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0622B -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70622B
CN117270622B CN202311550411.3A CN202311550411A CN117270622B CN 117270622 B CN117270622 B CN 117270622B CN 202311550411 A CN202311550411 A CN 202311550411A CN 117270622 B CN117270622 B CN 117270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branch
current
current convers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504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270622A (zh
Inventor
樊小明
樊家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o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o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5504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70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7270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0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270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70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1Voltage to current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65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 G05F1/567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sensing a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or its load in addition to means responsive to dev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e.g. current, voltage, power factor f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G05F1/59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压流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获取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一功率三极管。信号获取支路获取输入信号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第一压流转换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基于第一高频分量生成第一电流。信号获取支路获取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第一电压,基于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第二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并联,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基于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在第二电流与第一电流求和时第一电压被消除,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和为驱动电光转换模块的总电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使压流转换电路既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又不存在温漂。

Description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信号传输系统通常由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包括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发射器、连接发射器和接收器传输光信号的模拟光纤以及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接收器。用模拟光纤来传输信号的优点是抗干扰性能较强、可以承受非常高的电压。
其中,在发射器中存在将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电光转换模块,例如激光二极管。在发射器中需对应的设置把输入电压转换成电光转换模块驱动电流的电路,称为压流转换电路。然而,在现有的压流转换电路中由于无法兼顾高速调制与温漂,进而导致其无法应用于高精度的应用场景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能够使压流转换电路既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又不存在温漂。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压流转换电路,包括:
信号获取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其中,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一功率三极管;
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分别与输入信号及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连接,所述信号获取支路用于获取所述输入信号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所述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
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生成第一电流;
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第一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
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与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并联连接于电光转换模块及负电源之间,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且在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一电流求和时所述第一电压被消除,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之和为驱动所述电光转换模块的总电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包括第一高通滤波器与第一减法器;
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一减法器的同相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减法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减法器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的组合的高频截止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低频截止频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当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包括第二高通滤波器、第二减法器与低通滤波器;
所述第二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二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二减法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二功率三极管与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及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及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射器,包括电光转换模块以及如上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
所述压流转换电路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光转换模块为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器、光纤以及如上所述的发射器;
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光纤传输光信号,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光纤接收所述光信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压流转换电路包括信号获取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其中,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一功率三极管。一方面,信号获取支路获取输入信号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第一压流转换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第一高频分量生成第一电流,从而能够实现高速调制。另一方面,信号获取支路还获取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第一电压,并基于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继而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同时,通过将第二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并联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求和以消除第一电压,从而,能够确保不存在温漂。综上即能够使压流转换电路既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又不存在温漂。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压流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压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结构中的各信号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压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流转换电路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流转换电路100包括信号获取支路10、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其中,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包括第一功率三极管Q1。
其中,信号获取支路10分别与输入信号VIN及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连接。信号获取支路10还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连接。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与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并联连接于电光转换模块200及负电源V-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光转换模块200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模块,例如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
具体地,信号获取支路10用于获取输入信号VIN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用于基于第一高频分量生成第一电流I1。信号获取支路10还用于获取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第一电压,并基于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用于基于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I2,且在第二电流I2与第一电流I1求和时第一电压被消除,第一电流I1与第二电流I2之和为驱动电光转换模块200的总电流。
其中,第一高频分量为输入信号VIN中的高频分量。第一电流I1为流经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电流。第二电流I2为流经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的电流。第一电压为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上的电压。
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信号获取支路10通过获取输入信号VIN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以使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用于生成第一电流I1。上述即实现了高速调制的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电压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压降相关,而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压降对温度敏感,即可确定第一电压可能存在温漂,进而可能导致第一电流I1存在温漂。在该种情况下,信号获取支路10获取第一电压,并基于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至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此时,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能够基于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I2。并通过将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与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并联连接以实现第一电流I1与第二电流I2求和以消除第一电压,换言之即实现了通过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可能存在的温漂进行了补偿,从而能够确保该压流转换电路100的整体不存在温漂。
综上,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负责高速的调制性能。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则负责补偿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温漂问题。从而,通过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并联,就实现了既能够高速调制同时又没有温漂。
请参照图2,图2示例性示出了压流转换电路100的一种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信号获取支路10包括第一高通滤波器U1与第一减法器U2。
其中,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输入端及第一减法器U2的同相输入端均与输入信号VIN连接,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减法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减法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连接。
具体地,第一高通滤波器U1用于滤除输入信号VIN中的低频分量,并输出输入信号VIN中的第一高频分量至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减法器U2用于将输入信号VIN减去第一电压V1,并将输入信号VIN与第一电压V1的差值输出至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以用于通过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温漂问题进行补偿。
同时,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以采用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和一个高通滤波器的方式将输入信号VIN分开为高频分量与低频分量,但该种方式可能存在信号丢失或者信号重叠的情况,并且需要设置匹配的高通滤波器与低通滤波器,实现难度较高,实用性较差。而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针对于高频信号而言,输入至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的第一高频分量等于第一电压V1中的高频分量,所以输入信号VIN与第一电压的差值可对应为输入信号VIN中的低频分量。由此可见,通过采用第一减法器U2,能够完整的将输入信号VIN分开为高频分量与低频分量,并且不损失任何有效信号。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实现难度较低,效果更佳,实用性较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还包括第一电阻R1。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负电源V-连接,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与信号获取支路10连接,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光转换模块200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时,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生成第一电压V1。第一电压V1与负电源V-的电压之间的差值作用于第一电阻R1,以生成第一电流I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功率三极管Q2与运算放大器U3。
其中,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负电源V-连接,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与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信号获取支路10连接,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及电光转换模块200连接。
具体地,在运算放大器U3输出的电压输入至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基极时,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生成第二电压V2。第二电压V2与负电源V-的电压之间的差值作用于第二电阻R2,以生成第二电流I2。
以下对图2所示的结构进行再次说明。其中,以电光转换模块200包括激光二极管LD1为例,激光二极管LD1的阳极与正电源连接,激光二极管LD1的阴极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及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如图2所示,将第一高通滤波器U1输出的信号记为V4,V4为输入信号VIN中的高频分量(即第一高频分量,记为VIN_HF),即V4=VIN_HF。V4输入至第一功率三极管Q1后,在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生成第一电压V1。第一电压V1与负电源V-之间的差值作用于第一电阻R1,以生成第一电流I1。则第一电流I1=(V1-V-)/R1。其中,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压降VBE为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对于第一高频交流分量是短路的,所以第一电流I1中的高频分量I1_HF为:I1_HF=VIN_HF/R1。可以看出,输入信号VIN的高频信号分量转换为第一电流I1的过程是开环线性转换的,没有闭环控制。继而,如果第一功率三极管Q1是一个高速的三极管,该压流转换电路100的调制频率可以到达2GHZ左右,即实现了高频调制。其次,该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直流静态工作电流I1_DC为:I1_DC=(V4_DC-VBE-V-)/R1=(-VBE-V-)/R1,其中,V4_DC为第一高通滤波器U1输出的信号V4中的直流分量,该直流分量为0。由上述实施例可知,VBE可能存在温漂,则由直流静态工作电流I1_DC的公式可知,I1_DC与VBE相关,所以I1_DC也可能存在温漂。继而,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以对该温漂进行补偿。
首先,通过第一减法器U2将输入信号VIN与第一电压V1之间的差值(即第一信号,记为V3)输出,则V3=VIN-V1。第一减法器U2的实际作用在于取出了被第一高通滤波器U1滤掉的VIN中的低频分量和有温漂的VBE,之后将所取出的信号送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去作补偿,以消除I1_DC可能存在的温漂。在V3输入至运算放大器U3后,运算放大器U3输出电压驱动第二功率三极管Q2导通,并在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生成第二电压V2。第二电压V2与负电源V-之间的差值作用于第二电阻R2,以生成第二电流I2。则第二电流I2=(V2-V-)/R2=(V3-V-)/R2=(VIN-V1-V-)/R2。此时,第二电流I2也与第一电压V1相关。
结合上述的第一电流I1的公式I1=(V1-V-)/R1,以及第二电流I2的公式I2=(VIN-V1-V-)/R2,将第一电流I1与第二电流I2相加,可得到流经激光二极管LD1的总电流ILD1。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与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相等,即R1=R2。那么,可得ILD1=I1+I2=(V1-V-)/R1+(VIN-V1-V-)/R2=VIN/R1+(-2V-)/R1。其中,该公式中的VIN/R1表示激光二极管LD1的工作电流只是和输入电压VIN线性相关,从而得到一个线性的压流转换电路100;该公式中的(-2V-)/R1表示激光二极管LD1的静态工作电流只是和V-和R1有关(而与VBE无关),从而得到了一个没有温漂的压流转换电路100。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实现了高频调制,并通过并联的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可能出现的温漂进行补偿,以使该压流转换电路100的整体不存在温漂。由此可见,本申请能够使压流转换电路100既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又不存在温漂。
请参照图3,图3示例性示出了图2所示的结构中各信号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电压。曲线L11为输入信号VIN;曲线L12为第一电压V1;曲线L13为第一信号V3;曲线L14为第一减法器U2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的组合的频率特性。
其中,曲线L12还反应了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频率特性。而从曲线L13可得第一信号V3等效于对输入信号VIN进行了低通滤波。这个低通滤波器的特性正好是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反特性。换言之,第一减法器U2的输出所等效的低通滤波特性和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特性相加,正好是输入信号VIN原始的平坦直线的频率特性,不会损失任何有效信号。
其次,在该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第一减法器U2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的组合的高频截止频率f2大于第一高通滤波器U1的低频截止频率f1,以为保证第一减法器U2输出的第一信号V3的全部都能够用于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温漂进行补偿,以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使压流转换电路100保持不存在温漂。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将f1设置为1MHZ,则为了保证第一信号V3能够全部用于进行实现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温漂进行补偿,可将f2设置为2MHZ。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压流转换电路100的硬件结构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压流转换电路100可以具有比图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例如,如图4所示,图4示例性示出了信号获取支路10的另一种结构。如图4所示,信号获取支路10包括第二高通滤波器U4、第二减法器U5与低通滤波器U6。
其中,第二高通滤波器U4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VIN连接,第二高通滤波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基极及第二减法器U5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减法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功率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减法器U5的输出端与低通滤波器U6的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器U6的输出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连接。
与图2所示的电路的区别在于,第一,第一高通滤波器U1与第二高通滤波器U4为相同的滤波器,则第二减法器U5输出的第一信号V3为V4与V1之差,即V3=V4-V1。第二减法器U5实际作用在于只取有温漂的VBE。第二,V3经过低通滤波器U6得到的接近直流的电压信号,并送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其中,该低通滤波器U6的高频截止频率可以设置得很低,并远远低于第二高通滤波器U4的低频截止频率。
以下对图4所示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高通滤波器U1与第二高通滤波器U4为相同的滤波器,则第二高通滤波器U2输出的信号也为V4,V4=VIN_HF。在该实施例中,针对于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针对图2中的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的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而针对于设置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对温漂进行补偿的过程则如后续说明。首先,通过第二减法器U5将V4与V1之间的差值(即第一信号V3)输出, V3=V4-V1。第二减法器U5的实际作用在于取出了有温漂的VBE,之后将所取出的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U6后送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去作补偿,以消除I1_DC可能存在的温漂。其中,低通滤波器U6的高频截止频率f3可以很低,比如10HZ,并远远低于第二高通滤波器U4的低频截止频率f1,比如1MHZ。此外,由于已经有第二高通滤波器U4把10HZ以下的低频信号几乎过滤干净了,所以低通滤波器U6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一阶或二阶低通滤波器就可以了,设计简单且成本较低。在V3输入至运算放大器U3后,运算放大器U3输出电压驱动第二功率三极管Q2导通,并在第二功率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生成第二电压V2。第二电压V2与负电源V-之间的差值作用于第二电阻R2,以生成第二电流I2。则第二电流I2=(V2-V-)/R2=(V3-V-)/R2=(V4-V1-V-)/R2。此时,第二电流I2也与第一电压V1相关。
结合上述的第一电流I1的公式I1=(V1-V-)/R1,以及第二电流I2的公式I2=(V4-V1-V-)/R2,将第一电流I1与第二电流I2相加,可得到流经激光二极管LD1的总电流ILD1。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与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相等,即R1=R2。那么,可得ILD1=I1+I2=(V1-V-)/R1+(V4-V1-V-)/R2=V4/R1+(-2V-)/R1。其中,该公式中的V4/R1表示激光二极管LD1的工作电流只是和输入电压V4线性相关,而且激光二极管LD1的温漂只与其直流分量相关,V4的直流分量为0,所以针对于温漂的分析只与该公式中的(-2V-)/R1相关;该公式中的(-2V-)/R1表示激光二极管LD1的静态工作电流只是和V-和R1有关(而与VBE无关),从而得到了一个没有温漂的压流转换电路100。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实现了高频调制,并通过并联的第二压流转换支路30对第一压流转换支路20可能出现的温漂进行补偿,以使该压流转换电路100的整体不存在温漂。由此可见,本申请能够使压流转换电路100既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又不存在温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射器,该发射器包括电光转换模块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压流转换电路100。其中,压流转换电路与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光转换模块为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接收器、光纤以及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射器。其中,发射器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接收器通过光纤接收光信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获取支路、第一压流转换支路与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其中,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一功率三极管;
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分别与输入信号及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连接,所述信号获取支路用于获取所述输入信号中的第一高频分量,并将所述第一高频分量输入至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
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生成第一电流;
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第一电压,并基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
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与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并联连接于电光转换模块及负电源之间,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生成第二电流,且在所述第二电流与所述第一电流求和时所述第一电压被消除,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之和为驱动所述电光转换模块的总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或者,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输入信号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时,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包括第一高通滤波器与第一减法器;
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一减法器的同相输入端均与所述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减法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法器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的组合的高频截止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高通滤波器的低频截止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高频分量与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差值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信号获取支路包括第二高通滤波器、第二减法器与低通滤波器;
所述第二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连接,所述第二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二减法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流转换支路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流转换支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二功率三极管与运算放大器;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及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负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获取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功率三极管的集电极及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8.一种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光转换模块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压流转换电路;
所述压流转换电路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转换模块为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
10.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光纤以及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发射器;
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光纤传输光信号,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光纤接收所述光信号。
CN202311550411.3A 2023-11-21 2023-11-21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Active CN117270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411.3A CN117270622B (zh) 2023-11-21 2023-11-21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50411.3A CN117270622B (zh) 2023-11-21 2023-11-21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0622A CN117270622A (zh) 2023-12-22
CN117270622B true CN117270622B (zh) 2024-01-19

Family

ID=8921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50411.3A Active CN117270622B (zh) 2023-11-21 2023-11-21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7062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9225A (ja) * 1992-11-30 1994-06-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圧電流変換回路
CN108693908A (zh) * 2018-07-11 2018-10-23 广州市谊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恒流电源
CN113359934A (zh) * 2021-07-02 2021-09-07 上海唯捷创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芯片及通信终端
CN116938338A (zh) * 2023-07-18 2023-10-24 深圳市知用电子有限公司 激光信号传输系统
CN219960586U (zh) * 2023-05-06 2023-11-03 深圳市知用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的信号传输系统
WO2023217104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4588B2 (en) * 2009-10-30 2014-04-22 Stmicroelectronics S.R.L. Circuit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voltage
CN103108433B (zh) * 2011-11-14 2015-11-25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调节电路及其led驱动装置
JP2016021458A (ja) * 2014-07-14 2016-02-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及びそれを含む光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9225A (ja) * 1992-11-30 1994-06-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圧電流変換回路
CN108693908A (zh) * 2018-07-11 2018-10-23 广州市谊华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稳压恒流电源
CN113359934A (zh) * 2021-07-02 2021-09-07 上海唯捷创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芯片及通信终端
WO2023217104A1 (zh) * 2022-05-12 2023-11-16 上海芯龙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芯片
CN219960586U (zh) * 2023-05-06 2023-11-03 深圳市知用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的信号传输系统
CN116938338A (zh) * 2023-07-18 2023-10-24 深圳市知用电子有限公司 激光信号传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70622A (zh) 2023-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34723B2 (en) Chopper chopper-stabilized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methods
JP5459103B2 (ja) 増幅回路
US9660586B2 (en) Class D switching amplifi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loudspeaker
US20210091533A1 (en) DML Driver
WO1982002632A1 (e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harmonic distortion
CN110989750B (zh) 应用于光模块中的驱动器控制电路
US4744087A (en) Device for driving a laser
CN116566494B (zh) 信号传输系统
US6041084A (en) Circuit for optimal signal slicing in a binary receiver
US20090289702A1 (en) Current generator
CN117270622B (zh) 压流转换电路、发射器与信号传输系统
CN215732674U (zh) 激光驱动器以及芯片
CN113783104A (zh) 激光驱动器、芯片以及激光器驱动方法
AU579636B2 (en) Optical receiver
US5278515A (en) High bandwidth information channel with optocoupling isolation
CN112909734B (zh) 一种高速激光器驱动电路及高速激光器系统
US4817208A (en) Fiber optic receiver
CN116938338A (zh) 激光信号传输系统
US20080159755A1 (en) Optical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CA2962245A1 (en) Linear isolation amplifier with output dc voltage cancellation
JPS6159928A (ja) 光‐電気信号変換器
CN116112078A (zh) 基于光纤的信号传输系统
CN109036301B (zh) 一种基于硬件电路自动补偿的远端电压补偿方法
KR100754692B1 (ko) 피드 포워드 보상 기능을 갖는 광송신기
US5095286A (en) Fiber optic receiver and ampl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