中,不同显示基板的光线调剂层70的厚度差异较小,显示屏在未显示状态下不同显示基板的黑度差异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6所示,每一所述发光单元2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通孔7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 发光单元21与通孔71可一一对应,每一发光单元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的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如此设置,光线调节层70覆盖相邻发光单元21之间的区域,有助于避免相邻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发生串扰,可使得显示基板的显示对比度较高,有助于提升显示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14所示,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20中各所述发光单元2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一个所述通孔7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发光单元组20与通孔71可一一对应,每一发光单元组20的各发光单元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对应的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在该实施例中,光线调节层70的通孔71的尺寸较大,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较高,且对光线调节层70的制备精度要求较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示显示基板还包括封装盖板60,封装盖板60位于扩散结构40背离衬底10的一侧。封装盖板60可保护其与衬底10之间的结构例如发光单元21,且可防止封装盖板60与衬底10之间的结构受到损伤。封装盖板60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光线调节层70设置在封装盖板60朝向衬底10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14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背离所述衬底10一侧的透光层82,所述发光单元2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层82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透光层8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线调节层70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透明封装结构50的透光率。由于透光层82的透光率小于透明封装结构50的透光率,则外部环境光入射至透光层82时反射率较低,有助于降低环境光的反射率;且透光层82与光线调节层70的透光率相差较小,可使得显示基板在未显示状态下不同区域的黑度的差别较小。透光层82的材料可呈灰色,材料可为光阻型材料,例如可为正性光阻材料或负性光阻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示透光层82至少部分填充在光线调节层70的通孔71内。如此设置,透光层82的设置不会增大显示基板的厚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15所示,显示基板可不设置透光层82,显示基板可包括设置在光线调节层70的通孔71内的透明胶81,透明胶81将封装盖板60与光线调节结构30粘结在一起。透明胶81与透明封装结构50的材料可相同。
对比图14及图15可以看出,显示基板包括填充在通孔71内的透光层82时,显示基板在未显示状态下显示基板设置透光层82的区域与设置光线调节层70的区域的黑度差异较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下面将对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为如图1及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首先,分别制备封装基板和发光基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备封装基板的过程如下:
提供封装盖板,在封装盖板的一侧形成光线调节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备发光基板的过程如下:
提供衬底,在衬底上设置发光单元;
随后,在衬底上形成光线调节结构;
随后,在光线调节结构的腔体内填充掺杂有散射粒子的透明封装结构;
随后,采用透明胶将光线调节结构与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填平,即可得到发光基板。
在制备得到封装基板与发光基板后,将封装基板设有光线调节层的一侧与发光基板贴合,发光基板与封装基板通过透明胶粘结在一起,即可得到图1及图2所示的显示基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基板为如图5与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首先,分别制备封装基板和发光基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备封装基板的过程如下:
提供封装盖板,在封装盖板的一侧形成光线调节层;
之后,在光线调节层的通孔内形成微阵列结构,即可得到封装基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备发光基板的过程如下:
提供衬底,在衬底上设置发光单元;
随后,在衬底上形成光线调节结构;
随后,采用透明胶将光线调节结构与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填平,即可得到发光基板,其中透明胶位于光线调节结构的腔室内的部分为透明封装结构。
在制备得到封装基板与发光基板后,将封装基板设有光线调节层的一侧与发光基板贴合,发光基板与封装基板通过透明胶粘结在一起,即可得到图5与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如图16所示,所述光线调节结构30包括包覆所述发光单元21的凸透镜结构35。发光单元21与凸透镜结构35一一对应,每一凸透镜结构35包覆对应的发光单元21。凸透镜结构35可将所述发光单元21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减小侧视角的光线的量,使显示基板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光线的量逐渐减小,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结构包括分散在所述凸透镜结构35内的散射粒子。分散在凸透镜结构35内的散射粒子可保证大视角光线的量,且可使光线的亮度从正视角到侧视角的亮度变化比较平滑,更符合人眼的观看习惯,同时可减小正视角与大视角的光线的色差,提升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10上的光线调节层70,所述光线调节层70设有多个通孔71,每一所述发光单元21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通孔71在所述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光线调节层70与各所述发光单元21的侧部接触。也即是,光线调节层70的通孔7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与对应的发光单元 2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如此设置,光线调节层70的面积较大,可使显示基板在未显示状态下的黑度更高,更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基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可为拼接屏,所述拼接屏由多个上述的显示基板拼接而成。光线调节层70的制备工艺比较成熟,不同显示基板的光线调剂层70的厚度差异较小,拼接屏在未显示状态下不同显示基板的黑度差异较小,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显示基板嵌设在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任意适当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电子书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内容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 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 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单元组,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光线调节结构,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设有多个腔室,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位于一个所述腔室内;各所述发光单元组所在的腔室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同一所述发光单元组内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的距离,相邻所述发光单元组之间存在至少一个所述腔室;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汇聚,增大所述显示基板的正视角光线的量;
    位于所述衬底上的扩散结构,所述扩散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侧表面与所述腔室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的灰度值大于0,且小于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腔室内的反射挡墙,所述反射挡墙将所述腔室分隔为多个子腔室,每一所述发光单元位于一个所述子腔室内;各所述子腔室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基本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腔室内的透明封装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包括分散在所述透明封装结构中的散射粒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每一所述发光单元被一个所述透明封装结构包覆,所述散射粒子在所述透明封装结构中均匀分布,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斜面,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斜面向朝向所述衬底的方向倾斜;或者,
    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其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及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
    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所述斜面;
    或者,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为所述斜面时,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
    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时,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透明封装结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散射粒子的密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微结构阵列,所述微结构阵 列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微结构。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由所述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组包括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及发光颜色为红色的发光单元;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及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其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颜色为绿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大于所述发光颜色为蓝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微结构阵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分中微结构的密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光线调节层,所述光线调节层设有多个通孔;
    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或者,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组中各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均位于一个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光线调节结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透光层,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至少部分填充在所述腔室内的透明封装结构;
    所述透光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光线调节层的透光率,且小于所述透明封装结构的透光率。
  16.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5 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280000849.1A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72804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8449 WO2023201699A1 (zh)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80482A true CN117280482A (zh) 2023-12-22

Family

ID=88418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849.1A Pending CN117280482A (zh) 2022-04-22 2022-04-22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80482A (zh)
WO (1) WO20232016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5854A (en) * 1999-01-07 2000-05-23 Integrated Systems Engineering Inc. LED modular display system
CN103928594A (zh) * 2014-03-21 2014-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装置
CN109148531B (zh) * 2018-08-20 2021-01-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209785460U (zh) * 2019-05-05 2019-12-13 东莞阿尔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led显示灯板
CN110970546B (zh) * 2019-12-19 2021-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拼接显示装置
CN113540054A (zh) * 2021-07-20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171548A (zh) * 2021-12-09 2022-03-11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CN114242701A (zh) * 2021-12-17 2022-03-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1699A1 (zh)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2626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들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들
CN10958548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
KR101289069B1 (ko) 2중 렌즈구조의 led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액정표시장치
CN103163576B (zh) 发光二极管镜片及其发光装置
CN115963661A (zh) 背光模组、显示屏及终端
CN102537780B (zh) 发光器件模块和包括发光器件模块的背光单元
JP7000429B2 (ja) 直接式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
CN111323982A (zh) 防窥膜、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TWI434102B (zh) 光源以及具有該光源的背光模組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51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734603A (zh) 背光模組
CN114578615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8214611A1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EP1732132A1 (en) Array-type modularized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the structure
TWI733185B (zh) 背光裝置用面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EP4303928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82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CN117280482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TWI838652B (zh) 發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KR10173567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670526B (zh) 導光板、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CN113985653B (zh) 一种发光元件、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9301753A (ja) 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7522009U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